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姐左耳连麦:秘籍啊!!![连载]我从海外寻回的中国养生功夫:手动而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0:32:50

秘籍啊!!![连载]我从海外寻回的中国养生功夫:手动而已

今年九月份,我到韩国首尔一家公司洽谈业务,韩方的老总是个女性,姓全,喜太极,整座学院,师生上下都练一种叫“5分钟养生”的功法,边练嘴里还念一句顺口溜:动动手,流感季节病自走;5分钟,精神工作有奔头。我试着随他们练,觉得很实用,也很有意思,便问全女士这套功法是从哪来的?她说从中国太极来的,一个叫陈太平的人创造的。

陈太平是谁?回国后,我才知道,陈太平先生是武当松溪派第12代传人,当世知名太极技击家,太极养生专家,已出版《太极拳述真》《太极心语》等著作。少时习少林拳法及易筋经等秘传功法,年岁稍长,随数位太极明师习陈氏老架和实战推手,后得周国远前辈传武当太极拳法功法及丹道。机缘所致又得道家无极门李道长传先天太极,遂融会贯通,对太极拳认识升华。对陈、杨、赵堡、峨嵋、宗岳等太极有深入研究,同时还广泛涉猎各家拳种,对形意、八卦、大成、少林都有很高造诣,等等吧(是不是有些吹牛,但真是这样的,估计武术界的朋友看到就不会说我吹牛了)。

我向陈老师提起在韩遇到“5分钟太极养生”功法,才知道当时全女士有本书在中国出版,她到中国做营销活动,遇到了陈老师。那天正巧全女士胃不舒服,陈老师知道全女士练太极,便结合全女士自身的条件,当场为全女士编排了一套功法,全女士练了三天,胃病就好了。全女士觉得神奇,就让陈老师为她从头到脚创造了一套简易的养生功法,回韩在自己的公司推广。

陈老师说,武术主健身,医学主疗疾,丹道主静养和修复。而陈老师这套“5分钟太极养生功法”是他汇聚三家之长,专门为都市人群打造的功法。这套功法名义为“太极“,实际上汇集了《易经》太极阴阳之理和中医经络学说、导引吐纳之术。我当陈老师面练了一套在韩国学会的“5分钟眼睛养生”功法。陈老师笑了,说我练的不对。我说韩方那边就是这样练的啊。陈老师说,那是首尔,不是北京,在北京练就得加一种。陈老师当场给我加了一种,就是四指在玉枕顺时针揉18下,逆时针18下。试过以后,果然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陈老师说首尔与北京的城市气候,工作环境有分别,所以,功法也自然不一样。呵呵,各位,神奇吧。你也动动手,就知道功效了。

陈老师后来告诉我,这套功法他已经教给一些企业老总,在北京,上海,广洲许多公司私下流行。我说陈老师这是继圣贤之学,开万民健康之法,影响深远。陈老师说不敢当,自己只是做了件比较简单的事,当场把韩方那边的顺口溜改变了一下:每天动动手,疾病自然走;每天5分钟,养生不神奇。

在我的再三垦求下,陈老师答应把这套功法写出来,由我整理发表。全文共分三大部分:一、我的武学之路;二、我为什么公开“城市人不生病-5分钟养生功法”;三、手动病自除:武当太极传人5分钟养生功法。

本人临屏匆匆急就,难免有不详之处。大家有疑问,直接提问,我传达给陈师,让他解决。对陈师的描述有不细之处,大家可以打开百度搜索一下“陈太平,太极”;如果碰巧了,你是陈老师的弟子,或者弟子的弟子,或者你见过陈老师,没见过知道陈老师,或者或者你已经练过陈老师这套“5分钟太极养生功法”,你也帮我补充一下。

第一部分:我的武学之路

我练武与别人不一样,我是没办法才去练武。小时候,我是小儿麻痹,不能走路,是一个老中医帮我治疗的。治好后,家父让我到处学武,强身健体,生怕我再出些什么问题。14岁那年,家父让我退学,专心习武。因为自己的身体需要,我就对太极拳情有独钟。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打造这套“城市人不生病——5分钟养生功法”的原因了。

我练了4年,18岁时开始参加工作,正常上班,25岁辞职,专门在江湖上闯荡,到处拜师访友。练武这种事,是成瘾的,如果当年我上班后,不再与“江湖”接触,也就断了练武的念头。可是,断不了啊,只能练下去。打啊。怎么不打?只练不打,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几分真功夫啊。当年我们练拳不像现在的人,花钱雇人陪打,我们是到大街上去,看看谁是这一片的小混混,上去就打他一记耳光。很快,他就喊来一大帮子人,开打。虽然过瘾,也会输的,常言说的好,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输了就跑呗,这也不丢人。

与同道那不叫打,应该是交流。我有十多位叩头拜过的师傅,另外还有一百多位老师。怎么这么多?你想想呀,我从14岁就开始习武了,25岁专吃武学这口饭,练的拳有陈氏太极拳,武当太极拳,无极门先天太极拳,无极拳,形意拳,道家八卦掌,少林拳,心意把,大成拳等,认识多少人?学了多少艺?我自己也不清楚。现在还活着的师傅有3个,两个道长,在四川,进山修练去了,我也有十几年没有见他们了。还有一个师傅姓王,不能说名字的,师傅不让说。我能理解他为什么不让说:常年呆在江湖中,谁身上还没有点事儿?我在武术界好几个朋友,连名都改了,隐了。这是常有的事。

我在陈发科前辈的弟子邓杰门下学陈式太极时,基本每天练到晚上十二点,凌晨三四点就又起来接着练。有一次,正在外边练着,被同行看到,叽讽说我练一辈子也练不成。我不服,伸拳就打。什么招式?没有招式啊,开打就是了,谁还顾得想招式啊。像武侠小说中那种说法是不成立的,你自己想想,你在打一个人、或者被一个人打时,有没有时间想招式呢?招式是用来练的,不是用来打的。这个人叫什么名字?不能说,说出来不好,为什么不好?也不能说。反正是我输了,他赢了。他说:“你练的方法不对,太极拳能技击吗?民国时期国术大会,前20名中有练太极拳的吗?有些故事纯粹是吹出来的。”呵呵,是呀,他看不起太极,认为太极不能打。肯定能打啊,陈长兴、陈发科、杨露禅、杨班侯等世人皆知的太极搏击高手,都是全凭打出来的。太极拳自产生之日起,便与实战紧密相关,直接服务于实战。完整的太极拳修炼应包含自我训练及实战训练两个部分,自我训练包括站桩、盘架、推手(包括程序化的单推、双推、大捋及沾手和接手)、功力(包括静态与动态训练)、发力、抗击打训练等。在自我训练有一定基础后,便可进行技击实战训练。不过,自我训练与技击实战训练是两种不同层次的训练,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自我训练是实战技击训练的基础,而实战技击训练是在对方不断变化的情形下,自己随机应变,逐步培养充分发挥个人拳学素养的能力。在这一阶段,主要训练与对方的距离感、时间差、角度、速度、步法的灵活变化、灵敏性与本能、击打发放的力度等,是在动态当中针对于实战状态的综合训练,如缺少此过程,就很难发挥出太极拳的技击威力了。

我也与人打过,很多次。谁输谁赢?我不能说,让对方自己说最好。你不相信,那这样,你站好,站牢实了,别动,你个子也挺大,我要打你,试试能不能打动你。我只用一个手指轻触你的手臂,你随意用力。对,就这样。哎呀,行了,这就行了,还真让你飞出去不可吗?这叫“何处沾点何处击”。打打闹闹是没有用的,但是,不打,不能证明你功夫如何。讲多少也没有用。我上学少,不会写,也不会讲。但因为打,认识了好多朋友。互相交流,互相授技,也是件好事。现在,我主要想把太极的养生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回复本贴 转发本帖 返回本版 修改帖子 转发微博 赠送礼物 zangchangfen
  • 等级:0级
  • 积分 :20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2楼 2009-11-27 16:55:58 好看的很。楼主继续。回复此发言audiq10
  • 等级:0级
  • 积分 :20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3楼 2009-11-27 17:13:31 说了半天还没说到点子上,标题党啊???????????????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26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4楼 2009-11-27 17:17:32 【回复 3楼 audiq10 】:
说了半天还没说到点子上,标题党啊???????????????
......

------------------------------------------------------------------

关键的马上就上,稍等!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27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5楼 2009-11-27 17:19:24 先来帖个治疗头痛病的功法:

陈老师说的:

这套功法揉按时,意守丹田,对治疗气血上浮、脑神经系统的疾病有一定的帮助。做完后,神清气爽,脑部轻松,血液充盈,一天的劳累能得以缓解,对脑神经衰弱患者、特别是脑力劳动者,恢复效果更好。但高血压患者头疼头涨,运用此法不对证,勿照此练习。高血压患者的头疼和劳累造成的头疼起因不同,但一般没有一定基础的人很难辨别,建议到专业医院就诊。头部养生功法促使头部血液循环,对脑供血不足等方面的疾病有一定效果,但高血压患者有“上”则必注重于“下”,只有上下贯通,才能够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益处,因本文主要讲的是头部保健,不牵涉高血压的治疗,所以没有引气血下行的功法,不适合高血压患者习练。
----------------------------------------------------------------------------
头痛包括:头晕、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陈老师还专为网友做了个食疗谱,也录在这下面,以后就是帖图了,大家按图练就可以了。

食疗-枸杞粥
配方:枸杞30克,大米60克。
制法:先将大米煮成半熟,然后加入枸杞子,煮熟即可食用。
功效:补肝益肾,养血,益精明目,润肺。特别适合那些糖尿病体虚、经常头晕目涩、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等症病人。具有补虚、明目、降糖、延年益寿功效。
用法:春季多食用。
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28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6楼 2009-11-27 17:30:09
一.身体自然端坐,左手放在头顶百会穴;


图1:
转发至微博

二.右手放在左手上,一左一右,横向相揉一至两分钟,切记横向揉按,切勿转圈,不可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按时一定要意念在下丹田(肚脐下一寸五的位置),这样可避免头晕或者气血上行之弊病;
图2:

转发至微博

三.放弃意守丹田的意念,揉按后脑处风池穴一至两分钟;

图3


转发至微博

四.然后干梳头。双手的拇指放在两鬓角处,两手食指向上,两手小指相靠,置于额头发梢根部,食指置于太阳穴处,中指和无名指自然排列,从前向后,十指微微用力;
图4

转发至微博


五.按至于后脑玉枕穴,至玉枕穴微微加力,双手自然放松,微微收回。如此反复做36下。每日早晚各一次。

图5


转发至微博
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29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7楼 2009-11-27 17:31:08 大家试试,真的很有用,多交流啊。

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连线中点。主治头痛、血压、失眠等病。

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等疾病。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在两眉梢后凹陷处。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玉枕穴:位于人体的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主治头项痛,目痛,鼻塞等疾病。
回复此发言上海网友
  • 等级:0级
  • 积分 :20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8楼 2009-11-27 20:55:44 不错啊 试试回复此发言北京网友
  • 等级:0级
  • 积分 :20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9楼 2009-11-30 10:56:07 继续讲讲武林的故事:

我追问陈老师到底学了多少种武功。陈老师不说。他的意思是说这样自吹自擂不好。听人大的那个朋友说,现在练武,还要花钱找人对打。我问陈老师怎么处理的,他笑着说,当时他就到街上找个小混混,打人家一记耳光,人家一个打不过他,就喊一大伙打他。听陈老师讲的时候,笑了很久。
后来,我又问他有没有与武林同道交手比武什么的,他说肯定有了。从走南闯北,就是为了比武。我问他谁赢了?他不说。我换了个招数,问他一些同道友人的情况。他讲了很多。我来敲上来给大家看。




1.王选杰。八十年代末大成拳较为风行之时,我专程去王选杰老师家中请教。通过友人介绍,我拜入了王老师门下。初次见面用了几天时间学习了一些站桩试力磨擦步等,对大成拳有了粗略印象。返回洛阳后,练功还算勤奋,一两年后对大成拳有了一定的体会,后来便常去北京王老师家请教。我和我爱人相继拜在王老师门下,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大成拳的拳理拳法。为了保证足够的练功时间,我在单位辞掉了工作,晚上站桩白天打拳,一天也只睡4到5个小时而已。在后来几年当中可以说饱受辛苦。在那段时间里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王老师给我讲手、断手、以及实作这种感觉,也可以说就是在击打发放的一瞬间的感受,而这是在技击中取胜的关键。当时王老师的神态、劲力、点上的控制、以及身体的协调性对我后来的武学生涯帮助很大。由于我居住在外省,和王老师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真正的体会王师的拳法风格的次数较为有限。后来由于我对一位太极拳老师承诺专心从事太极拳的训练,练大成拳的时间越来越少,虽然此后也接触了一些大成的前辈及本门的同道,对大成拳也有一定的探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从1993年后就没有跟王老师再见过面了。我们虽然经常保持电话联系,但2000年突然传来王老师去世的噩耗,以至于去看望王老师的心愿没能实现,也使我留下了一大遗憾。



