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希腊: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指导手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22:56:07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指导手册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的生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人修德,以德养慧;慧智双运,培贤育圣。

教中寓学,德养心性;学中寓教,道德复兴。

 

1:德慧智国学馆简介

德慧智国学馆采用当代国学名家熊春锦先生提出的“德慧智”经典诵读理念,立足于道德品格的培养,通过诵读经典,获得上善的道德精神食粮。德慧智国学馆采用当代国学名家熊春锦先生提出的“德慧智”经典诵读理念,立足于道德品格的培养,通过诵读经典,获得上善的道德精神食粮。中国的语言和文字,具有开慧启智的作用。特别是承传数千年的被尊为经典的古代大智慧者的篇章,凝结了他们大量的慧性认知,并且承载了圣贤的道德能量,汇集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而对于孩子来说,016岁时期最容易启迪他们大脑的慧性生理功能和道德心灵能量,最容易接受祖先的慧智性认知和德能对他们的影响,在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通过听诵、读诵和诵行的方式,将祖先的大智慧信息镶嵌在胎儿、幼儿、少年的心灵和大脑之中,从而开启慧性,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格,全面正确地开发和塑造孩子道德、智慧与健康的人生。我们的课程涉及了胎教、幼教和少儿诵读教育,我们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胎婴阶段,幼儿和少儿阶段的德慧智教育,启迪智慧,培养完善的道德品格,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础。

愿所有父母能够以身作则,参与和引导孩子能够学习和实践德慧智教育,以道德品格的培养为根本,开慧启智,能够达到“与老子同在!与孔子同在!与道德同在!起心动念时刻相应,不离道德!”,成为新1代的栋梁之才!

2: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

我们的经典诵读教育理念是"德慧智"3个字。经典诵读教材以两经1书为主,这就是《德道经》、《易经》、《大学》,在此基础上配以辅助教材和其它具有上善属性的经典。

"德慧智"3个字是1个完整的系统。德,是指道德品格与道德能量,是超越宗教观念的全民道德信仰和道德信念。我们通过回顾历史,分析中外,结合科研成果,已经不难10分清晰地明白:生命双重结构的精神系统,最好的精神食粮就是道德;上善治水,唯有道德才是真正的上善能量。上善的道德能量,既是科学创造力的源泉与动力,又是生命慧识和智识的最佳营养。只有道德才是高质量培育、滋养慧识生成和迸发科学创造力的上善能量。德的品格性形成和德性能量的充分获得,是精神系统获得圆满发育成长的基础,是慧识与智识同步开发提升的前提和根本,是科学创造力产生的源泉。(详见熊春锦著《国学道德经典导读》中央编译出版社)

1. 德慧智胎教理念——“上善治水” 

大量科学研究证明:胎儿在母体中45个月后逐渐成形,大脑迅速发育,并且有了听觉、触觉、味觉、运动觉等感知能力,可以感受和接收外环境中的信息,这为胎教的实施提供了可行性。胎儿时期,完全浸泡在水(羊水)之中,体内分布着95%以上的水,那么我们在德慧智经典诵读之中,运用经典所蕴藏的5德能量,作为精神的食粮,注入胎儿的羊水和体液之中,注入孕期妈妈的体液之内,这就是最佳的上善治水而养神。

在具体诵读实践中,准妈妈、准爸爸的德慧智经典诵读对胎儿的身心发育起着关键的作用。要想正其本,首先得正孕妇之心、准爸爸之心。或孕妇亲自诵读,或丈夫诵读,或夫妻同诵,基本的诵读方法都要按照前面的诵读要求进行,不论是在休息或者做事时,都可以将诵读录音作为1种背景音乐来听。最佳的聆听方式,是孕妇静下心来,通过静坐或静卧的方式,调整心态、全身放松、心中主动与胎儿交流,在此基础上与胎儿共同1起同步聆听并且跟诵。这样母子双静,不存在孕妇后天意识的屏障力量,经典的能量就能更加畅通地进入胎儿体内,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水善利万物而有静”的功效。同时,孕妇本身也能够接收这种能量,使自己的体液发生善性的变化,从而给胎儿提供更高教能和营养的胎盘和血液。

2. 德慧智婴儿教育理念

3岁看”大与“抓阄”

婴,是指从出生后的新生儿到3岁的这1人生时期。03岁,是人的1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同时也是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黄金时期。胎婴养虚时期是人1生中最为重要的定向阶段,因为起步决定着孩子的1生,先天进入后天的初始阶段是否科学教育,决定着1生的走向和心身健康,这个人生奠基成器的初始阶段,正是“9成之台,作于羸土;百仁之高,始于足下。”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家长们应当高度重视。

当孩子满周岁时,有1个“抓周”仪式,这种仪式,其实是直接对孩子胎教和01岁期间婴教成绩的1次全面检测和考试,是对家庭胎婴教育成绩的1次真切检验。中国还有1句有关教育的警示性格言:“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正是中国祖先们在大慧大智下观察人生教育的科学论断。 3岁看大”,并不是简单地在3岁时通过观察孩子的品性行为而预见他的将来发展趋势。这句话,其实是对家庭胎婴养虚阶段教育现状的1个总结!孩子3岁的表现结果,是3岁之前是否进行高质量“胎婴养虚”教育的必然结果。3岁看大,是警示为人父母者自省家教的现状与不足,及时进行调整,不能放任自流。为人父母者1定要全面地、科学地肩负起第1任教师的重责。

