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玛索是混血吗: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实现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23:19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实现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   时间:2011-01-18  文章来源:机关党委  

山西省国资委党委常务副书记 郭玉才

  省属国有企业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山西国民经济发展命脉,在我省煤炭、冶金、电力、化工、装备制造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的重要骨干企业。这些企业是我省国有企业的排头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省属国有企业以文化建设促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省属国有企业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改革管理体制,创新经营理念,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培育企业精神、推动制度创新、塑造企业形象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以培育企业精神为核心,着力培育了“艰苦创业、勤俭办矿”的潞安石圪节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太钢李双良精神和“勇于奉献、争创一流”的大同煤矿精神,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振兴企业、产业报国的激情,体现了国有企业艰苦奋斗、敬业爱国的主人翁意识和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展现了我省工人阶级的崇高境界和精神风貌,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二是以创新经营理念为重点,各个企业精心提炼了具有现代气息和自身特色的文化理念,如:国际电力“选好一个总经理、用好一个年薪制、确定一套考核指标”的“三个一”经营理念,阳煤集团“基础为本、科学严谨,程序为先、集约为细”的管理理念,同煤集团“做强同煤、造福员工”的发展理念,晋煤集团“创新、创业”的核心理念,漳山发电“舒心工作、舒心生活”的行为理念,大同齿轮集团“经营品牌、创造市场”的市场理念,以及太原煤气化、山西焦煤、潞安集团等企业提炼的学习理念、质量理念、安全理念、营销理念,等等,极大地丰富了省属国有企业企业文化的内涵,成为助推企业改革发展的思想先导和精神动力;三是以加强制度建设为基础,省属企业大力推行阳泉煤业集团的“6S”行为养成和“REM”精细管理模式,把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融于管理制度中,渗透到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建立和完善了系统规范的管理体系,实现了管理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有效地规范了企业管理,推进了管理升级,提升了管理水平;四是以导入企业识别系统为契机,不断优化和提升企业形象。据不完全统计,由省国资委监管的36家企业中,已有20多家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导入了CI企业识别系统,通过优化企业形象,打造了企业品牌,增强了企业的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成为推进实施品牌战略的有效手段;五是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创建学习型企业为载体,注重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员工,为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增强了创新能力和发展实力;六是以挖掘与整合传统文化资源为基础,加强企业文化阵地建设,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营造了和谐发展的企业环境和健康向上、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极大地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七是坚持以文化育人、典型引路为方式,培养了李双良、马六孩、叶晋庆、栗俊平、顾翠云等一大批国家级劳动模范,造就了一大批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和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经营管理者,培育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勇于奉献的“四有”员工队伍,为我省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几年来,省属国有企业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了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2005年,由省国资委监管的36户大型国有企业资产总量达到了294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776亿元,增加工业产值476.85亿元,上缴税金252.34亿元,实现利润86.8亿元,涌现出了像太钢集团、山西焦化、国际电力、太原重工、晋城煤业、潞安矿业、杏花村汾酒等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市场竞争实力的大公司和大集团。据今年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全国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我省在全国各省市的排位是总资产第6位,净资产第5位,销售收入和利润为第6位,与2004年省国资委成立时全省经营性资产和总资产排在第17位比,有了很大进步。