2.邓杰。认识邓师父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当时一直在练习陈氏老架,也拜访了一些陈照丕三十年代的早期弟子,很想见见陈发科初到北京时传的陈氏老架,正好巧遇邓杰老师,令我如愿。邓师给我详细地讲解了一些陈发科前辈在北京教拳和展示武功的情况,并且我也反复对照我所学的和邓师所练的拳架有何不同。我所能收集的陈氏的有关资料,也经过反复对照,尽可能保持老架原有的风格,免受前些年太极热所改动的拳法影响,并对照自身所学,尽可能地挖掘整理陈氏太极拳古朴的训练方法。其中有很多训练方法我只能从老师、前辈们的口中去探求他们的师长们的拳风、拳貌。邓师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把自己收藏的一些陈氏的资料送给了我,希望对我能有些作用。另外邓老师的阅历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1932年从学陈发科前辈,三十年代中期又从学于河北国术馆。河北国术馆可以说人才济济,高仙云前辈所传的道家太极拳也独具特色。我通过邓师也了解了他师兄弟的练拳风格和练功情况,这些阅历对我后来参学多家太极拳有很大帮助,从前辈们练拳特点及风格,来验证自己的所学,寻找自己的不足,这对于我们后学是非常重要的。




3.魏清林。魏清林是我多年的好友,可惜已去世。他所习的拳法包括西北当兵时所习通背拳、通背内功架、易筋经还有正反拳。正反拳是他师父综合一生所学编创的,拳法凶猛、彪悍,实用性非常强。此拳法可以说是拳功并练,要求身体素质很高。如果身体素质不是特别好的话,很难完整地打完一套拳。拳法讲究拳打四面八方,窜蹦跳跃,上下翻飞,起落转换,快速敏捷,强度非常高。通背内功架是一套内功训练的行功架,无论精神意识,气血鼓荡,舒筋开骨,包括肌肉皮毛都有一套训练方法,通过训练,自身的抗击力度和抗击打能力提高非常快。据魏先生讲,身体体能是技击的基本保障,没有身体素质的根本改变,就应付不了高密度大强度的打击。他的有些训练方法较为霸道,要有一定基础的人才能习练,但是见效非常快。后来他又学习了耿氏形意拳,魏先生的师爷是形意拳大家,形成了自己风格的形意拳,他的两位师父也都有一定的传奇色彩,据他讲八路军拼刺刀技术就是他师父所传,老先生是我军的一位高级将领。魏先生的性格也比较刚直,为人豁达也不保守,认识之初我称之为老师,后来我们的交往非常频繁关系甚密。他一再坚持以朋友相称(哥们),但至今在我心目中他还是我的老师。魏先生曾经对我这样说过:“我练的拳法你需要什么尽管吭声”。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收藏多年的太极拳长拳108式和戚继光拳经32式赠送给我,并仔细讲解拳法的特点及训练方法。他另外一个老师的训练方法也非常独特,实用性也非常强,因其原在军界,不宜详细介绍。




4.太极周。他是我的一个好朋友,不能说名字,他主要练习尹氏八卦和宗岳太极拳。八卦练的是尹福在宫内所传的八卦,太极拳是他师父家传数代的东西。周先生的八卦掌从理论到实践都非常有特色。以八卦步法而言,是一种反八卦,但也有现在流行的八卦的步法。他是我所见到的为数不多的八卦掌高手之一。他练的宗岳太极拳亦颇有独到之处,和当今的太极拳有一定区别,此拳法特点是拳无定式,始终是在运转下连绵不断,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脚下始终在走,没有一个定步。他的太极内藏八卦,五行。他的推手也有其特点,不是为推手而推手,而在推手中踢拿摔打,技击性比较强,他的刚柔转换、开合快捷灵敏。由于我跟周先生谈得很投机,他先后数次来到我家中小住,我根据需要向周先生进行请教,后来在相互交流中使我对周先生的武学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周先生身为长者,能够千里之遥来到洛阳跟我交流,作为朋友已经非常难得,这份恩情我也始终铭刻在心。



5.孙先生。孙先生与本人交往20多年,关系甚密,他是我所知道为数不多真正明白形意、八卦拳的人。其为人低调、不善宣传,所以外界知道他的人并不多。他的形意拳源于河北李存义一支。孙先生的师父接触了很多老一辈的形意拳名家,他这一支基本上保持了河北派形意的风貌。此派武学训练体系比较严谨,从头到脚,身体各个部位都有明确的要求,练与用每一个层次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拳法风格古朴,使用中简捷多变。更加难得的是,孙先生的师父、师爷都是传统武学忠实的继承人,数代人延续下来能够保持原来的风味,很不简单。孙先生的八卦练的是梁振甫一支,为梁的弟子田金峰所传,这一支的八卦掌很有特色,保持了传统八卦掌的原貌。比如老八掌在他们这一支中有十掌的说法,其中两掌是田金峰前辈自身的体会和所悟。难能可贵的是田金峰前辈并没有改动原传的老八掌,而是另传了两掌,这样使后学有根可寻,真正的原传武术就会很好的继承下来。现在有些拳法,每一代都有所改动(这可能就是发展吧),但是原传的八卦掌是怎么样的人们就很难看到了。前些年我和孙先生去他师父那里十来次,从老先生那里体会到了一些形意、八卦里面的内涵。如今老先生过世了,我也并非老先生的门人,与孙先生纯属友传,我这样说,是想让同道明白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前辈在默默地耕耘着。

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30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10楼 2009-11-30 11:03:38
申明一下啊,我整理的都是陈老师口述的东西。

我想按《逝去的武林》那样搞这个帖子。


如果帖别人写的东西,我会申明的。发一张陈老师练拳的照片










陈老师除去松溪派的功夫外,还有一门功夫叫:龙门太极门。大家都是中国人,应该是知道“先天”的意思。大所有的中医,都诞生于《易经》的“阴阳”,而《易经》又是先有“太极”后有“阴阳”,那么“先天”的意思大家就清楚了一些了吧。就是说,在太极之前。所以,“先天无极门”这个门派经常受到打击。
下面我把陈老师讲述的在“龙门太极门”学艺的经过帖上来。如有武术同道看到,不妥之处敬请指出。
-------------------------------------------------------------------------------------------------------------
龙门太极门
我是从华山派李道长那里学的“龙门太极”功夫,据说这套武功是从邱处机那里传下来的。
龙门太极把拳法当中的某一两个动作拆开,在训练上方法上略有改变,都可以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身体状况来达到祛病健身的作用,拳法名为太极十三式,也只有二十多个动作,外形非常简单,但是功效很大,直接改变人的身体状况。“城市人不生病5分钟养生功法”不完全是从“龙门太极”中演化中来的,“城市人不生病5分钟功法”是我针对城市的特点,综各家之长打造出来的。什么是城市的特点?比如说,城市污染、生活节奏很快、压力大、没时间进行系统的锻炼等。
李道长向我传授玄门太极时,讲解了太极拳对练的方法。他把同一式用不同的劲力打出来,叫我去体会该怎么办。比如沉劲,你应该怎么化解和击打。同样一式,他用灵劲,你又应该怎么办。这种灵劲很难捉摸,由于水平有一定差距,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就让你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惊劲,弟子又应该这么办。过去有句话,“拳打一愣神”,当时真有一种感觉是被打愣了。老师把各种劲法如一演示出来,叫弟子去体会,养成一定的本能反应和本能变化。这种方式使我受益终身。
先天太极拳也是从李道长哪儿学来的。什么叫无极门,你没听说过吧?无极门少见于文献记载,历代传播的人数也很少,然其效果确实独领风骚,别具一格。这门拳法,没有固定的套路,更不是为了练拳而练拳,而是将拳法与丹法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的。拳法讲究一切顺于自然,从后天的训练来达到先天之本意,是武学修炼追求的大道之界,区区十三式,可以变化出成百上千个套路,十三式的综合演练,每一遍都不一样,都是随心所欲,随感而发,不是通过后天的大脑去考虑“拳该怎么打”,而是纯属一种本能,是在一种忘我的条件下演练出来各种不同风格的拳法。同样的拳法,与内丹相互配套,通过丹功训练激发技击的潜能,都有不同的训练风格。
在我所学过的武功中,我对先天无极门研究得深一些,原因就是因为先天无极门有一套系统完整、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武谚讲:三分炼,七分养。在本门武学修炼中,始终把养放在突出的地位,使养炼密切结合,做到养中有炼、炼中有养;针对某些炼法对身体的潜在的负面影响,分别采用相应的内养之法,消除身体潜在隐患于无形之中。不仅如此,对那些由于炼功不当造成的身体外在的或内在的损伤,也有相应妙法给予有效治疗。由于本门武学修炼始终遵循这一科学原则,所以本门先辈在练就高超技艺的同时,无不是身体健康、得享高寿。
这些说出来,你也无法一下理解透彻。我简单说一下吧:无极门对内气的修炼非常重视,并形成了独特的炼气程序贯穿始终。讲炼气要经历三个不同层次:
首先是脏腑周天(脏腑混圆)的修炼,可通过站桩、盘架、静坐或行功并配合意念作用实现。此时炼就的“气”存在于皮肤肌肉层内、骨髓筋脉外,全身上下贯通,周身布满整体混圆之气。这种整体混圆气可以滋养全身筋肉,调节周身气血,从而达到健身目的。
第二个层次是修炼经络混圆。经络学说是有人在医疗、养生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而形成的,认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道路,具有运行气血、濡养全身的作用。经络内联脏腑,外联关节,使人体五脏六腑与筋骨皮肉联为有机整体。经络混圆之气可通过行功及静坐修炼,并讲究自然功成,不需外加意念诱导,这与世传气功靠意念导引疏道经络有所不同。炼成后,可体验到体内十二经脉对应于十二时辰运转不息,“如环无端,转相灌溉”,人体脏腑、各组织器官以及筋骨毛发皆能得到必要营养,使之维持在正常生理功能状态。经络混圆气已不同于第一层次的脏腑混圆之气,它可循经脉自主运行,也可受自己定向支配,这样当某一脏腑出现病变时,便可有针对性地导气至相应经脉,调节气血平衡。能炼至经络混圆的层次,可以说身体已发生了显著变化,其健康状态已非常人可比。
但这并不是上乘境界,还需进行第三层次即丹道混圆的修炼。只有此步修成才可真正达到气入骨髓,实现筋、骨、髓、肌、皮、肉合一的境界,丹道混圆以静坐为主要修炼形式,具体又分为聚丹、化丹、神丹三个步骤。聚丹炼至将全身气血所蕴含的能时凝聚于一点(丹田),并对其进行提炼,使之发生质的变化。然后将聚集的能量进一步浓缩,愈练愈小,直至化于无形状态,这一步即为化丹,此时产生的无形的物质便是丹道混圆气,这是一种高质量的“气”,与前两层次的混圆气有天壤之别。最后进入神丹阶段,将丹道之气注入骨髓、筋脉,使能量还于机体,从而由后天返先天,身体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自此阴阳谐和不违自然之道,百病不侵。

可以打呀。你要记住,只要是武术,它就有技击的功能,这是最基础的东西了。只不过是有些门派偏重于养生,有些门派偏重于技击。谁高谁低,比了才知道啊。以前经常比武,现在不比了。不对,现在比的是招式,谁的招式好看,谁就能上电视。怎么打?先天太极拳在炼就了整体混圆劲之后,便进入到发力训练阶段。此阶段即是训练各种劲力的合理发挥运用,一次发力中往往暗含多种劲道的变化(先天太极拳,通过十二单式运转,便训练了掤、捋、挤、按、採、挒、肘、靠、沾、粘、随、化、开、合、松、沉、截、惊、引、拧、裹、钻、翻、伸、缩、领、虚、托、推、揉、勾、挂、弹、抖、摧等数十种劲力)。发力训练需经过空练发力、接触性发力及运动中发力三个阶段。空练发力主要体会发力时对自身整体平衡的控制及力的起落点变化。接触性发力是由空练过渡到击打实物,体会发力时的相应变化。待到运动发力阶段,则训练如何在对方不断运动变化中仍能高速度、高密度地进行适应性发力(在进行发力训练的同时,还必须配合一些辅助功法,在此就不再详谈了)。有了劲力及发力基础后,便可进入综合体现拳学素养的实战应用阶段。体会实战中各种速度的变化、肢体运物的轨迹、攻击角度及“时间差”,等等,逐步做到传统武学在实战中讲求的“得机得势”,“人背我顺”。
先天太极拳的推手修炼分为找劲、粘手、接手、合手等步骤,并不只停留在泊劲、找劲、摸劲的初级阶段。推手实际是将实战放慢的过程,是桩功、步法、拳法综合运用的检验方式,可为日后的实战奠定坚实的基础。先天太极拳的推手没有单推、双推,不在化圈、挽花中练,而是随势走势、灵活性极强,并能很好保持自身平衡本能。它主要是在近距离通过肢体与对方相接触的一瞬间抢点、化力、控制对方,将以前所学的各种拳法、击法灵活运用,强化实战中的本能反应,做到攻防合一。
先天太极拳的十二个单势动作虽简,却蕴含了各种击法、各种变化。初习技击时对于攻守皆有相应的要求,存在一些基本技击模式,通过这些基本模式可以有效验证以前所学内容的功效,然后在一系列辅助训练方法的配合下,逐步过渡到“打点不打势”的层次。此时主要训练在接触点上的变化,即:无论引、化、击、发,都要根椐对方力点大小及速度快慢作出本能调节,“何处粘连何处击”。呵,刚才你不是试过了吗?











