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曲2000里的禁歌:高中高一数学上册上学期学科教学工作总结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49:36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2两班的数学教学,完成了必修1 、 2的教学。本学期教学主要内容有: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空间几何体,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等七个章节的内容。现将本学期高中数学必修1 、必修2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关键,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对课改有所了解。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教学的目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及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继承传统,更新教学观念。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
2.合理使用教科书,提高课堂效益。对教材内容,教学时需要作适当处理,适当补充或降低难度是备课必须处理的。灵活使用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质量。对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调整。此外,还应把握教材的“度”,不要想一步到位,如函数性质的教学,要多次螺旋上升,逐步加深。
3.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注意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以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归纳、总结。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的学,培养问题意识。
4.在课后作业,反馈练习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后作业和反馈练习、测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抓好这一环节的教学,也有利于复习和巩固旧课,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完一课、一单元后,让学生主动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尽量自己独立完成,以便正确反馈教学效果。
5、分层次教学。我所教的两个班,层次差别大,1班主要是落后面的学生,初中的基础差,高中的知识对他们来说就更增加了难度,而2班也是两极分化严重,前面16个学生的基础扎实,成绩在中等以上,而后面的30个学生的成绩却处于中下以下的水平,因此,不管是备课还是备练习,我都注重分层次教学,注意引导他们从基础做起,同时又不乏让他们可以开拓思维,积极动脑的提高性知识,让人人有的学,让人人学有获。
二  存在困惑
1.书本习题都较简单和基础,而我们的教辅题目偏难,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学生完成情况很不好。课时又不足,教学时间紧,没时间讲评这些练习题。
2.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的现象,更少巩固练习的时间。勉强按规定时间讲完,一些学生听得似懂非懂,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而且知识内容需要补充的内容有:乘法公式;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一元二次方程及根与系数的关系;根式的运算;解不等式等知识。
3.虽然经常要求学生课后要去完成教辅上的精选的题目,但是,相当部分的同学还是没办法完成。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有的学生则是学习意识淡薄。
三、今后要注意的几点
1.要处理好课时紧张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2.注意对教辅材料题目的精选;
3.要加强对数学后进生的思想教育。
总之,作为一名刚教高中的新教师,对教材的不熟悉,对重难点的突破,对考点的把握,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对高中教学的经验都是一个很大漏洞,我将把握好每一天,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本学期,根据需要,学校安排我上高一数学。高一数学是课改新内容与旧教材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不管是内容的编排还是教法要求都比较高,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下定决心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上虚心向同行请教,结合本校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使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我对一期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做到既备学生又备教材与备教法。
本学期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考虑到,认真写好教案。首先,我认真阅读新课标,钻研新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查阅教学资料,适当增减教学内容, 认真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真正做到重点明确,难点分解。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向老教师讨教或在备课组内讨论。其次,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我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校内外听课,教学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操作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我追求课堂讲解的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深知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课堂上讲得尽量少些,而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在教学上做到有疑必问。
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有经验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给自己不断充电,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并常请备课组长和其他教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教学工作。
四、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生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往往会有些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例如新的竞争压力,以往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一些问题困扰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下面一方面下功夫。
1、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思想观念,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开学初,我就给他们指出高中数学学习较初中的要难度大,内容多,知识面广,让他们有一个心理准备。对此,我给他们讲清楚,大家其实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先跑,谁跑得有力,谁就会成功。对较差的学生,给予多的关心和指导,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骄傲的学生批评教育,让他们不要放松学习。
2、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开始,有些学生有不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作业字迹潦草,不写解答过程;不喜欢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不会总结消化知识;对学习马虎大意,过分自信等。为了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我要求统一作业格式,表扬优秀作业,指导他们预习和复习,强调总结的重要性,并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写章节小结,做错题档案,总结做题规律等。对做得好的同学全班表扬并推广,不做或做得差的同学要批评。通过努力,大多数同学能很快接受,慢慢的建立起好的学习方法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六、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的过程。为了做到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常常多方面的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导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让学生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评讲,并针对反映出的情况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与方法的辅导,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我能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回顾一期限来的工作,我清楚地认识到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有一些困惑有待解决。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求在学生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有的学生不参与讨论,有的虽然参与小组合作了,却不积极发言。合作学习还是没能真正地开始实施。今后我将努力工作,积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存在的不足:
1、学习不够系统,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之感。
2、学习不够扎实。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持之以恒的学习,有“时断时续”之感。
3、学习不够全面。就教材而言,对高一研究的多,对高二、高三就少。
4、由于三个班分别是尖子班、重点班、普通班,学生层次不一,教学方法不一,教学有一定为难之处。
四、以后措施:
1、加大学习的力度,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以研促教。
2、端正教风,实事求是,虚心求教。
3、关心学生,重视与学生的心理交流。
4、进一步提高敬业精神,加强同事间的交流与合作。

由于是新课标,反思就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必须做的而且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每节课后要反思,每次作业批改后要反思,大型考试后更要反思。事实上,我认为可以起到两个作用:一、第一次鼓舞了老师和学生的士气,提高了老师和学生的信心。二、期中考试也让我们看到了较难题和中档题不景气,出现疲软现象,特别是普通班。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强烈的反差呢?我们的思路是否对头呢?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几个问题:
问题1:本学期我们推出了三项比较有操作性和针对性的措施。
第一项:建立纠错本制度,要求学生凡是作业、习题、试卷上的错题都应收录其中,同时要求老师不定期地抽查订正情况。
第二项:周末知识点盘点制度,每周末的新课内容进行相对有效的梳理和回授,章节时发放相对应的试卷进行训练。
第三项:建立数学兴趣小组,以带动和激发学习兴趣。
三项措施在有的班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事实纠错本的约束力度不强,导致有的学生错题一错再错,效果不佳。周末知识点整合抄书,训练练习半白现象,收效甚微。教研组王纯洋老师经常讲到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学生,老师的教学水平成分只占三份,还有七分是在辅导和与学生的沟通中兑现。”错了再错,做不来很正常,但是不应该“让他去”。张洪涛老师为什么分数那么高?我去仔细观察,眼保健操前是个空隙,学生去问她,还有学生说:作业来不及怎么办?也去问她。可见个人感情,个人魅力有时也很有作用。
问题2:新课标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课标了,我们不可以不爱它,而且爱它要没有商量。课本上的一点点内容,要求的是学生自主探究但实际上是探究不出来的,里面的知识点却很多很多,所以必须认真仔细地研究课本,看课本的架构、例题选配、习题的选择,所以今年大家特别累,学生也特别累,原因是接受这个体系较困难,那怎么办呢?是人为的降低要求,还是照本宣科,抑或是自作多情地介入过多内容,但是值得一提的问题是:每天喝粥的人,改天吃饭就会不适应。建议去听听秦厚峰老师的课,关注一下容量、难度及对付作业的一些做法,一丁点内容讲一节课将会导致高二高三的持续学习能力极度下降;一节课讲二三张练习纸将会造成本学期的提前分化。如何把握,有待研究。
问题3:集体备课应是怎样的一个模式?
由于新课标出现了许多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老教师独有的,而是老师、学生,特别是我们的学生更能感觉到的,称之为“郁闷”的东西,那么如果大家按照张洪涛老师的模板去上课,是否妥当呢?是否可以集体讨论出一个方案,再去自由发挥呢?这样操作性就弱了,且对新教师的成长肯定不利,也有违老师们的自创精神。因此,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似乎应该控制在进度、教材处理、知识条目梳理和整合等方面较妥,但肯定没有一个公式、一个定理来套。不是有个理论叫“教无定法”吗?比较形象,但这里比较要求高的一项就是就是如何处理教材,针对实际,不折不扣,不仅要吃粥而且更要会吃饭,体现老师的创造性劳动。所以我们设想采用学案教学的形式,这样既利于备课组在教材处理以及知识条目梳理和整合等方面的统一也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因为我们毕竟是为了高考。

