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前最后一口气是吸:从头到脚话健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07:01

人为什么会生病

  《左传》记载着两个非常有名的医家故事,一个医家叫医缓,一个医家叫医和。在说到人为什么会得病这个问题时,医和认为,人得病的原因有三:一因鬼而得病(鬼病),二因食而得病(食病),三因蛊(gǔ)而得病(蛊症)。

  所谓的鬼病,指的并不是鬼神之意,而是因果,从因果上说,人有什么样的不良生活状态、什么样的不良习性,就会引发什么样的疾病。

  因食而得病,顾名思义就是饮食不当、不节引发疾病。

  还有一个是蛊症,就是被迷惑之病。《左传》里讲一个国王得了一种病,当时医和就说,这是蛊症,因为你太过分地接近女色、纵欲过度所致。国王反问:“难道就不能接近女人了吗?”医和谈了一个很深的道理,他说不是不能接近女人,而是要分时间和地点。女子为阴物,跟女子在一起的时候一定要在晚上,而且应该是晚上七点到九点,这个时候阳气将尽,阴气正盛,所以男女在一起可以“采阴补阳”,对养生有好处。从社会学上讲,“淫”会损伤人的肉体和灵魂,所以我们民间常说的“万恶淫为首”是有一定道理的。

  《黄帝内经》认为病“或生于阴,或生于阳”。

  得之于阳中的“阳”指的是风雨寒暑,也就是说天地间的不正常的气候会造成人的疾病。如果天气原本邪气盛,你的身体此时又正值虚弱,就会得病。

  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得病的大多为壮年之人,而老人和孩子患病的却很少,这很能说明问题,就是现在的壮年人日常生活大多不规律,饮食起居混乱;而老人和孩子却多是生活有序。《黄帝内经》里讲,“冬不养藏,春必病温”,就是冬天藏精藏得不够,也没有养好的话,到了春天的时候,流行病就一定会找上你。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这种得于阳的病是外感,是天地自然变化所造成的病。如果我们平素注意养护好身体的话,这种外感之病是可以避免的。总之,我们来谈养生,就是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道理。

  《黄帝内经》提到的人得病的另外一种原因就是得于阴者。所谓“阴”是什么呢?就是三点:“饮食无节”,“起居无常”,“喜怒无常”。

  饮食法地道

  《黄帝内经》认为:饮食应该法地道。“地道”就是节气。“法地道”就是人的饮食应遵循节气变化。人吃东西要按节气规律去吃,吃应季食品,这样才是最合理的养生之道。比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冬天也可以吃到美味的西瓜,可西瓜性寒,按节气规律应该在夏季享用,以中和暑热,平衡阴阳;而在冬季食用,寒上加寒,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就不是传统文化提倡的法地道。现代生活中这种不法地道的情况比比皆是,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居处法天道

  所谓“天道”,就是日升月落,也就是昼夜。居处应法天道,是说天亮了人就应该起床,人自身的阳气和天地的阳气一起生发,如果老睡懒觉的话,人就会没精神。天黑了人就应该睡觉,使阳气得以潜藏,用阴气来养阳气。这就是居处法天道,要求我们遵循着阴阳四季和昼夜寒暑来合理地安排个人的起居生活。

  我们现在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居住的房子犹如悬在半空中的“鸽子笼”,常年与空调相伴,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得居处病(空调病)。很多人在周末度假的时候都会去郊区的平房或者四合院里住上两天,觉得很舒服,原因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可以接近地气,打开窗户就可以呼吸清新的空气,推开门就可以走到院子里晒晒太阳,这都是一种顺应自然、顺应天道的有益行为。

  制喜制怒

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也会造成很多疾病。一个人的情绪波动不能太大,中医讲:过喜则伤心,过恐则伤肾,过怒则伤肝。所以大的情绪波动就会造成人体内五脏六腑的损伤,导致人生病。

保暖与散热

  头发有什么用呢?一是可以保暖,二是可以散热。散热的功能容易被我们忽略了,其实头一直被我们视为整个身体中被认为最阳的部分,即它的阳气最足,所以需要头发来散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来看一张汉代的画像——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图。这张图非常有趣,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礼仪规范。

  为什么伏羲女娲交尾图是“人首蛇身”?我们都知道埃及有“狮身人面像”,底下是狮身,上面也是人首。“人首”实际上就代表着人的理性层面,因为人是有理智的,有思维的,有头脑的。思维、理性是人性的一种表现。而蛇身则代表本能的层面,代表人还没有脱离动物性的一面。这张图非常生动有趣地表现了人的双面性,人既有人性的一面,也有动物性的一面。

  为什么他们的头发看上去很“规矩”?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人是不能赤身裸体的,这是礼貌性的问题,我们尽量用服饰来遮盖身体,同时我们的文明程度要在头发上表现。所以在头发上做足了功夫。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张图中伏羲和女娲手中分别拿了什么。左边是伏羲,他手中拿的是“矩”,规矩的“矩”。右边女娲手中拿的是“规”。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件绘图工具,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用来画方形,一个用来画圆形)。男人为什么要拿矩?因为男人要行“方正之道”,男人只要行方正之道,就不会生病。女人要拿规,行“圆融之道”。女人一定要圆融,越圆融越可以自我保护。

  及笄(jī)和冠礼

  在古代,男子满20岁要行冠礼,女子满14岁要行及笄之礼,就是通过发式的改变来标示一个成熟阶段的到来。

  古人认为女子到14岁的时候会来月经,从来月经的那一天起就标志着女孩儿成长为女人,这一天为女性生命的真正开始。从这时起女孩儿就不再留刘海,而要把头发盘起来,这就说明她已成人了,具有生育能力了,媒婆一看就知道可以给这个姑娘定亲了。

  男子在20岁的那一年会集体行冠礼,就是把头发梳上去,并插一根簪子,头上还要戴个冠,就是帽子。所以这就是古代文字中丈夫的“夫”字。而古人认为,男子20岁时虽已成年,但还体弱、单薄,不可以过性生活,所以叫“弱冠”。

  经典励志发型——“削平四夷,定鼎中原”

  传统文化中,头发代表一种礼仪,是礼貌、文明的象征。在刑法刚刚设立的时候,髡(kūn)刑是最严厉的刑罚之一,就是剃光犯人的头发。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剃光犯人的头发,就是警戒和提醒犯人,你是一个不行孝道的人,现在头发没了,在牢里好好呆着思过,改正了错误,长出了头发,才能重获自由。

  我们还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比较情绪化的人在自我惩罚的时候,都喜欢剃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就采取了剃光头发和纹身等一系列极端的行为来惩罚自己,他通过对肉体的摧残,达到精神能量的提升,激励自己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后,他打败了夫差,一雪前耻。

  还有一个我们都知道的励志发型,就是清朝人的发型,它是把四周的头发都剃光,只留中间一点点,然后梳一根大辫子。这是什么含义呢?其实这就代表着清朝人的一种志向,叫做“削平四夷,定鼎中原”。就是把四周的敌人全都打败,雄霸中原。这是一种典型的通过发型来表达志向的方式,所以清朝人的发型堪称经典励志发型。

今天,我们坊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就是正月不理发,直到“二月二,龙抬头”时才理发,“二月二,龙抬头”时理发原意是古人认为二月二之前不剃头是为了“思旧”,就是我们在这一段时间不理发是为了怀念过去一年中的种种经历,这仅仅是一种情感上的表达。

 

发白与脱发

  中医认为,头发跟人体内两条经脉的气血最为相关,即肾气和肝血。故有发为肾之华,发为血之余之说。

  头发黑不黑、是否润泽跟肾气相关。发为肾之华,就是说头发是肾的花朵,是肾的外现。肾又是主黑色,所以头发是否乌黑靓丽,实际上跟肾的好坏密切相关。头发是否滋润也跟肾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肾主收敛,如果一个人肾气的收敛能力特别强的话,头发就滋润,还不容易脱发。反之,如果肾虚的话,肾精收藏的力量不够,就容易脱发。

  头发的生长速度跟肝血相关,因为肝主生发。头发还有一个别名,叫做血余,即发为血之余。所以肝血不足,头发就会变白和干枯,并最终导致脱发。

  秃顶是一种典型的脱发疾病。俄罗斯的女性比较喜欢嫁给秃顶的男人,因为她们发现秃顶的男性普遍性欲比较旺盛,原因何在?其实从中医的理论上来讲,秃顶属于肾气发散过度,肾气的过度耗散就意味着人的性欲会比较强。

  有的人掉头发只掉头顶的,这一是与前面提到的肝血有关,二是跟脾胃有关。这种人在平时的生活中无端思虑过多,而且常想些没有用的,用中医的话来说,“思则气结”,人想得多了就会把气机结住,这叫做“思伤脾”,同时还会伤血,于是就造成了头顶掉发。

  《黄帝内经》里讲,女子到了35岁的时候,额头就会出现白发,这是因为此时的女性胃脉开始衰落。胃脉走前额,所以女性这时还容易长抬头纹和鱼尾纹。男子的头部除了头发外还有胡须,那么就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有的男人是胡子白了,头发没白;有的却是头发白了,胡子没白。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男人长胡须是由冲脉所主。冲脉起于会阴,对于男子来说,联系的是两个睾丸;对于女子来说,联系的是卵巢。冲脉沿着人体正中线任脉的两边慢慢上来,对于女子来说,女子的阳气不足,所以冲脉就散于胸中,故女子长乳房;对于男子来说,男子阳气足,冲脉不会停留在胸部,而是继续往上走,停留在下巴、嘴唇边、人中这些地方,于是男子在这些地方长胡子。