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31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11楼 2009-11-30 11:05:35 陈老师打拳的照片



回复此发言barry_chen19
  • 等级:0级
  • 积分 :26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12楼 2009-11-30 11:46:02 猪楂fit~!!
我顶!!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32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13楼 2009-12-01 10:26:14 【回复 12楼 barry_chen19 】:
猪楂fit~!!
我顶!!

......

------------------------------------------------------------------

谢谢楼上支持,有空多看看,有些方法挺管用的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33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14楼 2009-12-01 10:27:28 继续开讲武林的故事:

6.螳螂猿。没错呀,是猿,不是拳。陈先生主习螳螂猿、峨嵋太乙、陈氏太极,我们说起来还是师兄弟。陈师弟也习拳三四十年了,我对他的螳螂猿非常感兴趣,我在少年时学过七星螳螂拳,对螳螂拳多少有一点了解,但是他所练的螳螂猿有其独到之处。此拳传于山东省烟台市文登县,据说此拳是陈师弟师父的外祖父随某道人所学,此道人养一猿猴,与猿猴为伴,在练习击打中的手法、身法、步法的灵活多变性是不言而喻的。他的十大掌法,三大爪法训练起来简单直接,快捷多变,此拳是螳螂拳结合猿猴的特点所创的。我们在一起的时候,经常体会他螳螂猿的特点,同时我也把我的看法说出来,大家一起研究探讨。螳螂和猿猴本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动物,能把他们的特性有效地融和在一起,对我们后学在拳法浓缩方面有一定的启迪。

7.通背邱。邱先生是我多年的好友,更确切地说像我的兄长。他在七十年代初随一位著名的武术家习练通背,他所接触的通背拳流派很多,是一位比较难得的通背拳研习者。他对通背拳的整理颇有建树,非常着眼于实战。在通背拳方面他给我很大的帮助,我通过他接触到了一些其他通背拳的风格。前段时间我俩共同合作,把太极和通背有效地融合到一起,并且在一些弟子中获得了不错的训练效果。邱先生在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的融合方面做了很大贡献,他坚持研究泰拳、拳击、散打以及国外的一些搏击之术。他经常说,现代的搏击技术在不断发展,如果传统武术不发展,就很容易被人赶上乃至超过。我们不能老说不适应现代的打法,针对现代的技术,我们必须要做一些取舍和改进。邱先生不但深入研究,而且勇于实践,他的弟子参加国内的散打擂台赛,战绩相当不错。
回复此发言四川成都网友
  • 等级:0级
  • 积分 :20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15楼 2009-12-01 18:47:45 楼主讲的很详细呢,做起来又很方便。
正在学习中···好好呢
face]33[/face]回复此发言北京网友
  • 等级:0级
  • 积分 :20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16楼 2009-12-02 09:31:14 【回复 15楼 四川成都网友 】:
楼主讲的很详细呢,做起来又很方便。
正在学习中···好好呢
face]33[/face]

......

------------------------------------------------------------------

谢谢这位朋友的支持,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直接留言,我去请教陈老师。回复此发言北京网友
  • 等级:0级
  • 积分 :20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17楼 2009-12-02 09:34:39 8.师兄。我有一位既是师兄也是学生的朋友,我和他原在周国远老师门下学习武当太极,他原来就从师于多门,对洛阳心意、少林、醉鬼张三门都颇有研究。后来在周老师那里认识,关系一直不错。我们相继出师之后对武学的看法各有心得,我从1985年之后听说哪里有高人、名家,就想方设法去拜访学习,虽然因此负债累累,但可喜的是我对武学的内涵逐渐略有心得。后来在199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相遇了,在交流中他对我的所学非常感兴趣,提出想学习。由于原来的关系和师承我们直入主题,但深一层次我就比较为难了。因为我的一位老师让我发过誓言,有些东西不是本门弟子不可传。所以我们既是朋友又是师兄弟又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像这种现象也有好几例,但我们都是以朋友相交。我原来的两位老师对我后来所学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我都是以学生的心态给老师演练和讲解,请老师指点。希望通过这种关系这种方式能尽弟子的一点心意吧。而我也在原来的师兄弟、朋友、弟子吸收了大量的素养,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在我小的时候就对醉鬼张三的传奇非常向往,正好我有两位学生原来就习张三爷的武学,因此向他们学习了张三门的三皇功。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此话可是金玉良言啊。我的心得是:不在于他们的功夫高低,而在于他们是否某一点对你有启发,有就应该很虚心地去学习来充实自我。在学习这方面不要讲面子,能者为师。

9.老邹。老邹是我的一位弟子,他于九十年代末拜在我门下。老邹今年已经年过八旬,在我弟子当中他的年纪最大。此人为人谦和、虚心好学,对武学热爱非一般武学爱好者可比。他数次来我这里学习,去年他年已八旬又来到这里,非常不易啊,我也甚为感动。我对他讲:你这个年纪来一趟不容易,你想学什么尽管说,我保证教你,虽然一些激烈的运动已不合时宜了,但柔和一点的还是可以的。他先后也从师太极拳名家多人,在《武魂》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文章并有自己的专作出版,对太极拳之内涵有一定的体会,尤其对武氏太极拳颇有心得。早年他从师郝少如先生,对原来从郝先生学习的过程印象颇深。我也向他请教过郝先生一些练功的情况和他自身体认。另外,老邹原来从事食品研究工作,曾经在某食品研究所担任要职,虽然我也一直在搞食疗,但是主要侧重传统的食疗方法,如果能通过从事食疗研究的人进行共同验证,我想可能效果会更好些。在食疗的问题上我向他请教过,他在这方面也给了我一定的帮助。
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34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18楼 2009-12-02 09:43:47 有朋友问到 颈椎、腰椎 不好怎么办,今天贴上来给大家交流下

一.身体自然端坐,左手手指附于风池穴附近,左掌根也附于风池穴附近,用掌根与手指从上向下,揉至大椎穴附近,上下依次18次,主要是起到放松肌肉,加速血液循环作用。肌肉的松紧,对颈椎的矫形和防护有很大关系,所以,首先以放松,疏通血液循环,抻拉颈椎。

图1






二.下颌向里收,用下颌去找大椎穴(用意识去找,可不要用力量去找),这样你就会能感觉到,你的颈椎有被拉直之感,颈椎有问题的话,你把颈椎给它逐渐的往拉直方向去努力,它自然而然直而顺,顺而通,会加速血液循环,使周边的肌肉和骨骼有一个松与紧的过程,这样有利于防护颈椎。然后下颌向上走,于上向前再向下,纵向圆运动,旋转的幅度要小,力量要轻,要一种自然的状态(9次即可)。骨质疏松者、高血压患者不适合锻炼此法。

图2




三.左手按在大椎穴的右侧,头轻缓右转,以意识让下颌接近右肩,微停顿,下颌遂轻柔的回归正位,保持颈部肌肉、韧带的轻松状态以及平静松弛的心态,自然旋转,动作基于直觉,幅度应符合个人日常生活中的颈部旋转角度。重复转动18次,可以体会椎间盘处的舒缓,韧带弹性的恢复,如轴承从充满锈迹到重新接受润滑。完成右转后,右手按住大椎穴的左侧,以意识用下颌接近左肩,同样的方式,重复18次。

图3


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35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19楼 2009-12-02 09:45:44 陈老师留言:
--------------------------------------------------
以上三步,习练并不复杂,却可以祛除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局部肌肉过劳及韧带痉挛,可以对电脑一族及长期伏案学习及工作的人,预防颈椎病变、缓解颈椎问题有一定的益处。但需要指出的是,必须改变以往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因为在你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你的坐姿和一些习惯直接会导致你的脊椎变化。我要求我的学生在治疗后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这样才能巩固,否则是很难有疗效的。另外,头部不可平面旋转,如左右前后的平面旋转,这样对颈椎有一定破坏性作用,容易出问题。


穴位说明:
---------------------------------------------------------------------------------
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等疾病。
大椎穴:位于人体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热病,疟疾,咳嗽等疾病。

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36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20楼 2009-12-03 09:41:47 有人问过我,陈老师的武功到底有多厉害。我也问过陈老师。陈老师不说。
后来,在网上搜索,找到了一个叫吕太敏写的稿子。这个吕太敏去世了,很牛的啊。是什么国家一级裁判;中华武术六段;形意拳大师尚云祥关门弟子,李文彬和尚云祥之女尚芝容的入室弟子;尚氏形意拳第二代传人;尚氏形意拳研究会副会长。这个人说陈老师可以把人打飞了。
帖上来,大家看看。
------------------------------------------------------------------------------------------------------


千里寻真访一清


作者/吕太敏


笔者是中华尚派形意第二代传人,1961年师从全国"十大武术名师"之一李文彬先生习形意拳,成为入室弟子。1986处走访天津张秉仁师兄,受益颇多(张秉仁名为师伯刘华甫之徒,从小伺候尚云祥师爷一家,技艺全由师爷所授)。之后多次受近代形意大师尚云祥之女、师姑尚芝蓉的指导教诲,对中华传统武术略有小识。我曾于1986天津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获优秀奖,95、97首届、二届中国河北深州国际形意拳交流比赛大会上获一等奖。先师生前嘱我(时为1995年9月,当时几位师兄弟如李世华、曾俊林等,及其徒孙、家长在场):"把尚派形意传下去,广采博识,丰富自己"。一个月后,恩师卧床不起。

尊师重道是习武之人所应具备的首要品质。武术是中华民族之瑰宝,从师所学不应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使之世世代代传下去,乃是各门、各派掌握真正技艺的先师,兢兢业业,呕心呖血授徒的真意。我从师三十多年,对此深有感触。因此,我决意步先辈后尘,克服家庭工作重重困难,在众多师兄弟、家长的支持下开始逐渐培养学生,以期推广尚派形意。在95、97年首届、二届中国河北深州形意拳交流大会、99年深州形意拳交流大会的赛事中,我的学生已获得24个一等奖,经过多年的耕耘,小有成效,虽身心倍感疲惫,但未辱师命,心里稍感宽慰。中华武术门派众多,终身探求武术不及我者何止千万,和我一般层次的也多不胜数。虽然自己也感到满意,但如何尊师命广采博识、丰富自己,以益于后人,却是我经常思虑的问题。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但历经多年与外界的接触,以及各种渠道的寻求,我还没有看到像我恩师那样一拍人即起、一按人即飞的明师,但我觉得中华武术的真正精华还是隐含在传统武术之中。

一清散人、陈太平先生在武林不见经传,最近几年在武术杂志上我见到了他的函授广告。与众不同的是没有自我标榜,但他说要想领略武学真正内涵必须养练结合,这一点引起了我的注意。经过两年多时间收集材料,以及对他多方面的分析,使我决心赴数千里拜访陈太平先生。1999年10月辗转找到陈先生住处,他很客气让进屋里,给我的印象,衣着简朴,对人温和有礼,行止没有所谓武术大家的风度,与常人无异。唯有通过常人不可察觉的目光,感觉此人功夫非凡。

首先自我介绍,说明很想看看先天无极门以增长学识之意。陈先生非常谦恭,指出各门、各派各有长处,但没有十全十美的武术;现在所见到只是武术形式、风格、技术、功力训练方面的差异,而不是武术的实质。陈先生介绍了他的习武经历,首先演练老式陈式太极,虽然几式,但我已看出与我所见诸多演练陈式太极的不同;之后又演练先天太极拳让我与见到的太极拳相比较,只见陈先生双手如抱一球,四肢身体轻柔,缓慢旋转,与世上所传太极拳运作方式、风格大相径庭。如同以前见到的自发功一般(但绝不是自发功),看不出是在练武术。