时间过得很快,一年的教学工作就要结束了,我认真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着这一年的教学工作,忙忙碌碌,时而高兴,时而沮丧,收获还不少。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年的工作做一下总结:
一、学有所得
首先,通过对《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研读,知道了中学数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理解重点知识,运用其解决生活或生产中的难题。更多是注重对学生学以致用的培养,而不是培养一味只会做题的书呆子。其次,通过听老教师的课,领悟到用简单的语言归纳知识要点的重要性,知识的内在联系透明化,前后知识的自然过渡和提炼,板书设计精炼。最后,参阅辅导资料,学会概括知识要点,让学生复习时一目了然。
二、教有所得
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我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高一(4)班的成绩从同层次的倒数第二变到顺数第三,几乎所有学生都对数学学科比较感兴趣,这让我感到比较欣慰,他们也比较喜欢这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讨论、交流得出自己熟悉的知识要点,不容易忘记,同时,关于课堂上的举一反三的题型,学生准确率也比较高,对于补充的高考题,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相当的重视程度。对于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实施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来效果也比较显著,尽管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它们对学习的兴趣较之前要弄后得多,当然,前几节的内容也比较简单,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压力,后来遇到比较难的知识,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要求他们掌握较为基础的知识,进而提升他们学习的主动性。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了引起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三、关心和鼓励学生为主
学生的成绩经常波动,导致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经常变化无常,毕竟学生还是不成熟的,自己调节比较难,每次考试,拿着成绩分析表,针对不同学生的表现以及出错的地方,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以及开导,指出知识的误区,帮助他们完全解决这个知识的难题,以谈心的形式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找出考差的原因,给予他们有关学习方法的建议,鼓励他们只要认真、坚持,就一定会好起来的。当然,这也是教师了解和关心学生的一种方式,对于后期教学工作的改进有所依据。
四、教学反思
任教一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发现自己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之后的工作中加以改之,即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1、  课堂纪律的掌控能力不是很强,应多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做到有的放矢。
2、  学生作业上交量不够,来年中,对于这个问题,在第一次就要杀一儆百,免得以后次次都出现不交的情况,不方便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厌学情绪较弄,注重备课时,针对后进生,注意加强课堂气氛的渲染,多加强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以便提起学生的兴趣,也可采用游戏教学,寓教学于游戏中,边游戏边获得知识,这个方面要下去多做准备。力求让他们掌握会考的知识。
4、  培养一批学科尖子生,观察学生的表现和认知能力,着力培养一批学科领头人,从而带动班上的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1.整体成绩分层明显,徐苗成绩突出,掌握牢固;中间层次人数多,多数基本公式掌握较好,应用能力不高,计算准确性不稳定;第三层次学生基础差,基本概念掌握不好,公式需要加强记忆.
2.部分学生进步明显,杨宝敏、李秋艳同学进步较大。分析其原因为平时的公式检查效果较好,学生复习及时,能较好的独立完成作业。
3.存在问题:个别学生公式记忆不牢,计算准确性不高,基础知识没有及时复习,个别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4.今后教学措施
在课堂上大面积检查概念和公式的背诵收到一定的效果,今后将加大检查的力度。
加大练习量督促学生学习,中间层次学生以课本练习和习题为内容加强训练,落后学生以个别辅导为主。
课堂教学实行重基础,小步子,勤回头的方式,切实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2两班的数学教学,完成了必修1 、 2的教学。本学期教学主要内容有: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空间几何体,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等七个章节的内容。现将本学期高中数学必修1 、必修2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关键,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对课改有所了解。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教学的目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及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继承传统,更新教学观念。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
2.合理使用教科书,提高课堂效益。对教材内容,教学时需要作适当处理,适当补充或降低难度是备课必须处理的。灵活使用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质量。对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调整。此外,还应把握教材的“度”,不要想一步到位,如函数性质的教学,要多次螺旋上升,逐步加深。
3.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注意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以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归纳、总结。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的学,培养问题意识。
4.在课后作业,反馈练习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后作业和反馈练习、测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抓好这一环节的教学,也有利于复习和巩固旧课,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完一课、一单元后,让学生主动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尽量自己独立完成,以便正确反馈教学效果。
5、分层次教学。我所教的两个班,层次差别大,1班主要是落后面的学生,初中的基础差,高中的知识对他们来说就更增加了难度,而2班也是两极分化严重,前面16个学生的基础扎实,成绩在中等以上,而后面的30个学生的成绩却处于中下以下的水平,因此,不管是备课还是备练习,我都注重分层次教学,注意引导他们从基础做起,同时又不乏让他们可以开拓思维,积极动脑的提高性知识,让人人有的学,让人人学有获。
二  存在困惑
1.书本习题都较简单和基础,而我们的教辅题目偏难,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学生完成情况很不好。课时又不足,教学时间紧,没时间讲评这些练习题。
2.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的现象,更少巩固练习的时间。勉强按规定时间讲完,一些学生听得似懂非懂,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而且知识内容需要补充的内容有:乘法公式;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一元二次方程及根与系数的关系;根式的运算;解不等式等知识。
3.虽然经常要求学生课后要去完成教辅上的精选的题目,但是,相当部分的同学还是没办法完成。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有的学生则是学习意识淡薄。
三、今后要注意的几点
1.要处理好课时紧张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2.注意对教辅材料题目的精选;
3.要加强对数学后进生的思想教育。
总之,作为一名刚教高中的新教师,对教材的不熟悉,对重难点的突破,对考点的把握,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对高中教学的经验都是一个很大漏洞,我将把握好每一天,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8,32两班的数学教学,完成了必修1 , 4的教学.本学期教学主要内容有: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等六个章节的内容.现将本学期高中数学必修1 ,必修4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关键,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对课改有所了解.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教学的目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及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继承传统,更新教学观念.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
2,合理使用教科书,提高课堂效益.对教材内容,教学时需要作适当处理,适当补充或降低难度是备课必须处理的.灵活使用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质量.对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调整.此外,还应把握教材的"度",不要想一步到位,如函数性质的教学,要多次螺旋上升,逐步加深.
3,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注意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以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归纳,总结.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的学,培养问题意识.
4,在课后作业,反馈练习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后作业和反馈练习,测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抓好这一环节的教学,也有利于复习和巩固旧课,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完一课,一单元后,让学生主动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尽量自己独立完成,以便正确反馈教学效果.
5,分层次教学.我所教的两个班,层次差别大,32班主要是落后面的学生,初中的基础差,高中的知识对他们来说就更增加了难度,而18班也是两极分化严重,前面约20个学生的基础扎实,成绩在中等以上,而后面的30多个学生的成绩却处于中下以下的水平,因此,不管是备课还是备练习,我都注重分层次教学,注意引导他们从基础做起,同时又不乏让他们可以开拓思维,积极动脑的提高性知识,让人人有的学,让人人学有获.
6,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生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往往会有些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例如新的竞争压力,以往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一些问题困扰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从下面几方面下功夫:
(1)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思想观念,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
在开学初,我就给他们指出高中数学学习较初中的要难度大,内容多,知识面广,让他们有一个心理准备.对此,我给他们讲清楚,大家其实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先跑,谁跑得有力,谁就会成功.对较差的学生,给予多的关心和指导,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骄傲的学生批评教育,让他们不要放松学习.
(2)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开始,有些学生有不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作业字迹潦草,不写解答过程;不喜欢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不会总结消化知识;对学习马虎大意,过分自信等.为了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我要求统一作业格式,表扬优秀作业,指导他们预习和复习,强调总结的重要性,并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写章节小结,做错题档案,总结做题规律等.对做得好的同学全班表扬并推广,不做或做得差的同学要批评.通过努力,大多数同学能很快接受,慢慢的建立起好的学习方法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 存在困惑
1,书本习题都较简单和基础,而我们的教辅题目偏难,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学生完成情况很不好.课时又不足,教学时间紧,没时间讲评这些练习题.
2,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的现象,更少巩固练习的时间.勉强按规定时间讲完,一些学生听得似懂非懂,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而且知识内容需要补充的内容有:乘法公式;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一元二次方程及根与系数的关系;根式的运算;解不等式等知识.
3,虽然经常要求学生课后要去完成教辅上的精选的题目,但是,相当部分的同学还是没办法完成.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有的学生则是学习意识淡薄.
三,今后要注意的几点
1,要处理好课时紧张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2,注意对教辅材料题目的精选;
3,要加强对数学后进生的思想教育.
总之,作为一名刚教高中的新教师,对教材的不熟悉,对重难点的突破,对考点的把握,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对高中教学的经验都是一个很大漏洞,我将把握好每一天,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高一上学期的工作就结束了。
今天,能有幸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心得,我要非常感谢学校的领导和高一年级的全体老师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要感谢我们高一数学备课组的各位老师,特别是我们的组长李运根老师。正是因为在李运根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全体备课组老师的努力进取、团结协作下,高一年级的数学统考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老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回想起这学期的工作,我感受颇多。当然经验谈不上,因为沙中工作能力出色的老师实在是太多了,我只想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这学期工作心得体会,有不妥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这学期,我担任了高一(2)班班主任及高一(2)、(7)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首先,我想就数学教学工作谈谈我及我们备课组的一些做法:
一、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生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往往会有些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例如新的竞争压力,以往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一些问题困扰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确实下了一翻功夫。
1、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思想观念,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开学初,我就给他们指出高中数学学习较初中的要难度大,内容多,知识面广,让他们有一个心理准备。我们班是一个重点班,全班大多数同学初中升高中成绩比较好,这造成一些成绩相对较差学生有自卑感,害怕自己不能学好数学;相反有些成绩较好学生骄傲自大,放松对数学的学习。对此,我给他们讲清楚,大家其实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先跑,谁跑得有力,谁就会成功。对较差的学生,给予多的关心和指导,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骄傲的学生批评教育,让他们不要放松学习。
第一次月考,全班很多同学考得不好,甚至有个别同学只有三、四十分。有个以前成绩较好女生哭着对我说,她从来没有考过这么低的分,对学好数学没有信心。我耐心给她分析没考好的原因,一是试卷的难度大,二是考查的知识点上课时没能重点掌握,三是没有做好复习工作,教给她要注意的地方。经过她自身的努力,期中考试中,这位女生数学考了96分。一段时间的调整,全班基本上树立了能学好数学的信心。
2、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开始,有些学生有不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作业字迹潦草,不写解答过程;不喜欢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不会总结消化知识;对学习马虎大意,过分自信等。我要求统一作业格式,表扬优秀作业,指导他们预习和复习,强调总结的重要性,并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写章节小结,做错题档案,总结做题规律等。对做得好的同学全班表扬并推广,不做或做得差的同学要批评。在我的严格要求下,大多数同学能很快接受,慢慢的建立起好的学习方法和认真的学习态度。当然,要改变根深蒂固的问题并不容易,这学期还要坚持下去。
二、刻苦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能力
高一的教学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内容,要做好不容易。
首先,我认真阅读新课标,钻研新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查阅教学资料,适当增减教学内容, 认真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真正做到重点明确,难点分解。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向老教师讨教或在备课组内讨论。另外,我还积极阅读教学教参书籍及教学论文,如《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认真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并尝试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当然,还有很多是不成熟。
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校内外听课,教学教研会议。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操作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多种教学器材,为了节省时间和增加课堂容量,我坚持用投影仪。课下,根据自己的理解,选题、出检测试卷,这样也提高了我对教材重难点的理解。
积极安排时间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学生有问题及时解决。
坚持了一个学期,我感觉收获颇多。
三、备课组的精诚合作是取得成绩的关键
如果说高一数学取得了一点成绩的话,那也是我们备课组在组长的指导下,团结合作的结果。
组长李运根老师教学能力强、经验丰富,对我们年轻老师的指导更是不遗余力。从集体备课到作业批改,从课程安排到备考统筹等各方面,李老师作了大量的工作。他还经常听新老师的课,对各种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可以说我们新老师的成长离不开组长的帮助。
我们的备课组的新老师占了大多数,有的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教学经验不足,这更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首先,集体备课使我们对教材的认识达到统一,理解更深刻,时间安排一致。除了规定的时间集体备课外,我们还经常在一起讨论,解决问题。其次,统一测试、统一复习资料。平时,备课组安排老师出单元资料、检测题,然后统一使用。在期末复习阶段,组长安排每个老师负责出各章节的复习资料、复习题,资料共享。所以,最后的成绩是我们备课组全体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
下面,我想简略的谈谈我的班主任工作两个方面。
一、高标准,严格要求学生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很多,每个班主任的方法有可能各不相同。对于刚进校的高一新生来说,可能不适应新的环境,容易犯一些错误是难免的。但如果不严格管理,放任自流,到最后会出现更大的问题。所以,从军训起,我就对他们提出了高的标准,严格要求。高标准是各方面要做到最好,最终考上理想的大学。严格要求做到几个方面:
1、纪律方面严格按照校、班的各项规章制度来要求学生,并将问题落实到位,决不马虎。
2、学习方面提出班级目标和个人目标,力争上游,对学习态度差的学生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指正;对学习成绩有退步的学生给以耐心的指导,分析原因,帮助其提高。
3、对各项活动积极参与,努力取得成绩,以之来不断锻炼进取心。通过高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体。
二、与科任老师密切配合,做好各科的协调工作
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配合各科任老师的教学工作。高一新生刚开始很难适应新的老师的教法或口音,因而出现一些与老师之间的问题。通过了解,将一些问题向各位老师反映,争取双方慢慢适应。另外,当科任老师发现某同学学习存在问题,我将会及时处理。期末考试临近,各科有大量作业,为了避免争时间辅导,我将各时间段安排给各位老师。
作为班主任,我还做得不够好。沙中有很多优秀的班主任,我会不断的向他们学习,争取做得更好。
以上是我工作的一个总结和体会,当然,有些可能是肤浅的,有些是大家平常都知道的。在我工作中,也有很多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我始终相信一分耕耘,总会有一分收获,所以我也将会继续努力,力争做的更好。

