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孔竖笛指法:2011年高考考试大纲语文学科题型示例(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8:25:44

2011年高考考试大纲语文学科题型示例(2)

    4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植物睡眠之谜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20世纪80年代,德国尔德奈希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液素控制的。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另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

  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糖体,白天配糖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糖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而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球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在夜晚配糖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如果用人工合成的米乳来代替葡萄糖,由于米轧格在铁扫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成为一种睡眠限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以致两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

  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识生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只让田菁等正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作物。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体枯死,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1)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的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理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2)从原文看,以下研究最能揭开“植物睡眠之谜”的一项是 ( )

   A.德梅兰提出含羞草体内存在着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

   B.达尔文提出植物在晚上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

   C.希尔德奈希特提出植物睡收藏是由植物体内的“膨压素”控制的。

   D.上田实等人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着使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

   (3)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叶子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B.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糖体在夜晚合成,于是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

   C.合欢、田箐等豆科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的话,就将枯萎而死。

   D.目前只让田箐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4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则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就是沙尘经数百万年堆积而成的,华夏文明就是在这块沙尘累积的黄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从非洲内陆吹向地中海的强风帮助古罗马人使用帆船从埃及运回小麦,但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沙尘暴固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

  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与水汽相同,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滗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与补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

  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即已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大灾害。构成我国沙尘暴的物质材料,多来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区。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原来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扩大了;没有沙漠的地方沙漠产生了;内陆河流程缩短,水量减少,沼泽地消失;河流两岸的绿色走廊枯萎死亡。这样,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连串的灾害也就由此产生。

   歌德说过:“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这或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

   (1)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

   B.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

   C.从地质史上看,沙尘暴是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的结果。

   D.沙尘暴是那些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大风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开成的。

   (2)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B.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C.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面减缓酸雨的发生。

   D.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与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3)下列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强上升气流把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

   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

   C.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

   D.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经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

   B.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

   C.既然是人的活动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有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

   D.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不要企图去改变大自然。

   4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4)题

钢奔马正名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筒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三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心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俶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免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命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1)以下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坛。

   B.“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二名跟铜奔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

   C.“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不能令人满意。

   D.“飞廉铜马”一名,比起“铜奔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筹。

   (2)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 )

   A.《三才图会》一书撰作时代太晚,且有冗杂虚构之病。

   B.飞廉是人还是神,是兽还是禽,古人的说法并不一致。

   C.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

   D.《后汉书·董卓传》“飞廉铜马之属”中,飞廉和铜马应是两物。

   (3)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

   B.“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紫燕跃武”二句。

   C.铜奔马足下有一鸟,文中透露出这种造型的用意表明奔马速度快于飞燕。

   D.作者认为,“紫燕骝”“飞燕骝”的名称符合古人原意,又切合钢奔马的造型。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

   B.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

   C.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

   D.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

   4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报 秋

宗 璞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改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住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是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原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①作者为什么吃惊?

   答:因为 (不超过8个字)

   ②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

   答:因为 (不超过10个字)

   (2)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不超过12个字)

  (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①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

   (不超过26个字)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

   A.玉簪花的芳香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可以提醒人们秋的到来,让人减少一些惰性。

   B.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

   C.作者对“领取而今现在”一句的吟哦让人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

   D.“领取自己那一份”,是劝慰人们要及时把握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E.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玉簪花所散发出的与其他几种花不同的芳香。

   F.作者把玉簪花的绿叶描写为“绿波”,使人联想到生活的长河,有广阔的空间感和深邃的时间感。

   【 】【 】【 】

   4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绵绵土

牛 汉

   那是个不见落日和霞光的灰色的黄昏。天地灰得纯净,再没有别的颜色。

  踏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恍惚回到了失落了多年的一个梦境。几十年来,我从来不会忘记,我是诞生在沙土上的。人们准不信,可这是千真万确的。我的第一首诗就是献给从没有看见过的沙漠。

  年轻时,有几年我在深深的陇山山沟里做着遥远而甜蜜的沙漠梦,不要以为沙漠是苍茫而干涩的,年轻的梦都是甜的。由于我家族的历史与故乡走西口的人们有说不完的故事,我的心灵从小就像有着血缘关系似的向往沙漠,我觉得沙漠是世界上最悲壮最不可驯服的野地方。它空旷得没有边沿,而我向往这种陌生的境界。

