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星星6孔竖笛指法图:郑传会、郑新会:太极拳宗师郑悟清先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9:00:51
郑传会、郑新会:太极拳宗师郑悟清先生(2010-01-02 22:08:26) 标签:文化 分类:太极拳

  太极拳宗师郑悟清先生
                            
     郑悟清(1895-1984年,曾用名梧卿,字凤臣),赵堡太极拳一代宗师,是将赵堡太极拳继承、创新、发扬光大走向世界的主要传播者,是为中华武术事业做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在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根据有关资料(回忆、纪念文章等)整理一文,作为对先生的纪念。

    郑夫子讳悟清,生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亦名梧卿,字凤臣,河南温县赵堡人也。其家世业耕读,父讳湘,字楚三。
    公幼受庠序之教,年至十六,讵料家道中衰,不得已辍读,入清化商铺学徒。东君察其性情温良,遂委以管帐之职。公体本孱弱,又夙夜操劳,终积成童子痨,吐血不止,家人为延医,久治无效,渐入膏肓,几为不起。医家皆为束手,无策可治。公不得已,遂返家。
    有李公俊秀者,与公幼为同窗,长为莫逆,其人亦乡间名医,并习太极之术,乃为公施药。李公深谙“医家治病不治人”之理,知公疾仅以药石则难愈,于是更为公解说太极养生之理,以除公之心疾。
    公本非常人,闻弦歌而知雅意,顿悟太极之理,遂以而立之年,从李公俊秀习太极之术,经三月,沉疴霍然去。继入邻人和公门墙,和公讳庆喜,蒙其祖兆元亲授太极妙术,当国民政府倡导国术之世,为百年树人计,重开门墙,广收弟子。赵堡太极术声名远播,和老夫子厥功伟哉!公以才德兼备,深得和老夫子青眼,终窥太极之堂奥。
    其时公虽已谙太极之三昧,然退而自思,觉尚未明太极之本源,乃求教于表兄王公文学。王公精堪舆,名闻乡里。王公知公所谋者大,乃荐之于荥阳安伯一先生。安公者,汜水人也,其人深通易理,以堪舆术名动黄河南北,清慈禧太后驾经汜水,曾以国运相问。安公有伯乐之眸,素识人,观公非俗,于是以毕生所悟,倾心相授,每过黄河北为人相宅事毕,必留公家,为解说理、数、象之学。古人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安公躬行之矣。
    公之太极术由是抵乎神妙,达于精微,而其盛名底定于陕西。民国二十七年,河南陷于日倭之手,温县亦遭兵乱,为避灾荒,谋生计,公乃转徙陕西,先从商旅。其时正当国事惟艰,公激于大义,志在纾难,遂以己之长技,图于国家有所贡献,凡十年间,于西安警备司令部、省政府、黄埔军校七分校(授少校衔),国民党军政部西安办事处、西北补给处司令部等处任国术教官,并蒙委任以西安国术馆委员。
    公至陕,不数年间,声名日隆,与郑公讳伯英同称“西北二郑”,多有登门求较技者,然无不叹服公为神手。公之一世,未尝败绩,今举其一二,以观大概。清慈禧太后有卫官名宋三者,素有盛名,与公切磋,不敌,大为敬服,乃跪地不起,乞为弟子,言道:“早年真不幸运,未遇此等高明教师。”又有镖师尚公讳成侠者,身负惊人艺,自言“走遍天下数百处地方,胜于吾者尚未见出世”。闻公大名,登门求较。公慨然允之,安然端坐,呼尚公前来。尚公前扑,状若迅雷,其势惊人,然甫近公身,辄如触雷电,一触即跪地者再三。在座诸人实未见公如何施展,手脚未动,亦未迈步,惟安坐如初,微笑应对,面不改色,气息自若。尚公无奈何,长跪不起,以头叩地八九,曰:“吾今日大开眼界,实是有眼不识泰山。我师真真是超凡之武道神仙也!求我师指点进取之道。”公欣然曰:“大则滞,小则灵,用气则滞,轻则灵。”尚公曰:“我师不是轻,是空。吾终不能切实我师肉体,我师发力,吾亦未见招式,力从何而来,走何而去,无一现形。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吾今服矣。”(吴生安先生回忆文摘)其旁观弟子至今为之不解,不知公以何种太极术挫之。