婴儿脑科学与语言能力

根据医学科学研究,人类大约有150亿个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全部完成于胎儿期,平均起来,每天要生产50006000万个,胎儿诞生后就不会再增加。从出生到3岁时期的3年中,孩子大脑的联络已经完成60%,完成了1大半,每1岁增加近20%。但是3岁以后,却开始变慢而减缓速度,每1岁成长约10%,到6岁就要完成至80%。从6岁至8岁这1阶段,发育速度又再减慢,每年成长5%8岁时脑部的发育达到了90%。所以03岁的时候,是孩子们大脑智识最关键的发育期,这1时期婴儿的智识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当家长们能在此时期给予婴儿天才所必备的精神营养和正确的教育,孩子就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天才。

在德慧智教育中,为了使人之初就及时进入德慧智全面发展的状态中,为人父母者必须注意适时地、及早地开发婴儿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1切学习的基础和最有利的工具。舌开窍于心,语言开启有利于慧智同步发展。在智力测试中,语言能力的高低与智力测验的成绩关系极为密切。语言能力越强,学习的速度会提升得更多、更快。语言也是重要的社交工具,因此,父母应当重视婴儿早期语言功能的启迪。

在婴儿期,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在慧识的主导下智识接受并且学会思考,也就是让慧识深刻观察,而智识全面接受这个世界已有的1切。因此,在婴儿时期,语言能力和技巧是孩子慧与智同步发展的1个目标。孩子的语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他生命最初所接触的成人的表现。随着人运用语言机能的发展,孩子才开始学会把自己的感情和意愿注入语言,才开始比较、区分和表达抽象的意思,从而把语言作为思考的工具。婴儿1岁左右,要高度重视婴儿在囟门闭合之际,同步及时地帮助婴儿将舌窍打开,俗话说“心开窍于舌”,这对孩子的1生来说是1个关键性的转折期。

“先识字,后艺文”

同时,我国古代传统教育方法是“先识字,后艺文”。所以,早期及时地教育婴儿认识汉字,是德慧智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识字,是智识与慧识接轨、同步的基础,是学习和掌握任何学科知识的前提与基础。德慧智教育的汉字识字教育,依据生理学而定位在孩子视觉稳定后,大约是78个月这1时间段,把握7个月时较为理想。这个时期的孩子对汉字的记忆极佳,虽然孩子还不会用语言表达文字,但是对文字的辨识能力极强,记忆深刻,能够完全将文字信息存入大脑意识系统中。特别是汉字的这种作用更远胜于拼音文字,在反复聆听、诵读与家长具体指导、观看的过程中,这种记忆文字的能力,超过其它年龄期数倍之多。为他们以后的听力、说话、阅读、朗读、写作等能力奠定1个很好的基础。

在开始向婴儿教育认识汉字或符号时,应当注意把握重复练习这个诀窍。早期绝不要贪多求快,对每个汉字的记忆1般都应该复习21次以上。要灵活掌握“7”这个先天数对大脑的作用性,才能使文字信息深植在婴幼儿的大脑皮层中成为记忆,才能成为将来进1步学习的有效基础。识汉字教育的作用极为广泛和作用长久,但是早期刚开始时需要极大的恒心与耐力,因此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不要浅尝辄止,不必贪求于很快看到奇迹和成果。中国汉字具有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全息信息与能量,中国的汉语和文字都具有同步开慧益智的神奇功能,这些都优胜于拼音文字的英语。我们的为人父母者都应当建立坚定的信念,建立对子女的科学之爱,从婴儿开始尽早用汉字培养自己的子女,开慧智益,慧智双运,培育中华民族新世纪的杰出人才。

“先天生理后天成”

婴儿在出生时,自然大道给人类的发育完善,留下了3个极其保贵的空间和时间——这就是先天慧识的生理完善和后天智识的生理完善,以及慧识对智识驾御自控模式的建立。

婴儿1旦出生以后,婴儿的囟门未闭合,这是1个天人合1的门户,古称“天门”,传统道医学中并有“天门常开大慧自在”说法。婴儿的囟门,在后天环境中需要将近10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这个闭合过程,这也就为婴儿自主性进行“天人合1”保留着极为珍贵的时间和空间。婴儿自主型的天人合1状态,需要人类认识其中机理,主动抓住这段时机,使婴儿的自主性、独立性的慧识能够系统性地建立起来。

为人父母者应当高度注意和重视婴儿“先天生理后天成”的机缘,主动给婴儿创造能够合1于高场景、高能量、质纯量足、富含精神营养的外环境;主动营造最适合于婴儿达到真实不虚的“天人合1”,大量吸收道德能量的外环境。例如,听诵《老子?德道经》和《周易》,那么婴儿的慧识必然发育充分,系统稳定,在智识发育的同步中不会被轻易屏蔽掉,将来必定会具备较为充足的科学创造能力,从而成为对家庭、对民族、对社会极为有用的人才。

另外,给婴儿创造1个欣赏古典名曲的环境。根据《老子?德道经》的教育理念——上善治水,对应于婴幼儿体内水份高达80-90%的生理特点,慧与智的同步开发,除了应当重视汉字语文的教学之外,同时还应该让婴儿多欣赏优美的音乐或旋律,尤其是经典的、高雅的名曲或者交响乐。婴儿并不是单纯地只喜欢简单的摇篮曲和儿歌,由于经典名曲都富含上善的能量,能够滋养慧性,对心身的良性作用也非常明显,那么慧识的功能也就能自由驰骋般地展开,驾驭着智识的记忆与发育的同步,构成善良人格的基础。要相信他们也会跟成人1样喜欢听上善属性的名曲,所获得的营养常常比成人更多作用更强。