这学期是本人第二次任教高一年级的数学科,鉴于第一年的工作经验和总结,本人在第二年的高一数学任教中,教学各方面都有所提高,总结几点经验如下.
1.勤于思考:
创新的前题是理解.我们知道,数学离不开概念,由概念又引伸出性质,这些性质往往以定理或公式呈现出来.对定理,公式少不了要进行逻辑推理论证,形成这些论证的理路需要思维过程.为此,我们首先必须让学生对学习的对象有所理解.因为数学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紧张思维活动后的理解,只有透彻的理解才能溶入其认知结构.这就需要拼弃过去那种单靠记往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数学结论,然后套用这些结论或机械地模仿某种模式去解题的坏习惯.而要做到理解,就需要勤于思考.对知识和方法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如:为什么要形成这个概念 为什么要导出这个性质 这个性质,定理,公式有什么功能 如何应用 勤于思考的表现还在于对认知过程的不断反思,回顾,不断总结挫折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避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
2.善于提问: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观察,感知学习的对象以后,要学会分析,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要善于挖掘自己尚不清楚的问题,多角度,全方位地探究,并提出质疑.作为一个中学生,不见得也毋须什么问题都能自己解决.我们倡导的只是能对学习的对象提出多角度的问题,尤其是善于提出新颖的具有独特见解的问题.我认为会提问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
3.解决问题:
学数学离不开解题,解题是在掌握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运用.解题可以训练技巧,磨炼意志.在解题过程中,首先应判断解题的大方向,大致有什么思路,在引导学生解题的探索过程中,要注意联想,要学会用不同的立意,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并善于在解题全过程监控自己的行为:是否走弯路 是否走入死胡同 有没有出错 需要及时调整,排除障碍.这样长期形成习惯后,往往可以别出心裁,另辟解题捷径.这种思维品质也是创新的重要标志.为了让学生达到这个境界,必须让学生明确不要为解题而解题,要在解题后不断反思,回顾,积累经验,增强解题意识,提高能力.
如何从一名资质普通的人民教书转变成为合格的数学教师这一问题,可能是所有年轻教师都经历过的思索.我想对于老教师的经验的借鉴在这个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我要感谢半年来一直帮助我,关心我的老教师们.从他们的经验中我体会到数学的核心——问题;总结出解决问题的途径——问的是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是什么;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提问,解决问题