    公至耄耋之年,其太极术更为人所莫测。公曾于冰上穿冰鞋演练太极拳,运停自如,然公此前从未作过此种练习。公亦曾数次演点穴法,将一莽汉点定于西安兴庆公园沉香亭前,经一时辰方解。旁观诸人皆为之目瞪口呆,不知公何以神妙若此。某日,一狼狗突奔前袭公,然至公身外丈许,则猝然惊怖,回头狂奔而去。公亦有钉不入肉,以石投水不起波,猿戏沉丹田之功,常与童子戏玩,将雀置掌中,则雀不能飞起。公之居室尝生臭虫,他人受臭虫叮咬,公则安然入睡。《道德经》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公之谓欤?西安名家刘公讳侠僧(西安体委主任及武协主席),与公过从甚密。公曾至其家,演太极拳。刘公欲亲睹其内气如何运行,于是央公脱去上衣,赤膊演练,公允之。凡有内气走动处,其肤皆鼓起如筷粗,气若蚯蚓蠕动,内气之行路历历在目。刘公惊服,叹公之太极术莫测高深。公但观他人演拳,皆能知其内气顺否,其气滞于何处,并以棍指点,教其沉气之法门。此真真不可思议者。刘公有文记之。如此之事甚多,举不胜举。     郑先生晚年回归故里轶事亦多。据赵堡村人言,老人有次于村中走动,有后生见老人欲步水沟,急从后面赶去搀扶,谁知刚触老人胳膊,竟被弹出老远。又一次,有后生见老人身后衣服上有一点灰尘,就去为老人拍灰。谁知一巴掌拍下,老人手一挥,后生竟从老人头上飞了过去,数尺外才落地。往往出现这样的事,就连老人自己说,打了别人后自己还一点不知道。因为这样事出的多了,后来村里晚辈晓得,要想搀扶老人或是想亲热去拉老人的手,必须事先给老人打招呼,不然必定要挨打。然而,无论谁,凡被郑老先生打出去,无论怎样摔倒,不会感到难受。郑先生生类似上面的事情举不胜举。这些均以无可雄辩的事实说明,太极拳“打人不露形”“犯者应手即仆”的技击功能是客观事实,而不是夸张。但这种功夫却是要在得其精奥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苦久练习方可望达到,决不是随随便便就可具有此功夫的。
    公与人往来,以武会友,摈门户之见,与同道切磋技艺,皆以交流技艺、钻研学术、印证武功为准则,故不惟以技服人,且以德感人,深受同道敬重,有与公为挚友者,有与公结金兰者,有从公习拳艺者。荆国柱(山西人,精太极、形意、八卦拳)、孙兰亭(山西人,精形意、通背拳、枪术)、马宏图(西北名师)、王天鹏(人称“西北棍王”)、崔毅士(精杨氏太极拳)、河南武师王秉瑞(精少林拳、枪术)、王正林(精八卦拳、刀术)、郑子毅、杨文轩、赵斌诸公,皆名师也,与公相知相惜。
    夫太极之术,必得其人,方能通神,苟非其人,则不能精。公天性聪慧,礼而待人,昔圣人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当之无愧矣,常告诫其弟子曰:“此拳为‘文人拳’,粗人得之则粗,细人得之则细,文人得之则精。”公不欲仅作一武夫,故于太极拳道,以太极为本,尊师承而不泥古,参新意而有变化,于儒、释、道、医、兵、史及诸子百家,靡书不读,亦擅书。公初从和老夫子学太极拳为七十二式,至此乃据义理,增三式,演为七十五式,左右相称,合理数中义蕴、奇偶二数、大至八九、八卦九宫、八门九星、重叠为七十二、另加三数,乃天地人三才,福禄寿三星。