陈先生讲,先天太极拳仅有十二个单式,在各式习练纯熟之后,便可综合演练(即第十三式),开始有意识以丹田内转带动周身四肢旋转,使之球身合一,至达到无意识全身无处不转的情况下,自身自然具备了六面浑元力、八面螺旋力和脏腑混元力。这样即养又练,和世俗所见太极拳相比,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即可达到同等功效。武术以功力为基础,使技术产生强大威力(即攻击、防卫能力),是修道的一部分;武术是通过术的训练使之回到人自身具有的自然先天本能。虽然达到这种境界,仍然是在术的层次范围,是有形阶段。只有再通过特殊的训练,才能达到以至无形无象。

陈先生见我面有疑问,示意我验证。我先是搭手用中等力度各种方式力道向其进逼,均被其柔和旋转化解(有时进逼至死角),并且自已有失重之感。于是我变换轻重、角度、速度,用各种方式向其进逼,均被其柔和旋转化解,从容如前。我再抬手以指尖轻触其接点,我和其在言谈之中,向其微有进逼。但均被其化解,并使我在不知不觉中失重。其手在原位,并没有缠绕、挽花等,几乎看不出在运动,使我非常诧异。我说先生的听觉功夫真好,他说这是先天太极拳修炼的自然反应。自己细想,武术中所说的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境界,在陈先生身上我有了切身感受。

次日再访陈先生,我说,据说传统的内家功夫打人,是沾人即起,触人即飞,无形无象。陈先生似明我意,说应该是这样,微笑起身示意我试。我三体式站立,陈先生以手指在我胸前一沾我即拔跟而起。接着我又气沉丹田,使重心下沉到极限,仍然如此。武术有打实不打虚、借力打力之说,我又放松站定不给其沾点借力的机会,但仍然如此。我想"真正的功夫是化打合一、全身皆手,沾着何处何处击,打人无象"。我又用各种方法身其进击,陈先生抬手即进,使我向前后左右,不同方向,自己反崩而出。真可谓无形无意随势而发,化打合一,不抬不架就是一下。和陈先生稍一沾手接触,即有进之无法,去之不能,虽不感觉其用力,但森森进逼之势,使你不得不顾;但是顾与不顾均在他的掌握之中,仿佛自身在其笼罩之下难以逃脱,其手臂推不动、压不下、抬不起、不见其动。越用劲,身体越站不稳,使人不可捉摸。陈先生讲 :这是演练先天太极拳的自然反应。我所知的弹抖、惊炸、螺旋、渗透等劲力,陈先生演练起来也是与众不同。

我习武多年所见所闻不少,也见过诸多名家、名师,像我先师那样,沾手即能让对方飞出的,包括陈先生在内也就两三人。然而,更难能可贵的是陈先生对来访者,并不是以重创对方,以表明自己如何高强,而是掌握尺度让对方验证之后,又向你说明道理,这种高尚的武德,更是令人钦佩。先师让我广采博识,丰富自己,我深感跋涉千里,不虚此行。拜访期间,陈先生演练了心意把,不是多少个把势动作,而是一种非常简练、特殊的练功形式,把把为桩,桩桩为把,十大真形,蕴含其中。其特点为起手如托天,落步如分砖,朴实无华,拳功并练。演练少林拳,出手滚出滚入,发力刚猛、剽悍、暴烈,动如猛虎出山,令人观而生畏,柔如微风拂柳,柔软如绵。世传少林为外家、武当为内家之说,实为浅见少识。陈先生还为我演练了多种只有记载没有流传和我没有听说过的拳法和功法,使我对中华传 统武术博大精深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和陈先生几天的接触,激起了我进一步学习传统武术的热望。入门经师须口授,考虑到先师已去世,无明师言传身教,自己很难提高,我向其提出拜师求学。陈先生说你的技艺已经够用,没有必要再投师,况且之前有一些掌门名师也和你有相同的想法,我都谢绝,陈先生坚辞不收。后经我再三说明我要学传统武学的各种原因和想法,陈先生思考再三,决定破例把我收入先天无极门内。当今社会,武术界鱼龙混杂,真正掌握传统武术精华的人可谓凤毛鳞角,诚心热爱中华武术的人,自己首先要有识别的能力。只要有缘接触到,才能体会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别有天地。


(摘自《武魂》)

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37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21楼 2009-12-04 09:44:45 今天贴个强腰健肾的功法:

一、两腿自然站立,略与肩宽,两眼平时,松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屈膝下蹲;

二、两手缓缓抬起,附在两腰外侧,十指相对,从外向里按起;

三、手指翘起,两掌相对,五指并拢,用两手的拇指从命门向下揉按至尾闾骨处,为一次。共做十八次。

---------------------------------------------------------------------------------------------------------------



图1




图2



图3





陈老师提示:

------------------------------------------------------------------------------------------------------------------------------------
两手向命门按去之时,意想命门;从命门到尾闾,意在尾闾;然后放弃意念,反复做36次。与前面所讲的强肾法有所不同。



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38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22楼 2009-12-04 09:45:17 刚才看陈老师的博客,看到这样的一篇文章,帖上来,大家一起看。
--------------------------------------------------------------------------------------------------
陈太平/老虎棒子鸡背后隐藏养生至理 相生相克各有效用


话说平时常见的游戏老虎棒子鸡,游戏规则是这样子的,棒打老虎,老虎吃鸡,鸡吃虫,虫子蛀棒子,行酒令的过程中,每个人选择其中的一种,依据这个规则来判定胜负。

从规则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几个元素彼此相互克制,形成了相互制约的一个关系。这个游戏告诉我们,普普通通的几个元素之间,就能够勾画出各种有趣的组合。传统养生中平时经常提到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一些,既有相生,还有相克,还有反克,让我们一一道来其背后的故事。
话说这个五行,最原始的基准,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些自然现象,后来古人把这些概念提纯,形成一套丰富的理论体系。其中这些元素的关系,既有五行相生,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同时还有五行相克,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同时由于相互之间强弱的不同,又有五行乘侮等基本的道理,例如:
金克木,简单的金属斧头可以劈开木头,就属于相克;但木头要是太多,往往斧头就会被崩坏,此称为木多金折。
同样木能生火,但要是木太少,往往又耗损木本身。但如果木比较旺,那么火自然就强,但是同时木对土的克制也会加强。
古人采用的是类比属性的办法,来描述自然中简单的几个元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解释自然,服务于人。通过基本要素来描述整体的特征,又通过这些元素之间的变化关系来细微的分析。阴阳五行之理在传统文化中非常广泛,在中医,武术,易学,道学等等都有很丰富的阐述。同样是五个元素,如果我们用1,2,3,4,5这五个数字来代替金木水火土,会发现是很枯燥的,缺乏那种灵动和生动地感觉,这也是中西方文化切入的角度不同。上古的人用结绳记事,后来发展到竹简,纸张纪事,直到现在用电脑存储,工具确实越来越发达了,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但是描述的事情本身,本身情节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古代的人用绳子描述,我们今天用文字记录,区别在于描述的形式上。阴阳五行这些基本理论,可以看作是一种描述性语言,本身并没有过错。透过这个透镜,我们可以明确古人的很多养生思维,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更好的借鉴过来,服务于人。看到此处,您不禁就问了,这东西到底有没有用呀?治病到底好使不好使呢。
在中医里,五脏六腑都有它的五行属性,古人云,肺属金,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实际上,我们很难把一个器官简单的根一个元素直接对应起来,这个更多的是指的是五行的属性。传统的医学思维有几点,一个整体观察,宏观分析;另外一个是细致入微,简单的说,当模糊的时候很模糊,当细微的时候特别细微,这种粗细的分析是很有意思的,但一旦处理不好也就很难解决实际的问题。不管是整体分析,还是细微处理,目的都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嘛。比如我们买一本针灸大全,里面经常提到那个穴位治什么疾病,够细致的了吧。但作为读者来说,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试验过的结果往往有好有坏,很难统一。这是为什么呢,同样一个穴位,下针的角度,行针的力度,方向火候不同,补泄程度也就不同,当然直接反映出来的就是效果不同。过去还有一个习惯,往往把一些治病的方法绝对化,普适化。从过去的什么鸡血疗法,到现在一大批人敲胆经,都是大规模推广的产物,至于后果吗,当然也是冷暖自知了。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够真正掌握传统文化的精要。
有人的体质和状况,可能适合那样操作,但有人不适合,不能一概而论之。并非方法无用,而是要因地制宜,灵活施治。
古人云,良医用药如同良将用兵,病万变,药亦万变。一旦把一个东西僵化,教条,本身就失去了中医活的灵魂。通过上文五行基本的关系,我们看到,增加或者减少某一个元素的多少,会对其他的四个元素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应人体而言,五脏六腑是一个整体,某一个脏腑出了问题,首先是整体失去了平衡,另外影响的也是整个人体。比如肝火旺,会带来脾气暴躁,易怒,眼睛干涩等等。其实,药疗,食疗,包括自我锻炼,都是殊途同归的,都是立足于改善人体的平衡,调节气血。传统文化有时候之所以难学,一方面是因为太灵活缺乏一个严格边界,是一个很活的思维,对于初学者入门很难。同时还有句话,半部真经纸上传,基本的东西写到书上,其中的精妙变化,在实际的操作中口传心授。拿传统的武学来说,拳谱里面提到蝇虫不能落,一羽不能加,但是如何达到这个境界,达到了又如何检验,其实并没有说出来。要想更好的照顾好身体,就要明理且致用,懂得其原理才能够辨证施治。例如内家拳的形意拳养生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其中的五行拳对应人的五脏,劈拳属金,久练对肺部有不错的效果。因此有人认为肺有病应练劈拳,但这说法比较笼统,属于糊涂医治糊涂病,因为肺也分阴阳,也分虚实,也有寒热,劈拳不是万能的,没有任何一种拳法可以治其百病同样也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治其百病,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操作时必须在其基础上进行细微的调解,调节劲力,意念等等。通过五行的相生相克之原理是根据每个人的病情是随时变化的,同样一个劈拳在治疗当中它的练法有相应的调节,这样效果就比较稳定。
又比如肾虚的问题,钻拳如水从道理上可以调肾,但肾虚是分阴虚阳虚的,只有明白了怎么练阴怎么练阳才能达到补与泻,同样,肾病有很多种,肾还有湿热湿寒,在治病过程中那就要有一个明确的辨证。调解某个脏腑的同时,必须要兼顾到人体的平衡,曾经有医学案例,治疗糖尿病痊愈了,可是肾炎出来了。。。传统的五行理论告诉我们,不能简单的技法某一个器官的技能而无视人体整体的平衡。
如果是想治病延年必须要懂传统的养生与中医之理论互为贯通,当代太极养生理论的倡导者陈太平先生认为,疾病的治疗应从三方面入手:“药疗,食疗,气疗”,采用三位一体的思路进行调节。药疗的方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无论中西医它都应该是一些疾病的首选,古人云病急先治标嘛。对于一些慢性病,身体机能受损的,单纯靠药物很难有明显的效果时,可以采用饮食调节和自我锻炼的方法。其实传统的医学跟现代医术之间是可以互相补充的,比如人体发炎了,一般大部分采用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呢,中医里一般都认为是大寒之物,可以去火的。同样,遇到这种病症,中医可以采用一些去火之物,如菊花茶之类的调节人体平衡,自然病人也就好转了。西医治疗炎症往往采用杀菌的方式,比较直接,见效也比较快,中医呢往往采用利尿,发汗,去火等思路,让其自然排除。其实,目的是一样的,手法上各有千秋。
食疗是通过平时的饮食来对一些脏腑器官产生一定保健及治疗功效,如果我们正常饮食当中,稍加注意,什么东西不适合自己吃,少给某些脏腑带来不必要的负担。比如一个肾脏的病人,大量吃一些高蛋白的肉类势必给肾脏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负担,那么就会给治疗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隐患,如果肾脏要是一种湿热型的病变,那么在饮食当中多吃些薏米、赤小豆就会起到一些清湿利尿的作用,对于有些疾病食疗的效果也是令人满意的。中医认为食物也是吸收天地之气的,跟人体的需求相合,对身体就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气疗不是指现在流行的气功,而是一种自我锻炼的方式,以调节气血,提升人体的机能。无论药疗食疗它都是通过外因来改变内因,那么我们从自身内因开始进行调理,使它内在产生了一种合理的质变,是否会给治疗疾病带来很大的益处?人体养生手册中有句话,灯泡坏了,你可以换灯泡,可是电压不稳定,你再换灯泡也是经常坏。以电压这个词汇来形容人体机能和气血水平的高低。人体机能提升了,很多疾病自然而然就能够痊愈。否则用药再多,作用也不会太好,过去有虚不受补的说法,人体薄弱了,即使增加再多的营养也不会起到作用,毕竟外因要靠内因的转化才能够起作用呢。例如曾经有弟子感染了丙肝,陈先生一方面用中药调理肝气,另外采用传统太极拳的训练方式,泄其肝火,通其气血,十个月下来,转氨酶的数量下降了不少,基本降到了正常人的水准。这样的三位一体调节的例子有很多,还有一个弟子眼底黄斑,接近于失明,在陈先生的精心治疗下,视力逐渐恢复正常。其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自我训练,推拿点穴,激发元气疏通经络等方法的融合。
概括言之,笔者认为,如果借鉴中医的辩证思维,从多个角度调养自身,可使其更好的适应环境,保持身体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回复此发言zangchangfen
  • 等级:0级
  • 积分 :21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23楼 2009-12-04 16:03:44 帮楼主顶顶。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39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24楼 2009-12-07 10:47:01 【回复 23楼 zangchangfen 】:
帮楼主顶顶。
......

