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箱垫子: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7:23:19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1103119:0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崭新理念,从国家战略层面上凸显了伟大民族复兴的决心和蓝图。

  文化自觉的提出,是基于内在的文化转型和外在的文化变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所带来的各种价值观念嬗变是内在的文化转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地域文化打破隔膜、多元文化冲突和融合是外在的文化变迁。

  如何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性规则面前,建构起国家和民族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展示中国无可替代的文化魅力,赢得世界文化话语主导权,是新时期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亟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当务之急

  这是一个十分尴尬的事实: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当经济领域的诸多企业向世界五百强挺进时,而文化企业却拿不出一个名扬世界的品牌代表;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的年收入总和,还不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一家;当中国制造的出电视机大量输出时,却没能同时输出内容和价值观。

  这是一个非常悬殊的对比:全世界每100本图书中85本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全世界每100小时音像制品中74个小时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美国生产的电影占全球影片数量的10%,却占用了全世界一半的观影时间。当我们的孩子看着日本的机器猫和美国的米老鼠唐老鸭长大时,日本和美国的电视台却没有播出过一分钟的中国动画片。

  是我国缺乏有价值的文化题材和内容吗?不,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铸就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留下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作为这个星球上惟一从未间断的文明体系,世人对中华文化的价值怎么评价都不为过,对中华文化的精华怎么珍视都不为过,我们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题材和内容。

  然而,我们坐拥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却自愿拜服在美欧乃至日韩的浅表性快餐文化之中。一些人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基本了解、感知、自觉和自信的新生代,充满着崇洋媚外的思想,似乎外国月亮真的比中国圆,言必称西方。一些人在对待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上,非常热衷地干着自我怀疑、自我作践、自我颠覆、自我否定的蠢事。这些年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以各种名义破坏、打压、瓦解、损失与缺乏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关系密切。当前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也与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莫大干系。

  文化涉及人的精神领域,它并不总以硬性的经济指标为终极参照。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当今时代,文化已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一个民族,只有当文化显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层面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只有在经济发展中显现出文化的品格和魅力,才能进入更高层面的发展阶段。

  对于已经重回到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中央的中国人来说,增强全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学会从世界发展大势和国家发展大局中把握文化发展的脉络和走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如何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是人对自身的文化生命与社会生命的自觉意识和自我觉解,体现出对自己所处的生活关系、生存命运、生命追求的理性审视和自主选择。就国家而言,文化自觉是指一个民族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以及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所谓文化自信,是指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其本质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

  文化不外乎个人的内在生命和生存的外在社会,所以文化自觉也有两个方面的追求:一是怎样抵达个体生命的完善;二是怎样抵达群体社会的理想。

  只有在充分认识自己的文化,深刻理解并深入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对自己的位置有清醒的认识。

  首先,要形成对中华民族自身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我们所要的自觉文化必须是与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相连的文化,而不是任何一种与传统彻底断裂了的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我们文化自觉和自信的基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成果、政治智慧和社会文明,以及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具有普世意义的思想理念,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资源,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了国外有识之士的高度赞赏。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来的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是我们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支柱。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战胜了那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不断夺取了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并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无价之宝。它不仅使我们中华民族找回了民族自信,更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按照中国特色道路发展壮大并屹立世界强国之林的东方大国。

  其次,要形成对人类文明成果的自觉和自信。经济全球化态势下,人类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共同的背景,但并不是用一种普世的方法就能解决全球性的问题,因为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不一样。历史上各种伟大的文明无一例外都是以多元一体的基本形态构建而成,中华文明要重铸辉煌,就必须保持高度开放包容的文化心胸,必须善于发现异质文化的长处和意义,善于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善于养成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其三,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所需要的是一种拥有悠久历史却不囿于传统的自觉和自信,是一种既能返本更能开新的自觉和自信,是一种在传统与现代、全球性与本土性之间有张有弛的自觉和自信,是一种多元文化圆融无碍的自觉和自信。这就需要以中国人自己的方式来寻求解决中国人与社会发展问题的出路。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无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无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如何改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绝不能动摇。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不断地提炼,以形成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以中国人的时代体验和生存境遇探寻把握人与社会发展问题的途径。

  其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文化产品既有商品属性,更有意识形态属性。在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时,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必须认知对待中国文化的价值认同,即以文载道的文化价值观和以文化人的文明传承方式和表现方式。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所有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态度都是一致的。所有的民族群众对待自己的民族文化时,一定不会用经济的方式或在市场交换中体现文化价值的方式来进行文化认同,而是恰恰相反,当用经济利益、市场交换来判断他们的文化时,他们会对此表现出愤怒,会认为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亵渎,会认为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历史和现实反复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自觉。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经历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碰撞、文化冲突、文化迷茫、文化反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曲折道路。有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们不会妄自尊大、盲目排外,也不会妄自菲薄、崇洋媚外。有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们不仅会坚守、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化,更会以前所未有的开阔胸襟和广阔眼界来面对全世界的各种文化,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