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龙凤公墓:金融海啸:美国迈向统一世界的新征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23:48

金融海啸:美国迈向统一世界的新征程

 

作者:猪厕 提交日期:2009-1-16 0:14:00

 

多难兴邦,用于美国这样的国家是再合适不过了。每次危机,都是美国腾飞的一次机会,无论一战,二战,还是1929经济危机,2000年新经济泡沫破灭......2000年新经济泡沫确实破灭了,但互联网、通讯、操作系统、数据库、芯片等高技术企业,几乎全在美国;本次金融危机,是由于美国金融过度创新引起的,但危机之后,美国将进一步把控全球金融命脉。
   在本次危机中,美国股市将跌到5000点。此后,将出现第四次浪潮(前三次分别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知识经济),引领美国再次腾飞。在第四次浪潮中,互联网将成为日常工具,机器人将得到广泛利用,替代能源将产生,浪费的太阳能、风能将得到普及(谁如果真的认为美国现在还没有替代能源的技术方案,那就太天真了),遗传基因将全面推广(谁如果真的认为美国现在还没有改善人种的基因方案,那也是太天真了).......
   说美国统一世界,并不是说美国将派兵占领其他国家。联想到美国曾经占领过的国家(日本、前联邦德国),民权得到极大提高,民生得到极大改善,大家可能都希望如此。但大家不要做这样的美梦。说美国统一世界,是指美国将主导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美国掌握技术核心(操作系统代码、可口可乐配方、波音飞机图纸......)、金融命脉(股市、债市、期市......)、市场营销(把握各行各业的发展方向)、各项工业标准、人工智能、遗传基因,而在全球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
   这种地位的形成,取决于:美国有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
   世界上人数最多素质最高的律师维护着公正的法律环境;
   世界上人数最多素质最高的会计师维护着透明的经济环境
   世界上人数最多素质最高的医师维护着人民的健康
   世界上人数最多素质最高的建筑师、程序员、设计师、教师......
   当然,公务员相对于其经济总量而言,可能是人数最少。
   现在的金融危机(以后的历史,或者一两年内,就会被称为经济危机),相当于战国的长平之战,将奠定美国世界统一的基础。那对普通大众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奶头乐。
   什么是奶头乐?
   1995年,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个集合全球500名经济界、政治界精英(与会者包括萨切尔、老布什、电缆新闻网络、惠普、日微系统的老板等等)的会议。该会议的主旨在于为全球化的世界进行分析与规划。会议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全球化的高度、快速、激烈的竞争将使全球80%人口"边缘化",而这80%多余人口与20%搭上全球化快车的人口之间的冲突将成为今后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日微系统的老板格基表示,届时将是一个"要么吃人、要么被"的世界。布热津斯基也及时献计献策,创造了一个新词汇--"奶头",意指要使彼80%的人口安分守己,此20%高枕无忧,就得采取色情、麻醉、低成本、半满足的办法卸除"边缘化"人口的不满,其实就是隔绝。
   全球将在美国主宰下重新分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广大非州、拉丁美州国家,将彻底边缘化,永远保留在农业社会阶段,永远不要工业化、现代化,为富人们提供一个原始环境,以便度假时旅游观光。
   美国传统盟友,一些欧州国家,将建立和巩固高福利社会,分享美国主宰下的世界发展的成果。
   那我们呢?这个我无话可说。

 

作者:我爱铅笔 回复日期:2009-01-16 00:34:37 

 

  楼主说的,不是不可能.  
  我们的崛起更多只是口号  
  别人的实力是实实在在的.  
  一个连公平出售火车票都无法办到的国家,不可能是超级强权.  
  以后,很有可能,中国的下级民众,在官僚买办的强力控制和管理下,成为国外发达地区的低级生产工人.而官僚买办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丰厚的回报和利润,保证自己的上流和权贵.  
  血汗工厂,黄种人,是最适合做工人的材料了.

 

作者:皇恩浩荡5000年 回复日期:2009-01-16 00:42:37 

 

  朗咸平说:”下一代很惨,给人家当保姆“,我看是戏说。  
  我们已经在给人当奴隶了。

 

作者:猪厕 回复日期:2009-01-17 11:30:00 

 

  中国的情况是:造血的赶不上吸血的。
  谁是造血的?农民、农民工、工人、白领、金领、真正意义上的民营企业家。
  谁是吸血的?官员、买办、垄断国企、有政府背景的“民营企业”。
  从公务员招考我们就可以看到制度设计和利益驱动,大家都想吸血,大家都不想造血。
  一个活生生的躯体,上面插着密密麻麻的吸血管,并且还在不断膨胀,你说怎么办?

