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镇宇和黄秋生演7哥:李仲轩解析《象形拳法真诠》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20:55:13

后极力拉劲;右肱拉至肘在胸,手顺左膝,与心口齐平:左手拉至右肘旁大指相靠,身含缩力;臀下坐力,两肱屈弓,两足蹬力,目视右手心。

    第二节 云法左捋手

    (化身)右足不动,再将左足尖斜横,向前进步;左手同足进时,向里合劲,合至手心朝下;右手亦同时向里往上扭劲,扭至手心朝上;两手一齐向后极力拉劲;右肱拉至肘在胸,手顺左膝,与心口相平;左手拉至右肘旁大指相靠,身含缩力;臀下坐力,两肱曲弓,两足蹬力,目视右手心。

    法曰:右足不动,左足进横;双手阴阳,回捋缩弓;左手肘近,右手平胸;臀向下坠,头宜上顶;股臂曲弓,两足力蹬;目视前手,神意兼雄。

    第三节 云法化身进步

    (化身)左斜之足不动,右足向前进步;两手原势不变,极力向前推劲伸出,右手伸至高与右肩平顺,左手伸至右手腕;股肱皆要半圆形势,肩松开,挺膝,坐胯,目视前手心。再演,化身,手足身法,数勿拘,左右进步,化身,皆依此类推。   

    法曰:左足不动,右足前进。两手原势,极力前奋。右手顺肩,左手腕近。手足与鼻,列成直阵。化身再演,手足莫紊。依次法规,变化通神。

    第四节 云法右转回身

    (回身法)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右转回身法)先将左足尖向回扣劲,与右足呈八字形,右足随进成顺;右手同转身时,向里合劲至心口上,左手亦向下合,往怀里抱劲,至右肘,同时极力伸出,如云法一图。回演化身,仍如前势,归与原地休息。

    法曰:左足回扣,右足顺进;两臂合抱,随转前伸;左右化身,手足莫紊;原地收势,屏息下沉(见图11)

   

    云法在天干中属壬癸,为九、十,是终极之相。飞法是深秋,云法是寒冬,杀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所以云法象征空无,为化中。

    化中,重心线让敌人窥测不到,无迹可寻,好像自己的重心线消失了。云法险恶,因为跟敌人是最近距离,敌我共同构成了一个形。敌人与我抵触在一起,两个人之间产生了一条重心线,等于是弹簧的重心线。弹簧的重心线不在弹簧上,而在弹簧的中空处。在空处,却起实际作用。敌我相较不下,等于两人成环,中空处有一个两人共有的重心线,谁先掌握了这条重心线,谁就赢了。   

    李老在西部看过两个跤王比赛,都是近两米的彪形大汉,根本没有抓手、绊子,一上来两人就贴在了一起,贴上就不动了。过了二十多分钟,突然一个人摔在地上了,另一个人跳舞走了,就是赢了。

    两人贴在一起后,已经不是一般摔跤“维护自己重心、破坏对方重心”的概念了,这个方法已不好用,因为维护自己的重心线,敌人就会找到你的重心线,目标一明显,敌人就好发力了,你根本躲不开。

    敌人与你贴在一起,彼此力量连成片,敌人的重心线就次要了,你破了它,也不会造成致命打击。比如敌人的重心在右脚,但你绊得敌人的右脚离地,敌人也不会倒,因为他搂着你的肩,多了一个支点,力学上就完全不一样了。

    两个跤王平时摔人都是“以己之长克敌之短”,以我的稳定重心破你不稳定的重心,但技巧相当、又贴在一起时,两个人成一个人了,没有长短,克不成。面对这新情况,两个跤王中聪明的一个,僵持了一会,觉悟了,懂得找两人共同的重心线,一找到,自己占上了这根线,另一个就跌出去了,用不着使绊子。

    李老看过这场跤,赞叹胜出的跤王聪明,同时感慨此地摔跤经验积累得不足,内家拳早已将其总结为“化中”了。象形术是薛颠第一个广传的,甚至具体的架势可能就是薛颠发明的,但其中的理法是千年传承下来的。

    化中一法,形意拳有,太极拳有,八卦掌也有,只不过在象形术中是这个架势,叫了“云法”。太极拳的“舍己从人”,说得也是此事,不在意自己的重心线,在意的是敌我两个人组成的这个“大人”的重心线,并不是说要服从敌人,服从敌人不就败了么?

    内家拳早积累了此经验,所以要求更高,不能贴住二十分钟,要一碰就找到这个共同的重心线,一碰就占有它,一碰就败敌。不是三碰,就是一碰。

    云法是冬天之象,万物绝迹,但土下新一轮的生命也在孕育。云法里有藏手,第一节动作是左手前伸,右手藏在左手腕下。这个姿势叫做接手,接住敌人之手,不见得是手,也许是敌人的胳膊,或者是敌人的肘。

    总之,用这个架势才能接住,不管敌人来的是胳膊还是肘,我左手控制住来物的一面,藏着的右手迅速按住来物的另一面,就接住了。    接手之法,跟接篮球一样。篮球飞过来,我两手同时抓,篮球是滚动的,两手一块用力,立刻脱手而飞。接篮球,两手得分出先后、轻重,篮球飞来,一手先轻轻迎接,让篮球抵触在这只手上,另一只手在篮球的另一面稍重地一按,就接住了。

    敌人的部分肢体被我像接篮球一样地接住了,他的这部分肢体就不是他的了,他的身体突然被挖走这么一大块,必然失衡,不用摔他,他就倒了。

    第一节是控人,第二节是杀招。如果第一节接住的是敌人整条胳膊,那么第二节就将这条胳膊往我身体后侧拉,因为两手控住了敌人胳膊正反两个点,本有交错之力,一拉,加剧交错力,敌人胳膊就断了。两手不用费劲去掰,不是掰断的,是拉断的。甚至也不是拉断的,是坐断的,臀部向后一坐,两臂拉力自然增强,这就越来越省力了。对于内家拳而言,折肢断骨,并非难事。以此类推,如果敌人跟我玩摔跤,两手要抄我腿,脑袋暴露了,我接住敌人的脑袋会怎样?

    第二节是拧、拉动作,左右身交错,右手拉到左膝上方,右肘拉到左胸心脏前。此式含着致命的肘法,左右身交错,腰部较劲,可发力抖肘。   

    为何叫抖肘,不叫掀肘、摆肘或砸肘?因为抖肘不是拳脚功夫,是刀枪之理。抖肘不靠摆动幅度加力,它是扎枪。古战场上,敌人都有铠甲,枪杆要抖,才能扎入铠甲。抖肘就是抖枪,肘尖就是枪尖,从后腰到肘尖之间有一根无形的大枪杆子。

    右肘抖肘时,左手藏在右肘下,相当于握着枪杆,有助于发力。藏着的东西都必有大用,抖肘之后,右腿进步,两手一起前推。

    右腿进步,原本在左膝上方的右手,调到右边未了,与右脚尖成上下一线。原本左右身交错,等于拧上了皮筋,现在一复位,皮筋反弹,也是腰部发力。前推的两手,是右手在上、左手藏在右腕下,但上面的右手是虚的,真伤敌的是下面的左手。   

    一条路线里有两个进攻,可比“柄中剑”。柄中剑是暗器,剑柄里藏着一只短剑,长剑之柄就是短剑之鞘。我一剑向敌人刺去,敌人招架,此时我抽出柄里的短剑,再刺。两个方向来的进攻好防,双手刀、双手剑、双手锤都好抵挡,一个方向里出来的两个进攻,就不好防了。

    形意拳的高功夫是换劲不换招,一招打过去,敌人挡住,我不改变进攻路线,但拳劲一变,敌人就应付不了——这也是柄中剑。

    云法的回身动作,是左脚在前,向右转回身,右脚在前,向左转回身。都是向胸腹内侧而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转身的时候,两手护住胸腹,缩小受攻区域。而且这样转,两脚形成了八字步,前面说过,一扣八字步就可以发力,缩短了反击的步骤,能应急。

 

4、摇法

    摇法性似龙,属天干甲乙。在身为肾,属左肾门,在五行为木(性也),在五脏属肝,有青龙甲乙木之气,施之于身则平肝固气,行之于四体百骸,则皮肉如绵,而筋骨如钢,骨骼无处不生锋芒。曲直之行,以拳法妙用言之,活动筋络,能屈能伸,有飞腾变化之神,有静中策动之妙,故曰:摇法性似龙,属木力者是也。此拳外静而内动,外柔顺而内刚猛。

    拳形顺,则心中虚空,丹田气坚,平肝固气,而目光明。拳形逆,则性味不灵,气滞伤肝,肝伤则两目昏痛,学者不可大意,若能细心研究其妙道,神乎技也矣。步径斜曲,两步一组。

    法曰:青龙之气五脏属肝,四体百骸筋骨刚绵,外静内动丹田气坚,精气贯顶劲起涌泉。

    第一节 摇法左开始

    (开始)无极势,右足不动,左足前进;双手同时手心翻上平心口,极力向前伸出,左手顺膝平肩,右手伸至左手腕下(势谓之无极接手);势不停,两手阴阳向左斜横(弧形)极力捋劲,右手心捋至朝上,肘顺左膝平乳;左手捋至手心向下,在右肘旁,相离四五寸。形象右肩左膝,头顶身拗,目向右平视。

    法曰:右足不动左足前进,双手翻上顺力前伸,伸势不停回捋斜劲,左手抱肘右肘顺心,两手阴阳目右传神,舌卷气息屏气下沉。

    第二节 摇法右化身

    (化身)左足先向右进步,右足随前大进步,足尖稍向里合;两手阴阳,同足进时,向右斜横(弧形)极力捋劲,左手心捋至朝上,肘顺右膝平乳;右手捋至朝下,在左肘旁,相离四五寸。势象左肩右膝,目顺左手心前视。再演化身,手足、身法意,均相同。

    法日:左足斜步右足大进,两手阴阳斜横捋劲,左肩右膝目瞬手心,右手旁肘左臂屈伸,左右化身势不宜紊,依法类推阴阳通神。

    第三节 摇法左回身   

    (回身法)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左转回身法)右足向左足傍,回扣步,成大斜八字势,左足随进;两手同转身时,阴阳合力,向左斜横(弧形)捋劲,左手心向下仍抱右肘,右手心向上仍顺左膝;平肩,与前势相同,左右回身依此法,收势原地休息。

    法曰:右足回扣,左足随进;两手阴阳,随势化身;手足变化,臂曲力伸;两股弓曲,足指扣劲;收势休息,丹田气沉。

   

    摇法在天干属甲乙,是一、二,甲是种子发芽,乙是芽长成了苗,严冬过后是春天。经过飞、云的杀,到了摇法有了生。摇法在五行里属于木,正合草木生长之相,练摇法利于肝脏。

    摇法与云法是双胞胎,云法的接手、抖肘、藏手的动作在摇法里得到了保留,不同的是步法,多出了一个大斜进步,其实这个大斜进步才是摇法。左足在前、右足在后的情况下,左足向右前方迈步,右足随后越过左足,大步迈向右前方。两足接续,形成一条很长的斜线,所以叫大斜进步。

    走成大斜进步时,左右身交错,左肘在右膝盖的上方,心脏的高度,右手藏在左肘侧面。交错便用上了腰力,左肘是抖肘,右手是藏手——这都是云法的内容。云法的这些身法手法,因了这个大斜进步而改变了用途。

    大斜进步相当于骑马抄人。我骑马冲过去,要把一个站在地上的人搞到马背上来,如果我抓住这个人往上揪,人有一百多斤的力量,我以单手之力,是揪不上马背的。但我只抓不揪,抓住这个人的衣服,自己手上不用力,利用马的前冲力,把这个人横着带起来,人失去了重心,跟着马前进了,我稍微一扯,人就上了马背。

    骑马抄人,是用横力达到纵提的效果。摇法也如此,我的手接住了敌人的部分肢体,敌人抗争,即将脱手而出时,我一个大斜进步,走出一个横力,敌人必然失重,我一放手,敌人会失控地纵跳而起。我的抖肘、藏手都预备着,生杀由我了。

    ——这是仁慈的做法,如果不仁慈,就不放手,敌人身体刚一轻浮,不用他脚离地,我的抖肘就扎在他身上了,这个抖肘借助上横力,不是平地扎枪,等于在奔马上扎出的一枪,力度可想而知。

    摇法是圆中,摇散敌人的重心,不是用手摇,而是用步子摇。摇法是甲乙,为春天之相,练摇法可以体会到人身脆弱,如小草发芽,经不起摧残,所以能放手时便放手。摇法多用于摔人,快马扎枪的抖肘杀人技就存而不用了。

 

5、晃法

    晃法性似醉翁颠倒(内含真火),在天干为丙丁,在五行属火,取诸身为心。生心为性,性定即禅,心动即机,机动则猛虎出林,火发则神龙游空。形之于内,有禅机之妙,醉翁火发之意。形于拳法,用之发手如爆裂之炸弹,势动如火之烧身,有背摔之功,有猿猴之灵,且异常猛烈,刚柔相济,故日晃法火力也(火有性而虚无)。拳形和,三昧通灵,躁心化,玄妙生,体舒神畅;拳形不合,则中心不空,四体失中,筋络拘率,诸法皆不得中立地位,学者不可不慎。倘能仔细研究,得其真铨,以术接命,而寿延年。身拗步斜,两步一组。

