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会计学会电话:星空写真集I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31:46
欢迎光临
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356874
土星光环和卫星

土星光环和卫星
Image Credit:Cassini Imaging Team, ISS, JPL, ESA, NASA说明: 如果你足够细致地查看,在上图能够看到4颗卫星。第一颗(即背景中最远的那颗)是土卫六,土星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内较大的卫星之一。横贯这个永远多云世界的顶部特征结构是北极盖。第二颗最明显的卫星是明亮的土卫四,在前景内可见,它有许多陨石坑和长长的冰崖。从左面切入的是土星的几个光环,包括土星的A 环,特征是昏暗的恩克缝。影像的最右面,就在光环的外面,是土卫十七,只有80公里宽,可用来帮助界定土星的F环。 那么第四颗卫星在哪里呢?如果你仔细地查看恩克间隙,你将发现一个光点,那就是土卫十八。虽然土卫十八是土星最小的卫星之一,只有35公里宽, 但却正是因为它的存在而造成了缺少光环粒子的恩克缝。
原文来自: http://antwrp.gsfc.nasa.gov/apod/ap111026.html (虞南华编译,Linq审校)
木星冲日

木星冲日
Image Credit &Copyright: S2P/IMCCE/Obs. Midi Pyrénées, Jean-Luc Dauvergne, Francois Colas说明: 10 月29日,木星,这颗太阳系最大的行星将运行到冲日的位置,也就是从地球望去,与太阳正好相对的位置。太阳从西边落山的时候,它正好从东方升起。在这个位置附近,木星同时也最靠近地球, 因而成为星空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也为地基望远镜奉献了拍摄精彩影像的良机。上图这幅清晰的特写是法国日中峰天文台的1米望远镜在10月13日捕捉到的 ,带状大气层和巨大的伽利略卫星都清晰可见。图中向上为北,显示出椭圆形的涡旋。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木星的冰态卫星-木卫三正从木星的背后出现(影像顶部),它也是太阳系 中最大的卫星。遍布火山的木卫一则位于影像的左下边缘。
原文来自: http://antwrp.gsfc.nasa.gov/apod/ap111022.html (虞南华编译,Linq审校)
风景如画的金星凌日

风景如画的金星凌日
Image Credit & Copyright:David Cortner说明: 2004 年罕见的金星凌日是历史上最佳摄影事件之一。在可以观测到这一现象的地区 ,即欧洲、亚洲大部分地区、非洲和北美洲,优秀的科学影像和艺术影像大量涌现出来。在科学上,太阳摄影师确认黑滴效应与金星大气无关,而是由于相机或望远镜的视清晰度 所造成。从艺术角度看,影像可能被分为几种。一种是捕捉到细节丰富的太阳表面和凌日。另一种是捕捉到双重巧合事件,诸如金星和飞机同时经过,或者金星和地球低轨道的国际空间站同时出现。第三种影像涉及有趣的云 朵,在美国加州拍摄的上图就是一个好例子。下一次金星凌日将发生在2012年6月。
原文来自: http://antwrp.gsfc.nasa.gov/apod/ap111016.html (虞南华编译,Linq审校)
天龙座流星雨

西班牙上空的天龙座流星雨
Image Credit &Copyright: Juan Carlos Casado (TWAN)说明: 天空中的那些行迹是什么?它们是10月初达到峰值的天龙座流星雨。上面这幅合成影像是在西班牙的Badajoz省的凯尔特废墟上拍摄了90分钟得到的,捕捉到了大量的流星行迹。引起这些流星的粒子大小与卵石相当,是很久以前从21P/Giacobini-Zinner彗星的彗核被抛射出来。大多数的流星能够被回溯到天龙座内的一个辐射点。关于本年度流星雨的报告显示,天龙座流星雨今年特别 强烈,活动集中在世界时10月8日8pm左右。近代历史上最密集的天龙座流星雨发生在1933年和1946年,曾经记录到每小时数千颗流星,当时地球穿越了特别致密的彗星残骸流。虽然天龙座流星雨每年10月发生,但是通常难以预知每年的流星雨究竟会有多么活跃。
原文来自: http://antwrp.gsfc.nasa.gov/apod/ap111019.html (虞南华编译,Linq审校)
新视野号的木星

