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要注意什么事项:禅宗三关与密宗三妄(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22:48
⑧、三关三句三段禅法在禅门中流通
  临济云门以后,三关段教法,显然在禅门中流通起来。
  甲、梁山观的园头问曰:“家贼难防时如何?”师云:“识则不为冤”。曰:“既识后如何?”山云:“贬向无生国里。”曰:“莫是他安身立命之所?”山云:“死水不藏龙。”曰“如何是活水里龙?”山云:“兴波不作浪。”曰:“忽然倾湫倒岳时如何?”梁山果然从法座上走下把住云:“遮黎莫教湿着老僧袈裟角。”
  这里将识执喻为家贼,“识则不为冤,”喻初明心地。乃破参境界。“贬向无生国里”是入重关。“活水里龙”是破重关入牢关见性境界。“活水里龙”有两种差别,一是“兴波不作浪”一是“倾湫倒岳”。这是表示“如来禅”和“祖师禅”的差别。梁山观所以从法座上走下把住,那是恐怕这祖师禅的园头动手打他。
  这两位作家(悟了底人)的问答。是反映禅修历程最明确最完整的公案。
  乙、雪窦化主省宗问兴教坦:“诸佛未出世,人人鼻孔撩天,出世后为什么沓无消息?”坦云:“鸡足峰前风悄然。”省宗云:“未在,更道。”坦云“大雪满长安。”宗云:“谁人知此意,令我忆南泉。”拂袖归众,更不礼拜,坦云:“新兴教今日失利。”便归方丈。坦令人请宗至云:“适来错对一转语,人天众前何不礼拜?盖复却。”宗云:“大丈夫膝下有黄金,岂肯礼拜无眼道人。”坦云:“我别有语在。”宗乃理前语,至“未在更道”外,坦云:“我有十棒,寄你打雪窦。”宗乃礼拜。
  按,省宗所问,诸佛出世后“沓无消息”这是入重关的无生境界,而坦禅师两次开示都是初关功夫(冷湫湫),并不应机,及再次问答,坦以棒击,破其偏空之失,并非沓无消息所以省宗礼拜了。
  这则公案,是从不应机至应机,也反映禅 修历程有三关存在。
  ⑨、话头禅和默照禅兴起后,直以禅关践履为成就标准。
  临济和曹洞,两宗接机的手眼,原有不同,临济贵直截,竣烈,曹洞贵宛转稳实。及至宋代,大慧宗杲承袭和总结临济家风而衍成“看话禅”。宏智正觉亦承袭和总结曹洞家风衍成默照禅。自南宋至清皆此两派为
禅宗主流。宏智正觉根椐其祖师药山唯俨所说(坐禅)“思量不思量底”既不涉于有心的思量,也不涉于无心的不思量,这灵明寂照的正念,便是坐禅的要法,宏智在《坐禅箴》里说:“佛佛要机,祖祖机要,不触事而知,不对缘而照”。
  可见此宗主张,直接以正念照破烦恼,亲证菩提。但这样的禅并非求悟的禅,而是成佛的禅了。层次太高,初机难于相应,大慧极其反对,称之为默照邪禅。
  大慧宗杲,把“参话头”的作用,提到最高位置,其法是择一公案关键话头作为参的对象,不论行住座卧,日夜提撕,大发疑情。及至山穷水尽,不得放舍,忽然心花发明,照十方界,便能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如此,“参话头”过程是集中一切在话头上,以扫荡一切情识。“时提话头”以去掉举,“大发疑情”以除昏沉。及至“穷心路绝”便可“水到渠成”顿明心地。这实是透关的好法,妙悟的良方,禅门称为无事不办之法门。
  话头禅兴起后,禅门将三关作为践履证道的目标,
流行有偈云:
  最上乘,要真参,急急用功莫等闲。
  一片身心无渗漏,管教直下破三关

  清朝雍正皇帝在《御选语录》总序中,对三关有比较具体的描写:其言曰:“如来正法眼藏,教外别传,实有透三关之理”“夫学人初登解脱之门,乍释业系之苦,觉山河大地,十方虚空,并皆消殒,不为从上古锥舌头之所瞒,识得现在七尺之躯,不过地水火风,自然彻底清净,不挂一丝,是则名为初步破参,前后际断者。”
  “破参后,乃知山者山,河者河,大地者大地,十方虚空者十方虚空,地水火风者地水火风…尽是本分,皆是菩提,无一物非我身,无一物是我已,境智融通,色空无碍,获大自在,常住不动,是则名为破重关,名为大死大活者。”
  “透重关后,家舍即在途中,途中不离家舍,明头也合,寂即是照,照即是寂,行斯住斯,体斯用斯,空斯有斯,古斯今斯,无生故长生,无灭故不灭,如斯惺惺行履,无明执着,自然消殒,方能踏末后一关。”
  上录《御选语录》且不论其精确程度如何, 但可以视为宗门自马祖以来的三关证道历程的总结. 从具体践履来说,一般是“先修后悟”,再则是“悟后再修”,最后是“悟修同时”,偈云:
  