    法曰:醉翁性颠颠倒颠,性定神安醉如眠,禅机一动真火发,性命皈根见玄关,三昧通灵成大道,以术延命寿绵绵。 

    第一节 晃法左开始

    (开始)无极势,右足不动,左足向左斜进步;(左右)两手同足进时,向里扭劲,至手心朝上,平心口一起往前极力伸开,如托重物相送之意,与肩相平;两肱屈伸,如怀中抱物之势,俟伸至极端,两手随向下翻劲平胸(头要上顶力),如托物猛翻下放之意,两手俟平胸时不停,仍手心翻上,还成托物之势;股肱屈伸,头顶,身挺,目视两手中间。

    法曰:左足斜进,右足斜横;双手起伸,托物手中;待伸极端,翻放平胸;势不宜停,翻上要猛;仍落起势,目视掌中(两手中间)

    第二节 晃法右化身

    (化身)左足向右斜进步,两手托物之势不拳回,同足进时再向上起,端劲齐眉,向右方摇肩,晃身两肱似画上半圆形;右足随大进,两手俟右足着地时,随向下翻劲平胸,如托物翻放之意,两手俟至胸不停,仍翻上成托物之前势。再演,惟两肱不拳回,手足身法步相同,数勿拘。   

    法曰:左足右开,手托上举;摇肩晃身,臂半圆势;右足着地,翻落猛起(手翻上起);势不宜停,互相一理;手足身法,以此为之。

    第三节 晃法回身

    (回身法)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左转回身法)右足先向左,转身进步扣势,与左足成大斜丁势,两手仍托物之势,随同上起,摇肩晃肱齐眉;左足随转身进步仍顺,两手俟左足着地,仍猛翻、下放、上起,与前势精神劲力均同,左右回身,皆依此法,收势原地休息。

    法曰:右足回扣,随势转身;两手上举,两臂力伸;左足随进,手翻气沉;下落上起,力举千斤;左右互换,手足莫紊。

   

    晃法在天干属丙丁,是三和四,等于是晚春和初夏,此时草木已成型,开始壮大。所谓“明炳于丙,大盛于丁”,明炳是特征明显,大盛是枝繁叶茂。

    晃法活力十足,如火苗一般跳动。晃法保留了摇法的大斜进步,但改变了摇法的手法。摇法的手法为,两手上托后再按,但并不多按,一按就又翻转成了托。

    先顺步练习,左手左脚在前、右手右脚在后,来练这个手法。托和按的幅度都很小,托不过肩,按不过胸。托的时候,要挺腰,腰挺起来,才能产生托力。好比我们托重物,东西重到一定分量,腰肌一定会给调动起来,这是人的本能,胳膊吃不住劲,最终挺起重量的是腰肌。

    以这个托重物的假设,来锻炼腰肌,养成习惯,一托便用上腰力。更巧妙的是,按的时候也要挺腰。腰上挺,手下按,腰和手形成交错,才能出现有力的一按。

    按就像把手上的重物猛地弄翻,不能久作,迅速一按,又转成上托。如果敌人与我的胳膊相抵,我向上一托,敌人为抵挡必下按,我就顺着敌人的下按之势来按他,敌人的重心就落在我的胳臂上了,敌人就不是虚伪的了,成了实实在在的一块东西,此时我再逆反托起,给一点硬度,敌人就像一个球打在墙上,自己弹开了。

    手掌也可以握拳,变托按为打,这个急速逆翻的打法,能出现透劲,伤敌内脏。手的两托一按,是来练腰肌的。形意拳的“硬打硬进无遮拦”,是腰力的效果,腰力练出来后,力量超过敌人数倍,等于大卡车撞上了自行车,敌人当然挡不住你。

    形意拳进攻有搓钻之法,我的小臂搓着敌人的胳膊前进,可钻入敌人防线,但这属于小技巧,克敌制胜主要还是凭腰力。

    形意门有“要想人前显贵,先在旮旯受罪”的说法,外人听了,以为是说要下苦功夫,强调毅力。其实这个“旮旯受罪”有具体的受罪法。

    旮旯是墙角,形意门练腰力是在墙角里练的,墙成了训练器械。李老说,按照老规矩,形意拳练拳的场地要用墙围起来,一可以避免外人干扰,二可以保密拳技,更重要的是以墙练功。

    郭云深因杀人被关迸监狱,戴着脚镣打拳,两腿练出了牵扯之力,日后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半步是一腿前进,一腿跟着,像是戴着脚镣般迈不开步。郭云深成就了一个天下美谈。

    李老说,郭云深在监狱里还练一个功夫,就是墙功。郭云深入狱的时候,他的仇家预定了一个形意门高手杀他,仇家认为:“你们这功夫特殊,你们的人,只有你们自己除得掉。”

    郭云深蹲的牢房,是县官看着当时与郭云深有渊源的一品官金禄的面子,单给他盖的小院,虽然手铐脚镣一应俱全,但饮食、卫生条件很好。郭云深打听到高手的事,知道自己一出狱就有杀身之祸,于是在牢房里一门心思练拳,一练就练了三年。

    高手不能闯进牢房杀郭云深,那等于造反,事情就闹大了。原以为凭着金禄的关系,郭云深最多关一年,就找个别的借口出狱了。没想到一等就等了三年。

    李老说:“三年后,那人就像‘猞猁等猫’一样,等在监狱门口。”猞猁等猫,是旧时代的典故,现代人不了解,需要解释一下。

    旧时北方民居房顶上的野猫多,家养的猫也是一天到晚在外面逛,晚上才回家,跟野猫差不多。人多了,就会出怪人,野猫多了,也会出怪猫。有一种吃猫的猫,老百姓称之为“猞猁”。真猞猁像小豹子一般大,怪猫还是猫样子,是老百姓实在不知道该叫什么,就把猞猁的名字安在怪猫身上了。

    谁家的家猫生了小猫,很可能半夜里就听到屋外有猫叫,声音不太像猫叫,有点像人在吹口哨。这就是猞猁来了,向母猫要小猫吃。母猫会乖乖地叼一只小猫出去。

    笔者小时候,住在北京胡同里,遇到过猞猁要猫仔的事,家里的猫叼着小猫出去了,一个大人不信邪,也出屋了,捡砖头朝着猞猁叫的地方砸。

    等他回屋的时候,说吓坏了,家里人问他看见了什么,他说没看见,一出门就觉得害怕。反正家里的小猫给保下来了。

    野猫遇上猞猁,就悚了,猞猁转身走,野猫就乖乖跟着。看到屋顶上野猫排着队走,就是猞猁在作怪。猞猁一路能带上四五只野猫,找个地方,弄碎了野猫的脑袋,只吃脑浆。其它野猫就看着,根本不敢逃。也许一次杀两只野猫,也许都杀了,看它吃够了没有,要是吃够了,会放剩下的野猫走。

    郭云深刑满出狱的日子,高手等在监狱门口,跟猞猁带猫走一样,郭云深出门就得跟他走,找个僻静处,他就下手了。

    郭云深看他在门外候着呢,就没出门,返身走到院中的影壁墙前,手在墙面上摸,摸着摸着一发力,影壁墙给推倒了一截。

    门外的高手一看,知道郭云深练成了,转身走了。日后郭云深闯出了声誉,获得了武林同道普遍的承认,他就访这高手去了,问:“那天咱俩要是动手,会怎么样?”高手回答:“当初我可惜你是个人才,现在你功夫大了,我收拾不住。”郭云深:“师哥功夫大。”

    通过郭云深推倒影壁的事,可看出他在牢房里练了三年的墙功。墙功怎么呢?出乎意料的简单,两手当胸伸出,按在墙上,用力推墙,墙是不动摇的,所以使出来的劲会反作用在自己身上。作用在腰上。推墙,锻炼的是腰肌。自己腰上主动使劲,锻炼出的腰力不大,因为再怎么使劲,腰肌的肌理不会变,强壮的还是原来就强壮的几束肌肉纤维,总之有限。

    以反作力来练腰,等于海浪一遍遍地冲击沙滩,改变了沙滩的形状。手通过墙,反弹给腰肌种种力,腰肌不要抵抗,而承受冲击,闲置的肌肉纤维便得到了强化。腰要被动地练,此为窍要。

    练腰等于让腰肌重新长一遍,所以主动不得,你主动了,就长不成了。

    等腰肌的肌理改变后,可以尝试主动。手抵在墙上,腰肌发力,作用在手上,手再反弹给腰肌。腰肌与手像打乒乓球一样,你来我往——养成这个习惯,对敌时,腰力便可自然地发到手上了。

    郭云深是在墙上出的功夫,所谓“逝去的武林”,为人处事的老规矩不见了,一些口诀失传了,好多练功的器械也失传了。李老说:“别说武术了,你知道以前的人怎么练书法?

    李老小时候练书法,要转水缸,手抓着空水缸的缸口,让水缸倾斜,以底部一点触地,两手互换位置地抓,水缸就转了起来。

    转水缸是为了练腕力,在书法里叫“开腕”,腕部能转开了,毛笔写出的勾挑才有力。不转水缸,也要用别的方法,如早晨起来磨墨五百圈,磨墨就是转腕子。书法是力量的美学,毛笔在纸上要发力的,所以对筋骨有要求。古代的书论上,屡屡言要“大筋挑起”。

    为何练功要用器械?因为器械可以改变肌肉的习惯,肌肉自己不好改变,得要外缘相助。做了形意拳的墙功,晃法的托按才有真力度。托按都是挺腰挺出来的,托按的手法掌握后,要把托按放到大斜进步里锻炼。

    大斜进步分两步走,左腿先向右进,然后右腿再大步向右进。左腿右进之前,两手要托到眉弓高度。高到眉弓,加大了按的幅度,更熏要的是为了晃肩。肩是根节,相当于大树的树根,用上根节,力量就深刻了。   

    晃肩会形成奇怪的动作。两手走的是直线,比着眉弓平平一划就由左到右了,两上臂要作出上弧线(拱桥之形)。上臂作出上弧线了,手应该水涨船高啊,也会作出上弧线的,但两手偏不作,两上臂拱起来了,两手要将其平压下去。

    手对上臂有反作用力,才能把肩的晃力发挥到最大,如果肩一晃,臂松手软的,肩的力量就作废了。肩一晃,手和上臂肌肉在较着劲,等于一抡鞭子,鞭子各节都挺上劲,有硬度,一鞭抽过去,抽得才狠。

    晃肩的同时,右腿大步右进,右足一落地,两手猛然翻转下按,短促一按,立刻翻转上托,便完成晃法。   

    大斜进步时的迈步、晃肩都是横力,在横力中作托、按,等于是三个劲。托、按之力是腰挺出来的,横力是腰拧出来的,现在挺中有拧,拧中有挺,力量就立体了。

    立体的力量,缓作可控制人,它四面八方地撑开,敌人的力碰上来,会被裹住;急作就是爆发力了,敌人的力量一碰上来,就被炸毁了。      动作的要点还有两个,一是“有背摔之功”,二是“两肱不拳回”。背摔之功,是晃法可以变成摔跤的大背挎,将敌人从后背上摔出去。敌人看着是从我后背上摔出去的,其实是拿肩触敌的,晃法里有肩发力的“晃肩”,练出了肩的功夫,当然可以使大背挎。

    飞、云、摇法里都有以上臂肌肉回拉的动作,而晃法则取消了这种动作,上臂肌肉不回拉,不收拳,只进不退,在进中自有腾挪——这就是“两肱不拳回”,养成这个习惯,利于贴身近战。

    拳头打上去了,不用拉回来蓄力后再打,那样费周折。拳头打到哪,就在哪接着打,这样效率高。读者会问:“运动幅度越大,打击力越大。拳头都没有运动幅度了,怎能有力?

