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商品降价通知:艾森豪威尔的成功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49:57
 艾森豪威尔的成功之道       详细介绍下艾森豪威尔的故事和成功之道吧,但愿对大家有些启示。
    艾森豪威尔成功“领导公式”

    ——授权+赢得追随+实现目标
     
          艾森豪威尔作为举世瞩目的将军和总统,在领导方面自有他的一套心得。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的指挥官,在诺曼底登陆以前,一次他在英国打高尔夫球,新闻记者采访他:“前线战事紧急,您怎么还有心情在这里打球啊?”艾森豪威尔说:“我不忙,我只管3个人:大西洋有蒙哥马利,太平洋有麦克阿瑟,喏,在那边捡球的是马歇尔。”其实艾森豪威尔手下有百万大军。
          艾森豪威尔被人们称为“授权大师”,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领袖的任务,就是要带领人们追随他,以共同达到某项目标。因此,身为领袖,你首先必须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友谊”,这就是艾森豪威尔的“领导公式”。
          艾森豪威尔认为,作为领导,应该全力做好最重要的事情,而其余的一些事情,必须采取大量授权的方式。领导平时应该给予部下各种机会,鼓励他们独立工作,培养他们独立作业的能力,增强部属的参与意识、使命感和成就感,让他们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当然,授权必须用信赖的能干部属,不能随便找人来滥竽充数。授权以后应该对部属表示充分信任,充分信任等于给了下属一个平台,一种机会,给了其受尊重的感觉,让其有一个广阔的施展抱负的空间,而自己则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重大决策问题。
          艾森豪威尔认为,自己胜任的决策可以不授权,不能胜任的决策就应该授权给他人,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可行性及领导的有效性。比如他当选美国总统后,在国防和财政两个领域中就采取了不同的决策方式。由于出身军人,艾森豪威尔对国防政策了如指掌,所以有关国防政策,往往是由艾森豪威尔自己作出决策。而对于财经,艾森豪威尔所知有限,因此他谦逊地采取了主动较完整的授权,使当时的财政部长安德逊享有相当大的自主权。除了上述两种方式,艾森豪威尔还会采取一种中间状态的授权方式,对于某些决策,艾森豪威尔允许部属自由做出,但事前必须让他知道决策的内容。这样一来,如果有不妥当之处,尚有修正的余地。
          艾森豪威尔认为,仅有正确恰当的授权,并不一定能够真正赢得部属的追随和全力支持,领导还必须与部属同甘苦。因为无论授权到何种程度,有一种东西你是无法下放的,那就是责任。如果领导把责任都下放的话,那只能说他是退位而不是放权。很多领导常犯的错误就是:授权时他以为责任同权利一起交给部属了,当部属无法完成指派的任务时,他会将失败的责任推卸给下属。而对于艾森豪威尔来说,授权只能意味着责任的加大,不仅对自己,更要对部下的工作绩效负全部责任。领导者不仅应该让部属分享成功的果实,也应该分担部属失败的责任,即使失败的原因全部来自部属的过错。领导应主动地为部属排忧解难,虽然部属的过错影响了组织的效能,但他却因此赢得了部属的信任与支持,赢得部属的追随,这将给组织带来巨大的持久的效能。
    
