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盘的尺寸是多少:引用 教师妈妈有妙招,“三维教育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54:37

她曾一手将两个妹妹一个弟弟拉扯长大,还将他们全部送进大学校门;如今,她10岁的女儿品学兼优、前途无量。究竟掌握了何种神奇的教育秘籍,竟使她教育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

  

  山东胶州市铺集小学的语文教师王爱霞因父母早亡,以姐代母拉扯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长大成人,妹妹都是硕士毕业,弟弟也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因为艰辛抚养并教育出优秀的弟妹,两年前王爱霞被评为“感动胶州”十佳人物。在成功放飞弟弟妹妹的同时,上四年级的女儿王晴也在王爱霞的教育下,品学兼优,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日前,记者走近王爱霞,听她讲述培养孩子的独门秘籍“三维教育法”:通过要事优先、统筹利用时间、有条理地生活三个方面,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孩子的前途清障。

  

  在游戏中领会要事优先,

  空瓶

摸清了事物发展的规律,王爱霞就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除了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每一次王晴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做好几件事时,她就正面鼓励,大加赞扬。慢慢地,女儿掌握了统筹利用时间的技巧,养成了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如果早晨到学校早,她会复习一下昨天学过的内容;外出的时候,她会站在公交站牌前仔细看,认一认上面的生字;等待朋友来家里玩,她就准备水果;等待开饭的时间里,她则拿起书读上一段……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王晴把零零散散的时间都有效利用了起来。坚持两三年后,收获非常大,成为老师和同学眼中思路清晰、知识面宽、学习效率高的好学生。

  在“找东西”游戏中做到条理清晰

  王爱霞多年担任班主任,在她的办公桌上,一直放着一个笔筒,里面放着一堆找不到主人的文具,铅笔、橡皮、格尺、胶棒……丢三落四,这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通病,和孩子们打了多年交道的王爱霞已经见怪不怪。

  这种通病,在王晴身上也有。入少先队后,学校要求每天戴红领巾。有一次,母女俩已经走到学校门口,王晴见到门口查岗的高年级哥哥姐姐,突然立住不敢朝前走了,向妈妈求助道:“我忘记戴红领巾了。”为了节省时间,王爱霞只好到学校对面的超市里买一条新的红领巾给女儿戴上。一个学期下来,家里多出了五六条红领巾。

  这还不算过分,更让王爱霞头疼的是,王晴喜欢随手乱放东西,转着圈找电视遥控器是经常的事,她最怕听到女儿问:“遥控器放哪儿了?”事实上,10分钟前她还拿在手里换台。有一次王晴写周记,一个句子写到一半时出现个错别字,但橡皮却找不见了。从床上找到床下,寻遍了每个房间的每一个角落,把书包倒了个底朝天,最终却在自己的裤袋里找到了。等她把错字改正,却不知道往下该怎么写了,拍着脑袋告诉王爱霞:“妈妈,我忘了我要写什么了。”王爱霞哭笑不得,她建议女儿把写过的东西从头读一遍,像找橡皮一样把忘掉的半句话找回来。

  还有一次,美术老师布置了做手工的家庭作业,需要彩纸、剪刀、双面胶等近10种材料。做手工可是王晴的一大爱好,兴趣自然很高。可是,动手之前,找材料难坏了她,她找了这样找不到那样,等找得差不多,都过去半个多小时了,情绪也被破坏得差不多了。好不容易耐着性子动手做,可做到一半时,需要用一张黑色的卡纸做眼睛,她不得不停下来,再翻天覆地一通找。卡纸没找到,王晴却彻底烦了,把做了一半的手工活一丢,气呼呼地打开电视。

  如此几次三番,王爱霞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丢三落四、杂乱无章的坏习惯已经给女儿带来了麻烦,它的消极影响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为了让女儿养成一个有条理的好习惯,王爱霞绞尽脑汁。

  周末在家休息,王爱霞邀女儿和她一起玩“找东西”游戏。她让女儿在3分钟内找到袜子、语文书、三角板、遥控器以及一年前爸爸出差买给她的泰迪熊。计时开始,王晴在各个房间里进进出出,3分钟内找到了4样东西,爸爸买的泰迪熊实在是想不起来放在哪里了。

