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慧欧妮:孙中山是中国的列宁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16:29

日本人为列宁注入的注解是:列宁是民族的叛徒,他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可以将自己的国家出买。

日本二战后首相吉田茂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日本没有列宁那样的人物。

   根据俄罗斯最近出版的、由安德烈鲍里索维奇祖波夫主编的《二十世纪俄国史(1894-2007)》的介绍,为了瓦解协约国的攻势,德国威廉皇帝自1915年开始秘密资助列宁,1917年4月,列宁在德国特种兵帮助下回到彼得格勒。德国一共给他5000万金马克,约9吨多黄金。列宁的革命,的确是在德国的资助下完成的。换个角度而言,德国支持列宁,是要从沙皇俄国内部瓦解其攻势。

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宁对本国人民之对外接触高度警惕,一般的联系也可能被定罪为“里通外国”,会受到“契卡”的严厉镇压,这些与他怕他人也受外国资助推翻自己有关。

台湾报刊在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说他是中国的列宁,这实际上是对孙中山一生拿外国钱革命,实际上充当了外国的“大炮”的评价。

1911年12月孙中山从欧美回到上海时,曾对前往香港迎接并陪同他到上海的宫崎滔天等日本大陆浪人谈到1907和1910年两次被日本驱逐的经历,他表示:“我非常怨恨日本”,日本“当我们主动地要握手时缩回其手,对己有利时则要来握手”。(在上海宗方小太郎之函,1911年12月30日到,日本外交史料馆藏)。

   这也就是说,在获得日本支持这点上,孙中山与朝鲜的金玉均完全相似。他们与日本的关系是主从、上下关系,他们的活动是“被动”的,“空间”是有限的。日本给他们钱让他们活动,他们则可以活动;不让他们活动时,往往被压制、破坏。

日本非常了解孙中山,孙中山最缺的是“革命经费”,最不缺的是:“永远高涨的革命热情”,而上述两者结合只能造就他成为一个“有奶变是娘”的革命者。

日本支持孙中山等反对袁世凯“称帝”,可“第三次革命”随着袁世凯的死去而终止,此后日本支持段祺瑞并向北洋政府提供“西原大借款”。1917年2月3日美国宣布与德国断交,德国驻华公使辛慈(Paul von Hintze、曾作为德国海军特使在沙俄工作过8年,有广泛人脉,精通英、法语)3月找到段祺瑞,表示愿意提供1000万美圆,换取中国支持德国。虽然段祺瑞曾在德国留过学,一战之初相信德国必胜,而且也不愿意加入与己无关的欧战,但日本不断借款给财政十分困难的北洋政府,再看到德国给的钱没有日本的多,段祺瑞最终割舍了德国。3月14日北洋政府宣布与德国断交。

辛慈经夏威夷返回德国,途经上海离开中国前,他指示德国驻沪总领事克里平(Hubert Knipping),要他与反对段祺瑞的康有为、孙中山、唐绍仪接触,谁能拉起队伍就给谁金钱支持,开价2000万美圆。1917年4月他与孙中山在上海秘密会晤。孙中山后叫来了日本人,1913年宋教仁被杀前,孙中山正作为袁世凯的铁路督办访问日本,与日本陆军重要人物桂太郎见面时,对方曾提出过要德、中、日三国联盟,共同驱逐英、美势力。这次桂的心腹、陆军参谋次长田中义一5月秘密来上海,他与孙中山举行秘密会谈,但当时日本的政策是要打败德国,日本当然不会支持孙中山。

8月14日,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8月27日,孙中山率领130多名北洋政府中的参众两院国会议员及北洋海军南下,9月10日组建了广东军政府。有史料表明,这次行动完全是因为孙中山获得了来自德国的捐款。上海犹太人哈同捐给孙中山五麻袋钞票,美国驻上海总领事向本国政府报告,因为黎元洪反对参战,与段祺瑞之间就是否参战发生冲突,德国此前也曾想到过黎,并且让孙中山去说服黎元洪,在1917年6月给了孙中山150万银圆(还有说200万银圆、200万马克=200万美圆)。总之,假如没有这笔钱,海军及国会议员是不会随孙中山去南方的。

