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沛东犯的什么错: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23:28:46

杜郎口中学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镇,1996年时,该校以乱闻名,面临即将被撤并的窘境。1997年始,在崔其升校长带领下,该校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而走出绝境。

该校改革采取了一种先动根后动梢的正常程序,从改革评价方式为先导,考核教师以课堂教学的优劣作为根本依据,衡量教师教学成绩的重要指标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人数除以班级总人数的比例。基于“教育即解放,释放人的潜在能力,挖掘人的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先后提出了“举手积极,声音洪亮,辩论热烈,争问抢答,欢呼雀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想法),敢下桌讨论”等标准,由此改革教学模式,逐步完善为“三三六”自主教学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目标由师生共同提教师初稿,学生补充出),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其改革教学的根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据此提出了“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

每一个亲身感受过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氛围的人都会被学生们那前所未见的学习热情、热烈的讨论、毫无羞怯的展示以及大容量的课堂教学所震撼而感喟不已。在这里,我把杜郎口中学 “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具体操作流程介绍给大家,为老师们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借鉴。

1.预习课

在杜郎口学校有这样一条规定: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同样,没有预习好的课也不能上,预习要至少占到课堂的百分之七十。可见,预习课对杜郎口教学模式的重要。在预习课中,教师首先分发预习学案,学案的内容包括:预习重难点、预习方法、预习提纲、预习反馈、预习小节等,在课堂中的一般操作如下:第一,给学生五至七分钟的阅读文本知识的时间,在阅读文本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如自己独立阅读,小对子比赛读,小组讨论交流,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读,也可以到黑板上把重点知识标注下来,还可以到教室外面去,几个同学在一块交流、板书,还可以到其他小组去,甚至有的同学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上网查阅资料,利用图书室的图书查阅资料等等。第二,小组长带领组员进一步细化预习提纲上的知识点,并对课本上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疑,教师穿插其中,解疑解惑,指导学生。学生也可以自由发言,向同学、老师提出不同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大约五分钟的时间,第三:结合预习提纲,教师分配学习任务,为下面的预习展示做准备,大约三分钟的时间。第四:学生以组为单位,把自己组分配到的任务进行文本知识的讲解、分析、拓展,学生点评,教师点评大约十五分钟的时间,第五:学生做一些典型题目进行预习反馈,反馈一般以题目的方式进行,可分为基础闯关和能力升级两部分。学生可以到黑板上板式,也可以是小组长进行抽查,教师抽查等等,并及时公布反馈的结果,对个人、小组进行评比,一般用五至七分钟时间。第六:课堂小节。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还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发表不同的看法,师生共同互动。最后,教师综合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对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做好预设。

2.展示课

即展示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规律进行提炼提升,一般是遵循展示课上的六环节来完成的,先说一下展示内容的选取,简单的问题不展示,无疑问的问题不展示,展示的是重点问题,难点问题,有争议的问题,一题多解的问题,能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问题,体现在预习提纲上的多数是能力升级中的问题,也就是说,展示的问题不是预习提纲中的所有问题,二是选取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展示,展示过程如下:

(一)、预习交流(一至二分钟)。目的是巩固解决问题所运用到的知识点,为学生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扫清知识上的障碍,一般这样操作:以小组为单位,将展示内容中体现的重点知识点,给学生2-3分钟的讨论、交流时间,外黑板检测A或B组同学。

(二)、确立目标(一分钟):基本知识巩固之后,教师据此说出本节课的目标和重难点,展示课上的目标与预习课上的目标不完全不同,展示课上的目标除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之外,更侧重的是规律和方法的总结,以让学生形成技能和技巧。

(三)分组合作(6-8分钟):教师将本节课需要展示的问题分给六个组,然后每个组长负责再将任务分给组员,组员分工合作,一般分配原则是:中下游学生讲解、分析、优生点评、拓展,学会把题目、分析、重难点(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等),在这个环节需要注意的是:①各组任务尽可能的均衡,每个小组分配任务的多少应根据题目的难易来确定,如果此题目有不同的做法,或能够根据此题目进行拓展或延伸,或能够进行变式训练,一般是两组一题,如果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少,规律和方法较少则一组分一个题目。②明确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有时间限制,学生就会有紧张感,行动起来会迅速一些,在课堂中经常采取评比、报道的方式,根据各组同学完成任务的快和慢,版面设计的美观情况对各小组进行排序,并加相应的十分、八分、六分、四分、二分、零分等。

(四)展示提升(20分钟):通过分组合作对问题的再交流,学生对本组的问题进一步的理清思路,加深了理解。展示的过程是,一般是从一组开始,到六组顺次展示,也可以从六组开始,对题目进行讲解、分析,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说出此题所运用到的知识点、解题关键点、易错点、总结的规律,或由此题进行知识拓展、变式训练等,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其他同学或教师给予解答等等。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增强学生展示的积极性、主动及精彩性,教师们通常采取各种评比方式,比如小组内全员参与的加五分;有开场白、过渡语的根据精彩性加五至十分;能主动参与其他组的分析、点评的加十至二十分,能利用不同形式如顺口溜、小品、歌曲等加二十至三十分等等。最后,根据各小组的得分进行排序,教师及时进行点评、表扬或鼓励。

(五)穿插巩固 (三分钟):学生展示完后,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对自己组没有展示的题目进行疑难交流,重点是小组长对组员进行帮扶或检测。

(六)达标测评(5分钟):可以是学生谈收获,大致内容为“通过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向其他同学请教”等,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展示情况设置几个题目或问题进行单独抽测并及时反馈课堂效果。

3.反馈课

新授课的反馈,一般当作下一节预习前的一个环节,教师抽取上一节课展示不理想或重、难点题目,反馈偏科生及待转化生的掌握情况,也可选取与其相类似的题目,考查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目的是查缺补漏,促进提高,是促优补差的一种好方法,注意:相邻学生之间不完成相同的题目。各小组长上黑板上对自己组的板演同学分板块进行指导,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学生反馈完后,点评自己组员的板演情况,教师对于出错多的共性问题进行点评、强调,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进一步训练、强化一节课,或进入下一节课的预习


 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校概况及改革成效

(一)学校现状

杜郎口中学地处茌平县东部、与德州齐河县相邻,是一所偏僻的农村中学,学校占地107亩,建筑面积2万㎡,在校生1000余人,教职工86人,16个教学班,学校建有高标准的办公楼、餐厅、报告厅、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楼、电子备课室,22座多媒体教室。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师资队伍,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杜郎口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改革的特点

学校指导思想: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始于1998年。杜郎口学教学改革的特点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建立明确而持久的学生动机,引领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命价值,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三)改革成效

山东省杜郎口中学九八年以前的情景可概括为:班子不思进取,教师人心涣散,学生厌学严重,家长怨声载道,曾连续10年考核全县倒数。全校一年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仅是个位数,学生辍学率接近三分之二。许多学生纷纷离乡转学,甚至本校教职工的子女都要到别的学校就读。有关领导几次下决心要撤并这所濒临绝境的学校。2006年中考,全校报考示范高中的268名学生竞有267名被录取;自2002年始,每年综合考评竞然都跨进全县前3名。而这些还都不是最为主要的,这些只是杜郎口中学教改的“短线效益”,杜郎口中学教改最最重要的是它改变了许多学生的“生命形态”,使其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2006年数据)

二、“三三六”模式介绍

(一)“三三六”模式的基本描述之一

课改近十年来,杜郎口中学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沉淀,逐渐提炼升华出一套具有鲜明杜郎口特色的教改体系,可称之为“杜郎口模式”,或称为“三三六”模式。

“三三六”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1、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所谓立体式就是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小组,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学习小组的集体智慧,产生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多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如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倡导全体参与体验;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2、自主学习的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三者的辩证关系是:预习包括知识构建、储备、搜集信息及情感体验,初步形成三维目标,它是展示课的基础,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充分绝不进行展示,预习具有基础性。展示是对学生预习的延伸与检测,目的是通过全员合作学习,提升学习质量,让同学们得到成功的体验,具有激励性。反馈,是对展示过程中的死角进一步解决,保障人人达标,具有保障性。预习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反馈是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是“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预习模块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的重点、难点,老师联系与课文相关的背景、场景、情感、过程与方法,先进行集体备课,然后指导学生自学,学生在学习中统一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通过自主学习与组内交流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各学习小组根据所学内容讨论本课学习目标,找出学习的重点、难点,然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经过长时期这样的训练,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确定,对学习重点、难点的把握,都已经相当熟练。课堂教学目标达成之后,教师将重点、难点的学习任务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一个小组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然后在班上进行综合。学生在对文本思想内涵与情感的体验中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以诗词、朗诵、歌曲、相声、小品、舞蹈、图画等形式,个性化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收获。对于一题多解的学习内容,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找到各种简便易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大开阔了解题的思路。

预习课的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创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用双色笔做预习笔记,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的探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发新的学习目标。

这个过程既有自主学习、自悟,又有合作交流。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究,通过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一定的解答方法和答案。比如学生由语文课文中的一朵小花,引发出了几十种观点及情绪的联想,其中有喜有忧、有爱有恨、有怜有憎;学生们又运用诗歌、舞蹈、散文、小说、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对一朵小花进行表述,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