本学期,根据需要,学校安排我上高一数学。高一数学是课改新内容与旧教材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不管是内容的编排还是教法要求都比较高,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下定决心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上虚心向同行请教,结合本校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使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我对一期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做到既备学生又备教材与备教法。
本学期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考虑到,认真写好教案。首先,我认真阅读新课标,钻研新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查阅教学资料,适当增减教学内容, 认真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真正做到重点明确,难点分解。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向老教师讨教或在备课组内讨论。其次,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我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校内外听课,教学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操作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我追求课堂讲解的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深知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课堂上讲得尽量少些,而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在教学上做到有疑必问。
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有经验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给自己不断充电,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并常请备课组长和其他教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教学工作。
四、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生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往往会有些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例如新的竞争压力,以往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一些问题困扰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下面一方面下功夫。
1、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思想观念,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开学初,我就给他们指出高中数学学习较初中的要难度大,内容多,知识面广,让他们有一个心理准备。对此,我给他们讲清楚,大家其实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先跑,谁跑得有力,谁就会成功。对较差的学生,给予多的关心和指导,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骄傲的学生批评教育,让他们不要放松学习。
2、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开始,有些学生有不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作业字迹潦草,不写解答过程;不喜欢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不会总结消化知识;对学习马虎大意,过分自信等。为了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我要求统一作业格式,表扬优秀作业,指导他们预习和复习,强调总结的重要性,并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写章节小结,做错题档案,总结做题规律等。对做得好的同学全班表扬并推广,不做或做得差的同学要批评。通过努力,大多数同学能很快接受,慢慢的建立起好的学习方法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六、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卷面印象:
测试卷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综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试题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了灵活性,另外试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留有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空间。
二、试题分析:
第一大题:选择题共有10个小题。考查内容覆盖面广,全面且具有典型性,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数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形成情况及数学符号语言的规范书写。
第二大题:包括5个小题,每题5分,共计25分。考查了集合运算及解不等式和函数的相关概念。
典型错误分析:①对" A包含于B"符号的理解不够准确。②不等式计算错误。
教学建议:①落实数学概念的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准确把握定义的内涵和外延。②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避免计算错误。
第三大题: 考查了作二次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指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和值域。
典型错误分析:①不会做出函数图象。②对区间概念的理解欠缺。③不会利用图象观察得出区域。④不会将二次函数配方成顶点式。⑤不会设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⑥对点在直线上的理解不到位。
教学建议及改进:
① 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不要怕简单。
基础知识要在"准确上"下功夫,基本概念要在理解上记,严谨的数学教学风格要通过严格科学的训练来养成,要舍得给基础知识训练花更多时间,不要觉得简单就一带而过。
② 加强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计算能力偏弱,计算合理性不够,这些在考试时,时有发生。对此平时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对计算能力的培养,学会主动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③ 要求学生人人必备"错题本和典型例习题本"这是提高数学素养和成绩的有效方法。要求学生建立使用好两本,考前认真复习,不将错题带入考场。
④ 课堂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如果做不到,至少要让85%的学生听懂,15%的学生有所收获,这样教师课前应充分备课,既要为优等生准备额外的试题,也要为后进生准备基础题。
⑤ 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平均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与后进生的成绩,所以课堂及课后应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根据课堂教学与学生作业、练习等反馈信息。经常地、及时地、有目的地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的缺漏,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三、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数形结合,一定要将数学只是讲透,并且注重循序渐进。今年恰逢新课改,教学进度快,容量过大,都是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消化不够的主要原因。那么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确是当今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另外,新课标提出,人人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数学课堂必须贴近生活实际。但我们的课堂更多的是为数学知识服务、为高考服务而没有为数学服务。本次考试让我们对新课标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明确了努力方向。只有踏踏实实学习新课标,并真正落实到课堂,课改才会为我们的课堂带来改变,才会改变我们的教学,改变我们的学生,迎来喜人的课改硕果。