百尺竿头不动人 总然得到未为真
  百尺竿头须进步 十方世界现全身

  这也表明“悟”后仍须“修”。拾级而上。
  既有“一般”便有“特殊”
之相对,事实上确有些宿根极利的人,不必经过先修,而一闻即悟的,也有些人可以一下子直入重关的或破重关的。甚至有“直破三关”,“顿超十地”之说,但这并不能否定“禅关”的存在,只反映其根机特别锐利。在各种“灯录”中的各祖师禅师传记,大都只记录其入道因缘及证果,少谈其修证历程,这就易使人发生错觉的了。
⑩、对于三关的讨论
  上面是大略总结,古人和今人对“三关”的意见。而近人也有反面文章;谓:“普通谓破参,破重关,破末后关为透三关也。宗门直指人心,本无阶级,一悟便悟,不悟便不悟。破参,重关,末后关之说,伪造非正法也。至于出自祖师公案者,有“黄龙三关,高峰三关,愕严三关,兜率三关”。(见月溪禅师《禅宗修持法》)
  此说所云:“宗门直指人心,本无阶级。”之意,在上面青原石头一系禅法中已经谈过,不再赘说。而以此为理由,确定“不悟便不悟”,“一悟便悟”。以判三关为伪造非正法,这是站不住脚的。
  (1)禅宗初祖达摩,欲返天竺,命门人各言所得。结果判定;某得吾皮,某得吾肉,某得吾骨,某得吾髓。既然证悟深浅,可以皮肉骨髓为喻,可见“悟”也有阶级可分,并非一悟便登佛地。(阶级即阶段级别)
  (2)大慧宗杲禅师,自谓“大悟十八遍,小悟不知其数”,可见并非一悟便能悟彻法源,悟也是有阶级的。
  (3)岩头全奯禅师,对“鼓寂钟沉拓钵回”的德山,说是“这老汉未懂末后句。”对雪峰走作(失禅机)则云:“当初悔不向伊道末后句…”此皆悟而不彻的例子,表明悟有阶级的。
  (4)即禅宗六祖和永嘉禅师,亦经三关的历程。
  1,六祖慧能,卖柴得钱,出门闻客诵《金刚经》,一闻经语,心即开悟,这是初关破参,初明心地,所以见到五祖时,便能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此等开悟语句。
  2,六祖在槽厂破柴踏碓,经八个月后,证量进了一步,
能随缘写出如下偈语: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是得无生,破重关的境界。五祖曰:“也未见性”,不是戏言。当时六祖正是第二句禅截断众流的境界,和永嘉玄觉初见六祖时,“甚得无生法意”同一阶级。由于永嘉谈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时六祖赞曰:“如是如是。”这不但玄觉当时,而且后世人们大都误认玄觉已见本性,已得六祖证明,所以玄觉对答完后,便即告辞。殊不知,六祖叫他“少留一宿”,时谓“一宿觉”,可见是经一宿参六祖,才得大彻大悟的。六祖也是经过入室参五祖才彻悟的。
  3,六祖慧能,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说五个何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知悟本性,便传顿教衣钵。
  至此,六祖能说出五个何期,证明他确已彻见本性,这是证道的第阶段,末后关(牢关)阶段。亦即后来临济云门所云的第一句禅。已达本源自性天真佛的阶段。但六祖至此,己经过“一悟再悟”,悟入更深层次。
  所有这些事实,岂不实证禅修有三关的历程么?岂能以“一悟便悟,不悟便不悟”以概括之?须知脱离实际,尽是边见邪见,有妨正道的。
  不过,后人大多重视慧能的书壁偈,甚至称为“得法偈”,说是已证菩提。因此偈而得传衣钵。却忽视“五个何期”,甚至有人说,“五个何期是后人伪造,根椐法海原本,本无此文”云云。但我们知道,任何一本《坛经》无不记录着,五祖评慧能书壁偈为“也未见性”。法海本虽记为“也未得了”,也是“也未见性”之意。再有其后某日“更,五祖为慧能说《金刚经》,慧能言下大悟”,这也是各本《坛经》众所公认的事实,由此便表明慧能确是听《金刚经》大悟后,五祖始旨其见性传以衣钵。因此称慧能书壁偈为“得法偈”是错误的。当然我们也知道,敦煌出土的法海集记《坛经》,无“五个何期”记录。而我们所以仍照其后出的本子沿用慧能说“五个何期”这一事实,是因这是 合乎见性规律和实质的事实,明确表述 了慧能大悟而彻见本性的实质。其次,敦煌出土《坛经》本子,其中抄录错误实在太多,态度也不够严肃,如文中分明说是“慧能亦作一偈”,而下文却录了两个偈语也不伦不类。这错误当然不是法海集记的错误而必是抄录者的错误。所录既然会增加衍文,也就未必无脱漏可能。因此在只此根椐而无其他确证的情况下,不能作为判断有无“五个何期”的充分理由。再次惠昕补充“五个何期”当时未必无文字或传说的依据。即使是出于自见,而补充的文字合乎事理,尤其能够揭示本质作为见性的范示。则不但无过而且还有功呢!所以判慧能书壁偈为“得法偈”那是严重错误,因为这是把“无生禅”作为“见性禅”而宣扬之,由于这一错误,致使千百年来,错认定盘星。不但扰乱学人的视听,而且低估了六祖的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