 

作者:猪厕 回复日期:2009-01-17 11:48:23 

 

  可以预见,美国现在已经在酝酿新的技术革命,将在条件成熟时(应用环境成熟,而不指技术。技术可能早已成熟)推出杀手级技术,颠覆性应用。举例如下:
  1、DNA等密码破译。生育和性将完全分开,造人方式将是取男方一个精子,女方一个卵子,在某一个地方培育生长;所有疾病均可低成本治疗;人的寿命将会延伸到120岁。这个技术将对家庭伦理、社会保障,劳动法规等产生重大影响。
  2、替代能源将推出。来自于太阳能、风能的新能源将几乎无成本推出。对一些资源型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3、机器人广泛应用。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和国家将产生重大影响。
  4、互联网完全普及。现有的商业模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都将发生重大改变;沟通成本几乎为零,通讯将免费(靠广告盈利)。

 

作者:swordbell 回复日期:2009-01-17 11:52:43 

 

  中国不把权贵资本主义改成全民资本主义,追赶美国只是梦想。

 

作者:猪厕 回复日期:2009-01-17 11:57:34 

 

   我估计现在的中国,80%以上的手头有个百八十万现金的平民,已经有亲属移民或有移民计划;90%以上的县及县以上领导,军方团级以上领导(包括称中国人权比美国强5辈的官员),有直系亲属移民美国或美国附属国,或者正在计划。
   中央委员,听说全部有直系亲属在美国或美国附属国。

 

作者:ErnstK 回复日期:2009-01-17 11:59:20 

 

  作者:猪厕 回复日期:2009-01-17 11:48:23 
    可以预见,美国现在已经在酝酿新的技术革命,将在条件成熟时(应用环境成熟,而不指技术。技术可能早已成熟)推出杀手级技术,颠覆性应用。举例如下:
    1、DNA等密码破译。生育和性将完全分开,造人方式将是取男方一个精子,女方一个卵子,在某一个地方培育生长;所有疾病均可低成本治疗;人的寿命将会延伸到120岁。这个技术将对家庭伦理、社会保障,劳动法规等产生重大影响。
    2、替代能源将推出。来自于太阳能、风能的新能源将几乎无成本推出。对一些资源型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3、机器人广泛应用。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和国家将产生重大影响。
    4、互联网完全普及。现有的商业模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都将发生重大改变;沟通成本几乎为零,通讯将免费(靠广告盈利)。
  --------------------------------------------------------
  
  以上的跟金融风暴有关?

 

作者:吃饭只用汝窑 回复日期:2009-01-17 13:12:06 

 

  完全同意 我更欣赏美国人的那句话 要么和我们站在一起 要么去死 美国就是缺竞争对手 遇强更强 美国垄断全球的技术 创新能力不是盖的 天才的国度 但是欧盟和日本研发技术能力差 早晚会被高福利拖跨 和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大

 

作者:猪厕 回复日期:2009-01-20 13:15:48 

 