、试卷结构及考试内容:
全卷满分100分,共19个题,其中选择题40分,填空题15分,解答题45分。考试内容是《高中数学》必修2的全部内容。考试形式:统考(+改编).试题来源:教育学院。
二、成绩统计分析

100-90
89-85
84-80
79-75
74-70
69-65
64-60
1
0
0
0
0
1
1
1
2
0
0
0
0
0
0
0
3
0
1
2
3
5
5
6
4
0
0
1
1
1
2
2
5
0
0
0
0
0
3
1
6
0
1
1
1
4
6
6
7
0
0
2
2
2
2
3
8
2
5
8
6
5
3
2

2
7
14
13
18
22
21

59-50
49-40
39-30
29-20
20以下
及格
优秀率
及格率
1
5
4
12
15
21
3
0
5
2
1
2
7
19
31
0
0
0
3
7
11
14
3
4
22
1.63
36.1
4
1
9
14
17
14
7
0
11.3
5
6
9
12
18
9
4
0
6.9
6
13
8
4
7
3
19
1.85
35.19
7
8
11
6
9
6
11
0
21.6
8
8
6
1
0
0
31
15.6
68.9

49
60
70
88
88
97
2
21.5
三、试题评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32.2
45
93.3
25
63.3
58.3
28.3
13.3
20
35
63.3
18.3
16.6
2
32.7
31.1
96.6
26.6
55
66.6
16.6
16.6
20
25
45
5
26.6
3
59
63.9
100
54
70.4
85.2
70.4
24.5
11.4
49.1
85.2
55.7
40.9
4
54.8
19.6
98.3
30.6
67.7
80.6
41.9
17.7
29
40.9
58
27.4
32.2
5
46.5
31
98.2
46.5
60.3
81
39.6
31
15.5
51.7
56.8
39.6
22.4
6
72.2
57.4
100
46.2
75.9
83.3
61.1
31.4
15.3
68.5
74
50
31.4
7
52.9
45
100
45
66.6
76.4
60.7
27.4
25.4
60.7
84.3
39.2
39.2
8
91.3
45.6
100
71.7
80.4
93.4
91.3
58.6
30.4
78.2
91.3
67.3
76

53.9
42
98.2
42.2
67
77.6
49.7
26.3
20.6
49.8
68.8
36.7
34.5

14
15
16
17
18
19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
平均分
1
23.3
0
29
7.7
23.5
3.5
42
24.4
18.4
27.4
2
30
0
7.8
0.3
9.7
2.9
38.2
21
7.7
21.4
3
72.1
6.5
57.2
30.1
63.4
14.9
58.9
52.1
43.5
49.4
4
59.6
3.2
34.5
15.4
17.3
5
48.1
36.1
19.9
32.4
5
50
3.4
31.2
14.3
25.6
5.2
50.2
34.5
21.3
33.5
6
57.4
9.2
65.7
30.3
64.7
13.1
61.1
44.4
45.6
50.9
7
56.8
0
41.4
30.3
49.5
9
56.1
43.9
35.3
43.7
8
82.6
21.7
82.6
70.8
83.5
24.5
75.8
67.8
64.4
69

53
5
42.3
23.3
40.4
9.3
52.8
39.6
28.3
39.9
(一)阅卷点评
第1题考查直线的斜率,得分率0.54,属容易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斜率不存在与斜率为零混淆;
第2题考查斜二测画法,得分率0.42,属中档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斜二测画法的原理不清,原图与直观图的关系不清.
第3题考查三视图,高考常考点,得分率0.98,容易题;此题应该做第一题;
第4题考查立体几何线面位置关系的命题的判断,高考常考,得分率0.42,中档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定理的应用条件不清;
第5题考查立体图形和其展开图的关系,难度0.67,中档题;失分的原因是展开图不能准确地还原;
第6题考查空间直角坐标系,得分率0.78,容易题;失分的原因是概念不清.
第7题考查对称问题和两点式直线方程,得分率0.50,中档题;失分的原因未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第8题考查旋转体和侧面展开图的关系,得分率0.26,中档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圆锥和其侧面展开图的关系不清,及运算出现错误.
第9题考查点与圆的关系,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得分率0.21,难题;失分主要原因是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不强;本题考查了多个知识点,学生只能解决其中的1至2个.
第10题考查立体几何垂直和平行的位置关系及运算能力,得分率0.50,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计算不准确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
第11题考查圆的一般方程,得分率0.68,容易题,失分的主要原因一个是不审题,一个是不会配方,再就是运算错误,知识不清.
第12题考查球的内接正方体,得分率0.37,中档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不明确球的半径和正方体棱长的关系.
第13题考查面面垂直的判定,得分率0.35,中档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面面垂直的判断方法.
第14题考查直线的方程,得分率0.53,容易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未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基础不牢
第15题考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得分率0.05,中档偏上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
第16题考查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得分率0.420,容易题,属保分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找到确定直线的几何条件.
第17题考查空间角,线面角和二面角,得分率0.23,中档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对求角的步骤和方法不明确.
第18题考查立体几何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得分率0.4,中档偏上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未掌握判断线线垂直和线面平行的方法和条件.
第19题是考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得分率0.09,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时间不够,有恐惧感,计算不准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差.
(二)试题难度:
由表中的数据可知,试卷总体难度为0.40,难度较大,虽然我进行了修改,也只是在原题的基础上降低难度,但仍然较难,不适合平行班.
(三)试题特点:
(1)紧扣教学大纲,试卷履盖了必修2中四章的所有重要知识点,重点考查基础知识。
(2)重点考查通性通法,基本技能。
(3)注重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如思维的全面性、灵活性和深刻性。如9题、15题、19题.。
(四)试题的不足
(1)对于我校学生来说试题难度较大,不适合平行班;只适用于实验班和特优考试。
(2)试题的梯度不合理,前面的有些小题设置较难,而后面的解答题比较简单;再比如第三题非常简单,应该放到第一题位置。
(3)个别题考查知识点过多,多数学生解决了一两个知识点就卡在下一个知识点上了.如第9题,15题.
四、教学情况
期中考试以后我们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必修2的教学,这部分包括四章,立体几何两章,解析几何两章,是后续内容的基础,在高考中占到27分,而按教参的课时共36课,但不太符合教材内容的教学。真的是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放弃了量大,又较难的练习册,坚持以往自编资料的方法,每周编基础练习三套(都是教材的题或改编题),供全年级使用;编三套提高练习(共20题),供实验班和特优班使用。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在教学中降低了难度,但几乎天天都上新课,从而减少了章节的综合测验,平时的练习也少得可怜,就这样到期末考试前,也就只剩下3天复习.
五、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尖子生不尖,差生太多!全年级90分以上的就2人,80以上一共23人,70分以上一共54人,及格才97人,比期中考试有提高,但有246人在40分以下,比期中考试多了30人.这才是高一的上学期,问题很严重.
(2)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概念不过关,基本方法还为完全掌握。本次考试经过修改后应该比期中考试题简单,但总体的平均分没有提高,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基础题不能保证有较高的准确率,一些简单题仍然丢分,且有很高的失分率,如1题,6题,11题,14题,16题.失分率达到30%以上.
(3)运算及逻辑推理能力差,速度慢、准确性差,没有掌握常用的方法和原理。
(4)不能主动学习,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平时教学中,新课多,练习少,复习基本上没时间。这就需要,学生能自主学习,但我们多数学生缺乏的就是这样的能力.比如我班的学生,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因为刚刚讲完后两章,时间又紧,我只复习了前两章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复习后两章。而考试中前两章的得分率就偏高.
(5)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很明显的例子,本次考试中全年级共出现770人次解答题(每题至少10分)得零分。
六、下一步的措施和计划
1.关于期末考试卷的讲解和点评。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之后,我们根据统计的数据及试卷,分析了学生考试情况,找自己教学和学生的薄弱环节,强化了考试反映出的问题。对试卷的讲解和点评做了精心的准备。
2.备课组教师互帮互学。根据考试中数据的统计,我们之间取长补短,互帮互学。比如,夏老师的教学班的学生在基础题上得分率相对高,就让夏老师介绍经验。
3.因为有假期补课,有喘息的时间,所以必修三的教学可以适当的放慢进度,而且要降低难度,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4.下一阶段的教学中,打好基础是关键,重点是进一步落实教材,自费班删去教材中的B组题和较难的题,实验班在这个基础上部分选讲B组题,特优班在落实好较为基础的题基础上再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对教材上的知识一定不留任何死角。
5.注意尖子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转化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是特优班和实验班要出尖,.而平行班要注意后进生的转化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次考试的试题难度明显低于上次,但仍和上次的分数持平。而且很多基础题都不能保证大面积得分,经过我们的分析,主要原因就是新课的任务量太大,而且练习落实的时间太少,基本上都没时间复习。要想真正的做到放慢进度,降低难度,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须要有所改变,不能一味的追求完成教学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而且一定要改变教学评价,选择真正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考试题。市学院的试题,太难不符合教材的要求,过难;而六校联考卷的内容又不符合教材的安排。经过一个学期,两次大型的考试,虽然成绩不理想,但我们已经深刻的体会到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教学实际,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本年级的学生的成绩提高上去,但建议学校为我们选择比较符合实际的试题或者考试方案,比如可以自己独立命题,或者分成文理科,或者自费和实验班,特优班,参加不同难度的考试。