展示环节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现、交流,又是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提升。主要进行“展现提升”与“穿插巩固”的工作。展示课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观念和见解。学生先就自己的预习展开交流,接着确定目标,然后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这里的分配任务就是立体式教学的体现,原来一节课是在教师主持下,从头至尾的“一条鞭子”教法,全体学生同时考虑相同的问题,打个比喻,就像学生食堂的打饭窗口一样,一个窗口,一排好长的队伍,如果多开几个窗口,不就是提高效率了吗?小组领到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的解答方案,完成后,各小组展现提升,其他组的同学分享成果,或者在某小组展现时受到启发,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由一条线变为立体式的网络。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完成及展现提升,课堂容量加大,原来一节课完成三个问题,现在能完成十几个,原来一题只有几种解法的,现在多达十几种、几十种。由于立体式教学,不仅课堂容量加大,而且教学进度加快。学生们的理解、掌握、体会,更深、更透、更快。在展示课中,教师更多地体现了导演的特点,教师既是课堂中平等的一员,又有着特殊使命,他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优、中、差学生展示的机会,尊重、鼓励每个学生,及时根据课堂展现与互动出现的新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确保课堂展示的正确方向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予以反思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进一步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尽力达到不让一名弱者掉队,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全面、全体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鼓励较弱学生在某一问题上主动向优等生拜师学艺,可以是同组的,也可以是他组的。练习方式也丰富多样:可以在黑板上演示,可以趴在地上扎堆,也可以蹲在地上用粉笔在地板上演算。脑、眼、耳、口、手并用,思维活跃,方法灵活。通过反馈课的检测练习,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学习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内,一般每组只完成一项即可;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在一起,就构成了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与我们通常理解不同的是,其课堂教学预习、展示和反馈模块都占用正式课时,有时是一节课,有时是两节,也可能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但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些模块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都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杜郎口中学没有自习课,所有的课都是“正课”,即便是一般学校有的早读,也全部是由语文和英语老师轮流着上课。

(二)“三三六”模式的基本描述之二:

“给我一次机会,还您一份惊喜”,“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长。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观。其基本框架如下:

1、杜郎口中学教改的课堂体系:

课堂时间模式:10+35(师10分钟,生35分钟)

课堂组织形式:师生合作、学生小组参与。

2、杜郎口中学教改的实践特点

(1)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明确持久的学习动机,引领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书写习惯、语言习惯等,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2)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状态

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灵,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灵动,有真情、真趣、真意,让学生的生命充满生机与活力,真正能够确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唤醒学生蛰伏的主体意识,形成持久的情感内驱力,从而有利于其个体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

(3)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命价值

教师宽容和鼓励学生不合常规的课堂表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唯师、不唯书、不迷信权威,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创新品质的目标。改革立足于其个体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

3、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学生是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育者必须融入教育对象中,避免师生精神和情感的分离。

尊重是办好教育的前提,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同学们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创造各种条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其“天赋”所及的领域最充分地发展自己的才能。

平等民主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保障。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信学生、发动学生、组织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教学要正确恰当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创设学生人人参与的教学情景,发扬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并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尊性、创造性,每一个学习者都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对所学的内容有不同的体验、认识、选择、评价、重组和整合,真正把知识变为自己的一种能力。

鼓励学生合作,并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鼓励学生在任何场景里进行争辩,争辩可以相互学习,可以开发思维,可以喻事明理。

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达欲,都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都愿意成为主角,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表达的场景与舞台。

“给我一次机会,还您一份惊喜”,''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长。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观。

4、杜郎口中学课堂评价标准的演变

1999年秋,杜郎口中学针对“学生不爱学、学不懂’’的问题进行了课改,对教师上课、备课、业务学习等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教师上课要求:

课堂气氛:微笑授课;学生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勇于自我表现。

活动形式:形式多样、情趣浓厚、寓教于乐;体现学生动脑、动手、动    耳、动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学生课堂活动量评价标准:

学生活动35分钟以上为优,30分钟以上为良,29分钟以下为一般。

教师基本功要求:讲普通话;板书条理,能把本  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在黑板上版面设计美观科学。

备课要求:要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组织形式和实施措施,反映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杜绝抄袭教学参考及现成教案的现象。

业务学习要求:学习笔记每周一篇,不准抄袭;重点是课堂心得体会、经验总结及学生的课堂的表现。

学生课堂表现十六字要求:生龙活虎,欢呼雀跃,争问抢答,喜笑颜开。

2000年8月,学校规定各班悬挂大幅字板,将“十六字要求”扩充为:

举手积极,声音洪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枪答,欢呼雀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

2005年3月,杜郎口中学出台了对教改的提升意见: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撞击、智慧火花进溅、学生灵感的生发,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憧憬、盼望和最美好的、最有诗情画意的东西。

杜郎口中学多层面开展了课堂推动举措,如骨干教师的观摩课、示范课;普通教师的达标课;较弱教师的过关课;整改教师的提高课等。

5、学校课堂教学必须体现的特点

(1)在参与中学习 

课堂采用“小主持人制”,由学生替代教师组织课堂。课堂教学中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知识点以及解疑、评价,甚至课堂板书也全由学生完成。课堂充分激活学生的感悟,培养学生积极的能动性。

取消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名学生的统一要求和统一标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样都拥有发言权,都能得到锻炼机会。在课堂教学中评选朗读秀、写作秀、小勇士、小斗士、小闯将、常胜将军、创新健将、奇思异想智多星等,激发学生提问、讨论、练习的课堂参与率。

(2)快乐地学习

“激励,唤醒,鼓励”是教师组织课堂的三大法宝。

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课堂上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挖掘各科教材的兴趣点,使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为可操作的实践化知识。

杜郎口的课堂结构呈现形式的多样化,运用情感激励法、唤起注意法、自我发现法、讨论辨析法、竞赛评比法、小品表演法、分组结对法、擂台比武法等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这一境界。

(3)使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每个学生都要掌握“学习方法五字诀”:读、思、问、议、评。

读:学生会读书;思:会思考,边读书边思考;问:对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会质疑;议:讨论时会说出自己的见解;评:会评价别人和自己的发言,哪些是对,哪些是错,能加以区别。

(4)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

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乃至老师的意见。善问: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

(5)多层次对课堂把关

a、校委调度课。对各学科进行不定时抽听课,以便了解各学科的进展情况。b、学科的促进课。对每一学科或单听或集体听课,促进每个教师的发展。c、年级的督促课。对本年级稍弱教师,年级主任请骨干教师一起听课,加强指导,确保每个教师提升。d、班主任的坐班保底课。杜郎口中学的班主任不仅管理本班学生,还对本班的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并记入考核中,所以班主任对促进教师的上课技能起一定作用。e、考评组的考核课。学校考评组负责对教师的考核,每学期至少两次对每个教师听课打分记入考核。

(6)结对子工程

基于教师教学思想、业务水平、专业知识、课堂技能的差异,杜郎口中学推行骨干教师与薄弱教师结为帮扶对子,提出了工作的价值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求变,只有求变,才能提高,个人进步是最大的成绩这样的理念。

(7)取消讲台,搬走讲桌

教室不设讲台、讲桌,从形式上是“剥夺”了老师专门说教的场所,可是从意义上说就是质的飞跃。教师不再是传统课堂里真理的垄断者、是非的仲裁者,更不是一锤定音的“最高指示”者。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平等对话、讨论、争论,甚至相互学习,既能使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关爱,感受到贴心的激励,又易于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8)取消作业,设置预习笔记、双色纠错本

作业看似是一种巩固性手段,其实质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教”的延续,严重制约着学生课堂的自主性、自觉性。改作业为增设预习笔记,让学生自主探究,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体会,让学生把有价值的内容记录下来,养成主动学习、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为学会、学好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又因通过搜集信息、整理重组这样的过程,更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为展示课做准备。

双色纠错本,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置的,遇到有疑难的问题,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记录整理,这些问题一般要在课堂上完成。解惑的方式有多种,比如是自己进一步探索中发现的,有时是借助同学完成的,也有时是直接请求教师的帮助。

(9)主题班会,专题校会

每周例行的班会都由学生自己组织,其中一个主要内容是同学们交流学习体会,介绍各自学习的方法。专题校会是师生围绕课堂改革这一主题展开讨论辩驳、各抒已见的交流平台。

(10)建立互访互学机制

初一新招的学生,开始的两周,不是让其尽快进入上课状态,而是首先组织他们到初二、初三各班中去体验和感受。即便是平时,各班也经常性地派代表到其他班级“访问”;教师之间时时交流,互相听课、评课,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三六六”模式密码解读

1、管理创新

杜郎口中学在十年改革进程中,不断探索创新,积极稳步推进,积小胜为大成,终于让全体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育教学成绩逐年稳步提高。全校师生在不断成功的氛围中逐渐找回了杜郎口中学的自信,并不断体验着自己创造的乐趣和满足。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了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教师专业发展,乐于奉献;学校日新月异,生机勃勃。

(1)坚信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美国成功心理学大师克利夫顿认为,人本管理的关键,就是在对人性的科学理解基础上,看准人的优势和利用这些优势;也就是发现和肯定。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现每一个人的独特的价值,发现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和不同点,然后激励之,弘扬之。

成功管理源于成功学的基本思想,成功学是研究将丰富的内在潜能转化为有形成就的一门科学。其基本要意是: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潜能,都有成功的愿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成功管理也就是要相信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都有成功的愿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

a、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社会学意义来看,教育过程的本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方面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教育学意义来看,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主体性的实施和受教育者主体的实现过程。教育者主体性在教育过程中是一种实性存在,具有自我规定性,先于教育过程而获得;而受教育者主体性是在教育过程中在教育者的直接影响下完成和确立的。

