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伴游网登录:文化创意人力资本与创意阶层的崛起--------金元浦教授专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32:51
文化创意人力资本与创意阶层的崛起 所属栏目  >   金元浦教授专辑   作者:金元浦  发布时间:2006-1-19 14:12:53

 

    在中国,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制造业加工业似乎还未深切体会到文化创意人才的极端重要性,但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的普遍发展,创意人才的极端缺乏一成为制约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的瓶颈。从根本上说,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创意人才的极端匮乏。专家预测,我国文化潜在消费能力2005年将达到6000亿元。与此相关的文化产业,如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音像业、演出业、娱乐业、艺术培训业、文化旅游业、群众文化业、图书馆业、文物业、博物馆业、会展业、广告业、咨询业、博彩业、竞技体育业等也正在蓬勃发展之中,于是相应的文化产业人才匮乏现象日益突出。
据智联招聘网最新统计的招聘信息显示,2004年传媒、出版、印刷、包装类的职位空缺平均每月是5344个。2005年5月以来,这些职位的需求已经上涨到6896个。教育和培训行业与娱乐、体育、休闲行业,去年平均每月的职位空缺数量分别是2888个和1896个,而今年5月,这两个行业的职位需求分别是5288个和2076个,增幅分别是83%和10%。
大批量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是我国未来创意产业获得大发展的前提。从近10年的经验来看,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无不得力于各国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仅以游戏产业为例,到2003年,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学院)有540所,日本有200所大学设有游戏(开发、设计、管理、运营)专业,韩国有288所大学或学院设有相关专业,其中政府指定赞助的大学及研究院游戏专业就有106个。在韩国1999-2000遇到第二次经济危机时,正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拯救了韩国经济,而其游戏业在短短几年中之所以获得高速发展,与其丰富的人力资源的强大支持分不开。我国创意人才的培养,受到原有教育培训机制的制约,不能适应成飞速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快变革,创造新的培育机制,培养大批量创意人才,推动我国创意产业的健康高速的发展。
纵观当今世界市场,以效率更高的技术和劳动者,来更新和取代效率较低的技术和劳动者,这一早年被熊彼特称为“创造性破坏”的论断,今天已是当代创意产业发展的现实。
在西方引起广泛争议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书中,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指出:人们很容易错过新型产业的潜力、新竞争的影响以及顾客和供应商转变的力量——葛洛夫称之为“战略性转折点”。例如,纽约和旧金山港口因为错过集装箱化而生意惨淡,而西雅图和新加坡港口却生意火爆。同样,史蒂夫•乔伯斯(Steve Jobs)由于忽视了批量生产Windows驱动的个人电脑而导致第二计算机公司(NeXT)破产。
今天,人才的竞争成为最重要的战略性竞争。“人才”成为决定一个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公司吸引、发展、留住人才的能力是将来在竞争中取胜的最重要的砝码。“我们安然公司与竞争对手的唯一区别在于我们的人,我们的人才。”安然公司董事长肯尼斯•雷(Kenneth Lay)说道,“正在进行的全部争夺战都是为了人才,实际上,过去十年都是如此,只是有些人并未注意到它而已。”
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必然转变,全球人才大战风烟四起。有形资产(如机器、工厂和资本)与无形资产(如网络、品牌、知识资本和人才)相比,其重要性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在整个20世纪,产业与企业对人才的依赖有了巨大的增长。在1900年,只有17%的工业需要知识工人,现在则超过了60%。更多的知识工人意味着优秀人才更加重要,因为最有才能的知识工人所创造的不同价值是巨大的。例如,最好的软件编程员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比一般的编程员多写十倍更有价值的编码,并且他们的产品会产生五倍多的利润。思科公司(Cisco)的CEO约翰•钱博斯(John Chambers)对此作了如是的描述:“一个世界级的工程师和5个同事可以超过200个一般的工程师。”向信息时代的转变远未结束。由于经济正在变得越来越以知识为基础,所以高级人才的价值将会继续增长。