3. 德慧智幼儿教育理念

“慧显智升”的最佳生命时期:

幼儿生命时期,是先天慧识能够充分驾驭后天智识正确充分形成的生命期。8岁前的4岁到7岁的幼儿生命时期,是人生6大阶段的第2大阶段,是先天慧识极为活跃,并且能够主宰后天智识的时期;是在先天无为生命状态中完成后天智识,直觉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并且运用直觉学习丰富后天智识的人生时期。对运用直觉来认识了解世界,那就是先天中的生命期。也就是说,7岁之前直觉是婴幼儿们的1个主要的学习方法。这1生命时期,是人生真正“慧显智升”的最佳生命时期,是自然地慧智双运、同步递进的最珍贵的生命阶段。

修补禀性、培养德性的最佳生命时期:

幼儿生命时期,是修补、提升先天禀性中5德品格残缺和5德能量不足的最佳生命时期。8岁前的4岁至7岁的幼儿生命时期中,是1个先天内环境为主导期的生命环境,后天意识在这个先天内环境中迅速充分发展,而禀性中的先天5德不足逐步充分释放与暴露,并且逐步形成性格固化的时期。所谓“7岁看老”,其中就包含着禀性释放和习性逐步熏染养成,共同构成生命性格的现象。

预防不良习性生成,在幼儿时期还有1点同样极为重要,我们的家长和幼儿教师不可以当面错失机缘。这个机遇,就是幼儿期是预防不良习性生成的最佳时期。所谓“习性”,也就是在外环境持续的外因作用力之下,习惯成自然而沾染的不良智识意识和行为习惯。这1点,我们的为人父母者常常并未引起高度关注。其实,父母本身的道德素养水平,家庭所有成员的道德思想境界,邻里朋友们的道德教养素质,幼儿园教师本身的道德人文气质,都是幼儿形成后天智识习性的环境和温床,是1个极为重要的外环境因素。

“慧智双运”绝学无忧的最佳时期:

幼儿生命时期,是充分提升后天智识,大量记忆储存后天知识,全面认识、了解、掌握1切有相世界事物的最佳生命时期。婴幼儿生命期,就是人类最素洁与最淳朴的重要生命阶段,是少私而又寡欲的最符合道德本质的生命阶段,是以德治身国的宝贵生命时期。我们的父母和教育者,要高度注意爱惜孩子心灵的素洁与淳朴,用上善的德育保护和维持幼儿少私而寡欲的先天无为生理状态。在这样的前提下,展开超常智识的开发,广泛学习后天的知识,攀登学识的绝顶,也就没有忧患的产生。道德,是幼儿智力开发、超常智识产生而达到学问绝顶的保护神和引路人!老子的教诲,也同时在向整个中华民族和天下父母昭示:德慧智婴幼同步教育,是达到学问绝顶的最佳时期!天下父母都不可过错过这1创造孩子们美好人生的绝佳时机!

幼儿期的教育,绝不可以片面地以智识的开发和提升作为唯1的教育方案。依据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道医学的阐述,最重要的是要掌握他们8岁之前是“先天中的后天”这1生理特征,要在保护其先天内环境正常发育的前提下,适当展开后天智识的教育,只能是进行德慧智整体性综合素质的教育。教他们学多少知识,不如教他们如何做1个道德人;教他们做道德人,不要忘记教给他们智识。这1点,比片面的智力培育重要得多。凡是错过和失去胎婴养虚阶段德慧智教育的儿童,作为家长,不应当在幼儿养性阶段强迫培养他们成为天才。道德可以弥补智识的不足,没有道德的智识只是小聪明,而绝不是智慧。

3:德慧智经典诵读基本要求

1) 听诵、跟诵到背诵:

德慧智经典的日常诵读,首先要抓住《老子.德道经》双1章(道篇第1章和德篇第1章)进行诵读,诵读双1章这是个根本, 诵读双1章是日常诵读的关键所在。对《老子.德道经》其他篇章的诵读可由老师根据学习进度和学生自身需求进行灵活的安排。

诵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听诵、跟诵再过度到背诵。

1.听诵.听诵的过程是指诵读者对光盘及磁带中的老师带诵的录音的反复的听诵。

2.跟诵.跟诵的过程是是指诵读者先使自己的声和录音的声的频率要合起来,然后使自己的音与录音的音的频率相合起来,进而过度到使自己的心音与录音的心音相合起来,也就是说跟诵的过程,就是要使自己声音的频率、心音的频率与录音的频率合拍,与录音的这种场的频率合拍,所以必须要跟诵1个阶段,不要贪多,抓住双1章。

3.背诵. 跟诵熟练后,最后逐渐过度到背诵、默诵、心诵这个过程,当然这个过程只有你背得相当熟了,才能达到默诵、心诵和背诵的程度。

2) 诵读心诀“恭、熟、忘、合、灵”:

德慧智经典诵读的要求就是5个字:即传统经典诵读方法论中的“恭、熟、忘、合、灵”5字诀。在经典诵读的过程当中,首先是1个“恭”字,本义:肃敬;恭敬,恭顺而谦逊有礼。恭,包含着诚信恭顺的礼德, 恭,是对人道德品格和心性行为的要求。对于经典只有诚信恭敬才能与经典内容中的频谱能量,精神营养,灵感的源泉相呼应,接近与同频于其中的精神能量,从而相互和谐并且谐振,产生共鸣。

这个“恭”,是指的“心恭”,“身恭”,“恭敬”的“恭”。诚信,信德无疑,礼德圆明,是恭的基础。没有这个恭敬心,没有这个处下之心,没有这个礼德之心,就无法矫正自己的心理状态,无法真实不虚的与经典达到谐振,无法真实的感受到经典的道德能量

所以这个“恭”字,放在“恭”、“熟”、“忘”、“合”、“灵”5个字的首位,她的确是首要的,是1把打开任何经典宝殿大门的金钥匙。

熟:第2个字,是“熟”。经典诵读1定要读熟、念熟、诵熟、背熟。我们德慧智教育的熟,要求“经典熟而心灵育,背诵熟而慧智足。”通过读熟、背熟,烂熟于心中身中,以经典实现上善治水,治理生命中百分之7810以上的水,并且渗肉入骨,透发全身,从而养育道德心灵,开慧益智,起心动念不离道德,时刻与圣人同在。

所以,前两个字“恭和熟”是关键的关键,只有这两个字的要求达到了,才能谈其它的3个字。对于婴幼儿来说,不能在字面、字义上下功夫,在数量上下功夫,而要在经典诵读的根本“德、慧、智”上下功夫。

3) 经典诵读不能等同于背书:

德慧智经典诵读适合于人生的各个生命阶段,而且既方便又简单,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地点的制约,不受人的文化层次、知识多少的限制,因时而宜,因人而宜,因条件而宜,时时处处、分分秒秒都可以诵读。诵读方法极其简单,基本要求就是听诵、跟诵、背诵这样3步曲,以及“恭、熟、忘、合、灵”5字诀。

经典诵读不是背书,经典诵读的根本目的,主要是通过经典诵读,启动经典所蕴含的道德能量,运用其道德能量培补滋养人们由于先天德性能量的不足而引起的禀性缺失,矫正由于后天环境和各种影响所形成的不良习性,从而培养其道德心灵和德性品格,滋养慧性和智识形成慧智双运的科学头脑。所以,道德能量是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根本和前提,离开了道德能量的经典诵读,不启动道德经典的场和经文中蕴藏的道德能量,这样的诵读只能是背书,只能仅仅在知识上有所积累,而对于慧性、慧心、慧识的培养和道德心灵的生成则遥遥无期。

 

4、德慧智国学馆基本教育方法

1. 德慧智胎教方法

———适合胎儿(孕期9个月)时期的德慧智教育

诵读内容及时间

准妈妈进行胎教应以具有上善道德能量并且凝结了圣贤大智慧的《德道经》和《周易》为主,准妈妈或者准爸爸可以每日3次定时诵读经典给腹中的胎儿聆听,每次15分钟至45分钟,时间不可过短也不宜过长。可以反复诵读双115分钟至30分钟;也可以按照《德道经》的章序,通篇诵读,也可以将两种方法交替进行。诵读其它经典如《周易》,也是同样的原理。

此外,准妈妈在室内其他活动时间内还可随时听诵熊先生带诵的《德道经》双1章,

适时加入《周易》诵读

当胎儿第7个月下旬时,应当不失时机地加入《周易》的诵读,将《周易》内蕴藏的自然法则、自然规律等等需要先天和后天高度和谐统1才能解读和运用的真理,及时地植入胎儿意识萌芽的过程之中。孕期进入第8个月直至生产前,是施行经典诵读的重点强化期。医学研究发现,胎儿的意识萌芽发育大约发生在怀孕第78个月的时候。此时,胎儿的脑神经已经发育到几乎与新生儿相当的水平。1旦捕捉到外界的讯息,就会通过神经管将它传达到胎儿身体的各个部位。

随时聆听《德道经》录音

每天其它时间,可以随时聆听《德道经》整篇的诵读录音,以及经典音乐。使胎儿进1步得到道德能量的滋养。

孕妇应时常看1些经典美术作品及山川美景图片

适时聆听柔和的、具有上善能量的经典音乐

明代徐春甫在《古今医统大全》中曾说:“古人胎教、胎养之方,最为慎重,所以上古之人多寿多贤良。”中国自古就高度重视育人从胎教胎养抓起,方法以合德为标准。据汉代刘向《古列女传?母仪传》中所介绍:文王的母亲名叫太任,王季娶她为妃子。这位太任的心性很好,端庄娴静,言行端正,待人诚信,庄重严谨,完全遵照道德的标准行事。但她妊娠怀上文王以后,双眼从不看丑陋恶心的东西,耳朵不听粗俗淫秽和过于嘈杂的语言和声音,说话从不大声喧哗叫喊,食不进异(辛、辣、苦、涩)味。……

 