    艾森豪威尔最会“搞关系”
         国防大学副教授卢勇讲述二战名将的成功之道
         晶报讯(记者钱擎)二战名将如何走上成功之道,是否有共同的成功模式?国防大学副教授、《军事观察》和《百战经典》主持人卢勇认为他们的成功是有共性的,并给出了公式:成功指数=历史性机遇+综合专业素质+人际关系。昨天,他做客“市民大讲堂”开讲“二战名将成功之道”。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曾说过,人生成功过程需要具备天才、努力和命三种因素,卢勇十分赞同这个观点,他认为冯友兰所说的命就是一种历史机遇,而历史机遇实际上是指时代大环境。“历史性机遇可以造就一个人的时代高度,可以成就名将、名人、伟人;而职业性的机遇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职业生涯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抓住,甚至可以创造。”
         至于综合专业素质,卢勇将其分为远大的抱负、执着的追求和精湛的业务三部分内容。他认为具有远大抱负的典型人物当属法国的戴高乐,当他还只是一名上校的时候,在做报告时经常讲的三个题目分别是《战争行动与领袖人物》、《领袖人物的性格》、《威望》。“从他演讲的题目中可以看出一些苗头:那就是戴高乐很早就已经在研究怎么成为领袖。”第二是执着的追求,一战后隆美尔遭遇了德国大裁军,裁军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隆美尔在上校这个职位干了14年。“这是一种煎熬,有多少人熬不住,脱掉军装走了。”除了追求和抱负,名将还有精湛的业务,就是“会带兵”和“能打仗”。
         而处理人际关系的成功典范,卢勇首推艾森豪威尔,从上将到五星上将,马歇尔用了20年,麦克阿瑟用16年,而艾森豪威尔只用了4年。“就连巴顿也十分佩服艾森豪威尔,他这个资历远远比其他将领低的统帅,能够把那么多资历高的将领统一起来,共同完成大事业,就是因为他有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成功启示
    在一次冬季的演习中,团长为了鼓舞士气,一直走在队伍中间,经过了几个小时急行军,团长感到有些口渴了,他转回头问身边的士兵,有谁带了水,士兵们忙了半天,拿出的却是一个个早已冰冻的水壶,一滴水也倒不出来,这时,一位新排长走向前来,从他的棉衣里拿出一个带着体温的水壶,团长"咕咚咚"地喝了一大口,并仔细地打量着这位新排长,脸上露出了微笑!!
    几天以后,演习结束了,这位新排长在一片惊讶声中走进团机关的大门,这位新排长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这个故事给我们两点启示:
    第一,人的成功不仅要智慧,而且还需要机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壶水"使艾森豪威尔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而且是极其关键性的一步,因此,机遇是人走向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二,人的成功,更需要具有抓住机遇的本领,人们常说:"机遇总是偏爱那些有思想,有准备,有头脑的人."这些道理人人都有知道,可在现实生活工作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准备呢?不思时取,不求上进,不愿付出,以至很多"机遇"送到眼前也无法抓住,留下的尽是失落与遗憾,这种人,怎能获得成功呢?其实,机遇就像那壶水,谁都有机会,可真正抓住这个机遇的却只有艾森豪威尔一个人.
    最后再引用一下我最喜欢的话: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我想小事都做好了,大事也就自然而然连成一个整体了!!过程好了,结局自然也就没的说的!!
    如何让生命的蜡烛发出更亮的光,更多的热,唯一的途径就是:多一份思考,多一份努力,多一份准备,多一份自信与认真的态度,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艾森豪威尔与二等兵
              
      有一天晚上,一个名叫考恩的二等兵,急匆匆地赶回营地,慌乱中不慎撞倒了一个人。在黑暗中,倒下去的人爬了起来,掸掉裤子上面的灰尘,然后怒视着考恩。
      考恩定下神来打量那个人,发现他的衣襟上有五颗星。考恩顿时脸色惨白,立正站好,不敢动弹,心中充满了懊恼和失望。
      “喂!你知道我是谁吗?”五颗星的将军愤然地说,。
      “我知道!您是艾森豪威尔将军!”考恩小心翼翼地说完,又低着头轻声问了将军一声:“您知道我是谁吗?”
      艾森豪威尔气呼呼地说:“像你这种无名小卒谁会认识你呢?”
      听完这句话,考恩头也不抬,飞也似的跑掉了。
      后来艾森豪威尔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找出考恩。不过艾森豪威尔不是要处罚他,而是聘请他为贴身秘书。
      
      这个故事中,二等兵的机智滑头令人发笑,五星上将的大度爱才令人钦佩。
      从中得到的启发:一是:机智
      机智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它是聪明智慧的结晶。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蓬勃横溢的才华被无谓地浪费,或者是得不到有效地利用,因为这些才华的拥有者缺乏这种被我们称之为“机智”的微妙品质。与那些有着卓越才干却缺乏机智的人相比,成千上万的人尽管才能平庸,但却由于其机智灵活而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如果我们能够在原有才干的基础上增加机智这种品质,并与才干结合起来,将会惊奇地发现前途是多么的坦荡光明,而在发展自己的事业时又是多么的得心应手。
      二是:希望
      
       当考恩知道自己撞倒的是将军时,心中充满了懊恼和失望,而当他知道将军并不认识自己时,又萌生了希望,跑为上策。人生之路串联着失望和希望,我们在很多时候,不是败在失望上,而是败在不会寻找希望上,不善于从失望中开拓希望。因此,希望在前,我们要不断向前。
          
    艾森豪威尔玩牌的故事
    讲的是美国历史上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年轻时候的一件小事。一天晚饭后,年轻的艾森豪威尔跟家人一起玩纸牌游戏,连续几次都抓了一手很差的牌,他开始不高兴地抱怨手气不好。妈妈停了下来,正色地对他说道:“如果你真要玩牌,就必须用你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那些牌怎样!”
    他愣了愣,母亲又说道:“人生也是如此,发牌的是上帝,不管是怎样的牌,你都必须拿着。你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求得最好的效果。”
    很多年过去了,艾森豪威尔一直牢记着母亲的这番教导,从来没有抱怨过命运。相反,他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迎接命运的挑战,竭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这就是自我暗示的功效。人生就好比打牌,我们不可能处处都能得到好牌,我们能做的就是将手里的牌精心打下去,即使那手牌再差再糟糕,也应该努力打出自己的水平。只要我们尽心尽力去打,差牌未必就会输。
    就这样,艾森威尔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平民家庭走出,一步一步地成为中校、盟军统帅,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第34任总统。
    【启示】众所周知,诗人荷马是个瞎子,音乐大师贝多芬后来耳聋、失恋,按说他们手中的“牌”比谁都糟,但他们经过自己的拼搏,都没有输。如何从失败中获得勇气与原则,答案是:我们的眼里只看到碌碌无为的人,我们就碌碌无为;我们的眼里只看到意志坚强的人,我们就

 

  (1)目标明确

    有些人可能可能将集思广益与自由主义混为一谈,以为领导就是个“和事佬”。

艾森豪威尔是不是也这样做的呢?