  此刻,我真的踏上了沙漠,无边无沿的沙漠,仿佛天也是沙的,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没有模仿谁,我情不自禁地五体投地,伏在热的沙漠上。我汗湿的前额和手心,沾了一层绵细的闪光的沙。

  半个世纪以前,地处滹沱河上游苦寒的故乡,孩子都诞生在铺着厚厚的绵绵土的炕上。我们那里把极细柔的沙土叫做绵绵土。“绵绵”是我一生中觉得最温柔的一个词,辞典里查不到,即使查到也不是我说的意思。孩子必须诞生在绵绵土上的习俗是怎么形成的,祖祖辈辈的先人从没有解释过,甚至想都没有想过。它是圣洁的领域,谁也不敢亵渎。它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活神话。我的祖先们或许在想:人,不生在土里沙里,还能生在哪里?就像谷子是从土地里长出来一样的不可怀疑。

  因此,我从母体降落到人间的那一瞬间,首先接触到的是沙土,沙土在热炕上焙得暖呼呼的。我的润湿的小小的身躯因沾满金黄的沙土而闪着晶亮的光芒,就像成熟的谷穗似的。接生我的仙园姑姑那双大而灵巧的手用绵绵土把我抚摸得干干净净,还凑到鼻子边闻了又闻,“只有土能洗掉血气。”她常常说这句话。

  我们那里的老人们都说,人间是冷的,出世的婴儿当然要哭闹,但一经触到了与母体里相似的温暖的绵绵土,生命就像又回到了母体里安生地睡去一般。我相信,老人们这些诗一样美好的话,并没有什么神秘。

  我长到五六岁光景,成天在土里沙里厮混。有一天,祖母把我喊到身边,小声说:“限你两天扫一罐绵绵土回来!”“做什么用?”我真的不明白。

   “这事不该你问。”祖母的眼神和声音异常庄严,就像除夕夜里迎神时那种虔诚的神情,“可不能扫粗的脏的。”她叮咛我一定要扫聚在窗棂上的绵绵土,“那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别处的不要。”

   我当然晓得,连麻雀都知道用窗棂上的绵绵土朴楞楞地清理它们的羽毛。
两三天之后我母亲生下了我的四弟。我看到他赤裸的身躯,红润润的,是绵绵土擦洗成那么红的。他的奶名就叫“红汉”。

  绵绵土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它是从远远的地方飘呀飞呀地落到我的故乡的。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绵绵土的发祥地。

  我久久地伏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又厚又软的沙上,百感交集,悠悠然梦到了我的家乡,梦到了与母体一样温暖的我诞生在上面的绵绵土。

  我相信故乡现在还有绵绵土,但孩子们多半不会再降生在绵绵土上了。我祝福他们。我写的是半个世纪前的事,它是一个远古的梦。但是我这个有土性的人,忘不了对故乡绵绵土的眷恋之情。原谅我这个痴愚的游子吧!

1988年10月

   (1)本文描写的"绵绵土"有哪些特点?(4分)

   答:                                 

   (2)从全文看,为什么作者一踏上大沙漠,就"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6分)

  答:                                                            

  (3)除了以"沙漠——绵绵土——沙漠"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本文还另有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三个关键词语。(5分)

   答:                                 

  (4)作者对绵绵土的回忆和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7分)

   答:                                 

46.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湿度适宜,树木就能迅速地生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

  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上述现象作比喻,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600字,副标题自定,写在横线上。

树木·森林·气候

——谈

   47.按下面的题目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题目:习 惯

   48.某班开辩论会,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黑”,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请你选定一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

   要求:

   ①写成发言稿或议论文都可以。

   ②不少于500字。

   49.作文

  随着人类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换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写作时可以大胆想像,内容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具体的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等。

   ②题目自拟。

   ③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字。

   5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5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洗染店老板,小女儿嫁给雨伞店老板。老太太天天为女儿忧虑:雨天,担心洗染店的衣服晾不干;晴天,生怕雨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后来,有一个聪明人开导她:“老太太好福气啊,雨天,小女儿生意兴隆;晴天,大女儿顾客盈门。您哪一天不快活啊!”

   B.妙极了!改变思维的角度和方式,我们就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C.快乐幸福是这样得来的么?

   D.阿Q!

  请以“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5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

  请以“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53.作文

   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

   (2)1000字左右。

   (3)不要写成诗歌。

   54.阅渎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

   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

   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只写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

   5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读书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