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腾方向盘直径多少:【引用】(转载)诗意秋色三个必拍题材(孙东兵摄影专题讲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0 11:30:40
诗意秋色三个必拍题材(孙东兵摄影专题讲座)  

 

我们在讲拍红叶时讲到了“三个不能放过”,这就是:有风的时候不能放过;有水的地方不能放过;有大片的落叶场景不能放过。

最近在第9期《摄影之友》杂志中有新的想法,这就是“诗意秋色”,讲的是古诗意境解读的秋天三大必拍题材。

秋天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季节,也是一个浪漫的季节,古代的诗人对秋天有着格外的眷恋,写出无数的美妙诗词,如果将这些诗词用于秋日的摄影上,会使我们的作品锦上添花,也会拍出诗情画意的作品来。

 

 

枫叶——诗意秋色第一个拍摄题材

 

枫叶,我们秋天最常拍的题材。

唐朝诗人杜牧在《山行》中写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如何能将枫叶这种极致的美丽表现得淋漓至尽呢?

第一,利用逆光或侧逆光来表现枫叶的通透

我们在拍红叶的时候总感觉到自己拍的红叶不够红、不够透亮,或者是感觉色彩比较灰、比较沉闷。

有的人就说还是用RAW格式吧,所有拍的不满意的地方通过PS全部都能搞定。可他没有想到,在拍片时多下点功夫那才是真功夫。不然各类大赛中为什么杜绝PS,就是这个道理。

在前期拍片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逆光或侧逆光来表现枫叶的通透。采用光圈优先曝光模式在合适的光圈条件下做一下曝光负补偿,使枫叶红得通透。

第二,利用偏振镜去除一些枫叶上的偏振反光

枫叶的叶片有一层薄薄的蜡质,而这种蜡质在光的作用下会产生一种反射光线。我们在拍枫叶时有时拍出的片子不通透、不红、呈灰色,就是这种反射光在作怪。要想消除这种反射的光线,要用偏振镜,这样才能拍出色彩艳丽且通透的好片。(图一)

 

 

 

 

 

第三,用长焦镜头,加上较大的光圈,将背景做虚化处理。

要想使枫叶的通透感真实地表现在画面上,最好用长焦镜头,加上较大的光圈,将背景做虚化处理,可以更加地突出主体。

拍摄单片的枫叶时,还要注意色彩搭配,利用补色的原理让画面有一个强烈的对比,让主体跳跃起来,以增加观赏感。既然色彩的搭配能增强对比和增加观赏感,那么这个比例应该是多少呢?一般来讲,尽量让两种色彩占据画面差不多的比例,这样会达到一种和谐的感觉。同时,拍单片枫叶时有的人喜欢用蓝天做配体,也有人喜欢用水、树干或山体做配体,以此来实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效果。(图二)

 

 

 

 

 

 

秋水——诗意秋色第二个拍摄题材

 

春水和秋水极为不同,春水是表现充满希望和活力,而秋水则表现安静与神秘。因此,秋水的静谧便成了诗意秋色的第二个题材。

唐朝大诗人王维用“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的诗句来描写枫林暮暮苍苍、流水缠缠绵绵的宁静。

我们在拍红叶秋水的时候,是不是也能拍出秋水潺湲的意境来呢?

最近我们收了一些片子准备搞影展,其中有许多的作品都涉及到了秋水,只不过我们在拍秋水的时候那没有那种意境和诗意。尽管如此,我们中的许多人还是用心用技巧拍了许多有关秋水的精品佳作来。(图三)

 

 

 

 

 

 

第一,用用慢门拍摄绵延的流水

应该说,拍秋水潺湲这种有意境的作品用慢门拍摄效果是非常好的。因为慢门可以让流水变成绵延的长流,可以很好地营造出那种枫林暮暮苍苍、流水缠缠绵绵的意境来。

在天气晴朗,光照比较强的时候,要把光圈缩到最小,感光度设在最低。如果这样,还无法满足快门的要求时,时最好的办法是在镜头前加一块灰镜,使快门速度降低。如果快门速度能保持在1/15以下时,就可以拍到非常静谧且光滑的水面。如果快门速度设在2秒左右时,就可以拍到状态非常绵密的瀑布。

第二,调整白平衡将河水拍得更加静谧且更蓝。

还有一个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河水拍得更加静谧且更蓝?那就是手动设置白平衡。有时候我们发现自己拍的水流颜色较白,甚至黄,这个时候就要调整白平衡,让水流颜色变得比较蓝,而使秋意更浓。

如果当时的天气比较晴朗,阳光比较强,可以将色温调到5000K左右,这样拍出的片就变得比较蓝。(图四)