    初,公从和老夫子习拳有成,逢其堂叔讳邻于某日由湘地返乡,闻公习太极拳,命于堂前演练,公演“金刚捣 碓”,并为解说。邻常年居湘地常德为商贾,习南拳,颇有所成,观公演毕,曰:“不然。金刚何以捣碓?当是‘金刚三大对’,上、中、下要对,左、中、右要对,前、中、后亦要对,合无知,浑然一体,一气相贯,内外相合,方为太极拳。”又为公解说其论。公听一言即悟,乃据天地人三才,福禄寿三星,法宗三教之理,取上中下、左中右、前中后相对之义,成浑元一气之势,告禀其师和老夫子,师深为嘉许,于是易其名曰“金刚三大对”。
    其架曰“小架”,小而舒展、大而紧凑,“大小谓之无极”,其法取《道德经》:“大无其外,小无其内。”故公论拳曰:“大则滞、小则灵!”其法与老子所言“见小则明”,其理惟一。公又引范蠡之论,“宏蒙推两端,分法知其中”,及东坡之论书,“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若能大字无间,小字结密,则尽善尽美矣”。历来武人少有擅学问者,然武人之拳学,必要与他学互为参悟,方可称“武学”。公则精通诸学,化入太极拳法。昔圣人论《韶》曰:“尽善矣,尽美矣!” 公之武学,可当此四字。
    然则公之修为,非限于武学也,公于诸学,可谓一通皆通也。故画师张公大千与公为知交。张公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徙居西安,与公同座论道。二人虽专攻不同,然于艺术之自然境界,可谓心心相通。张公以画名动天下,故军政要员、达人贵客向之求画索字者甚多,张公皆谢绝,然其临去西安时,专遣人至公家,赠画以作留念,可知二公心神相照也。
    今试略述其太极拳论。公论太极拳法,遵老子之大道,首以自然为要旨,然后能达致轻松。其根基在道家之养生法,而参合以儒家之学,盖学道在返人先天之灵性,而学儒以养人敦厚之性情也。其要在于合乎人体,顺应自然,松而不懈,以达致天、地、人三才合一,而非刻意求之。
     凡习太极拳者,必论形,论气。公论其法曰:“以形顺气,以气正形。”此据医家经络学说也,习者每一举动,皆要气顺,初习拳式者皆要合人之先天生理,骨节要照,不照则无力;形顺则气顺,形不顺则气亦不顺。惟其如此,方能内气增生,气正顺形。至此一阶段,则更为精微,其形差之毫厘,气即不畅,故习者应以内气运行之感,校定形之正否。
    公论太极拳之修炼法,深合道家之虚空、清静及无为境界,故谆谆诫人曰:“忌用滞力,尤忌用意”,听弟子言“练拳”、“打拳”,辄为不喜,必改曰“耍拳”。此与诸家太极拳论皆大不同,乃宗法《道德经》所谓“心使气曰僵”之义,盖心藏神,神者意也,《素问》所谓“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也”。惟其无意虚静,方能形体轻松,内气更畅。惟不尚用意,于是可达更高之境界。公终生身体心悟,此其总诀也,习者当时时谨记之。
    公论太极拳之成法,以“中正平圆、轻灵圆活”为准绳,又曰“周身相随,整体协调”。习者达致此境,与人较技,方能“无处不生,无处不用”,“击人不露形”,显“小、巧、近、灵、快”之能。
    公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聘为陕西武协委员、西安体委委员等职,于西安兴庆公园授太极拳。自公徙居陕西凡四十余年,凡授徒百千。孔圣曰,“有教无类”,又曰“因材施教”,故圣人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公亦终身践行之,其弟子有士,有农,有工,有商。公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其弟子习拳有成者以百数计。今试分述之。