  《黄帝内经》把冲脉归为奇经八脉一类,与十二正经是不一样的一套系统。奇经八脉是元气流溢的系统,十二正经是我们人体正常的生理系统。所以头发和胡须,恰恰是表明了我们人体两个方面的一个问题。肾虚就会头发白,任脉、督脉、冲脉虚的话就会胡子变白。如果人头发白胡须不白,说明你肾虚,但任脉、督脉和冲脉不虚;如果人头发不白胡子白,说明肾没有虚,任脉、督脉和冲脉虚。

  男人的胡须长得也很不一样,通过胡须的样子可以看出一些性格特点。比如张飞的胡须呈张开状,这种炸开长的胡须都属于生发过度之象,气太冲了,像这种人性格比较粗犷、豪放,理性不足,比较情绪化。关公号称为美髯公,胡须很长很漂亮,这种人先天元气很足,气血非常足,性格特点是比较柔顺,比较忠厚,特别地义气、善良,不会过度地争强好胜,比较可靠。《黄帝内经》里还提过一种天生不长胡须的人,叫做天宦,这种人的气没冲到脸上来,说明他收敛的功夫特别强,这种人的性格特点是心计比较多,比较老谋深算,什么东西都藏得比较深。

  头皮屑

  现在我们很多人都被头皮屑的问题所困扰,使用了很多种去屑洗发液仍不见本质性的好转。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阴盛阳虚所以导致头皮屑的问题。就是肾精敛不住虚火,虚火上炎,总在上面飘着,时间一长,头皮上的精血慢慢变少了,于是头皮得不到滋润,产生了头皮屑。

  出头油

  还有很多人头油特别多,总是呼呼地出油,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是脾输布太过的缘故。人的脾是输布四方的,如果脾气输布太过,肺气往下降的功能就会不够,人体的油脂就往上面飘,导致头部总出油。所以,头油过多实际上是脾和肺两脏的病。

  斑秃

斑秃俗称鬼剃头,就是突然哗哗地掉头发,导致头部的某一块地方不长头发。斑秃实际上跟我们的情志有很大关系。如果过度焦虑,或者生一口大气的话,心结不开,就有可能造成斑秃。

头发的养护与保健

  前次说了不少头发的问题,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老百姓该如何对头发进行护理和保健,又该避免哪些常犯的错误呢?

  给生活减压

  自古我们的头发就有一个别称,叫做烦恼丝,就是说头发的病都跟烦恼有关。佛教认为人的身心被贪欲所困扰,就会产生烦恼。烦恼的“烦”字为“火”字边加一个“页”。“页”在古代读作“xié”,凡是从“页”部的字都是跟头有关。那么一个“火”字加一个“页”字组合在一起,意思就是指人的虚火上炎,老在头上飘着,生出烦恼。

  烦恼可导致多种疾病,头部的尤其多,所以我们要想做头发和头部的养护和保健,首先就要祛除烦恼。

  自古中国有君子和小人的评判问题。君子讲究向内追求,不会向外攀比;那么,小人正相反,重身外之事,就会产生攀比之心,有了攀比心,人就会有烦恼。所以,传统文化历来主张人要做君子或淑女,就是教人把心收回来,把心态摆好,这样就会减少烦恼,修身养性。具体到方法,古人讲究从小就去学琴棋书画,这些技能是解决我们心灵之痛的一剂良方,可以让人生的境界得以提升。进,可为天下苍生服务,树立功德;退,可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很好的养护,使人少生烦恼,少得疾病。

  现代人太重科技,而轻文化,这就容易产生烦恼。那么我们要学会给自己的生活减压,让生活简简单单一些,使自己成为一个乐观向上的人,这样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十分强大,疾病就无从入体,自己还可以得到一头乌黑浓密的靓发,何乐而不为呢!

  做头部按摩

  我们日常要多梳头。梳头也有讲究,不能用太密的梳子去梳,选择粗一点的,而且最好是木梳。在没有梳子的情况下,用手梳头也可以。

  梳头就是头部的按摩,那么按摩就有按摩的规则,不能乱来。头部按摩法一定要先从前额开始,从阳明胃经走到少阳胆经,然后再走到后边的太阳膀胱经。我们可以采取五指梳的方法,就是用五根手指按上面的规则在头上捋,捋的时候手要稍微重一点,通过指尖来按摩头皮,这对头发的养护非常有好处。

  春天散发,睡觉散头卧

  在春天的时候,我们不要约束头发,比如不要梳马尾辫,一定要把头发散开,这样才能提起头发的生机,让它的生发之机起来。再有,睡觉的时候要注意,要散头卧,就是把头发披散开来,不要把头发再梳紧,这也是一种对头发的很好的养护方法。

  不湿卧

  现在很多人越来越不注意的一点是湿卧,洗完头发或洗完澡没有把头发弄干就马上去睡觉。这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疾病,比如说头痛、眩闷、两眼发花,乃至脱发、脸也发黑,甚至会造成齿痛或耳聋等疾病,有时还会头上生白屑。所以,要特别注意湿卧的问题,洗完头以后不要马上睡觉,一定要等头发干了再睡。再有,不要常用吹风机吹干头发,那样会造成头发的干燥,最好让它自然晾干。

  脑部的保养

  道教有一个三丹田学说。道家认为脑部为上丹田,是精髓的聚集处;心为中丹田,是神能的聚集处;少腹(小腹)为下丹田,是精气的聚集处。“田”为何意?中国是个农业文明古国,对土地的认识很深刻,认为田是可以耕耘播种的,就是种下了种子就能生长发芽的地方。那么三丹田就是可以生发出精、气、神的地方。精是生于下丹田,气是生于中丹田,神是生于上丹田;而中丹田还是精、气、神三个能量转换之所。

道教非常重视三丹田,尤其重视上丹田脑部的保养。现在我们都讲延年益寿,可是如果得了老年痴呆,活得再久又有什么意思呢?道教养生术认为真正的长寿是“长生久视”,就是眼睛要特别的好,头脑特别清楚。用现代话讲,就是长寿要有质量。道教养脑的方法就是练静坐,通过练习静坐,让心神安定。现代医学发现,心神安定时人的脑电波非常地稳定且有节律。

人为什么要睡觉?

  人为什么要睡觉?中医对睡眠的机理是怎么解释的呢?

  中医认为,人的体表有气运行,像人体外围的卫士,名卫气。卫气是固摄阳气的,它在人体体表不断地运化行走。白天卫气行在人体的阳分里,晚上则行到阴分里,就是行于阴经。阳气只要一入阴经,人就想睡觉。卫气在阴经中行走完,出离阴经的一瞬间,人就会醒来。这就是中医对睡眠机理的解释。

  正常人应该是白天特别精神,晚上困倦,这叫“营卫之行不失其常”。等到人老了,气血衰弱,肌肉枯槁,气道干涩,元气不足,白天就不够精神,昏昏欲睡,到了晚上精气也不足,又睡不着。人睡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寿命的长短,睡眠是阴,我们要用夜晚的阴来养白天的阳,养白天的精、气、神。

  失眠

  人为什么会失眠呢?

  当下社会中,造成失眠的第一条原因就是心肾不交。如果人的心火上炎,肾水下行,就形成了一个心肾分离的象,心肾分离就会造成人到晚上想睡睡不着,白天又特别疲倦,两腿发沉。心肾不交造成的失眠较难治疗。过去,几剂酸枣仁汤,再或温胆汤就能治好,但现在还用这些药已经没有明显效果。因为现在人的生活比古代复杂得多,很多人的失眠都与长期熬夜有关。每天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胆经该睡的时候,而人老不在此时间睡觉,就会慢慢地出现心肾不交的状况,导致失眠。

  第二条是血不足。血不足也会造成失眠。中医里有一种说法,叫做中焦受气,中焦就是我们的脾胃。人的血从何而来?实际上血是从胃来的,人体是通过胃消化食物,把食物的精华转变成血。血是一种能量,代表着一种动能,输布四方,供人体所需。

  我们老百姓常提到补血的问题,懂得中医医理的话,就知道了血是从胃而来,所以乱吃很多所谓补血的补品未必有多大的用处,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吃饭。胃主血,所以胃虚就会造成血不足,要想补血就要养护好我们的胃经。

  血不足,不能有效的上输于脑的话,脑部就会因缺血而导致失眠。

  第三条,胃不和则卧不安。假如晚上吃得太多,也会造成失眠。人活一口气,气是用来睡觉的,也是用来消化食物的。如果晚上吃得过多,气就会受到中焦阻隔,阳气不能上输于脑,造成失眠。

  中国古代养生讲究过午不食,就是一天只吃两顿饭,上午九十点钟一顿,下午四五点钟一顿,晚上就不再吃东西了。而生活规则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那时的人很少失眠。

  我们吃晚饭也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七八分饱就可以了,而且晚饭后最好出门散散步,或者作一些其他的运动锻炼,对增强夜里的睡眠质量非常有好处。

