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是77d还是80d:2011年中考政治高频考点 国情教育(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31:02
2011年中考政治高频考点 国情教育(2)
-
文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第十一课知识要点: 7、珍惜民主政治权利,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1)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监督权。 (2)具有中国国籍、年满18周岁、未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们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依法有序参与选举既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最重要方式,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重要途径。 ※(3)选票的意义:P78TI (4)如何正确对待民主政治权利? 珍惜民主政治权利,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照法定程序。 8、基层民主 (1)基层民主的内容和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我国城乡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是居委会和村委会,采用的选举制度是直接选举制度。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是直接提名候选人、差额选举、匿名投票。 企业职工直接参与企业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代表大会 。  (3)健全基层民主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 见课本九P82T2 9、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联系考点十六复习) 10、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                             。  (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详见考点六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教科版九年级第十课第1层 共商国是) 了解“政治协商制度”的下列问题: 1、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2、人民政协的性质和组成:P75框内 3、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 4、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P76 5、政协委员的主要职责:P94  第二部分  明确小康奋斗目标 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考点十九: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全面小康
【教材链接】教科版九年级第四课  走向小康 【考点解读】 知识要点: 1、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小康的含义: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3、现在小康(也叫总体小康,初步小康)——2000年已实现 (1)我国现阶段的小康水平的现状(或特点):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 低水平 的、 不全面 的、 发展很不平衡 的小康。 (补充理解→低水平:就是指刚刚进入小康的门槛。一是指人均水平还不高,二是指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还没有进入小康。 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发展不平衡:是指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2)、.请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谈谈对小康的感受    P23-25
4、全面小康——2020年实现 (1)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要达到的目标:A. 十六大解释为:“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B.十七大解释为:“五个要求”:  见课本P28蓝框内。 (2)全面小康的特征:全面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或为什么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团结、凝聚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巨大精神动力。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C、体现了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D、体现了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E、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F、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4)我国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C、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D、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E、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F、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G、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H、弘扬民族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5)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1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勇于实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立志做祖国需要的人才;2作为当代青年,应该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5、历史使命 (1)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青少年如何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A、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世代相传;B、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划,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C、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勇于实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立志做祖国需要的人才。
◆考点二十: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科技;教育;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教材链接】穿插在教科版九年级第五课,第九课,第十五课内容中讲述。 【考点解读】 知识要点: 一、科技 1、科技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生产力发展(或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我国科技发展现状(成就+差距)(拓展)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科技实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在基因测序、载人航天等方面硕果累累,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我国要迅速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就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 3、今日的中学生,明日的建设者,要成为祖国的栋梁,为祖国科技发展做贡献,你应该怎么做? 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树立科学意识,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勇于实践,善于合作,学会竞争,发扬团队精神;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技本领,立志知识报国、科技强国,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立志做祖国需要的人才,将来为祖国科技发展作贡献。 二、教育(拓展) 1、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②在我国现阶段,只有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才能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③总之,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2、我国教育发展现状(成就+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我国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还比较低,高素质人才相对不足,人力资源处于劣势地位。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仍然任重道远。 三、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拓展) 1、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或怎样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国家:(1)增强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2)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3)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4)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5)设立国家科技奖,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培养、引进和造就人才,鼓励科技工作者勤奋工作等。 青少年:作为青少年,要树立崇高的理想,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先进的现代科技,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弘扬民族精神,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立志报效祖国,为我国的科技教育事业作贡献。等 2、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A、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B、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C、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科技竞争力;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资源优势;有利于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占据国际竞争的有利地位。 2、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3、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必要性(或原因):(1)当代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3)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4)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5)创新的希望在青年人。新一代青年人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四、建设创新型国家(拓展) 1、创新的意义:(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2)当代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民族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 2、中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2) 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3)敢于质疑,善于质疑;(4)敢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5) 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6)培养动手能力,勤于实践,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多进行科技小发明、小制作;(7) 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3、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中学生该做些什么? (1)要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和团队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2)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如小发明、小制作等社会实践活动;(3)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4)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做创新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4、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我们国家该做些什么? 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创新,完善科技、教育创新机制,加大科技、教育投入;设立国家科技奖,重奖科技创新人才;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等