新视野号拍摄的木星云层
Image Credit:NASA, Johns Hopkins U. APL, SWRI说明: 新视野号飞船在飞往冥王星的途中拍摄了一些精彩的木星影像。木星以其大红斑著称,规则的赤道云带也很出名,用中等大小的望远镜就能够看到。上图摄于2007 年,进行了水平方向的压缩处理,显示出这颗巨行星云层类型的丰富特性。最左面是最靠近木星南极的云层,在一个暗区可以看到湍急的旋涡。即使是被称为环的浅色区域也显示出巨大的结构,呈现出复杂的波形。驱动这些波的能量肯定来自云层的下面。新 视野号是迄今发射的速度最快的空间探测器,现在已经过了土星和天王星的轨道,将于2015年抵达冥王星。
原文来自: http://antwrp.gsfc.nasa.gov/apod/ap111023.html (虞南华编译,Linq审校)
英仙座的星云

英仙座的星云
Credit &Copyright: Image Data - Bob Caton, Al Howard, Eric Zbinden, Rogelio Bernal Andreo; Processing - Rogelio Bernal Andreo说明: 在这幅壮丽的宽银幕影像内,宇宙气体和尘埃云漂浮其间,覆盖了约17度的范围,靠近英仙座的南部边界。这幅星空风景照的左面从英仙座内泛蓝色的恒星开始,但我们的眼球很同意就被吸引到红色的NGC 1499。这个星云又名为加利福尼亚星云,源自氢原子气体的特征性红色辉光是被明亮的英仙ζ 星的紫外辐射激发产生的,这颗蓝星就在星云的右面。 右面稍远处是迷人的年轻星团IC 348。昏暗的尘埃云弥漫于整个视场,悬浮在银道面以上数百光年处。
原文来自: http://antwrp.gsfc.nasa.gov/apod/ap111021.html (虞南华编译,Linq审校)
加拉德彗星的彗尾

加拉德彗星的彗尾
Image Credit &Copyright: Gregg Ruppel说明: 加拉德彗星(C/2009 P1)是双筒望远镜和小型望远镜的一个良好观测目标,目前正在夜空中徘徊,它的亮度目前刚好在肉眼可见的极限亮度以下。上图是10月15日拍摄的望远镜合成影像,能够发现这颗彗星具有可爱的绿色彗头,活跃的多重彗尾,在昏暗恒星的背景下徘徊游荡。 上图这个视场超过了1度的范围,位于武仙座的南部边界。加拉德彗星目前距离我们16个光分左右(2个天文单位)。加拉德彗星是一颗大彗星,但是它在扫过内太阳系时,永远不会非常靠近地球或者太阳。所以,这颗彗星将可能只是望远镜的好目标, 它在未来的几个月里仍将停留在武仙座内。
原文来自: http://antwrp.gsfc.nasa.gov/apod/ap111020.html (虞南华编译,Linq审校)
引力透镜的星系团

MACS 1206: 一个形成引力透镜的星系团
Credit & Copyright: NASA, ESA, M. Postman (STScI), and the CLASH Team说明: 想在星系团的后方藏匿另外一个星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群聚的星系团所具有的强大引力就像是巨大的透镜一样,将遥远的星系影像拉近,并且扭曲其外型。上图是CLASH调查的个案之一,采用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数据,分析出MACS J1206.2-0847星系团由许多星系组成,背景的黄红色星系被拉扯成了弧形,就在影像的右方之处。更仔细的观察还会发现,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受到了透镜作用的背景星系,外型均被拉长。分析引力透镜星系团的位置还可以用以分析暗物质的分布,以及这个巨大星系团的生成原因。
原文来自: http://antwrp.gsfc.nasa.gov/apod/ap111018.html (Linq编译)
泡泡星云NGC 7635

泡泡星云NGC 7635
Credit & Copyright:Larry Van Vleet说明: 这是一张云气泡泡的精彩照片。NGC 7635,又称泡泡星云,大小约10光年,正在不断地将中央大质量星球BD+602522产生的恒星风向外向外推出。紧邻在旁的是一个巨大的分子云,在照片的右下角可见。辐射会使分子云的密集区域被加热并发光。上图使用了具有科学意义的彩色模式以提高对比度。泡泡星云位于仙后座,用小望远镜就可以看到。
原文来自: http://antwrp.gsfc.nasa.gov/apod/ap111011.html (Linq编译)
侧面星系NGC4565