  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这里只是根据现代人的实际生活情况讲解一些最常见导致失眠的原因,个案还要区别分析。

  为什么喜卧

  我们常会发现,有的人特别喜欢躺着,没事就躺床上睡一觉。挂在嘴边的话是“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歪着,歪着不如躺着”。其实喜卧也是病。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湿气过重。湿气重的人偏虚胖,特别懒,不爱动。这样的人体内的气机不清爽,于是总想睡觉,越睡就越胖,越胖越不爱动,慢慢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身体内的湿气代谢不掉,糖尿病等诸多疾病此时都会乘虚而入。像这种人,一定要督促他多去锻炼,甚至要强制他们去锻炼。还有一种属于肾精不足,全身无力,在中医里叫做少阴证,用三个字描述,叫“但欲寐”。“但”是“只是”的意思,“但欲寐”就是只想睡,但真躺到床上,又睡不着。这种情况是属于心肾的病。

  还有一种人喜欢上午睡觉,这也是因为湿气过重。上午七点到九点的时候是胃经当令,九点到十一点是脾经当令,阳明胃火老起不来,上午就喜睡。上午喜睡,人的阳气就振奋不起来,久而久之,人也会身体变差。

有人会说,我晚上睡晚了,用白天补觉行不行?从医理上讲不行,因为白天主生发,夜里主收敛收藏,老是违背天地的规律,到老年时人就会生病。

做梦是怎么回事?

  梦为魂魄飞扬

  关于做梦,中医的理论认为是魂魄飞扬。中医一再强调,人体的五脏皆有神明,那么魂和魄各是哪个脏器的神明呢?魂是肝的神明,魄是肺的神明。

  人在睡眠中,不同的时间段由不同的经脉所主。夜里十一点是胆经当令开始睡觉,凌晨一点到三点是肝魂所主,凌晨三点到五点是肺神所主。所以在这个时间段做梦,属于魂魄收敛不住的一个象。肝魂跟理智相关,肺魄跟本能相关。那么人在三点之前做的梦是跟肝魂有关,也就是跟理性有关;三点后做的梦跟肺魄有关,也就是跟人的本能有关。

  西方社会对梦也有所研究,比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就非常注重梦的问题,他认为所有的梦都是潜意识心理的曲折或象征的表现方式。比如梦到水了,可能就跟出生有关;梦见大树可能跟性有关;梦见去旅行了,可能跟死亡的观念有关。弗洛伊德的学说中,认为人有两个最基本的本能:一个是死本能,另一个是性本能。所以他的意象分析(关于梦境的分析)基本上都是从这两个角度去分析的。

  梦象

  中医关于梦的理解与弗洛伊德有很大差异。比如说同样梦见水,中医认为,是因为人的阴气过盛所导致,这类梦一般比较恐怖。人体的脏器中肾主恐,在五行里,肾所匹配的五行又是水,所以梦见水或者梦见很恐怖的事情,是阴气过盛。如果阳气过盛的话,就会梦见大火燔灼,比如发高烧之前有的人会做梦梦见自己家的房子着火了,这其实跟阳气浮越在外有关。

  《黄帝内经?灵枢》“淫邪发梦篇”中专门记述了古人对梦境的各种理解。如人体里要是阴阳之气都很盛的话,就会梦见互相厮杀;要是肺气特别实的话,就会梦见使用金属兵器进行厮杀,因为肺按五行的配属是属金的;如果上面的气特别盛的话,会梦见飞翔,经常梦见飞翔的人,一般性格特点是比较追求完美的那种,对万事万物都有一种追求完美的心理,他们的气老调在上头下不去,就会总梦见自己飞翔;而对于另外一些人,他们的气总是沉在下面上不来,这类人做梦就爱梦见自己坠落深渊。

  如果你特别饿,做梦就会梦见别人给你东西;反之,如果你特别饱的话,就老梦见你给别人东西。

  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里,专门把人体的五脏和五声、五志、五色全都配属了。

  如何治疗失眠?

  从头到脚放松法

  这里我提供给大家一个消除失眠的方法,叫从头到脚放松法。

  首先我们躺在床上要先放松头部,从头发开始,放松头发,然后放松眼眉(当你有意识地注意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常会发现,刚才的眉头都是紧锁着的)。眼眉放松后做深呼吸,慢慢地深呼吸。然后再慢慢地放松肩膀。我们最不容易放松的地方就是肩膀,这个部位经常是抽紧的,现在我们要让自己的肩膀有意识地放松。再然后是心、肾……就这么一直想下去,想到最后,每一根手指头和每一只脚指头就都放松了。一般没等你想到脚呢,就已经进入到睡眠当中了。所谓的睡眠一定要先睡心,你要先让心能够静下来,心能够先睡下。那么身体才能够听从心的安排,才能够睡下。 

  睡觉虎抱头

  我们在睡觉的时候要向婴儿学习。婴儿的睡眠姿势有一个特点——虎抱头,就是他的两只小手总是扬在上面,就好像老虎抱着头那样。四仰八叉的睡眠姿势是最放松的。这其实是肺气足的一个象。

  刚出生的婴儿睡觉是不用枕头的,一般垫个小毛巾在头底下就可以了。人老了以后,逐渐气虚,于是乎枕头就会越来越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成语“高枕无忧”的来历。

  心肾相交法

心肾相交法可以促进睡眠。动作很简单,用我们手心上的劳宫穴去搓脚心上的涌泉穴。脚心上的涌泉穴是肾经的一个主穴,手心上的劳宫穴是心包经上的一个穴位。假如我们晚上坐在沙发或床上看电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左手的手心去搓右脚的脚心,用右手的手心去搓左脚的脚心,这对促进睡眠非常有帮助,而且简单易行,自己在家里都可以做,有失眠症的人不妨尝试一下。

五官为五脏之官

  中医认为,五官与五脏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故有“鼻为肺之官、目为肝之官、口唇为脾之官、舌为心之官、耳为肾之官”之说(见五脏与五官的对应关系表)。

  五脏与五官的对应关系表

  五脏〖〗肺〖〗肝〖〗肾〖〗心〖〗脾

  五官〖〗鼻〖〗目〖〗耳〖〗舌〖〗口

  鼻为肺之官

  鼻子的外形为胃气所主,鼻孔为肺气所主,所以肺开窍于鼻,鼻是肺之官,只要人的肺有病首先就会表现在鼻子上。这里讲的鼻子主要指的是鼻孔里边,肺热则鼻孔出气粗、热;肺寒则鼻孔冒凉气。比如当人得肺病的时候,就会出现喘息鼻张的症状。

  目为肝之官

  肝开窍于目,得了肝病会在眼睛上有所表现,一般得肝病的人两个眼角会发青。孩子如果受到惊吓,鼻梁处常会出现青筋或者青痕,这也与肝有关联。

  在中医的五色和五脏的配属里,肝主青色。这个青色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见的青草、树叶的绿色,而是苍色。肝是从肾水里面生发出来的,苍这个颜色是黑色与青色的一个过渡之色。顺便谈一个问题:如果人在冬季没有养好身体,到了春天气机就生发不起来,就会生病。所以,了解颜色和脏腑的对应关系对养生保健是有裨益的,我们平时可以通过观察脸色的变化对身体的状况作出判断。

  口唇为脾之官

  脾开窍于口,口唇是脾之官。得脾病的人会出现唇黄或者嘴唇四周发黄、嘴唇脱皮、流血等症状,这些都是阳明燥火太盛造成的。

  舌为心之官

  舌为心之官。心脏有病一般会出现舌头不灵活、舌卷缩等症状。口误,经常说错话,也是心气不足的象。

  《黄帝内经》上有:心病者,舌卷缩,颧赤。颧赤是说心脏有病的话,颧骨这个部位会发红。除了颧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要留心印堂,因为心病还会表现在印堂处。印堂位于两眉之间,此处如果突然地发红,而且图案如灯花状,是心神将散的象,我们尤其要当心,这叫“祸福在旦夕间”,可能会有重病突发。印堂发黑也不是件好事,从中医的角度讲,这相当于水气凌心,就是肾水太多,心火太弱,肾水上来使心火的功能发挥不了。这也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印堂颜色的变化加以小心。

  耳为肾之官

  耳朵是肾之官。耳朵的病都会跟肾相关。《黄帝内经》里有“肾开窍于耳”的说法。得肾病的人会有耳聋、耳鸣的症状。

  五官通利则五味、五色、五音方能俱辨

  五官的关窍必须保持时刻通利,它们的功能才能正常地发挥出来。“肺和则鼻能知臭香”,意思就是如果肺气很好的话,鼻子才可以闻到五味;“心和则舌能知五味”,意思是心气和,舌头的分辨能力才会特别强,舌头才可以尝出五味;“脾和则口能知五谷”,是说如果脾气很好的话,人的口方能感受到五谷的味道,有食欲;“肝和则目能辨五色”,是说肝气正常的话,人的眼睛才可以看清楚各种颜色;“肾和则耳能闻五音”,是说肾气很好的话,人的耳朵就能听见五音。《黄帝内经》上还有“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为痈”,就是说五脏六腑如果有病变,就会造成七窍不通,甚至会积聚成痈、成癌。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五官与脏腑器官的关系极为密切,通过了解五官的病变就可以发现隐藏在身体内的五脏的病变,所以我们要时刻留心五官的变化,才能留意到相关联的五脏的情况。