如果当时的天气是阴或者多云,这时的色温就要调到7000K左右,这样拍出的水照样比较蓝。(图四)

 

 

 

 

使用手动白平衡时,记住一点,千万不要让色温偏移的太厉害,否则拍的片子水蓝了,甚至景物也跟着变化了,这样就显得太不真实了。

为了方便大家正确地使用手动白平衡,请采用如下参数:

日出、日落色温在1500K;日出后、日落前一小时色温在3500K;日出后、日落前二小时色温在4400-4600K;正午阳光色温在5300-5500K;薄云天气色温在6600-6900K;多云天气色温在7000-7500K;雨雪天气色温在7500-8400K;蔚蓝天空色温在10000-20000K。

如何借助白平衡准确地还原画面的色彩呢?(图五)

 

 

 

设置白平衡首先要判断光源的种类,如阴天拍片可设阴天白平衡模式,即可准确还原画面色彩,或者手动调整色温7000K左右也可以。

有时使用这种设置后仍然会出现轻微的偏差,这时可以借助微调白平衡进行正负3档调整。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先将WB按钮按住,再拨动副指令盘,即可进行微调,记住:控制面板显0为调值。控制面板显示负数,即-1到-3画面偏红;控制面板显示正数,即+1到+3画面偏蓝。我们可以利用自定义白平衡去还原画面色彩的真实。操作方法:第一、将白平衡设置为自定义白平衡模式(白平衡预设);第二、按住WB扭,控制面板上出现PRE字样;第三、用相机对准白板或灰板,使用手动模式(M档)拍一张照片;第四、白平衡预设设置成功后,控制面板令出现GOOD字样,这样做就OK啦。

 

 

“一半秋山带夕阳”——诗意秋色第三个拍摄题材

 

 

一半秋山带夕阳”是宋朝诗人冠准“书河上亭壁中的诗文。诗的全文是:“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栏思河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作品描写了秋天温暖的景象,尤其是后两句“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描写了夕阳西下的时候,层林尽染,色彩绚丽,景色迷人的景象,那是非常的漂亮。

我们拍片就是要把这种感觉给表现出来。前一阶段,我们分别到内蒙克什克腾旗和本溪进行野外采风,这两处的共同特点都是秋色浓重,都有茂密的树林。在这样的景点采风,要想拍出“一半秋山带夕阳”的感觉,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合理安排夕阳的位置,让画面平稳。在逆光拍摄的时候,最好是找一个能将夕阳挡住的角度,只让光线洒向树林即可。如果夕阳整个出现画面中就会出现局部过曝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尽量地找一个不让夕阳出现的角度。

第二、因为是在夕阳西下的情况下拍片,白平衡最好设在阴天模式上,这样才能有助于展现夕阳的温暖。(图六)

 

 

 

第三、测光模式利用全区域评价测光(平均测光模式)。

第四、选用广角镜头拍摄。按照诗意理解,这一定是一个大的场景,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使用广角镜头,并且要有一定的高度,才能将大场面的气势表现出来。另外,还要根据你设计的画面来确定光圈的大小、景深。

第五、低机位拍摄让透视关系更明显。拍这样片的前提,必须近处地面有足够漂亮的内容和视觉引导,如:小路、怪石、漂亮的树等(图七)。我们还可以利用仰拍,通过透视关系让近处的树木显得高大、挺拔。如果采用点测光,最好选用点测光模式,以便使景物出现轮廓感。

 

 

 

第六、利用开放式构图表现树林的力量感。开放式构图的最大特点就是让观者通过画面内的元素去联想到画面外的东西,做到弦外有音,让观者联系到空间的无限增大。可以给观者一个更多的联想空间。拍摄时将树干整体纳入画面,通过不完整的构图突出树木向上生长的力量感。(图八)

 

 

 

第七、通过对局部细节的描写来增强画面的想象力。画面的想象力增强了就会吸引观者的目光,这是突出主体的一种拍摄手段。通过对局部细节的描写来呈现主体的特点,让观者通过这个局部的联想来增强画面的趣味性和想象力。拍摄局部细节时一定要注意选择主体最明显的特征,让画面具有视线的凝聚点。(图九)

 

 

 

第八、利用留白,突出树木的广涵。为画面留出一定的视觉空间,是拍摄大场景时所必须的,这样做的结果一是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突出了拍摄环境的广涵;二是给观者留下了更多的视觉空间,增强了视野范围,从而使主体更加突出,也更加地表现出被拍主体的特点。(图十)

 

 

 

 

 

                                                              (根据大连长利数码协会会长孙东兵2011-11-09讲课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