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发的危害价格:读书笔记,老师的作业,借个地方哪个放放,无视 (评论: 消费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8:46:02
《《消费社会》读书笔记
   首先我想说,这本书我基本上是没看懂……可能以下都是错误理解的废话。
   为什么看不懂呢?我猜有以下原因:
  1. 翻译。繁杂无比的欧式长句,还存在大量的语法问题。让我读得无比头疼。
  2. 大量的经济学,社会学,人类行为学……等专业名词把我搞的蒙头蒙脑。经济学刚开始学基础,社会学就没搞懂在讲什么……
  3. 大量的引用其他学者的观点。我对这些观点一无所知。
  4. 我比较笨。
  我还是努力去读了……看不懂我也无法了。
  下面切入正题,粗略的说说一些我有点心得的东西。还是那句话,可能都是错误的废话。
  
   全书讲的东西主要就是一个:异化。整个消费社会对消费者的异化。消费者通过消费创造了整个消费社会,却最终陷入在消费社会的影响下成为社会控制的木偶。是一种“再循环”。书的简介说:“揭示了大型统治集团是如何引起不可遏止的消费欲望,而且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各个阶级进行了社会进行了划分。”显然是断章取意,带有普遍的社会主义反资本主义的愚昧。书的内容并不针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其实我们也一样。
   一开始作者就否定了当今社会的全面“丰盛”。当今社会所谓的物质增长有大量的虚拟成分。当今看起来的消费社会的“丰盛“是建立在大量的符号消费,信贷消费等虚拟成分之上的。作者还举了灾难的例子,一个灾难是如何通过传播,炒作变成一种消费现象,这也能叫“丰盛”么?况且还有更多的危害:
  1. 越拉越大的贫富差距,并且作者明确指出贫福差距几乎是不可能调和的,因为生产本身就是不平均的,必然导致了分配的不平均。各种调和机制,如国家,税收,在维护社会稳定上肯定是起积极作用的,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我是这么理解的,假如人类的生产总值都是为人类服务的,贫富差距的拉大,富人将得到更多,那么穷人的所得就更少。而富人的消费到了一定程度是很难再有提高,而穷人则得不到消费的满足。所以贫富差距的拉大也直接制约消费社会的“丰盛”。
  2. 环境的破坏。环境的破坏必然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生存压力,生存压力的提高,竞争的提升,毒品,酒水等的消费量必然会提升,更不用说军事。这在表面看起来也是一种消费的增长。
  3. 浪费。消费社会的发展让人类陷入了无比要浪费的怪圈。生产力发展到现在,大部分有消费能力的人都具有相当的剩于资产可用于消费,当然这是相对于以前而言。可消费对象就那么多,消费者就陷入了反复的同样的消费过程中。比如服装的消费,最典型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消费。这样的浪费从表面上看起来同样是一种增长。
  可增长是否等于丰盛呢?这种理想主义的看法显然是错误的。“丰盛”具有的丰富内涵,包括幸福等元素,是不能用增长来替代的。作者引用了萨林斯的观点,原始社会才是“丰盛”的社会。,在一种绝对“贫困”的条件下,没有私有财产,不被物所困,出在一个不被其他控制的自由条件下,才是真正的“丰盛”。我对此观点有点怀疑,绝对“贫困”还能“丰盛”么?当然可以肯定的是,当今社会的“丰盛”不是真正意义的“丰盛”。
  
  社会分级。
  这里的“分级”是和“民主”“平等”相对的概念。表面看起来,在政治上,民主平等是永恒的话题,虽然说这是一个标榜民主与平等的社会,但是从政治层面上来说,比如中国,根本就谈不上民主平等。
  作者也没有去谈政治上的问题,或许在法国,民主平等情况还好一些。作者主要提到了消费社会是如何对人进行划分的。
  表面上来看,在消费中,人与人显然是完全平等的。任何商品,只要你有经济实力,你就可以去购买。这是完全忠于你自己的。可问题就在这,社会的收入差距导致了经济实力的不同,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前,不同收入的人群只能选择其收入可以接受的消费品。在这样的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就自觉的将自己进行了分级:不同经济实力的人群追求不同的消费品,消费品在不同人群的要求下分成不同的档次,消费者也就成为了不同档次的消费者。这样的分级是多方面的,比如老人和青年人的不同消费需求也是一种分级。消费社会并不能把社会趋向一致,即使看起来民主平等的消费过程,随着人的自我异化,也成为了一种等级性的行为。
  