  近年来,省属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省属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并不平衡,与国内外优秀企业相比,与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我们自身的需求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1)认识程度还不高。一些领导干部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文化管理的意识还不强,自觉参与重视的程度还不够,还没有将其真正整合到企业发展战略中,列入企业管理的议事日程,作为一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2)务实程度还不够。目前,我省的企业文化建设还没有真正形成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缺乏总体规划,目标、措施还不明确,经费、人员仍需要进一步落实,企业文化建设政工化、部门化、项目化现象还比较突出,普遍缺乏统一的思想基础和全员参与的管理互动机制,合力不足,力度不够;(3)内容还缺乏特色。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上,不少单位理念雷同,内容相近,共性成分多,个性成分少,缺乏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和张扬个性的创新能力;(4)文化与管理脱节。一些单位就文化抓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与企业使命、愿景目标、发展战略等不相适应,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缺乏人本性和企业意识,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融合度小,关联性差,存在经济工作与文化管理“两张皮”现象;(5)检查考核力度不够。对企业文化建设,多数单位倡导布置的多,检查考核的少,缺乏主要领导亲自抓的工作机制和主动参与的内在动力,普遍存在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企业文化建设雷声大、雨点小、应付差事等形式主义现象;(6)宣传不够到位。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宣传力度小、教育培训差、基本知识普及率低等方面的问题,不少员工甚至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政治思想工作”加“文体活动”的阶段,也有人把“企业文化”当作一些大同小异的标语、口号或企业标识,并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员工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厚内涵,也没有真正发挥其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党要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这就非常突出地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作为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文化,是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强大思想基础,是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在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有力保障。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必然会促进企业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而所有创新的基础,必须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促使员工解放思想观念、主动参与改革,以合理调整企业内外的各种利益格局、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企业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二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战略举措。目前,全球500强企业中我省榜上无名,进入中国500强的企业中,我省也仅有太钢集团、山西焦煤、山西建工、山西路桥、煤炭进出口、省煤运、潞安矿业、晋城煤业、同煤集团和阳泉煤业集团10户国有企业,这与我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的地位、发挥的作用很不相称,与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发展需要很不适应。在经济全球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着跨国公司和国内多种所有制企业的双重竞争压力,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与世界接轨、与时俱进的先进企业文化。三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党坚持对国有企业实行政治领导,不断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国有企业鲜明的政治优势。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更有利于发挥这种政治优势,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帮助员工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经营理念,为国有企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四是实现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从本质上讲也是做人的工作的。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企业氛围和人才辈出的人文环境,促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员工队伍建设和企业家队伍、经营管理者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等企业各类人才队伍的建设,实现员工与企业的互动双赢和和谐发展。

  三、加强省属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困难并存。省属国有企业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做强做大、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紧紧抓住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这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时机,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着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国有企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以爱国奉献为追求,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坚持制度创新与观念创新相结合,着眼于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立足于文化强省、产业报国,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符合企业发展战略、体现员工根本利益、反映山西文化发展和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全面推进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二)规范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和体制机制。文化管理的核心就是要为企业建立一套做人、处事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保证企业选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为企业提供发展动力和人才保证。加强省属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文化管理的基本原理,扎实推进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基础上,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精心提炼和培育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构筑引领企业发展之魂;二是在概括和总结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优秀的文化成果与管理经验,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宗旨、管理哲学、发展战略、企业道德等理念体系,全面加强企业管理,推动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三是以人本管理为主线,寓文化理念于管理制度中,改革完善企业劳动、人事与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企业绩效考核制度与奖惩激励机制,整合企业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开发人力资源,以科学的制度体系规范企业行为,以有效的制度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四是以塑造企业形象为目的,规范企业识别系统,加强企业文化设施建设,优化企业环境,打造企业品牌,增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影响力,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程,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与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实施。在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上,应按照省国资委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成立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构,确定相对专业的工作人员,建立工作制度与考评激励机制,真正做到领导重视、人员落实、制度保证、经费保障,确保企业文化建设步入决策理性化、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三)推进省属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企业文化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较强的综合管理科学。省企业文化研究会、省属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机构与广大理论工作者,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我省企业的产业特点和加快新型能源与工业基地建设的实际,按照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系统、科学、实用的原则,加强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是从解决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入手,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集中精力在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体制与企业兼并重组等一些重大问题上进行研究和探讨,制定省属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从企业文化建设的机制、内容上入手,总结成功经验,为我省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一套科学、规范、具体、可操作的评价体系;三是从企业资产重组、体制变革和制度创新入手,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带有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问题的研究,为省属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经验指导,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转型与再造,为省属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