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年最幸福的人歌词:核对那些显而易见的事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9:26:44

小议规则与呆板:核对那些显而易见的事情

记得在上大学期间到东风某厂试习,听说了一件至今记忆犹新的事儿。

东风曾花大价钱从德国引进了一条汽车发动机缸体连铸生产线。一次生产线上发现产品不合格率变得不可接受,为此进行停线检修。设备维修人员按照说明书将生产线拆了后,发现再安装时总是有问题。没有办法请来了德国人。德国人飞来后,也没有什么绝招,拿来说明书,按照说明书将紧固螺栓,按对角线固定后,再分别紧固,先以若干扭矩顺时针拧五圈,再逆时针松两圈,最后顺时针再拧五圈。然后再检测,发现一切OK。有一位细心的维修人员后来对比了之前为什么总有问题,发现原来没有按照上述操作方法,而时直接顺时针拧八圈。

也许成功真的就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之中。

但发现不少人的聪明其实也正在这些细微之末节之中,恰恰是小聪明,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比较著名的例子,可能都听说过擦桌子的事情,按规定要擦三遍,但聪明的人却发现一遍就OK了,认为多此一举,一遍搞定,彰显高效与聪明。

再说一则最近读来的故事。

最近读到一篇短文,是嘲笑循规蹈矩的德国人的:“中国的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们一番。大学生们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标上了“男”“女”的字样,然后躲到暗处,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底会怎么样做。结果他们发现,所有到电话亭打电话的人,都像是看到厕所标志那样,毫无怨言地进入自己该进的那个亭子。有一段时间,“女亭”闲置,“男亭“那边宁可排队也不往“女亭”这边运动。我们的大学生惊讶极了,不晓得何以“呆”到这份上。面对大学生的疑问,德国人平静地耸耸肩说:“规则嘛,还不就是让人来遵守的吗?”
  德国人的刻板可以让我们开心地一连笑上3天,而他们看似有理的解释,也足以让某些一贯无视规则的“国产大能人”笑掉大牙。但是在开心之余,嘲笑之余,我们漠视规则已经多久了?我们总是聪明地认为,那些甘愿被规则约束的人不仅是“死心眼”,简直是“缺心眼”。规则是死的可人是活的,活人为什么要被死规则套住呢?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落后人家好多年。

写这个故事的作者进而指出,SAP是德国人设计开发的,在学习SAP的过程中,也感觉到他们的严谨,开始担心“但是如果我们在以后的执行过程中,漠视制度,那么SAP在实际应用时会不会有障碍呢?”。

  再举一个例子,1999年,美国航天局NASA很尴尬。花费了1.25亿的火星气象卫星在飞行了4亿英里之后,却不见了。到达时比它本应到达的距离近了60英里,从而与火星上的大气发生了相互作用,但项目并没有考虑到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后来一个负责计算使太空船进入正确的火星轨道所需的“燃料”,他们采用了英制单位用“磅力”来表示计算的力,但团队在计算机编程时,控制燃料却用了法定计量,采用的单位却时牛顿。因为一牛顿等于四分之一磅力,因而无法得出想要的结果。参与此项目的团队高度专业化且富有经验,但仍然导致了灾难。(案例来源:David Nickson ,Suzy Siddons -- Project Disasters and How to Survive Them)

话还回到主题上来,从航天飞机故障到高铁事故,再到频频发生的矿难,发现背后的原因大致上都类似,都没有按规定与制度去操作,所以灾难就发生了。

一位老总给我讲,他就喜欢那位当兵出身的下属,不管什么事情,只要安排下去,肯定是坚决执行。前不久接触了一个军工信息化项目,觉得有意思的地方,是其中客户提出要做“规程管理”,看来规程还是比较重要的。问题是,向来不缺的就是规程,而缺的是不折不扣的执行。真正做起来,很多人要么认为做起来太呆板,要么认为没有必要,总之是不会按笨办法那么做,而且似乎成为一种共识,只有傻子才会那么做,但这也正是问题所在。

最后借用《项目灾难及拯救之道》上的一句话来结尾:核对那些显而易见的事情并不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