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歌手因为车祸退役:今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产业规模有望超百亿美元 50万人抢滩第三方开发(近距离 陌生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9:21:04

今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产业规模有望超百亿美元

50万人抢滩第三方开发(近距离 陌生人)

本报记者 张意轩 王汉超

《 人民日报 》( 2011年11月14日   12 版)

  有没有想过,画一颗心、一颗五星、一个字母去直通网页?有没有想过,从你手机放出一架飞机,降落大洋彼岸另一个手机的屏幕?

  一个奇思妙想,可能就是一种手机应用的未来。第三方开发者们,像无数“工蚁”,不断扩展、塑造着手机的能力。他们沿着一个个创意,编织着梦想;又守着变幻莫测的市场,伺机掘金。

  今天,我们走近这群智能手机第三方开发者。

  ——编者

  

  李森在手机屏幕上用手指轻轻画了一颗心,手机随即跳出他女朋友社交网络的主页;画美元符号跳出手机银行,画一条鱼是一家户外网站……“这就是我们在做的,一款你可以个性化使用的手机浏览器‘海豚’,现在已经是北美移动市场的主流浏览器了。”

  在智能手机上,像这样令人惊喜的功能层出不穷。创造这些功能,叫做“第三方开发”,如今,智能手机领域的第三方开发已是一片“蓝海”。

  职业路线

  先工作、再创业,小团队起家

  “80后”张锐,身上还依稀有学生时代的痕迹。毕业6年,创业2年,他是一家叫做“追梦创游”的移动开发团队的领头人。

  他还不习惯被冠上经理、CEO等头衔,因为在这个10人的团队里,从技术、管理、市场推广到日常打杂,他什么都得干。

  “我们是一群追梦的人,小时候玩游戏,长大了做游戏,梦想创造好的游戏。”张锐解释着公司名字的来历,“团队里,最小的1986年生,最大的1978年,都是玩游戏长大的,现在还常聚到一起玩实况足球。”

  张锐毕业后在几家国际手机游戏公司做技术,“我知道,手机游戏有一天一定会爆发。”2009年,苹果创立的软件商店(App Store)趋于成熟。张锐觉得不能等了,2010年2月,拉着2个同事一起辞职,迈上了创业之路。

  先工作,再创业,小团队起家,这也是这个行业中一条常见的职业路线。

  现在,张锐的团队的主打产品是一款叫做“航空大亨”的社交游戏,这款游戏推出后不到一个月,日活跃用户就达到了十几万,此后,在App上中国区排名也闯进了前十。

  现在,张锐的办公场地已从60平方米扩大到230平方米。“为的是给未来30人的团队预留位置。”他有更长远的筹划,“我们的理想是成为中国的Zynga(美国知名社交游戏公司)。”

  李森的团队,则有着不同的梦想——开发浏览器,占领移动互联网的底层。他们所瞄准的,是安卓系统,而“海豚”浏览器,则是他们的终极武器。“海豚”浏览器于2010年推出,到今年6月,已在北美市场拥有千万用户,并推出了20种语言版本。团队也已增至一百多人。1985年出生的李森,说自己已是公司的“老同志”了——在“海豚”的团队中,一半以上是“85后”。

  今年6月,“海豚”浏览器在美国发布了一条招聘信息,1天时间收到1000多封简历。“他们看重的是这里能承载梦想。”李森说。

  “从目前看,中国开发者的整体表现不错。”空中网CEO助理洪亮说。据介绍,在苹果iOS系统的应用开发中,中国开发者贡献的应用总量及收入约占总体的6%—8%,“但中国的开发者多是选择开发游戏产品,开发程序应用的相对较少。”他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程序应用需要考虑美国的思维模式,中国开发者在这方面存在天然的障碍,而开发游戏障碍相对较少。