侧面星系NGC4565
Image Credit &Copyright: Bob Franke说明: 壮丽的旋涡星系NGC4565从地球看去是侧对我们的,因其狭长的轮廓也被称为绣针星系,它也是对北半球星空的一个必看之景点,位于昏暗的后发座内。这幅清晰的彩色影像揭示了星系的中央核球,可见一条围绕着NGC4565稀薄星系盘的尘埃通道切过 了中央核球。视场中还可见到其它一些背景星系,例如右下方的NGC4562。NGC4565距离我们约4000万光年,覆盖范围约10万光年。
原文来自: http://antwrp.gsfc.nasa.gov/apod/ap111015.html (虞南华编译,Linq审校)
信使号首个水星日

信使号的第一个水星日
Credit & Copyright:NASA/JHU APL/CIW说明: 行星上的一日,可定义为前后两个正午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在地球上,一个太阳日长为24小时,然而,一个水星日却长达176个地球日。经历了第一个水星日之后,美国NASA的信使号飞船几乎已经完成了全水星表面的摄影工作,从而可以据之建构出每像素250米的单色表面图,以及每像素1公里的彩色图。上面两张示例影像,就是由数千张个别影像组合而成的,中心点为水星上东经75度的子午线。在第二个水星日,信使号宇宙飞船可能会进行特定表面特征的高分辨率观测。 (注:水星拥有3:2的自转—公转轨道共振现象,一个水星日长达两个水星年。)
原文来自: http://antwrp.gsfc.nasa.gov/apod/ap111008.html (Linq编译)
奇异宇宙与诺贝尔奖

奇异宇宙与诺贝尔奖
Credit & Copyright:High-Z Supernova Search Team, HST, NASA说明: 13 年前的观测结果开始指出,宇宙中的大部份能量其实并不在恒星或星系之中,而是存在在虚空之中。换成宇宙学家的话来说,关于遥远超新星的新观测结果推论宇宙有个较大数值的宇宙常数。宇宙常数的想法早在现代相对论宇宙学萌芽之时就已存在,只不过宇宙常数长期以来不大为天文学家所接受,因为它和其他已知宇宙参量的性质非常不同,许多其他类型的观测也指出宇宙常数即使存在,数值也非常之小。然而,超新星的观测逐渐成为证实宇宙常数存在而且具有较大数值的直接证据,过去13年之间,多个独立天文学家小组所持续累积的观测数据证实了暗能量及让人不安的加速宇宙的确存在。今年,这些研究群的主导者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张影像里展现的是1994年在一个旋涡星系侧边上爆发的超新星。
原文来自: http://antwrp.gsfc.nasa.gov/apod/ap111009.html (Linq编译)
土星光环的阴影

土星光环:季节性的阴影
Image Credit:Cassini Imaging Team, ISS, JPL, ESA, NASA说明: 土星的光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日晷”。然而,这个“日晷”却只能确定土星的季节,而不是每天的时刻。2009年,在土星的上一个分点期间,由于稀薄的光环平面直接指向太阳,因而几乎没有在土星表面投下阴影。然而,随着土星继续在轨道上绕太阳转动,光环的阴影不断变得更宽并向南延伸。这些阴影从地球上不容易看到,因为从地球看去,土星的光环几乎总是挡住阴影。上图是环绕土星转动的卡西尼飞船在2011年8月拍摄的。光环本身在影像的右面呈现为垂直的条形。太阳远在右上方,透过光环在土星的南半球(影像的左面)投下了复杂的阴影。自从2004年以来,卡西尼一直在探索土星 、光环以及它的卫星,预期卡西尼将继续探索土星,直要到2017年土星的阴影到达最大长度时。
原文来自: http://antwrp.gsfc.nasa.gov/apod/ap111012.html (虞南华编译,Linq审校)
IC 1795的颜色