2. 德慧智经典诵读婴教方法

———适合婴儿03岁时期的德慧智教育

0-12个月的婴儿诵读方法

利用早、中、晚的时间,先听归道心愿词7遍和《德道经》双121遍(以听诵读录音为主),然后家长亲自诵读《德道经》德篇21章或德篇全篇给婴儿听,以增进亲子情感。当婴儿7个月后,婴儿的视觉逐步稳定,开始教婴儿认识经典中的汉字,每天教 1个字(《德道经》经文里面的字)。在开始向婴儿教认识汉字时,应当注意把握重复练习这个诀窍。早期绝不要贪多求快,对每个汉字的记忆1般都应该复习21次以上(即按7的倍数进行复习)

1324个月的婴儿诵读方法

利用早、中、晚的时间,先听归道心愿词7遍和《德道经》德篇或者道篇录音(以教诵《德道经》为辅,以听诵识字为主,要交叉进行),然后家长亲自教诵婴儿《德道经》双1章或其它章节,以增进亲子情感,教诵时家长要有耐心,声音要柔和亲切。在这个过程中,识字量每天可以随孩子的长大逐渐增加为教23个字(识字首选《德道经》里面的字)。在教字的过程中,可以放5行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2536个月的婴儿诵读方法

利用早、中、晚的时间,先听归道心愿词3遍和《德道经》德篇或者道篇录音(按顺序教诵《德道经》81章,并以识字为主,要交叉进行),然后家长亲自教诵婴儿逐章背诵《德道经》,如果婴儿在这期间《德道经》全篇已经都背诵下来了的话,那就再教诵《周易》。教诵的方法跟教诵《德道经》的方法大体是1样的。识字量每天可以随孩子的长大逐渐增加为教35个字(《德道经》或《周易》里面的字。当《德道经》经文里面的字都认识之后,可以再开始教《周易》经文里面的字。

每天其它时间,可以随时聆听《德道经》整篇的诵读录音,以及经典音乐。

3. 德慧智国学馆幼教经典诵读方法

每天早饭后,由老师带头齐诵《归道心愿词》和《德道经》双1章各3遍,然后带领孩子做德慧智幼儿体操,开始1天的正常教学活动。

每天早上1节课,重点诵读《德道经》《易经》《大学》,适当加入了《弟子规》和《3字经》,将诵读与识字结合起来,识字以玩识字卡的形式轻松快乐的进行。将经典诵读特色课与音乐、美术、英语等基本课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经典诵读之前,教会孩子说:“我爱老子爷爷,我爱孔子爷爷;我爱德道经,我爱**经”,诵读完经典之后要教会孩子说“我以仁德感恩心,至诚感恩**经,感谢赐营养,滋养我心身,回报国与民”

经典诵读辅助方法

餐前感恩法:餐前感恩法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感恩心、慈爱心等,具有道德素质的培养意义。精神的营养与5谷的营养同步餐饮,有利于改善孩子挑食、吃饭慢、营养不均衡等饮食上的问题,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方法虽然简单,但收效显著。每餐开饭之前,陪同孩子1起先诵读3遍双1章,然后诵念:“感恩大道自然,道生德养万物;饮食入腹养身,常思回报宏恩”。且再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加入饭前3思;

1思,为什么要吃饭,我的身体需要能量,食物进入身体提供我们生存的能量。这些能量将充满全身,我对被吃进体内的食物感恩。

2思,能吃到这餐饭我很高兴,世上还有许多人吃不到饭,忍饥挨饿,我要珍惜这顿饭,感谢社会和父母亲,长大要回报父母和社会。

3思,食物从哪里来、想1想道生德养,天德地慈,雨水祥风,农民辛勤耕种,工人辛苦加工,父母心酸慈爱。自然万物和社会爱我、助我,我要热爱自然万物和社会,人人爱我,我爱人人,长大之后回报他们。

另外,幼儿每天午睡休息期间,播放由熊春锦先生或小丫带诵的《德道经》CD录音,让孩子们在睡眠的潜意识状态中接受类似于胎教的最佳精神哺育,以加深记忆力,使孩子容易入睡,提高睡眠质量,同时也起到了开慧益智的作用。

吾日3省法: 反躬自省,自我批评,悔过迁善,可以理顺大脑神经系统中智识库储,使大脑皮层的储存有序化、条理化,使人的思维反应更为迅速、更为快捷,条理明晰而准确。这种方法,可以及时清除错误言行在大脑中的不良记忆,避免积习成性;同时又能整理出大量的智识记忆空间,以利于储存更多健康的知识。反躬自省,有利于增强“人性本善”的先天无为生理状态,使人性中善良的本性更加稳固和不易被污染。反躬自省,能够不断地巩固和加强孩子们的道德信念和道德信仰。反躬自省,还具有解除疲劳、安神定志、清心宁神、提高睡眠质量的生理作用。

德慧智教育中,从幼儿期开始,最好就早期适时地教育孩子自己学会反躬自省,自我批评,悔过迁善,并且长期坚持应用。学会写字以后,还应当指导他们用日记的方式进行反躬自省。先进行回忆,然后及时记录成文,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更加有益于终身。

德慧智幼儿教育实例

 

案例1:(选自道德知音论坛) 家长发现孩子学习能力差,及时做出的教育尝试。5岁,农村家庭。 诵读前情况:据家长说,大脑迟钝。大人每天教他数数,教两年多,只能数到5之内,从来超不过6。诵读《德道经》3个月后: 1)慧能开启,100之内的数加减,能准确地1口算出来。(2200多汉字,能读,能写,能拼音。