1917年11月2日,美国国务卿兰辛与石井签署了《石井兰辛协定》,7日换文,接着欧洲的“孙中山”-列宁“革命”成功,日本政策随之改变。1918年1月,日本出兵西伯利亚,同时日本邀请美、英共同出兵。为了稳住中国北方的段祺瑞,日本于1918年5月与段签署了《共同防敌协定》,要段祺瑞对日本出兵西伯利亚提供“后方支援”。在南方,孙中山周围的人此时开始逼他下台;日本的犬养毅等也适时地力邀他去日本,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之后经由厦门去台湾、日本,可事后他只说回到了上海,对为何去日本?在日本见了什么人?谈了什么?一切都秘而不宣。这时他骂“南北军人都是一丘之貉”。

1918年末到1920年末的两年间,是孙中山沉寂的两年,他在上海的寓所中撰写《建国方略》。

1920年11月孙中山再次离开上海回广州,这次成立了新政府,政府内的岑春煊、唐绍仪、李烈钧等高级人物都与日本多少有关,孙中山被推举为非常大总统,1921年5月5日宣誓就职。这时的钱来自何方不清楚,但1921年7月1日成立的中国共产党,的确受到了苏联的资助。从日本专程来参加第一届中共党代会的周佛海,会议结束后回日本时,受到了日本警察的详细盘问。

以前由德国人对中国干的事,这时由苏联人继续“接力”。苏联支持中国“反帝”,原因在于有七万日军驻扎西伯利亚。苏联派到中国来的第一个代表是据说是斯内弗利特,化名马林。他于1921年春到中国,在北京李大钊的介绍下,马林年底到桂林见孙中山。马林否认中共于1921年7月建立,他说建党应在1920年。苏联1919年成立共产国际(第三国际),同年8月决定支持中国,1920年夺取中西伯利亚后,4月派遣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华,5月在上海建立了据点。

孙中山于1921年底从桂林返回广州,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此后孙中山再次被赶出广东,陈炯明曾是苏联表示愿意提供资助的对象,但他不愿意接受外国“资助”。孙中山1922年8月回到上海时,恰好苏联方面更换越飞来华,此前他是苏联驻柏林大使,他在上海与孙中山会谈。越飞还会见了北方的吴佩孚,表示愿意提供2000万美圆,以支持他组建联合政府,但被吴佩孚拒绝。

1923年1月,孙、越发表了《孙文越飞声明》,越飞后以洗温泉养病为由离开上海去了日本,“中、日、德三国联盟”变成了“中、日、苏三国联盟”。廖仲恺还受孙中山之托,专程为此去日本了解情况。越飞在日本对邀请自己去日本、时任东京都知事的后藤新平说:每当苏、中关系密切时,日本就会对苏联示好。苏联后来的策略是:一旦看到日本对自己采取攻势,就支持中国,以此交换日本停止反苏。日本住手,苏联也同时从中国“抽手”。

1923年之后,孙中山与苏联的关系从以前的秘密转为公开,后高调宣布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他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1923年3月8日,联共(布)批准了了越飞的提议,资助孙中山200万墨西哥银圆。1924年1月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接着开办了军官学校。以前马林曾向苏联政府报告:孙中山是个不值得支持的人物,因为他只知道搞阴谋、小打小闹。

1918年孙中山曾经被段祺瑞、日本人“调虎离山”;1924年北方的吴佩孚与张作霖作战正酣,10月底冯玉祥突然“北京政变”,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止。冯玉祥力邀孙中山来北京。可后来邀请者冯玉祥不露面,由段祺瑞、张作霖出面接待。虽然孙中山完全没有必要经过日本,可他仍坚持绕道日本前往北京,据他自己说是因为船票紧张,可这个理由并不成立。在日期间既无法前往东京,也没有什么重要人物接见他。孙中山哪里知道自己只是日苏间交易的一个筹码。

1917年日本先支持张勋、康有为复辟,接着再支持段祺瑞“平叛”;这次日本一边支持冯玉祥将溥仪赶出故宫,一边收容这个落魄的皇帝。孙中山1924年12月31日进北京,而迎接他的却是日本自1921年起与苏联谈判、直到1925年1月在北京、加拉罕与芳泽之间签署的《苏日协定》。以前苏联对中国的保证都无效,而1905年日俄之间签署的《扑茨茅斯条约》依然有效,该条约原本应在1923年终止。苏联情愿抛弃一个弱朋友,也不愿意制造一个强对手。

孙中山1925年3月在北京去世,8月,掌管财务并了解许多中、苏、日内幕的廖仲恺遇刺身亡。冯玉祥1926年后去了苏联,子女也送到苏联留学,可他在1948年从苏联返回中国的船上,遇火灾离奇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