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宇红木家具公司:朱丹溪的养心理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25:40

给大家先举个朱丹溪治病的例子。

有位先生,叫赵立道,快要五十岁了,一般这个年龄,大家的性情都该很平和了,这位不行,还是脾气暴躁,但是身体却不是很好,是“质弱而多怒”,七月份的时候,天很热,有一天,这位赵立道突然感觉自己很饿,于是“大饥索饭”,就是向家里人要饭吃,家里人一看,这位是急脾气啊,平时就是要什么必须来什么的主儿,于是赶快就给他准备饭,可是,这个饭要做好,也需要一个过程啊,不能说要吃饭就马上能端上来饭啊,“其家不能急具”,结果这位赵立道很不爽,“因大怒”,就这么点事儿,跟家里人就急了,大发脾气。

这种脾气,大家看看,其实是很不利于养生的一个性格,结果怎么样呢?吃完了饭,两天后,患了滞下这个病。我们讲过,滞下是痢疾的一个别名,这位赵立道一边泻肚子,一边还很口渴,于是就自己用冷水,调了些蜂蜜来喝,觉得很痛快,结果滞下还真的有点缓解了,可是就是不能痊愈。

过了几天,没办法,找来了朱丹溪,朱丹溪告诉他,别喝蜂蜜水了,然后开了个方子,是用人参和白术煎水,然后用这个水来冲服益元散,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朱丹溪判断这个人正气不足,同时神志不安,所以用人参和白术来煎汤,扶助正气,这个益元散是利湿同时宁心安神的,朱丹溪是用这个方子来调理他的情志。

结果,服药以后,滞下就开始减轻,但是后来,又出现了呃逆的症状,当时很多人都说,这是阳虚啊,用些附子干姜吧。

朱丹溪笑了笑,说:“勿多疑,待以日数,力到当自止”。结果,又过了四天,呃逆就停止了,同时滞下也痊愈了。

 

我拿这个医案要说明什么呢?中医认为,很多病都是我们内心所生的,我们人活着最好的状态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黄帝内经》,如果我们养心不够,心里面不安定的话,那么很多情绪就会过度,那么这种过度的情绪,就会损伤我们自己。具体的是:心在志为喜为惊,过喜或过惊则伤心;肝在志为怒,过怒则伤肝;脾在志为思,过思则伤脾;肺在志为悲为忧,过悲过忧则伤肺;肾在志为恐,过恐则伤肾,所以,根据中医理论,任何的情绪过度,都会引起相关的脏腑功能的紊乱。

同时,这些情绪过度,还会具体地导致我们人体气机的紊乱,比如:怒则气上。《黄帝内经》里面就记载过“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还有悲则气消。这在临床上经常见到悲伤导致的患者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乏力懒言等。

惊则气乱。猝然受惊,会导致心神不定,气机紊乱。

思则气结。思虑过度,导致气机结滞,反应迟钝,不思饮食,运化不利等。

恐则气下。会导致肾气失固,二便失禁等。

 

情绪如果处理不好,确实是可以导致我们患病的,朱丹溪跟许谦学习的是程朱理学,理学思想的一个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就是那句特别雷人的话:“存天理,灭人欲”,朱熹解释什么是天理人欲,说人想吃饭,这是天理,可是总想吃龙虾鲍鱼,这就是人欲了。

其实理学思想有很多合理的地方,但是被这句话给毁了,“灭人欲”,可能吗?把情欲灭了,有本事你朱熹别找老婆了,别生孩子了,可是朱熹同志显然也做不到,因为他的后代还很多啊,所以合理的解释是“控制人欲”。

实际上,可观地说,我们的欲望没错儿,但是如果我们的生活都顺着人欲,那我们的健康就没有指望了。都想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顿顿龙虾鲍鱼,估计寿命就跟历史上的诸位皇兄们一样了。

朱丹溪是个聪明的主儿,人家从理学思想出发,认识到了养心对健康的重要性,并为中医的情志病的治疗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在中医理论中,外感病和内伤病是两大分类,而内伤病的主要病因就是饮食劳倦和情志失调,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大哥为饮食劳倦的调理确立了万世典范,而朱丹溪则对情志的调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后世有人说:杂病用丹溪,就是说在杂病方面,朱丹溪的贡献最大。朱丹溪的弟子们为他总结出了著名的“四伤理论”,就是说朱丹溪最擅长治疗气、血、痰、郁四个方面的问题,气血我们大家都理解,这个痰,是我们中医治病的一个重要病因,我们讲过了,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朱丹溪极大地丰富了治疗痰的理论与经验;同时,他最擅长的,就是治疗“郁”,朱丹溪认为,人体的“气血冲和,则万病不生,一有怫郁,则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而这个郁的产生原因,主要就是情志怫郁,影响了气机的正常运行,结果导致了身体的各种疾病。

 

在朱丹溪的书里面,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朱丹溪往往在医案的开端处,就点出这个患者的性格特点,这说明朱丹溪在看病的时候,是十分重视患者的性格特点的,这是高手的看病方法,看到你的心里去了。