像在英国、欧洲、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政府资助的信息技术创新所证明的那样,以知识为基础的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相互交融。“创意”就成为这一发展战略的核心。它越来越多地被用来形容国民经济中从事于利用人们的“智力资本”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流通的部分。它也被用来区分传统的受赞助的艺术部门和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而具有创造财富的巨大潜能的文化产业。一方面,创意产业在整体上与当代信息网络技术(ICT)部门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另一方面,它又在内容方面对文化蕴含和艺术的创造、理解有着很高的要求。研究表明,从事于诸如广告、建筑、交互休闲软件、音乐、电视和电影等创意产业工作的人们,至少受过三级教育。因而,智力资本、创新能力和新的信息技术之间已经建立起全面的联系。
所以,作为高度推崇个体创造性的创意产业来说,创意人才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英国学者弗罗里达在他的《创意阶层》一书中,强调了创意阶层对于创意产业的极端重要性。他认为,从根本上看,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依靠文化创意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和文化创意阶层的崛起。今天的创意产业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表述国民经济中从事于利用人们的“智力资本”进行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流通的新兴产业。事实上,几乎所有保持了长久生命力的世界著名企业都是创意高度发达的企业,而多数世界著名企业家都是富有创意、推崇创意的企业家。研究表明,从事于诸如广告、建筑、交互休闲软件、音乐、电视和电影等创造性产业职位的人们,都是至少受过三级教育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可见,智力资本、创新和新的信息技术之间已经建立起复杂的深刻的联系。创意人才是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新的人才大战带来了新的变化。

旧的现实  新的现实
人需要公司   公司需要人
机器、资本和地理因素是竞争优势所在  人才是竞争优势所在
好的人才会导致一些差别   好的人才会导致巨大差别
工作匮乏 人才匮乏
员工忠诚,工作有保障  人员流动,短期工作承诺
人们接受标准待遇   人们要求得更多

首先,权力已经从公司转移到个人。进而言之,有才能的人握有谈判的主动权以实现他们的工作预期。人才的价格正在上涨。对于个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但对于公司来说,它却是人才大战提出的新的挑战。如果公司想要赢得对高级管理人才的争夺战,就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其次,优秀的人才管理已经成为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那些在吸引、发展、激励和留住人才方面做得好的公司将会获得更多的这种在竞争中起决定作用的稀缺资源,并将极大地推动公司的发展。
当代人才大战调查证明了这一点。那些在人才管理索引中分数排在前面的公司,股东收益平均比其同行高22%。分数居末的公司的股东收益则不比同行高。 当然,许多人才管理之外的因素也制约了股东收益,但这些数据却为更好的公司管理会产生更好的公司业绩提供了有说服力的证明。
创意产业是建立在教育的高度发展基础之上的。创意产业的发展依托于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国民创造力的激励发扬。1998年英国国会在一个报告中指出,“人民的想象力是国家的最大资源。想象力孕育着发明、经济效益、科学发现、科技改良、优越的管理、就业机会、社群与更安稳的社会。想象力主要源于文学熏陶。文艺可以使数学、科学与技术更加多彩,而不会取代它。整个社会的兴旺繁荣也因此应运而生。”创造性的教育与开发是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厚基础。
过去,我们一般总是从行业和部门来划分社会经济的各个产业门类,现在,当创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意人才和人力资本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文化经济学家理查•弗罗里达在《创意阶层的崛起》(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一书中,便从职业的分类而不是从部门和行业的分类来分析和定位创意产业。他认为我们不能把创意简单视为一个部门或行业的分类,创意在当代经济中的异军突起表明了一个职业阶层的崛起。弗罗里达认为,在美国,社会分化成四个主要的职业群体:农业阶层、工业阶层、服务业阶层和创意阶层。创意阶层包括一个“超级创意核心”(super-creative core),这个核心由来自“从事科学和工程学,建筑与设计,教育,艺术,音乐和娱乐的人们”构成……他们的工作是“创造新观念、新技术和(或)新的创造性内容。”除了这个核心,创意阶层还包括“更广泛的群体,即在商业和金融,法律,保健,以及相关领域的创造性专业人才。这些人从事复杂问题的解决,而这包括许多独立的判断,需要高水平的教育和技能资本”。创意人才是遍布于许多部门或行业的。