  新技术新产业的出现,当然和金融海啸有关。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实际上,新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新能源,新医药,基因破译等等等等,都已经成熟了,就是在等合适的时候推出。
  例如基因密码破译,各种疾病都能低成本治疗,那现在的医疗体系怎么办?人的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的问题解决了,那社保体系怎么办?新的能源产生了,只要有太阳光就有能源,汽车就能开,机器就能转,那现在的能源体系怎么办?机器人广泛使用,克隆人普及,人的生育方式改变,那现在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现在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怎么办?
  其实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这些即将普及,带领人类走出现有危机的新东西,现在都已经初露端倪。
  按上帝(不带偏见,包括国籍的客观立场)的看法,美国其实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全世界的国家,她本来就是一个移民国家。
  新技术新产业的推出,稍微对世界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只会出现在美国。
  中国对基础研究,以前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能产业化的,推动经济发展的,就重点投入;不能产业化,完全学术性理论性的,就不要投入。当然,事实比这还糟糕百倍。
  真正的基础研究,在当今世界,只有美国才具备条件。全世界的基础研究天才,几乎全在美国。
  什么是基础研究,它和工业是什么关系,我举个例子:
  牛顿三大定律,就是基础研究;发明蒸汽机,这就是应用研究;拉着火车跑,就是工业。
  电磁感应定律,就是基础研究;发明电动机,就是应用研究;建发电厂发电,就是工业;发明电灯泡,就是专利。这样就改变了全世界。
  基础研究,是一切工业的源头。搞这个东西,需要天才,但又没有经济效益。一般国家都搞不起,只有美国有条件搞。天才搞的东西没啥直接的经济效益,没关系,要多少钱给多少钱。
  美国最厉害的东西就是人。把美国高楼全部夷为平地,美元包括印钞机全部没收,航母全部炸沉,她依然是超级大国,依然是全球领袖。大家还是得送钱给他们,不管情愿不情愿。  瑞富投资CEO称中国是时候放弃幻想 保八无法完成
    我相信,2008年的看点在美国,2009年,全球目光将会投向中国。2008年的焦点是金融危机,2009年是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的严重性随处可见。一个疑问是,它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达到怎样的程度? 简单的回答是:十分严重。    1873、1929与2009美国作为震中的金融危机的表面原因,似乎在于美国房地产泡沫崩溃导致的金融业“去杠杆化”。但真实的故事拥有更广阔的背景。从某种意义上讲,目前的格局与1873、1929年拥有相当的相似度,只不过,1873年是美国国内经济的危机, 1929是西方经济的危机,而2009年是全球经济危机。  三者共同的背景,在于庞大而快速的工业化催生的信贷扩张达到一个无法自我维持的顶点而崩溃,随后陷入自我崩塌过程。而由此给实体经济造成的致命打击与金融崩溃相辅相成、自我推演,构成危机发展的主要链条。  上世纪90年代、尤其是2001年之后,随着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融入全球经济,工业化与现代化在全球范围内呼啸前行,中国高达两位数的增长构成了全球经济增长最亮丽的顶端。而与1873年之前美国经济伟大的工业化、1929年之前西方经济咆哮的繁荣相类似,如此规模的经济增长催生巨大规模的信用扩张。与1873年、1929年不同的地方在于,这一次的信用扩张采取了全球合作的方式。其中的核心环节,是美国极其巨大的贸易赤字构成了全球资本流动的载体,以搬运发展中国家的剩余储蓄到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并在此转化为资本投资。这一循环在全球范围内造就低利率环境,创造出充分的流动性与信贷扩张。锦上添花的是数以十亿计的产业工人进入全球供应池,降低了全球通货膨胀,令各国央行放任利率的自由落体运动。全球范围内利率跌落至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在各个资本市场上催生价格增值与泡沫。从孟买到上海,从伦敦到纽约,从马德里到莫斯科,各种形式的资产泡沫随处可见。  这样的景象,在1873年之前的美国曾经呈现。伟大的新技术——铁路——从投资热潮发展成泡沫,在后期阶段创生出过多的负债。当繁荣无法维持的时候,伴随着一家主要银行的倒闭,投资者从狂热转变为回避一切长期贷款。与此同时,白银退出货币领域进一步收紧了货币供应,令贷款枯竭。几年之后,美国失业率上升到14%,铁路工人的抗争以百人死亡的流血记录结束。与此同时,德国在德法战争之后享受的经济繁荣也迅速走到终点,当时欧洲的经济中心——维也纳——股市崩溃,数家主要欧洲银行的破产令欧洲经济也陷入萧条。  1874年,民主党代替共和党入主白宫,但这并未阻止美国经济随后陷入长达23年的萧条。在欧洲,之前的经济明星德国遭到最大打击。1870年之前的自由贸易政策被贸易保护政策取代,而金本位货币制度进一步令信贷状况恶化。缺乏强有力的中央银行令银行倒闭浪潮不时袭来,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中,美国经济与欧洲经济辗转求存。  50年后,类似的场景再现。这一次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大萧条的原因众说纷纭。对比1873年与现在的状况,我以为,其内在动力学结构并无二致:一战结束之后咆哮般的经济繁荣将信用扩张推升到无法支撑的地步,而一旦调整开始,过分延展的金融系统无力抵御惜贷——资产价格降低——负债比率升高——商业经济活动下滑——惜贷,这是一个致命循环,而金本位制度下的中央银行与财政部不愿、也无力提振流动性与市场信心,各国的保护主义立场雪上加霜,令经济衰退演变为经济萧条。随后的罗斯福新政效果正负参半,直到二战爆发,生产机器才重新运转。   寒冬降临
  如上所述,目前的经济状况与1929年有相似的逻辑背景。重要的区别或许在于两点:第一,1929年全球主要国家仍然在使用金本位制度,现在则是中央银行制度。缺乏创造货币的灵活机制,以及在恐慌时刻恶化了货币供应量,金本位制度是西方各国陷入大萧条的直接原因之一。事实上,在1933年大萧条之后,各国不约而同、在不同时刻放弃了金本位制度。而越早脱离金本位的国家,越早逃离大萧条。第二,目前的危机拥有更加广阔的全球背景。除了传统的西方国家之外,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东欧、拉丁美洲以及东亚各国,都已经融入全球经济,并共同承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  美国在其中仍然居于中心地位。而按照我们的宏观模型的估计,美国经济在2009年将遭遇严厉收缩。  2009年,美国GDP可能下滑6.2%,失业率将上扬到8.5%以上,代表信贷市场宽松度的风险溢水将从目前的5.6%左右继续上扬到7.4%,显示商业界在维持或获得其债务支持方面仍然极为艰难。企业利润将比2007年高点下降一半,贸易赤字也将收缩到最高峰的一半。  面对如此艰难的未来,比较幸运的是,美国人拥有一个最佳人选来担当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他对1929年代大萧条的研究以及决心避免历史重演的意志,令美联储可以在关键时刻避免上次的错误。其近来的政策申明获得所有联储银行总裁的共同支持,既代表着他们对严酷未来的清醒认识,也代表着他们对未来需要采取行动的一致态度。  在经济必将收缩的前景中,美联储以及美国政府有必要采取以下关键步骤: 1.避免任何一个主要银行倒闭带来全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2.保证充沛的货币创造。作为信贷市场维持运转的前提条件,美联储必须向市场注入足够的流动性。按照我们的模型,以M2为度量的货币供应量在2009年的增长速度将会扩张到9%-10%之间,远高于近几年6%的平均水平。 3.避免严厉管制、高税收等限制商业活动的行为。 4.适当的政府赤字开支计划,并令政府投资得到私人部门的参与。 5.绝对不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外围经济  我相信,在即将到来的全球经济衰退中,外围经济体,尤其是严重依赖外贸以及拥有高负债比例的国家,将经历严峻考验。中国、俄罗斯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两个国家。 中国的问题在于: 1.过度投资 2.过大的外贸依存度 3.脆弱的金融体系 4.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保障体系  现在的要点不在于勉力保护8%的增长率。是时候放弃幻想了,8%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如果情况悲观,我们有机会看到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降低到6%以下。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决策应该基于这种增长速度之下,如何维持社会稳定的考量。  中国有可能不得不尝试人民币贬值。不过,这有可能引发东亚货币的竞相贬值,并引发进一步的金融秩序紊乱。  俄罗斯的问题在于对石油的依赖。其他几个石油输出国家,如委内瑞拉,也会因为同样的原因面临挑战。2009年,我们有可能有机会看到一个或几个国家发生债务危机,而美元在如此危机环境中将继续升值。  我相信,2008年的看点在美国,2009年,全球目光将会投向中国。2008年的焦点是金融危机,2009年是经济危机。■  (作者为瑞富投资公司CEO) 九大行业振兴就是要“撑死胖子”(转载)作者:李韦森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即使明年经济保八,也会把中国长期的问题拖到后面。   
  经济学要说实话,我有一个感觉,从去年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整)就是步步滞后、步步错,现在还在错,这是要命的。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同样的,“国无远虑必有近忧”。下面我将讨论如下三个问题:第一,2008年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演化动态,第二,中国国内大规模生产能力过剩下如何才能启动内需?第三,如何才能启动中国家庭的居民消费?
  