    公性不好斗,然惟其不好斗,技艺则神妙。所谓“菩萨心肠,霹雳手段”,公非其人,谁则其人?公择弟子,首授之以德,云“授艺先授 德,正人先正心”,常诫诸弟子曰:“太极拳乃养生健身之法宝,决非一般技击之术,尔等不可恃技做违法之事,否则除自食苦果外,吾将率众鸣鼓而攻之,不与之并列斯道之内”。此其弟子史寿之所亲忆。故其弟子无有不轨者,人以此深敬服公之德。
    公以少年弱病之身,于而立之年始习太极之术,沉疴痊愈,终享遐龄。故公感喟之余,乃发愿以其养生之法,造福于世。其弟子多有体弱多病者,故公授徒,以养生健身为旨,遇有弱者、病者,先授之以健身法,待其身强体健,再授以技击之术。其弟子从公习拳而病得愈者,不可胜数。
    公善教人,察从习者年龄之长幼,修为之高低,身体之强弱,悟性之高下,而以不同法授之。或引经据典,或以俚语解说,博引旁征,务求透彻,故能深入浅出,使习者皆能有所领悟。公于拳法之规矩,每每以身示范,详加解说,又亲手校正,使入正规。故公之诸弟子皆有心得,脱颖而出者不计其数,终成太极拳界之显流。
    公至终世,于名利以云烟漠然视之,其叹服太极之奥妙,终生不敢为天下先,常对人言:“艺无止境。”故公终不肯立文字,惧后人因此误入旁门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安体委数敦促公,撰文成书,传之后人,公皆谢绝:“耍拳数十年,本不为求名,而为艺术及学问也,撰书则为名,此其一也。太极拳博大精深,玄妙深奥,文字难以表达明,此其二也。吾教拳数十年,手把手教人,习者若未掌握规矩,即出偏差,不及纠正,使人到病,此即是‘得法者益,失之者损’,武学至要在得口授心传。若无一定根基,照书学拳,出了偏差,岂不误人?”公之慎重若斯。
    公至晚年,思及叶落当归于根,遂返赵堡,逾岁,无疾而终,其在公元一九八四年。诸弟子感念公之德,为刻碑纪念,武当名家李公天骥为题横额,曰“太极拳名家郑悟清先生碑记。发扬武当精华”。其碑文至当至允,谓公于太极之道“朝夕悟在心内,会在身中,持之以久,融会贯通,有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妙,”又论公之拳法,“超出象外,得其环中,变化云谲波诡,意趣环生,有人所不知而已独知之妙,遂以高超拳艺名噪武坛”。
     自公驾鹤西去,诸友及门人慕公之德,皆感念不已,每逢公之忌辰,多撰文纪念。武当山拳法研究会谭大江先生为撰碑联并书云:“情寄西京桃李流芳名四海,拳精武当英威遗世壮中华。”陕西政协郑公子毅称公为“良师益友”,谓公“术精太极,学通阴阳,咸称斯道典范;诲人不倦,乐育英才,堪云誉满西京”。其徒史寿之,名医也,撰联悼公,其文云:“先生虽去,名德仍存,武德延百代不衰,名望留千秋不朽。先生如三立之范(《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之不朽”),艺徒继名流开来。”
    吴公文翰,武式太极拳名师,公之知交也,谓太极拳名家历代辈出,然与公相似者实不多见,其文云:“有郑氏之技艺者,未必有有郑氏之长寿,有郑氏之长寿者,未必有郑氏之技艺,有郑氏之技艺和长寿者,未必似郑氏以久病之躯,而立之年始步入太极殿堂,而终获骊珠。传艺四十余年,从学者遍及各行各业,脱颖者不计其数。”(载《武当》1994年第2期)。吴公之论,至为允当。
     自公徙居陕西,破赵堡太极“拳不出村”之规,文传拳艺,广授门徒,凡数十年间,其门人流布天下,亦有诸多弟子及再传弟子迁徙海外,于新加坡、美国、意大利、多米尼加、英国诸国传授公之“小架”。故受惠于公者,何止百千!凡公之弟子及再传弟子成立授拳会团,亦多以公讳命名。其乡温县亦成立“赵堡太极拳郑悟 清拳法研究会”,由公之次子郑钧主持之。
    杜工部身处草庐,而发愿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公怀泛爱之心,亦类杜工部之善念也。以太极之术,造福天下之人,此夫子之愿也。凡夫子之传人,皆当体念夫子之苦心。其有志者,曷兴乎来?

