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金牛座质量如何:高效在课堂,功夫在课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15:38
 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得“高效课堂”显得尤为重要。多数老师都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做足了文章,但我认为要想课堂高效,应该从教师本身做起,热爱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多在备课和课后反思上下功夫。南宋诗人陆游有诗云:如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们不妨说:高效在课堂,功夫在课外。

一、热爱学生,用微笑构建充满爱意的课堂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无论什么理由,一个老师让学生不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了,这个老师的教学就会失败。而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当你的忠诚的“粉丝”。这需要教师从内心深处热爱教学,关爱学生,用微笑面对学生,积极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一段生命历程,课堂上,教师既不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也不是发号施令的指挥者,而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引导者、服务者。如何处理师生关系,把师生关系拉近、靠紧,除了教师要有一种平等的意识和民主的作风外,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便是施以微笑。微笑,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体态语, 就像一缕缕晴和灿烂的阳光,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甘露,可以催开无数人才蓓蕾的花朵。微笑,会给学生以亲切之感,可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和畏惧心理。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期待的微笑,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准确圆满的回答露出满意的微笑,会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对学生的不经意的失误给予宽容的微笑,会增强学生的自觉和信心。我们带着微笑进入课堂,会让学生在一个放松、舒心、快乐的环境中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微笑的魅力,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有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用真爱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精彩人生奠基,把教育的终极目标定位在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生幸福上,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有效而灵动。

二、提升专业素养,用知识赢得学生喜爱  

语文教师应当成为“语文的化身”。 如果语文教师视野不宽,底蕴不厚,修养不足,情趣不多,教学生活乏味,心灵缺乏阳光,学生是很难喜欢你的语文课的。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至少应当具备这样的条件: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特别是一副好口才——语言素养、语文素养、文学素养。因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知识的形式,更多来自于语言表达,比如,朗读是否能做到声情并茂,有效传递出文章的情感,为静止的文字赋予生命的活力。讲解是否能做到清楚地表情达意,在准确地用语言完成教学内容的流程中,使学生身心得以灌溉与滋养。语文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对于各种文体要有准确把握的能力。比如面对一篇童话,语文教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童话,基于童话体裁应该如何教学。这正如美术中的素描课,老师的课堂要有素描课的特色,而不能用油画的方法来教学一样。童话课应该上出童话的味道;诗歌应该上出诗歌的感觉;散文要有散文的特色。语文教师要加强文学修养,要懂得语言的奥妙,能够欣赏语言,熟练驾驭语言,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文学的魅力。语文教师一旦有了文学的味道,情感与语言应该是丰沛富饶的土地,是充满引力与诱惑的“吸铁石”,是花样层出不穷、永远令人期待而又充满惊喜的魔盒。语文老师语言的丰沛、幽默、诗意,能化解学生日常学习中内心的焦灼,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唐风余韵,流水淙淙,泉水叮咚。如此,学生才能在文学的语言中,获得语言的浸润与文化的陶冶。当学生从语文教育中获得享受的时候,学生就会自然的喜欢,甚至热爱,这时的语文课堂必定是高效的。

三、扎实备课,在“教什么”上下功夫

我们往往容易把设计教学过程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研究“怎么教”上,而忽视了“教什么”的问题。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因此,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课堂教学始于教学目标的制定而终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首先,教学设计之初:确定目标要符合学情,具体可行。

在制定每一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时,我们应该考虑到与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制定具体可行,设计表述准确、简练的教学目标,以使老师自己首先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再根据目标来进行教学设计。如果目标就是模糊的,没有确立好,那么教学效果是不可能达到有效性的,高效更是无从谈起。

其次,教学设计之中:目标引领,以生为主。

有了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只能说迈出了教学的第一步。如何让这个目标在整个学习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起到的核心作用才是最关键的。要构建和谐高效的教学课堂,教师必须对教材文本进行高屋建瓴的超越与重新建构,使教学课程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挥。以目标为引领,在设计过程中,要多想想学生的需求:这一处学生会不会有疑问,这一点学生会不会感兴趣,这一句学生会不会理解,这一段学生会不会有感悟,学生可能怎么说,自己该怎么导?只有这样运筹帷幄,当课堂出现未曾或无法预料的情况时,教师才能运用足够的智慧应对自如,从而构建和谐课堂,高效地完成语文教学。

第三,教学设计之末:进行目标筛选,去糟留精。

整个设计完成后,我再次运用目标进行自我审视。如果发现设计中的某些教学环节不适合本班孩子的学情,无法应对孩子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环节就要被割舍掉,就被视为无效环节。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情,适当的设计一些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堂练习。如我在语文教学中,在去除无效环节之后,以课堂练习来填补。尝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文的难易程度的不同,在充分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将某些学习目标以课堂练习的方式呈现。这样可以使学生不至于被活跃多彩的课堂所影响,使的学习目标发生偏离。可以静下心来认真地与文本进行对话、思考,从而使语文课堂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高效。

四、教学反思,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的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即“经验加反思等于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认识。课堂教学本来就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但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缺憾,所以教师应具备自我察觉、自我反省的能力,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效果如何;本节课的有没有精彩点,精彩在何处;有没有创新点,创新在何处;有没有不如意以至失败之处;出乎意料的是什么,为什么自己事先没有预想到;自己的知识储备的是否丰富、是否鲜活,等等,对这些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省、判断,并及时写出教学反思,为下一节课扬长避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借鉴。

    一节课的终端反思是否真实有效,还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为了真实全面的了解课堂教学的情况,教师在课后,有时可以放下师道的架子,以谈心或者发简单的调查问卷的形式,倾听他们的心声,如“本节课你最赞成的是什么,不赞成的是什么” “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你希望老师作出哪些改进”等等。这样,不但有利于发现新的教学契机,更重要的是生成一种教学相长的优良品格。

    只有有了对这些教学活动的反思,才能保证对下节课的弥补和优化,才能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才能保证自己教学素质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像叶澜教授说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总之,我认为高效课堂,功夫主要在课外。热爱学生,提升专业素养是高效课堂的基础和根本;课前精心备课,课后深刻反思是高效课堂的的前提和保证。优质课堂、高效课堂是我们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坚持不懈,相信:“40分钟,成就学生的一生”,将不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