  启动内需“消化”产能   
  第一,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演化动态。可以这么说,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是风云变幻的阶段。货币政策是连年从紧,从去年6月到今年,升了12次准备金,6次升息。本来今年宏观经济不会这么恶化的。另外在财政政策方面被大家忽视了,目前经济学大家没有太多的人注意到,在2007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共盈余了1650亿元的基础上,2008年1到6月份,政府的财政盈余又高达1.19万亿元。这个措施比货币政策还厉害。   
  另外,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已,出口出现了负增长,进口额较上年同期下滑了17.9个百分点。生产一块钱,出口4毛钱,这样的情况下对中国经济是很有影响的。中国去年11月份,发电量同比下降9.6%,十年来首次出现单月负增长,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信号。这说明国内生产增速大幅减缓,从而导致市场对能源需求大大降低。上述数字均充分显示,中国宏观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增速下滑的通道。这点相信大家不会怀疑。  
  外贸下降和宏观经济增速下滑导致企业家信心不足。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表示,企业家信心下降了1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企业投资的欲望锐减,从而导致推动经济增长的四架发动机之一(其他三架为居民家庭消费需求、政府购买和投资,以及外贸出口)的企业投资动力严重不足,以致近乎“熄火”。   
  中国股市跌跌不休、财富缩水下跌导致消费者信心进一步下降。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007年11月份的本来就不甚高的97一路下跌到2008年第三季度的93.8。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下滑,自然又显示了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架发动机居民家庭消费更加动力不足。   
  中国决策层宏观政策一再滞后,去年9月份才有一个180度的急转向,2007年7月到10月我曾一再发文章,观点是中国的问题不是通货膨胀,而是经济走向衰退。去年3月份写的文章,说中国的问题要警惕中国宏观经济放缓带来的效应,可惜没人听,还有人找我的麻烦。目前我们的宏观经济来了180度的转弯,又有层层加码,以求保持和提高本省经济增长速度,以至24个省市刺激经济的计划投资总量高达18万亿元。站在2008年岁末,回首近一两年来的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的物换星移和决策层宏观政策选项上的云翻雨覆、大落大起,真可谓是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  
  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我也和企业界在聊,大家认为中国许多行业大规模的生产能力过剩。中国的钢产量已经达到4.89亿吨,比日本、美国、俄罗斯和印度的总和还多,已经占世界钢产量的40%。   
  中国的水泥产量在2007年也达到13.5亿吨,占世界水泥生产总量的大约一半。中国的煤炭产量在2008年也高达25.23亿吨,亦占全世界煤炭产量约60亿吨的42%以上。中国制造业绝大多数产业在过去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也基本上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包括化工、家电、纺织、汽车、造船、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大家都看到了,目前中国的汽车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已经高达年产量1200万辆,但目前每年大致只能销售800万-850万辆。去年年经济出现下滑,销售量不超过700万辆。   
  在过去内需疲软的情况下,中国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大规模生产能力过剩,为多年来持续和强劲的外贸出口增长所缓解了。然而,到现在,在全世界经济放缓和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陷入经济衰退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制造业的大范围、大规模的生产能力过剩问题极其明显地凸现出来。在此格局中,大规模的生产能力过剩渐渐失去了向外“泄洪”的流向,未来的中国经济能否保持一个相对高的速率继续增长,或言能否保持增速不急剧下滑,关键就在于如何“向内”来启动内需“消化”巨大的生产能力了。我觉得这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
  