------------------------------------------------------------------

谢谢支持

先发一下陈老师讲话,我录入的,城市人不生病“九字真经”
------------------------------------------------------------------------------------------------------------------------------------------------
我是个练武的人,但练武的原因与别人不一样,我练武是为了治病。
我小时候,被小儿麻痹折磨数年,后有幸得一位老中医以按摩点穴之术,辅以外用药贴固定的穴位,历时半年,使我得以康复。如今,无一人可以看出我曾经得过小儿麻痹症。而且,我感觉自己双腿的功能超过常人,由此,我与传统养生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本书介绍的“太极养生学”,是我二十多年苦心钻研太极秘笈,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并请教了几位长寿的恩师,获传他们的养生经验,再结合道家和医家有关方面的养生理念提炼而成的最具效果的功法。
近几年,我一直围绕着这一理念进行养生方面的研究,其中一个重要的收获,就是针对“城市人怎样才能不生病”这一课题,自创了一套“5分钟太极养生功法”。
说起为什么要选择“城市人怎样才能不生病?”这个课题,就不得不谈到我的一位师傅。自古想要长寿的人,都梦想能远离尘世,去深山里修道养生,我那位师傅也是这样的人。我这个师傅是四川人,今年已经一百多岁了。他最开始教我武功时,是在城里,后来转到镇里,再后来,进深山了。去年,我有个武学上的问题想请教他,却怎么也找不到。为什么?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不益于养生,老人家为了多活几年,躲在山里不出来了。老人家可以躲到山里去,但我们不能呀,我们的生活和事业,都在城市里。这样,我就希望能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我们这些城市人不到深山里去,也可以不生病。
城市人怎样才能不生病?
我们先来搞清楚什么叫“城市人”。城以墙为界,有内城、外城的区别。内城叫城,外城叫郭。内城里住着皇帝高官,外城里住着平民百姓。可以看出来,市在城中,人在市中,乱七八糟交织在一起了。这与我们习武人的“江湖”有一比:江在湖中,湖在江中;鳖抢虾路,虾占鱼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人,所以,又有人说:“江湖子弟江湖老”。
城市人与我们江湖人一样,宿命中离不开城市。我们怎么办?
我用九个字、三句话,教给大家一个养生的方法:“守其道,明其变,养其身”,可谓“九字真经”
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40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25楼 2009-12-07 10:48:14 1、守其道
前段时间,几个徒弟闲聊,说笑话:二十世纪最金贵的是人才;那么二十一世纪呢?答案有很多。我打断他们的话说,二十一世纪最金贵的是身体!如果一个人饱受病痛的折磨,那么他的生活乐趣也会大打折扣。我曾经多次和我的弟子们说:无论你有多少钱,别人对你多么好,你有了病痛之苦,谁也替不了你,还得你自己去承受。所以说,身体是你工作、生活的一个本钱,它需要你在平时的饮食、工作、生活、自我锻炼等方面都有养生的观念。
首先,我们不能认为养生是老年人的事情。清心静气,神守舍、精内敛,才能清除百病,强身健体,这是《道德经》和《南华经》给后人描述的养生至高境界。现在,市面上到处都是老年保健方面的书,专家们做报告,开口也是“怎样去养生?什么样的产品对养生最好?相信这是我们身边关爱生命、注重健康的中老年人朋友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好像只有老年人才关爱生命、注重健康。其实,我们仔细想想,就能明白,到了老年才开始养生,这不过是一个临渴掘井的补救办法:就像事先没有准备,渴了才去挖井一样,因为年轻的时候忽略了养生,老了,才不得已补上这一课。如果我们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养生,老了以后,已经有了养生的好习惯,身体也比较健康,哪里还需要这样做呢?所以,套用那句“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言,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少小不养生,老大徒伤悲”。
其次,我们要了解人体自然衰老的规律。我们要解决的是,在脏腑机能没有衰老之前去补充脏腑机能所需要的养分,同时通过一些特定的自我锻炼的方法,来延缓机能的衰退,从而使人体的机能更加年轻化,充满活力。
孔子说他五十岁开始学《易》,就可以没有什么大的过错了。我是四十岁之后开始接触《周易》的,当然,我这个“接触”只是表面的,和圣人潜心去“学”完全不能同题并论,因为我没什么学问,上学也少,只顾着习武了。不过,当初看《易经》虽然是一知半解,但现在回头去想,虽然《周易》整本书讲得都是变化之势,却也有一些东西是始终不变的,比如“四营而成《易》”的预测方式,几千年来都没有变化,这一点所有会用《周易》进行预测的人都知道。我们的身体也是这样,不管城市如何变化,如何污染,我们的人体结构和生命活动方式没有改变。有人会说,某人先天性体质差,健康指数不够。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先天性小儿麻痹,生下来就不会走路,后有幸得康复,不但可以走路了,而且可以满世界跑来跑去,找明师,学武功,现在五十岁多了,身体还壮得像条牛。
为什么要说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马喜欢迎风走,牛喜欢顺风走。马昂首阔步,迎风走,这叫“龙马精神”;牛低着头,风吹着屁股推动行走,这叫“任劳任怨”。观察事物要看它们的本相,城市人养生也是一个道理,我们要找到源头。“守其道”中的“道”,指的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道”。城市人要想不生病,就得找到生病的源头。
也就是说,我们要在未得之病就把它的潜在的因素化解开,防患于未然。至于祛病,传统养生学的理念是“三分靠治,七分靠养”。调养至关重要,但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多吃点好的”,而是需要科学地去分析:他需要什么、他是否能够吸收、怎么样去调节它内在的机能……这些都必须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41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26楼 2009-12-07 10:48:43 2.明其变
《易经》里有一段话:“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以前教徒弟习武,众多的徒弟里,有的人进步,有的人总是领悟不到武学的要领。我很生气,骂弟子:“你怎么一成不变呀!”后来我才明白,其实我错了,天地间没有一个东西是“一成不变”的,什么都在变化中。我以前习武授徒,是武师;现在我学医治病,是医师。变化了吧。但是,我给人治病,离不开功法。虽然我们的身体天天在变,随时在变、随地在变,但只要找到变的原因,我们就找到了不生病的方法。
这叫“明其变”,这个“变”,在医学上就是“内因”,是千年以来养生大家无不重视治“未病”的原因。所谓治未得之病,指的是面对健康的身体,针对脏腑功能的衰退规律如何调节。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生活习惯,这就决定了人的身体状态不同。因此,不同的人,都会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现代的医学是治已病,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传统医学及养生学治已病也治未病,它最大的特点是“内因”起作用,而不是被动的。
大家又会问,单靠药物和食疗通过“外因”来改变“内因”,疾病是否能够真正治好?这个问题,我不能肯定地回答,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那就是“解铃还需系铃人”,你自己的病还得靠你自己来治疗,也就是说,我们从自身的“内因”进行改变,调节自身的阴阳平衡。所以说,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
刚才说过了,所有的东西都在变,城市人的病因也在变化之中。比如现当下最影响女性健康的三种“紧张”症状:一是身体症状,如便秘、颈椎病、头痛、腰酸等;二是行动症状,如购物依存症、酒精依存症等;三是精神症状,如急躁易怒的情绪。紧张,会使交感神经的作用过强,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同时也会使血流不畅,引起身体发冷。再过几年,根据我们的需求不同,城市的调整与变化,身体的病症还会变。
怎么办?
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42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27楼 2009-12-08 12:27:24 一、身体自然站立,两脚略与肩宽,神情自然安舒,使周身各部位关节及肌肉处于松柔状态;
二、头颈正直,下颌微收,两眼平视前方,松肩,坠肘,舒指,含胸拔背,松腰松胯,两膝微微下蹲,两臂与身体要似贴非贴(腋下含虚);
三、收心求静后,正式进入一种练功的状态。两手领臂徐徐从下向上于身体两侧缓缓抬起,手心向下,身体与双臂自然舒展;
四、至与肩同高处,两手臂向外旋,手心向上,吸气,两手缓缓上抬,高于头;
五、双手向里合,十指相对,呼气,两手徐徐下沉,至小腹,气沉丹田;
---------------------------------------------------------------------------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43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28楼 2009-12-08 12:30:12 六、双折叠,左手在里,右手在外,放于丹田处,丹田位于脐下一寸半的距离,此时呼吸自然,意守丹田,至半分钟即可;
七、而后两手分开,十指朝下,掌心斜对两大腿内侧,弯腰,膝盖微屈,双手从上至下沿双腿内侧至脚内踝,以足外侧为轨迹划过,至脚外踝;
八、沿双腿外侧,双手向上滑过,
九、至腰的两侧,至命门处;
十、手指从命门处双手左右分开,沿腰的两侧向丹田处揉按,双手合十,意守丹田半分钟。至此为一式。此式做六次即可。

---------------------------------------------------------------------------
图六


图七


图八


图九


图十


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44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29楼 2009-12-08 12:32:03 养其身
不管是慢性病还是急性病,只要是病,它都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有一个较为漫长的侵蚀你的脏腑机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如果是个细心之人,就会有所察觉。察觉什么?察觉人们平常所说的先兆,它就是疾病即将来临的信号。我们发现了这些先兆,然后通过养生,通过自己的锻炼与调节,在隐患没有形成病灶之前,把它们扼杀在摇篮里。
同样一种病,在不同的人身上,先兆可能不同,因为它的病因、病理和个人生活习惯往往不尽相同,所以调节的方法也会略有不同,这就类似于中医里的基准方,需要根据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病情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加减,这样才能够达到因人、因病辨证施治。
比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他的颈椎和肩周都很容易产生一些不适的症状,那么我们应该在百忙之中,锻炼一下,调节一下自己的颈椎与肩周,就可以达到治“未病”的效果。怎么锻炼?我有一套“5分钟治疗功法”传授给大家,保管顶用。这个“5分钟养生功法”是根据太极原理创造出来的,专门为城市中那些压力大、节奏快的人群准备的。为什么要“5分钟”,是因为大家没有时间去健身,忙啊,挣钱养家糊口,要与时俱进啊!这对社会的发展与进程是好的,如果每个人都像我师父一样,躲进深山里养身去了,社会还能进步吗?万丈高楼还能平地起吗?
我有一个弟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带艺求师拜到我的门下,现在去世了。他生前是某拳法研究会副会长,其胞兄是全国著名的心脑血管专家。他有一个嗜好,喜欢看欧洲的足球比赛,每天半夜看,长期以往这么熬夜,会导致人的情绪易波动,且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产生,这三种情况恰恰都出现在他的身上。他数次来我家看我,我每次都告诫他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但他没有照我所说的做。此人的人品非常好,每当我想起他来,心里都会隐隐感到惋惜。因为他平时身体素质比较好,检查发现的时候,已经到晚期了。在他病重的最后几个月当中,我们在通电话的时候,他始终没有告诉我他得了什么病,当时我从他的语气中感觉他的身体状况有变。他不直接给我说,可能是因为心知没有听从我的劝告,不好意思。后来,还是他的弟子给我挂电话,说:“师爷,我师父已经去了。”说实话,已是意料中的事情,但还是很难过。他的去世,可以说对中国武术界也是一个损失,因为他培养出来的弟子在国际比赛当中拿过二十多个金奖,他原本还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人。在此,我诚恳地提醒追求健康的人们,你的身体是否康健,和你的日常生活、工作、心态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我们需要遵循养生的原则,而不是凭自己的嗜好来生活。人只有顺从于养生的规律,才能有一个很好的健康回报。
一位朋友在一次交谈中问我:我现在身体很好,也没有病,有调节的必要吗?我认为有,万事都应该有一个因果,有因才会有果,疾病的产生都会有一定的先兆,只是你没有仔细地去观察和了解它,因为你不是专业人士,也无从下手。但你可根据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习惯来辨别自身一些潜在的病因,加以调节,可以防患于未然。
比如,有相当一部分长期伏案工作的人,颈椎和肩周都很容易产生一些不适的症状。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用一套完备的方式方法,把这种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治未病了。长期伏案工作,必然在电脑前时间过长,对心血管、肝脏、脾胃、视力、脑神经系统等都有一定潜在的威胁。我有一个学生,他是搞计算机专业的,长期在电脑前是有一定辐射的,对视力也有很大的影响,眼睛经常发干、目赤,视力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因为已经习惯了,他并没有注意,点点眼药水了事。在一次我跟他们讲养生的时候,他才恍然大悟,眼睛发干只是一种表象,它还有深层次的原因,是不能任其发展的。我教了他们一套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每日只需要5分钟的时间,眼睛轻松舒适多了,上述症状基本消失,这就是在没有完全形成病灶之前及时地解决了问题。
有些人性格比较暴躁,火气比较旺,我们可以通过他的性格的变化去观察他的五脏哪一个脏腑失调了,如果肝火过旺的话,就要及早引火下行,免得殃及其他脏腑。从五行学说来讲,任何一个脏腑的失调,都会或多或少地殃及其它脏腑,如果我们长期以往任其发展,形成了病灶,再进行药物治疗,岂不更麻烦?有些病发现就已经晚了。“上工治未病”的意思就是说,“治未病”的确是一种防患于未然,提高人的生存质量最佳的方式。从养生学的角度讲,更注重“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因为我们的身体75%都是水分,所以必须通过一种合理的运动状态去改变一些潜在因素。但有些人由于工作和其他原因,没有办法去改变他的生存环境,那么我们就要从一天里抽出一定的时间,去寻求一套合理的解决方法。
现代人普遍认为,年龄不是关键,关键是生命的质量。我曾经和一个朋友研究过一些养生功法,我认为,有些功法可能有一定价值,但在没有看到现实效果之前,最好谨慎一些,不要随意推广。一个人说得再好,也无非是一种语言的描述,理论再高,如果没有实践,那也是一种空洞的理论,对于渴望健康的人来讲,没有任何参考价值。我听到有人这样说,就一定会看看,他的师父是否达到这个效果,他所教的徒弟是否达到这个效果。如果三代人都没有达到这个效果的话,我就会对他的问题产生很大的问号。人的身体好坏有先天后天之分,和人的性格、生活、工作各方面的习惯都有密切关系,不能一概而论,但客观来讲,师父没有达到,自己也没有达到,教出来的人也没有显示这种效果,那么我就认为这套理论体系有问题。一个人达不到没关系,因为它有各种因素存在,但你教了很多人都达不到,那么不是你所教的内容有问题,就是你的教法有问题。正如我经常跟我的弟子们说:“我收十个徒弟的话,一个都没有练出来,那就是我教得有问题,如果有两三个练出来或三五个练出来,那么就要从所练的人当中找问题了,为什么人家能练出来,你练不出来。”我跟徒弟们也交流过这个话题,有人说工作忙,家务多,都有很多的理由。但那些不找理由的弟子,却塌塌实实地练出效果来了。
我这次写的太极养生功法,都是经过验证的。希望这些功法能够有助于大家的养生,能给大家多一点参考、多一点启迪。
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45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30楼 2009-12-09 18:40:51 说说头部养生吧。第一页有我帖的功法,但这套功法到底是怎么回来。听陈老师细细讲讲。
---------------------------------------------------------------------------------------------------------
1.头

