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歌曲大全:太后称制之东汉邓绥太后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0:25:28
 

太后称制之东汉邓绥太后1

 

东汉邓绥太后(81年至121年),即邓绥,东汉和帝皇后,又称和熹[1]邓太皇后,东
汉女政治家。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是汉光武帝时太傅邓禹的孙女,禹为南阳豪
族,随光武帝起事,为东汉初的大功臣;其父邓训,曾为护羌校尉,抚边有功,其母为
东汉第二任皇后阴丽华的堂侄女。和帝死,她作为太后先后迎立殇帝、安帝,临朝执政
近二十年,其兄居要职,掌握大权。执政期间,崇尚宽简,不事奢华。兼用外戚、宦
官,尊理三公,又使其兄荐举杨震等人。建光元年(121年)死。同年,安帝与宦官李闰
合谋,诛灭邓氏。


幼年时期

邓绥自小孝顺慈爱、喜好读书,六岁即读史书,十二岁通《诗》、《论语》,常和
诸兄互相讨论。她不喜欢学做家事,母亲以传统男女有别的看法,认为女孩子唯有习女
工最重要,于是她在白天学女工之外,晚上仍读经书,她父亲则对她读书较为支持,认
为她才能胜过他其他几个儿子。女子习读经书史书的情形,虽然常不被称许,但在东汉
重视家学的名门大族中,应是常有的现象。她自小就对读经史等被认为男性所从事的活
动有如此兴趣,对她后来在政治上的表现有所影响。






   
从贵人到皇后
邓绥十五岁(95年)时,被选入宫中,因外貌出众,次年即升为贵人。她入宫之
后,对待皇后阴后甚谦谨,如在在宴会之时,嫔妃们多打扮艳丽,只有她素服不装饰,
而且平时衣服不敢与阴后同色。 此外,她晋见皇上时不敢与阴后并坐立,走路也表现
谦卑的姿态,说话也不敢先于阴后;阴后被疏远之时,就常托病不受皇上召见。但也因
她如此地敬慎曲从,益受到皇帝的喜爱。她虽身为贵人且深受宠爱,但仍只是皇帝的
妾,其地位与皇后相差甚多,因此必须自谦以防遭到妒忌。但她受宠日盛,仍使得阴后
大为担忧妒忌,屡想加害她,如一度皇帝重病,阴后已经开始预想得权之后要杀邓家,
幸而其后和帝病愈,邓氏才能逃过一劫。
永元十四年(102年)阴后因为被告行巫蛊之事为皇帝所废。和帝因宠幸邓氏且认为
她有德行,因此立她为皇后。邓绥成为皇后之后,因其具学识和才能,已逐渐参与政事。

摄政太后
汉和帝在元兴元年(105年)去世,使邓皇后得以进入政治权力的中心。她早在为贵
人之时,因和帝子多夭死,即常为他选进才人,希望能广其后嗣;和帝之后所生数子则
多秘养于民间,这虽是为刘家的继嗣着想,但也为邓氏提供了之后拥立新帝,并以母后
掌权的机会。和帝去世,邓后虽无子,但迎回了养于民间、年方百日的和帝幼子汉殇帝
即位,邓后被尊为皇太后,因殇帝年幼,故她临朝听政。 她屡次以皇太后的名义下诏
书,并自称为朕;因此虽然她在诏书中称她只是“权佐助听政”,但事实上她已成为国
家实质上的领袖。不及一年,殇帝亦死,邓太后与兄长车骑将军邓骘以和帝长子平原王
胜有个疾为由,先以年十三岁的汉章帝之孙刘祜为汉和帝之后嗣,是为汉安帝。 这种立
侄不立子的安排,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满,如司空周章谋立平原王胜,但事败自杀。安
帝即位后,邓太后继续临朝,一直到她死为止,共摄政达十六年之久。
邓太后虽为一妇女,但自小修习经史,又在后宫时曾受经书于班昭,其后亦常诵
读, 因此颇熟习于治术,她的统治在许多方面甚为成功。在后宫,她一反阴后对其他妃
子的忌视,对于和帝的其它贵人甚为优遇。 在宫中用度上力行俭约,她罢不合礼之
祠官、免遣不少宫人,并减少衣食宴乐上的各种花费。 在刑狱上精明体察,常能破除冤
情;在学术上,邓太后除本身甚为好学外,亦努力奖掖学术,曾召集学者于在东观校对
传记;在用人上,太后及邓骘皆引用许多名士如杨震等人。其摄政期间时,值羌乱大
起,且天灾不断,造成盗贼四起,民不聊生,每有灾,邓太后多自行节俭以救灾。
在统治方法上,虽然她本身具有政治能力,但她以一个女性的身份,不便随时抛头
露面,故常身在后宫,必须用一些私近人为助。她大量任用其兄弟,先以其兄邓骘为车
骑将军辅政,后又晋升大将军,常留禁中,有大事常与之商量,其它的兄弟如邓悝、邓
弘、邓阊等亦居官封侯,成为邓太后统治上的助手。
邓太后虽重用外戚,却了解到必须要管理使他们守法守分。她曾诏告京师一带各长
官,对邓氏犯错不要宽假。其后,邓太后也下诏让一些皇室子弟与邓氏子弟一同开学
校,教经书,并亲自督导,希望能防止其子弟们生活过于骄逸。而邓骘等外戚亦多恭顺
节俭,力谋为国,因此外戚并未成为祸患。
除了外戚之外,邓太后也重用了不少宦官,如蔡伦等人,以他们来传达内外消息,
而较少直接见公卿大臣,当时虽尚未有宦宫乱政的情形出现,却也造成他们的权力逐渐
增加,为东汉后来的政治带来不良影响。
尽管邓太后具有统治的能力,且邓氏亦多安分守己,但按中国的传统来说,她是属
于不应「牝鸡司晨」的妇女,且又多重用私近之人,再加上安帝年纪渐长,早已成年,
而太后却迟迟不肯还政于皇帝,这不仅使得大臣之中有人不满,连邓氏之中也有人感到
畏惧不安。如当时诸多天灾,不少人以灾异比附人事,认为是太后摄政所致;又如杜根、成翊
世均曾上书,希望已年长的安帝亲政,太后不仅不听,还将杜根扑杀于殿中,幸被救未
死,成翊世也因此而获罪; 太后堂兄邓康忧惧太后久临朝政,先是上劝太后崇公室、损
私权,太后不悦而免邓康官。
由朝臣甚至自家人对于邓太后秉政的不满和忧惧,可见在当时,不论摄政太后的能
力如何,太后摄政仍是颇受争议的。即使实行,也被认为只能是一个因皇帝年幼无法听
政的权宜之计。因此当安帝已成年可亲政,而权力却仍操于邓太后之手时,会产生如此
多的不满。
也由于累积了如此多的反感,她在永宁二年(121年)死后,安帝终于获得亲政时,
不久邓家即被诬告,邓骘兄弟等人自杀。而安帝打倒了外戚之后,信用宦官及乳母家之
人,东汉的政治也开始日渐衰败。

 



[1]当时皇后的谥号由两个字组成,第一个字是其皇帝丈夫的谥号,第二字则是皇后本人的谥号。所以和熹邓太后的“和”字是其丈夫汉和帝的谥号,“熹”是她自己的谥号,两字连成她完整的谥号“和熹”二字的意思《后汉书》注有解释:“不刚不柔曰和”,“有功安人曰熹”。“有功安人”就是有功于社稷,安定人心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