受教育者是发展过程中的人,应尊重他们的正在形成中和将要成熟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的发展直接处在教育者引导之下和意料之中,教育者是受教育者主体的前提条件。

教育者的主体性的意义在于赋予受教育者主体性以可控制性的特征,受教育者主体性可体现为对控制的自主选择及体验。由此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发挥和体现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和体验。

b、渴望成功是教师、学生发展的动力

作为管理对象教师从潜能开发到获得成功,也是一个发展的动力过程,这是个调节被调节的双向转换生成的过程。

从发展动力论的角度看,成功管理无论在哪个层次、哪个环节,发展都可以被看作为自身的运动。发展与动力,既可为内容和形式,又自身同一。

成功管理的发展动力论内涵是:以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为目的,以教师动力系统开发为主要任务与手段,以不断帮助教师取得成功为主要途径,从而使教师在自身成功体验中学会并主动开发学生动力系统,有效地促使学生获取诸方面成功的一种教育科学原理。

c、管理改革必须关注师生的心理求衡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活动的个体目标除满足其生理需要外,更多的是要满足心理需求。每一次活动的成功与失败,对其心理都能带来平衡与失衡的感受和结果。

成功的体验使其心理需求得到不断的满足,心理是平衡的,所表现出的情绪是高涨的、心态是积极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也体现出友善的、积极的和正向的;失败的体验使其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就会发生失衡现象,所表现出的情绪是低落的,心态是消极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也体现出敌视的、消极的和反向的。成功与失败的体验次数越多,其倾向性越明显。

d、评价制度改革的正效价值。

评价理论是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价值学说的角度来看,成功管理的改革在本质上要由教育评价的改革贯穿其中,并构成教育改革在观念和方法上的共同前提。

目标改革是第一位的,其核心是以成功为价值定向的教育评价的改革,显示突出的肯定的价值倾向。这个原理以正确发现、认识教师,充分肯定每个教师都有成功的需要和潜能作为整个教育管理的基本出发点,以长扬长,实施积极鼓励性评价为中心的教育管理的过程。

2、“10+35”模式

对于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10+35”,其实并不神秘,就是创造各种条件,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敢说,会说,充分展示。

传统课堂是教师主宰着话语权。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首先必须“让说”。

杜郎口的“10+35”时间模式,每节课老师讲授不得超过10分钟,学生活动不得少于35分钟,在时间上保证让学生说。现在,杜郎口的在每节课上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次说的机会(即参与率超过100%)。

二是必须让学生“会说”。杜郎口的“预习”,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在预习课上,教师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上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做预习笔记。著名心理学家、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张梅玲考察杜郎口课堂后说:“让学生去预习,当然不可能100%看懂,可能大部分看懂,也可能什么都看不懂,但你给时间让他预习,在心理上就有了定向。”

三是让学生“敢说”。杜郎口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展示”环节为学生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展示课上,就是学生的定向学习,通过预习他有了定向,就知道了自己应该去学什么,也保证了学生课堂上的参与性,可以有准备来展示。如果没有预习,学生不知道讲什么。学生在展示中的表现,提出的问题大家进行讨论,产生了自信感。人有了自信,什么都不怕。”(张梅玲语)

四是用课堂评价保证学生“说”。标准之一就是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百分比;之二是学生展示(学习)的深度;之三是学习的效度。杜郎口的课堂给学生展示的舞台,这个舞台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把教学民主化、平等化体现出来了,化成了行为。因为理念需要行为的支撑,没有行为的支撑,这个理念是空的。

杜郎口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把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对学生的尊重,化成了学生的行动,满足了学生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落实。

“10+35”模式从形式上看,似乎改革只是把一节课的时间重新分配了一下,可教学理念却有了一个质的变化。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在教学活动中必备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学习毅力、学习动力全由学生个人主宰,而教师所承担的任务是对教学的设计、组织,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解疑、监控、调节、配合和评价,教师完全由主角变成了配角,由前台退居到了幕后。

10+35课堂模式促进了教师工作重心的变革,比如他们以前备课琢磨的是教材,是教法。而现在精心研究的是学生,是学法。面对已经开放的学生,杜郎口中学教师面临的课堂挑战越来越大,需要潜心做的工作越来越多,否则,他们难免会随时遭遇被学生难倒的尴尬!

翻阅教师的教案,他们记的都是预习课如何处理,反馈课如何补充,一条条、一项项备得很细,他们的教案普遍是“学生行为”写得多,而知识结构写得少,这就是杜郎口课堂改革带来的教学观念的变化。

3、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课堂走向自主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是杜郎口中学课堂的中要组成部分。讨论这一学习方式已被杜郎口的师生所认可和采纳。在杜郎口中学,各个班级根据学生学习的基础不同,从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学习风格等来优化组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六个小组,每小组人数根据班额大小有的班级是6-7人,有的是10人左右。桌对桌,面对面,以便于学生分组、交流、合作。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在预习阶段,教师根据所学内容,以教学目标引导同学们阅读文本、查阅资料、做预习笔记,为展示课做准备。预习时也有讨论,重点解决基础知识问题和寻找、确定难点问题。对于学习好的同学,则是准备展示时突破难点的方案。

在展示阶段,一般是在教师指导下,首先进行小组展示,交流预习成果。在小组讨论中,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积极地投入,除了接受信息之外,更多的是带着怀疑的心态去思考,其反应除了听之外更多地是赞许、补充、质疑。然后是全班性的展示,同学们争先恐后争取发言机会。发言的人慷慨激昂,精彩纷呈;其他同学凝神倾听,聚精会神。对每一个学生而言,他们感到讲的人或听的人与自己是平等的,没有什么权威可言。尽管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程度各不相同,学习的深度各不相同,但是通过,每个人都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日积月累,自信心得到了培养。

通过讨论,每个人都展示了自己。除了知识、技能的熟练和提高,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这也是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源泉。根据马斯洛的动机激励理论,人的基本物质需要满足之后所追求的主要是精神需要而自我实现和自我成就的需要是最高的精神需求,其中自我表现欲是自我实现需求的重要内容。讨论是课堂走向自主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课堂讨论使课堂气氛活跃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小组内设小组长。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杜郎口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讨论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2)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杜郎口中学的教师在课堂上是主持人、组织者、指导者、教学中的首席,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不能唱独角戏;要由“讲”到“动”,使课堂成了“快乐享受的地方,不是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看守所”;要打造“艺术课堂”,让学生“享受快乐”。

杜郎口的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课堂学习要由知识生成能力,由知识生发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到底需要不需要讲,需要讲多少时间,什么时候讲,不是由教师的愿望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学生学习的需要,这就是“教服从于学”。杜郎口的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并不在于讲,而在于导,因势利导,适时适度点拨指导。

课堂展示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各个环节——认识、理解、应用是紧密结合的。杜郎口的课堂在知识的重点处、疑难处和关键处,围绕预习课归纳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开展课堂讨论。

在杜郎口的课堂,教师是组织者和协调者。在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和别人争吵。这时教师给以具体指导,让多次发言的同学把机会让给还没发言的同学;鼓励还没有发言的同学大胆发言,积极与别人沟通;引导同学们不仅自己说会说,而且要学会倾听,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对于任务完成得快的组,让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做的,让其他组分享他们的快乐。杜郎口的课堂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现在,杜郎口每堂课学生参与面都在100%以上自信心。

(3)课堂评价的多样化。

杜郎口的课堂评价是多样的,有鼓励性的、也有批评性的。有语言,也有掌声。有老师的评价,而更多是来自学生间的相互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自信心的逐步提高、学习的不断深化、团队建设的不断凝聚、课堂效益的不断增强。

(四)杜郎口教学基本要素重组和运行的评价

1、杜郎口教学基本要素重组和运行图:

空间(组织形式)      时间模式        教师研究模式

↓                ↓              

小组合作学习             10+35           业务论坛

 

课堂教学三模块:预习  展示  反馈

教师教学方式转变:中心 -→主导

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被动 -→主动、主体、自主

评价改革:从重点看教师的教,转变为重点看学生的学。

2、杜郎口教学基本要素重组和运行的评价:

杜郎口新课堂运行模式的构建不但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还通过了教学实践的检验。我们认为互动式教学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1)杜郎口新课堂运行模式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杜郎口新课堂运行模式充分展示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还原了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也关注到了其他要素及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打破了传统的平面单向传递式教学模式,建立起了立体多向互动式教学体系,真正确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统一最大程度的发挥。可以说,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们自觉主动的行为,预习、展示、反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a、看看他们的预习笔记,一种颜色写预习目标或需要解决的问题(知识点),一种颜色写答案。这节课我要学习什么、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学生每个人都各不相同却都心中有数。遇到的问题先自己去解决,解决不了的找小组长。小组中解决不了的再写在黑板上,全体想办法或老师来解决。

b、展示课中的文本展示与情感展示都是学生自己在想办法选择自己喜欢方式,老师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只要不脱离文本即可。说、演、唱、制作等各种形式都闪烁着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智慧。

c、反馈课由学生自己出题目、总结归纳。

在三面都是黑板的教室里,老师融入学生群中,很难听到老师的声音,老师只是在“不悱、不启、不发”的关键时刻出现。这些做法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主体性,真正做到了学为主体。这些也都有利的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真正是“我要学。”我想他们离开了这所学校,不管在哪里学习,他们也都知道自己今后怎样学习,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2)有效地缩小了学生间的差异。