具体到五官的养生方法,很简单:常闭眼,养神;少说话,养心;平稳呼吸,养肺;多食美味,养口;少惹烦杂,非礼勿听,养耳。

目为心之使

  《黄帝内经》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意思是眼睛可以反映出人体各个脏腑的精气的盛衰。《黄帝内经》还有“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整个的眼窝是精气的表现,其中肾的精华表现在瞳孔;瞳孔外的黑睛是由肝精来决定的,因为肝开窍于目;心的表现在眼睛的血络上;肺表现为白睛;脾的精华表现为约束整个眼系。也就是说,我们眼睛的好坏跟五脏六腑的精气全都有关系。

  中医讲,眼睛是心的使者。心又藏神,心是神明所呆的地方,所以神散则目惑,就是一旦我们的神散了,眼睛看东西必然要老花。俗语有:花不花,四十八。这是说人一般活到了48岁的时候,眼睛就有可能会花掉,其实眼睛是否老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神散不散。

  眼病

  眼睛的主要疾病有几种,下面我们一一解析。

  眼泪汪汪

  眼泪汪汪是由于肺气不足和肝的收敛功能不足所致。眼泪汪汪在面相学里称为“含情眼”。比如说《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总是眉目含情,眼泪汪汪的。这类人的肺气不足,而肺主通调水道,肝也主水道,那么肝肺功能虚,输布和肃降的能力就弱,导致水气总是壅在上面,或者水道老收不住,这种人就会总眼泪汪汪的。

  迎风流泪

  有的人会有迎风流泪的毛病,他们只要一遇到风就会流眼泪,这是属于肝经不能收敛所致。

  眼干

  眼睛发干是肝血不足同时阳气虚的象。这种人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容易发脾气,爱发无名火。

  眼外凸

  眼睛外凸也是眼病。我们常会看到眼睛往外凸的人,这种人一般眼压并不高,大多与饮酒过度有关,也是肝经收敛不住的象。这种人脾气大,爱发火,比较争强好胜,有此症状的女性很多还会得甲亢。

  眼袋

  有的人眼下总是有厚厚的眼袋,这其实是一种水肿。眼下这个地方是小肠经所经过的,它跟三焦、小肠、肾都有关。如果这里出了问题,基本都是因为阳气不足化不开水,水液代谢不掉,这属于寒邪造成的疾病。上眼皮肿是脾湿,下眼皮肿是阳虚。

  靠手术的方法治疗眼袋当然可以去掉一些,但由于真正的内在的原因是五脏六腑出了问题,因此要想彻底解决眼袋问题,还是要去治五脏六腑的病。

  人为什么悲伤时会哭泣?

  人为什么悲伤时会哭泣?中医讲:“哀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人只要一悲哀,心就会颤动,心为君主之官,当君主守不住神时,臣子们就都会乱了。目又为心之使,心神一乱,眼睛就会乱,液就往上涌,导致掉眼泪。

  泪流不止叫做“夺精”,还会导致“目无所见”,就是人总哭泣的话,慢慢就会哭瞎眼。其缘由就是眼睛就像湖水一样,一定要有泪的润泽,才会清亮动人,泪流失过多,湖水就会干涸。

  眼睛的保养方法

  熨眼法

  熨眼法就是用劳宫穴来热敷眼睛。先将双手搓热,然后闭眼,空掌捂在眼睛上,多停留一会儿即可。每天一次,一次21遍,可以明目去风,去目瘴。如果我们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可采用熨眼法,这对眼睛的休整很有好处。

  我们还可以经常做眼保健操,让眼睛变得更灵动。我们观察一下不同年龄人的眼睛就会发现,小孩子的眉眼特别灵活,而人的年纪越大,眼睛就越不灵活,甚至经常两眼发直。这是因为人岁数越大神就越弱,五脏六腑的功能也渐渐衰退,眼睛就丧失了神采,运动也不灵活了。所以眼睛的问题一定要从五脏六腑去治,当然平时也要注意多活动眼睛。

  后眼按摩法

  在我们的后脑勺正对眼睛的地方,有两个椭圆的凹陷,这里就是“后眼”。人为什么会感觉到身后有人跟着呢?正是后眼在起作用,也就是我们俗话常说的“后脑勺长眼了”。我们没事的时候应该经常地去按摩后眼这个地方。

如果后眼这里鼓起来了,说明眼压太高了,可以用针刺的方法轻微放血,压力一释放,眼睛马上就清亮了,还可以经常按摩。按摩时的重要原则是一定要闭上眼睛。闭眼按摩可以很快使眼睛干涩、眼花等症状明显地得到改善。

耳朵的保健

  耳朵的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耳鸣,另一种是耳聋。在中医里,三焦经和胆经都是少阳,少阳是阴阳交通的枢纽,阴阳交通不利,就会出现耳病,所以耳朵也属少阳,有生发之象,那么像耳鸣这样的病症就肯定跟阳气有关。《黄帝内经》里对耳鸣的说法是“耳聋浑浑淳淳”,意思是耳鸣的时候耳朵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声音,最主要的有两个象,要么如蝉鸣,要么轰轰响。蝉鸣就是像知了叫一样,这是大虚之证,主要是因为肾精不足;轰轰响就像耳朵里成天火车隆隆开过,这是实证,主要是三焦不通,是内部火太重造成的。

  耳朵的保健方法——心肾相交法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保养耳朵呢?

  中国古代耳朵的保养方法有三种,都属于心肾相交法,就是通过让心火与肾水关系相协调的方法来让人体的阴阳气机协调,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心肾相交法顾名思义,需要心肾相通。耳朵里面的孔窍是肾气的代表,所以这是肾的一个外现。心,主要是用到心包经上的劳宫穴,用该穴来代表心。等我们后面讲到手的时候会说到,我们手臂靠身体的里侧正中线走的是心包经,中指的指尖就是心包经的井穴。我们将手轻轻半握拳的时候,中指指尖井穴所指的手掌的部位就是劳宫穴。

  在中医里,穴都是空的地方。耳朵里面有一个道教养生的要穴——听闻穴,它是不可以用针刺的。我们用几个方法来达到锻炼它的目的。

  心肾相交法一:鸣天鼓

  心肾相交法的第一种叫做鸣天鼓。我们的后脑勺就叫做天鼓。鸣天鼓要用到我们的听闻穴和劳宫穴。人体的劳宫穴是最操劳的一个穴位,它是一个火穴,像我们肚子疼了,马上就不自觉地用手去捂肚子,所以它是很操劳的。

  具体鸣天鼓的做法是:先用我们的手掌心,即用劳宫穴贴住耳孔,把整个手搭在后脑勺上,将食指放在中指上,然后往下一弹,产生一个弹击的力量,就这样使劲压住听闻穴,然后弹拨后脑壳,弹几次再压紧,然后突然放松,耳朵就会有一种特别清爽的感觉。经常这样做对耳朵的保健作用很大。

  心肾相交法二:按摩听闻穴

  第二种叫做按摩听闻穴。耳朵里的听闻穴要怎么做才能按摩到呢?其实还是采取的心肾相交法。

  中指的指尖是心包经的井穴,属于心,耳朵、眼属于肾。首先,掌心向后,然后用中指插进耳朵孔里,塞进去以后,手指在里面转180度,让掌心向前,然后让手指轻轻地在里边蠕动,要注意,不要使劲地杵,而是轻轻地蠕动,就像小虫子一样在里面轻轻地动,按摩上二三十秒后,突然将手指向前外方猛地拔出来,最好能听见响。这就是完整的按摩听闻穴的一个方法。如果你的手指插进耳朵里去以后,觉得指尖有一种黏着感,有吸力的话,这是湿气太盛的一种感觉,按摩完了以后,猛地将手指拔出来即可。

  这里提醒一件事,做任何动作都要以不受伤为原则,就是说动作要轻、要柔、要缓,指甲也一定要剪得很干净,然后用指尖轻轻地按摩耳朵里边的听闻穴,千万不要伤到耳朵。

  心肾相交法三:手心搓脚心

  第三个心肾相交的方法叫做手心搓脚心。我们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个方法,这里面融汇了很深的中医道理。

  我们的脚底板有一个肾经的穴位叫涌泉穴,而我们的手上是劳宫穴。我们可以平时没事的时候坐在床上,左、右手交叉,用掌心搓脚心,或者用手心拍打脚心。这样做有助于让肾发挥收藏的功能,把气往下引,把上面的虚火拽下来,这样气就不会壅在上面,病自然就好了。

我们前面说过,如果人生一口大气,气全憋在上面的话,那就有可能会造成耳聋和耳鸣。那么,用手心搓脚心有利于我们疏通人体的气机,气机顺了,经脉通了,耳朵的病自然就会改善。而且这样做有助于改善睡眠,对有高血压的病人也非常有好处。

 

面色

  古代用“面”字表示人的整个面部。“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

  我们看一个人,通常先要看他的脸色,用专业一点的词叫做面色。那从面色上可以看出什么呢?中医里讲,“望而知之者谓之神”,从面色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病象。我们下面一一讲解都有几种病象。

