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灾的电影:关于周易等国学能否入中小学教材之微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6:03:37

 

 

 

关于周易等国学能否入中小学教材,这是个讨论了多年的命题,可谓众说纷纭,无一定论。看似简单,其实这是个十分复杂而严肃的社会学问题,也是一个关于文化属性的走向问题。现姑且用数学解题“逆推顺演法”,溯古言今,试作简要批解,欲还事实之本象。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一笑了之。

一、欲查命,先察病。

1、国之大运:闭关、战乱、解放、重建、动乱、改革、发展、转型。。。。。。

2、转型之象: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运方向该何去何从。政治必将需要有相适应的经济和文化为之服务,而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便是文化不相适应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现有以重庆模式左方“红论”(阳),广东模式右方“猫论”(阴)相对峙。长江之水东无语,历史终有定论。

3、民意之象:随着物质生活的相对满足,不断对文化精神生活更加渴望;经济发展而文化没落必将导致信仰缺失、道德伦丧等种种社会矛盾问题产生。南怀瑾老先生多次意味深长地说:“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凝聚力,始终像一盘散沙。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创造力,只会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模仿。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都亡掉了。这就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所以,外来文化充斥、传统文化断层必将带来文化传承发扬与光大复兴之探索追求。诸如国学教育从孩子抓起以振国齐家等美好愿望,这也许就是关于周易、中医等国学能否入中小学教材命题设置之初衷吧。

二、病因明,用神准。

1、周易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简括为时值政治纷争,战乱四起。三才之道,人立身于天地间,如何表达人意?是故察天地之象,注之以理数,类比天地之道,天人合一之理,实以天地之意而表达人意,取象于天以固统治,效法于民以维生计,民避之以顺天道而长生,国运之以达天命而久远。是为中正也。此应为作者之创作动机了。哪些因素对它产生了影响呢?最重要的四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二是等级森严的宗法制。三是以天为师的道德观。再一个是主文谲谏的政治目的。这也许也是焚书坑儒而易尤存,并便之繁杂唯帝家所用之意吧。正所谓:皇都帝墓佛道地,圣易贤道百姓经。

2、毛泽东主席对于文化的理论:简括为一是应当以科学的态度继承和发扬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创造的传统文化,为此必须“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既要反对国粹主义和封建复古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二是应当一分为二地对待外国文化,要坚决地反对帝国主义的反动文化,但不盲目排斥外国文化,而是努力消化吸收外国进步的文化,既要防止抱残守缺的关门主义,又要防止“全盘西化”和照抄照搬的文化教条主义倾向;三是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必须着眼于“今用”和“推陈出新”,或者说,继承和吸收的目的是为现实服务,“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是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之妙论也。

3、中共十七大关于民族复兴与传统文化回归的亮点:简括为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涵了民族特色的内容。文化的核心是价值体系,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都融进了中华文化内涵。其一,报告第一次提出“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民族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特色之一,是政治意识形态的文化化,是一次民族文化的螺旋式“回归”。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谐”是这次报告中新添加的内容,具有中国“大同”理想的内涵。其三,报告提出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突出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其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这种荣辱观是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观。

三、逆寻根,顺演象。

1、教育之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幸福人生,它的起步,就是舒畅生命的机能,畅达情志,从而变化气质,完善智仁勇之人格。传统教育以人格的养成为贯彻始终的精神,对于开启国民知识和普及教育的效果,的确迥非可比。但知识并非就是学问,人格的养成和国家民族文化的传承,并非有了知识就能成功。

2、存在之价值:任何宗教、法理、文化之所以能够存在,必将其能为上层建筑所服务并利于经济基础。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态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其实,周易于今之延续,很大程度上多是易之方法论应用(在一次易学研讨会上,术数会场讨论热烈,而易理会场却是尴尬冷清),从这一现象折射出社会矛盾与实践中,人们的心理状态之历史回归。更有以易为术而未承易之德者,且不作论。

3、易德之应用:《易经》作为群经之首包罗万象,内容丰富,蕴涵着丰富的哲学道理。还需要有关专家把其通俗化,简单化,剔除里面那些关于阴阳八卦和算命预测的东西,保留其中的哲学道理和科学思辨精神。如三字经,千字文等。以中国文化宝典开启儿童的纯洁心灵,让他们从小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奠定优美人格的良好基础,继承中国文化传统。将精选编排的经典标注拼音,以多种形式带领儿童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唱念背诵,以使在不知不觉中识字、拓展知性悟性、陶冶情操、培养人格。

4,入教材之疑:易学界知名人士李顺祥就从实践角度出发,认为周易进入义务教育教材为时过早、不太现实,而且操作起来难度太大。原因就是周易内容太过丰富繁杂,理论知识太过于晦涩难懂,别说是中小学生,就是很多大学生,也无法彻底理解其中的奥妙和深邃。这样的传统文化,显然超过了中小学生们的消化能力,硬要他们吃下去,是要造成消化不良,引起不良反应的。试想,如果周易全部编入教材,你同意并支持你的孩子占卜预测吗?如果大家都占卜预测,社会将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四、综其象,感其悟。

一次前往黄山旅游,真感受到其无比奇异雄伟,各景点比拟更是栩栩如生,而且名称均有据有出,甚有仙人指路、步步高升、同心相连,时来运转等喻,还有谁会去问由来,只求吉利喽!尤其山间千年迎客松,是为标志之物,每个游客不在此留影,实为遗憾。回来后,真有黄山归来不见山之感叹!今想,此松已迎客千年,自有他存在的价值,实为何用,各取其象罢了,猜想,是否女娲补天留下顽石化作宝玉时,随机留下之迷根呢。。。。。。

 

锈 剑    于2011年11月11日

墨守终于无德,颠覆始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