  个性
  当今的消费,可以看做是一个追求个性的过程。可真正存在个性吗?
  听起来似乎是废话,但在书中却告诉我们,我们所追求的“个性”就不是“个性”。
  我们先看看我们的消费过程。作者指出这个社会并不存在所谓的“买家市场”,所有的消费都是在生产者先提供给消费者可供的消费品,消费者被迫进行选择的一个过程。这也符合唯物主义的理论。我们所谓“主动”去购买的商品,都是因为多渠道,比如广告,比如书刊等方式,传到我们耳中,我们再去选择。而这些渠道是完全掌控在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手中。也就是说,消费者的“自主选择”只是一个假象,所有的消费者都在生产者的掌控之中。消费者只是在不断的“趋同”,在规定的选择中,向自己希望成为的样子,而那个样子本身也是被生产者规定好的。
  由此可得,整个消费社会的消费过程都处于生产者的垄断当中,消费者处在一个不利的地位。这对消费者显然是不公平的,但这又是这个社会的特征,所有人都无力改变它。
  由此我们就可以继续往下推论,既然消费者在整个消费过程中是被生产者掌控的,那么,生产者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控制消费者去购买商品。如何激起消费者的欲望,就是生产者要做的。
  1.消费社会本身。前面已经说过,消费社会本身是给予了消费者一定量的剩余资金,在社会的强制要求下,这部分资金是注定用于消费的。(先不讨论那些作为生存必须的吃穿住行)这就大大减轻了生产者对于商品的压力。
  2.成熟的销售手段。生产者能通过各种销售手段来促使消费者消费。书中提到的现今消费者经常被勾起“欲罢不能”的消费欲望。书中提到的“杂货店”“怕尔利二号”,用丰富的商品,完美的服务,出色的环境等多方面措施创造出永恒美好的“气氛”。
  3.商品本身。接下来说说这个问题。
  
   我们消费的商品,到底是什么东西?商品包含些什么?
   购买一样东西,除了商品本身之外,还有符号,服务等多种元素。想一想,消费时,我们购买的到底是什么?买一件衣服,我们购买的不是它的“用途”,而是它的符号。要实现衣服的“用途”,是不必要以消费的形式来进行。作者还举了技术物品的例子,一台IBM电脑“当技术成为一种神气的心理实践或一种时尚的社会实践时,技术物品本身就成了摆设。”作者提出了消费品的“功能的无用性”。一切消费品都可能是“摆设”,消费品本身已普遍丧失了实用性和象征功能。人们的消费更多的是一种参与,一种游戏,是一种神奇的,被操纵的行为。
   这也就是说,当我们进行消费时,我们就是在被操纵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劳工换来一些无用的摆设。
  感觉真的很别扭。
  
