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的雪莲广场舞视频:技工人才培养亟待打破五瓶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14:09

>>学历考试>>中考>>信息总汇 保护视力色:
招生难生源差 技工人才培养亟待打破五瓶颈 2004-8-30 16:30:28
技工学校三大现状:招生难、生源差、好就业
一直以来,技工学校的招生难成为人所共知的问题。今年的技工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刚刚结束,与会的各位学校领导也都带着今年最新的小“账本”,来仔细计算一下“得失”。首钢职业技术学校的副校长孙继伶说,今年的招生计划是700人,实际完成了800多人,总的形势还是不错的,但其中为取得这个“成绩”,学校也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为了能够吸引到生源不仅是招办的老师,就连学校的领导也深入到各个区县的招办、学校,甚至是学生的家庭中,去做工作以吸引生源。北京工业技师学校的招生就业处孙慧处长告诉记者,该校计划招收1600人,最终招收了1900多人。但是,招生工作依然是学校花费力气最大的事情,有的学生被录取后,也不愿意来,千方百计地找机会“摆脱”技工学校。
近年来,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呈现了一种供不应求的局面,甚至有报道称技校生的就业形势要好过本科生。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航空技工学校的校长黄萌说,高级技工类人才的确成为了热点,该校的飞机维修专业一直是比较抢手的专业,因此今年的录取成绩最高达到了486分,接近了“普高”的分数线。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就业形势好是息息相关的,该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都进入了首都机场从事维修工作,一些早毕业的学生已经成为了技师和业务骨干。东城区职业技术学校的教研主任关昀介绍,现在毕业生的就业率可以达到100%,学生甚至可以有选择地被推荐几次。
由此可见技工学校的发展中既有有利因素又有不利因素,如何扬长避短推动技工学校整体的发展呢?几位校长结合各自学校的办学特点谈出了不少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问题一:全国招生能否解技校生源之“渴”
不久前,教育部为鼓励培养技工人才,批准了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招生。这在技工学校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实际上目前已经有不少的技工学校“跃跃欲试”了。因为面对技工学校招生的困境,全国范围的招生不失是一剂“良方”。
孙慧说,有能力的学校当然希望多招收学生。现在,北京市的生源的确很紧张,根据调查预测,全市的初中毕业生将保持在10万左右,而仅仅普通高中的容纳量就可以达到9万,到2005年将是技工学校的生源最低点。目前有46所技工学校,其中规模达到万人的有好几所,大学校每年招生就达到1500人以上。
东城区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王玉途介绍,其实技工学校全国招生已经在外地广泛实施了,特别是上海做得已经比较有成效了,今年计划招收的外地生源就有3000多人,实行“1+2”、“1+3”的学制,外地学生的学籍、学分等都和本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而培养出来的技术工人,则可以解决当地企业对技工的需求。
问题二:技校“教改”还需多方扶持
为了保证技工学校的教育质量,并且适应产业的发展,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技校也都在不约而同地进行着改革的探索,其中也碰到不少问题。
王玉途提出,技工学校的很多教学方式和方法与高速发展的产业比较,已经出现了滞后。例如,技校的汽车维修专业所学习和使用的车型还是十几年前的化油器车型,而实际上汽车企业生产和普遍使用的车型已远非他们所学的了。这种情况就造成学校培养的学生很难直接走到工作岗位的一线,还要经过培训和再学习。所以,学校要培养企业最紧缺的人才,就要和企业、市场紧密地联系,不断进行更新和变化。
孙继伶说,学校都在进行改革的尝试,但是也遇到了阻力。比如,针对技校学生文化基础差的状况,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校提出降低文化课要求,把这些融入到技能学习的过程中。但是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就遭到很多质疑的声音,老教师认为,降低文化课的难度,是动摇教育育人本质的“不安分”做法,不值得提倡。
问题三:社会对技工学校的认识存在误区
很长时间以来,家长和学生对于技工学校的认识都不够准确,正是家长和学生认识的偏差,很大程度上使技工学校发展不能走上正轨。
孙慧介绍说,一些家长把自己管不了的孩子“放”到技校来,他们也并不指望学校能教给孩子多少东西,而是只想让学校帮他们“看”孩子。而另一方面,当经过几年的学习后,学校已经将孩子培养成了合格的技术工人,家长或学生却又不愿意从事相应的工作。比如,学习餐饮服务的学生,宁可在家待业也不愿意去当饭店服务员;进入工厂的学生,往往会嫌当工人辛苦而辞职。这些认识上的误区使技工学校的教育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家长和学生也过于看重实效性,成为了随波逐流的盲动者。关昀认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技工学校可以直接进入国营单位,那时的技校是家长和学生眼里的“香饽饽”,学校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重点中学还要高。
但是,随着高考不断地升温,技校从人们关注的视线中消失了。而最近几年,技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看好,技校的招生又开始了逐渐的回暖。这种波动起伏虽然是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但是如果家长和学生不能谨慎理智地对待变化,而是仅仅跟风盲从,只会使问题更加复杂,技工教育也得不到稳定的发展环境。
问题四:如何灵活地开展“订单式培训”
在高级技工人才培养的话题中,被炒得最热的就是所谓订单式培训了。很多报道都称技工学校的毕业生通过这种模式被早早预订了,但是它实际取得的效果是否像所说的那么“红火”呢?
王玉途指出,企业用人有随意性、分散性的特点,企业是根据业务需求进行人员变化调整的,因此随意性很大,职位也是很分散的。但是,学校培养人是按照教学计划和课时安排固定的,所以两个周期是很难吻合在一起的,也就是企业可能等不到培养的人才学成,就必须找合适的人替代。而如果学校完全根据企业的需求开设课程,这样的教学成本将大大提高,也没有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孙继伶还提出,订单式培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企业和学校之间供求信息的集中整合。因为企业的个别需求使培训过于零散以及教育成本大大提高,而如果把很多企业的需求集中汇总,按照汇总的需求开设相应的订单式培训,这样无疑提高了订单的质量,也使培训成果更大地发挥作用。
问题五:技校资源需要整合
北京技校的数量从141所合并到了46所,其中也出现了几所规模超万人的大校。但是,技工学校的未来发展之路只是简单的数量累积就能解决的,还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呢?王玉途说,现在的合并只是技校机制的转变,也只是初步的工作。“合”的学校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不能仅仅把这个当做申请“高职”院校的资本,还要进一步协调理顺内部的关系,争取更好的发展。而没有“合”的学校,更要积极地想办法,为学校自身的发展广开门路。黄萌表示,技工学校自身应大力发展,因为这直接关系着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果人才培养规模上不去,就会成为产业发展的第一个瓶颈。孙继伶认为,未来的技校发展也必将是强强联手,在政府、行业协会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协作下,形成集群式的发展。
编辑:小竹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李喆

【关闭窗口】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