  家庭消费是关键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中国在大规模生产能力过剩下如何才能启动内需?   
  如何才能启动国内需求,从而消化巨大的生产能力过剩,从而保持宏观经济增速不致急速下滑?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看,要启动内需,要从三个方面分别有所动作,第一是政府购买和政府投资,第二是企业投资,第三是家庭消费。   
  第一,政府购买和政府投资。根据对目前已公布投资计划的24个省市的合算,全国投资计划总额已经接近18万亿元。由此来看,在2009年和未来两三年中,拉动内需方面的政府购买和政府投资的动力似乎不会缺乏。然而,问题是:这4万亿元乃至18万亿元资金从何而来?这巨额的政府刺激经济的投资计划,有多少来自政府的财政预算?在2009年以及今后的数年中,政府投资方面能真正启动内需的,实际上在于2009年能有多少预算赤字,其他方面均是虚的。在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后,接近财政部的消息人士透漏,2009年财政预算赤字总规模将创纪录地达到5000亿元。   
  第二,企业投资。我和一些沿海企业在研讨,中国的企业不缺钱,关键是大家不看好未来的经济,不投资。我的看法是要减税,只有企业税负真正减轻了,企业有盈利的预期和计算了,看出了商机,企业家的信心指数才会提升,企业才会扩大投资和改进技术,进行产品更新换代和企业技术升级,从而才能真正启动企业投资扩张所引致的国内投资需求的增加。   
  第三是居民家庭消费。中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无论政府在多大规模上采取赤字财政政策,也不管企业投资和扩张是否有新一轮的启动,但无论是从长期来看,还是从短期来看,如果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继续疲软,在国内生产能力大规模过剩而世界经济又濒临衰退从而中国产品出口增长将进一步下滑的情况下,任何启动内需的政策都将会落空。如果家庭消费不启动,光靠政府投资、光靠企业投资,最后都会收效甚微。换句话说,改变多年来国内居民和家庭消费持续疲软的状况,是拉动内需的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能否收效的最终决定因素。   
  消费率低于三年困难时期 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才可以拉动居民消费?   
  目前的现状是我国平均消费率太低,而固定资产投资率太高,积累与消费比例已经严重失衡。按照当年价格计算,2003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为55.4%,资本形成率为42.9%,其中固定资本形成率为42.8%。近年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最终消费率却不断下降。按照商务部的最新统计数字,2007年,中国最终消费率只有36%左右,三年时间下降了19.4个百分点,近20%的下降。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消费率约77%(美国消费占GDP的份额为86%,德国为78%;日本为75%),固定资本形成率为23%。2007年,我国的消费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41个百分点,固定资本形成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多个百分点。更令人感到有些触目惊心的是,目前的中国消费率不仅远远落后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比较也有相当大的差距;不仅低于过去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大跃进”之后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中国的家庭消费支出在过去10年里增长较慢,现在仅占总产出值的三分之一略高,是全球所有国家中最低的。”也算是有一个No.1,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最终消费率——尤其是居民家庭的消费率——不断降低的三大原因:  第一,国富民穷。最近几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超高速增长,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却不断下降。与此相对照的是,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低于同期的政府财力增长。譬如,自1995年到2007年的12年里,政府财政税收年均增长16%(去掉通货膨胀率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的纯收入年均增长6.2%。这期间,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0.2%。近些年中国政府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所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在中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已由2000年的51.4%降低为2007年的39.7%,7年中下降了11.7个百分点。在政府财政收入超高速增长、企业利润率也有所攀高的同时,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不断下降,结果自然是“国富民穷”。这是近些年中国最终消费率不断下降的最根本原因。   
  第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从总体上来说各阶层和各地区居民的收入都增加了,但是由于我们现存的体制和制度原因,一些人在近些年的市场化过程中积累社会财富极其迅速,而大多数民众的收入增加速度相对而言比较缓慢,这就导致自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社会收入分配和社会财富占有中的差距不断拉大,结果就出现了人们所常说的“富人有钱无处花,穷人有钱不敢花”的格局。   
  第三,“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体制不到位”。因为我国的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体制改革不到位,导致大多数低收入家庭有钱不敢花,而是存起来以备生病、失业和子女教育开支,以及其他不虞之需。
  