一.高一数学试题的特点
1.注重课本知识与基本方法的考查,有许多试题的编制,是以“双基”为立足点,进行横向类比、纵向加深或陈题开放。试题考查的是对基础的掌握程度,做到了   既考查全面知识,又突出考查重点知识,对重点知识保持了较高的比例,并达到了必要的深度,构成了试题的主体。
2.考常见题型,各题都有比较常规的解法,解题思路的入口比较低,深入解题过程中设有不同层次的关卡,而且关卡的难度恰当,使考生的解题有拾级而上的感觉。
3.试题注意通法通性,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着重考查了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
4.体现了试卷的模块检测功能,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即螺旋式上升。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调查中发现,选择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难度普遍较低,分值相当,学生答题普遍较好,相对来说,后几道题的得分稍差一些,暴露出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对方法掌握不够灵活。
填空题难度适中,能力要求上也符合学生实际,有较好的区分度。
解答题:
17、题区间开闭问题:有些值该不该取等号,学生没有弄明白。
18、题奇偶性与单调性的格式问题:答题情况偏差,从调查了解到学生得分偏低,主要是单调性的证明不够规范。
19、题配方法(或平方法)方法没能用上,以及正余弦比较大小问题。
20、题图像的平移问题。方法多,未能搞清压缩与平移先后问题。
21、题应用题利用函数最值解决,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22、题考查函数的综合应用,作为压轴题,有一定的难度,反映了学生灵活运用函数性质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较差,学生对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能力,难度较大,多数学生束手无策未能解题。
三.改进措施与对策:
1、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
2、要求学生重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提高B班优秀率。
3、积极补缺补差,减少甚至消灭A班的低分率,提高合格率。
4、要始终坚持指导学生自己进行数学基本思想、数学基本方法的提练,让学生从思想上去揭示问题的实质。遇到一个个问题时,能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观点上宏观地驾驭解题的思路,迅速地做出一般性解决,有效地展示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造意识。
5、要注重学生形成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建构知识网络中培养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从而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6、学生在解答中,很大部分的失分是学生基础不扎实,数学的运算能力较差,对运算能力只有着狭隘的理解,对学过知识还是停留在记忆、模仿阶段,并未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当然难以灵活运用。我们在新课程的数学实施过程中,要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系统设计,立体发展,让学生在老师的传授中得到点拔、归纳,引导学生既当演员,又当导演,体验知识与能力掌握中的全过程。