弗罗里达认为创意阶层现在在经济中呈上升趋势。美国工业阶层的人数从1960年到2000年下降了15%。到上世纪末,非制造业在所有职业中所占比重增长至约80%。(Morris and Western,1999)。弗罗里达从这些非制造业中挑选出最好的部分,将之合并成创意阶层。即使将超级创造性核心和创造性专门人才去除,剩下的服务阶层仍是最大的职业团体,占整个劳动力的约45%。创意阶层约占30%。约12%的劳动者属于“超级创造性核心”。
在美国,我们被告知漂泊性的工作(软件设计师和阁楼艺术家)占据了劳力总数的12%,一个世纪前只有5%。在英国,文化方面的专家认为“创意产业在英国价值1125亿英镑”。1994年61个申请读大学的人中有一个寻求艺术家或者设计师的职业,五年后,这个比例已经是1:19。这些数据让政策制订者们把目光从那些经济学家愉快的称之为“从事单调工作的人”转向“艺术的工作者”,假定的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单调工作追求的是最大化他们的收入,而艺术化的工作追求最大化他们的创造力(见Towse, 2002)。在经济混合型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力被过分追捧为经济发展的路径。对人们技能的管理意味着将落后的农业和手工业雇佣劳动置换为创造性部门的雇用劳动。创造力同时也被看成是解决由于反工业化所造成的动乱的政策性的答案。
弗罗里达按职业方式来划分阶层采取了与霍金斯不同的方向。在他的分析中,创意部门的观念或分类次要作用。在维持剧院运营中发挥作用的舞台管理和看门人属于霍金斯的创造性部门,但不属于弗罗里达的创造性阶层。然而,剧院的会计师——作为“创造性专门人才”(“creative pro-fessionals”)这一分类的成员——部分地属于创造性阶层。现在,不管他们其他品质怎样,会计师通常并不能正式作为一个创造性职业团体的例子进入人们的意识,至少不是在确定的意义上。在下面,我会回到这个分类的话题。
弗罗里达方法的第二个特点,是允许人们超出工作场所的范围,对创造性阶层的成员的生活进行更全面的观察。创意团队创意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需要一种适合他成长的语境和氛围(Lundvall 1992),需要一种环境和组织。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创造性都需要背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某些背景下,创造性可以得到发展。原因在于两者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或者说创造性是一种过程(包括行动、知识、网络、技术)在于创意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弗罗里达认为,创意阶层的成员“分有一种共同的创造性气质,即对创造性、个性、差异和价值的重视。……每一个方面和每一创造性的显现——科技的,文化的,经济的——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Florida 2002b,8) 。弗罗里达该书中有相当篇幅用于论证这种共同的精神气质,以及它在不同境况下的重要性。这种精神气质影响了创意阶层在工作时做的选择,影响到他们更喜欢哪种工作,乐于购买哪类物品,怎样将工作时间与休闲时间分开,以及——可能是最重要的——选择在哪里居住。因为创造性阶层的精神气质应用于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偏爱能提供多种方式使之有活力(creative)的城市(Florida 2002a)。那些“在技术、才能和宽容”的程度上排在前列的城市吸引大批创意阶层的成员,形成自我促进的良性循环。反过来,“创意阶层”也培植了艺术、音乐、夜生活、创建了新的名胜,比如纽约的“硅港”,伦敦的切尔西(伦敦的自治城市,文艺界人士聚居地),哪里的房屋租金自1996年始增长了262%。美国国家管理者协会声称“创新产业,非营利机构和独立艺术家都是一个成功的地区居住环境的不可缺少部分。”
一个社区的生活质量越好,在吸引和挽留高学历、创造性人才方面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弗罗里达对创意阶层的界定十分宽泛,其范围要比艺术家、文化企业家广泛得多。在他对创意阶层的界定中也包括了建筑师、工程师和科学家——简而言之,在弗罗里达看来,所有产生新观念、新技术和创意内容的人都属于创意阶层。弗罗里达认为,这一创意阶层构成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创意阶层、创意团队的崛起,也给新的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约翰•克莱德勒曾主持了一项《创意团体指标》研究,这是一项主要针对硅谷文化创新的研究。这一研究坚持西方实证研究的路数,为创意这一很难进行量化研究的特殊产业制定一套可监测、可统计、可量化的指标体系。这是创意产业和创意人才管理走向科学化的探索,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创意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机制和运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