  洪亮介绍,国内的开发者队伍整体呈金字塔结构,属于塔尖的是一些月收入过百万的成规模的公司,更多的则是个人及小团队。此外,一些网络巨头,如腾讯、新浪等也在积极布局。

  创业路径

  先角逐以北美为主的海外市场,后移师国内

  与个人电脑时代的以海归创业为主的创业路径不同,“李森”们走的是在国内开发,先去角逐以北美为主的海外市场,随着国内智能手机的增温,再逐渐移师国内的道路。

  李森的语速很快,像在不停地赶着时间。“这一行什么都是快的。我们两周一次小更新,一个月进行一次版本大更新,如果发现产品bug(瑕疵),24小时之内一定要修补完成。”

  其实,创业至今,李森一直保持着这样的状态。采访他的头天晚上,凌晨2时,李森还从家里跑到办公室加班,因为“突然想到一些点子”。他说,“创业公司就是这样,现在创业者的机会很好,大家都在抢。”

  良好的前景带来了入行者的急速膨胀,据不完全估算,国内加入这个“抢机会”队伍的开发者已有50万—80万人。

  “这个行业的成功,不是那么简单。”同时负责空中网iPhone项目的洪亮感慨,随着应用程序已超过60万,被用户接触的概率相应大幅减少。以App为例,除上线第一天出现在应用商店的“新品”榜中,Apple目前每周五一次的“推荐”,也被看作是“坐火箭”的机会——2008年时,推荐是每月一次,而目前是一周一次。

  张锐对此深有体会。他介绍说,自己的团队曾经开发过一款名为“游戏月刊(Game Wave)”的游戏。进入苹果的新品推荐榜的当天下载就超过1000次,但下榜后,下载就很少了,而且越往后难度越大,到第三个月,就难以为继了。

  张锐总结说:“游戏是有生命周期的,单机游戏如果没有获得推荐,自然存活也就两周。”

  安卓市场也是如此。李森回忆说,2009年初,安卓上的应用开发只有几千款,而现在已有数十万款。

  激烈的竞争也让第三方开发的收入模式日渐成型,目前主要有三种:付费下载(收入由开发者和平台按比例分成)、免费下载加广告、免费下载加内置计费点(如需付费的游戏道具等)。

  “今年年初,下载收入占绝大多数,到6月,内置收费已上升至55%—65%。收入以美国市场为主。”洪亮说。

  发展前景

  竞争日益激烈,预计未来只有5%开发者能成功

  2010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已超过个人电脑。目前,全球苹果iOS设备(iPhone和iPad等)用户已超过2亿;今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产业规模有望超过100亿美元……蓬勃成长的市场前景,吸引着日益众多的掘金者。

  不过,对于已在行业中打拼过一段时间的人而言,这个行当或许并不如看上去那么美。洪亮说,随着营销成本的不断攀升,“对个人及小公司而言,窗口越来越窄。”

  这与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的观点颇为一致。在日前召开的2011中国移动开发者大会上,张亚勤就坦言,移动开发应用市场潜力很大,但竞争也很激烈,未来只有约5%的开发者能够成功。“5%是乐观的估计。”他补充说。

  除正常的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外,回归中国市场的开发者,还面临着“中国特色”的难题:山寨和抄袭,是其中最棘手的。

  李森对此深有感触——“海豚”浏览器今年6月开始进入国内市场,他们引以为傲的手势功能,10月份就被国内一家大企业抄袭,甚至连图标都一样。

  “技术更新的速度太快,而专利获批周期很长。打官司维权成本很高,即使胜诉,惩罚力度也很小。创新的积极性就会受挫。”李森无奈地选择了接受。

  而对选择付费模式的开发团队而言,用户付费习惯的相对欠缺、盗版及非法下载的盛行,都是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虽然难度开始增加,但创业者的热情依然高涨。“毕竟,这是为数不多的对创业者,特别是草根创业者还有机会的领域。”洪亮说。

  “我们看得到自己的魅力。”李森很是自信。 

  (制图:蔡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