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羊区旧城改造:养生先养腿和脚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25:22

养生先养腿和脚


大洋新闻 时间: 2010-10-21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刘长信

  刘长信 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6

  养胃的腿疗秘方

  中医认为:胃病的病根在胃,同时涉及肝脾功能的问题。具体地说,胃病的原因有以下三类:一是脾胃虚弱,气机不利,胃失和降;二是肝郁脾虚;三是饮食停滞。

  (一)健脾理气

  药物:党参30克,黄精30克,茯苓30克,白术30克。

  穴位:太白、梁丘、商丘。

  除了这些药物,我们还可以吃点茯苓粥来帮助补脾。

  穴位先讲一下太白穴。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太白穴是足太阴脾经原穴。脾经本来就是气不足、血有余,而太白穴的蒸升之气可以较好地填补脾经经气的不足,成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所以按揉太白穴可以补益脾气,缓解胃痛。

  梁丘穴的位置也好找,屈膝,位于髌骨外上缘上2寸。梁丘的名字,是指本穴的功用为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本穴物质为阴市穴下传的地部经水,到梁丘后,因本穴位于肌肉隆起处,对流来的地部经水有围堵作用,经水的传行只能是满溢越梁而过,故名梁丘。

  商丘穴的取穴方法: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内踝前下方一扁指的凹陷处,当舟骨结节与内踝高点连线之中点处取穴。

  以上三个穴位的按揉方法基本相同,每个穴位按揉3~5分钟,每分钟20次左右,以微感酸麻、胀痛为宜,一日两次。

  (二)疏肝安胃

  药物:陈皮30克,木香30克,枳壳30克。

  穴位:冲阳、大都、侠溪。

  中医认为,陈皮性味辛、苦、温,入脾、肺经;有行气健脾、降逆止呕、调中开胃、燥湿化痰之功,适用于脘腹胀满、嗳气、恶心、呕吐、纳呆倦怠、大便溏薄以及咳嗽痰多等症状。

  冲阳穴位于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是胃经原穴。

  大都穴隶属足太阴脾经,位置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半个扁指的赤白肉际凹陷处。该穴名意指脾经的气血物质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隐白穴传来的升发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都市之物质聚散,故名。

  侠溪穴位于人体的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以上三个穴位的按揉方法基本相同,每个穴位按揉3~5分钟,每分钟20次左右,以微感酸麻、胀痛为宜,一日两次。

  很多人精神一紧张马上就会胃疼,这时候就可以揉按外关和条口两个穴位,对治疗胃痛也有不错的效果。另外疏肝还有一种良药,就是调节好我们自己的情绪。

  这里教你一招,在家里可以简单做腿疗,减少胃病的发作。

  药物:陈皮30克,生姜30克。

  注意事项:

  1.水温不宜过高,一般以40℃左右为宜。

  2.泡脚时间不宜太长,最多半个小时,老年人更是如此。

  3.最好用有一定高度的平底木桶,使水深浸没至小腿。

  4.可在泡脚的同时按摩太白穴,也可以在泡后单独按摩。

  下面再教大家一个简单的按摩方法:腿浴泡洗后按揉隐白穴(隐白穴位于大脚趾内侧趾甲根角旁0.1寸),左右隐白穴各按揉5分钟,对于胃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按摩穴位,缓解胃部不适

  足三里穴

  适宜症状:饮食不规律引起的胃痛;精神紧张、压力大引起的神经性胃痛;受到寒冷刺激引发的胃痛。

  位置: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着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该穴。

  方法:用大拇指进行垂直按压后再放松,每次5秒钟,连续数次,直到症状缓解为止。

  中脘穴

  适宜症状:绝大多数胃病及十二指肠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等。对缓解胃痛和治疗消化不良尤其有效。

  位置: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

  方法:双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行圆周推动。注意手下与皮肤之间不要出现摩擦,即手掌始终紧贴着皮肤,带着皮下的脂肪、肌肉等组织做小范围的环旋运动,使腹腔内产生热感为佳。操作可不分时间地点,但以饭后半小时做最好,力度不可过大,以免出现疼痛和恶心。

  天枢穴

  适宜症状:消化不良、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位置: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

  方法: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

  摩腹疗法

  采用坐或卧式,双手叠掌置脐下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约3~5分钟,起身散步片刻,一般宜在饭后半小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