  首先是面尘脱色。面尘脱色的“脱色”是什么意思呢?脱色的一个解释是指没有颜色,脸色一点儿都不红润了;还有一个解释是说没有表情,就是人如果血不足,那么就会连表情都没有了。古人曾经说,大丈夫要“喜怒不形于色”,就是说一个人要能沉得住气,不要表现出来。“喜怒形于色”在中医里讲就是肾精不足的象。有些女孩子动不动脸呼的一下就红了,这就叫喜怒形于色,就是说马上就会让人看出你的羞怯来,或者你根本就收不住这个脸色,这是沉不住气的一种表现。而做大丈夫的就要高兴与否根本看不出面目表情。面尘脱色在中医里边指的是肝病,是血虚不能上荣之象,就是血太虚了,导致脸上没有了表情,同时面色惨白,甚至口唇都是惨白的颜色。

  还有一种叫做面如漆柴。这是肾病的表现。漆柴是什么样子呢?就像刚刚上过一层漆的柴火一样。年长的人都知道,过去人老了家里都要准备棺木,棺木是极讲究的,要一层一层地打磨,然后再一层一层地上油漆,每年漆一次,最后上了十年或者二十年油漆后,棺材的外观非常之亮,叫做光可鉴人,这样才算好棺木。这也就是说,哪怕是黑,也必须是很有光泽才好。

  在中医里,人的神就像蜡烛的光一样,是可以表现出来的,人脸上的光泽就是神的外现。如果你的脸像脏兮兮的木头上刷了一层黑油漆,既黑又暗,还很憔悴,没有一点光泽,就是肾病的象。五行中,黑色为肾所主。

  如果面红,并且眼珠子发黄,这是心包经的病。这样的人老有点喜笑不休。

  还有一种叫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这种面相是什么样呢?就像人的脸上蒙了一层尘土,身体也一点儿都不滋润了。这实际上是胆气被郁,胆经生发不起来,精气不能上荣到身体的各个地方的象。

  再有一种叫颜黑、鼽衄。这是什么病呢?颜黑属于胃肾病,这样的人整个前额都是黑的,前额为脾胃所主,前额发黑是肾水上泛的象,也就是水反侮了土。如果前额黑,同时还出现鼽衄,这是太阴脾不能统血了。人的血应该是下行的,如果从上面的鼻子里冒出来了,就是脾不能正常发挥统血的功能所致。

  如果一喝酒特别容易脸红,那这种人就属于肝有病,为厥阴肝经收敛不住造成的病。要是喝酒全身红,更是肝功能出了问题。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注意。

此外还有“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就是人身体上的汗毛卷曲、不润泽。“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就是脸上有红血丝。“肝热者色苍而爪枯”,爪枯就是指甲出现问题。凡是指甲的病都是肝病。指甲上有竖棱儿是肝病,是肝气被郁的象;横棱儿是肝病好转的象。“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因为脾主肌肉,脾有病的人脸和眼皮的肌肉总会不自觉地抽搐,这都是脾中风的象。“肾热者色黑而齿槁”,就是有肾病的人不仅脸发黑,而且连牙齿也会干燥、枯槁,容易碎。这些都在《黄帝内经?素问》“痿论篇”中提到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翻看原著。

眉毛

  人为什么长眉毛?

  眉毛和眼睛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比如古词有:“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眼睛常被比喻为秋水,眉毛则是水边的风景,假如没有了风景,也就不能显现水的柔美了。

  眉字的由来是取之于妩媚之意。我们脸上最有表情的地方一定是眉眼之间。眉梢一挑,表情就特别丰富。古人讲眉目含情,眼睛是含情的,但是要表达这份情,在很大的程度上依托于眉毛。《红楼梦》中贾宝玉第一次看到林黛玉的时候,马上就被林黛玉那微微蹙着的眉头所吸引,于是依此给她起了一个号,叫做“颦颦”。如果我们观察下动物就会发现,动物的整个脸上的毛都是乱糟糟的,只有人的眉目是很清秀的,眉毛是眉毛,眼睛是眼睛,眉目分明。所以人是最能够表达自己感情的动物。

  为什么人会长眉毛?从外在功用来说,眉毛可以挡汗、挡脏东西。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人体中皮主收敛,毛主发散,人要活着必须皮大于毛,不能过分耗散,只有多气多血的地方才会生出较浓密的毛发。在人体中,凡阳气生发足、血足的地方都会长毛,比如像眉毛、阴毛,以及身上的汗毛。眉头与膀胱经相关,膀胱经主一身阳气,眉毛中间由阳明胃经所主,阳明胃经是多血的。眉梢由小肠经所住,小肠经也是太阳经,是多气的经脉。

眉毛与性格有什么关联吗?因为眉毛是生长在多气多血的地方,我们人类又是通过眉毛来表达情感的,所以眉毛的形状、浓淡是能反映出一些人的性情的。比如眉毛很浓密的人,一般性格上属于比较爱操心的,因为这样的人气血很足,所以就爱多管闲事,也有多余的精力去操心;眉毛很淡的人,气血就不足,心也就会很闲散,懒得管事;有的人眉毛前一半浓,后面转淡了,一般是老来清闲的命;有的老人经常会长出几根很长的眉毛,叫做寿眉,就是说他的气血还算充足,阳气还有能力外散,阳气足,人自然就长寿。

古代的命相书中有很多关于眉毛与命运的说法,写得很好玩儿,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了看看,在此就不再宣扬“封建迷信”了。

  眉毛的疾病——大风病

  眉毛脱落是气血大伤之象,古代叫做“大风病”,就是我们现代医学所说的麻风病。麻风病在现代已经很少见了,但在古代为多发病。古人一旦发现有人得了此病,就会将他送到荒山里或者荒岛上,任其自生自灭,以免传染他人。这种疾病的一个表现就是眉毛的脱落。

  汉代医家张仲景就曾遇到过这样的病人。张仲景有一次见到汉代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càn),发现他有得大风病的征兆,就对他说你以后会得一场大病,我可以治此病,你如果吃了我的药,就可保无恙。但当时王粲正是少年得志、春风得意的时候,年轻气盛,哪里相信张仲景的话,虽然碍于情面接受了药方,可回去就扔掉了。几年后张仲景再见到王粲时,问他你吃了我开的药了吗?王璨说,吃了。张仲景说,从你的面相上我就知道你一定没有吃药。你记住一句话,20年后,你的眉毛一定会脱落,然后再过半年你必死无疑。事情果真如张仲景所料,20年后,王粲一夜间眉毛全部脱落,再过半年就去世了。

  中医是很注重观察万事万物的,它可以从很细微的地方看出一个人身体健康的状况,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重观察细节,随时了解自己身体的动向。脸颊和人中

  经过脸颊的经脉中,大肠经是走脸颊的,大肠经“贯颊”。“颊”字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面旁,就是指脸的两侧,从眼到下颌的部分。小肠经循颈上颊,当它有病的时候就会“嗌痛颔肿”。“颔”就是俗话说的下巴颏子。过去赵本山的小品里边说“脸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那么这里脸大脖子粗的“脖子粗”,其实是颔肿,是小肠吸收不好所造成的病。这种人的脸显得特别大,两个腮帮子都胖得嘟噜下来了,这是小肠病。

  胃经起于鼻交中,循颐后下廉,至额颅。“颐”这个部位在哪里?我们只要把手捂在脸上,当你微微笑一下的时候,脸上会动的那个地方就叫做颐。所以我们懂了这个“颐”字,也就懂了颐和园名字的意思,我们一走进颐和园心情就会一下子特别的宁静,特别的柔和,就是一团和气,使人很自然地微笑,而不是大笑,大笑叫“过喜则神散”,过喜则人的神就散了。

  人中

  我们讲脸部经脉循行的时候说过,大肠经向上入下齿中,然后出来绕行于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现在我们就来讲讲人中。

  人中这个地方有很多的名称,比如寿宫,子庭。一个人的气血怎么样,子嗣多不多,女性月经调不调,男性生殖器行不行,都可以通过人中有所反应。所以人中这个地方很重要。中国古代看面相要看“一凸起,一凹进”,一凸起指看鼻子,一凹进指看人中。

人中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因为它是任脉和督脉在人脸上的一个交汇的沟渠。由于任脉主血,督脉主气,所以人中这个地方就是气血交通的沟渠,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人的气血的水平。

那为什么叫寿宫呢?如果一个人的气血特别足的话,就会特别长寿,所以这个沟渠就应该是长宽深的;还由于督脉主男性的生殖,任脉主女性的生殖,如果一个人的人中长得好,就说明这个人的子嗣会非常的多,孩子个个都会很健康。所以,从人中上就可以看出我们人体的健康水平。假如人耗伤气血耗得太厉害了,人中就会平掉;但只要好好去休息,好好去养,那人中最起码能宽一点、深一些。所以,在中医里人中这个地方很重要,比如人昏倒了就会去掐人中来急救。

  在书的上一章中我们曾经讲过提肛术,如果经常练的话,人的精气就会足起来,人中的象就会慢慢地好起来。为什么这样做会对人中有好处呢?中国古代认为,人体下腹部有一个会阴穴,从这里生出来三条经脉,分别是督脉、任脉和冲脉,这叫一源三歧。其中督脉主气,任脉主血,冲脉主性。人就活在这三条经脉上。

