送别谁唱的好听:通钢改制之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27:18

通钢改制之殇

2009年11月07日12:04财经我要评论(2) 字号:T|T

 

上访大户

只需要一个导火索,这一切就足以引燃了

走进一个已经过大规模“瘦身”的钢铁企业,身处第二股东的地位,建龙集团几年来并未在下岗减薪上专门做过特别文章。然而,通钢改制的痛苦深重绵长。吉林省政府2005年为之付出的15.7亿元现金,并不足以平抚伤痛,旧伤时有复发之虞,的确令人心惊。

《财经》记者采访发现,通钢2005年改制裁员方案即定,上万人离开岗位,实施过程则并不顺畅。计划中的社会职能划剥和减员安置,延至2007年底才全部完结。其间牵涉许多退休工人的命运辛酸,可谓“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故此,吉林省国资委两名副主任也承认,这些年来“通钢一直是上访大户”。

通钢工人在“主辅合一”年代,尽享水、暖、气供给自成一体之利。这可谓得之于国有,失之于国有。在2005年主辅分离后,买卖双方已是“亲兄弟明算账”。2006年与2007年间企业经营形势尚好,看似顺遂人意。至2008年效益滑坡,现金短缺则另当别论。

2008年冬季,通化钢铁长达20多天未获供暖,引发通钢职工大面积怨言。原因一说为工厂本部与被当前脱钢之辅业供暖企业商业纠纷所致,另一说则是供暖全来自高炉余热,其时钢铁业形势极度恶劣,工厂停产。以往纯国有时期工厂会为供热特地开一两座高炉,现在则不可能了。无论是哪个原因,怨气都很容易导向改制。

《财经》从通钢集团获得的财务数据显示,通钢引入建龙、实行产权改革后的三年中,工人的收入未降反升:通钢工人的年度薪资由2006年的21925元升至2007年的32326元;2008年未含绩效奖的年收入为27773元,环比亦是上涨。职工同步享受“三险一金”,并未出现裁员减薪问题。

这跟许多通钢工人向记者传达的感受不尽相符。除了炉前工等个别艰苦工种收入较高,大多数一线工人称月工资在1000元左右,在2008年受行业形势不好影响较大。一位工程师说,过去三年没涨工资,是1450元。

钢铁行业是资本密集而非人力密集。建龙曾派往通钢集团担任副总经理的任国良说,人力成本在通钢生产成本中仅占3%,“任何裁员减薪都是很蠢的做法,因为这会带来不稳定。”

不过,在十万余名钢铁工人及其家属居住的通化钢城,万余名工人下岗内退的余波,足以使悲观与担忧长期罩在更多的人心头;缺乏安全感成为常态,偏见和传言极易使误会深至肌理。而无论是身为国有资产出资人的吉林省国资委,还是已经成为大股东之一的建龙,在2006年以后的“新通钢”框架下,都并不拥有与通化钢铁工人沟通对话的有序管道。产权多元化之后的通化钢铁仍然沿袭国有时代的旧机制,工会与职工代表大会为国企领导人所掌管。

直到2009年7月24日只身前往通化钢铁“说服动员”,无论张志祥、陈国君,还是吉林国资委改制工作组的领导成员,都绝没有想到三年来最多只派出过三名高管人员的新股东建龙,竟然已直接或间接地被注入了那么多的怨怼与仇视。只需要一个导火索,这一切就足以引燃了。

进退之争

通钢厂区两次燃放烟花之间,间隔四个月,一条命

7月24日晚11点,在陈国君被殴至死的现场外,官方宣布建龙集团“永久”退出通钢。抗议人群散去,通化钢铁厂区此起彼伏燃起烟花。一个小时后,通钢停工的高炉燃起了火焰,工厂开始复工生产。

今年以来,通钢人对这种非年非节的烟花燃放并不陌生。3月底,厂区也曾处处烟花,据说是为了庆贺“建龙撤了”。

其实,怨气冲天的工人并不熟知,多少年来在通化钢铁,新股东与老国企管理层深层次的争议,主要还在对通化钢铁的经营控制权。

股东们有股东的视角。对于吉林国资委、建龙和华融等股东们来说,重组后的“新通钢”经济效益一直不尽如人意。统计显示,2005年38家钢铁上市公司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11.80%,2006年和2007年分别为12.93%、14.47%,即使是极不景气的2008年仍有2.14%的收益率。通钢集团2005年至2007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8.58%、9.52%和15.50%;到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为-16.55%;到2009年2月净资产收益率更是达到-23.46%。这一切都与行业水平相差甚远。