    拳头的运动幅度,不单是“拳头抡出来的”一种,拳头不动,但我迈了一大步,这一大步也等于是拳头的运动幅度。甚至我原地不动,拳头也不动,但我腰肌发力,传力到拳,这从后腰到拳头的距离,也是拳头的运动幅度,往往比抡拳的幅度还大。

    养成“两肱不拳回”的习惯,就是养成“以步赢人”、“消息全凭后脚蹬”、“腰为枢纽”的习惯,才有象形术的味道。

 

6、旋法

    旋法,性似旋风,在天干属中央戊已,在五行属土,取诸身为脾。脾者,意也,为人之元性,意能变通万象,如土能生长万物也。行之于身内,属阴阳二气开辟之机,左旋右转,一起一伏,两者循环,形似璇玑,道谓周天,孔云行庭。行之于拳,性能是一气之开合,其形圆,其性实,无纵横,旋转似弹丸,万法开端,能与各法相合,故曰土力也。形势顺,则内五行合,身体健壮,百疾不生;形势逆,则气努伤脾,脾胃虚弱,则五脏不克溶化食物,各疾由此而生,诸法亦失其真意也。学者深思默悟而得之于身心,以通诸窍。步径,斜八、正八、斜丁、正丁,内含八卦图。   

    法曰:天旋其外寒暑无穷,身旋其内术命相通,行之于拳开窍通灵,脾胃健壮百疾不生。

    旋法与各法之步径不同,由中央戊已土开始,以立正九十度之无极势开步,左旋右为齐,右旋左为齐,外圆内方,取天圆地方中央土之意。足之动机、开合,皆依正八、斜八、正丁、斜丁,或向左向右,或右向左,九十度之步骤为之。其动机之四周,合三百六十周天之数,学者悟此禅机,游身、化象、八卦、九宫之玄理,在其中矣。道云:“得其一,而万事毕。”即此意也。

    第一节 旋法左转身开步一动   

    (开始)无极势,先将右足向左足旁回扣,进步成八字势(此谓之合),左手随右足扣步时,向里合劲,从胸前,顺左乳上躜(zuan,向上或向前钻),至手心朝上,与项相齐,肘与右膝相顺,右手亦同时向里合外拧,至手心朝下,大指紧靠右胯,头顶,身拧,膝扣足蹬,目视左手心。     法曰:右足回扣两足八形,左手上伸极力钻拧,左肘右膝目视手中,右手心下臂稍外拧,头身挺起两臂拗弓。

    第二节 旋法左转身开步二动 

    (化身)右足不动,左足向外进步,与右足成反八字(足谓之开),左手向外拧,用抓力,俟左足着地,顺向下搂,搂至左胯,手心朝下,肱稍外扭,右手亦同转身开步时,向里合劲,从胸顺左乳上躜,与顶相齐,与左膝相顺。头顶、身拧、足蹬,目向右视,再进步化身,右足仍扣,左手上躜,右手下搂,与扣步图一同,再化身与图二同,数勿拘。如右转化身,手足身法均同,收势归于无极休息。

    法曰:左足进开八卦成形,左手抓拧下搂胯平,右手上钻手心平顶,右肘左膝挺劲身拧,两足蹬地目视顺平,右转化身与此雷同。

   

    旋法在天干属戊已,为五和六,“戊”为茂盛,“已”为成熟到极限,相当于仲夏和初秋。

    月有阴晴阳缺,旋法是最佳状态,相当于月圆之时。佛祖辞世,进入涅磐(圆满之意)。人生有种种缺憾,但人的本来面目又是圆满的。   

    京剧唱词里有“守得云开见月明”,“守”字用得真好,全神贯注地守着,不是无聊地等着。待云雾散开,可见月亮。烦事、妄念如同云雾,都是表面现象,不得长久,在忧愁烦恼之下,我们的圆满本性并没有损坏,一直在发光。

    云雾只能遮挡月亮,不能消灭月亮。月光常在,只是从你的角度看,才有阴晴圆缺。薛颠说旋法象征人的元性,身转而意灵。

    身体转动,神志便清爽,可以得到特别的领悟。这不是薛颠自创的方法,而是古已有之的传统。李白是个酒仙,但酒仙也有戒酒时,李白晚年常转圈修道,一转可达数日,这就是旋法(参见郭沫若著的《李白与杜甫》)

    道家作法事,除了烧符、唱诵之外,主要是持木剑转圈。中东地区的一支阿拉伯教派以原地转圈作为主要修行法。世界各民族的集体舞蹈最普遍的形式都是绕圈跳的,即便欧洲像军队方阵式的集体交谊舞,跳到深夜,也是以大家手拉手转圈跳为收场的。可见旋法是人类共有,远古流传,各地区的人都发现旋转与心灵有种特殊关系。

    在象形术中,旋法可与其他四法相融,飞云摇晃都可以用上旋法的步法。其实一路讲下来,读者应该早看到了相融的痕迹,每一法开始的时候都是旋法,每一法的回身动作也都是旋法。

    讲解飞、云、摇、晃时,空下了每一法的回身动作没讲,是为了在旋法这一章中,作总结。天津警察说武术的套路没有意思,如果套路里有能打架的招,也该拣出来,像拳击一样只练单招。李老说:“那成什么啦?写文章没有文法啦。”

    拳术是一篇文章,五法都是单招,但由于有了回身动作,单招也成了一套。回身步法可形成“阴阳”,以右侧身为主地练了一遍,再以左侧身为主地练一遍,就阴阳平衡了。   

    那位天津警察也练形意拳,走到哪儿打到哪儿,打招法,不按照步法走,美其名曰“拳打卧牛之地”,说自己是因地治宜,不受场地限制。   

    李老说:“你是有去无回,不成套啊!”教他打劈拳要按照劈拳的步法走,打过去一趟,老实地作转身动作,再原路打回来。警察来回打了一遍,感觉跟以往不同,练武有了实效。李老说:“对啊,兜住气了。”   

    练拳的时候不成套,气就散的。哪怕是反复练单招的形意拳、象形术,打单招的时候也有起势、转身、收势,以形成套路。套路让气息回旋,生生不已。急功近利,把象形术当作拳击来练,就出不来功夫了。   

    练象形术不能急功近利,按照打人的目的来练,反而练不出象形术最佳的技击效果。我们在生活里或许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为一个目的使出全力的时候,这个目的就变得有欺骗性了。

    为争取一个职位而拼尽全力,拿下职位后才觉得并不适合自己。目的太明确,就会忽视很多东西,往往被你忽视的是最重要的。

    形意拳中的十字手,是正面蹬踢的“十字拐”的起始动作,两手在胸前交叉,两腕相近而不相触,左手对右胸、右手对左胸。十字手是古礼,项羽和刘邦见面,是行这个礼,关羽向曹操辞行,在马上行的也是这个礼。

    此礼后来被抱拳作揖取代,但在形意拳中保存下来。十字手可以演化出打、摔、擒拿,但在练功时还是“礼”的原义,是拳中之礼。有敬意,气息就沉长了。

    在打法而言,旋法可以跟其它任何一法组合,飞法之后可接上旋法,甚至飞法用上了旋法的步子。旋法的路线、翻转无穷尽,光步型就有正八、斜八、正丁、斜丁等。正八是两脚呈“八”字型,正丁是两脚呈“丁”字型,斜八和斜丁均是上半身与下半身朝向相反,所以名斜。

    旋法有“五行步”、“七星步”、“九宫步”等复杂的行走路线,这些路线等于是阵法,将敌人引进落空,包抄反击。熟悉后,就法无定法了,随敌而变,获自由境界。

    旋法有多途,薛颠写书具体传授的,只有开合步一种,说明以他的经验,此种旋法最易出功夫。

    开合步,是内外八字步。两脚脚尖相对,成内八字,然后右脚不动,以左脚转身迈步,脚落下后,脚尖朝外,与不动的右脚正好组成了外八字。

    右脚没有动,但由于身体的朝向变了,所以由“脚尖内扣”,变成了“脚尖外撇”。内八字变成外八字后转九十度。需为开合步。

    呈外八字后,右脚内扣迈步,落地时脚尖朝内,与左脚重新构成了内八字。左脚没动,但因为右脚的位移,由“脚尖外撇”变成了“脚尖内扣”。外八字变成内八字,也需要转体九十度。

    内八字的站姿,能高强度地抻拧胯筋。一站内八字,两胯就给挤起来了,你要用力把胯给吸进去,这就产生了抗衡,胯筋便得到了锻炼。八卦门有内八字的桩法,名为骑马桩。骑马时两腿要内夹马肚子,以此姿势来比喻此桩的外形,但此桩并不是两腿内夹,两腿使劲反而不出功夫,两腿的内夹之势,是胯筋抻拧造成的。

    旋法的内外八字互换的走法,一正一反地拧胯筋,走路才出功夫啊。

    这么多年,我们习惯了不拿武术当作正经事,把武术搞得跟电影一样,成了谁都可以评说的事。法国导演特吕弗说,电影是得不到尊重的,没有人承认你的专业性。特吕弗写了一篇影评,被一个熟人在走廊里拦下来了,说我老婆看了那电影,可跟你的意见不一样。特吕弗想,他决不会跟一个音乐家说这种话。   

    我们承认一个体操运动员、一个跳水运动员的技术含量,敬畏他们的肌肉。但我们总把练武术的当作跟我们一样的人,不尊重他们肌肉。我们看一个明朝的瓷器,会对其质地、形状赞叹不已,觉得里面有着一种高智慧才能达到的精确性。岂不知一个武术家正是像烧制瓷器一样地营造着自己的身体。

    一个外八字接一个内八字,一个九十度接一个九十度地行进下去,自然走成圆圈。外八字变成了内八字,在形体上是一开一合,所以名开合,不单是身体的舒展和紧缩。对敌的时候,周身呈散点,为开,在克敌致胜的发力时,各点都对上了,为合。

    练功时,为出劲力,头和手要对成一条直线。实战时,头和手要偏离,前手在右侧、头就在左侧,头向右移、手向左移。前手是敌我交火的第一道防线,作为司令部的头,要偏离开交火线才安全。

    比武时忌讳呈直线,一呈直线,就是败招。肘和膝盖对直了,姿态饱满了,敌人就好绊倒你了。头和手对直了,你的重心线明确了,敌人就好在你身上发力了。头和手形成交叉回旋的关系,呈现出来的是不确定的身形,敌人的进攻便容易落空。   

    直线是败势,曲线是胜势——这是在比武的过程中,但这个关系很辩证,到决胜负的时刻,决定性的一击又是直线。头和手对直了、膝盖和肘对直了,可以发出大力量。决胜的直线都是一闪即逝的,国家利器不轻易示人,得到关键时。

    练功,要求“对直线”,膝肘相对、头手相对,对上了,就是发力了。练拳就是对直线,下了大功夫练,比武时只用上一秒。把拳劲练出来后,要用旋法把“对直线”的习惯去掉,在比武时不露痕迹,全是交错回旋,所有的点都是散的,由曲变直的时候,就是你胜利的时候,敌人见到直线,已什么都来不及了。

    哪儿和哪儿都对不上,散乱一团,敌人不知虚实。各点都对位了,国有纲领,才可发力。点指的是任何一处,为了便于操作和理解,可以把点先说成是各个关节。

    形意拳叫六合拳,六合是肩胯、肘膝、手足在运动中可连点成线,上下对齐。象形术的技击可以说是对点、散点的艺术。

    旋法的重要性,是它的不确定性。确定了,就被敌人击中了。   

    旋法的手法是一手下捋到胯际,一手上抬到头顶。手抬到头顶,为了用小臂护住头,避免袭击。头藏在小臂后面,头手相对成直线,一转过来就可以发力,不是把悬在头顶上的掌劈下来,还是抖肘,但并不突出肘尖,呈现出整条小臂切过去的样子,小臂是一条斜线,这样打击面更大。

    这个斜进小臂的抖肘,在练拳时需膝肘交错,比如左肘对上右膝。膝肘交错的运动里,小臂的立面自然是斜的。

    下捋到胯际的手,含着一个没有发出来的进攻,为撩阴。敌人从后面来,我从左侧转身,就用左手后撩敌裆部,我从右转就用右手撩阴,这样顺手,隐蔽性也强。

    形意拳的功架里有很多没有打出来的招法,等老师教打法时,才说明,你会恍然大悟,感慨:“竟然如此!”恍然大悟之后,又觉得“理当如此!”因为练拳的架势里虽然没有把这些杀手打出来,但其动势全有了,你练功程度深了,对这些小动势都会有感觉。

    “狸猫上树”是形意拳崩拳的转身动作,唐维禄教李老打法时,多教出来一个后手撩阴、一个反手刺喉。李老开玩笑:“您起先对我藏招啊!”唐师乐了:“一开始就全告诉你了!不信,再看一遍。”

    唐维禄作了一下狸猫上树,李老一看,撩阴刺喉都在里面。

 

7、五法合五行

    天有阴阳阖(he,闭)辟之极,人有阴阳动静之理。天有寒暑,人有虚实。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大小,日有短长。人身阴阳不离呼吸,阴阳动静,合乎天地,阴阳化生,分为四象,合中一行,内有五脏。外有五官,皆与五行相配。

    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隐于内,舌通心,目通肝,鼻通肺,耳通肾,人中通脾,此五行发于外。

    且五行相生之道,水得金而生,木得水而达,火得木而旺,土得火而多,金得土而生,阴阳化育万物焉:五行相克,木遇金而伐,火遇水而灭,土遇木而克,金遇火而缺,水遇土而绝,五行之气,万物尽然,岂可胜竭。

    且五法拳术之生,取义包罗万象,五法之克,以应敌,取其五种力也,生克之理,取义命名,亦犹此意。五法分演谓之辟,合演谓之阖,单习谓格物,合而谓修身。

    单习不熟,且莫合演,因内中神化难得贯通一气。拳法贵乎贯通一气呵成,不可中间断意。

    五法合一演习,势如连珠箭,无论地址大小皆可为之。小者,用八字步进退、转身,大者用飞行九宫之神妙禅机,点穴妙法,剑术神化,诸器械运用,无不含藏其中,知此术可以通神明矣(见图)

 

    第一节 飞法开始

    (飞法)开始,无极,左足,先向左斜进步;两手同足进时,向里合劲,至手心朝上,一齐极力向前伸,左手与左膝相顺,与肩相平,右手在左手腕下。手足,身法,劲意,仍与单习势同,目视前手心,谓之金力也(见飞法图)

    第二节 飞法化身

    (化身)左足不动,右足前进,右手同足进时,顺左肱手腕外,极力向前伸出,手心向上。

    飞法图顺鼻平肩;左手向里合,至手心向下,顺右肱往回拉劲,至右肘停住,目视前手心。一二图手法,要连贯一气为之。

    第三节 云法一动

    (化身)右足,向右方斜进步,左足稍动;左右两手,同步进时,向右横劲,挺力,俟足着地时,阴阳合劲,左手心朝上前伸平乳,肱顺右膝,右手心朝下,在左肘,大指靠肘,两股相拗(ao,不顺),目视左手心,谓之金生水。   