第三部分  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考点二十一: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材链接】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人类的朋友,第二课哭泣的自然,第三课做大自然的朋友;九年级第十六课可持续发展 【考点重要内容解读】 九年级第十六课知识要点: 一. 人口问题 1.我国的人口国情是: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形势严峻。 2.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一般特点是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3.人口问题给我国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或我国人口形势的严峻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口多给自然资源造成压力,人均占有量少;(2)人口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3)人口多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4)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5)人口多给就业和社会保障增加压力。 4.面对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我国制定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5.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依据的国情是什么? 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形势严峻。 6.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1) 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2)P118TI;(3)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意义)。 7.计划生育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主要内容: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8.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取得了哪些效果? 减缓了人口增长速度;转变了人们的观念,使计划生育成为人们的自觉选择。 9.针对人口的严峻形势,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要增强人口忧患意识;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有用人才;要宣传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性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 二.资源问题 10. 我国的资源状况(资源国情):我国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严重,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三.环境问题 11.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P122 12.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1)人口的压力,构成对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人们不尊重自然规律,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迫于生存,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伐,破坏植被;(2)工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只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13、环境问题的危害:加剧自然灾害,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安定,威胁生态平衡,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4、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环境国情):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竣,不容乐观。 14. 面对我国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我国制定的基本国策是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5. 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依据的国情是什么? A.资源国情:见10题;B.环境国情:见14题 16.怎样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依法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2)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工作力度;(3)充分利用法律和敎育手段保护资源和环境;(4)部门间加强协调和合作,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17、关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1)珍惜点点滴滴;(2)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3)草儿绿花儿香,环境优美人健康;(4)小草青青,足下留情;(5)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青山。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 17. 面对我国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我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8.可持续发展含义和要求:    见P125TI或按以下回答 (1)含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要求:树立生态文明观,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19.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或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3)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0.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了哪些措施?或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 (1)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碳经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发展道路,使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1.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碳经济,过低碳生活,建设生态文明),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1)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热爱自然,热心环保,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2)积极参加有关宣传、志愿者等公益活动;(3)依法律己,积极行使监督权,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4)选择低碳生活方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随手关灯,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使用节能灯,出行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等。 22、告诉你12种低碳生活方式::1随手关灯、关水龙头,节约用电用水;2绿色消费,不使用纸杯等一次性餐饮用品;3环保购物,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4使用节能电器,电器未使用时拔掉电源;5出行尽量多步行,多骑自行车,乘车尽可能乘公交车;6洗脸洗菜洗衣服的水循环使用,做到一水多用;7尽量不使用或合理使用空调,夏季空调温度不低于26℃;8多走楼梯,少坐电梯;9垃圾分类投放回收;10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重复使用纸张;11节约粮食,不铺张浪费;12多穿棉布衣服,少穿化纤衣服,自己动手洗衣服。 【考点一般内容解读】 浏览式复习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人类的朋友,第二课哭泣的自然,第三课做大自然的朋友,掌握其主干内容。详见课本笔记(复习方式:自主复习)  ◆考点二十二: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教材链接】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第八课 共同的愿望 【考点解读】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知识要点: 一、民族团结: 1、我国的民族国情: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民族国情。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交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关系。各民族和谐共处、团结互助,为中华民族的团结、稳定、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2、“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55个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力,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2)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3)优越性: 第一,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第二,有利于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地方性事务,发挥地方优势,促进本民族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第三,有利于保证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第四,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4.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6、国家为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保障平等权利采取的措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参政议政权;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2) 促进共同繁荣采取的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了一系列标志性工程,如国家陆续建设了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工程;东部各省市在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对口援助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选派优秀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中央财政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等。