至2008年10月,通钢的企业资产负债率已升至80%左右,超过了银行可以忍受的上限,全年亏损已成现实。同在通钢集团旗下的通化钢铁与吉林钢铁,过去三年零两个月,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下,前者由原国企领导人掌控亏损13.53亿元,后者沿袭建龙管理运营却盈利1.67亿元,经营形势天差地别。

建龙自2005年初洽通钢即提出控股要求,但吉林政府批复“先入股、后控股”的分步走策略。2008年底,通钢负债率企高之际,建龙强硬表态要控股,并增资8000万元合资持有通钢矿业公司股份。建龙苦于不能掌握通钢经营管理权,今年初遂又提出要求,或由其增资控股,掌握经营管理权,或分立退出。

时至彼时,建龙相信自己对于钢铁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钢铁企业利润并不高,要想做得好关键在于技术工艺流程和控制采购成本。”冶金工业规划院副院长李新创向《财经》记者解释说,关键在于掌握经营权,“在防止跑冒滴漏上做文章。”

吉林决策层对建龙的要求犹豫再三。为此,吉林省委书记王珉于2009年1月7日和2月24日两度前往通钢调研。吉林省委省政府此后答允,建龙可以退出,前提是要等找到接盘人。

2009年3月,通钢与建龙实施股权分立。其含义是,建龙暂不退出通钢集团,但将其2005年底入股时的吉林建龙钢铁公司、2008年底增资8000万元合资持有的矿业公司两块资产独立经营,以便日后退出。

华融资产公司长春办总经理张毅明告诉《财经》记者,通钢股权分立一事曾知会华融,当时建龙计划退出的原因是“企业资产负债率高,效益不好”。

建龙当时评估,吉林省应该能找到接盘人,故将时任通化钢铁总经理的陈国君从通化调回吉林建龙。

持续五个月的控制权之争就此告一段落,一切如故。通化钢铁厂区的第一次烟花缘此而起。没有人知道燃放烟花是组织还是自发。

建龙承诺书

纳税地不变、不裁员、现金分红等都有承诺。但让人们了解承诺书却已经来不及了

建龙暂撤之后,吉林省成立了以副省长王祖继领衔的通钢扭亏为盈工作小组,介入公司日常管理。与此同时,省政府与国资委联合组织的工作组为通钢重组展开了长达四个月的引资谈判,先后接触过上海宝钢集团、辽宁的鞍钢集团等。

“谈得很不好。”参与谈判的一名官员告诉《财经》记者,有的企业根本没兴趣,有的条件很苛刻,不具操作性。

引资挫败与建龙的退意,使吉林高层意识到通钢并非“不愁嫁的公主”,决定与建龙展开关于控股的谈判。于是,股权分立被撤销,陈国君恢复了原通化钢铁总经理职务。

今年7月22日,吉林省政府专题会议原则同意建龙控股通钢的意向性决议:在通钢集团新一轮增资扩股中,吉林省国资委所持股份减至34%。这是决议惟一确立的重组定数。

根据建龙对通钢集团增资扩股承诺书,建龙集团所属子公司以现金10亿元人民币和其持有的通钢矿业公司股权,向通钢集团增资扩股。以此推算,建龙约持通钢54%的股权,成为绝对控股股东。包括华融资产公司在内的其他股东的股份,均被不同程度地摊薄。

建龙在承诺书中陈述:通钢集团注册地、纳税地永久不变,员工不裁员、不减薪,增加员工收入并逐年提供内退职工待遇,“对可能出现的职工上访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损失负主要责任”。同时,对股东每年现金分红,并在明年形成10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这是重组四年未竟的事业。

增资扩股的另一目的,是完善集团法人治理结构。协议规定,其中董事会由9人增至11人,包括董事长在内的4名董事由建龙委派。吉林省国资委、省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派3人,华融资产公司派1人,另聘任独立董事3人。党委书记则兼任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具体人选等协商后确定。

根据程序,接下来将听取企业高管、职工的意见,在达成一致后确定方案细节,再经股东大会、职代会批准具体实施。

此时,无论是主政者还是接盘者,都看到了矛盾,但绝未估计到其严重程度。而让人们了解承诺书却已经来不及了。

控制权价值

对原国企管理层的9900万元“阳光赎买”够不够?