    第四节 云法二动

    (化身)右足不动,左足直向前进步:左右两手,同足进时,拧劲相抱,极力向前扑出,手指稍扣力,抓劲,两大指相对,手心朝下与鼻相顺平心口;头项,两肱屈伸,两股屈弓,腰挺起,臀坐力,目注意大指中间平视。一二云法,手足身法意,要连贯一气,不停为佳。

    第五节 摇法一动

    (化身)左右两足不动原势,双足同时提起往后退步;两手同足腿时,向左阴阳合劲捋力,捋至右手朝上平乳,肘顺左膝,左手心朝下,在右肘旁,相离四五寸,肱半弧形,目向右前平视,谓之水生木。

    第六节 摇法二动

    (化身)左足俟两足同退着地时不停,随往前进步,右足稍跟;左手同时顺右肱极力往前发出,手心朝下平肩;右手亦同时向里合劲,手心朝下回拉至左肘下平心口,大指相靠肘,两肱屈伸合抱,目顺左手中指平视。

    第七节 晃法一动   

    (化身)左足不动,足着地时,速向外扭劲,至极处向下抓力,按劲,下捋,顺右膝肩,两肱向里有抱力;两足蹬劲,目向右手平视,谓之火生土。

    第十节 旋法二动

    (化身)右足不动,左手向里合劲,至手心朝上,躜起,肱顺右肩,手齐顶;右手微里合劲,下捋至右胯,左足向左斜进步着地,左手俟足着地时,速向外扭劲,至极点,向下抓力,按劲,下捋,顺左膝平肩;两肱要开展抱力,足蹬劲,目顺左手平视。   

    第十一节 旋法三动

    (化身)右足仍向右斜进步,左右两手动作、劲力、神意,仍与旋法九节同,左足仍存原势。

    第十二节 旋法四动

    (回身法)旋法,回身与各法象不同,右足在前右转身,左足在前左转身。转时,前足稍动,后足与前足之外回扣步,与前足成大斜八字势;左手同足扣时,向里合劲,顺胸极力拧躜,上起,手心朝上,高与顶齐:右手亦同时向下抓力,下捋,手掌至右胯停住;身拧,头顶,股拗,目向右肩平视,谓之旋法回身。

    第十三节 飞法

    (化身)扣足不动,(即左足)后足随转身时向前进步仍顺:右手同足进时,向里合劲,至手心朝上齐胸,向前极力伸出,自极度,高与肩平;左手亦同时向外拧劲,下捋至胸,极力同右手前伸,手心朝上,至右肘下停住,目顺右手心前视,谓之土生金,仍与飞法开始相同。再演左手,左足进步、化身,与二节飞法同。回演仍接左手云法,左右互相演习,依此类推。

   

    这是一个套路,单招的动作前面都已有图,所以这里不再配图,读者观文可明。其要领与单式操练稍有不同,比如晃法的向下一按,在单式里按到胸口位置就可以,在套路里要按到腹部。

    旋法在单式里两脚扣八字步,与肩宽同宽就可以了,在套路里则是“大斜八字”,步宽于肩,身姿很低。一些后手原本守在前手的肘下,现在要收在肚脐前。一些前手原本与胸同高的,现在要与肩同高,甚至是与鼻同高。

    套路的分寸与单式不同。单式是中段身姿,两腿之间的距离与近似肩宽,练套路时,两腿距离大于或者小于肩宽,出现了低段和高段身姿。

    此套路有两个名字,一是“五法串珠”,二是“五法合五行”。串珠是把五个单式一个个串连起来,像把珍珠串成项链。

    在中国文化里,“串珠”一词不是简单的组合,还要把精华发挥出来。如“《楞严经》串珠”,从数卷经文中拣出几百字,提炼了理论体系和实修程序。

    这个小套路也如此,通过五法的串连,让五法之间产生对比,从而各式的真意得到进一步阐述。这种阐述不是文字上的,而是练拳时的自然心知。   

    串珠根据五行生克之理,五法动作和五行理论结合在一起,所以又名“五法合五行”。

    飞云摇晃旋与金水木火土相配,五行理论强调生克关系,所以飞云摇晃旋都有了改变。套路里的飞云摇晃旋,都不是单打,打一式的时候,就已经为打它式了。为了它式能更好地发挥,所以所打的一式要作些调整——这是套路里另立分寸的缘故。

    单式练习时,身姿上没有高低,为平整的中段身姿,等于是横平竖直的楷书。套路有高中低三种身姿,有了跌宕起伏,等于是草书。

    薛颠强调“拳法贵乎贯通一气呵成,不可中间断意”,因为此时练的已经不是拳架了,而是拳架的变化,犹如草书一样,不是具体的字了,而是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因为注重的是关系,所以单个的字型可以改变。

    薛颠提供的五法套路里只有生法,没有克法。一个招数中可以繁衍出什么招数,是生法,一个招数可以克制什么招数,是克法。没有讲克法,因为薛颠写书力求简洁,给了生法,学者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可以自编克法。

    象形术的单式,注重杀,从天杀地绝的飞云二法开始练起。在套路里,则注重生,五法生生不已,表明杀里也可以生恩,如秋冬杀绝万物,正是为了春夏能重生万物。

    自编五法相克,比如根据金克木的道理,飞法()克制摇法(),别人用摇法横力拉摔我时,我可以用飞法直力破之。这是劲力上的相克。

    任何一法的力量都是综合的,飞法的直力是由横力发出来的,而摇法的横力可以打出令敌人纵跳起来的效果,也有直力。所以任何一法都有纵横之力,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直力破横力的事。

    第一战线是飞法的直力攻击摇法的横力,但两人一碰触,飞法蕴含的横力就和摇法蕴含的直力冲突上了,构成了深层战线上的抗衡。这一抗衡形成了力的螺旋,所以旋法是每一法的底蕴,每一法的深层都是旋法。此时谁能胜,就看谁的旋法功力大了。

    五行相克体现在对敌上,也体现在自己练习时。飞法是克摇法的,所以飞法的姿态一出,摇法的姿态就出不来了,得不到发挥了,摇法只能隐居二线,让位给飞法。

    知道了这个生克关系,等于就知道了在飞法里藏着的是什么了,摇法藏在飞法里,所以飞法直力里面有着摇法的横力作为反作用力。       

    这一章是需要逐字逐句小心读的,要计算生克的公式。   

    此处配了一张图,是套路演练的步法路径图。   

    串珠的步法就是神秘的“七星步”,为北斗七星的形状。在古人的观念里,北斗七星掌管着生杀大权,随着七星的转动,地球上的万物呈现出生杀。七星象勺柄,勺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三国演义》里写诸葛亮作法事给自己延命,将灯摆成了北斗七星的形状,披发持剑,走七星步。他在赤壁之战时,做法事借东风,走的也是七星步。

    七星步来历很古,《抱朴子内篇—仙药》记载说是大洪水时代,大禹向一只鸟学的,以此步法移山退洪,叫“足踏天罡(gang)”。

    七星步在汉代记载里已有九十余种,到唐代繁衍出一千多种。民间传说朱元璋和努尔哈赤都是“脚踏七星”,脚底长了七颖痣。七颗痣是误传,说的还是七星步,中国古代有“天子脚踏七星步”的传说,走七星步等于登到九天之上。

    武术是应运而生的,应合着世运,在民俗影响如此大的七星步,自然被武术吸收,繁衍成实战步法。中国文化有着共通性,金圣叹点评《水浒传》按照的是绘画理论,画法就是文法。同样,道士祈雨用七星步,我们打人也用七星步。

    李老说薛颠教授七星步时,是用白色香灰在地上撒七个点,名为“定七星”,然后习者依点行步,名为“转七星”。形意门普遍练七星步,多数以插竹杆来定位,撤白色香灰是古法。

    薛颠会四十几种七星步,在纸上画出来,形态像草书。其中有一种七星步叫“秽迹破阵步”,是使用方天画戟的步法,《三国演义》里的第一高手吕布用方天画戟。薛颠会许多冷僻的古战场兵器,给李老的见面礼就是一对护手钩。李老对吕布好奇,问薛颠会不会方天画戟?薛颠说会,就学了。

    薛颠传的方天画戟,不是小人书上吕布用的那种(枪头侧面配一片月牙形的两头钩,既能扎也能钩,钩子等于是鹰爪,划破敌人铠甲),是在枪杆上配一个方形的铁框,铁框四角呈钩状,等于是双月牙。   

    薛颠说戟在古战场上,是单枪匹马破敌人战车的,戟用得好的人,套住战车的轩辕,用力一掀,能把战车掀翻。造此巨力之功,得借势,策马行出几个转折,牵引战车的冲势。   

    秽迹破阵步便是掀翻战车所用的步法,吕布以神力著称,因他以掀战车的步法对付人,力自法出,非天生。赤兔胭脂马为三国第一宝马,固然是优良品种,妙在它会走七星步——吕布训练的。

    关羽在吕布死后得到赤兔胭脂马,立刻上升档次,过五关斩六将,三国里再无人能降住他了。   

    五法合五行的路线图像七星形状,更多步法已失去七星之形,也叫七星步。走七星步就可制敌?李老言:“可以,等于是个棋套子。”        街头有摆象棋残局的,将棋子数量和位置都规定好,虽然让你走,但在这套规定里,只要你走的第一步落入了他的预算,就不可收拾,一路下去,必输无疑。

    比武比象棋残局的变化大,如果敌人第一步没走入我的预算中,七星步不就没用了么?李老言:“象棋高手之间,没有用棋套子赢棋的,都是即兴设计出新的棋套子。”   

    走两步,见敌人不入套,就要废弃不用,再设计新的。全盘皆是不成形的套子,谁能在这些废形里敏锐地创作出新形,谁就赢了。实战的步法,跟下象棋同理,是一个不断的弃形、立形的过程。

    先走七星之形,掌握步法的纵横斜转后,还需破去七星之形,达到自由变化之境。李老转述薛颠的话:“我给你举个例子吧,一把自行车的钥匙,把你家的门锁打开了。”   

    车钥匙的形和门锁的形,不是一个形,两者无法相配,但打开了。世上没有这个形,比武赢人的七星步却是这个形。

    传说脚踏七星步,可令敌人丧失心智。七星步一直有着神秘色彩,说穿了也简单,比武最关健的是比拼方向。你诱导敌人做出错误判断,朝向和站位不利,力量自然发挥不出,他就被动挨打了。

    海战时,方向是第一位的。陆战可以有天才,常有像拿破仑般的少年成名者,或像希特勒般不按常理出牌者。海战则只能凭经验,几乎没有少年天才和打内行的外行,海面上一览无遗,船队方向的变化成为制胜的关键。方向的把握,只能靠经验。

    中日甲午海战,中方单舰的装备甚至略胜日本,但日舰队灵活转向,中方舰队的队型一散,失去了整体的对敌方向,便处于劣势。   

    美军赢日本的中途岛海战,也是胜在方向上,山本五十六将舰队分成两股,一股佯攻中途岛,一股作伏击,准备等美军舰队一来中途岛救援,就两股合成一股,将美军围歼。但美军事先获得了情报,不理佯攻的日舰,直接去打等待伏击的日舰。

    作伏击的日舰舰队朝着他们预计的美军舰队出现的地方,突然美军舰队从后侧袭来,日舰队一时转不过向,仓促应战,始终处在一个不利的朝向里,最终被歼灭。其实日军的火力并不弱于美军,美军是打到飞机都用光了,是最后的几架飞机击沉的日舰主力舰。日军的朝向不对,难逃厄运。

    所谓“走七星步,令敌丧失心智”的说法,讲的是效果,原理跟海战一样,你令敌人晕头转向,不能与你平等交手,怎么打怎么窝囊,好象傻了。

    五法串珠的步法精巧,长短搭配,斜行侧进,转折果断,与身姿的高低起伏配合,产生刁钻的角度。一套步子走完,巧好与起点朝向相反,然后再练,正反一套,囊括了变化。

    薛颠不露声色地将七星步画出来,内行人自然视若珍宝,老实人蒙在鼓里,但遵书练习,也得到了。习武不怕悟性差,只怕惰性强,诚诚恳恳地练习,总有一天会发现,民国写书的前辈们不保守,都把好东西留下了。

 

 

三、八象

1.八卦前后天

    窃考伏羲画卦,取象而易成,修道之士演象以延寿。鹤能养神,鹿运尾间,龟善纳气,天性各赋,有延年之良能,而人不能,故先哲取意于法象也。

    灵空禅师参赞三教真法,通明禅理,发明玄机,取象于数理,立体于卦象,命名于道统,曰象形术。   

    外形其象,内蕴其意,推演八象之化身,而练心练性,悟三昧之窍奥,而养气修真。且八象之性灵,有三十二法象,亿万化身,只以龙善变化、虎长三绝、猿神灵空、吼狮威容、牛生桩力、马练腹实、象通筋络、熊练丹田。

    是术,不为而健身心,且又专攻点穴(《点穴术》一书详细绘图,另付刊于世),其中有法有则,尽理尽性。若能至诚不息,玩其象而悟其意,练其性而养其神,效其良以,通其造化,可以易骨、易筋、洗髓,而延年益寿。

    若得其神妙,非口授心传,学者难得其要素。其象可以形容,其神实难笔述,孟子云:“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正是此意,善练者,玩索而得之,则终身用之不尽也(见图2)