一、卷面印象:
测试卷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综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试题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了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另外试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留有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空间。
二、试题分析:
第二大题:填空题共有8个小题。考查内容覆盖面广,全面且具有典型性,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数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形成情况及数学符号语言的规范书写。得分率69%。
第三大题:包括两个小题,每题6分,共计12分。第1小题考查了集合运算及解不等式。第2小题考查了函数的相关概念,得分率77%。
典型错误分析:①对" A包含于B"符号的理解不够准确,忽略了"B=A"的特殊形式。②不等式计算错误由-P/4 ≤-1得P≤4。
教学建议:①落实数学概念的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准确把握定义的内涵和外延。②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避免计算错误。
第四大题:包括两个小题,每个小题10分,共计20分。得分率85%。第1小题考查了作二次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指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和值域。第2小题考查了求过一点且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的求法。
典型错误分析:①不会做出函数图象。②对区间概念的理解欠缺。③不会利用图象观察得出区域。④不会将二次函数配方成顶点式。⑤不会设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⑥对点在直线上的理解不到位。
教学建议及改进:
① 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不要怕简单。
基础知识要在"准确上"下功夫,基本概念要在理解上记,严谨的数学教学风格要通过严格科学的训练来养成,要舍得给基础知识训练花更多时间,不要觉得简单就一带而过。
② 加强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计算能力偏弱,计算合理性不够,这些在考试时,时有发生。对此平时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对计算能力的培养,学会主动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③ 要求学生人人必备"错题本和典型例习题本"这是提高数学素养和成绩的有效方法。要求学生建立使用好两本,考前认真复习,不将错题带入考场。
④ 课堂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如果做不到,至少要让85%的学生听懂,15%的学生有所收获,这样教师课前应充分备课,既要为优等生准备额外的试题,也要为后进生准备基础题。
⑤ 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平均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与后进生的成绩,所以课堂及课后应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根据课堂教学与学生作业、练习等反馈信息。经常地、及时地、有目的地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的缺漏,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第五题:证明题,共有两小题,总分20分。得分率82%。
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
第2小题主要考查由线面平行到线线平行,学生基本上知道怎样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三线平行公理加以证明。错误原因书写不规范,推理欠严谨。第1小题主要考查了函数概念及指数运算。对f(x+y)、f(x-y)的理解不到位。
教学建议及改进:
① 夯实基础。对于好学生而言,此题并不难。但学生不会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甚至定理根本不知道。②强化典型题目的解题技巧。③对于立体几何的教学,可以借助几何模型。切实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第六大题:附加题,包括两小题,共计20分。得分率43%。
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
第1小题考查了圆的方程、直线方程、直线与圆的相切关系。第2小题考查了学生通过三视图求三棱柱的体积。
原因分析:
① 不会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圆的半径。②不会设过原点的直线方程为y=kx。③不会利用半径等于圆心到切线的距离建立等式求斜率k。④不会读三视图,不能将其还原导致不会求体积。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数形结合,一定要将数学只是讲透,并且注重循序渐进。今年恰逢新课改,教学进度快,容量过大,都是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消化不够的主要原因。那么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确是当今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另外,新课标提出,人人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数学课堂必须贴近生活实际。但我们的课堂更多的是为数学知识服务、为高考服务而没有为数学服务。本次考试让我们对新课标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明确了努力方向。只有踏踏实实学习新课标,并真正落实到课堂,课改才会为我们的课堂带来改变,才会改变我们的教学,改变我们的学生,迎来喜人的课改硕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特点:
本学期期末试卷的命题坚持课改精神,加强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试题以课标和课本为本,考查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直接运用的比重较少,搞知识堆积的题型比重较大,这不利于基础掌握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学习。对基本技能,不考繁杂的内容,这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重视了数学思想的普查。体现了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让学生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的热情。
二、     生答题情况的分析
(一)各试题得分率: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得分率
88﹪
84﹪
60%
24%
64%
40%
60%
90%
20%
40%
70%
40%
30%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得分率
20%
25%
50%
62%
57%
66%
70%
15%
13%
4%
三、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从答题情况看,只有少部分学生能较好地掌握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答题中不乏简捷和富有个性的解法。存在的重要问题如下:
1、       审题不认真细致。如第19题:用五点法画三角函数图像不列表导致失分
2、       学生缺乏运用基础知识模型的意识,不会基本方法解题。如第22题。
3、       学生缺乏转化的思想。如第23题第(1)问不能判断出是解三角函数方程。
4、       学生对基本题型的掌握能力差。如第11题给出向量坐标不会求模。第12题不会解最简单的三角函数方程。
5、       运算时不注意符号,在符号上出错。也由于粗心大意或学习习惯不好出现计算错误。如第20题的第(2)小题的计算—写成+的学生很多。
6、       不能很好的掌握课堂知识。如第21题第(1)问只停留在凭感觉做题,做过的题理解不透彻理解不深刻。
7、       学生探究归纳能力低。如第23题第(3)问不能把最简单的一次函数和很简单的三角函数综合运用解题。
8、       基础不扎实,不能提取题目中的主要信息,不能很好的联系基础知识。也是失分率高的原因。
四、改进措施:
1、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好基本知识、公式等内容,而且能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通过不断积累形成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
2、   面向全体,加强学法指导,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将知识构成网络、形成系统。努力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3、   尽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融于课堂。
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

期 中 考试质量分析表
(本表在期中、期末考试后上交,并上传校园网)
科目:数学       年级:高一      填表时间: 2008 年 5 月 8日
班级
应考人数
实考人数





平均分
分数段
优秀




任课教师
150
/
140
139
/
130
129
/
120
119
/
110
109
/
100
99
/
90
89
/
80
79
/
70
69
/
60
60分以下
60
60
117
77.6
1
5
12
15
7
11
9
17%
67%
杨建军
2
59
59
120
112
76.6
1
6
7
10
18
7
10
15%
64%
杨建军
3
60
60
120
115
76.5
2
2
8
18
15
6
9
10%
72%
何大可
4
56
56
120
120
90.3
1
4
12
16
9
8
4
2
43%
83%
何大可
5
55
55
120
112
86.1
2
7
18
12
9
4
3
27%
87%
王巧波
6
57
56
120
116
86.2
5
9
12
11
9
6
4
36%
79%
王巧波
7
56
56
120
120
88.4
4
13
13
10
7
5
4
39%
82%
徐云燕
8
53
53
120
118
87.5
5
8
11
15
7
3
4
32%
85%
徐云燕
9
58
58
120
117
90.78
7
15
14
12
6
4
0
48%
90%
竺本君
10
57
57
120
118
93.3
8
11
18
9
3
5
3
49%
88%
竺本君
合计
571
570
120
120
85.3
1
39
88
129
121
89
55
48
32%
80%
试题质量分析
试卷题型严格按照高考题型:10个选择题,7个填空题,5个简答题。分值采用了120分。整张试卷对于必修5的3章内容的必考内容都有涉及,考察范围比较全面。整张试卷难易程度适中,文科平均为76.9,理科平均为89.0,文理平均分差距有点大。分数段分布正常,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答题情况分析
1.这次考试明确提出禁止学生使用计算器,因此在选择题与填空题中往往有些简单的计算发生错误,导致得不了分数, 解答题中学生就明显显示出了计算的薄弱。
2.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答往往比较模糊,即使有些学生计算正确,但是在对问题的处理上却出现了相反的结论。
3.解答题的解答太潦草,有些学生把答案写的地方都不知道在哪里,改卷时候比较麻烦。
存在问题及原因
错误比较多的是选择题中的线性规划问题、解三角形问题,填空题中的利率问题,解答题中数列公式应用问题、分类讨论问题、线性规划的图形问题、实际问题、数列求和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计算问题欠缺,文理对于数学的思考问题深度有很大的区别。




1.加强实际问题的数学化,对实际问题的解答能力
2.加强数形结合的教学,很多涉及到数形结合的题目学生往往只采用代数的方法求解,使得解题的效率降低
3.加强数列的解答能力,尤其是数列的求和问题,这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是考点
4.解三角形中对三角形中的6个量的分析不够,往往在三角形中抓不住到恰当的量,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分析人:杨建军、何大可、王巧波、徐云燕、竺本君