“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
——《黄帝内经》
大家都知道,《周易》的“乾”卦是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乾元”指的是万物的开始,也就是首。首的基本字义,就是第一,就是头。比如,我们从母体来到这个世界,正常情况下,第一个都是头部先出来。也就是说,我们身体上最先接触这个世界的部位,是头。所以,在这本书里,我也就“从头开始”把我们武当松溪派的太极养生功法介绍给大家。
我有一个弟子,多年来一直脑神经痛,在国内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了多年,都没有什么效果,后来,又到国外治疗了两年多,还是没有什么起色,到2008年初,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从初期每年发作两次,变成了一年多次,而且,几乎每次发作前一个小时,都会出现视觉障碍,视野中出现盲点并逐渐弥漫,眼前好像有毛玻璃遮挡视线,脑子里以某一点为中心慢慢地开始疼、越来越疼,最后疼得如同针刺。不光这些,说话也有问题,身体还碰不得,一碰就觉得麻木。疼痛得厉害了,连吃止痛片都不行,还又是呕吐又是腹泻。这样折腾了几个小时,渐渐好些了,但拿以后一周都不敢晃动头部,一晃就疼。后来经他的同学(也是我的一位弟子)介绍,到我这里治疗。我给他治疗了一周,他的病情就有了明显改观,三周后病情完全被控制,不再有病痛感。他很高兴,以为病好了。但我告诉他,还需要两个月进行巩固。治病要治其根,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太极养生注重本,决不单看症状是否缓解,而是更注重于他的病因、病理,以及其他相关的潜在因素是否解决,所以说巩固就是调节相应的机能,防止复发。
这样一来,从2008年4月治疗完毕直到现在,一年多了,我这个弟子再没有头痛过,干起事情来风风火火的,师兄弟们都说他越活越年轻了。

一个人要是脑子清醒、反应快,看上去当然就会显得年轻。俗话说得好,“若要人不老,先防脑衰老”嘛。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前前后后有230多个皇帝,其中寿命最长的莫过于清代的乾隆皇帝,他活了89岁,在位60年,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享受了七代同堂的天伦之乐。自古皇帝短命多,为什么乾隆能颐养天年呢?就是因为他有一套根据前人经验和切身体会总结出的养生秘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这里面有好几条都是针对头部的。我们年轻的时候,也常常听说某某人已经一大把年纪了,精神头还好着呢,不输给年轻人。可现在,一打开电视机、收音机,就老是听到健康节目的主持人在说“节奏紧张”、“未老先衰”之类的话。可见,现在城市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了,人们越来越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自己的身体了。所以,越是这样的时候,头部养生就显得越重要。
当然,太极养生不仅仅指的是练习功法,还包括平常养成好的用脑习惯。一般人都以为,胡思乱想、带病坚持用脑、饿着肚子用脑不好,却不知道长期不用脑子,也是个大问题。
前段时间,卫生部一家杂志的记者部主任来采访我,闲聊的时候,说起他媳妇老是无缘无故地头疼。因为是初次见面,我也不好意思多问,只是把自己的一套“头部养生功法”告诉了他,让他带回去给媳妇试试。这位记者部主任虽然是写文章的,但常年采访医药专家,也算是个内行。他一看我的功法,觉得不错,就主动把他媳妇的情况全给我说了。原来啊,他媳妇结婚前在单位也是个能干人,可后来因为生孩子得了产后抑郁症,就辞职回家,成了专职家庭主妇。说是专职家庭主妇,可孩子是姥姥姥爷在带,她除了喂奶根本没别的事情做。后来孩子断奶了,她没什么爱好,也没什么事情做,就只是上午买菜、下午做家务、晚上看电视。看起来生活挺有规律,可就是人越来越懒,而且脾气见长,和谁都难相处。这半年,还天天吵吵头疼,但翻来覆去地检查,就是什么问题都查不出来,医生都说她没病。
我听了这话之后反问他:你以为啥事不想,就等于是在休息脑子呀?脑子要是长期不用,对健康也很不利。大脑衰老,是我们整个机体衰老的一部分,要科学地多用,才会延缓神经系统的衰老。他问我咋办?我就告诉他,坚持练习“头部养生功法”的同时,还是要让她多和人接触,不能总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当初她得了产后忧郁症,就不应该让她辞职,现在更要让她多听听音乐、写写字、和人交谈,让她的脑子动起来,这样,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解决。这位记者部主任听得头头是道,可回家却把他媳妇没辙,后来打电话告诉我,他媳妇虽然同意练习我教的“头部养生功法”,却不愿意出门。只是把自己关在家里,照着图练功,能有什么效果?
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46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31楼 2009-12-09 18:41:31 我深感遗憾的同时,也在想:同样一套功法,为什么有的人能练好,有的人却练不好呢?《黄帝内经》中说:“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行与神具,而终其天年。”养生的方法很多,但太极养生,主要是通过炼后天之气,补先天之气,以气助血,促进血液的正常循环。太极养生的重点,是在精气神上。精是立身之本,精足则气足,气足则神旺。所以,对于养生功法的练习,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意念,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太极训练中,讲究“听劲”,这个听,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肌肤、用心去感觉。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敛气凝神、全神贯注。常言说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我们练习太极养生功法也是这样,不能过于随便,必须要让自己进入太极养生的状态。进入一种状态,就是让自己的身体进入了一种气场,在这种气场里练习太极养生功,我们才可能有高度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觉,才能感受到力之所至,气之所至。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即使你从来没有接触过太极,但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也完全能够利用这套功法养身。
现在,我把这套功法介绍给大家,大家做完之后,便能顿时感觉到神清气爽、脑部轻松、血液充盈,头脑的劳累能很快得以缓解。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头疼头涨的高血压患者请不要练习这套功法。

给大家帖个眼睛太极养生吧。
--------------------------------------------------------------------------------------
2.眼

说过了头部养生,现在,我们再来谈谈眼睛养生。
一般来说,我们第一次和人接触,都会留意对方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嘛。我们生活的城市,纷繁复杂,几乎所有的一切,都要通过我们的眼睛传递给我们的大脑,然后形成综合信息,帮助我们做出判断。所以,留意对方的眼睛,就能更深地了解对方;保护自己的眼睛,就能让自己看得更多、更远、更深。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的眼睛最大,“大若铜铃”,而且睡觉不闭眼。张飞的眼睛到底有多大,我不敢说。但睡觉不闭眼,这是一种病,医学上称之为“眼睑闭合不全”。张飞有什么病呢?我估计一是先天性上下眼睑缺损,这个有遗传的可能;二是因外伤引起的眼睑缺损,眼睑瘢痕性收缩等。我们都知道,那个时代乱呀,每天打仗,所以,这第二种可能比较大。
古代人练射箭,先练眼力,百步之外放一枚铜钱,每天看,直到将铜钱看得有车轮那么大,一箭射去,正中铜钱的中心。那时候的人眼神多好啊!“目光炯炯”、“目光如炬”、“眼疾手快”,不是还有句诗嘛,“能歌姹女颜如玉,解引萧郎眼似刀”。乖乖,“眼似刀”,你说这眼神儿多厉害。时代在变啊,电脑产生后,估计“百步穿杨”这功夫也要失传了。电脑对眼睛危害有多大?
我有个老朋友,比我小十来岁,今年也四十多了。他父亲与母亲我见过,眼睛都很好。因为遗传,他的视力也特别好,经常跟我比眼力。他喜欢文学,爱看小说,我喜欢传统文化,爱看历史书,这样,我们就经常一起去书店。到了书店,俩人就像老顽童一样,比赛谁能隔着老远看到架子上的书名。后来,有老长一段时间不见他出来,打电话说在电脑上看电子书,不跑路还不花钱。可前几天,他突然又约我在“万圣书园”见面。我去了,他正在挑书,胸前挂了一幅眼镜。我问他:“你的眼睛不是很好吗?怎么也戴上眼镜了?”他说:“老花了,看电脑看的。”四十刚出头,眼睛就老花了。现在,除非找资料,他再不在电脑上看书了。
这只是近视,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稍不留意,还容易换上白内障和青光眼。前段时间,我去社会科学院与一位老同志谈一个事情。一见面,他就说起自己突然不需要戴老花镜了,高兴得很啊。我说:“哎呀,你可不要高兴,这不是个好兆头,这是白内障的早期症状之一。 ”他紧张起来,问我怎么办?我说锻炼呀,防患于未然。然后,我教了他一套针对眼睛的锻炼方法。别急,这个方法也教给大家,稍后就教。另外,大家也要注意“青光眼”。在日本,这叫“绿内障”,是指眼内压升高,引起视神经损伤萎缩,进而造成各种视觉的障碍和视野的缺损,稍有不慎,就会致盲。
眼睛上的疾病为什么这么多呢?基础医学说,眼睛与肝脏有关。常言说的好,“肝开窍于目”,眼睛需要肝血的润养,因为肝藏血。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一个常识,人的器官不是孤立的,眼睛也不仅只与肝脏有关系,它与五脏六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再者,脏腑机能的损伤都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不知哪天,就会积累到一定的量级,眼睛就会受损伤。
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47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32楼 2009-12-09 18:42:00 帖个眼睛的。
--------------------------------------------------------