经杜郎口老师介绍,学生在班级中的学习小组由班主任协同科任老师统一安排,固定人员,好差结合,做到兵帮兵、兵练兵、兵强兵。考试时看二人的平均分,组与组之间看小组平均分,有效的缩小好学生、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调动他们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大胆发言、板书个人见解方面,老师更是想尽千方百计给与他们尽可能多的、而且是各不相同的鼓励,这都较好地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望、树立自信心。

(3)学习资料的有效利用。

参观时,看到他们每个人都有2、3本学习资料,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但上面无一例外的都记满了字,预习笔记同样丰富。听老师讲,这些孩子学习格外自觉,学习资料虽然不多,有的还是借来的,但都能充分利用起来。资料上写的内容都是从别人的资料上记录下来的。小组中互相交流使用,大大提高了使用的效率,扩大了信息量。

(4)杜郎口新课堂运行模式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杜郎口的课堂,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改变了过去那种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是“教师中心主义”,把学生当作消极反应的被动客体,无视学生学习的状况。杜郎口新课堂运行模式首先认识并摆正了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明确了教师的职责,也真正发挥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严格遵循教育规律,根据教学原则的具体要求,设计、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根据受教育者个体对象的变化及个体的心理、生理、智能、个性、情感、能力等的变化,随时调节和控制影响教学的各种教学诸要素,以适应受教育者变化的要求,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最佳教学效果,指导帮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思想观点、价值准则和个性品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活动的“主演”,而是“导演”,是教师导演下学生“主演”的大舞台。。教师的教如同向导一样,起着一种把握方向、引导路程、创设环境、优化配置教学诸要素的作用。这种作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导作用”。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器。

(5)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灵活性。

给我印象深的就是他们能灵活地、大胆地处理教材,前提是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最有利。比如预习课,有的把几篇有相通或相关的课文综合起来,利用一节课预习,几节课展示。展示的形式更是不拘一格,读课文、说感悟、演情景、搞制作、画、唱等等,让我感叹学生的潜力真是不可估量。我想,正是有老师灵活的教,才有了学生灵活的学,学生的潜力也才能得以挖掘。

杜郎口这种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班级中人人互动,正如学生感言:“参与就有快乐,自信就能成功”、“课堂上没有真正的对与错,只要你敢想、敢发言,那你就是最棒的。”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那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6)杜郎口新课堂运行模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学观念的转变必然会导致教学行为与教学质量和效益的转变,先进、科学的教学思想必然能促进教学行为的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杜郎口新课堂运行模式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教学实践。

杜郎口新课堂运行模式遵循了教育教学规律。它既按照社会要求及反映社会要求的教育教学目标设计、组织教学诸要素;又把构成教学活动的各要素视为有机的整体,并根据教学诸要素中某一要素的变化及时配置其他要素,从而优化整个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杜郎口新课堂运行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关注了个体差异,满足了不同的需要,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杜郎口的课堂教学过程变成了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充分交换的过程。杜郎口新课堂运行模式动态地看待教学活动过程和构成教学在过程的其他要素,扩大了教学活动中要素间的运行范围采用关系,克服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不活跃、教学活动无生气的现象。

杜郎口新课堂运行模式把教学诸要素看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肯定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努力降低教学各要素间的内耗及要素本身在活动中无动于衷的自耗,始终追求教学诸要素和谐、规范运行下所产生的强大合力和构成系统要素形成1+1>2的整体功效。

三、教案

(一)杜朗口中学数学教案_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预习教案)

 

一、预习目标:

1.知道圆心角、弦心距的概念。

2.了解圆的中心对称性和圆的旋转不变性。

3.理解四组量之间的关系定理及推论,并会运用其证明有关的问题。

二、预习方法:

独立思考,生生交流,小组交流,师生交流。

三、预习提纲:

1.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中心是什么?

2.什么叫圆心角?什么叫弦心距?

3.学生自制两个圆形纸片(等圆),并且在两个圆中,画出两个相等的圆心角,探究:在⊙O中,当圆心角∠AOB=∠A′OB′时,它们所对的弧AB和A'B',弦AB和A′B′,弦心距OM和O′M′是否也相等呢?

学生动手制作,实验探究,总结定理。

4.学生思考并总结四组量之间的关系定理及推论,并把它变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进一步分清题设和结论。

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可以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预见性问题:关于定理和推论的适用条件,可能有部分同学忽略定理及推论的适用条件,“在同圆或等圆中”。

典型习题:判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

5.判断题:

1)圆心角相等,则圆心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弦心距相等( );

3)弦的弦心距相等,则弦相等( )。

预见性问题,第3)小题学生可能失误较多,教师指导学生举反例区别。

6.如图,AB、CD是⊙O的两条弦,OE、OF为AB、CD的弦心距,根据本节定理填空。

(1)如果AB=CD∠AOB=80°

∠COD=

(2)如果OE=OF, AB=9cm

则CD=

(3)如果AB=CD OE=6.5cm

则OF=

(4)如果∠AOB=∠COD,则AB CD

7.已知:如图,AD=BC,求证:AB=CD。

8.已知:AB、DE是⊙O的直径,AC∥DE,AC交⊙O于C,求证:BE=EC

7、8题设计图:要证明弦相等,首先要证明其它哪些量相等,在所选择的量中,证明哪组量相等最简单。

9.在⊙O中,两弦AB、CD交于点P,且AB=CD,求证:PA=PC,PB=PD。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由弦相等,想到弦所对的弧相等,因为BD为公共弧,从而得到AD=BC,所以AD=BC,易证△ADP≌△BCP,使问题得证。②由弦相等想到弦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利用三角形全等使问题获证。

图略

10.已知:AB是⊙O的直径,M、N分别是AO和BO的中点,CM⊥AB,DN⊥AB,求证:AC=BD。

设计意图:要证明弧相等,可以证明哪些量相等,在所选择的量中,证明哪组量相等最简单,同时通过这个题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略

11.在⊙O中,AB=BC,求证:∠OAB=∠OCB,

设计意图:通过弧相等这个条件,可以得到弧所对的弦相等,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从而得到三角形全等,使问题获证。

12.弦DC、FE的延长线交于圆外一点P,割线PAB经过圆心O请你结合现有图形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1=∠2,设计意图:由∠1=∠2应想到PB为∠DPF的角平线,想到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到弦心距相等,从而得到更多的条件。

(在整个预习过程中,学生可独立完成,可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进行及时点拨引导)

图略

四、预习疑难反馈:

在预习课的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组长提本组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教师搜集整理,为展示课作好充分的准备。

预见性疑难:

1.对7题学生由弦相等得弧相等,由弧相等得弦相等的转化可能不熟练。

2.对9题由弦相等得到弦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从而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使问题得证学生不易想到。

3.对于以上问题证明,学生想到的方法比较单一,添加的条件比较少,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

杜郎口中学数学课导入与过渡语:

开场白(老师):同学们,自踏进这美丽如画的杜郎口中学以来,我们在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里知道了负数、数轴、相反数及绝对值等许多有趣的知识,尤其是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秘减法后,同学们的视野得到了很大的开阔,能力得以提高。今天我们就运用相反数、绝对值、数轴的知识对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进行学习与探究。

过渡语(学生):

一组: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选择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运用通过选择题的学习,我们不但对基础知识得以理解与掌握,而且为更深入的学习作好了准备。下面就看我们一组基础知识应用题目的展示。

二组:自从我们学习了数轴以后,我们掌握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它可以形象直接地分析问题,很容易把问题解决。下面就由我们二组一起探究数形结合问题。

三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数学学习中,出错是正常的,我们从错误中获取新知,避免以后犯类似的错误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下面就请同学们看我们三组对易错题的剖析。

四组: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效率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对于最值问题就能很好地在这方面让我们得以锻炼。

五组:在我们一个多月的数学学习中,经常碰到一个题有多个答案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同学们最容易出错的多解问题。下面就由我们五组领着同学们如何全面地去思考与分析多解问题。

六组: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数学又服务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下面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有理数加减法运用的问题——股票问题。

 

(二)杜朗口八年级上语文一单元教案《新闻两则》、《芦花荡》

 

1、《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预习课教案

一、预习目标

通过一节课时间的预习,能熟读课文,熟悉文章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词及文学常识,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目的,谈自己学文章之后的感受及体会,摘抄积累新闻的有关知识。

二、预习过程

1.自读课文1~2遍,划出生字、生词,然后查、写、记生字词在预习笔记本上。

2.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并进一步读课文。

①写作背景:((大屏幕出示)

②大声诵读课文,要求读得投入,读出感情,可一人读,也可合作;可以坐着,也可以站着。

3.分析课文,并把对文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预习笔记上,教师可强调如下问题:

①课文内容

a、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b.理清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六要素)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困守南阳的敌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

结果:河南基本解放。

c、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②课文结构(两部分)。

③文体知识: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4.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给予鼓励。

5、自由交流,解决疑难,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其他同学交流,进一步理解、分析,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6.展示感想。

学习了这一篇文章之后,你认为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学习目标是什么,你展示哪些内容,用什么形式来展示?你的疑问?让学生发言,谈一下展示设想。(写一则小新闻)

●整理补充预习笔记

 

展示课

一、明确学习目标

两分钟交流《新闻两则》的学习目标,学生讨论总结出几条。预设有如下几方面: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一下预习的内容,准备展示你的风采。

2、主要学习目标,共性问题的解答,做到生生互动,答疑、评价。教师点拨。

3、拓展延伸: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仿照课文学习小组内阅读分析。

明确: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同学展示与课文有关的诗词,名言警句、歌曲、电影故事等。

4、交流体验作者的情感,交流体验作者的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写?

