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晿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戴隆斌:苏联特权阶层的形成及对苏联剧变的影响(2)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2:56:36

戴隆斌:苏联特权阶层的形成及对苏联剧变的影响(2)

时间:2010-05-28 11:51 作者:戴隆斌点击:1786次

 


  苏联的特权阶层垄断着国家的一切执政资源,包括政治经济资源、舆论宣传工具,掌握着苏联党政军以及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干部的任命权,他们大多贪污腐败、恣意妄为,严重败坏了苏共的声誉、消解了人民群众对苏共的信任和支持,并从根基上动摇了苏共执政的合法性。这个官僚特权阶层,趁着戈尔巴乔夫改革之风大肆侵吞国有资产,化公为私,据为己有。尤其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个阶层的私有财产急剧膨胀。为了使自己拥有的财产合法化,他们实际上成了公有制的最有力的摧毁者和私有化的最实际的推动者。正如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安姆赫斯特分校经济学教授大卫·科兹所分析的:“70年代苏共领导集团还是由理想主义的革命者组成的,到80年代就完全不同了,占据苏联党政机关要职的‘精英’们开始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代之以典型的物质主义、实用主义。尽管这些‘精英’们还在不断重复官方的论点,但相信者是极少数。他们开始考虑实行什么改革方案对自己最有利。许多人认为民主社会主义会减少自身的权力,改革前的社会主义虽然赋予他们某些特权,但又限制了他们把权力传给子女和聚敛更多的财富。显然,实行资本主义最符合‘精英集团’的利益,这样,他们不仅是生产资料的管理者,而且可以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既可以实现个人财富更快地增长,又能合法地让子女继承权力和财富。”[19] 因此,苏联解体、苏共的垮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苏联特权阶层的“自我政变”,是为了使他们长期以来通过非法手段占有的社会财富和各种权益合法化,是他们主动选择的结果。1991年6月,美国一个社会问题调查机构在莫斯科作了一次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调查,调查对象是掌握着高层权力的党政要员。调查采取特定小组讨论的方式,一般要同调查对象进行4—5小时的谈话,通过谈话以确定他们的思想观点。分析结果是:大约9.6%的人具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他们明确支持改革前的社会主义模式;12.3%的人具有民主社会主义观点,拥护改革,并希望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民主化;76.7%的人认为应当实行资本主义。[20]苏联剧变后的进程也确实表明了这一点。苏联时期的那些“在册权贵”在苏联解体以后摇身一变,变成了新体制下的新官僚或者富翁。有一个统计数据比较清楚地说明了这一问题,详见下表。[21]


  前苏联权贵阶层在新社会精英层中所占的比例(%)

 

 最高领导层

政党首领 

议会领导 

政府部门 

地方领导 

商界精英 

 75.0

57.2 

60.2 

74.3 

82.3 

 61.0

 
  可见,苏联解体、苏共垮台,苏联放弃社会主义转向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这是苏联权贵阶层大多数人所向往的。


  苏联解体已经过去将近20年了,但是回过头来看,苏联干部制度中的“职务名册”制以及由此造成的特权阶层给苏联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结果,其教训是深刻的,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


  注释:


  [1] Михаил Восленский ,Номенклатура:Господствующий класс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М.,1991 г.,c.82.


  [2]《斯大林全集》第5卷第171—172页。


  [3] 参见《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2分册第303页。


  [4] 俄国现代史文献保护与研究中心,全宗17,目录68,卷宗462,卷张32。转引自Коржихина Т.П., Фигатнер Ю.Ю. Советская номенклатура : становление, механизмы действия. // 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 1993, №7.


  [5] 卡冈诺维奇《回忆札记》莫斯科1996年版第313页,第313页。


  [6] 俄国现代史文献保护与研究中心,全宗17,目录68,卷宗136,卷张167—169。转引自Коржихина Т.П., Фигатнер Ю.Ю. Советская номенклатура : становление, механизмы действия. // 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 1993, №7.


  [7] 俄国现代史文献保护与研究中心,全宗17,目录69,卷宗136,卷张167、170。转引自Коржихина Т.П., Фигатнер Ю.Ю. Советская номенклатура : становление, механизмы действия. // 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 1993, №7.


  [8] 俄国现代史文献保护与研究中心,全宗17,目录68,卷宗459,卷张7—17;全宗69,卷宗142,卷张2。转引自Коржихина Т.П., Фигатнер Ю.Ю. Советская номенклатура : становление, механизмы действия. // 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 1993, №7.


  [9] Коржихина Т.П., Фигатнер Ю.Ю. Советская номенклатура : становление, механизмы действия. // 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 1993, №7.


  [10] 参见1989年10月16日《真理报》。


  [11]参见《同莫洛夫的一百四十次谈话》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612—613页。


  [12]《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310—312页。


  [13][17]鲍里斯·叶利钦《我的自述》东方出版社1992年版第129页,第50页。


  [14]参见张建华《推倒红墙》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292—294页。


  [15]《斯大林全集》第5卷第171—172页。


  [16]格·阿·阿尔巴托夫《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178页。


  [18]参见王长江《苏共:一个大党衰弱的启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70—271页。


  [19][20]大卫·科兹《苏联解体的原因》,载于《当代思潮》2000年第5期。


  [21]参见张树华《过渡时期的俄罗斯社会》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88页。


  [作者单位]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来源:《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