案例2:(选自熊春锦先生著《国学道德经典导读》20068 中央编译出版社)6岁,诵读家庭。孩子自己主动自觉自愿地学习。 问:“为什么要诵读经典啊?”答:“我诵经为我爸爸,因为爸爸头年把脚歪伤了。让爸爸早日好”“还为姥姥和姥爷,不让姥爷和姥姥吵架。”

总结:从小培养、提升孩子的感恩心、爱心,有助于孩子健康心理的稳定与成熟,作为家长,从孩子素洁、淳朴的心灵中,也得到极大震撼与反思,调整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童为镜,反省自躬,和谐家园。经典诵读,可以为家庭成员构建沟通的桥梁。

案例3:(选自熊春锦先生著《国学道德经典导读》20068 中央编译出版社)由于有了前期的德慧智胎婴养虚的教育过程,我们惊讶地发现,孩子都有超常的记忆力,少年版的《西游记》她几乎可以1章章地背下来。到4岁的时候,我让她背中医针炙穴位,她1周时间就把102经络的数百个穴位按顺序背下来。对于认字,我们没有教她如何11划地认和记,采用的方法是整体记、全篇背,书读百遍,其意自明,何况1字?4岁时,我估计了1下,2千汉字她可以拿下了。不过孩子的特点是记忆而非理解,这种理解以及诗歌、传统文化背后隐藏的巨大道德营养、人文情怀、人生感悟都会在适当的时候11释放,回报给每1位虔诚的父母阳光灿烂的孩子。

 

5、德慧智经典诵读疑难解答

1、问:在经典诵读过程中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小朋友很喜欢诵,而有的小朋友不喜欢,听老师诵读的录音很烦燥,不想听,非要家长把录音关掉。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怎么引导?

答:有的儿童,由于先天禀赋中本身的道德品格和道德的能量就不足,而后天家庭教育中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起步迟,胎婴养虚期错失大好时机,先天禀赋中的消极因子和后天习性已经开始发挥作用。这样的孩子在经典诵读教育中,就容易出现与经典的非亲和性。

对于出现“有的小朋友不喜欢诵读,听老师的录音很烦燥,不想听,非要家长把录音关掉”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和克服,正好说明经典诵读对孩子有较大的作用,这就需要家长花较大的精力和耐心,以家长带诵和教诵为主进行过渡期的铺垫。家长实践在前,成为孩子的表率和榜样,营造良好的家庭人文素质气氛,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经过家长的努力,充分发挥好第1任教师的作用和功能,才能改变1些孩子“天性”与“福德”不足的现象,顺利从被动步入同步或者主动的状态中。如果家长缺乏耐心与毅力,那么这1类孩子由于先天禀赋的不足,就很难以改变。

1棵小树的成长,关键是在早期的灌溉、施肥、修剪等管理。1旦树根深植,主干挺拔,那么其成材的希望也就可以从小看大。教育孩子之理,与此其实是相通的。父母、家庭人文素质环境,是孩子成长的培养基,这个培养基的道德营养越丰富越深厚,孩子的成长,接受道德文化经典的教育也就越自然而可行性越高。

2、问:我的孩子已经在诵读《德道经》1段时间了,“恭、熟、忘、合、灵”5字诀如何与日常其他的功课相结合?

答:关于“恭、熟、忘、合、灵”这个5字诀,主要是针对着成年人制定的,这是祖先们传的啊,也不是我的发明创造,可以说是自古以来道家内部流传下来的1些方法。因为我家里,祖上就是1个道学承传的家庭,也有社会上的师父跟爷爷和父亲他们辈的都关系甚为密切,这些口诀和方法就有些记录和承传下来了。

对于孩子们来说,只要有“恭、熟”就可以了。至于说“忘、合、灵”,他们在“恭”和“熟”的过程当中,很自然地也就融合在1起了。这其中跟孩子们的生理特点有很大关系。像我们母亲怀孕时,在第7个月的胎儿期,每逢“7”他都有1个变化,你们注意掌握这个规律。像胎儿在第7个月的时候,他后天系统就开始启动发展了。孩子们生下来以后,直到长到7岁的时候,那么同样乳牙就开始脱落,恒牙就开始长起来了。恒牙1旦长起来,就说明他已经开始进入后天了。

所以说,7岁以前的经典诵读是最为重要。不仅仅要诵读,而且还教他们认字。到了7岁以后、直到105岁之间,那就要诵读和认(字)“恭、熟、忘、和、灵”就要抓住了。这时就不能够还是用7岁之前的那种教育方法来继续把握孩子。因为7岁之前,它是1种就像计算机扫描图印到孩子们大脑的那种学习方式,是直觉式的接受,他诵读几遍很快就记住了。而且,老子的5千言本身有很高的提高智商的能力,使他的记忆力迅速地得到提高,使他的行为很容易得到规范。

也就是说打造道德品格,提供道德能量以及开启智慧这3重作用,在7岁之前是比较容易达成的1个轻松的阶段。只要我们作大人的,引导他每天都在实践。——当然1定要孩子动口,你别老放1个唱片给他听,光听是不行的。“听”是掌握西方文化的方法,因为西方的拼音文字都是在大脑后侧产生脑电波,唯独中国的语言和文字是在大脑的两侧额叶区产生放电,并且在大脑的中央也产生阴电、阳电的激活而产生智慧。