5、新闻小写作,先组内,后班内交流。

6、评选出本节课表现优秀小组。

三、教师总结点评,《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整理补充预习笔记

四、布置作业:“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日记本上。”

 

反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掌握新闻的有关知识,文章的结构,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揣摩、品析精彩语句。对课文的探究品味,要通过有创新、有价值的设疑,用心感受,深入体验。对于不懂的问题,以及没有展示的内容,都在这一课上有一个展现和提高。

二、课堂步骤

1.写问题,小组内互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分配的任务要具体,要小;学生有问题可通过独立思考、交流、互查来完成。

①学生把生字词、文学常识、课文分析、重点句段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然后学生结对子,讨论、解决并互查黑板上的问题。

②教师指派每组两名同学到黑板前解答问题,检查掌握情况。

预设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见预习教案)教师点拨。

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异同?

同:主题——战争;

内容——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写法——叙议结合,语言精炼。

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大气磅礴;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纵横挥写,儒雅广博。

2.做当堂训练检测,进行检查反馈,组内互查互评,教师抽查。

3.展示提升

在这一环节中鼓励展示课上未展示过的同学来展示。有对课文的分析,也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同时还有想到的作品,形式上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4.学习收获交流与总结

用4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学习这一课的感受与体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内容可以涉及课堂展示,学生表现等。

5.教师总结

概括总结本课中学生的表现,以激励性的语言为主。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结构的三要素                          中路军: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新闻的三个特点                           西路军:与中路军一样

记叙的六要素                         东路军:较为顽强  但一举击溃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导语

背景

主体         回顾(2个)                我军主动

敌军必败

预言

整理补充预习笔记

教后记:

 

2、《芦花荡》

预习课教案

预习目标   掌握生字词及小说三要素等有关常识,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展开想像,体验人物心理。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预习提纲

1.默读课文1~2遍,划出生字、生词,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查、写、记生字词、小说三要素等有关常识在预习笔记本上。

2.了解文章写作背景,查阅作者孙犁的有关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环境。(大屏幕出示)

3.分析课文,从课文中摘抄你喜欢的景物描写的句子,用心感受并评析。

试仿照课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写写学校周围的景物。

4、把学习文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预习笔记上,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给予鼓励。

5、自由交流,解决疑难,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其他同学交流,进一步理解、分析,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6.展示感想。

学习了这一篇文章之后,你认为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学习目标是什么,你展示哪些内容,用什么形式来展示?你的疑问?让学生发言,谈一下展示设想。

课文内容(预设  教师可强调如下问题)

一、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1.粗略感知

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请自由细读文章,准备复述故事。

2、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用“这是…………故事”复述

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

这是讲述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这是讲述一个老英雄护送两个小女孩的故事这是讲述一个老英雄为受伤的女孩报仇,痛打几十个鬼子的故事

3、分小组总述: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4、根据故事梗概理清写作思路:

①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芦花荡和人物老头。

②一天夜里老头护送两女孩,一女孩受伤。

③第二天老头设计斗鬼子,为女孩报仇。

二、探究人物的性格内涵

小说通过对老头的外貌和事件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与品质?请用:“他是————人”的形式说话,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1、他是一个自信又自尊的人。课文描写他为部队运送粮食、护送干部,从没有出现过意外。当他这一次送两女孩时,一女孩受伤,就使他感到无脸见人,决心为受伤的大菱报仇。这是他自信又自尊的表现。

2、他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他六十多岁了,深夜独自一人出入芦花荡,神出鬼没,不带一枝枪,负责淀内淀外的联系,这是他机智的表现。特别是他单身一人,设下计谋,痛打十多个鬼子,更是他有勇有谋的表现。

3、他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他与小女孩无亲无故,在护送中他与尽了力,但对小女孩的负伤,他是那样的自责,这表现出的是对小女孩、对自己同胞的爱。而痛打鬼子则是体现了他对敌人的憎恨………

老头子的思想核心“过于自信和自尊”

三、作者表现了这样一位无名的老头还有什么深意?

1、他没有姓名,因为他代表着千千万万个与他一样的普通的抗日英雄,像他这样的英雄很多很多。

2、作者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英雄品质,正是喻为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中华民族是坚强不屈的民族。

四、教师引导学生深层体味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

1.要求学生就“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2.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进行全班交流。

明确:表现在老英雄身上。老人年近六十,身体干瘦,却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就是因为他,敌人的阴谋总不能得逞。

表现在老英雄的英雄行为上。老人手无寸铁,独自一人,竟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3.深层探究

提问: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的?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1)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部落空,保证了塘内物质的充足与联络的通畅。两方面的巨大反差,使老英雄富有传奇色彩。

(2)“英雄的行为”更富有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大菱受伤后,老人发誓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而女孩却一再怀疑,先不答话,后来竟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女孩的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后来叙述打鬼子,也只交待打鬼子的过程,而不写他事先已设好圈套;写打鬼子的过程,只写老人的行动,也不写其用意,就在剥莲蓬、绕小船中,巧妙地痛击鬼子。让人读后才恍然大悟,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

五、感受芦花荡的美景,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1、划出全文景物描写的语句,结合课文前的图片,展开想象,用“这是一片……的芦花荡”说出来

2、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使全文充满了诗情画意,它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了抒情韵味的作用,艺术上是融情入景。

布置作业

1、完成研读与练习。

2、阅读其姊妹篇《荷花淀》,比较异同,进一步感受孙犁作品的特色。

整理补充预习笔记

 

展示课

一、明确学习目标

两分钟交流《芦花荡》的学习目标,学生讨论总结出几条。

预设有如下几方面: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展开想像,体验人物心理。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一下预习的内容,准备展示你的风采。

2、主要学习目标,共性问题的解答,做到生生互动,答疑、评价。教师点拨。

3、拓展延伸:在品读中展开想像,如果自己是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学生齐读或自由读,小组讨论交流。

预期目的:体味老头子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

多角度想像二菱的心理活动,提高体验性阅读的能力。

同学展示与课文有关的诗词,名言警句、歌曲、抗日故事等。

4、交流体验作者的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写?

5、质疑释疑,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和同学讨论解决。

6、评选出本节课表现优秀小组。

三、教师总结点评,(课件展示)

作者笔下的老头子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作者还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景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艺术上融情人景,寄寓作者深沉的情怀。

四、布置作业就抗日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日记本上。

整理补充预习笔记

反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预习、展示,掌握小说的有关知识,文章的主题的表现、人物形象、描写方法的作用,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品析精彩语句。对课文的探究品味,要通过有创新、有价值的设疑,用心感受,深入体验。对于不懂的问题,以及没有展示的内容,都在这一课上有一个展现和提高。

二、课堂步骤

1.写问题,小组内互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分配的任务要具体,要小;学生有问题可通过独立思考、交流、互查来完成。

①学生把生字词、文学常识、课文分析、重点句段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然后学生结对子,讨论、解决并互查黑板上的问题。

②教师指派每组两名同学到黑板前解答问题,检查掌握情况。

预设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见预习教案)教师点拨。

2.做当堂训练检测,进行检查反馈,组内互查互评,教师抽查。

3.展示提升

在这一环节中鼓励展示课上未展示过的同学来展示。有对课文的分析,也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同时还有想到的作品,形式上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4.学习收获交流与总结

用4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学习这一课的感受与体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内容可以涉及课堂展示,学生表现等。

5.教师总结

概括总结本课中学生的表现,以激励性的语言为主。

板书设计

情节   传奇色彩

芦花荡——美

人物   立体美真实美

环境   诗情画意

整理补充预习笔记

教后记:

 

四、相关理论文章

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崔其升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改革已有八年,转变教学观念,强化育人手段,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让学生感受学习之乐趣,成长之幸福,生命之意义,为培养学生成为知能并进,身心健康,勇敢有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人才而奠基。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自由人格,理想追求,人生价值及终生发展。学校连年被市县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市级教学示范校”“市级教科研示范校”“市级规范化学校”。近三年来,聊城市内外前来参观学习的已达15000人次,省教科所赞誉:“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触及了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若干深层次问题,解决了若干重大问题,是原生性、开创性,扎根本土的农村教育改革的先进典型”。

一、教改背景

杜口中学以前是连续多年的教育教学双差校、问题校,开始的两年我和校委一班人分析学校的具体问题时发现:1、三个年级每班有一半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地接受,厌学思想严重,导致因成绩差而引发的辍学现象时有发生,教师重视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教师唱主角,忽视学生的合作交流。2、教师一刀切,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罐装桶,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一切都是在教师的统一要求下,必须怎么做,不准出现异样,课堂是教师的一统天下。重视智力培养,忽视全面发展。3、师道尊严,学生是被驯服的绵羊,不允许学生超出教师。教学过程一潭死水,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严重的遏制。4、教学效果低下。学生获得的是部分、残缺不全、零碎、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的知识,片面的、只言片语的,没有脱离开应试的樊篱,有的专家说:当走出学校后,剩下的才是自己的。那么学生被动接受下的获得,当离开学校,所剩几何呢?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谈不上创造、去更新,有些初中毕业生几乎是半文盲。一位哲人曾这样说过:教育有开发人与窒息人的双重功能。老师是园丁培育花朵,老师也可能是刽子手,掐掉花蕾“嫩芽”。怎么办?我们经过研究,最后达成共识,必须学习现代教学理论。