一、      各小题得分率
题号
1班
2班
3班
4班
5班
6班
7班
8班
年级
1
0.97
0.97
0.9
1
0.97
0.97
0.97
1
0.97
2
0.87
0.9
0.9
0.91
0.81
0.97
1
0.94
0.91
3
0.87
0.97
0.9
1
0.9
1
0.97
0.97
0.95
4
0.35
0.31
0.14
0.47
0.23
0.37
0.59
0.5
0.37
5
0.9
0.9
0.59
1
0.87
0.87
1
0.94
0.89
6
0.94
0.86
0.72
0.88
0.84
0.87
0.88
0.91
0.86
7
0.1
0.31
0.31
0.22
0.06
0.07
0.16
0.44
0.21
8
0.1
0.17
0.14
0.13
0.06
0.23
0.09
0.21
0.14
9
0.52
0.34
0.41
0.59
0.68
0.57
0.78
0.74
0.58
10
0.32
0.34
0.28
0.53
0.35
0.6
0.59
0.65
0.46
11
0.87
0.97
0.97
0.97
1
0.9
1
1
0.96
12
0.74
0.76
0.76
0.97
0.81
0.83
0.94
0.85
0.83
13
0.68
0.69
0.59
0.59
0.65
0.67
0.69
0.79
0.67
14
0.32
0.21
0.07
0.47
0.23
0.2
0.38
0.47
0.29
15
0.76
0.77
0.76
0.94
0.83
0.79
0.91
0.83
0.83
16
0.88
0.88
0.84
0.97
0.92
0.94
0.91
0.96
0.91
17
0.66
0.51
0.69
0.93
0.77
0.72
0.86
0.93
0.76
18
0.79
0.47
0.55
0.65
0.54
0.75
0.62
0.59
0.62
19
0.4
0.34
0.3
0.68
0.3
0.46
0.46
0.58
0.44
均分
64
57.4
56.4
74.3
61.3
67.4
71.34
74.34
66.3
二、学生答卷中存在问题
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
学生在课本上基础知识的运用方面缺乏熟练度,运算能力较差,解题习惯不良,如粗心,读错题等现象仍然存在。
2、能力方面
对于能力要求较高的题型,由于学生在读题能力,理解能力,对知识的掌握方面的各类欠缺,失分较多。对于填空题最后一题之类的阅读题,学生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
三、教学上的得与失
在教学上我们仍然坚持抓基本概念,练基本题型,适当补充课外提高题的方法,兼顾绝大部分同学,对于练习册,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重点讲解,重点练习,帮助学生扎实基础,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应对策略与改进措施
在课堂上注重基础,强调基本概念的生成,对于课本和习题册上的题目给予充分重视,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鼓励,使他们有学习的信心,同时帮助他们努力跟上教学进度,做到不掉队。提高测验的频率,帮助学生不断复习巩固,做到熟能生巧。

一、    总体分析
高一年级参加数学考试的学生共有836人,最高分是100分,最低分7分,平均分59.81,及格率50℅,标准差是17﹒97,各分数档人数统计:
100~90
89~80
79~70
69~60
59~50
49~40
39~30
30~7
28
107
140
146
161
143
74
37
从分数的总体情况来看,高分段学生人数太少,90分以上的只有28人,只占全体参考人数的3.3℅,而40分以下人数高达111人占全体参考人数的13℅,且各班之间不均匀,普通班平均分最高分62.22、最低分51.16相差比较大。
二、    对学生的分析
1、          计算能力差,表现在算错或者来不及做。
2、    心理素质不好(在第2题,第3题没有答案的情况下,有同学乱选,以及情绪紧张)
三、    对试卷的简单评价
1、          本次试题总体计算量较大,如解答题的第15、18、19、20题
2、          试卷的覆盖面较广,试题取材较均匀,强调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重点不够突出,按教材1-5节共11课时,4、6节就7课时,但4、6节考查的分数只有25分。
四、    对下阶段教学的建议
1、          在教学中,回归教材、回归基础,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有效落实。
2、          面对学生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努力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提问,作业分层布置,减少尖子生吃不饱、差生做不了的现象。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中考试
高一数学试卷分析
一、学生的成绩
考试成绩总的来看, 参加这次考试的共有853人,高分人数不多,全年级学生最高150分,最低0分, 共163人及格,及格率19.1 %,年级平均分为63.8。从整体上看,年级的平均分较低,班级之间差别较大;及格率偏低,全年级的低分较多。
二.对试题的分析和评价:
1、在试题内容的编排上, 较有灵活性,层次性不太强。试题难度对我校的学生来说略高,选题恰当,着重考查了集合、函数及其性质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集合有8道题,函数有12道题。从整体来看,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考查,且对重点知识和重要方法进行重点考查,内容较全面,但指、对数函数、函数模型内容涉及很少。命题向高考的方向靠拢,有一定的灵活性。
最后一道题,灵活性较强,综合运用各知识点和方法去分析予以解决,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能力。
具体来说:
1、对填空题来说,总体上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公式的记忆、理解情况。
第1题 本题是一道集合题,注重集合中的元素互异性。但学生书写不规范,没有注意到本题考查的重点,是本题的失分点。
第2、3、4、5题考查集合的重要内容:集合的交集、并集、子集概念和集合交、并、补的运算。但对子集的运算能力要求较高。学生易错,表现出对重要概念模糊不清,从这几道题的考查结果看,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分析能力亟待提高。
第6题本题考查了值域的求法。注重对值域的概念的考查,得分率高,属于容易题。本题是一道好题。
第12题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单调性。答错的学生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二次函数单调性的理解不到位,未能从图像中去研究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体现出学生的能力欠缺,在学习中不善于总结。本题是一道好题。
第13、14题本题考查函数的零点。这两题的得分很低,13题主要原因是不能从作图来判断零点的范围,14题体现出学生的分析能力不够,同时解二次不等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
2、对简答题来说,总体上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能力考查,部分题目相对偏难了一点。
第16题本题考查了运用集合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集合的相关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分析能力,但从本题就能体现出学生的解题很不规范,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差也是导致本题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本题是一道好题。
第17、18题都是考查的函数的奇、偶性的概念及相关知识点。从这两题的考查中发现:学生对图像关于y轴对称的函数就是偶函数理解不到位,定义域要关于原点对称的意识更是不强。18题体现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很差,不能利用奇函数的性质解题,更体现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差,不能利用奇函数的性质转化为求一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问题来解决。
第19题本题考查的是集合的包含关系的基本知识,学生正确率较低。反映出学生分析问题不全面,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
第20题是一个函数题,考查抽象函数问题,约70﹪的学生得分在6分以下。本题难度很大,不适宜用在现在来考查学生。
三、学生答题的基本状况:
经分析研究主要原因是学生平时练习还是不够,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思维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运用知识不灵活和知识没有系统化,特别是审题的解题习惯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同时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方面掌握不熟练,运算、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题的规范性有待提高;很多学生仍停留在初中的学习状态中,不懂得归纳、总结,致使同类型题目再次出现时还是茫然不知所措,不知从何入手。
四、今后应注意方向及采取措施:
(1)对学生来说
1、围绕双基,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运算能力,;
2、根据学生层次进行有侧重的训练,如对优等生加强解综合题的分析问题的思路、想法训练,侧重对思路的归纳。对数学学困生侧重基础知识的训练。
3、加强心理疏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出合理化改进措施,多沟通、勤鼓励安慰,树立学习信心。
4、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2)对老师来说:
1、加强教材的研究,把握教材的编写目的,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教学起点。严格按照盐都区高中教学基本策略组织课堂教学,改变“老师只管给,不管学生是否消化”的课堂教学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注意鼓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地消化,去猎取知识的能力。否则,就算你老师讲的天花乱坠,成绩也难以提得上来。同时引导和加强好学生的课后学习,老师进一步做好指导和辅导工作。
3、要求学生重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注差生,积极补缺补差,设法减少两极分化现象。

金博志网址(上面图标)的“教育教学”里面有相关知识点和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