2.眼

说过了头部养生,现在,我们再来谈谈眼睛养生。
一般来说,我们第一次和人接触,都会留意对方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嘛。我们生活的城市,纷繁复杂,几乎所有的一切,都要通过我们的眼睛传递给我们的大脑,然后形成综合信息,帮助我们做出判断。所以,留意对方的眼睛,就能更深地了解对方;保护自己的眼睛,就能让自己看得更多、更远、更深。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的眼睛最大,“大若铜铃”,而且睡觉不闭眼。张飞的眼睛到底有多大,我不敢说。但睡觉不闭眼,这是一种病,医学上称之为“眼睑闭合不全”。张飞有什么病呢?我估计一是先天性上下眼睑缺损,这个有遗传的可能;二是因外伤引起的眼睑缺损,眼睑瘢痕性收缩等。我们都知道,那个时代乱呀,每天打仗,所以,这第二种可能比较大。
古代人练射箭,先练眼力,百步之外放一枚铜钱,每天看,直到将铜钱看得有车轮那么大,一箭射去,正中铜钱的中心。那时候的人眼神多好啊!“目光炯炯”、“目光如炬”、“眼疾手快”,不是还有句诗嘛,“能歌姹女颜如玉,解引萧郎眼似刀”。乖乖,“眼似刀”,你说这眼神儿多厉害。时代在变啊,电脑产生后,估计“百步穿杨”这功夫也要失传了。电脑对眼睛危害有多大?
我有个老朋友,比我小十来岁,今年也四十多了。他父亲与母亲我见过,眼睛都很好。因为遗传,他的视力也特别好,经常跟我比眼力。他喜欢文学,爱看小说,我喜欢传统文化,爱看历史书,这样,我们就经常一起去书店。到了书店,俩人就像老顽童一样,比赛谁能隔着老远看到架子上的书名。后来,有老长一段时间不见他出来,打电话说在电脑上看电子书,不跑路还不花钱。可前几天,他突然又约我在“万圣书园”见面。我去了,他正在挑书,胸前挂了一幅眼镜。我问他:“你的眼睛不是很好吗?怎么也戴上眼镜了?”他说:“老花了,看电脑看的。”四十刚出头,眼睛就老花了。现在,除非找资料,他再不在电脑上看书了。
这只是近视,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稍不留意,还容易换上白内障和青光眼。前段时间,我去社会科学院与一位老同志谈一个事情。一见面,他就说起自己突然不需要戴老花镜了,高兴得很啊。我说:“哎呀,你可不要高兴,这不是个好兆头,这是白内障的早期症状之一。 ”他紧张起来,问我怎么办?我说锻炼呀,防患于未然。然后,我教了他一套针对眼睛的锻炼方法。别急,这个方法也教给大家,稍后就教。另外,大家也要注意“青光眼”。在日本,这叫“绿内障”,是指眼内压升高,引起视神经损伤萎缩,进而造成各种视觉的障碍和视野的缺损,稍有不慎,就会致盲。
眼睛上的疾病为什么这么多呢?基础医学说,眼睛与肝脏有关。常言说的好,“肝开窍于目”,眼睛需要肝血的润养,因为肝藏血。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一个常识,人的器官不是孤立的,眼睛也不仅只与肝脏有关系,它与五脏六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再者,脏腑机能的损伤都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不知哪天,就会积累到一定的量级,眼睛就会受损伤。
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48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33楼 2009-12-11 10:25:50 有些年轻人说,无非就是一个视力的问题,最多戴眼镜。其实不然,在我所接触的这类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脾气较为暴躁。肝火过旺,必耗其肾阴,必伤其脾胃,等十年、二十年以后才发现,那就晚了,已经形成病灶了。
我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一位远视患者,他的左眼患有眼底黄斑脱色变性病变,视力仅为0.01,到北京朝阳医院、同仁医院等找专家求诊,专家的答复很一致:“没有治疗的必要,只能注意休息以缓解进一步恶化,并注意定期检查另一只眼睛有否牵连。”患者十分苦恼,很担心他那个视力有0.7的右眼。后来经过我三个月的点穴按摩治疗,以及患者按照规定自我锻炼,他的左眼视力已恢复至0.6,右眼视力上升到1.2,在日常生活中,完全脱离了对眼镜的依赖。在医学界,对这种眼底黄斑病变,目前还没办法治疗,只能缓解,避免进一步恶化。所以,对于这个病例,很多大夫都无法理解。我的外甥就是一个眼科大夫,也说无法解释。现实的效果在那里摆着,科学的理论分析又讲不通,这说明什么呢?我认为,这说明传统养生学的确有它自己的一套独特的理论基础。这一点,就类似我们研究太极,有些东西,现在的科学解释不清,还是留给后人去解释吧。
我有一个弟子,他是搞计算机专业的,眼睛经常发干、目赤,视力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他已经习惯了,并没有注意,实在不舒服了,也只是点眼药水。在一次我跟他们讲养生的时候,他才恍然大悟,眼睛发干只是一种表象,它还有深层次的原因,是不能任其发展的,于是,跟我学了一套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每日锻炼几分钟的时间,眼睛就轻松舒适了。
现在,我将这套简单易学的功法教给大家。大家坐在电脑前可以练、坐在公园里也可以练。另外,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如果青少年近视患者按此方法操作,每日两次,一次10分钟左右,摘下眼镜也是很有希望的。在我治疗重度近视的例子中,有一位1100度,用一个半月的时间,使他摘下了沉重的眼镜,视力达到0.6。但需要说明的是,在治疗期间,少上网或者不上网,尽量减少和避免刺激眼睛,这样才能保证效果。
太极讲究“用意不用力”,以意领力、以气运身,气到力到、意动周身皆动。所以,大家在练习这套养生功法时,完全不用那么紧张,只需要注意力集中就可以了。

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49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34楼 2009-12-13 15:41:44 一.身体端坐,两肘伏在坐案(办公桌)上,两眼微闭,用双手拇指点揉攒竹穴,顺时针18下,逆时针18下。揉这些穴位时,力度要适度,不要有疼痛感,点按时两眼微闭,面部放松;
二.点揉鱼腰穴,顺时针18下,逆时针18下;
三.点揉丝竹空穴,顺时针18下,逆时针18下,在穴位处有清凉的体会,逐渐犹如薄荷弥漫在眼眶处,同时眼球轻柔的收缩,酸涨感得以缓解;
===============================================================================

图1


图2


图3


四.点揉睛明穴,顺时针18下,逆时针18下。日常积累的眼肌痉挛得以舒缓,眼肌自然放松,自觉双眼轻松的在眼眶中沉至适当的位置;
五.点揉玉枕穴,顺时针18下,逆时针18下。眼球及额头处明显血液循环增强,顺畅;
六.点按后,两手相搓,要快,使双手摩擦,手心较热,放在两眼上,持续两分钟,体会到眼球乃至整个眼部的温润,微循环的充盈。而后,两眼慢慢睁开,这时候你的双眼,就会能感觉一种彻底的放松舒适,头脑清醒之感。

图4


图5


图6

转发至微博
穴位说明:
----------------------------------------------------------------------------------
攒竹穴: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主治头痛,目眩,目翳等疾病;
鱼腰穴:位于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主治目赤肿痛,眼睑跳动,眼睑下垂等疾病;
丝竹空穴:位于面部眉梢凹陷处,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眼睑跳动等疾病;
睛明穴:位于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主治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等疾病;
玉枕穴:位于人体的后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主治头项痛,目痛,鼻塞等疾病。
陈老师说的话:
=============================================================================== 我们小的时候做过眼保健操,但对治疗眼睛近视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呢?那是因为穴位本身虽然正确,但是点按的方法不同。从治疗的角度来讲,不要求点,是要求揉。这与中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治病的有很多都是一些“常用药”,关键看你怎么组合,怎么运用,效果并不在于你用了多少味“药”,而在于你的组合是否能让它事半功倍。如果近视严重者,可加练一种方法,两眼睁开,盯住前边一个物体,距离最好在三至五米之间,盯住之后,眼睛不要眨,会有酸、胀、流泪的感觉,坚持个一两分钟,然后两眼闭住,静养一分钟,再睁开双眼。这是我研究中华医武秘笈,并结合穴道功能,经过大量临床总结,从实践经验中得来的,效果不错,但贵在持之以恒。
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50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35楼 2009-12-13 15:42:25 手动 手动
shou dong
解释:人工操作|手动操作
词组:手动|手动当|手动操作|手动开关|
同类词:自动|半自动|半手动
热词解释:
“手动”,由武当松溪派第12代传人陈太平先生首次公布的“城市人不生病—5分钟养生法”。此法以“手动”为理疗手法,每天5分钟,刺激人体反射区,以调动身体免疫系统,达到不生病的目的。
此功法一度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人群中秘传,被称为“最符合上班族人体特征的养生法”,一时成为网络热词。
“手动”人群:
1.居住在城市中,高速运转,缺乏锻炼,有典型亚健康症状的上班族;
2.没有足够锻炼时间的离退休老人。
“手动”四大优点
一、从太极拳法中提炼出来的太极养生功法,受众之广,流传久远,值得信赖。
二、“嘘,呵,呼,呬,嘻,吹”,首次披露武当松溪派传习绝学——六字决养生功。
二、“守其道,明其变,养其身”,首次提出城市人不生病九字真经5分钟练习方法。
三、一套完整的功法,从头到脚,每天只需5分钟。省时,速效。
四、对现代都市人群常见病关节炎、失眠、前列腺炎、便秘等亚健康症状有明显的理疗功效。
-------------------------------------------------------------
百度搜索到的。
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51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36楼 2009-12-13 15:43:00 我为什么公开“城市人不生病。5分钟养生功法”

陈太平



我专门关注过城市人的“幸福指数”这个话题。幸福指数,是挂在人民群众脸上“指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公布的“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报告”调查结果——“目前中国近八成居民感到生活幸福,农村居民幸福感强于城镇居民。”
这个调查结果,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何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反而比大城市里的人更有幸福感?
其实,答案就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蜗居》里:“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要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

另外,中国城市里人因为长期污染源太过接近,得肺癌、肝癌等诸多疑难杂症以及一些富贵病的概率远高于农民。所以,全国的长寿之乡百岁老人最密集的地区向来都不是社会发展水平远高的城市,而都是贫穷落后的地区。
我有一个多年在城市里生活的弟子,他一直觉得自己非常不幸福。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脑袋,一直有神经痛的迹象。

为了解决这种令人难缠的问题,他在国内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了多年,都没有什么效果,后来,又到国外治疗了两年多,还是没有什么起色,到2008年初,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从初期每年发作两次,变成了一年多次,而且,几乎每次发作前一个小时,都会出现视觉障碍,视野中出现盲点并逐渐弥漫,眼前好像有毛玻璃遮挡视线,脑子里以某一点为中心慢慢地开始疼、越来越疼,最后疼得如同针刺。不光这些,说话也有问题,身体还碰不得,一碰就觉得麻木。疼痛得厉害了,连吃止痛片都不行,还又是呕吐又是腹泻。这样折腾了几个小时,渐渐好些了,但拿以后一周都不敢晃动头部,一晃就疼。后来经他的同学(也是我的一位弟子)介绍,到我这里治疗。我给他治疗了一周,他的病情就有了明显改观,三周后病情完全被控制,不再有病痛感。他很高兴,以为病好了。但我告诉他,还需要两个月进行巩固。治病要治其根,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太极养生注重本,决不单看症状是否缓解,而是更注重于他的病因、病理,以及其他相关的潜在因素是否解决,所以说巩固就是调节相应的机能,防止复发。
这样一来,从2008年4月治疗完毕直到现在,一年多了,我这个弟子再没有头痛过,干起事情来风风火火的,师兄弟们都说他越活越年轻了。
一个人要是脑子清醒、反应快,看上去当然就会显得年轻。俗话说得好,“若要人不老,先防脑衰老”嘛。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前前后后有230多个皇帝,其中寿命最长的莫过于清代的乾隆皇帝,他活了89岁,在位60年,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享受了七代同堂的天伦之乐。自古皇帝短命多,为什么乾隆能颐养天年呢?就是因为他有一套根据前人经验和切身体会总结出的养生秘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这里面有好几条都是针对头部的。我们年轻的时候,也常常听说某某人已经一大把年纪了,精神头还好着呢,不输给年轻人。可现在,一打开电视机、收音机,就老是听到健康节目的主持人在说“节奏紧张”、“未老先衰”之类的话。可见,现在城市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了,人们越来越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自己的身体了。所以,越是这样的时候,头部养生就显得越重要。
头部养生,直接关涉城市人的“幸福指数”——这句看似吹牛的话,需读者仔细想想。我就不在这里饶舌了。
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52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37楼 2009-12-13 15:44:16 3.耳