(联系第9题理解) 7、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加强民族团结,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事关国家的统一和长治久安。 8、青少年应该怎样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大事,也是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②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不说有损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做斗争;③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积极宣传、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维护民族团结献计献策;4心系各族伙伴,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关心、尊重和帮助身边的民族同学;5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贡献。 9、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我国政府该怎么做?(对政府提建议)并分析 这样做的意义。 (1)经济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一系列标志性工程,实施对口支援等。 (2)政治方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 (3)文化方面: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珍惜、保护各民族文化。 ▲这样做的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 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第八课《共同的愿望》知识要点: 二、祖国统一: 1、实现祖国统一的意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将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使我们能抓住有利时机进行现代化建设。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 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3、“一国两制”方针的含义、实践及意义 (1)含义:“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实践: “一国两制”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 (3) 意义:A.人教版: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按照“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B.教科版:P73T2、T3 4、“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P70 5、关于台湾问题 (1).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B.少数台独分子搞台独,妄图分裂祖国,是对国际法和国际社会的公然挑衅,也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公然挑衅。中国政府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企图。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2)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四个“决不”: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3) 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解决台湾问题要靠全世界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目前要发展以“三通”为中心的两岸交往,增进两岸人民的共识和感情。 6、祖国统一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的原因: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6、为了早日完成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①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建设和保卫祖国的本领; ②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积极拥护、支持和宣传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原则和立场; 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守国家秘密,提高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反对台独,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第四部分  树立全球意识  立志报效祖国
◆考点二十三: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教材链接】教科版九年级第一课第1层,第二课第1层,第十五课第2层 【考点解读】 知识要点: 一、          中华文化(拓展) 1.中华文化的产生、特点及具体内容 (1)产生: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 (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具魅力。 (3)具体内容: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明的力量 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然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1)   地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2)影响(或作用):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列举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长城、故宫、兵马俑、京剧、中华武术、中国山水画、年画、微雕、剪纸、灯笼、对联、相声、陶瓷、中医药、茶道、端午节、春节、、、、、、、、、、 5、在世界文化的融合中,中华文化如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特魅力? A.要正确认识、分析和辨别民族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B.要努力继承和发扬光大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并不断发展创新;C.凡是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生活水平的外来文化和优秀文化成果,我们都要借鉴吸收。 6、我们青少年如何做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往的友好使者? 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让中国人了解世界,让中国人品味世界文化的多样与精彩等。 7、怎样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 A.应当批判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包括优良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并结合时代特点使之发扬光大;B.要注意抵制和抛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推陈出新,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8、你打算以哪些实际行动来传承中华文化? 自觉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所学学科学习传统文化;多读有关传统文化的书;向周围的人宣传传统文化;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培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等。 9、中国古代文明(九年级第一课第1层) (1)列举成就:北京故宫、长城、赵州桥、地动仪、“四大发明”等。 (2)地位和作用:中华民族有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3)启示:1中华文明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2我们为祖国曾经创造出伟大的文明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3要振兴经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依靠人才,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4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小树立科技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拓展) 1、内容: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 2、品质:作为传统美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三、民族精神(第二课第1层) 1、民族精神的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提示:注意理解爱国主义的含义和表现) 3、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的具体体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旱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冰雪精神、奥运精神、世博精神。 改革开放赋予民族精神的新内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大大增强,使民族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又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上述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上述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6.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意义或作用) ①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中生生不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②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我 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质,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的民 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4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5、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国家: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②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③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 (2)青少年:1我们要努力学习中华文化与传统美德,推动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要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自强不息、团结合作、勤劳勇敢的思想品质,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确立远大志向,努力学习,从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维护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新篇章。 6、对学生进行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的活动形式:召开主题校(班)会、团(队)会;请革命前辈和各行业的英雄模范作报告、讲故事;组织学生观看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影视片;组织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和革命传统的经典格言、诗词朗诵活动;教唱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歌曲,举行学生歌咏比赛,文艺演出和演讲比赛;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 举行这些活动的意义:有利于、、、、、、  7、(补充)体现民族精神的诗句及典故 爱国主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岳飞精忠报国。 