郑悟清二三事


    郑悟清在西安黄埔军校第七分校任少校武术教官,多有人不服气,郑悟清个子1米82,精瘦的他看不出有什么力气,听说他是一个练太极拳的,学校的另外几个武术教官就想试试他的本事。

    开课的第一天,郑悟清先生教了赵堡太极拳的一个起式,并要求学员做到舒胸展臂,由身到手,刚讲完,一个李姓教官就不屑一顾的说:“上战场的东西不是气功,你这两下子别误了学生。”郑悟清哈哈一笑:“连舒展都做不到,怎能知根知本,没有十年功夫,能把身练顺,气练顺可能不行。”李教官说:“你讲的也对,咱两试试。”语言刚落,一步上前去抱郑悟清的腿,想把郑悟清摔倒,郑悟清先生顺势按头抬膝,李教官顿时满脸是血,事后李教官问郑悟清先生,太极拳这么慢,为啥你出脚这么快,郑悟清说:“赵堡太极拳练的道法,一脚象地一样实,一脚象天一样清,你说能不快吗。”这位李教官后来改学了赵堡太极拳。

    郑悟清门下有一形意拳高手叫孙兰亭,速度、力量都超过常人,一日和郑悟清过手,围观的学生都知道这位师兄身法中正,劲力完整,郑老师可能不会轻易把他打倒,没想到郑悟清说:“在一吸一呼之间要见分晓,”当孙兰亭脚踏中门刚要进身时,郑悟清的两手已落在孙的手肘处,在瞬间顿刚时已改变方向,身已向空处落去,事后连续几次孙兰亭都不能得手,郑悟清先生说:“娃呀,你啥时候知道了空,啥时候才知道你那里永远都是空的。”

    和郑悟清先生搭过手的人,身子总不能占正,在任何时候都象人字去掉了一撇,郑老先生常说练时从正,用时从偏,这就是扶正祛邪的道理,不能相助相应,就不是太极拳,此阴阳就象两眼、两耳一样配合。

    顾泰龙年轻时爱打架,听说郑老爷子厉害,一心想学他的功夫,郑老爷子觉得这小伙不错,是一块料,但是火燥脾气得改,顾泰龙学拳时起,从拳道中认识到拳德,从拳能中认识到长久之道,渐渐懂得武术文化和大道光明的正理,顾泰龙用一生追求,成为郑悟清门下的得意学生。


郑悟清与赵堡太极拳小架------王玮


道理愈简理愈明,动作极小功极精。

谨细自卑能高尚,慎微由虚而能盈。

若还舍近求远事,终必图大误前功。

收拿吞吐缩小绵,中正平园轻柔活。

舒紧缜密精气神,悟清虚灵得三乘。

往来逆顺练阴阳,功夫只在意中求。

    郑梧卿,字风臣,河南省温县赵堡镇人,生于1895年,享年90岁。郑梧卿由于身患肺痨之疾,经村医李俊秀医治并教以太极拳锻炼,后经妻子以太极拳亲身体会,劝其找村中能人学艺强身,郑梧卿拜在邻人和庆喜门下学习赵堡太极拳代理架。

    代理架为赵堡太极拳内功架,内容包含广泛,要求以张三丰太极拳炼丹秘诀和历代传人心得修持。郑梧卿初在西安授拳时,并非小架之功,而是以传统赵堡太极拳中平架传习,后经深入研习,明其精微,姿势越演越小,动作简而极精,为和在西安授拳的同村人郑伯英授拳有所区别,故而以小架教习学者。       

    赵堡太极拳小架并不是外行所说的高架和身体不好的人学习的架子,小架是由传统老架演化而至精微的内在拳架,是自己打给自己看的,自家修持法,不注重外在的表演形式,是赵堡太极拳演化到高级阶段的自然精微之功。是赵堡太极拳秘传尺寸架的小写,赵堡太极拳以秘传刀尺丈量阴阳开合,度虚实剪裁。张三丰曰:“是刀也,能开混沌,斯尺也,用挈蓬莱,故相随而不失,知造化之剪裁……。分修矩兮合宜,剪水云兮快绝……。度龙门之万仞,如虎剑之两条……。刀兮,刀兮,妙之又妙。尺兮,尺兮,要所必要!匪欧冶之能熔,匪公输之能造,与我偕行,任他嘲笑。歌曰:“一刀一尺遍天涯,四海无家却有家。破衲补成云片片,袖中拢住大丹砂。”赵堡太极拳尺寸架:道自虚无识有为,两仪相抱有正经。心中有秤分斤两,手中有尺意度量。开展紧凑慎密规,五行生克爻推算。自然顺求颠倒寻,松给灵动生能动。阴阳相对济济功,鸡蛋里面找骨头。神明自能有先知,浑圆正气出全真。郑梧卿对丹道易理研习极深,在三门峡时专门拜师学习易理,授学时要求学生抄写河南毫洲太清官养生密字碑文,以练养提高拳法。郑梧卿行拳以身心描绘太极已达化境,悟出太极之真是内在拙质见清,得以纯阳之功,故而为提醒自己在修习中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无碍才能拳道合一,得以轻清是正念,取名“悟清”。 