我们研究朱丹溪的学术思想,一定要从一个养心的角度来出发,这是朱丹溪的学术思想的最大特点,这个特点的产生,完全是因为朱丹溪有着深厚的理学功底,他从这个独特的角度出发,领悟到了养心对健康的重要作用。朱丹溪治病有很多的方法,比如就是一个解郁,他就把郁给分成了六郁,即:气、血、痰、火、湿、食六种,然后分别用药给化解开,但是,这些都是方法,是术,而在方法之上的思想精髓,就是养心。

很多人纠缠在朱丹溪滋阴的问题上,说朱丹溪就会清火,伤了阳气,说这话的人我可以肯定,朱丹溪的书他都没看过,仔细看看朱丹溪的医案,用白术、人参的医案绝对比用滋阴的多很多。

 

朱丹溪的这些让大家养心的理论,在今天其实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的,比如,今天我们食物的丰富程度,是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而且我们现在老百姓的手中富裕了,这些丰富的食物我们都可以敞开了吃了,但是,我们是否能够控制住自己对美食的喜爱,适当地摄取食物呢?恐怕未必,各种翻着花样的烹饪手段,更增加了我们的食欲(注意,这就是欲望啊),所以我们往往会摄入超出我们的身体负荷的美食,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和营养代谢相关的疾病急剧增减的原因。

另外,现代人所面临的生活工作环境远比古人复杂,社会上的诱惑也多,工作的节奏也快,压力大,因此导致情绪不畅的状况也非常的多,往往是在一天里面,我们都可能经历数次的七情的转变,比如上午业绩公布了,成绩不错,我们心里面很是欢喜,下午有客户退货了,我们又经历了担忧,然后领导批评了几句,我们又经历了“恐”,等等,这样的经历远比古代小农经济时期的老百姓来得快,因此,我们的身体出现因为情志而导致的问题的机会也就较多,如果不能及时的调治,那么就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所以,朱丹溪的这些养心的理论对于我们就更加适用了。朱丹溪告诉我们,要学会“正心、收心、养心“,这样就可以减少外界的刺激对我们的心理的影响,这样就减少了我们患内伤杂病的机会,这是正道。

在治疗内伤杂病,尤其是因为情志引起的内伤病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情志的调理对患者的康复特别的关键,很多患者,病吃药治好了,但是,因为精神状态没有调整过来,不会正心、收心、养心,因此没有多久,疾病就又发作了,比如炒股票的。所以,一个好的医生,是应该对患者身心并调的,在开方子治病的同时,一定要告诉患者如何养心,这样才能巩固疗效。

而朱丹溪,正是这方面的典范。

 

朱丹溪对患者要告诉他们养心的道理,戴良的《丹溪翁传》记载,“或以医来见者,未尝不以葆精毓神开其心。至于一语一默,一出一处,凡有关伦理者,尤谆谆训诲,使人奋迅感慨厉之不暇。”就是说当患者来看病的时候,朱丹溪不仅仅是用药物给他们看病,而是还给他们讲述养心的道理,告诉他们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调整自己的情绪,这就是治病先治心,当患者获得了一个正确的生活态度的时候,他就不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了。

 

看到这,各位可能都烦了,你说养生这事儿,总提这些“养心”“道德”什么干嘛啊,烦不烦啊?!养生不就是少吃好的,多锻炼吗?

错了。养生的至高境界,是“仁者寿”。

即德者寿,这是我们中国儒家养生思想的至高境界,语出《礼记·中庸》引孔子:“故大德……必得其寿。”

仁者寿的观点是儒家养生思想最为集中而典型的体现。这是由于儒家特别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在养生中的作用,主张突出个人养德的主动性,来达到道德自我完善的境界。

一个有德之人,心态平和,不亏着不欠着谁的,看人生起伏都很坦然,乐于帮助别人,自己心里也留下了很多的玫瑰香,这是人们得以长寿的基本要素。

这个内容我们现在研究的不多,很多人都当做笑话听,可是国外研究了很多,西方国家做过统计,统计长寿人群,发现他们大多有乐善好施的性格。

现代心身医学理论认为,人是大脑皮层统率的完善生物体。因此,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道德感是人的一种社会性高级情感。自我道德感的满足,缓解了这方面的情感矛盾,减少了心理冲突,并通过大脑皮层,又给生理机制带来良性影响,从而有益于人的健康。

 

最后说一句话,现在,世界卫生组织现在已经修改“健康”的定义,把道德的概念加了进去,认为人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四个方面都没问题,才是健康。原来的定义里面就有前三个,我们已经觉得过分了,现在又增加了,看来想要健康越来越难了。

膀大腰圆,上公共汽车和孕妇抢座位的,回去偷着哭吧,对不起了,这回您绝对算是不健康了。

 

所以,人家朱丹溪老爷子那真是牛啊,在那么早以前,就天天喊着“养心”了,仔细看看古今文献,在这方面最突出的,还真就朱丹溪一个人,所以,人家被称为“一代宗师”。

宗师这个称谓,可不是随便给谁的,后世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称谓给朱丹溪了,大家都跟着嚷嚷,说这个职称评错了,这职称该给我,其实没错,人家贡献在那儿摆着呢,大家就别争了,您能说出这些话来,就和人家丹溪翁不是一个段位的了,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再修行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