那为什么诵读经典能够开启智慧呢?是因为中国的文字和语言以及文言文的结构,那种韵味儿的结构能够同时启动和激活双侧大脑额叶的生理放电;并且,阴电和阳电1旦产生以后,在大脑中央深层就出现1个耀斑——慧智的耀斑,那个就是人的慧信、慧识。这个慧识1打开以后,就作用于整个身形,而提高孩子们的智慧能力和记忆水平。

  

所以在不同的阶段,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侧重点。但基本方法,可以说还都是比较简单的。只要你去诵读了,那就能行,这是中文的特点。为什么呢?我们中文的发音区,文字能量集合区都在靠近运动区。像老年人为什么中风啊?就是因为在语言区后面有1个海绵窦区,海绵窦区里面有血管,血管1发生梗塞、痉挛甚至破裂,就会发生脑意外,整个就瘫痪掉了。所以中文的特点也在这儿,要通过你动口、动手、动嘴,甚至动鼻,1起都动起来,那就能够比较完美地掌握好中文经典的内涵。而不像学英语,学英语你们则要注意1个特点,要让孩子多听。因为英语、外国的语言它不是艺术,唯独中国的文字是艺术,是科学。

外国的拼音文字,包括英语也好、法语也好、德语也好,它都是1种工具——语音交流的工具。像德国,虽然那么多的人都读书,但是他们说自己有500万文盲。为什么这么说呢?它真正会说的不会写,写不出文章来,它的语言和文字是割裂的,但中国的文字和语言它不是割裂的。所以中文和外文的特点,根据生命科学的研究、现代科学研究,通过核磁共振大量研究1些案例以后,就发现:要掌握英文,你只教孩子们多听,他听熟了他就记住了,几天不听,完了。

我在国外由于讲课涉及的科学领域、生物领域、化学领域、医学领域,涉及的领域很多,我要是请个翻译很难。为什么呢?它的词典特别多,搞哲学的1大堆,搞化学的又是1大堆,都不相通。不像中国,你掌握了7千文字,你可以成为1个大家,这是中国文化的特点。所以,不要把学习外文和学习中文的理念掺杂在1起来理解,1定要把握我们自己的特点。

当然,我们的孩子现在走向世界嘛,也是需要学习外文。那么在打好基础的基础之上,我们这1代孩子,如果是通过经典诵读的孩子,再来掌握外文那可以说是轻车熟路。只把教育基础打好,同时兼顾着让他早期在7岁以前能够学习1部分英语,那么将来都是不成问题的,因为他们的记忆力都是相当强的。

3 问:老子的经典与儒家的其他经典,有何不同?

答:这个经典有何不同,实际上通过两个方面就可以回答。根据中国和世界的研究者以及我个人的认识,我归纳了1下,也就是两句话:老子通于大道,孔子精于常道。也就是说,老子能够既在常道当中生活,也能自如地跨越时空的障碍,进入另1度空间,捕捉自然的奥秘。而孔子呢,他只是精于常道。

根据历史的记载,虽然他5次——总共有5次比较确切,大家比较共同承认的是他3次问道于老子,老子都在批评他,而没有把如何得到道的方法告诉他。所以,人们就说“孔子精于常道,老子通于大道”,这就决定了1个人所写的东西能量性的高低和内容的深浅。

1个方面,还有1个原因,那就是说什么叫“经”?世界上最著名的“经”是3大部:1部是《圣经》,1部是《古兰经》,1部是老子的《德道经》。那么,我们只要把这3部经典综合起来看,那就是凡是能够站在“〇”的高度,同时阐释有相和无相双重世界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哲学思想,才能称之为“经”。而只站在太极的“白”里面,只能够揭示有相世界真理的著作,就不能称之为“经典”。

可以说,应该根据这个概念来分别,什么是“经”,什么是“典”;什么是“经”,什么是“书”。古人是承认这1点,为什么把《易经》归到了“5经”之中,而“4书”当中只用《大学》、《中庸》等等?其中的原因,就是说它内在的能量级存在着明显差异。所以我们在解读古代1些优秀文化的时候,要注意把这两者区别开来。对什么叫“经”,什么叫“典”,什么叫“经”,什么叫“书”,对他的能量性、品格性、作用性的区别,虽然我们暂时还没有办法直接用我们的双眼区分清楚,但是可以用心来感格清楚。

4、问:德慧智经典诵读中,曾经说过4岁以前的小孩子可以诵读《德道经》和《易经》。现在社会上,出现的1种叫做“珠心算”的教学方法,专门教学前儿童学的是数学,几年以后小孩子就会在数学上有1定的成就。请问,孩子颂经的同时,还要不要学习这种“珠心算”的方法?

答:做大人的对孩子的培养,实际上要注意有为和无为的整体把握,不要跟风。1跟风,就可能是浪费时和工。每1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他自己的生命轨迹,都有他自己的事业,只是需要各位家长和社会善于发现和把握他,及早定向地去培养他,而不是1说小孩子要培养音乐兴趣能够成为音乐家,那么雅马哈就大发其财,整个电子琴就风靡全中国,商家也善于运用成人的盲目。愚治的时代,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孩子们整个教育,其实关键还是在我们成人身上。当我们的成人父母具备了道德文化的底蕴,就像1个成功的中医1样,他不仅精通药术、脉学、处方学,而且还精通面相,精通4柱,精通灵龟等等方法,所有涉及天文、地理、人事等等知识系统性的方法,那才能成为大医、良医。