二、教学理念的转轨。

1、学习先进教学理论。

经过甄别、分析、归纳“成功学”、“合作学习”、“目标教学”等多种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我们确立了今后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角;教学的重点必须转移,学会学习比掌握专门知识更为重要。学会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提出问题,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分析与解决问题,任何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造,因而,学校必须对“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给予高度的重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甚至鼓励学生提出错误的问题。任何科学的发现与技术发明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容许错误,其实就是堵塞人们通向发现与发明的道路。与此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知识的,是死记硬背背会的,是大量做题练会的,还是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的,无论是用哪种方法学会的,从试卷上看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导致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是不一样的,而且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是极不一样的。

2、开设业务论坛

几年来我校利用周六下午,开设业务论坛,坚持校本研究。每位老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至今已开展了《说课》、《说我》、《学洋思有感》等40个题目的论坛。教学论坛,是我校的一大特色,通过它给予教师展示的舞台,学习的机会,使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通过开设业务论坛,全体教师达成共识:

①学生观

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他们不是知识的储存罐。学生能思维,能创造,能观察,能表达,能动手,能总结,能转化,具备和教师一样的喜、怒、哀、乐。每一个学生都能塑造,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同时他们又有差异性,有自己的个性,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学生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认知、感悟、体会、思考、做事,要引导学生求知、思维、总结、体验。

②教学观念的转变

(1)由注入式到发动式

注入式,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接受者,教师按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进度,统一的练习,统一的答案,千人一面,强求一律,枯燥乏味的讲授,无精打采的呆听,培养的目标是会考试,拿高分的机器人。

发动式,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师导,学生演。从课本走向生活,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学生把真、善、美的感情提升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

(2)由接受式到超市式

学生的学习被动地吸取,扼杀个性,唯书唯师,不联系实际,不注重实践,逆来顺受,驯服的绵羊,没有创新意识,更谈不上动手操作,多个角度观察,认识。老师讲几条,学生答几条,哪怕是答案中少了一条无关紧要的内容,甚至几个字或标点,也不正确。唯一答案,标准答案。超市式,尊重人的个性,追求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比较,学会评价,学会做事。培养学生自我意识,自信性格,创新求异,独立自主的能力。

(3)由纯知识型到知能、知情型。

纯知识型是对过去经验的重复,枯燥乏味的罗列,死记硬背,照搬照抄,囫囵吞枣,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代社会所需的是创新型人才,引导学生逐步独立地运用已学过的思考方法去学习新知识,学生在构建知识与运用知识的切身体验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知情型,既重视文本知识同时又要面向校园、自然、同学、家庭、社会,让学生感悟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关爱生命,学习之愉快,成长之幸福,生命之意义,关注时事,分析热点,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学有所长,造福人类。

(4)倍加热爱学生

著名的教育家斯长特金说:“任何情感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因素,要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的色彩,要引起学生的感受。”在课堂上,教师要发挥情感的积极功能,以情启思,以情促思,以情达思,从而创设一种教学的情景场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把学生放到“人”的主体地位上,通过尊重、赏识、关爱、体贴、尊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教育规律,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关注“弱势群体”,真正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服务,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上学生是兴高采烈,还是目光呆滞?学生对学习是主动积极还是被动消极?学生对学习是充满信心,还是顾虑重重?这些都是教师关注的。课堂不仅注重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人格的培养,也就是说学科知识的增长同人格的健全要和谐统一。不能用分数的高低、不同的学习表现来给学生定等次,体现因材施教,增进师生感情,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由此我们提出了育人教书理念。“教书育人”改为“育人教书”,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个事实,但近一半教师只知教书,不重育人,虽说育人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条要有一颗火热的爱心,把每一位学生当作自己家庭中的一员,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体现对学生的关爱,事事处处为学生着想,学生的吃、穿、住、行、学、玩、乐都要深入其中,学生有病,教师带学生去医院,请到家改善一下生活;学生经济有困难,学校减免学杂费;有的教师给学生买文具、买衣服。在学习上,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赏识、培养学生勇敢、自主、积极进取的性格,尤其关心弱势群体,因为他们是“不得志者”,本来情绪不高,不批评还不高兴,别说去打击、挖苦、体罚、变相体罚。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让学生生活的幸福,学习的快乐。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天一篇育人记录,每周以学科为单位的育人交流会,真正让老师知道亲其师才有可能信其道,有坚实的学生基础,才能使学生品格、学业双丰收。

(5)注重学生的参与

强调人的尊严、人的个性、人的价值。世界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育即解放……解放人的潜在能力,挖掘人的创造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前很少关注人的需求和人自身的发展,教学活动要给予学生应有位置,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不能强行灌输。要张扬个性,挖掘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质疑老师。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索和体验,进行生活体验、生命体验,提倡学生自主、自觉、自悟、自改,教师创设良好的自学环境与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民主、快乐、宽容、和谐的课堂气氛。

(6)关注学生成长

寓德于教、寓教于乐,每堂要贯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课堂要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开阔的视野,体现时代气息,让教学走出教材,走进自然,走向社会。课堂是生生、师生信息交流、情感交流、学生人格完善的过程。学生知识信息得到增长,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得到形成。

学生要认识生活、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观察生活、学会生活,对于真善美要歌之颂之,对假恶丑要鞭之挞之,把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扬其利,避其弊,增强爱国爱民意识,为中华的崛起而奠基,学以致用,联系实际、古今中外,探索社会的发展规律,关注人们的生存、人文地理、时事政治、世界格局的变化,在学习过程中,要身心健康,要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视振兴民族为己任,今天的学生将是明天的国家栋梁。

三、教改的展开

1、课堂评价

1999年秋,为解决“学生不爱学、学不懂”的问题,我校对教师上课、备课、业务学习等方面有了新的规定。上课要求:1、课堂气氛:A、微笑授课;B、学生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勇于自我表现。2、活动形式:形式多样、情趣浓厚、寓教于乐;能体现学生动脑、动手、动耳、动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3、学生活动量:学生活动35分钟以上(优),30分钟以上(良),29分钟以下(一般);4、教师基本功:A、板书条理,能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在黑板上,版面设计美观科学;B、讲普通话。备课要求:杜绝抄袭教学参考及现成的教案,主要把上课的措施显现出来,体现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形式多样,反映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业务理论学习要求:笔记每周一篇,不准抄袭,要写上课的心得体会、经验总结,写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为了改变传统课堂的面貌,为了使教师们掌握教改的内涵,校领导提出了学生课堂表现:“生龙活虎,欢呼雀跃,争问抢答,喜笑颜开”的课堂评价标准。

2000年8月在各班中悬挂大幅字板对学生要求:举手积极,声音宏量。讨论热烈,辨论激烈。争问抢答,欢呼雀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

2002年9月对课堂的要求:1、师生必须使用普通话。2、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3、不集体、集中背答案,做练习题。4、拓展、挖掘、拔高,重视能力培养。5、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有份。6、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2004年8月对课堂结构要求是:1、预习交流,确定目标(5分钟)。2、分配任务、立体教学(2分钟)。3、完成任务,合作探究(6分钟)。4、展现拔高,师生互动(18分钟)。5、串插巩固,全面掌握(8分钟)。6、达标测评,检查验收(6分钟)。

2005年3月对教改的提升意见: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撞击、智慧火花迸溅、学生灵感的生发,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憧憬、盼望、最美好的、最有诗情画意的东西。

学生的天真、纯洁、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对未来的渴望,那种纯真,既有知识的创意,又有真情实感的写照。

教育要回归人本,研究人的真谛,掘取人的生命之源,课堂就是研究人。

2、多层面开展课堂技能传帮带

①领导班子上观摩课。②学科骨干教师上公开课。③普通教师上达标课。④较弱教师上过关课。⑤各学科上调度课。⑥整改教师上提高课。每学期对全体教师进行课堂艺术验收,评课堂艺术特等奖3名,一等奖6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0名。⑦普通教师每周听课3节以上。⑧班主任每周听5节以上。⑨领导班子每周听7节以上。为保障全体教师尽早课堂达标,我们实行了一谈二警三停措施。一谈:第一次课堂不达标者,谈话,谈课堂要求,谈教师角色,谈学生表现,谈课堂程序,谈教改意图等;二警:第二次再不达标者,要在学科组会上予以警告;三停:如果第三次还不达标,该教师停课一周,专门进修课堂技能,听课、学教改理论、业务主任作专题辅导等。

3、“10+35”教学模式

老师在一节课45分钟内,尽量减少知识性语言,或者说完全不涉及对教材内容的陈述,活动时间不允许超过10分钟,其余时间让学生参与活动。形式上看只是把一节课的时间重新分配了一下,可教学理念有一个质的变化,课堂中学生在明确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在教学活动中必备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学习毅力等学习动力全由学生个人主宰,教师所承担的任务是对教学的设计、组织,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解疑、监控、调节、配合评价。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以下特点:

(1)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让学生感受参与的快乐。比如:课堂上小主持人他们组织课堂,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任务,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以及解答,评价,批改,板书等全由学生完成。学具的制作,观察实验中,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运动知觉以至于人自身内部知觉等让每个学生感悟。课堂中培养学生勇敢表现,主动积极的性格,取消统一要求,统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名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权,都有锻炼的机会,重视学生的参与率,一节课有多少人参与了提问,讨论,练习。课堂教学中评选朗读秀,写作秀,小勇士,小斗士,小闯将,常胜将军,创新健将,奇思异想多智星等称号。