  减税富民是启动内需根本   
  理清了最终制约和决定国内总需求不足的最终消费需求疲软并多年来持续下降的原因,也就大致知道我们的经济体系和制度的问题症结之所在了。今年下半年以来,宏观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只不过把这些问题鲜明地暴露了出来而已。基于上述因素分析,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宏观经济格局中,要启动内需,以确保中国经济在一个相当长时期中有一个相对稳定和可持续的增长,关键就在于要根本调整我们的宏观政策基本导向,并相应的改革我们的财税体制和政治体制,解决以上制约国内最终消费不足的三个体制和政策导向上的深层次的问题。只要彻底扭转了劳动者收入在国民经济份额持续下降的趋势,采取并真正贯彻了实实在在的“富民”政策,才能有望真正启动内需。   
  第一、大规模提高居民在劳动收入中的比重。   
  第二,要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上做些文章,扭转并切实改进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关键还在于约束政府的征税和提高政府财政支出的透明度,中国收入问题,不是分配问题而是政治体制问题。是一些人依靠权利导致一些富人,富人掌握了权利和跟权利有关的人。中国收入问题是政治体制问题,关键是要从财政体制上做一些文章。   
  第三,尽快推出能使全社会绝大多数城乡居民能得到真正实惠的医改方案,并投巨资加强社保体制的建设。   
  目前的宏观政策,大家看一下不久前发改委刺激经济的方案,钢铁、造船、重化工,大家想想,九大行业基本都是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我做了一个不太雅的比喻,这个人已经很胖了,原来有地方拉,有出口出去,现在拉的地方堵住了,你还给他不断的填肚子,这个人会不会爆炸?现在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才可以启动内需,否则继续采取辅助其他九个行业的政策,那即使明年保证了8%、9%,也会把中国长期的问题拖到后面。宏观经济政策我觉得可能是错的,我的判断不一定对。   
  我的结论,在目前国内宏观经济的基本格局和世界经济趋于衰颓的大环境中,要真正启动内需,要确保中国宏观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的长期增长。在目前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实施新的“减税计划”,大幅度地降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负,并加大在医保、社保、城乡公共设施和其他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改变目前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以及再分配向政府倾斜、财富越来越向国家转移和集中的趋势。并要彻底改变积累率远远高于消费率的现实格局,真正实现“让利于民”和“藏富于民”。   
  关键还是大规模的减税,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我觉得这是启动中国内需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