    易云: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更推演为六十四卦,三五错综,肇自太极。太极者,先天之祖气,天地之始,万物之祖,阴阳之母也。      阴阳之母,乃是五行八卦之蒂,五行者,五法身也,八卦者,八法象形也,亦即先天、后天、内卦、外卦,合而归一之道也。二者之分别,在后天能为先天之用,先天能为后天之体,性命双修,即在于此(华佗五禽戏论之最详)

    无先天,则后天无根本;无后天,则先天不完全,本之为言根源也。有先天之本,无后天之培养,则入于清静、无为、枯禅、寂坐,不能以全其体。若欲先天健全,六阳纯正,非借助后天有象之身,以行其有为生化之道(即五法八象),不能补其先天真一之祖气也。

    但功夫初练时,四体之作用,心不合意,意不合气,气不合力,力不合势,势不合象,凡此不合,虽有顺逆之分,要皆由于先后天不合之故耳。以象形之理而言,分则谓之先天后天,合则谓之混元一气。

    以先天言,五法八象无形之意(外静内动之意),即身中无象之八卦也;以后天言,则四体动静、开闭、伸缩,即有象八卦也(八象法身)。然从此分,指先后两天而言也,若合先后天而言之,则曰“太极”。

    太极者,天命之性也,秉于心者谓性,发于心者谓意,意之所至,则四体百骸莫不听其指挥也。若欲练习合一之体,得其神化之道,故须莫犯三害,九要八论更不可失,依象形之规矩,次第运用而习之,久则若合符节,得其神化之理,不难妙极神明,自然发挥,一至火候纯青,刚柔相济。象无象,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登峰造极,达其境也。

    此八卦八象合一之解释,练功之要着,殆尽于此。《中庸》云: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其所在斯乎,苟学者,至诚无息,心体力行,通其变,极其数,引而申之,触类而长之,则斯道之能事毕矣。

    薛颠一句“车钥匙打开了门锁”,用来解释这个先后天八卦合一图,最为合适。不相配的配上了,此图装上了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太极图、五行生克之理、八种动物,将各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合成一体。能理顺这些关系,便掌握了象形术。   

    图前的一段文字为“若得其神妙,非口授心传,学者难得其要素”,讲象形术无法看书自学,还得老师身教。这段话与全书宗旨不符,读者有记忆,应记得薛颠开篇就说所有秘密都写下来了。

    读到这里,令人感慨,有强国强种之大志的薛颠,也不得不说实话了,承认学武还是要手把手地教的。   

    但图后文字言:“此八卦八象合一之解释,练功之要着,殆尽于此”,说这个先后天八卦合一图,他已经解释清楚了,练功的全部秘密他也解释清楚了。原来图前文字,是卖一个关子,先说得老师亲授,才能得到象形术的细微处,后说你理解了这张图,也就掌握了象形术的细微处。   

    先天是万物之精神,用八个卦(符号)来表示,后天是万物之形质,也用同样的八个卦来表示,但与先天八卦的排列顺序不同,排序的不同,表示万物有了形质。

    先天等于一张没有显影的相纸,虽然无形,但其影像已具备。图里面一圈八卦,是乾()在正上方的排序,为先天八卦,因为如此排序,所以相纸不能显影。

    后天八卦是外面一圈以“离”为正上方的排序,因为如此排序,所以相纸显影了,万物有了形质。

    可将先天比喻为一个人的素质,将后天比喻为此人所办的事,如果此人的天赋不适合作某一类事,往往不能成事。事又可以激发人的素质,他的素质不适合做这件事,但把他别的素质激发出来了,也可以成事——这是怪才了,各行各业均有怪才。

    练武体验到最深处,会对诞生我们的那股力量有所体认。这股让我们生而成人的原动力,道家称为“先天一气”。

    先天一气决定了个人的骨质、气血、造型。《封神演义》里讲妲己跟纣王看到一个老人和一个年轻人过河,老人不喊水冷,年轻人反倒喊水冷。妲己说:“老人是年轻父母所生,其父母正精壮,他所得多,所以骨质密,不怕冷;年轻人出生时父母都上了年纪,气血已衰,他所得少,所以骨质稀,怕冷。”

    纣王不信,砍了两人的腿,果然见老年人骨质密,青年人骨质稀,问其父母情况,也如妲己所言——这是个残忍的故事,但讲明了先天一气。

    对于先天一气,各人所得多少不同,落实在后天的形质上,就会出现骨骼气血的强弱差距,这是先天对后天的影响,叫“先天转后天”。先天一气自己没法增多,降生时便限制住了,常人只有减弱再减弱,弱一分便病一场,减一分就近死了一步。   

    先天一气得靠后天来补充,外在的形质也可内化为先天一气,叫“后天转先天”。不要错解,以为内化是突然少了个器官,或是气血突然少了,那就自己成了自己的吸血鬼了。

    后天转先天,可用树根和树叶比喻。树根输送营养让树叶长出来.是先天转后天,树叶光和作用后,产生了营养,反过来回馈给树根,是后天转先天。并不是后天转先天,一回馈树根,树叶就萎缩了。树根还要反过来滋养树叶,形成先后天之间的循环,生命便可长久。

    通过练拳,我们的身体强健起来,可以滋养内在的精神,内在的精神被激活后,又会反过来滋养身体。作家写作有了灵感,熬夜也没关系,没有灵感,熬夜必会伤身。灵感降临,就是精神滋养肉体的时候。   

    问李老:“你能不能一句话说说薛颠是个什么样的人?”李老想了半天,说:“不受时间限制的人。”薛颠平日遵循常人作息,到钟点就睡觉,但他要是遇到事了,可以不睡觉,人还很精神。

    李老说薛颠一次去外地办事,十几天没有睡过觉,事情办完,一躺下也就睡着了,跟正常人的睡眠一样,一觉六七个小时醒的。

    我们常人受时间的束缚很大,到了钟点不睡,就会很难受。薛颠的身体突破了时间限制,是他可以得到先天的滋养,一个灵感降临,身体就调整过来了。

    薛颠练到此程度,所以能道出别人说不出来的体会:“练拳时,觉得怎么打都不对,往往不是肢体不协调,而是你的先天后天的关系不对。”

    照他的理论,练拳的窍门当然都在这张“先后天八卦合一”图上。学者依图测定自己的问题,也能依图找到解决之道。

    此图还加上了太极图,还有图上没有增画,文字上说明的五行生克。这又是“车钥匙打开了门锁”,太极、五行和八卦是三个不同的体系,也合在了一起。五行和八卦各自的符号一一对应上,是无法办到的,数学上的对应办不到,但在文学上却可以。

    对练武的人来说,文学高于数学和哲学。文学实用,可用之理解武术,用数学或哲学就不灵了。就此问题,跟李老聊到几乎是文盲的唐维禄,李老说:“哎呀,唐师的文学修养高啊!

    此图最外一圈是八象,为先后天八卦合一的产物。先天八卦圈里的乾卦,与后天八卦圈里的离卦,都处在正上方,两卦合并在一起,构成了牛象。

    八卦符号,一根横线代表阳,横线断开的,代表阴。牛象的后天显现是离卦,就是上一道阳爻、中间一道阴爻、底下一道阳爻,中间是阴的,上下是阳的,表示“外刚内柔”,牛的确有此特点,外表雄壮,性情温顺,一个小孩便可以牧牛。

    牛内在柔弱,但牛的先天卦是乾卦,三爻都是阳卦,元气十足,所以牛的柔顺达到极限后,会变为纯刚,发起牛脾气来,有大无畏气概,能与狮虎抗衡。它的先天是纯阳之相,强于狮虎的先天。

    辨别出卦相的常态和变数,对照八种动物的性情,就可以理解八象。注意,是八象,而不是八种动物。薛颠说八种动物是代表八种象的,并以八象的组合来概括天下万象。   

    牛象可以是火,火苗最热的地方是边沿,而不是中心,这是外刚内柔。火可以产生爆炸,成了纯刚之相。《红楼梦》的尤三姐也是牛象,她口齿厉害,得理不饶人,又爱慕柳湘莲,可以委曲求全,这是外刚内柔,但遭柳湘莲拒绝后,柔到极限,物极必反,变成了纯刚之相,做出了自杀以明志的烈女行径。

    薛颠还有一本《灵空禅师点穴秘诀》的书,许多人买了,又大叫遗憾,因为书中只有解穴的药方,并无点穴之法,虽然尊重薛颠,但也暗怪他挂羊头卖狗肉。

    这里写得清楚,八象就是点穴法。《象形术拳法真铨》一书出版于民国二十一年,《灵空上禅师点穴秘诀》出版于民国二十二年,薛颠是先把点穴法奉献后,再奉献的解穴的药方。他没有欺世。 

 

2、龙象

    震仰盂,震卦雷象,震得乾初阳,主生长,其性属阳木,故居正东木旺之方。取诸身,在脏为肝,又为心,属离火(见龙象图)

    象之于物为龙(龙性阳含真阴),《丹经》云:龙从火里出。龙之为物,其动生云,云从龙,龙生六气,在拳象有六法:降龙法(谓龙象图)

),云龙虎显(又谓游龙探爪),龙飞万里(又谓神龙闹海翻江),神龙缩骨(又谓抖甲),潜龙在渊飞龙升(《易》云在田在天),神龙击地(俗称霹雷击地)

    以龙之性灵言,神生目,威生爪,气发丹田,劲起涌泉,刚柔曲折,缠绕惊抖,隐现莫测,动如云行万里,势如虎贲三千。与虎气相接,一升一降,互为循环,道家谓之水火相交,外刚内柔。

    其象合,心内虚空,清气上升,而拙火下降,三田往返,关节通灵;其象谬,则气努,肝火旺,身被阴火焚烧,而心窍不能开矣。学者,深思格物,勉力求其要义,以术延命。   

    法日:震卦阳木五脏属肝,心为离火龙性起源(古仙云:降住真龙丹可圆)。龙生六气云龙虎显,神威生去寻真)(见图3)

    第一节 降龙桩一

    (开始)无极,先将左足向斜前进步,足心悬起,趾抓地,右足不动:左膝提劲,足腕挺力,右膝跪劲,两股屈弓,两膝里扣,小腹放于两腿根上,腰挺起;两手同足进时,向里合劲,合至手心阴阳相对,如捧重物相送之意,极力向前伸出,伸至左手心朝下,高齐眉,与鼻相顺:

    右手心朝上,伸至左手腕下,相离五六寸,平喉;两肱屈伸抱撑,肩下行,至关节通灵时(见图4)

    肘松开,微要垂劲,头劲顶起,脊柱直竖,臀坐力,怒目视左手大指。练此势心内不用力,先要虚其心,听息再化右法象。

    第二节 降龙桩二

    (右化象)左足先向右斜进步,右足随同向前大进步;左右两手心相对不拳回,同足时进,向右阴阳合劲,扭力前伸,右手心朝下,伸至高齐眉,与鼻相对;左手心朝上,仍在右手腕下,离五六寸,平喉。

    手足身法意,与开始相同,怒目视右手大指,停住。学者练习此左右二象,宜慢不宜速,一势要站五六分钟工夫,左右化象,皆依此法,故谓之降龙桩。龙象各身法,皆用此法开始,书此二图,以备学者单习。若演缩骨抖甲,仍归开始一图为之(见图5)

    第三节 神龙右缩骨

    (化象)降龙一图,左足往右足前斜进步,足尖斜横向外:两肱不拳回,左手同时再往里扭劲至极处,手心向上,躜过顶抱头;右手往下合抱伸力,掌心朝内,顺左胯,齐肋,两肱合抱劲。形势右肩左膝,两股相拗,头顶、身拧、骨缩,腹在腿根上。气沉丹田,怒目,顺右肩上视,谓之神龙缩骨(见图6)

    第四节 神龙右抖甲

    (化象)左足不动,右足往前进步;右手同足进时,极力猛向外,往上翻力抖劲,抖至手半超前,高齐项,与膝足相顺:左手亦同时向里合,抓劲,往下捋至手心朝下平脐,相离七八寸。头项、身挺,臀坐,尾摇,晃身,怒目视右手虎口(见图7)

    第五节 神龙左缩骨

    (化象)左足不动,右足斜横往

左斜进步:两肱不拳回,右手同足进时,向里扭劲,至极处,手掌上起过顶抱头;左手往下合抱伸力,顺右胯齐肋。形势,劲力,两肱合抱,左肩右膝,两股相拗,头顶,身拧,骨缩,腹在腿根上。丹田沉气,怒目视左肩上视(见图8)

    第六节 神龙左抖甲

    (化象)抖甲,手足、身法、劲力、神意,与右二抖甲图同。再演缩骨、抖甲,仍同前,惟练习缩骨、抖甲二势,要一起呵成,方得其真意(见图9)

    第七节 神龙右转回身缩骨

    (化象)右足在前,左转身,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转回身法)右足稍动,左足向右回扣,进步与右足成大八字势;两肱同时合抱力,左肱不拳回,向里合劲,合至手心半朝上,过顶抱头,右手亦向里合抱力,至手心半朝内,在左肋(相离六七寸)

    形势右肩左膝,两肱屈抱,两股屈拗,头顶,身拧,骨缩,气沉,腹在腿根,目顺肩平视。再回演,手足身法意,均与前化象同,左右回身,皆依此推,收势原地休息。

    世上到底有没有龙?李老回答:“世上能有牛、蛇、鹰、马,就能有龙。”牛有头顶之能、蛇有缠绕之能、鹰有扑抓之能、马有奔驰之能,能力形成它们的形象。种种能力也会综合起来,实现为一个形象,便是龙。   