  中国文化处处都是相通的,像中国的神话传说全是人类关于生命的最初的一种想象,里面有关于太阳、月亮的故事。如果有人想了解一下可以去北京首都机场,那里的墙上画了关于太阳、月亮的传说。太阳里边有一只乌鸦,但是这个乌鸦很奇特,叫“三足乌”。

  月亮里面有一个蛤蟆,叫“三足蟾”,也是三只脚,这都与人活在这三条经脉上是一回事,天地人都是一个象。

  人的根本也是三足,人的三个足就是督脉、任脉和冲脉,这三条经脉就决定了人的生死存亡。讲人中要从会阴讲起,因为会阴是人之根,就像日月的精华一样,这个地方是人的精华。三条经脉从会阴里面出来,然后在人中这个地方汇聚,所以这就是中国古代相法上为什么重视人中的道理。正是这三条经脉汇聚在人中,所以人中这里汇聚了气、血、性,它就成为气血交通的“沟渠”。

人中这个地方越长、越宽、越深越好。长,代表气血交通的路途长。宽、深,代表气血的量大。人体的根全表现在人中,所以人中又叫“立人”。你这个人怎么样,精气神怎么样,看人中;你这个人寿命怎么样,看人中;你这个人子嗣怎么样,还要看人中,全因为这里的气血性都是从人的根而来。

嘴唇

“迎粮”之道  

嘴唇的两边有两个穴位,叫做迎粮,鼻翼两旁叫“迎香”。通过名字就彰显得很清楚,鼻子是闻香气的,嘴是吃粮食的。古人认为,人的嘴巴最关键的作用就是要用来吃粮食的,所以这个穴位叫“迎粮”,不叫“迎菜”、“迎水果”什么的。

  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好好去吃饭,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传统文化中,一再强调一定要好好吃饭,而这里所说的饭指主食。古代人不懂得什么叫维生素,但是那时的人知道米和面有一个特性,它是种子,种子就是只要种在地下,就能够生根发芽,生长出来。所以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强调的是要吃种子,要吃这些能够继续生发的东西。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要点。

  说到吃种子的问题,我要特别说一点养生之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粮食丰收的时候,这个时候年轻人可以去吃新打下来的粮食,新的种子,可是恰恰老人就不可以吃新粮,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新打下的粮食的生发之机太旺,如果老人吃了的话,容易引发他的宿疾,意思就是老病根儿容易被勾出来,所以老人到了秋天在饮食上还是要偏于以旧粮为主,不要过度地吃新粮,这是养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我们中国人讲究行孝道,有“百善孝当先”的说法,但我们首先要懂得如何行孝道,是否能吃新粮这点事也是这样,所以我们要多学中医,多长知识,更好地行孝道。

  现在经常有人说:“我孩子胃口特好,特别能吃,鸡腿一顿能吃好几个!”我们要记住一点,鸡肉还是少吃为妙。因为鸡为火性,也为发物,多吃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胖。而且古人认为年轻人多吃肉容易引发性欲,所以最好的原则还是少吃肉。

现在的肉很多炖出来都不香了,其实这也是动物元气不足的缘由,就跟中药里的药渣似的,没有营养了。元气是藏于肥肉和皮相交接的膜里,所以肥肉上边膜的那部分一般都好吃,比较香。这也告诉了我们不要盲目减肥,过分追求苗条。减肥就是把人体的油脂全消耗掉了,而减的地方恰恰是人藏元气的地方,所以必然伤害了我们的身体,要靠锻炼的方式减肥,而不能靠快速去油脂的方式减,那样会使人得怪病、奇症。

那我们经常说的肿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水肿是元气不足,湿气又重,阳气不足,又带不走湿邪所致。手指头压在皮肤上,气不能把它顶起来,皮肤失去了弹性,压下去就起不来了,这就叫肿,就是里面没有元气了。

  所以,我们人不管怎么吃都要懂得一条:为什么叫迎粮穴,为什么一定要吃粮食,自古就有道理在里边!过去连强盗都说“盗亦有道”,强盗都有道,更何况我们呢!所以这就是我们人的生活之道,我们要明白,生活之道到底在何处!

  嘴唇病症——口腔溃疡

  嘴唇这里主要与两条经脉有关:肝经环唇内;胃经也是从这里经过。所以,假如嘴巴出现了歪斜的现象,就是胃经病,是胃气被郁的象。如果一个人老是生气的话,平常表情还不会显出口歪的象,但只要一笑,你会发现嘴斜得很厉害,这就是胃气不舒造成的,是胃经的病。同时,脾开窍于口,如果嘴唇不丰满、不滋润,这就是脾病。

  常见的嘴唇疾病,是口腔溃疡。中医里,凡是长在外面的疮疡,都称之为阳疮;凡是长在里面的,称之为阴疮。阴疮是阳气不足造成的。这种口腔溃疡表面上看是一种很小的病,虽然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一点儿影响,但人大都会忽视它,要么不去看医生,要么随便吃点药。实际上,如果不是单纯的胃火上攻导致的溃疡,而是经常反复的话,那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身体很虚弱的表现。比如说艾滋病人就会经常出现非常严重的口腔溃疡,久治不愈,吃什么药都没有用,这就是他的气血严重不足的象。

  中医里讲“胃主血所生病”,胃经环唇,而肝经环唇内,肝主藏血,所以口腔里面的溃疡主要是血不足引起的。血的输布能力不足,或者肝都无血可藏就会出现口腔溃疡。

怎么治,怎么养呢?当然还是要恢复脾胃的功能,天然的维生素都在五谷杂粮里,所以根本原则还是好好吃饭,不偏食。

咽喉要道

  我们不要小瞧了咽喉的问题,咽喉的病都是大病。为什么有“咽喉要道”之说,因为咽喉离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脑袋最近,走咽喉的经脉一共有八条之多,所有上脑、上头的经脉,全都要经过咽喉,人脑袋的病都跟咽喉和颈椎有关,那么咽喉就成为了一道屏障,来阻挡疾病的上行。

  我常说人的身体比大脑更聪明,因为我们的身体知道人的大脑是要用来思考、用来学习的,不可以破坏它,所以我们的身体就安插了咽喉这道天然屏障在这里,把一切的病症和邪气拦在这里,阻其上行。咽喉病实际上是在帮助我们拦脑病,故我们要重视咽喉疾病,要及时地去医院治疗咽喉疾病,否则疾病再往上走,就到了脑子,那样,就会对人造成极大伤害。

  何为咽喉?咽喉实际上由咽和喉两部分组成。《黄帝内经?灵枢》“忧恚无言篇”中说:“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重楼玉钥》则说:“咽者胃之系,喉者肺气之所通。”意思就是咽是食物上下的通道,咽是走两边的;喉是走中间的,喉主声音的,所以它是气上下的通道。这里明确指出了咽与喉的不同之处。

我们来举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平常我们照相的时候爱说“茄——子”,为的是表情好看,古代人不说“茄子”,“茄子”这个词的发音导致的面部表情还是有点僵硬,不自然,那么他们发什么音呢?不发“喉”这个音,“喉”走中间的,而“咽”这个字的音是走两边的,当然也不发“咽”这个字的音,怪傻的,是发“银”(yǐn)这个字的音,这音是走两边的,发“银”这个字的音时就笑得最好看,这叫“银然而笑”。为什么是“银”的音,因为发这个音的时候首先人会低头,低头就代表谦虚,这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性。而且女人低头的瞬间最温柔,我们不都喜欢温柔的女性吗!发“银”这个音时你会发现,低头时我们会自觉地稍微把眼睛抬起来点,而这时我们张开的嘴也恰恰会露出八颗牙齿,不多不少,正好八颗,这时最好看。

咽是食物上下的通道,它的问题就涉及食道的问题,那么它就跟胃气很有关系。喉是气上下的通道,所以喉跟肾和肺有关系,因为肺是主一身之气的。那走咽喉的八条经脉分别是什么呢?