(2)学生快乐地学习。

“激励,唤醒,鼓励”是教师组织课堂的三大法宝。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这三点无疑是首要条件。课堂上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挖掘各科教材的兴趣点,使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把抽象的知识形象为可操作的实践化知识,各学科都有可操作的知识内容,关键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理解,记忆,运用,课堂结构形式多样化:情感激励法,唤起注意法,自我发现法,讨论辨析法,竞赛评比法,小品表演法,分组结对法,擂台比武法等。

(3)学生使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必须做到五个字“读、思、问、议、评”。读:学生会读书。读时做到不多字,不丢字,不读错音,不破句,不断句,不认识的字自己会查字典,会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准确表达语气。思:会思考。边读书,边思考每一句话。每段话是否明白,不懂的地方用笔划出。问:对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会质疑。议:讨论时会说出自己的见解。评:会评价别人和自己的发言,哪些是对,哪些是错,能加以区别。

(4)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解答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乃至老师的意见。善问: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

老师退到幕后,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看起来如此轻松的几个字,实际操作起来并不轻松。因为“功夫在课外”要真正掌握这种方法并不是容易的,学生自学,并不是老师退下来就行了;老师随便看一看,转一转就行了。这实际上是对这种教学理念的歪曲,要真正的实施,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备课时你要把目标精心设计好,把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想全想好。因为学生的思维是不可限量的,自学中可能有突发问题的出现,而这时就要多想几种可能,多设计几种方案,这是一个艰苦的备课过程,所以这就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方面,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认真备课,备精课。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势。

4、开展课堂大比武活动

多媒体教室几乎每天都有上评比课的,有的是校委组织的,有的是学科组织的,有的是年级、班组组织的。每周六下午对本周评比活动进行评析、总结。

5、评选校级教学能手活动

学校验收评估小组,对各学科推荐上来的参评人员,进行不打招呼听课,严把质量关,宁缺毋滥,对评选的教学能手,发放教学能手津贴,奖励考核分数。

6、结对子工程

领导班子成员,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定期开展对被帮扶人员听课,既是对本人的评价,又是对帮扶人员职责的检查验收,给考核挂钩。

四、教改成果

2004年11月28日聊城市初中教学工作会400人,在杜郎口中学观摩全校24节公开课,受到大会人员的高度评价。市教育局把杜郎口中学作为全市初中教改的样板,向全市推广。省教科所王积众所长,亓殿强所长,陈培瑞书记,刘延梅主任,许爱红主任,刘吉林主任,国家督学马钊同志先后四次到杜郎口中学考察。省教育学院,聊城大学有关领导及专家多次到我校听课,指导,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尤其是省教科所把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总结为“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1)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立体式: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2)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

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3)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预习:教师备大纲、教材及相关知识延伸、拓展迁移的内容,背景、场景、情感、过程与方法、学生差异、弱势群体、人本、社会等。学生的预习,教师作必要的指导:明确目标任务、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所达到的目标要求。学生用双色笔做预习笔记。既有自主学习,自悟、自结,又有合作交流,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究、学会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通过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作品:一题多解,不同角度、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写作、散文、诗词、细节描写……;歌曲、相声、舞蹈、快书、小品、图画等,同学们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全员参与,并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来观察、思维。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性格特点、社会经验、知识水平去体会、感悟,并形成一定的解答方法和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是独立的个体,甚至对同一个问题有几种解释和推测,比如学生由语文课文中的一朵小花,引发出了几十种观点及情绪,有喜有忧、有爱有恨、有怜有憎,由一朵花引发出诗歌、舞蹈、散文、小说、歌曲等,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打破了统一答案、唯一答案,信息量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增长,学生的奇思妙想应该用无尽无休来表达,杜绝了千人一面。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演、敢答,张扬了个性,解放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因为收集信息是多方位的,师生、生生、组生交流合作,共同分享学习成果,避免了单走独木桥,少走了一些弯路,节约了时间。

展示:此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观念和见解,教师是平等的一员。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优、中、差展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课堂富有弹性,因为开放性的课堂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要根据课堂的表现与互动,灵活地做调整。本过程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现,又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由预习交流,接着确定目标,然后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这里的分配任务就是立体式教学的体现,原来一节课是在教师主持下,从头至尾,我们称之为一条鞭子教法,全体学生同时考虑相同的问题,就像学生习菜的窗口一样,一个窗口,一排好长的队伍,如果多开几个窗口,不就是提高效率了吗?小组领到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解答方案,完成后,各小组展现提升,其他组的同学分享了成果,或者在某小组展现时受到启发,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由一条线变为立体式的网络。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完成及展现提升,课堂容量加大,原来一节课完成三个问题,现在能完成十几个,原来一题只有几种解法的,现在多达几十种。由于立体式教学,不仅课堂容量加大,而且教学进度加快。学生们的理解、掌握、体会,更深、更透、更快。

教学展现的六步骤为:预习交流,确定目标,分工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反馈:

由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予以反思总结,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不让一名弱者掉队,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全面、全体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较弱学生在某一问题上存在的差异,主动向优等生拜师学艺,可以是同组的,也可以是异组的,结成若干对,优生的辅导,既让弱生吸取了营养,点燃了他们求知向上之火,或者说让弱生绝处缝生,迷惘的十字路口辨明了方向,同时优生在原基础上又得到提高,不自觉的把知识进行梳理、系统并形成能力。课堂是多边课堂,几对、十几对、几十对全方位,学习是主动的,参与是积极的,获得也是丰富的。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无论是被帮的,还是帮助的,思维都是非常活跃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因为主动,所以才能有高效率。

五、师生感受:

史金凤老师深有体会地说:课改给了我一个极深刻的启示,解放学生,彻底放开,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真正的人才。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学来的,唯有学生才能创造奇迹。走进现在的课堂简直就是步入艺术的宫殿。看到孩子们忘我的表演,激情地朗读、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可笑的小品,他们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他们的喜怒哀乐在课堂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他们的天性彻底地迸发出来,他们的灵性自由发挥出来,他们对课堂的感受是快乐的、是享受的。老师在课堂中与学生同悲同喜,同感动,师生的感悟加深了,怎么还可能去批评他们,甚至是体罚呢?相信吧,真正的、彻底的、开放的课堂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享受;是生生、师生灵感撞击的闪耀的火花,更是百花齐放的美景。

学生刘晓谈感受时说:自从学校实行教改以来,我的性格变了许多 ,由一个内向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外向的女孩子。我感谢教改,是它让我重新找到了自信,找到了从前没有过的那一份激情,现在的我越来越喜欢性格外向的自己。我希望这样自我展现的课堂会一直持续下去,让同学们尽力挖掘自己的潜能,让课堂成为我们自由展现的舞台。

学生杨玉燕的诗:

鸟儿·天堂

这里没有枯燥,

这里没有束缚,

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

可以打开心灵的窗,

让我们在自由的天空中翱翔,

让我们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

为了它,

我不再封闭心扉,

为了它,

我抖落累累痕伤,

为了它,

我愿意飞向梦想的舞台,

我喜欢把内心的喜悦分享给大家,

我还可以摆脱内心的苦闷,

因为它,

我的生活更加充实,

因为它,

我的人生更加精彩,

热爱它,赞美它

——杜郎口中学

鸟儿的天堂

心灵放飞的地方!

 

五、专家评论

专家眼里的杜郎口中学---作者:茅卫东 动态来源:中国教师报

杜郎口中学的教改吸引了大批参观学习者,他们中最多的是一线的教师和校长,也有不少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教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本期深度访谈我们采访了四位不久前考察过杜郎口教改的专家,一位长期以来坚定地支持杜郎口中学教改的当地教育局领导。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中国教师报:杜郎口中学给您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滕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近年来主要致力于中小学教学与管理研究。);

我干了一辈子教育,到过全国200多个县市,去过国内1500多所学校,听了不下2000节课,也考察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就我的眼界来讲,杜郎口的课堂是全新的。

张梅玲:(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儿童数学思维发展课题组组长、“现代小学教学”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在杜郎口中学,我发现了城里学校很少有的现象,每个学生都非常开心,学生心态非常好。我们想在这样一个比较自由的情况下找出一个不学习的学生,结果70多个学生中没有发现一个,这让我们非常惊讶。他们的经济条件不好,但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是阳光。我们问学生,你们怎么这样爱学习啊?学生们说:“课堂上我们有乐趣。”这句话在城里是很少听到的。

高洪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经济与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副理事长,长期致力于学校管理与教育政策方面的研究。);

他们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另外,学校处处张贴着学生的格言,内容都是学生对学习、对学校、对人生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杜郎口中学达到了让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这样的细节,表明学校在改革过程中,确实力求把学生推向前台,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所长、原国家副总督学。);

听杜郎口中学的课,你的第一感觉会是震惊。因为你没有见过,也不会想到,课,竟然可以这样上。然后,你又会感到振奋,因为你看到的是一个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他们竟然有这样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竟然是这样快乐积极,充满自信,他们的个性竟然可以这样张扬。这完全是一种“另类”的课堂,但是你不能不承认,这种“另类”的课堂教学确实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益,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每一个人都有被他人、被社会认可的愿望。这就需要有表现的机会。表现才能产生兴趣和自信。美国人认为,人生就是为兴趣所作的表演。兴趣才是快乐的源泉,发展的阶梯,成功的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没有兴趣的学习只能是痛苦的煎熬。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杜郎口中学找到了一条可行而有意义的路子,那就是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充分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我们看到杜郎口中学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表现能力是极强的。他们没有农村学生常有的那种不敢大声讲话、不敢表现自己的羞涩感和怯懦感。他们一个个都被激活了,他们的胆子大着呢。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充满自信的,他们喜欢学习,不怕考试。相信他们走上社会也会充满信心和勇气。

中国教师报:您认为杜郎口中学教改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

谢金国:(山东省茌平县教育局原副局长,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杜郎口中学教改的坚定支持者和领导者。);

对杜郎口中学的改革评价,媒体和网络都有很多的赞誉。可以这样说,杜郎口的改革,触及到了当前中国教育的一系列问题,从价值和意义上,应该占有一席之地,这并不过分。杜郎口中学的改革,既有实践性,也有时代性。它解决的不单纯是“本土”升学率、农村教师素养较低的问题,也提升了学习能力、生存和成长以及师生相长等一系列问题。

杜郎口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现实意义,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一切都来自于实践,却又契合了当代教育教学理论。比如新课标强调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杜郎口的小组学习早在很多年前就实现了。杜郎口从全国6万所初中学校里脱颖而出并不是偶然的,是偶然中的必然。

比杜郎口更“先进”的理念有的是,为什么独独杜郎口成功了?它不是一味地去学习什么高深的理论,或者把别人的经验简单归结为人家的学生好、人家的老师好等。想到就去做,去做就做好,不怕失败,更不怕挑战,这是校长崔其升带给我们的启示!