团结统一:定于一、尚统一、一天下;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等等。 爱好和平:和为贵,与人为善,敬业乐群,礼之用、和为贵;昭君出塞、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 勤劳勇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夸父追日。 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自古男儿当自强;卧薪尝胆;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司马适忍辱著《史记》;左丘明失明厥有《国语》。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发展先进文化)------第十五课第2层(拓展)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或重要性)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是全面进步的社会。只有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地位(或重要性):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或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4、发展教育和科学 (1)地位(或重要性):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能不能有效地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顺利实现。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或教科版九年级课本P112T1) ※(3)如何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重视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5、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或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6、积极开展和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作用或意义 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造,也是加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②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③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使全体人民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和保持高昂向上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自信、自强的良好品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等。 7、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具体有效的形式 国家范围内的有:①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创三优”活动(创建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②创建文明村镇的活动:“文明户”的评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万村书库”活动及其他各种移风易俗活动;③环保见行动;④青年文明号活动;⑤ “手拉手”爱心活动;⑥“扶残助残”活动;⑦“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⑧保护母亲河志愿者行动;9“心连心”活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道德模范”、“双百人物”评选活动。等。 学校范围内的有: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科技节;道德教育专题的黑板报、电脑小报、宣传窗等;评选“校园之星”。 8、我们应怎样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青少年应怎么做?) (1)要善于辨别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并自觉地加以抵制; (2)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①创建文明学校,做法如:积极参加校园科技节、艺术节活动,提高自己的科学、艺术素养;争当“校园之星”。                                ②创建文明社区,做法如:维护社区环境卫生,帮助社区孤寡老人等。 ③创建文明社会,做法如: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爱护公共设施,提高公德意识等。 13.在我们周围有那些不健康的文化现象?剖析各种不健康文化的危害并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做?拒绝不健康文化有什么意义? (1)我们周围的不健康文化有:色情、淫秽、凶杀、暴力等书刊音像制品;解梦、测名、占卜命运的网站;算命、祭鬼神、等封建迷信活动;巫婆神汉利用封建迷信骗钱害人;违规占地修坟和兴建庙宇等。 (2)其危害是:败坏社会风气,毒害社会;损害精神文明建设,不利于发展先进文化;危及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学业进步和健康成长。 (3)我们的做法:要善于辨别各种消极文化并自觉地加以抵制;要远离、拒绝、反对不健康文化,宣传科学文化知识,举报违法行为,弘扬社会正气,抵制歪风邪气;要发扬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4)拒绝不健康文化的意义:远离、拒绝、反对不健康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有利于弘扬正气,净化社会风气,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考点二十四: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两大主题;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机遇与挑战;忧患意识。 【教材链接】教科版九年级第十七、十八、二十课,第三课 【考点解读】 知识要点: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第十七、十八课) 1、和平(第十七课) (1)和平的含义: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和平的重要意义:和平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是人类世世代代追求的目标;和平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才是人类栖息的家园;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3)二战后的世界局势:P134T2 (4)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核武器扩散;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领土、边界纠纷;民族、宗教冲突;分裂主义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贫困、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毒品等问题。其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2、发展(第十八课) (1)发展的含义: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2)影响世界发展的因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落后、贫困、债务的阴影仍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国家间的贫富悬殊依然严重。 (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或特点)是: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②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利和弊):P140T2—P141T1 3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共同要求:P142T1 4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国家和青少年分别应如何应对? 国家:A. 要树立全球意识,具有世界眼光,抓住机遇,制定及时有效的战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以积极的姿态加入全球化进程;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C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民族创新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D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战胜困难和防御风险的能力,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与时俱进;E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 青少年:A青少年学生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认清自己承担的历史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成为有用人才,报效祖国;B应关心世界的发展,树立全球意识,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而努力。 3、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世界和平是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4、怎样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 要反对霸权主义,打击恐怖主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加强国际社会的合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提高这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国家间的矛盾应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解决。 5、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对青少年的要求:应关心世界的发展,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与各国人民和谐共处、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吸取前人的教训,以积极的心态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学会理解、沟通与共处,学会关心,学会爱,积极行动,主动参与,伸出援助之手,给世界人民力所能及的关怀,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而努力。 6、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对我们国家的要求:(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2)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继续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4)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二、今日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第二十课) 1、国际形象:今日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1)在国际安全方面 P150-151;     (2)在经济建设方面 P151-152; (3)在文化建设方面 P152. 总之,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中坚力量;中国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3、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原因:(1)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使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等等 三、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拓展) 1、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①世界格局多极化为我们争取一个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提供了可能;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来发展自己;③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为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④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①国家安全的挑战。