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宝逾期7天上征信吗:北魏石造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13:48
    石造像是指用石材雕刻的宗教偶像,可分为个体石造像和造像碑两种。前者直接以石造像,主像多为圆雕,大多数像身背部、台座或碑面铭记两旁,左右侧和整个碑阴,都刻满了清信士的姓名以及造像年月,据此可以判断其时代。后者是在碑形石或柱状石上凿拿各种造像,雕刻手法以浮雕为主;碑石高广不一,厚度常为20厘米上下;碑的正面上方刻佛拿和佛像供养人像;佛拿上方是碑额地位,上圆下方,刻满了纹饰。现存最早的石造像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遗物。北朝是石造像的鼎盛期,造像数量极多,题材以弥勒最常见。北魏早期还出现了佛道混合的造像碑。南朝石造像的数量较少,但雕工精致。隋唐石造像主要有弥勒、观音,阿弥陀佛、释迹多宝并坐等,双身佛、菩萨并立、双身思维菩萨等尤为多见,三尊像、五尊像也常可看到;造像碑常见维摩话等经变故事的内容。唐宋以后,石造像趋于衰微。现存的石造像以河北曲阳修德寺石造像,河南荣阳大海寺石造像,甘肃酒泉文殊山石窟的北凉造像碑等较为著称。
    石造像出现的时间,大体在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魏晋以来,在北方盛行的石窟造像的影响下,小型可移动的石造像也趋于流行。它们的风格特征与同时代的石窟造像和金铜佛像基本一致,可用石窟造像和金铜佛像作参照。如北魏早期,佛像的头部出现水波纹发譬,多是身着广袖通肩大衣,其中年代较早的纹摺稀疏,线条较硬;稍晚的则纹摺密而柔软。许多伪刻的石造像,很难与相应的时代风格特征相符。此外,传世石造像的表面有风化侵蚀所形成的锈色,表面发白,且有状似根须又似流质自内淌出的"石筋"锈痕,很难仿造,可作为鉴别石造像的依据之一。     砂岩高浮雕云冈飞天 (一对) 北魏 高31·7厘米:高33·7厘米 估价:RMBl60000一240000 成交价:RMB27559元
云冈石窟,依山开凿,共计有1100多小拿和51000多尊造像,开凿约始于北锦文成帝和平元年(460),此飞天开凿在砂岩上,采用高浮雕技法表现飞天形象,造型逼真情美,雕工细腻精湛,是石造像中的不可多得之作。       石刻佛雕 北魏 估价:RMB80000一120000 成交价:RMB291782此尊佛雕佛像造型庄重,神态安详,衣纹流畅,相相如生,是石雕中的佳作,对研究我国古代佛教文化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华亭县 北魏四面石造像(国家一级)       山东省青州市北魏彩绘造像碑。  此碑1994年12月10日出土于青州市酒厂。造像碑用石灰石雕成。碑高138厘米,尖拱形,上部略向前伸;下宽 90厘米,碑下有径15厘米、长30厘米的榫,碑座己佚。造像碑由本尊、二胁侍和七位飞天组成。
  本尊高83厘米。螺形高髻,面相清癯,眉目清秀,嘴角上翘呈微笑状;耳垂较小,长颈,手施无畏与愿印:着宝衣博带袈裟,内穿长裙,袈裟、长裙下摆外侈,下部折纹较多;赤足立于莲芯上。造像面部、手、足的皮肤外露部分贴金;头光用莲花瓣、五色光环组成,外侧为宝相花环;背光内侧为彩绘的莲花瓣、浅线刻的宝相花环,外侧为五色光环组成。造像发髻用宝蓝色彩绘,唇涂朱红;袈裟用宝蓝、石绿、赭石色构成斜长方形图案,长方形内绘朱砂红色,图边框部分用錾金技术将黄金制成宽0.5毫米的金线固定于石质上。
  左、右胁侍高均为53厘米。头梳双髻,面相清癯,眉目清秀,颧骨较高,嘴角上翘呈微笑状;上身袒露,腕戴手镯,肩披较大的披帛,披帛在下腹部交叉结于一黄金璧后,分左右两股上绕至双肋间,再飘然下垂;左手置于胸前,手中持宝盒,右手自然下垂,手中握香囊;下著长裙;左胁侍胯间有带结的裙带,裙下摆外侈,赤足立于莲芯上;有双重莲花瓣头光,外侧为五色光环。造像形体为男性。胁恃长裙彩绘保留完整,系用朱红涂地,上有石绿、宝蓝、赭石等线条,并有用四个小菱形组成花形和0.5毫米宽的錾金图案。二胁侍莲花下有彩绘的双兽。
      北魏(公元386年—534年) 彩绘背屏式石佛造像   高134厘米
1994 年山东省青州市七级寺遗址出土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藏
此造像为一佛二菩萨三尊像。中国古代的石造像多敷彩色,然因年深月久,难以保存,这尊造像尤为珍贵之处在于原妆彩保存完好。主尊的面、颈、胸、手足等裸露处均贴金,两胁侍腕际佩物和所持物也贴金。尊像的衣装纹饰以朱砂为主色,艳泽亮丽。头光由红、黄、蓝、赭、紫五色光环组成,与多彩背光、火焰纹及飞天辉映出佛国的光芒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