   再说说文化。
   当今的“文化”已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文化。过去的文化是以一种神圣的,高贵的形象出现的。而当今的文化则以一种平庸,低下的形象出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切文化品皆可复制,导致了在过去文化品唯一的,神圣的价值的丧失。安迪沃霍和毕加索的完全不同概念的“文化品”虽同为文化之名,但其内涵却大不相同。要用不同的眼光来看文化,也可以说,当今的文化并不是意义上的“文化”,而更多得是附着在消费社会中符号的成分。即使是面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也是一个“文化再循环”的过程,就是说,是对过去的文化品的一种再解读。这种再解读是在当今消费社会条件下对文化的重新定义,使其与文化模式的现实性相兼容。
   消费逻辑取消了艺术表现的传统的崇高地位。文化的生产也越来越系统化,并不孤立的是艺术家个体的行为,更多的与和文化品利益密切相关的生产销售者产生密切的联系。生产者由于自身利益对文化的推广,客观上,使越来越流行的文化广泛的侵入了整个消费社会。而迎合大众观点的文化必然是大众的,平庸的,所以文化的平庸化,媚俗化是整个社会的必然发展结果,对此批判也好,支持也好,都是无法更改的。
   消费品可以通过附着文化内容从而增加其被消费能力。正是文化的扩展和文化的平庸化,使文化在消费社会的地位越发重要。
  身体
  西方经济学上说消费是一种效用,也就是商品对消费者的满足程度。其中有一种比其他一切都更美丽,更珍贵,更光彩夺目的物品,这便是身体。当今社会,身体特别是女人的身体得到了“重新发现”。
  这是一种“自恋”的表现,对人类自身身体的爱。其实不难理解,既然消费是一种“恋物”情怀,那么自恋则可以说是“恋”的最高等级。有什么比自己重要呢?
  对人类身体的追求是美丽,这种美丽是建立在性欲的基础上的。消费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去消费身体,这种消费是多层次的,包括对医疗的,苗条的,色情的,性的消费。可必要性值得我们怀疑。当今人们可以越来越经常,越来越自由的去看医生。人们相信当身体出了问题,就一定要通过医疗来恢复。这和传统意义上的医疗已有不同,带上了些许神话的色彩。这样的医疗除了医疗本位以外,还有很多的个体化,即自我满足的成分。除了药物治疗功能以外,更具有了一种文化效应,人必须像自我修行一样进行自我护理。正是这种有点异化的医疗系统,造成了当今普遍的医疗消费化,大规模的医院,医生的存在,越来越偏离实际的治疗过程。这种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都知道,不用多说了。
  而说到身材,则可以看到,美丽和苗条根本没有特定的关系,胖也被看做过美丽。当今社会把苗条视为美丽其实是一种特定的消费观,甚至可以说和所谓的“丰盛”社会是相违背的。这种特定的消费观的形成一是一种人类对自身的强迫,在食品营养诱惑的同时对自身的一种强迫,二是一种社会的控制,消费的控制,通过苗条,减肥来创造一种消费利润。在食品充裕的今天,食品已经无法成为消费热点,而在食品之后带来的肥胖问题,则成为了消费热点。这样的循环过程为消费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
  对性,对色情的看法。当今发达的性文化已经说明了性在消费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它集多种消费要素为一身。包括广告中的性暗示,电影中的性噱头等等丰富的符号元素。这一种“性幻象”就利用了人们对性欲的渴望,通过性来提升消费欲望。这无所谓低俗,无所谓风化,所谓的低俗只是部分人类馅于文化束缚的一种看法而已。而色情消费的发展同理。撇开那些观念不谈,性可以被消费,对个体的满足可以看作是其使用价值,消费过程则体现了其交换价值。回过头看,这样的性消费是对性本身的完全崎化:性本身是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生理满足的需要。在消费社会下却被通过各种方式而变成一种消费,甚至是一种商品。当然我们不去评价对与错。
  最后说说休闲。休闲的时光是人类追求生活的自由,平等的一种需要,是对时间的一种占有。可是休闲在消费社会下完全成为一种控制行为。人类的休闲其实也是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假如把人类看做一个整体劳动力。我们在休闲的时候消费的正是我们的劳动力,我们出钱购买时间,换来的却是自我生产的东西。在休闲中,最终就是将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消费掉,将自己争取来的所谓“自由时间”消耗掉,便完成了整个生产环节的一个环节。
  还有很多内容,由于理解问题实在不敢发表观点,就此了。
  其实读完书很郁闷的……作者并没有提出任何解决观点。明知道自己是被操纵的木偶却仍然在消费,明知道自己是傀儡却仍然在休闲……作学者真的很煞风景,还是快乐的无视这社会的必然给我带来的痛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