    学习太极拳一个阶段会出现一个阶段的双重,这个重修家称为自重,形重意重不能自然而然顺其自然。其重病在心,炼心可解。明心见性,不自以为是,自重自大,自持难得自然之功。其重滞而僵,有碍知识运化发展,阴阳不合,太极难生,灵宝不通。运化是发展,是方向,是先前期望大道之为。   

    学习赵堡太极拳小架之功,起初并非姿势放小而是从开展到紧凑,缜密到一念神明之功,由窍巧窍、微妙微微妙,从渐悟、顿悟而达彻悟。否则就是拳打十万八千遍才能进入围墙大门,难见室内生辉。要得小架之功,悟清无质见轻清,轻而无重身园整,整而不散内团结,自在知识有神精。太极拳应用不在接手,不在发放,在于中间进化过程的变化,是如何到对方身上的路线,这个中间过程叫人不知功夫,为拳道。拳道的把握是至胜的关键,其微在于精,其势在于小,其速在于短,其念在于心。念要清,中间过程严格管控,结果是中间过程的必须。太极拳慢功修持每个动作中间过程有无数个起式和无数个定式,这个过程是运化通达到定式连续的间定,一静自有一静妙真,妙而相合,达完全之功。坚定由间定来,中间定得以中神通。以中、正、平、园、轻、灵、柔、活效之,一字一太极。以中制不中,以正制不正,以平制不平,以园制不园,相生相克,秤如平准,一丝不苟,灵管神控,其妙在中,演算无穷,彼见我之形,我见彼之神,此神见之功为太极神功。棚捋挤按不用寻,太极送来八字功。

    太极为道,拳为德。拳道之操贵在炼心,形随心动,劲由内发,以意领气,气动形真,神观太极气养精。神灵出没而能体微,演变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得以己用。太极由无极而生,松柔之路,自在知识,阴阳合一,济济匹配而来。无太极在形,有太极在心,无太极可见,有太极不可见,神气相合自知太极。小架的功夫是:连边都沾不上的功夫,一触即发,沾衣就跌。赵堡太极拳小架妙义:“推五行,演八卦,知识里边有三乘。去拙质,见轻清,灵宝通了得太极”。

    小架的修炼要求尺寸毫厘一丝不苟,动作极小,要求极严,运化在微,识别在明,以方便路经,身随力行,功而无过。

    赵堡太极,水性至柔。不可言传,唯以意求。克形求象,难以同俦。藏文偃武,龙之精髓。


赵堡拳谚


   武当赵堡拳乃是有德者得之,无德则失之。粗人得之粗,细人得之细,文人得之精,拳打万遍神理自显。拳打十万八千遍,不动而自转,真乃是一层功夫一层理矣。

 

    武当赵堡太极拳其宗旨是:在中正平园轻灵身躯韵味下,特别注意松柔,通过拳架的导引和习练使其用先天之巧劲去排除人身体内后天之拙力的一个求整过程。达于聚之能使五官四肢百骸,万棵能聚于一株,散之一棵能化百万株。

 

    武当赵堡太极拳特点:是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通,虚灵在中,处处势势以园动为宗旨,在拳势的导引中去寻找出园的轨迹,练出强力的弹性与自身的膨胀力。

 

    武当赵堡太极拳习练时要先有开阔后求紧凑,这种开阔应正确的理解它是在内而不在外。如金刚一伸手绷劲来说,它是要求内园的开阔,紧凑是由大变小,由有形变无形,由形变为意,力争去达于武当赵堡拳“一寸小,一寸巧”之说。

 

    武当赵堡太极拳对于松、轻的要求是一个永恒无止境的追求。师曰:“松里找松,轻里找轻”。也就是说松、轻对赵堡太极拳的习练者来说,在永无尽头,永无终止的追求着。因其松、柔自然,故而尚意不尚力,耍起来没有张牙舞爪的神气与拙力,好似赖洋洋,少气无力之态,故也被称之为绵拳、赖拳。

 

