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电影英国唐顿:为何明治维新成功戊戌变法失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22:09
日本1886年的明治维新与中国1898年的戊戌变法,变法时间、变法前国情、变法目的等庶几近之,结果却有天壤之别。日本经过变法国力愈强;中国经过变法,国力愈衰。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多多:
  
  第一, 治维新接近于全民运动,社会各阶层都被发动了起来,德川幕府的守旧势力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已经失去了藏身之所,不让它覆灭都难。中国的戊戌变法几乎是几个“君子”孤军作战,没有社会基础,社会主体力量没有发动起来,多数民众完全不知道变法的意义何在,更谈不上支持变法。表面轰轰烈烈的维新实际上浮在空中,很快烟消云散。
  
  第二,日本的明治维新,力量来自于政权难以涉及的周边地域,他们在维新之前就已经脱离德川幕府管束,他们通过海外贸易秘密筹集资金与军火,培训各方面人才。这一切德川幕府不是不知道,是无能为力。干柴一旦遇到火星,燎原之势就难以阻遏了。变法的力量全部集中京畿之地,偌大中国周边地区几乎与变法无关。如此变法,要成功何其难也。
   
  第三,日本有一个可资利用的王牌--天皇,明治维新是打着明治天皇旗号的,所有维新志士都麇集在天皇麾下。天皇具有无可限量的号召力与凝聚力。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天皇已经名存实亡,打出天皇这张牌,多少有些复古意味,日本人是个怀旧意识强烈的民族,天皇发布诏谕,无不响应。可以说,明治维新的精神领袖是强有力的。中国戊戌变法的情形大相径庭,光绪皇帝几乎等于傀儡,毫无作为。作为满族皇帝,也难以乞求他具有什么了不起的感召力或凝聚力。他自身难保,遑论策划变法。谭嗣同与虎谋皮,劝袁世凯杀荣禄,谋皮不成反而丧命。
  
  第四,明治维新聚拢了一大批能人,包括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等,这些人绝非康梁可比,他们都是实干家,做事周密,组织能力强。德川幕府耍“奉还大政”鬼把戏(为的是延缓时间,以行反扑)时,维新志士们及时戳穿了阴谋,把兵力集中到京都,准备起事。1868年1月3日,维新武装力量包围住皇宫,提出“王政复古”这一深得民心的政治口号。戊戌变法志士的智商不一定低,但他们多为白面书生,仅依靠袁世凯这一事就足以说明能力上的不足。康有为写《大同书》分明是在宣传与变法相反的主张。变法者本人都没有看清世界文明发展趋势,失败不在情理之中吗?
  
  第五,日本变法前已有一定的资本主义积累,德川幕府是腐败与专制的,但这个政府也不是一无是处,在德川统治期间,资本主义还是比中国发展得快,积累得也多。明治维新之前,已经有了诸如三井那样的大财团。三井财团给了维新以巨大的财力支持。中国也有在“洋务运动”中发了财的实业家,但他们并没有给予变法以实际支持。变法决策人两手空空,财力拮据,这一点与明治维新无法相比。
  
  第六,日本是个权威与权力分离的国家,天皇代表权威,执政的幕府代表权力。权威与权力存在一种制约关系。要求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时,权威的作用急剧上升,而权力的作用则急剧下降。德川幕府是在两种作用力变换中迅速崩溃的。换言之,不论德川幕府如何专制,如何腐败,还有天皇这个权威与之分权。中国则是权威与权力集于一身的,慈禧太后既代表权威,又代表权力,是个庞然大物,想搬倒它,只有“造反”。以变法为之非常难。
  
  第七,日本有良好的教育基础,早在安土桃山时代,就基本扫除了文盲,受教育率高达97%,为取得“全民共识”创造了良好条件。文明是要装载在文化容器之中的,人们没有文化就无法接受文明。日本人的文化素质高,显然对社会的变法维新极为有利。中国则没有这么好的教育基础。中国当时文盲率极高,很难接受变法道理,也很难拧成一股绳。变法一轰而起,又一轰而散,犹如一潭死水投进一块石子,激起一片涟漪,涟漪散去,一切复归平静。这也许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相隔不过30年的两个变法,结果却如此悬殊。茫茫苍穹,天理何在?我华夏子孙的命运为何如此乖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