我们形容一个人健康,就会说他“耳聪目明”,眼睛和耳朵、视觉和听觉都很好。上节我们已经讲了眼睛,这一节,我们来谈耳朵的太极养生。
先给大家讲一件小事:去年初夏,一个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打电话过来,说最近总是耳鸣,睡眠也不好,问我怎么办。他在民航工作,是个软件设计师,前段时间一直在忙着设计一套最新安检程序,而且是“国家机密”。这个当然是我在奥运会开幕后才知道的,当时接了他的电话并不很清楚。不过,却可以断定他的问题,是劳累过度造成的。于是,我给他推荐了一套太极养生的耳朵养生功法。因为从他在清华大学读硕士开始我们就有交往,所以,他练起这套功法来很快就能进入状态,效果很好。但我却还是为他担心,因为我知道,他现在面临的工作压力太大了。
每次坐地铁出门,我都很难看到车厢里有空座。特别是一号线,能挤上去就算好了。不过,现在的年轻人素质高,见老人上车,都主动让座。说老实话,我一看到年轻人让座,心里就挺不是滋味。看他们的神情,几乎个个都疲惫不堪。就这样,孩子们还有的站着看书,有的叽里咕噜读着外语。按说,做长辈的,看到年轻人这么求上进该高兴,可我却高兴不起来:知道他们生活得不容易,压力大呀!
现在的人,都讲“压力就是动力”,这句话我深有体会。多年前,我年轻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甚至好几次都觉得快到极限了,快要崩溃了。后来,虽说没有彻底崩溃,但怒大伤肝、思虑伤脾,还是给我的健康埋下了大隐患。不过,好在我是个修道练武的人,后来在悟道的基础上,对人生存的外部环境和人自身的内在环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逐渐调整了心态,没有落下大病,造成不能弥补的遗憾。俗话说痛定思痛,大悲之后能从另一个层次和角度去看待问题,通过另一种形式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对减轻人的心理压力、以更好的心态让自己融合于工作和生活当中,有很大的帮助。
压力大,人就会浮躁。人一浮躁,就会心火亢盛、心肾失调,水火不能相济,造成听力下降,中医讲“肾开窍于耳”,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在养生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忽视了耳朵。说起忽视耳朵,很多人都不以为然。早几年,相声大师马季先生有一个很著名的段子《五官争功》,听过的人怕是都还记得耳朵是怎么诉说委屈的吧?耳朵是人头上最容易被忽视的器官,不但什么护肤品没有耳朵的份,就是洗脸的时候,毛巾能碰到耳朵便不错了,没有几个人会认真地在耳朵上抹点儿香皂,慢慢地搓揉;戴眼镜的,全仗着耳朵挂眼镜腿,可耳朵上长茧子了,也没谁会觉得耳朵有什么功劳;至于那些时尚的年轻人,在耳朵上扎一溜小眼、安一溜耳钉,更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长耳朵了。
说起来,人的耳朵真是非常神奇。如果我们把耳朵上的穴位连线,就可以看出来,那形状很像一个子宫里的胎儿。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法国人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他们认为耳廓是倒立的婴儿,并且创立了耳针疗法。人身上各个器官,比如手、足、心、胃、肝、肺等等,在耳朵上都有对应的穴位,也就是说,某个器官出了问题,耳朵上那个对应的穴位就会有反应。相应地,刺激耳朵上某个穴位,就能治疗这个穴位对应的器官。所以,平常看电视的时候、遛弯的时候,多揉揉耳朵,是好习惯。揉耳朵的时候,发现痛的地方,就说明自己的身体某个相应的部位有问题了。
通过看耳朵的皮肤颜色、形状来协助诊断病情,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耳朵很容易摸到,手法也比较简单。
比如在冠心病人的耳垂处常常会发现一条斜的皱痕,也就是平常我们听说的“冠心病沟”。耳垂对于血管缺血现象很敏感,一旦冠状动脉硬化引起冠心病,耳垂就会发生缺血的现象,还可能萎缩。所以,依据这条斜线状的皱痕来诊断冠心病,准确率非常高。

回复此发言sdbzc2009
  • 等级:0级
  • 积分 :20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38楼 2009-12-14 12:37:53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从腰开始,往下过骨盆,经过臀部,然后沿大腿一直到脚。所以,这根神经管着腰和腿,而坐骨神经痛,指的就是沿着坐骨神经发生的综合病症,痛起来受不了,活动活动更疼,严重起来,两条腿会发麻,还会发生水肿,摁一下就有一个坑。这样的时候,得赶紧找到耳朵上与坐骨神经相关的穴位,开始按摩或者点穴。
大家都听金教授讲过礼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人们就越讲究礼仪,特别是经常出入一些正式场合的年轻人,如果因为一些小毛病让人误会,给工作和生活带来麻烦,就太不值得了——比如打嗝。这样的小毛病,看起来不起眼儿,但在家,会搅得家里人不能好好生活,在单位,会搅得同事们不能好好工作,去医院又觉得“小题大做”,而且因为工作太忙也抽不出时间,很折腾人。其实,这种病叫膈肌痉挛,是指膈神经受到刺激后,引起的膈肌不由自主地痉挛性收缩,大多数是因为受寒或者吃得太多造成的。打嗝的时候,会老觉得往上泛气,喉咙里发出“咯儿咯儿”的、自己都难以控制的声音。遇到这样的情况,完全不用那么烦心,你只需要点耳朵上相应的穴位,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
另外,像脖子酸疼、僵硬、发麻、落枕等,也能通过耳部穴位疗法轻易解决很多病痛。几年前,我去四川青城山访友,切磋武功,小憩的时候,偶然发现一个人脖子僵硬地看着我们。朋友说,那是他家的一位亲戚,早几天听说我要来,就天天给朋友说好话,想来见我,朋友被缠得没办法,只好答应了他,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因为这个太兴奋了,居然晚上睡觉不当心落枕了。可就这样,他还是硬着脖子跑来了。修道练武的人,都是讲义气的,我听了这话,心里有些感动,不忍眼看着朋友的亲戚难受,就说,我帮你治治吧。然后,我就找准他耳朵上的穴位,用我的功法做了相应的耳疗。刚开始,他觉得有些疼,呲牙咧嘴的,但是,大概是对我比较有信心,所以忍着没有叫出来。我给他说,你要是痛就叫吧,没事儿,一会儿就好。过了三分钟,他始终没有叫,我松开手,让他活动一下脖子,他慢慢地左右动了两下,原本僵硬的脖子已经就能活动自如了。围观的人都说太神奇了。我摸着耳朵上的穴位对他说,现在不过只是暂时缓解了症状,你自己回家以后,也可以经常做做耳部按摩。接着,我又把比较容易掌握的简单的耳诊耳疗手法,给他们介绍了一些。几个月后,我回到北京,我的那位朋友打电话对我说,现在他身边很多人都热衷于耳疗了。一些小病、常见病,几乎不用去医院吃药打针了,自己少受罪不说,还节省了时间和医药费。当然,更主要的是,那些人增强了养生意识,开始自觉保养身体,而不是等到有病的时候,才去医院。
古代人出门,最多就是骑驴、坐牛车马车,对身体的影响不是很大。现代人出门,坐飞机是平常事,离地面高了、速度快了,对身体的影响也就大了。有一次,我去南方讲课,需要带一名工作人员。这人也爱好书法,平常和我关系很好,还常常一起看书展、淘老帖。可一听说要和我去南方,不乐意了,声称真要去的话,我坐飞机他坐火车。我纳闷啊,就问他为什么。他说,上周末他坐飞机去郑州办点私事,飞机正往上升,他的耳朵突然就“嗡嗡”地响起来了,就那么响了一路,到了郑州还是响。匆忙办完事回家的时候,他不敢坐飞机了,改坐火车。现在已经是周三了,症状还是没减轻。我听了,开玩笑说:“我帮你治治吧,治好了,咱们就一起去,治不好,咱都不去。”于是,当时就针对内耳穴对他进行了耳疗,做完以后,他觉得好些。接下来又连续做了两次,第三天,我们就一起坐飞机去了南方。这一次,他的耳朵再没有响过。后来他经常坐飞机出差,就是因为他自己学会我那一套耳疗养生功法了。
听说过太极的人,都知道“四两拨千斤”的说法,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就此在全国各地拜访过许多名家高手。开始只是为了太极拳,后来年纪逐渐大了,经历得多了,才真正明白了“练成千斤力,用时四两功”的道理,所以,我后来才独创了这套看似简单,却意蕴深远的太极养生功法。
下面,我就把这套耳朵养生功法介绍给大家,期待大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使用。


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53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39楼 2009-12-17 14:02:23 一.身体端坐,身体自然坐立,最好是一种松弛的状态,两手掌捂住两耳,两手的食指相对,附着于后脑后;
二.两手食指与中指分别敲打于后脑,两耳会有嗡嗡之声。敲打36下;
三.两手拇指和食指附于两耳垂处,揉拽两只耳垂,正反各揉36下。


图1




图2


图3

陈老师说的话
---------------------------------------------------------------------------------------
关于这套功法,曾经有一位弟子问我:“我练的效果怎么和其他人的效果不一样?是不是我的身体有什么问题?”我当时就让他练了一遍,原来问题出在“两手捂住两耳”这里,他没有捂紧,留有一定的空隙。大家不妨体验一下,如果两耳与手掌之间空隙过大,你的中指和食指在敲击时,你会感觉有明显的区别。所以练习时,两掌一定要捂住两耳,不要有空隙。在两手揉拽两耳垂时,向下要微微用力(不能有疼痛感),有微拽但不是单一的揉,这样对强壮肾脏有很大帮助。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肾主耳……在窍为耳。”所以,我在此配合耳朵的养生,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的强肾法,具体肾脏的养生功法,后面有详细说明。我有个弟子,早年从学于太极拳名家郝少如、王培生二位先生,这套方法是王培生先生教给他的,他在一次跟我交谈时,谈到这种方法,我感觉这种方法对强肾有很大的帮助。具体方法是:两手附于两肾处,从外向里揉按,有意识地将两肾向里挤靠。后来,我在给弟子传授的过程中加了一点:“挤靠之意的同时,意守命门。”长期锻炼,如果不加有意念,则只能作为一种皮肤的按摩,促使肌肤的血液循环,真正的效果没有体现出来。用意而不用力,不在力量的大小,适度即可。


回复此发言五分钟
  • 等级:0级
  • 积分 :20
  • TA的微博
[个人信息] [发送信息] [举报] [到微生活转转] 管理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 IP
  • 报名
返回顶部 40楼 2009-12-21 10:49:53 陈老师说鼻部太极养生
--------------------------------------------------
城市环境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但首当其冲的,还是鼻子。因为我们哪怕有一口气在,都必须得呼吸,呼吸就离不开鼻子。很多人以为,污染空气最大的杀手是汽车尾气,我觉得,那只是我们看得见的杀手,像化妆品、装饰材料等等,这些看不见的杀手,同样都是引发鼻炎的主要原因。
鼻炎包括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前几年,我家隔壁住着一对小夫妻,小伙子是东北人,姑娘是浙江人,两人是大学同学,结婚好几年了,当时女儿已经有四岁了。因为年龄差距大,我们两家人平时也就是点头交,不怎么往来。其实我心里明白,他不了解我,把我当江湖郎中看呢。可有一天,我从外面回来,一出电梯,就看见小伙子站我家门口。问他是不是找我有事,他红着脸说,想要我帮他看看孩子,孩子不吃药。我问他咋回事,他说,最近孩子总是鼻子不通,还打喷嚏、流鼻涕,小两口以为孩子感冒了,就把平时准备的感冒配给孩子吃,可吃了几天也不见好,只得赶紧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结果,医生说孩子得的是过敏性鼻炎……病检查出来了,医生也开了对症的药,可孩子开始吃了那么些感冒药,对药有逆反心理了,又哭又闹,就是不吃。小两口又心疼又生气,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听了,一边开门,一边叫他把孩子抱来。孩子坐在我书房椅子上的时候,衣衫不整,满脸鼻涕,一看就是才被妈妈爸爸折腾过。我给孩子号过脉,又看了看孩子的脸色和舌苔,心里明白医生的诊断没错,就对孩子说,你只要乖乖地让爷爷摸摸你的鼻子,咱今天就不吃药了,好不好?孩子那时候只对吃药有抵触,所以就很安静地坐着让我运气给她按摩。按摩着舒服啊,热乎乎的,鼻子通了嘛。过了一会儿,没等我按完,孩子就睡着了。我见小两口在旁边站着,看得心服口服,就把这套功法仔仔细细地给他俩说了,让他们就这样做,等到孩子想吃药的时候再说。结果,几天后,他们告诉我,没吃药,孩子的病好了。
说起来鼻炎是个小病,但这病的危害非常大,不仅让人闻不着味道、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胸痛、胸闷、精神萎糜,还会导致呼吸障碍、引发血氧浓度降低、影响其它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与代谢,甚至会并发肺气肿、肺心病、哮喘等严重并发症。在工作学习方面,成年人会因为鼻炎引起头痛,脑子不清醒,昏昏沉沉,使工作效率低下;而青少年则由于鼻炎引发的鼻塞、头痛等症状造成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及学习成绩显著下降。更严重的是,最新医学研究证实,全世界80%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而其中,就有九成的鼻咽癌,是因为鼻炎久治不愈恶化所造成的。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了鼻子的养生。
回复此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