    武当赵堡太极拳的习练中要知道,曲中求直,园里又叠方与不承受对方之来力,不当别人拐棍使。走势时要稍节领,中节随,根节催。发劲时四稍要紧(筋、骨、血、肉之四稍也)。武当赵堡太极拳习练时要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要练出杠杆力,压板劲,势势招招周身分出阴阳来,伸手即阴阳,就连睾丸也在斗阴阳,明白侧手俱成劲路,要舍已从人,但绝对不可舍近求远。要含胸拔背,也应知通脊含胸之妙用。要知道练拳是缠,搭手变为捆的方法和道理。

 

    武当赵堡太极拳也最讲究“太极不动手,动手非太极”之名句。它是让习练者能早日达于以身领手、以心行气,以气运身高级境界的一种良方。习练阶段不但有“练盘肘”的必要,而且也有“肘不走”严格的拳谚要求。处处势势也要能显示出老虎大张嘴,阴阳颠倒颠的劲路和动态。武当赵堡太极拳之习练中不管是滚动、转动、走圈与走弧(弧的延伸也是园)一定要在每势起承开合中找出园的轨迹来。因为园的运动符合天园地方之说,符合人要园活不可生硬之常理。试观宇宙天体的运动中,那个不是以园转的运动才能生生不息,永恒的存在。园的活动能量大,园比一切形状的东西运动起来省力、省时,比方的和一切形状的东西速率大,而园的需动力小而省,园的离心力大,园是直径的3点1416倍,也就是说园动是直动的3倍多。

 

   武当赵堡太极拳习练之后与人搭手就好比是锯锯木,一搭锯就有沫。又好象木工打楔子(一头大一头小)对方越动塞的越紧,对方越动就越背。又好象碾子碾小米,园园相滚,在园的运动中,使米糠分离,用此道理把对方抛出。武当赵堡拳不光是要身备“五张弓”上有两膊、下有两腿、中有腰弓。而且还要练出十三窝的弹发力(肩、肘、手、胯、膝、足、脖共为十三窝)。在发劲时尤要有三心加一根辅助和配合(本心、手心、脚心与腿根)。使之体现出翻板劲和崩弹力。

 

   拳谚有万般裆里求之说,所以武当赵堡拳最重视的就是裆胯的习练。把裆胯视之为水,作为尺,当做称。水能浮舟亦能覆舟。尺能量人来劲之长短毫厘不差。称能称人之来力分毫不错,所以注重练裆胯,故有神仙留下健身方,开裆下势最为良,开裆利于动作的转换和气的下沉,气力的下沉方可使重心得以稳固。武当赵堡太极拳与人技击搭手一定得注意是要点不要面,(瞬间的接触)要面两不便,若是偶尔碰上面手法赶快变,就是君以能胜,我以巧取。在搞技击时怎样去理解“钉入肉与不入肉”初与人搭手接触应轻,微微似挨非挨,这叫刺皮不剌骨,剌骨气必堵(就是与对方接触不能用力,不能于对方有骨有接触之感觉),随之一旦找着对方的弱点和重心,我就要使我之劲钉入对方之肉将人发出。就是实现练就的自身膨胀力显出皮毛而攻之也。怎样又是“钉不入肉”呢?因为武当赵堡太极拳要求是筋骨要松,皮毛要攻,所以每当对方一接触我时,我即用轻灵的听劲,将其力化掉使其不能得逞。习练武当赵堡拳想要能达到周身空灵透体,纯以神行这种高深莫测的内功,非得有涵养极深,以至人欲尽除之时方可达至。

 

    拳术之道是师父要常讲,徒弟要常想,糊里糊涂练,等于隔着皮鞋去挠痒(没用)。整学乱使唤不能照套搬,拳打膀乍,脚踢头歪,家伙响(兵器响动)野马分鬃往里闯,云手圈要园左右才能换,只要会进步,一辈用不完,面前冲金鸡独立朝天登,后边搂束手解带回身肘。

分享到新浪微博 阅读(77) 评论 (0)收藏(0)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已加精) 前一篇:崔卫平:思想家的影子可以拖得很长很长后一篇:刘巍:经典的没落与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提升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      新浪开奖汽车手机马上领取 [发评论]
  • 暂无评论。
    发评论你的Windows 7 你做主      心动开奖分秒有礼物 插入表情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收听验证码

    发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