很显然,建龙控股通钢集团后最大的人事变化,必然地体现为原国企管理层失去控制权。

通钢集团的原国企管理层当年加入改制并非没有斩获。2005年7月27日,吉林省国资委发布了对通钢《整体改制重组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称整体重组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1000万吨产能,并提到安排经营者和职工持股比例。

产能目标在四年后仍未实现,但高管持股已经落实。

在通钢集团15.7亿改制成本中,有5.7亿元是用于职工买断身份的经济补偿金。部分子公司采用以股抵债的方式,将参与改制员工所获经济补偿金转换为各自公司的股权。其中,通钢集团的“大本营”通化钢铁股份公司,由职工转股持有3.37亿股,占当时股本的9.5%。

跟普通职工不同,通钢集团的原管理层持有集团的股份,集团则控制这些子公司超过80%的股份。

根据吉林国资委“[2005]392号”文件,通钢高管人员获得奖励的金额为9990万元,奖励的范围是“2002年度至2004年度内担任领导职务的经营管理者”,即当时集团公司党委成员、董事会成员和经理层。其中,安凤成奖励最高,在其所获奖金中,2002年的前十个月奖励总额按30%折算,2002年后两个月到2004年的奖励按35%计算,粗算高至3000多万元。

当然,9990万元奖励并非现金,而是作为注册资本注入重组后的通钢集团,以安凤成为首的管理层由此获得2.57%的股权。吉林省国资委的文件同意由时任通化钢铁董事长孙玉斌,代管理层持有这笔巨额股权。

政策后来有了变化。2007年9月,《吉林省改制企业经营管理者奖励股权管理办法》发布,上述奖励股权被明确为有限股权,管理层股东只有分红权,并无处置权,而红利只有在退休后方能提取。同年9月,该股权由孙玉斌名下,变更为吉林省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代持。

事实上,通钢改制重组三年未分红。

在吉林,由政府出面对管理层做此安排,已属大手笔的改革突破,也是通钢“阳光改制”的底气所在。事前无法知晓,如此“赎买”,能否获得通钢原国企高管对改革走向纵深的无条件支持。

后来的事实表明,“内部人”的要求要高得多,放弃控制权的价格很难估算。

“围钢经济”黑幕

在国内钢铁企业中,通钢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主要表现在采购上

围绕庞大的通化钢铁,由内及外的利益纠葛也常使业外人难以估量。

多少年来,通钢厂区周围形成了“围钢经济”,包括机械加工、耐火材料、矿石原材料、金属深加工,也包括长途运输、钢材贸易、废铁倒卖,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在通化市至二道沟区途中,沿途可见废钢铁回收公司门店。

一个大型企业催生以其为中心的行业生态不足为奇,这也是“围钢经济”最早由当地报纸发明,并被视为产业链成熟标志的原因。但如果掺杂了内部人上下其手乃至黑社会势力渗入,“围钢经济”也会生出毒瘤。

通化当地知情人告诉《财经》记者,废钢铁生意中“自取自卖”者颇有人在。通钢职工对本企业的相应批评不绝于耳。

这些年来,在国内钢铁企业中,通钢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财务数据显示,通钢炼钢生铁单位制造成本,每吨由2006年的1677元涨至2008年的3275元,在54家企业中由第26位降至43位;非合金钢线材,2006年2358元,在36家企业中由14位退至33位;钢筋(Ⅱ级)2006年为每吨2468元,41家企业中排33位,2008年达4520元,在43家企业中排41位;非合金钢圆钢,由2006年22家企业中排11位,降至2008年23家企业中的18位。

职工们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通钢成本的畸高主要表现在采购上,其中原材料的采购每吨要比同行业高出数十元,且周边的废钢、散户都被通钢的内部人及社会上的涉黑势力控制。陈国君担任通化钢铁总经理时,曾雇佣武警守钢材,严惩内鬼。当时公司还曾联手政府部门,对全区74个废钢收购点进行清理整顿,取缔无照经营业户28家,吊扣有问题营业执照19户,吊销违法营业执照3户。

2008年5月,通化市公安局破获一起案件,一个恶势力团伙“李氏三兄弟”长期盘踞在通化钢铁公司附近,仅一年多非法所得就达1631万元。今年5月13日,吉林省纪委再对原通化市公安局副局长王禹帆立案调查,发现以王为首的涉黑团伙介入了通钢上游的采矿行业。“围钢经济”黑幕乍一揭开,便令人惊悚。 #Sdmg2{color:#000;border:#bababa 1px solid;margin:10px auto 0 auto}#Sdmg2 td{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2px;line-height:25px}#Sdmg2 a{color:#000;text-decoration:none;}#Sdmg2 a:hover{color:#C2130E;text-decoration:underline;}#Sdmg2 a.lke6{color:#E60E0E;text-decoration:none;}#Sdmg2 a.lke6:hover{color:#0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Sdmg2 .Sdtp2 td{color:#C2130E; text-align:right; padding-right:10px}#Sdmg2 .Sdtp2 a{color:#C2130E}#Sdmg2 .Sdtp2 a:hover{color:#C2130E}#Sdmg2 .Sdbd{border:#bababa 1px solid}#Sdmg2 .Sdtd td{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bottom}#Sdmg2 .Sdtp td{font-size:16px;font-family:黑体;line-height:31px}#Sdmg2 .lh20 td{line-height:2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