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区学校:小时代读大世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7:19:08

 

——评丑丁的《穆斯林的庄园》

仰望一百多前的历史,于今天的人,总是隔着苍薄的凉意和浓厚的疏离感。是荡在风中的红纱,醒目却触摸不到。余秋雨用一个王朝的背影形容一个时代的远去。时代远去了,背影化成水,溶成浆,煎熬出历史的真相。史学家一板一眼像种地一样记录下真相,文学家则浪漫温婉像烘焙面包一样加工真相。前者留下的是历史学著作,后者形成的是文学作品。

有关描写回族历史的文学作品,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被认为是回族人的民族史诗,具有经典的文学价值。丑丁的《穆斯林的庄园》出版,不免会被拿来与《穆斯林的葬礼》做比较。从题材上说,丑丁的新作看起来似乎没有很特别之处,都是通过一个回族大家庭的兴衰变迁来反应历史的更迭,回族人的命运以及穆斯林的生活习俗。然而,细读之下,却能找到丑丁的独特的立足点,她与霍达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的文学效应和情感诉求。

在《穆斯林的庄园》里,小人物的命运不仅通过时代的变迁来反应,还透过全书的一个核心人物——马顺昌折射出来。马顺昌是作者虚构的一个回族大将军,虽然是虚构人物,但其在书里却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风云。他曾是慈禧最亲信的将领,被带在身边,然而他与那些受到慈禧宠爱的太监不同,他从本质上看不起太监不男不女的人格,不喜欢像他们一样没有尊严地活着。所以,当慈禧听信李莲英的谗言,把马顺昌贬到新疆去时,他不仅不懊恼,还欣然接受。他的人生目标本不是像李莲英那样做一只慈禧的哈巴狗,他的目标是带兵打仗,战死沙场。作者对他有一句评价:“在马顺昌的个性里,有忠诚,有勇敢,有义气,有孝顺,有多情……唯独没有叛逆”,就是这样一个人,后来被以谋反罪杀了。以马顺昌的死为分水岭,一个大家族的命运从此改变……

书中描写到的很多回族的风俗习惯,自然而然地穿插在历史事件、人物悲欢的叙述中,展现了一副广阔的穆斯林社会风俗画卷。丑丁并没有刻意卖弄自己的民族身份和由此而得写作的便利,她把自己民族的独特的文化烙印刻在了书中。如果说《穆斯林的葬礼》第一次把回族的生活习惯广泛地展示给世人,《穆斯林的庄园》则将这种影响力穿透下去,更加深植人心。

由于作家的表达手法不同吧,看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感觉文字很精美,意境很深邃,在文学上做足了功夫,但也有一种刻意雕琢的痕迹。《穆斯林的庄园》感情更充沛,作者的表达像一泄千里,文字上更原始也朴素许多。同样写爱情,霍达非常注重心理描写和场景气氛的营造以及对话的开展,丑丁则多用白描手法,直截了当地叙述。

从网上看到读者对《穆斯林的葬礼》的感受,大多是从情感的角度评价。从这部小说的爱情悲剧折射出的命运的大起大落、历史的不可逆转,那种浓厚的压抑人喘不过气来的悲剧感,都给人震撼人心的力量。丑丁的《穆斯林的庄园》相比,在情感上粗放许多,苍凉许多,大气许多,但在写个人感受时,又浓烈、细腻许多,接近歇斯底里。比如开头写给母亲奔丧,那种反反复复不惜用笔墨描写每一个细节的写法,是丑丁的独特之处,她传递给读者的就是一直喘不过气来的排山倒海的情感诉求。从这一点来说,丑丁是向内的。但在后来的叙事中,她又是向外的。她会掌握自己进入和抽离内心情感的节奏,在一张一弛中,画出波浪般优美的弧线。

今天的阅读空间越来越自由,读者会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图书。可以说,在今天这个小时代,读一本写从上上个世纪延伸到21世纪的回族历史和回族人命运的书,是将小时代的浮躁融入到大世代的冷峻之中。这个大世代,含有一个包容,包容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地位、不同的肤色等等。读《穆斯林的庄园》,以一个小时代的微小个体体会大世代的风云变幻,把自己的眼界打开,从一个民族的区域限制延伸到不同民族的情感、文化交流,从有限行走到无疆。

《穆斯林的庄园》丑丁著 东方出版社 20095月第1 定价: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