    八卦的震卦代表龙,十分恰当,震是雷。雷生万物,春雷一响,万物获得启发,各自的形都得到实现,草实现了草的形状,破土发芽,虫子实现了虫子的形状,破卵而出。

    雷没有形象,却有声象,雷声是雷的半象。龙同雷一样,含着万象。有一种能力,就会有一种形,龙的能力丰富,一个形包裹不住,必然破形。

    和雷没有形象、有声象一样,龙没有全象,但有半象,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形象怎么会有一半?要么全有,要么全没有。龙半象,如同“车钥匙打开了门锁”,很不合理,但世上有这样的事。李老说他母亲见过龙。

    李老曾在新疆劳动近二十年,回到北京的前几天,母亲在屋内呆着,突然看到院中有个又白又红的光团“啪”地闪了一下,过几天李老到家,母亲讲给李老,说那个是龙,她年轻时,家乡有见过龙的渔民,描述的就是那样,说:“见着龙了,你可要交好运啦。”

    李老不信,分析家是平房,家后面有栋楼房,说:“楼上谁开窗户了吧?”楼房上有人开窗户,玻璃的反光在院子里晃了一下。

    李老的母亲是个西化的人,百无禁忌,可以把祖宗牌位劈了作小板凳,却坚持说那是龙。李老说:“这不像您的为人啊?”母亲笑了,但也没改口。

    那天母亲还掰着李老的手指头,看了半天。李老的十个指纹都是一圈套一圈的圆形,像是完整的箩筐,被称为“箩”,不能构成圆的指纹,被称为“簸”,像铲垃圾的“簸萁”。箩能盛住东西,簸盛不住东西,所以民俗里讲,手上的箩越多,人就越有福气。

    十个箩的人很罕见,按照旧时代算命的说法,是大贵之人,可封侯拜相。李老的父亲李逊之是十个箩,李老的哥哥李捷轩是十个箩,李老也是十个箩。自己的丈夫、儿子都是十箩之人,这个女人该多享福?但王若莆一生饱经忧患,丈夫儿子都命运多厄。

    李老小时候,王若莆就爱掰李老的指头数圈,夸他命好。那天她也数了一遍圈,夸了一番。做母亲的过八十了,作儿子的也过六十了。

    龙含万象,龙象包括了另七象。龙象有四个动作,四个动作各有各的能力,其中一个动作含摄其他三个动作,就是降龙桩。

    练一个降龙桩,等于八象都练到了。

    降龙桩、伏虎桩,在前面说过,前脚像拽住飞龙,后脚像按住虎脖子,前手是放风筝的劲,后手是按水瓢的劲——这是普遍之法,所谓普遍,是两脚的龙虎之意可以贯穿到任何动作中。任何一个架势里都有此意,才是形意拳的味道。

    龙象中的降龙桩为特别之法。桩,人像木头桩般不动,耗出来功夫。象形术不是技巧,是功夫,时间里体悟出来的东西。李老三十多岁时,一个薛颠的徒弟找来了,见面管李老叫师兄,一问,是薛颠身边的人,但李老没怎么搭理他。

    李老说:“此人得到口诀了,我得说他是薛师的徒弟,但他没下功夫,身上没有薛师的东西,我怎么跟他处,都觉得他不亲近。聊多了,就无聊了。”

    站桩可出功夫,五法的姿势均可用来站桩。静立不动,身上出来一种韵味。这韵味才是薛颠的东西,只学了技巧,耗的时间和体悟不够,便没有韵味。

    齐白石说:“学我者死!”鼓励艺术要有个性,但“学”这一关都没有过,也很难有个性。学齐白石的人多,学得有板有眼,虾米、白菜的笔法跟齐白石一样,但看着就是索然无味,因为下的功夫不够,无韵。   

    功夫是技巧之上的东西,凭技巧取胜总是浅薄,凭功夫取胜方深刻,不单可以赢人,还能服人。李存义说自己一辈子比武凭的都是实在功夫,他不看中输赢,看重的是自己能不能服人。说出这个话,不愧一代大豪。

    李老有个例子解释功夫,说自己年轻时有一个牙医的朋友,补牙拔牙的技巧一流,做着做着,出了功夫,一个人一照面,他能知道此人哪颗牙不好。李老问:“你这神了,是看他的嘴形,分析出来的么?

    牙医:“这怎么分析呀?人有胖有瘦,天生的嘴形就不同。”李老又猜是见面后,借着说话,瞥到了嘴里的牙。牙医说:“嘿,要看了一眼,连牙根坏到什么程度都知道了。”   

    牙医神奇,比武也一样。敌人攻来了,你用眼睛看、脑子分析、准备出拳的角度距离力量、再出拳——根本来不及,敌人一动,你得出来一个综合性的反应,躲闪的距离、反击的角度、力量的大小、招式的形状一起呈现。

    功夫是神奇的,也是属于人的,只要耗时间体悟,就会出现,不管你做的是何事。比武是生死之争,有功夫方能渡过。多数人只练力量和速度,不练功夫。

    站桩静止不动,出来的却是一种综合性的反应力。常人的反应是被刺激出来的,拳击手以打小悬球来练反应,射击手以打飞盘练反应,以快刺激快。

    象形术则是静极生动,静到极限便产生动,此动是综合性的一动,全部身心都在里面,它的速度和力量是天然的。

    站桩站的是反应,站了两小时,忽然自发地一动,流畅之极,两小时里的酸麻痒胀顿时全消。求出这一动,站桩便可结束。

    站桩如陈酒,时间越久味越醇厚。李老喜欢去八大处,上世纪八十年代,八大处山区还少有游人,李老爬到山腰,找一处林子,一站就一个上午,有时晚上才回来,好比是下象棋下得过瘾,忘了时间。

    李老带笔者去过一次八大处,先是教笔者站两眼上瞟的浑圆桩,后来自己也站上了,笔者站一会,扭头说话,李老的神态如同一个睡得正酣时被叫醒的人,残留着酣睡的香甜,一脸无辜。

    笔者刚说一句,李老瞪了一眼,狠毒极了。笔者吓坏了,李老又眼神上瞟着站桩了,像一个被吵醒的人扭头又睡过去了。

    除了长桩,还有短桩。象形术龙象中的降龙桩便是短桩,将动作做到位后,就不动了,维持五六分钟,再作下面的动作。一动一停地打拳。   

    美其名曰“短桩”,其实不是桩法,是形意拳门内部打拳的练法,薛颠借着“桩”的名目,揭了密。这种练法,外人根本见不着,外人所能见到的拳,都是连贯不停的,哪里知道真正练拳时动作是断开的。

    一打一停的断法,才是练拳。不断,就是表演了。连贯着打拳,不出功夫,苦练数年,得到的是类似舞蹈的东西,只有断着打拳,才出拳味。   

    站桩是为了静极生动,练法的“断”,亦如此。常人打拳,主观意识太强,一手接一手地作出来,是操控出来的,练得很累,但身体还是沉睡的。断打之法,可唤醒身体,打出一个招法,停住,感觉这个招法,让拳意渗透到神经里去。五六分钟之后,会有自然的一动,恰好是下一个招法。

    让招法自发地产生下一个招法,才是练拳。要让拳打你,不要你打拳。练拳之后,能有“合理!”的感慨,方是练对了,就爱打拳了,觉得趣味无穷。练拳之后,觉得只是严丝合缝地打了一遍,没出错,便是练错了。

    龙象的“神龙缩骨”有“腹在腿根上”的要领,读到这,想起《卖估衣》的传统相声,两个伙计配合着卖,一人主动降价,另一人帮腔:“别让了,赔了!”看薛颠的书,常会心里暗叫:“别说了,赔了!

    腹在腿根上”大有来头,本是形意拳龙形的秘传。象形术的龙象和形意拳的龙形动作姿态上差别很大,形意拳龙形是一个跃起后低伏于地面的动作。

    伏地的姿势为,前腿横陈在前,后腿蹲于臀下,上身伏在前腿上方。伏身在地,其中有暗功,前腿一侧的腹部要像蛇爬般在前腿面上蹭一下

    小腹一蹭,手上出来一种特别的劲,便是暗劲。形意拳的劲为明劲、暗劲、化劲,一层比一层厉害,明劲正大刚烈,暗劲不动声色而伤人透骨,龙形跳跃的蹬、劈是明劲,不料伏地后练的是暗劲。龙形是暗劲的最初训练,入室弟子才知道暗劲是这么开始的。

    薛颠不取龙形的外形,取了龙形的精华,镶入象形术的龙象中。八象皆藏有暗劲,八象为点穴之术,明劲无法点穴,只能戳人,暗劲可透骨,点穴需暗劲。

    龙象主要是“神龙缩骨”和“神龙抖甲”两式,一缩一抖,可知两式等于拉弓、放箭,是一紧一松。明白了降龙桩的断着练拳之法,就知道这两式不能连贯地作,神龙缩骨紧五六分钟后,自发地会有一松,此时神龙抖甲式自然而出。

    就像射箭一样,不是一拉满弓,立刻松手放箭,而是拉满后,停一下,绷住了,再放箭。紧松之间还有一“绷”,动作再快,也有这一绷。是三下,不是两下。

    紧有讲究,神龙缩骨是“抓”字诀,十指如抓球,十趾如抓地,然后以肘抓手,以肩抓肘,紧后面还有一个更紧的。象形术叫缩骨,形意拳叫“龙形搜骨”,每块骨头都搜到了,抓紧了,便是搜骨。后面紧了,前面的就自然放松,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层层抓,最后一把抓在胯上。   

    神龙缩骨的两手如满弓,撑得很饱满,缩的是胯,找到最紧张的点,其他点自然撑圆,并不是处处都紧——那不叫紧,叫僵了。

    神龙抖甲,胳膊是从下往上撩的,像个大鞭子似的。龙有鳞甲,龙抖动叫抖甲。见不到龙,但我们杀过鱼。鱼一身鳞甲,把鱼放到案板上,鱼一抖,壮汉也按不住——这就是神龙抖甲。

    鱼抖,用的是腰力。神龙缩骨真正做到紧胯,才会出来抖力,神龙抖甲不是抖胳膊,是抖腰。形意拳与拳击最大的不同,是实战时,上撩的动作特别多,撩打的隐蔽性强,可等到敌人极近时,再施展,此时敌人已不好后撤变招了,敌人的手肘一被撩起,我的拳就钻到敌人肋骨上了。   

    形意拳的一手往往护在另一手的肘下,是防着对方撩我。我的前手撩起了对方臂肘,后手就从敌人的肘下钻入,打敌人软肋。“肘下行”是进攻的秘道。

    拳击架子高,两手在头部,形意拳两手多在胸部或腹部,空着上部,因为我们要向上打。李老讲形意实战时,是“无处不蛇形”,蛇形是上撩的,随时上撩。撩,不是单一的,像抡鞭子似的,鞭子是打着螺旋抽出去的,抡鞭子的马车夫的手,跟书法家写钩挑似的,腕子转着圈。

    李存义留下一套“五行鞭”,将形意五行拳的转意发挥到极致。传五行鞭,就是传打法了。鞭是赶马车的软鞭或九节钢鞭,右手持鞭,左手握着把匕首,藏在袖子里——此为防身短刀,故意让敌人破了我的鞭法,引敌人近身,便是一刺。这是当年走镖时,从险恶生死里总结出的杀手。

    形意拳首次授课仪式上,用米粒撤出的祖师形象,左手也是藏在袖子里的,对此有两种说法:一、左手伤残,象征立派最初几代形意人的命运:二、是藏着利器,利器不可示于人。右手指着身后,表示凡事皆有反面,习武处事不可被正面所欺瞒。

    形意拳要劈崩钻炮横地练很久,师父才告知是要“无处不蛇形”的,薛颠的象形术以龙象的方式,预先说了,用心善极。

 

3、虎象

    兑上缺,兑卦,泽象,得坤末阴,主消化,其性属金,故居正西金旺方。取诸身,在脏为肺,属阳明燥金之气,又为肾,属坎水。形之于象,为虎(虎性阴含真阳)。道经云:虎向水中生(见虎象图)

    虎之为物,动则御风,风从虎,虎气六法,以拳象之有六势:一、伏虎法;二、猛虎出林;猛虎摇酋搏食(又名翻剪攫(jue,用爪子抓));四、猛虎奔坡(内藏扒心剖食,又名怒虎惊稍);五、猛虎摇首摆尾(又名虎坐抖威,又名单爪搏食):六、猛虎搜山(又名摇首返身)。以性情言之,虎性灵,精壮有生气,劲力起子臀尾(名督脉穴),头顶、爪抓、周身鼓荡,意相搏击,精气催身,神发威严(神气精意目力也),进退猛烈,横冲直撞,浩气勃勃,呼啸叱诧,谷应山摇,像尤虎贲三千,气若龙飞万里;与龙法之气,联属升降,丹经谓之水火既济(演龙虎二法,非精神圆满内气充足,不能得其要素)

    形容于拳法,刚柔相济,法象顺,则督脉通,督脉为百脉之源,仙佛成道之途径,督脉一通,百脉皆通,则肺金气合,先天气足,习久自臻上乘;法象逆,则肺金气努,而百脉亦因之不贯通,诸化象亦无法身矣。