  第一条是肝经。肝经走喉咙的后面,肝经在中医里称之为厥阴,所以它在最深层,在后面,从喉咙之后入颃颡(háng sāng),直接入脑,脑子上的血都是从肝经这里走上去的。所以,如果肝经不畅,喉咙后边那部分就会有特干的感觉,就会出现口苦口干的症状。

  第二条是肾经,肾经也叫“循喉咙”。循是什么意思呢?循就是走一圈儿的意思,“循”字实际上是从“旬”来的,我们都知道,一旬为十天,一个月为三旬。古代的军队为什么叫“军”?走一圈的车叫“军”。古代的军队在停留驻扎的时候,用军车摆一个圈,两个车辕一相对,就形成了门,过去老戏里就有“辕门斩子”这一出。所以“军”字是这么来的。我们经常说的咽肿就是跟肾经有关,气只上不下了,而肾经在喉咙这里要走一圈,所以脖子这里就会出现整个的咽肿。

  然后还有三焦经,也走咽喉。另外还有小肠经,小肠经是循着咽往下走的,循咽下膈抵胃至小肠。此外还有胃经,胃经也是走咽喉的,我们有时会出现颈肿,脖子变粗,舌头也会跟着麻痹,这就跟胃经有关。胃火是主阳明燥火,所以如果胃火上逆,不能降的话,就会把脖子这里给憋粗了,然后又得不到津液的滋润,慢慢地喉咙就会得很重的病。

脾经也走咽喉,脾经是挟咽的,所以如果咽的两边疼痛就为脾经所主。此外还有心经,心经也是挟咽的,走两边,如果喉结以上痛的话跟心经有关。还有一条走咽喉的经脉是督脉,督脉是上贯心入喉,所以如果心力衰竭的话就会在咽喉这里出现症状。 

 

颈椎养生之道——龟息法

  颈椎是人体最脆弱的地方之一。就人体而言,前面最重要的是咽喉,后面最重要的是颈椎,中段最重要的是腰。我们讲过,脑子的病跟咽喉、颈椎都有关系。此外,我们人体很多上半身的疾病,比如胸闷、头晕一类的疾病也与颈椎有关。而腰主腿的疾病,假如我们的腿要是有了病的话,那么基本上先检查的是腰。

  在日常生活中,颈椎采取什么方法进行锻炼比较好呢?在中国古代,有个特殊的方法叫龟息法。要想了解龟息法,可以在家里养一只小乌龟,仔细观察乌龟是怎样活动它们的脖子,然后进行模仿。

在中国古代,占卜常采用龟板和蓍(shī)草。那么为什么要选择这两种东西呢?乌龟是自然界中的长寿动物,长寿和占卜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如果长寿,那么所经历的就多,见多识广!而且乌龟背圆,底板方,正好符合古人认为的宇宙天圆地方的形象,所以乌龟在古代被视为灵物。蓍草是一种茎上长着白色绒毛的草,据说可以活好几百年,而且入冬不死,不像其他的草都是“一岁一枯荣”。蓍草有一个特点,就是所谓的“缩酒之功”。古代讲究祭祀祖先,只要把酒倒在蓍草上,瞬间就能被吸干(因为蓍草本身含水少,而且遍布绒毛能吸水),老百姓因此就认为自己敬的酒被祖先们在天之灵享用了。所以蓍草也被视为灵物。在蓍草占卜中蕴藏着中国的天地人三才思想和中庸思想。这里就不多说了。

我们回过头来还是说乌龟。过去大户人家建房子,房子的几根大柱子底下一般都要压乌龟,因为古代人建房子都是长远计,希望房子能够世世代代地传下去。而这些被常年压在柱子底下的乌龟,很多常年不吃不喝仍然得以存活,这是什么原因?这跟乌龟的特殊呼吸法有关。我们可以向乌龟学习养生,乌龟的脖子经常是一伸一出、上下左右地转动,人也经常这样做就能锻炼颈椎,就能养生,而且没准儿练着练着慢慢地连饭都吃得少了,既省粮食,又减肥,还长寿。所以买一只乌龟能给全家人治病,何乐而不为!

  现在,社会上正在兴起一个对脊柱进行整理的方法叫整脊法。对于人体来说,脊椎非常重要,比如说像心脏病、颈椎病,都有可能导致手指麻木。还有头疼等疾病也往往与颈椎有关,有可能是脊柱错位了,那么最好是找专业的技师来帮助整理脊柱,对于脊柱错位的问题,把它推回去就可以了。

  我们还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伤后背。很多人打孩子打后背,以后不要这样做了,五脏的很多经脉都集中在后背上,人的后背有许多成对的神经,打这里会直接影响到包括心脏在内的很多脏腑神经。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被颈椎病所困扰,这与很多人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例如长时间的伏案工作。那么可以采用按摩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在这里我需要强调一下,就是中国的中医认为,虚证不按摩。那么什么叫虚证不按摩呢?就是说按摩完了之后,第二天更加地疼痛了,这就相当于虚证。按摩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病方法,它实际上是中医里最基础也是最高妙的一种方法,但是找按摩师很重要,一定要找那些懂经脉的按摩师。按摩不能伤着骨头,就是从肉的层面去把它放松的方法。如果人的阳气大虚,如膀胱经气虚的话,那么椎间隙之间就会有压迫,这种压迫日积月累,就会造成椎间的骨刺一类的病。那么像这种虚证怎么去治疗呢?最好的方法还是应该吃药,吃对了药把阳气、元气恢复好了以后,元气慢慢会把椎间隙中间那个像气球一样的东西给顶起来,这样它自然就能够复原了。所以,不能单纯只靠按摩来解决颈椎的问题,要对证下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操作。

 

两臂的保健方法——拍心包经

  拍心包经可化解心郁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两臂我们采取什么样的保健方法呢?可以采用拍心包经的方法。

  首先要说一下按摩的原则。一般来讲,按摩按里侧就可以了。像拍心包经就是走阴而不走阳。为什么走阴不走阳呢?因为阴是为血,它不容易动;阳气为气,易动,所以只要把阴经活动开了,阳经自然就能走通了。

  拍心包经首先要掐住腋窝下的极泉穴,极泉穴为心经上的穴位,是一个解郁的大穴。如果人经常郁闷的话,就有可能在腋窝下长出一个包来,这是心气被郁滞的象。把极泉穴弹拨开了以后,就能逐渐化解了包。

  如何衡量是否弹拨到了极泉穴呢?当我们弹拨腋窝下的一根大筋的时候,出现无名指和小指发麻的情况,就是弹拨对了。然后在这里多弹拨几下,同时用空拳沿着手臂的中线慢慢地拍下来,就能够化解心郁。

  心包经与心经的关系

  下面我们分析下心包经和心经间的关系。《黄帝内经》中认为,心经是君主之官。君主之官就有个特性,就是君主不受邪。心包经相当于心经的外卫。外卫是代君受过者,就好像过去的宦官。如果君主有了什么问题,我们是不能去打君主的,就是不能直接去打我们的心脏,那会更加危害我们的身体,但是,我们是可以去打宦官,宦官就是替君主受过的,所以我们就可以去拍打心包经。我们平常可以多弹拨腋下的极泉穴,然后拍打两臂前缘的中线,这个动作对缓解心经郁滞等多种疾病很有好处。

在心包经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膻中穴。这个穴位于两乳的正中线。膻中也是解郁的大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被气着了,经常会不自觉地拍打自己的胸膛,实际上这就是在拍打膻中穴。中医里认为心包主“喜乐出焉”,就是我们的快乐都是从胸口的膻中穴这里出来的。所以,我们有句老话——心花怒放。心花怒放的着眼点就是指膻中穴。膻中对于人体是非常重要的地方,西医的角度就相当于胸腺。

胎儿在母腹中时有一个很大的特性,就是胸腺特别巨大。当小孩子一出母腹以后,首先萎缩的就是胸腺,而且是快速萎缩。这能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实际上,小孩子能够在母腹中通过十个月的时间来完成人类几亿年的进化,首先的一个前提就是孩子的经脉一定是非常通畅的,而经脉通畅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一定要很快乐。现代医学认为,快乐的人能够比不快乐的人寿命增加五到七年。快乐是人体经脉通畅的一个前提。人只要一生气,经脉肯定就会堵塞。经脉的堵塞在中医里就意味着有寒邪入体。小孩子在母腹当中是非常快乐的,所以他们的经脉是无比通畅的,发育也是飞速的,胸腺就会很大。但当他们一出生后,膻中这个地方就要萎缩,就意味着人进入了一种苦境。

  人的生老病死全是苦境,释迦牟尼很早就领悟到了这个道理,他说人生是有苦谛的,就是人生是一场关于苦的认知及其觉悟。所以我们活着的人要领悟到“没事找乐”的道理,要自己寻找快乐,而不是自寻烦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晚上没事儿的时候就可以坐在沙发上或躺在床上拍心包经,特别是患有失眠症的人,这样做既是养生保健,还是消除失眠的好方法。

  人的身体就是“老天”

  涉及心包经还会有一个问题,有的人手心老出汗,这相当于心包经不收敛,因为人的心包为厥阴经,是主收的,不收敛就会手心出汗。我们常有人只要一紧张就爱拼命地搓手,这种下意识动作其实也是一种自救,一种自我的帮助,搓手心就是在刺激心包经。

“老天”给了我们人很多自觉的下意识动作,这些动作没有人教,但人会在一定时候自动自发地去做,这些动作为我们人体防护和战胜疾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那么什么叫“天”呢?其实我们的身体就是我们的天,我们的生命就是我们的天。就拿人心情紧张时搓手心这个动作来说,就是人在下意识地刺激心包经,导致手心冒汗,但我们不会去拍打心脏,那样就伤害了身体。人只有在喜悦的时候,才会捂住心脏这个地方,不使心气过于外泄。这些有趣的现象其实在间接地告诉我们很多养生的道理,我们不要忽略了人体本身的这些下意识的动作,每一个动作都有意义。

 

手指的锻炼方法

  手心

  说到手,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和阳。

  中国传统文化把人的前面当做阴,后面当做阳,这种定义的缘由是自然界中的动物基本上都是趴着的,朝太阳的背部就为阳,朝地的腹部就为阴。人虽然直立起来了,但是前阴后阳的属性并未改变。所以人的手心这面是为阴。