  只有一样东西没找到,王晴感觉战果还不错,对这个游戏颇感兴趣。此后的一段时间,王爱霞一有空就和女儿玩“找东西”游戏,并且有策略地从容易到难,再从王晴自己的东西到家居生活用品。王晴为了赢得游戏,开始留意家里的物品摆放规律。王爱霞也趁着女儿热情高涨的时机,和女儿一起,把女儿的房间分成学习区、玩具区、休息区等几个部分,再把女儿的物品分类,摆放到相应的区域。如此一来,王晴的房间变得井井有条。到后来,用不了两分钟,王晴就能找到家里的任意5样东西。

  不出王爱霞所料,王晴在“找东西”游戏中,变得越来越有条理。小学三年级以后,找橡皮、遥控器类的事情再没有发生过。更令人欣慰的是,王晴还对房间的分区和物品摆放进行了改良,比如把学习区的物品又具体分为课本、文具、课外读物等小类,把常用的东西放到容易发现的位置。并且,王晴还在妈妈的带动下,学会了每日维护房间的卫生和井井有条的秩序,用完东西及时归回原处,每隔一段时间清理废弃的物品。

  如今,王晴已经上小学四年级,正如王爱霞所期盼的那样,德、智、体、美、劳都在向理想的方面发展。在接受采访时,王爱霞说:“有教育专家说,儿童时期最好的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是成功的基石。我在教育女儿,包括教育我的弟弟妹妹时,一直坚持同样的原则,就是帮他们清除人生路途上的障碍。我认为最好的途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帮他们养成好习惯。”

  (责任编辑/玄圭)Tel:(010)84220026

  E-mail: xuanguiyu0181@163.com

  网址:http://www.mf-china.com.cn

子里先放乒乓球还是黄豆

  35岁的王爱霞出生在山东省胶州市,因父母早亡,不得不照顾年幼的弟妹。她大学毕业后在家乡铺集小学当了一名语文教师,当时两个妹妹一个上大学、一个上初中,弟弟还在读小学。学教育专业的她,将三个弟妹都送进了大学校门。在多年的教学及培养弟弟妹妹过程中,王爱霞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

  她一直牢记着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家公司组织面试,应试者在总经理办公室等候。十几分钟后,总经理进来宣布面试结束,让大家打道回府。应试者都不服气,面试还没有开始,怎么就结束了呢?总经理说,办公室里装有摄像头,应试者在等待的时候,翻翻这儿、弄弄那儿,一举一动都被总经理尽收眼底。一个人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的所作所为,最能体现其本质,所以他们都被淘汰了。这个故事让王爱霞很受启发,好习惯能够给人带来更多的成功机会,小小的坏习惯常常会遮蔽他所有的光辉。

  1999年8月,王爱霞的女儿王晴出生。2005年9月,王晴上小学,她很懂事,知道妈妈要备课,要辅导小姨、舅舅和自己的功课,还要做家务,就跟在妈妈身后帮着干这干那。有了这么一个小帮手,王爱霞很欣慰,但她也有烦恼。女儿的道德品质培养不用操心,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潜移默化,可是,她不喜欢学习,一让她坐下来写作业看书,就开小差,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儿乱写乱画、一会儿跑下楼去玩,根本管不住自己。等真正开始学习时,又到了睡觉的时间。临睡前急三火四地写作业,字写得潦草不说,准确率也不高。

  作为小学教师,王爱霞知道,女儿身上的毛病,其他孩子也有。当务之急,就是要让女儿分清轻重缓急,自觉地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一个星期天的晚上,一家人吃过晚饭,王爱霞把女儿和弟弟、妹妹叫到眼前,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她准备了一堆黄豆和一个阔口瓶子,让三人把黄豆先装进瓶子。瓶子快装满的时候,她又拿来一个乒乓球,也让三人装进瓶子。三人摇摇头,哪里还装得下呀?王爱霞建议三人把黄豆倒出来,先装乒乓球,再装黄豆。三人照着做了,结果刚好装了满满一瓶子。

  王爱霞说:“瓶子好比一天的时间,乒乓球代表最重要的事,黄豆代表杂七杂八的琐事。如果我们每天都先做这些琐碎的小事,那最重要的事岂不就没有时间做了?”弟弟妹妹听了,很有感触,认真地点了点头。其实她这也是做给女儿看的,王晴一直在旁边好奇地看着,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妈妈的话,但也似懂非懂地点头。王爱霞随即拿来一张纸,让女儿按顺序写出她觉得重要的事。王晴用拼音写道:写作业、画画、做手工……王爱霞因势利导:“既然你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那是不是应该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呢?”王晴再次用力地点了点头。