某些西方国家不愿意看到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崛起,我们还面临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以及恐怖主义的潜在威胁。②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发达国家由于在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占据绝对的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某些西方大国动辄以经济制裁相威胁,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困难。③国际竞争的挑战。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世界范围内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还处于劣势。 3、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1)国家:要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战胜困难和防御风险的能力,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青少年: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报效国家。具体做到: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具有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合作能力、竞争能力;要善于学习,不仅要学习外来优秀文化,还要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四、增强忧患意识(第三课) 1、为什么要树立忧患意识?  P17-18  2、如何树立忧患意识?   P18
3、忧患源于差距。请你列举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并分析怎样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 (1)差距:A、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状况没有改变;B、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科技竞争力还不强、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C、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D、我国人口素质不高、科学文化水平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制造技术存在创新能力不强、基础薄弱、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结论:不发达,还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2)缩小差距的措施: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3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4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5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考点二十五: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理想;艰苦奋斗;升学和职业选择。 【教材链接】教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九年级第二十二课,第二十三课 【考点解读】 知识要点: 一、          理想(七年级上册第三课;九年级第二十三课) 1、关于理想 (1)什么是理想?(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我们在学业成就、未来职业、道德人格甚至家庭生活方面追求的目标,代表着我们对生命的一种盼望,反映了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2)理想有什么作用?(我们为什么要树立理想) 理想总是指向未来,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理想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自己,让我们充满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幸福;亿万人民在追求自己理想,特别是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过程中,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明确目标,树立理想,是保证我们成功的第一步。 (3)理想与现实的关系:P175 (4)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理想的途径是什么?) 1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理想适当进行调整。需要根据自己主观的和客观的条件,制定具体计划;2理想转为现实的条件是艰苦奋斗,积极实践;3实现理想,需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不屈不挠,走好每一步路,做好每一件事;需要不断刻苦学习,掌握过硬本领,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需要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发掘自身潜能,不懈地追求、努力与奋斗;4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自立自强,培养坚强意志,勇敢地去面对。 2、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拓展) (1)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 (2)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①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②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拓展) 1、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取得了革命事业的胜利和建设事来的巨大成就。 (3)艰苦奋斗在新时期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社会越发展,文明越进步,改造世界的工程也就越艰巨,艰苦创业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的;人类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逐渐积淀成为一种崇高的美德,成为后人继往开来、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动力。 (4) 艰苦创业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人们视为成就事业不可缺少精神力量和崇高美德。在新时期,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2、艰苦奋斗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 (1)古代:凿壁借光、大禹治水、卧薪尝胆、悬梁刺股;(2)革命战争年代: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抗击冰雪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嫦娥精神、奥运精神等等。 3、当前中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都有哪些表现?今后应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1)表现:生活上浪费粮食,追求高消费、超前消费,讲究吃喝、追求名牌服饰,缺乏勤俭节约的精神;学习上缺乏勤奋、踏实、积极进取的精神,害怕吃苦,满足于现状;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精神。 (2)做法:思想上乐观向上、开拓创新、培养艰苦奋斗的崇高美德。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盲目攀比,不奢侈浪费;学习上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勤奋进取,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立志成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升学和职业选择 ★教科版:九年级第二十二课知识要点: 1、影响职业和学业选择的因素:P166T2
2、如何合理选择自己的学业或职业?P166T3---P168T3
3、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升学或就业的选择?(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 人才观)     P169—170
★人教版:九年级 第十课未来道路我选择知识要点(拓展): 1、生活充满选择 一方面,随着年龄逐渐增长,我们的需求不断扩大,自主能力不断增强,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前人相比我们选择的机会更多,选择面更大。多种多样的选择对我们的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要慎重选择人生道路 漫漫人生路,有无数的选择,但关键的只有几步。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决定我们不同的人生道路。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人生旅途中出现的岔路口,慎重地进行选择。 3、学会最佳的选择 在作出人生的重要选择之前,我们要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和策略;要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学会辨别、筛选信息;还要考虑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的可能性等等。 4、树立正确的选择观念——勇于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责任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我们在选择中通往不同的道路。不管选择升学还是选择就业,都有各自的理由。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和责任。我们要有勇气自己作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责任。 5、学会自己选择(意义) 学会自己作出选择,我们才能做自己的主人,才能在作出合理的选择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或者在作出错误的选择时,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选择能力。通过不断的自主选择并从中总结成败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的选择会更为明智,人生会更加积极。 6、选择职业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各种社会职业缺一不可。社会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社会需要,能为社会作出贡献,从事任何职业都是光荣的。选择职业时,首先应正确认识自我,给自己恰当定位。其次需要正视竞争、敢于竞争。 自主创业是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创业是最大的就业。 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培养坚强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排除就业道路上的困难,战胜各种风险,取得成功。 7、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1)成才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 (2)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用人才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是: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用中,努力做到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 (3)青少年怎样选择恰当的成才目标报效祖国? 首先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青少年树立理想、选择成才目标的前提和标准。其次要从实际出发,这是青少年选择恰当成才目标的出发点。 8、21世纪对我们青少年的素质提出了哪些更新更高的要求? ①具有创新精神;②具有团队精神;③具有扎实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④具有开放的胸怀;⑤具有全球观念、国际化意识;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9、祖国的巨变令我们无比自豪,我们青少年应怎样报效祖国、奉献社会?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Health/jiu/777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