IC 1795的颜色
Image Credit &Copyright: Bob and Janice Fera (Fera Photography)说明: 这幅清晰的宇宙肖像画描绘了IC 1795内的发光气体和尘埃云,这是一个位于仙后座北部的恒星形成区,编号为NGC 896。星云中的细节主要呈现为红色,使用一架灵敏的相机加上长时间曝光和窄带滤波片就可以捕捉到这种美妙的景象。这种特殊的窄带滤波片只能通过氢原子发出Hα辐射, 其特征颜色就是红色。在高能量年轻恒星的紫外辐射作用下,氢原子电离之后,其自由电子又再被俘获并跃迁到较低能量状态时,就会辐射出这种标志性Hα辐射。 IC 1795与仙王座内著名的双星团相距不远,位于心形星云IC1805的旁边。这个星云距离我们约6000多光年,属于一个更大的恒星形成复合体。上图这幅肖像画覆盖了IC 1795约70光年的空间范围。
原文来自: http://antwrp.gsfc.nasa.gov/apod/ap111013.html (虞南华编译,Linq审校)
星暴星系M82

具有超级星风的星暴星系M82
Image Credit &Copyright: Dietmar Hager, Torsten Grossmann说明: 上图影像是M82,一个具有超级星风的星暴星系,因其拉长的视觉 形象也被称为雪茄星系。事实上,接连发生的超新星爆发和来自大质量恒星的强大星风造成了星系物质的大量外流。来自星系中心区域的超级星风在这幅清晰的合成影像中显得十分清楚。这幅合成影像用红色光晕来突出显示来自氢原子气体的辐射,气体纤维的延伸范围超过了1万光年。超级星风内的一些气体富含大质量恒星内部制造出的重元素, 它们将最终逃逸并进入星系际空间。M82剧烈的恒星过程是由于这个星系和邻近巨星系M81之间的密近相互作用所引发的,预期可持续约1亿年左右。M82距离我们约1200万光年,靠近大熊座的北部边界。
原文来自: http://antwrp.gsfc.nasa.gov/apod/ap111006.html (虞南华编译,Linq审校)
彗星与星团

哈特利2号彗星与星团
Image Credit &Copyright: Rolando Ligustri (CARA Project, CAST)说明: 2010 年11月初,小而活跃的哈特利2号彗星 (103/P Hartley)成为被人造飞船近距离拍摄的第5颗彗星。哈特利2号彗星以6年的轨道周期在太阳系内漫游,再次成为天文界的头条新闻。新的赫歇尔空间天文台测量结果显示,在这颗彗星的稀薄大气层或者彗头内发现的水中具有和地球海洋相同比率的氢同位素氘(重水)。哈特利2号起源于遥远的柯伊柏带,在海王星轨道以外的区域,是冰态彗星天体和矮行星的储存库。因为氘的比率和彗星形成处的太阳系环境有关,赫歇尔的结论表明,柯伊柏带彗星可能为地球海洋贡献了大量的水。哈特利2号彗星从去年11月出现在这片繁星点点的星空中,诱人的泛绿色彗头 正在穿越船尾座。彗星下方分别是疏散星团M47(右)和M46(左)。
原文来自: http://antwrp.gsfc.nasa.gov/apod/ap111007.html (虞南华编译,Linq审校)
灶神星的南端

灶神星的南端
Credit & Copyright:NASA, JPL-Caltech, UCLA, MPS, DLR, IDA说明: 灶神星南端这个环型结构是怎样产生的呢?2011年8月,黎明号宇宙飞船抵达小行星带,成为首颗绕行这个排名第二小行星的宇宙飞船。这种影像的分辨率高达 260米,灶神星上的丘陵、陨石坑,还有断崖都清晰可见。在这颗直径500公里小行星右下方的表面陨石坑上,粗糙的环形特征清清楚楚。先前的研究指出这样的特征是因为与一颗较小的小行星发生碰撞而产生的,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这些特征也可能是小行星形成后不久,由于内部过程而产生的。随着黎明号飞船越来越靠近这颗小行星,未来几个月将会传回更高分辨率的影像,为进一步的提供新的线索。
原文来自: http://antwrp.gsfc.nasa.gov/apod/ap110919.html (Linq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