而我们作为家长,那也要有1定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底蕴,那你才能成为大父、大母,成为智慧之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我们推广的德慧智教育理念,1方面是希望家长智慧得到提升,2方面是希望孩子们通过这1丰富的精神能量的滋养。使他们的先天慧性尽早地透发出来,被我们的家长所发现,及时地进行既符合他先天需求的定向培养,又符合我们社会需求这样1种双向需求互动式的教育。

所以这里面,在3岁之前,这些迹象实际上都会显示出来,孩子们喜不喜欢数学,对数学的兴趣表现得如何,数学上是否会有所成就,其实同样也与这1个先天能量的储备,具有极其重要的关系。把基础打好是个根本,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之下,提供丰富的慧性营养、智性营养能量的前提之下,去发现孩子们将来的发展方向,给予及时的既有重点也比较全面的培养方向,这都是可以的。

例如,你提出来是否可以教孩子进行这种“珠心算”的方法,你可以试,就是看你在教的过程当中,能不能及时发现你的孩子将来是这方面的天才的后备军,有没有可能?起码来说,这种在小孩子智识系统、大脑记忆边缘系统还没有形成之前,你已经将这个领域的知识灌注给他了,使他进入了1种启迪和储存的状态。至于说,能不能在将来成为数学家,在计算能力方面是否能够优势于其他人,那么还是应该本着1种顺其自然的方法,注重整体教育的方向。但在教的过程当中,1定要用启发式的,而不是现在的情形——家长的巴掌都比较快,孩子不听话,1巴掌就打下去,逼着孩子去学,而关键是要进行循循善诱、启迪式的、启发式的教学,那么才可能发现他们的定向培养的方向。

我提议,在提供丰富的道德精神营养的前提下,去发现孩子们的智慧方向所在,从而节约更多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时间资源。

5、“如何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其实是教育我们成人自己,孩子就是1面镜子,在教育的过程中,他们的调皮与不合作,就是我们的监考官,在考察着我们大人的仁德义德礼德信德智德的状态。以子女的不足为师,可以照见我们自己修养的不足,在教子中教自己,升华自己。

6、问:当前全国出现了“国学热”,但人们在浩如烟海的国学文化面前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请问究竟何谓国学呢?

答:"国学"1说,出现于210世纪初,产生于西学东渐时期,1批爱国志士为了保有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色免受西方思想的侵蚀而提出的。概括起来讲,国学就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区别于别的国家和民族,而表现在思维方式、哲学观、文化、艺术、科技、信仰等层面上的各门类学说的总和。我注意到现在国内1些专家、学者对国学的定位,都主要集中在儒学领域。我觉得孔子的儒学是1个优秀的文化领域,但还不足以囊括5千年中华文明的神髓,没有凸显出民族根文化的特色。

中华文化真正的根,我认为应该是传统文化上的伏羲易学文化、黄帝道学文化、老子德道学文化、孔子儒学文化。其中,伏羲易学文化和黄帝道学文化主宰着2500年以前的中国历史,并且影响着2500年以后至今的历史。而老子的德道学文化和孔子的儒学文化,则主宰着2500年以来的中国文化史。

中国根文化的特征,是道德文化,伏羲、黄帝、老子、孔子的思想皆植根于道德文化思想。黄老之学的核心,都是"""";而孔子则是志于道,据于德。老子对德和道,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诞生于2500年前的《德道经》,向上,总结、继承了中华上2500年的文化精华;向下,引领着中华民族诞生了2500年的文明。

我觉得,只有把握住道德文化的核心,才是把握住了我们民族的根文化。从汉代进入社会主流的儒学文化,实质上是在道德文化的基础上诞生的。据史料记载,儒学文化创始人孔子曾经多次问道于老子,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5常就源自《老子?德道经》的开篇《论德》章中。汉代传入中国的佛学,借助道德人文的信土和儒家文化的烘托,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认为国学应该是以道德文化为主根,以儒家文化和释家文化为辅根,31体的文化体系,这是我们民族精神领域的根基,也是治国安邦精神领域建设的1个根基。

人类的精神文明要想进1步飞跃,就必须找到人类文明的文化基因,找到文化诞生的源头活水。由于任何基因都是产生在它本身的原生态之中,而中国文化的原生态只要展开历史的画卷,就不难发现她并不是春秋战国文化,不是义治、礼治时期的封建文化。依据老子5千言开篇中的揭示,义治与礼治时期的封建文化只是次生态文化,并不具备中国根文化的全息性,它只是全息性基因的1种蜕化变质。所以,只有代表道德文化最高形态的伏羲易道文化、黄帝法道文化和老子的德道文化,才是中国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基因文化。基因文化不能全面把握,那么社会发展也就必然残缺不全,社会的偏残缺废也就在所难免。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大系统性上,是1部道德文化而不是单纯的儒学文化,道德文化的历史远远早于儒学文化数千年之久,并且道德文化是儒学文化的源泉。道,是中华传统文化各家学说、各个学派的总归宿和最高境界,也是世界各宗教理义中的最高境界之1。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上溯其祖根,是初创于伏羲的“易道文化”;成形于轩辕黄帝的“法道文化”;成熟于老子创立的“德道文化”。这个“易道”、“法道”、“德道”,全部都是唯道独尊。“抱道无离论天下”、“执1以为天下牧”的学说和思想,她们共构成“以易阐道、以法论道、以德证道”的3部曲,非常完美地构成了中华道德文化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