在高级军官们为谁来担任指挥官一事争论不休时,艾森豪威尔坚定地说“在战场上,只要能战胜敌人,其他并不重要”他又一锤定音地补充道,“这件事不要再议论了,如果有错,我甘愿承担一切后果。”

盟军之间矛盾重重、分歧很多,想要赢得胜利就必须在统一指挥下协同行动。艾森豪威尔十分明确这个首要目标、十分明白他自己的“钦差大臣”身份,因此一开始便“武断”地力排众议。

那么,部将们就如此心甘情愿地听命于这个资历很浅的小领导吗?艾森豪威尔补充的那句“我甘愿承担一切后果”,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一来表明了自己“钦差到来有如皇上亲临”的权威,使得臣子们警惕于生杀予夺的权利;二来将责任全部揽到了自己身上,正中了喜欢“看好戏”的老狐狸们的下怀。此后,部将们对艾森豪威尔的评价“艾克是一个优秀的指挥,没有他就没有一台完美的交响乐。”

在指挥交响乐时,并不是简单地分配任务,首先要做的便是“定基调”,这样才能使大家明确统一的目标、朝着一致的方向用力。有时,一个统帅的上任,其本身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2)物尽其用

    有些人常常会迷惑于人员的安置,也会习惯于“丢卒保车”。

艾森豪威尔是不是也这样做的呢?

蒙哥马利这样评价艾森豪威尔:“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最高统帅,一位军事政治家。我认为,没有其他人能用他的方式,把盟军组合成这样一部能征善战的机器的。”

尽管中国早就有“飞鸟尽、良弓藏”的典故,但那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一招,大多数时候信奉的仍然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况且在精密、精致、精到的交响乐队的演奏中,强调的是各个乐器的交互、交错和交流,每一种乐器不但不能缺少,甚至放错了位置都会引起混乱。

2、斗与和的艺术

(1)把握分寸

    有些人喜欢借用的列强政治中的“驯兽逻辑”——胡箩卜+大棒,将此运用到人际斗争中来。

艾森豪威尔是不是也这样做的呢?

艾森豪威尔站得高、看得远,他能够超然地将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好恶等狭隘的观念置于脑后。于是,他这样评价自己的斗争艺术:

“我该和,则和;和时,保证不骄纵。该斗,则斗;斗时,保证斗而不破。”

    斗过了头,则树敌过多;和过了头,则成了马善被人骑。斗,不是为了斗而斗;和,不是为了和而和。斗或和都只是手段,在动手之前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这样做的目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2)埋下伏笔

有些人喜欢用以上压下手段对付不听话的手下。

艾森豪威尔是不是也这样做的呢?

在一次战役中,上级要求巴顿交出交出他的第10装甲师以顾全大局,但巴顿坚决不从并大发脾气。艾森豪威尔亲自和他面谈,很快,性格暴躁的巴顿笑着答应了。

艾森豪威尔是靠以上压下吗?不!

事实上,在此之前艾森豪威尔收到了一份巴顿打骂伤员的检举报告,但他并没有把检举报告交军法部,只是写信给巴顿,要求他写出深刻的检查并道歉。巴顿回信说:“你是我感激不尽的人,我心甘情愿为你献出我的生命。”

    类似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在蒙哥马利与布莱德雷交接指挥权时,艾森豪威尔揣测到了蒙哥马利的微妙心理,因此他并没有公示。在阿登作战中失败后,蒙哥马利果然大肆抱怨当初不应移交指挥权,引起舆论哗然。在记者招待会上,艾森豪威尔非常低调地说:“我并没有从蒙哥马利那里收回全部的指挥大权,因为指挥大权一直是在最高统帅手中。”事后,蒙哥马利写信给艾森豪威尔:“我并不认为我是一个温顺的部下,我喜欢我行我素。但是,您总是在困难和风云变幻的时刻,使我没有发生越轨行为。您的英明、引导和宽厚的容忍,对我教育极大。我万分地感谢您!”

    “大灾面前,预防为主”。对于不太听话的手下,不能仅仅是洞察、安抚,一定要有应对危机的预案,以备不时之需。但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做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则是令对方“感激涕零、以死谢恩”的埋下伏笔;做得破绽百出、功利毕露,则是令对方“怒火中烧、鱼死网破”的见人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