  之后的一段时间,王晴放学进家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读书。偶尔懈怠了,王爱霞就举起装有乒乓球和黄豆的瓶子,王晴见状一吐舌头,立即乖乖地学习去了。就这样,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教育,王晴终于养成了专心学习的习惯。并且,她还活学活用“要事优先”原则,每天都把要做的事情按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顺序列在本子上,集中精力把重要的事先做完。

  有时候,舅舅、小姨周末回家,好不容易休息一天,自然要坐在电视机前看看电视。这时,王晴就拿出装有乒乓球和黄豆的瓶子,举到舅舅和小姨面前,让他们别看电视,先去把重要的事做完,回头再看。王晴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逗得一家人笑声不断。

  

  生活中学会统筹利用时间:

  一个箱子能装两个箱子的东西

  王爱霞很喜欢华罗庚的一句名言:“凡是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利用时间的高手。”她还很喜欢著名的时间管理专家阿列斯·伯雷说过的一句话:“一天的日子,就如同一个行李箱,如果你懂得装箱的技巧,一个箱子就可以装两个箱子的东西。时间的使用,也是同样道理,如果一天当中的时间,你都能善加利用,我相信你的一天等于他人的两天时间。”

  尽管王爱霞惜时如命,可是,每天还是忙得焦头烂额。下班后带着女儿走进家门,她就一头扎进厨房忙着做饭。吃过晚饭,洗完碗碟,再辅导女儿写作业,转眼就到了睡觉时间。睡前整理书包,复习、预习功课,洗漱一番,上床时往往就快10点了。日程看起来排得满满当当,环环相扣,母女俩每天都像上战场似的,忙得不亦乐乎。

  有一天下班后,王爱霞在厨房里忙碌,她把大米淘好放进电饭煲,然后洗菜、切菜、炒菜。等菜炒好了,米饭也熟了。这个被她重复了无数次的程序忽然给了她一个启示:有些事情是可以交叉着做的,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为什么不让女儿也试试呢?

  有了这个想法,王爱霞立即付诸行动。她看到女儿正在全神贯注地看动画片,就把一盘毛豆端到女儿面前,让她一边看电视一边剥豆子。虽然有时候看电视看得太入神忘了剥,但动画片结束后,王晴竟也剥了半盘豆子。王爱霞为了奖赏女儿,就把这半盘豆子炒了,当稀世珍宝似的分给家人每人几颗,并一再表示,这是王晴的劳动成果,大家一定要好好品尝。这可把王晴高兴坏了。

  和普天下的母亲一样,王爱霞也期待着女儿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未来是由一分一秒的时间构成的,充分利用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就等于把握了未来。可是,女儿年纪太小,还不懂得时间的宝贵,也没有能力去统筹运用时间。王爱霞便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教孩子养成巧妙安排时间的习惯。

  王爱霞的家距学校有15分钟的路程,以往母女俩牵着手步行,常说些无关痛痒的家常话。现在,王爱霞改变了策略,她要让这15分钟变得充实有效。她根据女儿的课程进度,每天准备一些题目。这些题目有的是学过的,有的是与课程相关的课外知识,还有一些选自《十万个为什么》。一路上,母女俩边走边说,王晴答对了,王爱霞就说:“恭喜你,答对了,加10分!”王晴高兴得连蹦带跳。日复一日,上学15分钟、放学15分钟,加起来就半个小时。母女俩这样坚持的结果是,王晴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都拿到了理想的成绩。

  王爱霞抓紧一切机会,让女儿“一心二用”,比如去游玩的路上背古诗、看电视的时候削铅笔、扫地的时候听英语、整理书包的时候背课文。除此之外,她在做饭或者洗碗的时候,让女儿搬个小凳子,坐在厨房门口背课文或读课外故事;女儿写作业的时候,她则坐在女儿身边备课……王爱霞很快就惊喜地发现,经过这样巧妙地安排时间,母女俩不再像以前那样焦头烂额。以前每天晚上忙到10点才能上床,现在9点就可以了。女儿拥有了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比如画画或者做手工。

  养成一种好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王爱霞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初步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形成一个稳定的习惯需要90天。也就是说,一个习惯的形成,一定要持续很长时间,并且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就越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