  有人手心老出汗,觉得这样与人握手不礼貌,特别影响社交,就通过西医的手术把腋下的神经挑断了,手心也不出汗了。但这样做非常危险,等于把人的正常经脉给毁了,把自己弄残废了,人的排泄渠道没了,很多病都会憋在体内。这时你再回过头去看中医,一点用都没有了,因为经脉已经毁了,无可救药。奉劝这样的人,没事别跟天斗,人的身体就是我们的老天,毁了天就是毁了自己。

  握固法

  本书第二章讲脑部的时候提过,脑的锻炼要靠活动手指。现代西方社会通过给老年人做测试发现,70岁以上的老年人握力越大,他的寿命就越长。

  中医理论认为,人手的握力与肝经有重要关系。

  先讲一个有趣的现象。天下的人无论富贵贫贱,出生和死去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象,就是都是攥着拳头来的,撒开手去的。

十二地支我们大家都知道,“子丑寅卯……”,这里有一个前后顺序。“子”字是小孩子刚出生时的大头形象,上面是一个大脑袋,底下是一个小身体。小孩子出生后,人们观察到小孩子出生时手的一个共同的象,就是都是把大手指攥在四指里,这就是“丑”字的古代象形。道教里管把大拇指攥在四指当中的握法叫做握固法。

那么为什么小孩子一出生都这样握拳呢?《黄帝内经》里五脏与五神的对应关系中,肝所对应的神明是魂。中医认为,肝气特别足的话,人的魂就特别足。就好比油灯一样,假如油特别足,光亮就会特别亮,这个光亮就是神明。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头顶的囟(xìn)门未合,而囟门被认为是魂出入之所,所以小孩子出生时的握固法就是在固住魂。道家认为,无名指的指根处为肝的风窍,所以握固法为大拇指掐在无名指的指根处,小孩子刚出生时这么握得非常紧,这是因为人出生时肝气特别足,同时要固住魂魄。

  人死的时候也有一个共同的象,就是撒手而去。这个象暗示给我们一个重要道理,人在死亡的瞬间,肝魂散掉了,两只手再也固不住了,一撒手,握力和肝气都随魂而去了。

  这么说来,人的出生和人的死亡都和肝气的生发之机有着很大的关系。肝在中医里面属于厥阴之性,有生发的能力和条达之性,同时这个生发也一定要能够收敛得住。所以中医在描述肝的木性的时候,取“曲直”两个字,“曲”就是它的收敛性,“直”就是它的条达性。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看待事物的方法是很辨证的。

  了解了这些知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就是如果我们要想长寿,应该经常锻炼手的握力。

  揉核桃法

  日常生活中我们没事时要多活动手指。过去老人们有个很好的锻炼方法——揉核桃,就是把两个核桃放在手心里,揉来揉去的,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活动到每根手指,而且核桃在手心当中正好形成了一个太极之象,所以也叫做太极球。

  十指相敲法

十指相敲法是种很好的锻炼方法,就是让我们双手的十指相对,互相敲击。这种方法很锻炼手指上的井穴,既锻炼了手的灵活性,也练了肝气,对我们大脑的养生也十分有好处。手脚冰凉的女孩儿一定要经常十指相敲,这样,血脉可以通到四肢末梢。

 

两肩

  两肩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缺盆。人吸气时两肩的锁骨处会形成一个窝,这个窝的中间就是缺盆穴。我们常会看到很多美女影星的照片,她们在锁骨的缺盆穴处形成一个所谓的“美人骨头”,非常好看,其实这种“美人骨头”就是靠吸气来完成的。我们如果知道了这个窍门,也能照出“美人骨头”。

  《黄帝内经》里有“五脏六腑,心为之主”的说法,就是五脏六腑是由心来统摄的,心为君主。而心又靠什么来统摄五脏六腑呢?——“缺盆之道”,就是缺盆是心统摄五脏六腑的通路。所以即使心这个君主能发布政令,假如通路受阻,也无法管好五脏六腑这些百姓。那么我们人体就必须要保证缺盆这条道路的通畅。凡是走肩膀的经脉,全部都走缺盆,所以缺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胃经从喉咙入缺盆,然后直着下去。小肠经出肩胛,入缺盆络心,络到心脏上,这也是心与小肠相表里的一个证据,因为经脉相通。胆经至肩上,入缺盆,然后下颈又合缺盆,所以胆经的出入都与缺盆相关。膀胱经、三焦经也走缺盆。可以看到,我们人体的很多经脉都是通过缺盆这条通路分布到人体的各部分去的。

  肩背痛

  小肠经的病会导致“肩似拔,臑似折”,意思就是两只胳膊就跟折了一样,疼痛且无力。

  肺经的病会引起肩背痛,并且体感寒。人如果精气特别虚弱,虚火上升,就会使得整个背部的经脉不通畅。中医里面有句话,“不通则痛”,凡是经脉不通的地方,肯定会有痛感,而气结住以后,就会形成寒气。

  三焦经的不通畅会导致人心情压抑。由于三焦经走上肩,所以肩部也会有痛感,同时还会造成无名指的麻木。

膀胱经不通也会造成肩背痛。膀胱经的不通是现代人的多发病,它使人情志不舒。性压抑就是一种情志不舒,得这病的妇女通常出现肩膀疼痛,甚者还会造成头疼。一方面是这些女性平时锻炼少,特别是背部的运动太少;二是缺乏适当的房事或房事不畅,女性得不到应有的性满足导致心情不畅,背部的膀胱经也得不到锻炼,这样的女性既肩膀疼,又爱唠叨。做丈夫的发现了这个问题就要多反省自己,满足妻子的需求,并常带妻子登山锻炼,这样就能让膀胱经通畅,病痛自然会消除。

肩部的保健与注意事项

  按摩缺盆

  中医专业人士对缺盆这里采用外翻的方法进行保健治疗,但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难度过大。我教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我们把手心的劳宫穴贴在缺盆处,轻轻地蠕动,慢慢地提捏,提捏的劲道采取“落雁劲”,就好像是大雁落沙滩那样,看似轻柔,但内带劲力。我们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这个动作,松开了缺盆,肩膀疼痛就会缓解很多。

  点肩井穴三至五分钟

  肩井在人体胆经上,是非常重要的强身穴。点按它对人体非常有益。如果感冒背痛,就抓揉提拿肩井穴三次,然后拍拍全身,会很有效。

  开膏肓

  膏肓穴是人体最不容易活动到的地方,而且不能用针刺,所以古代很多的锻炼方法都在练这些轻易打不开的穴位。比如武林秘籍《易筋经》里的“倒拽九牛尾”这个动作就是开膏肓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动作可以开膏肓。两手像抱椅背那样先前撑,然后再拼命地向后挤压脊柱,反复做几遍。人就会周身清爽,病痛就会明显减轻。

  深呼吸

  当人深吸气的时候,就会引起缺盆这里的蠕动,所以缓慢的深呼吸也是一种很简单的肩部保健法。

  有意识地放松

  我们平时肩膀这里经常爱不自觉地紧锁着,要时常提醒自己注意放松,特别是睡觉的时候,有意识地去放松肩部,这对治疗失眠也很有好处。

  睡眠护住肩膀 

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盖住肩膀。很多年轻的妈妈为了照顾孩子,跟孩子一起睡,盖一床被子,这就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孩子身体小,一床被子往往盖不住孩子的肩膀,导致孩子的缺盆处受风,民间俗称“贼风”入体,引起肩背痛。所以做家长的要注意这个问题。

 

女人乳房

  乳房循行经脉

  前面我们讲过冲脉,冲脉起于会阴,然后分出一个叉沿着中线的任脉顺着两边往上走。女人由于气不足、血足,所以冲脉散于胸中,于是长乳房。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是气带着血往上走。从经脉上讲,任脉主血,任脉通了,冲脉再一冲,就能够使人的气血充足。在女子的青春发育期,如果血气充足就会开始发育乳房,并有月经来潮。

  肝经也跟乳房相关。肝经跟任、督、冲三条经脉与子宫、乳腺都相通,所以肝经又主藏血。

  胃经也与乳房相关。阳明胃经起于迎香穴,它从迎香穴走下来以后,正好走乳房的正中线。所以,女人生完孩子后的哺育要特别依靠胃气的充足。当妈妈的只有能吃,才有奶水。奶水实际上是由血变现的。孩子出生以后,需要得到非常有营养并十分好消化的物质,血就是这种物质,血变现成奶水后可供于喂养孩子。

  乳房的里侧走足少阴肾经,肾经主精血,所以这里少血多气。

  乳房的外侧走足太阴脾经,脾主肌肉,所以这里多血少气。外侧还走足少阳胆经,胆经从缺盆走下腋,循胸过季胁。

  乳房的外侧偏上走心包经和肺经,心包经循胸出胁,下腋三寸。

  乳房是血的储备仓库

  女人的乳房其实就是血的储备仓库。   女人的一生,在很多关键点上都跟血有关。比如,女人每个月因为月经会失掉一部分血。既然要失血,就要保证血的含量十分充足。现在有些年轻女性月经量变小,年纪轻轻就出现了一些更年期症状,这是胃气不足的象,是不良生活习性所致,比如减肥无度,不好好吃饭造成的血虚等。       女性在怀孕的过程中,不可损伤的两个最基本的东西是父精和母血。父亲要看他的精子质量如何,母亲要看她血含量的充足与否,如果血不足,就会对孩子的发育造成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