    学者苟细心默悟,不难得龙虎二气之要素,以健身心,而性命双修焉。

    法曰:兑虎命根五脏属金,动则脚风猛虎出林(丹经云:伏住真虎命永固)。灵气贯顶鼓荡周身,象取于拳神气催人。劲起臀尾动生风云,叱叱谷应勃勃精神。虎贲三千威力逼人,虎法心悟立即成真(见图10)

    第一节 猛虎出林

    (开始)无极,右足不动,左足向左前进步;两手同足进时,掌心朝下,猛向前,平胸扑出,手要有摧搓抓按劲力,两大指相对,平心口,与鼻相顺:两肱屈伸抱撑,肩窝吐气,意达指心,身腰挺劲,两股形曲,足趾抓地,臀坐摇尾,头顶、怒目,眼顺两大指中间前视,谓之出林(见图11)

    第二节 摇首搏食

    (化象)左足,向右斜横进步;两手不拳回,掌心仍朝下(虎象之手心朝下,演法身永不朝上),同足进时,向右摆肩,晃肱,手往上起,至平顶,向下斜扑出,扑至两手平心口;身腰有拧、缩、伏力,右手肘顺左膝,向前屈伸,左手在右手腕后,两肱屈伸,两股剪子股势,怒目顺右手背前视,谓之搏食(见图12)

    第三节 猛虎伏身攫(jue,用爪抓取)

    (化象)左足不动,右足随往前大进步,着地;左右两手,俟右足着地时,极力猛向前推,两肱屈伸撑抱,肩要松开,掌平,朝前,有摧搓抓按劲力,头欲冲人,足欲踏人,气欲逼人,威猛迫人,怒目顺两手中间前视(13)

    第四节 猛虎摇首奔坡

    (化象)右足稍进,右手不回拳,掌心向左平合,合至平顺左肩;左足随向前进步着地,左手亦同时顺右肱向前推出,平心口,右手俟左足着地时,手心合下向后回拉至左肘下脐上;两足蹬劲,头顶、腰挺、怒目,顺左手背前视(14)

    第五节 摇手扒心剖食

    (化象)两足同时提起换步,右足向右进步,左足向后稍退步,两足成斜丁势;两肱不拳回,右手心朝下,同足换步时,顺左肱向前伸开,至极处,用抓劲,下按力,高与心口 相平,足尖鼻尖相顺:左手亦同时抓力,撕劲,回捋至右肘旁平脐;两肱屈伸撑抱,足趾抓地,挺劲、臀坐、胯坠、尾摇、晃身、抖肩、怒目,顺右手背前视(15)

    第六节 跳溪扑食

    (化象)右足不动,左足斜横,向前进步:左右两手,同足进时,齐往前伸,出至极处,高平脐,右手稍向前,左手在右手腕下,两肱屈伸;腿剪子股势,身腰伏劲,臀向后坐力,腹放腿根上,气沉丹田,怒目,顺右手背前视(16)

    第七节 猛虎纵身出洞

    (化象)左足不动,右足向前进步;左右两手,同足进时,向怀中搂劲,至肘,对脐不停,仍极力猛向前抖劲扑出,掌出平心口,大指相对;头顶,足蹬,摇首,怒目,坐胯,挺膝,目顺大指中间前视(见图17)

    第八节 猛虎伏身回首

    (化象)左足在前,右回身,右足在前,左回身。回身时,前足微动,后足向后退进步;左右两手不拳回,向前仍存原势,身腰伏力,头顶,往回,后扭劲,神意,怒目顺后腿向前远视(见图l8)

    第九节 回首返身搏食

    (化象)左足不动,右足向前大进步;左右两手,朝下随足进时,向左一同横劲斜行扑出,左手稍向前,右手在左手腕下,两肱曲伸;腿似剪子股势,身腰下伏,腹在腿根,臀部后坐,头顶,怒目,眼顺左手背前视;再进步,化象、劲力、神意、手足法身均与猛虎出林一图同,左右化象,互相联络,演之均同,数勿拘。推演此合法,须连贯一气呵成,不可中间断意,收势无极休息(见图l9)   

 

    虎象的说明文字有一句括号里的话——龙虎二法,非精神圆满内气充足,不能得其要素——有了内功的基础,龙象虎象才能练出效果。       

    米粒撒的祖师像右手向后指,提示看事看反面,前辈们写书,都留下了反意。上面这句话,从反意上理解,是龙象虎象是高级的内功,不只是打人之技。

    第一章理论里提到了多种静修的功法,理解后,不必专练,在练拳时体认。练拳后,身体出现了某种情况,要明白“噢,是这个——”,然后依据静修的原理处理。

    比如练拳练得口中出现甜唾液,小腹气沉,便知道与静功的“注意法”类似,属于练精化气的效果,此时练拳要柔缓下来,不要惊扰了体内的气化。

    拳易刚猛,需以静功调化。拳本含有静功,静功之效出现后,不珍惜,拳就失去了一半,练偏了。

    以往历史中,沉迷于刚猛的人,收场都不好,甚至越能打的人,收场越不好。刚极必折,刚久必自伤,有的前辈昨天生龙活虎,忽然就一病不起。眼见得多了,不得不害怕。   

    可怕的事情,避免也简单,多溜达两步,顺顺气,便保了命。拳中自然生起的静功效果,不要打击它,就是了。

    龙虎在传统文化的概念里,等于阴阳。龙虎落实在男女上,龙是男人,虎是女人;落实在内功上,龙是意,虎是气;落实在肢体上,龙是脊椎,虎是骨盆。

    骨盆的尾椎骨上有两排孔,气透过这两排孔,方能完成练精化气。两排孔之上覆盖着两条细小肌肉,是比武的秘宝。一块尾椎骨囊括了内功和外功。

    道家有名为“跃山虎”的功法,强肾固精。双脚紧夹,向前跃出,落地也是双脚紧夹,要在闭气的情况下作。做跳之前的屈身动作时,呼气或者吸气均可,跳出去时闭气,落地后,要静一下,再吸气或者呼气。    

   “跃山虎”就是立定跳远,活动的是膝胯,落地震动的是尾椎。跃山虎的动作不在于一跃,在于跃前跃后的蓄力。

    龙最美的姿态是旋腾,虎最美的姿态为蹲立,王羲之的书法被赞美为“虎踞龙盘”。龙盘在书法中容易做到,虎踞较难,动态中的变力好作,静态中的蓄力难为。婀娜多姿的行书容易搏得大名,反而楷书难,唐朝之后,便不再出楷书的大家了。   

    虎象在八象中,动作最为丰富,步径也是一种七星步。形意拳的虎形主要练扑力,名为虎扑,虎扑几乎与崩拳齐名,是形意拳的典型动作。象形术虎象的主要手法仍是虎扑,用意不在虎扑,而在虎踞,注重扑前扑后的蓄力,每一动都有只老虎蹲着。

    猫科动物的灵敏,在于尾巴的灵敏,猫捕食时,尾巴灵敏地晃动,晃尾可精确找出抓捕的角度,猫尾跟鱼尾一样,尾巴与身子是相反,尾巴向左晃,身子向右出。

    猫是在空气中游泳。老虎的尾巴更胜猫一筹,不但调整方向,还调出了力度,虎尾一抡,身子的冲击力暴增。

    虎象步法辗转,正是为了调尾。人没有尾巴,尾椎上的两条细小肌肉,就是人的尾巴。李老说西洋传来的沙发是伤身体的东西,人坐在沙发里,骨盆是歪的,脊椎是弯的,想偷懒求舒服,坐久了反而累。

    中国式的八仙椅,人坐上,骨盆不得不端正,脊椎不得不笔挺,刚坐上去好像累,坐久了反而不累。他年轻时,去别人家做客,喜欢将尾椎抵在椅背上,在这种压紧的状态下,尾椎上的两条肌肉动起来,“啪啪”地打椅背,聊着天也练着功。

    形意前辈们在民国时出的书,也将此秘诀用反写的方式写出来了,如说形意拳打斗时“全凭臀尾精灵气”,在整体上言“形意拳第一要领是提肛”。可惜天下少有肯照书老实修习的人,多是看看热闹,错过了这些紧俏字眼。

    实施提肛之法,尾椎上的两条细小肌肉会绷紧,提肛便是在练尾。可怜有学了五六年的形意拳人,还在问师父:“提肛违反生理吧?有屁不放,把废气憋到脑子里,会得脑癌的。”

    越不下功夫的人,越会异想天开,遇到这种徒弟,师父也不愿直说了。

    虎象有多种扑法,正扑、侧扑、反身扑、高扑、平扑,用了“猛虎出洞”、“跳溪扑食”等词,有多少种扑法,就有多少种蓄力法,就像猫上树、下树、跳跃时尾巴的指向都不同。

    虎象诸式两臂虽只是简单的一扑,但由于步法的多变,带来打法不同,有的是正面破敌,有的是侧攻,有的是站到敌人侧面、手捋在敌人正面——

    这些交手之法,后面诸象中也会讲到,大同小异。虎象精华在于尾椎,龙象精华在于腰肌,后面的诸象都带着虎尾龙腰,龙虎二象贯穿一切拳式。

    李老总结龙虎二象时,伸出右手,说出掌击人,是掌背挺着劲,以掌根发力。老人指着掌根说“这是尾椎”,指着掌背说:“这是腰”,做了一个发力后,点着掌背:“我就是坏了这里。”

   

4、马象

    坎卦,水象,坎陷也,坎得坤中阳,阳焰阴生,阳入而生潮,故有坎中满之象。取诸身内,则为意,意出心源,故道经名意马。意属脾为土,土生万物,而意,通变万象。以性情言,谓之马象。

    马是离宫火蓄,而居于坎位,坎属水,故有坎离相交,水火既济之功。法象于拳,用言,有龙之天性,有抖毛之威、迹蹄之功、撞山跳涧之勇,外刚,内柔,具有丹田气满之能力,中心虚空之妙象。

    其法象和,心中虚灵,丹田气足,阴火消减而清气上升;法象不合,则肾水虚弱,先天失调,心中邪火不降,反为阴邪所侵,各疾因此而生。学者最宜细心研究,得其妙道,而体健身轻。

    法曰:坎中水满意生心源,脾为后天肾为先天。意马心猿坎位中安,发象于拳抖毛跳涧。刚柔兼并气满丹田,心中虚灵身轻体健。水火既济性命双练,得其妙道于佛有缘(见图20)

    第一节 马象呼吸二机

    (开始)无极,两足立正面微仰(练此象先宜调息),从鼻中吸气,绵绵不绝,一直吸入丹田,微停(谓之后天深吸机)。此时两股下屈,左足直向前进步,左右两手同足进时,掌心半朝下,指分开,平小腹一齐极力,猛向前伸,神至与心口相平,两大指相对;吸机之气,俟手足前进发出时,一同呼出(呼机),两肱屈伸,右膝下跪力,左膝提劲,足蹬力,腹在腿根,臀部下坐,头项劲,目顺两掌中间前视(见图21)   

    第二节 马象吸机

    (化象)左右两足不动,两手心朝里合,向怀中抱劲,抱至肚腹,两手大指、食指、中指相对成三角形,两肱肘成阴阳鱼象,鼻子亦同时绵绵不断,向丹田内吸气,头上顶,腰身上挺:两股内意,似伸非伸,足趾蹬力,目向前平视,谓之坎中满(后天吸机)见图22)

    第三节 马象呼机

    (化象)左足不进,右足向前直进步:左右两手同足进时,手心半朝下,从脐向前极力猛劲发出,平心口,吸机之气,从丹田亦同时呼出。手足身法意,与一节一图同。向前接演,吸机手向回合抱,呼机手向外发出,数勿拘,自便(见图23)

    第四节 马象回身

    (化象)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左转回身法)左足向右足傍进步,回扣成大斜八字,右足随提起并立,足尖着地;左右两手,同时亦向怀中合抱,掌心至脐,大指食指中指相对,两肱仍阴阳鱼象,气亦同时吸至丹田,头顶,身挺,股屈,目向前平视。

    回演吸机手合抱,呼机手伸出,左右回身均同。练此法象,宜静不宜动,总宜深呼吸为佳,久练百日纯工,则丹田气足而坚凝,腹硬如石,有不思议之妙趣,《老子》云:“身轻腹实”,正是此意也。以后手足动作,皆依法规为之,收势原地(见图24)   

    龙、虎、马三象,有一句话贯穿下来,为“腹在腿根”这句话还贯穿余下诸象,可见八象皆为暗劲。八象没有低俯身的动作,无法如形意拳龙形般“腹部在大腿上爬行”,八象里的“腹在腿根”,是个不到位的反应,腹部对腿根有爬行之意,即可。   

    龙练腰,虎练臀,马练腹。马的长途跋涉之能,在于它的小腹。马腹紧缩,奔跑跳跃而元气不散,所以能持久。马象以呼吸练腹,先长吸长呼,进入状态后,再在收手时练吸,出手时练呼,以动作引导呼吸。

    呼吸与动作相配,可获得一种体感。吸时深长,动作自然带有粘力,呼时急劲,动作自然冷脆。

    象形术的收手,不单是为了蓄力再出击,收手本身就是克敌之法。敌人击来,我伸臂挂住敌臂,向自己小腹回收,把敌人的力量引偏。以吸气之法练出两臂的粘力,在比武时有大用场,往往一个收手,便令敌人跌倒。