张梅玲:杜郎口中学教改的成功让我们真正思考究竟应该如何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特别是农村的教育改革应该怎么做。如果农村的教育搞不好,那么我们的教育改革就不能说是成功的。有人说中国农村条件差,实行素质教育有困难。杜郎口中学的成功对此做了有力的回答,素质教育不完全是硬件问题,因为当初杜郎口什么都没有,却走出了一条路。由此看来,素质教育关键不在于学校的硬件,还在于人的理念。

杜郎口中学的教改还提醒我们,要重新估量学生的潜能。现在很多学校和老师,还没有真正相信学生。而在杜郎口的课堂上,学生表现非常精彩,抢着阐述自己的看法,反驳别人的观点,看起来课堂很乱,其实活而有序。

它的第三个意义和价值就是证明教师的成长关键在课堂,在实践中磨炼。现在一说提高教师素质就是请专家来作报告,外出学习。其实,智慧型教师的成长关键是在实践。智慧和知识不是同一个概念,智慧的核心是在实践中创造性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杜郎口中学的教师在校长的引领下,通过在课堂中的磨炼,已经成长为智慧型老师。

郭振有:这是一场课堂教学模式的革命性的变革,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具有原生原创意义的教育改革的典型!它在某些方面提供了一条在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子!

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6月5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要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探索创新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把中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使广大青少年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杜郎口中学的经验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精神。

杜郎口中学的经验从本原上回答了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习,老师之职责是什么,应该有什么样的课堂模式、什么样的师生关系等根本性的问题。它打破了班级授课制建立几百年来形成的教学教条和“本本”。它打破了现行的所有教育学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规范性要求。它追求的是没有任何一点形式主义的实实在在的效果和效益。它冲破了重重阻力,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它在中国的一个乡村里,写出了一本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教育学。它是本土化的,但它与现代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高洪源:杜郎口中学把课堂还给孩子,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中国目前比较严酷的现实条件下,他们围绕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在升学教育与素质教育中间找到了一个结合点。目前他们可能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我认为对于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应该苛求。一个当初条件如此艰苦的农村中学走到这一步,创造出这样的成绩,非常不容易了。当然,我不赞成过高地评价杜郎口教改的意义。

中国教师报:根据您的考察,您能否对杜郎口中学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谢金国:杜郎口未来改革的重心应该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了课堂的深度和广度,甚至也关系到改革的深入。据崔校长讲,杜郎口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之外,近期还要从外地引进部分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期望能起到专业带动和引领作用。

张梅玲:现在他们的学生学习动机非常务实。在与学生座谈时,我问他们,你们学习为什么这么努力?三个学生说,我们将来要做老板,因为现在爸爸妈妈生活得太苦了,我要改变他们目前的生活状态。因为老师说,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惟一的出路就是把书读好。一个孩子说要做医生,因为奶奶生病死了。一个女生的回答让我们很惊奇,她说以后要当大官,因为村里的干部上去几个月就下来,我当了清官要整整这些贪官。三个学生的回答,角度不一样,但都表明他们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动机非常纯朴、务实,这当然无可厚非。不过,从“做一个世界的中国人”来说,学生的目光还是应该远大些。不然,以后可能会束缚他的前进。

杜郎口的课堂,学生参与度非常高,教师引导得也非常好,体现了较高的素质。但是,感觉教师在课堂的提升方面还可以加强。对学生提出的解题方法之后的思路分析还可以再深入,学生提出几种解题方法后,教师还应该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分析哪一种是相对最好的。这种优化意识可能还要加强,他们应该可以做得更好。这就需要杜郎口中学的教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素质,学科底蕴要更扎实深厚些,哲学修养需要提高。

滕纯:从课堂教学这个方面来说,我提出三点想法供学校参考。第一,学生动起来了,动静如何结合?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脑力劳动,要求思维活跃,但思维同样也需要理性,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该动时动,该静时静,动静结合,有起有伏,要掌握好这个节奏。第二,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和个人探究怎样结合?第三,学生展示点评与教师引导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把握?课堂上我看有的学生的点评很到位了,这时教师再点评就重复了。建议教师要能够“导评”,就是不只局限于知识本身,而应该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要促进学生由浅层到深层的思考。

高洪源:我觉得杜郎口教改的大方向、大框架是不错的,他们的经验要肯定。在这个前提下,我建议学校对毕业生进行跟踪,看他们在高中、大学的情况如何。如果他们的学习能力普遍强,说明这个模式是对的。第二个建议是希望学校能够注意发挥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比如历史教学就可以讲得活一点,不能只讲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拓展,要启发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另外,在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能不能把一部分时间也还给学生,给学生减负,给中国的农村学校做出一个榜样。

中国教师报:您觉得杜郎口模式在城市能够推广开来吗?学习杜郎口应该注意些什么?

张梅玲:原则上说,城市的学校不但能学杜郎口的经验,而且可以做得更好。如果说现实情况并非如此,那么问题不在于杜郎口的经验本身,而是城市教师的理念,即是否能够真正相信学生,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另外,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课前的准备是非常辛苦的,农村教师吃苦耐劳精神比城市教师强,农村学生可能比城里孩子更刻苦也更纯朴些,这也是城市学校学习杜郎口经验不如农村学校的一个原因吧。所以说,城市学校能否学得好,关键可能还在于校长、教师、学生能不能花这个功夫。

郭振有: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的改革典型,但是它的启示意义绝不只限于农村中学。所有的学校都可以从它的改革历程和改革经验中得到启示。甚至它的具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城市的学校乃至所有的学校也都可以借鉴。沿着杜郎口中学的改革思路去推进教育改革,教育创新,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可能出现一个新的面貌!

杜郎口中学不是一个全面的教育改革典型。它的成功当前主要体现在它的升学率显著地提高了,从全县倒数第一,进入了全县正数第一第二名。由于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在实验教学、阅读教学等方面,它还不能与其他城市学校相比。有人私下议论,这是一个应试教育的“怪胎”。这样评价是不全面不科学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本质上不在于升学率的高低,素质教育应该更能提高升学率。关键在于这些学生是只有应试能力,还是有全面的素质。杜郎口中学的学生不仅学会了学习,不怕考试,考试能得高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兴趣,有了自信。他们的思想品德状况、精神面貌、人生志向、心理素质、探索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都远远优于和高于应试教育培养的学生,他们实现了素质教育的一些本质要求。应该说,杜郎口走出了一条实施素质教育的希望之路。

谢金国:杜郎口模式是开放的、创新的、成长的,也是鲜活的。杜郎口可以学习,但硬性地照搬照套是危险的。学习杜郎口模式要因地制宜,一旦成功了,最终形成的就是“自己”的模式。否则,很容易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杜郎口是根植于“农村教育”这个现实而成长起来的,但并不能简单地说它只适合农村教育而对城市教育没有意义。好的教育应该具有共性,面对的是全体师生,是人们的心灵。有人说教育无国界,那么何必讳言到底是适应城市还是乡村呢?好东西莫问出处,关键是要看到杜郎口的“好”好在哪里,值不值得学习和借鉴。新华社在报道杜郎口中学的改革时说:人们都说,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明天,民族的未来,杜郎口中学走出的这条路也许还要继续经历时间的验证,但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培养自主自信、勇敢有为、谦逊合作的人,杜郎口中学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学习杜郎口,还要超越杜郎口。要用发展的眼光,甚至以批判的态度学习杜郎口,要科学、求实、认真地看待杜郎口的改革,要立足自身的现实借鉴杜郎口经验。我害怕有些学校会搞“一刀切”,最终成也“杜郎”,败也“杜郎”,这不是学习,而是迷信了。

学习杜郎口经验,最根本的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最需要的也是一种勇气。

高洪源:学习一种新的经验和新的模式,需要因地制宜,有时需要简化经验,掌握其合理因素。比如杜郎口中学早晚自习都是上课,这样的课时安排,恐怕城里的学校就很难学。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用简单的行政命令去推广一种好的教学模式,很可能导致一些学校只从形式上学习,最终产生形式上的结果。我觉得最佳的情况应该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几种变式,也就是允许各个学校改头换面过程中创造出的适合本校实际的模式。

//v.youku.com/v_show/id_XNjAyMzY3OD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