    象形术与敌人相触,不是磕砸,而是粘引,这是内家拳的特点。“呼吸二机”动作要求后腿有跪劲,前膝盖有提劲,是收手之法,加大胳膊收回的粘引力。

    “马象吸机”是细腻的收手,两手心朝里合,向怀中抱劲,抱至肚腹,两手大指、食指、中指相对成三角形,两肱肘成阴阳鱼象。阴阳鱼是太极图,一个圆形分为一黑一白两部分,交接处为S线条。两肱肘成阴阳鱼象,就是两臂肘整体成圆形,中间有绞力。

    两臂成圆,中含绞力,把敌人的胳膊收回来,如果敌人的胳膊不老实,两臂以绞力反击,就像洗衣机旋动似的,可绞断敌臂,或甩开敌臂,击敌躯干。

    另一个要点为“股似伸非伸”,股为大腿,“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便是说以锥子刺大腿。大腿似伸非伸,腿力为一种综合性的力量。似伸,因为两臂牵引敌臂,敌臂的力量是由我的大腿挺住的,我的胳膊只起到接触的作用,我的大腿比敌人的胳膊力量大,所以能制服敌臂;非伸,伸是确定了一个发力方向,敌臂不老实,所以我不能确定一个方向,而要随机应变。

    马跑急了,前腿几乎收到腹部再蹬出,名为“疾蹄”,蹬力极大。“马象呼机”为两手从腹部扬出,便是疾蹄。马象呼机和龙象抖甲相辅相成,龙抖甲是以腰来抖臂,马呼机是以腹部抖臂,力源深,因而力度透彻。

    “马象吸机”绞开敌臂后,敌人小腹、胸口、面门一线暴露了,我以“马象呼机”击出,敌必受内伤。

    作得幅度小一点,便慈悲了,以我臂收住敌臂,向回收一寸,再上扬一寸,敌人被我象扔个球般扔出去。动作略大,便不留命了。

    马象的路线为直进,正面迎敌凶险,没有马象的收扬之功,不敢直进。 

 

5、牛象

    离中虚,离卦火象,为阴中阳,阴借阳生明,故居正南火旺之方。取诸身,为性,性定为禅,性动为机,又为心,心中有虚空之象,象取于物则为牛(见牛象图)。

    牛之为物,秉土而生,有九宫之称,有火土合德之意。象形于拳,外刚内柔,两足能栽根,性有挺劲之力(挺颈精神贯顶),有摆角之威(骨骼生锋芒),有厮斗之勇,与猛虎相搏,而其肘且具有按点之术。

    其法象顺,则心中虚灵,抑心火,滋肾水,通任开督,真情化气,流通百脉,灌溉三田,驱逐一身阴邪,涤荡百脉浊秽;

    其象逆,则心窍不开,脾衰胃满,五脏失调,而内象神化不能得。学者,精力作去,以开心中灵窍,而得神化之妙道。

    法曰:动则为机禅定为性,心生虚灵道谓空空;通任开督化气真精,流通百脉灌溉三宫(黄庭、土釜、泥丸);象形于拳摆角挺颈,猛虎相搏厮斗之勇;肘有按点步行九宫,精力做去神化自生(见图1)。

    第一节 牛象开始

    (开始)无极,右足不动,左足向前进步;左右两手,用事攥拳,掌心向下,一齐从小腹,分张伸开平肩,手背向上,虎口相对,离八九寸,两肱合抱,肘向外扭;两股屈弓,足半骑势,臀部下坐,与两膝盖平行线稍高,头顶、身挺、胯坠,气沉丹田,瞪目向前平视。久练此象,足下能生千斤力(见图2)。

    第二节 牛象化象

    (化象)左足不动,右足半骑马势,向前进步;两肱两手不拳回,仍存原势,同足进时,摇肩,晃身。手足身法意,与一图同,左右相互化象,进步皆依此推,数勿拘(见图3)。

    第三节 牛象回身摆角

    (化象)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右转回身法)左足往右足后进步,扣成大斜八字势;左右两手原势不拳回,右手拳随转身时,向里拧肘,拧至顺乳,拳心朝上,左拳亦拧至平肩,两拳心相对;身腰向右拧劲,目顺右肩平视,谓之牻(mang,毛色黑白相间的马)牛摆角。再回演,两手两足,仍归原象,左右回身法均同,收势归原地休息(见图4)。

 

  先说牛象属火,对应心脏,后说牛象属土,对应脾,牛象到底是何归属?两种说法,源于两个不同的理论系统,一是八卦,一是五行,立场有异,因而判属不同。知道练牛象有益心脾,即好。

    牛耕地,足力坚挺持久。牛象练足跟,臀部下坐接近膝盖一线,大腿近乎水平,此种低身姿称为“半骑马式”,大腿完全水平,为骑马式。

    半骑马式的腰腿未成直角,保留这点活性,为了在进步时,将力量压到足跟,薛颠言:“久练此象,足下能生千斤力。”

    如成直角,力压下身,膝盖首当其冲,久练易伤。人多知形意拳是“消息全凭后脚蹬”,以后脚蹬力使拳,但明知其原理,就是学不会。骑自行车、三步跳远、游泳,都是脚悬空着发出很大蹬力,脚落实在地面上,却蹬不出力量了。

    力下足跟,才有牛象。足跟载上力,等于牛套上了犁,方可蹬出力度。牛象稳步前行,慢练蹬力。凭空蹬腿与脚底落实地蹬地,是两种不同的运动,所需的肌肉不同,实地蹬腿需要强大的筋膜,筋如渔线,膜如渔网,将足跟之力钓上腰脊。

    牛象慢行,久练筋膜细密,上下串联,成此系统,方可导力——这是比武的实在东西。有篮球运动员改习了形意拳,篮球多纵跳,腿部肌肉强大,一学手法,多数练了七八年的师兄都赢不过他,一碰即跌出三四米,近似于“搭手即飞”的高功夫效果。

    专业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在肌肉质量上当然有差距。但一个败给他的师兄说:“你是把我打出去了,但你不是师父的功夫啊!没法带你去比武,行家一看,会说,这是什么啊!”

    运动员不服气,觉得师兄输了还说风凉话,说:“您还是现实点吧。”师兄急了,给郊区的一个师弟打电话,师弟骑了三小时自行车赶到城区,下车时腿都软了,坐在椅子上半天起不来。

    运动员一看,说:“这还打啊?”师兄答:“别急,他歇过来,没你的好。”果然,郊区师弟站起来后,一搭手,运动员象个面口袋般翻在地上,摔出半米。

    师兄对运动员说:“你能把我打出去好几米,他只能把你打出去半米,但这半米,行家看起来,才是东西!”

    师弟腿上的筋膜长成了,发力有韵味,运动员虽可用上腿力,但只是一两块局部肌肉强于常人,发力单调生硬。

    牛象前行时,两肘朝外。肘的朝向,影响身法,肘朝外,可增加全身的横力。常人欠缺横力,街上两人相撞,哪怕是壮汉,侧面被撞,受力不大,也会跌出。

    形意的横拳是诸拳之母,生出了横力,便可胜人一筹。八十年代初,街头常有打架吵架发生,街头闲人多,一围就上百人堵得严严实实,有后赶来看热闹的人,左右撞两下,立刻就钻到人群内核里去了。

    看热闹的人挤人堆挤出了经验,不怕人群站得严严实实,知道常人横力不足,一撞人侧面,人就站不稳了,必让开条道。

    高个子的人在推搡抡砸上占优势,所谓“身大力不亏”,但也常有小个子的高手,抬手一拨,便把壮汉打飞。推搡抡砸之力受身材局限,天生不足,便在另一个天地上强壮起来。横力是新天地,横生之力为比武关键

    地痞流氓没有老师教,打架多了,也总结出横力的厉害。一代话剧大师焦菊隐在排练《茶馆》时,批评一个演流氓的演员不像流氓,说:“流氓走路,都是横着走的。”

    打架多了,养成了习惯,走路时也带着横力。形意拳谱言“起横不见横”,身具横力,不露形迹,方为高明。初练横拳时,需让横力明确地出来,功夫深了,再收敛。

    李老传下的横拳,前臂有一个小小的翻肘动作,后手要轻打在前肘上,作为助力。两臂横向而出,明显地施展横力,并非“不见横”。

    李老说:“什么叫‘会的打不会的’(武术谚语)?就是有知识的打没知识的。”拳术的道理超出常识,是知识,不是俗理。凭着生活习惯推搡抡砸,容易被人利用,并且力量有限,是俗手。拳术是别开思路,脱凡超俗之道。

    牛象将足力和横力一块练了,动作简单,寓意深刻。两肘外向,养育横力,也是杀手。李老讲解牛象时,以一个蛇形,撩起笔者前臂,将胳膊抽向笔者胸肋,没有打实,横着停住,然后用胳膊稍稍触了笔者身体一下,表示可以将人打伤。

    李老的手心是向上的,说:“这是我对你慈悲啊。”然后手心向下略转,说:“不慈悲了。”

    笔者不解,李老笑了,示意笔者看他的胳膊,笔者一看,见李老手转带动了肘转,李老的肘尖正戳在笔者的幽门穴上,李老言:“用上暗劲,一日死。”

    手的朝向一变,就有生死之别了。牛象行进时,两手好像握着一根短棒的两端,肘部向外。两手如握着一物,是训练“前手打人,后手用力”,两手练得如一个整体,后手发力,前手有共振。

    两手的整体感,是打通了腰部。两手在腰上共振起来,才有“前手打人,后手用力”的效果。街头打架的“王八拳”,是两臂抡开了,后手撤得越猛,前手砸得越狠——人本能地知道后手能给前手一份助力。

    两臂互助之力毕竟有限,如无腰部的知识,一生俗在此处。

    传统摔跤手的基本功要捋草绳,两手抓着一根粗草绳的两头,绷直了,抡臂。此法模拟双手抓住了敌人的衣襟,手上扯,脚下绊,为摔法。

    此法本意是练手,结果练出了腰力。器械是双刃剑,不用器械限制,就逼不出功夫来,但器械也容易彻底将人限制住。不捋草绳,不能迅速练出腰力,只捋草绳,腰力会单调,成了“摔笨跤的”。

    练了一个器械,就要再练一个跟这器械相反的器械。李老讲过摔跤之法,提到摔跤练草绳,草绳是粗、紧为好,开始追求力大势猛,打击面广,摔着摔着,就觉得没意思了,想“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不赞赏“猛”,而追求“脆”了。

    脆是细小,看围棋评论,会看到“没想到这步正常应对的棋,在一百多手之后,竟成了全局的败招。”赢在细微处,才是高手之争。

    草绳紧劲,练一段时间草绳功夫后,写写毛笔字,会觉得非常舒服,因为得了相反的东西,采阴补阳了。李老说:“毛笔字养人。”毛笔弹性松柔,是另一种劲力,可以将拳劲变得有灵性。

    李老青年时代对王羲之的草书碑刻集《十七帖》下过功夫,说自己的字“幸好不规矩”,中晚年没条件写书法,但几十年不失笔意。一日李老坐着,手指头在膝盖上敲出一个节奏,以为他在打锣鼓点,他说他在写字。

    八象讲到至今,略过了每一象的转身动作,牛象的转身动作不能省略,因为是点穴之法。牛象的转身法称为“牛摆角”,牛正面顶,两角在同一水平线上,杀伤力不大,好挡好躲,常见两只牛对顶半天,无可奈何。

    牛扭身时,两只角斜着撩过来,则是牛的杀手,不好防。敌人从我身后袭来,我一以大斜扣步转身,不退反进,转过身来一下绕到敌人后侧,外手冲着敌人眼旁的太阳穴或耳后藏血穴打,敌人势必躲闪,我内手已经在下方候着,正好撞上,点上敌人肋下的章门穴。

    内手握拳,拳眼向上,食指骨节突出,作点穴之用。

    或者敌人拳头打来,我闪到敌人侧面,内手胳膊托住敌臂底面,往上掏,作点章门穴之势,敌人受惊,本能后仰,我外手已候在敌人肩膀高度,他的头颈穴位就任我取材了。

    敌人拳头迎面打来,我以外手胳膊撩起敌臂,转到敌人侧面,敌身被迫旋转,肋下必然失防,我再以内手点敌肋。还有一法,敌人拳头打我胸口,我以内手胳膊托住敌臂,转到敌人后侧,敌必上身前倾,暴露出后脖梗、后脑勺,我再用外手点敌脑后脑户穴或后脖梗上的哑穴。

    我的胳膊架住敌人的胳膊时,敌我势均力敌,肘尖外转或内转,我就取得了控制权,敌臂的力量便不如我了,或跟随我了。

    另外,在我没有空间抡胳膊击打时,一转肘尖,便等于有了抡胳膊的空间,可以加力加速。手指按在敌人穴道上,肘尖一转,指头上便有了点穴之力。演练牛象时,不可放过转肘的细节。

    打法是灵活的,两手像牛角般,两个尖是一个整体,方能飞速转换虚实,变招不尽。

 

6、象象

 

  乾三连,乾卦天象,乾阳之性也,三爻相连,其性属金,以象体言,谓之天,以性情言谓之乾,以其不能生育万物,故退居西北阳弱之方。

    其象于物,则为象,象为南方水中之兽,水生木,取诸身则属肝肺;象之于拳法,外柔内刚,能覆盖肝肺,活通经络,有屈伸、卷掷之特能。

    故象势顺,则肺金肝木气合,血脉舒畅,精神活泼,神力倍增,而无咳喘目疾之患;法象谬,则乾遇震四体不得中和,乾临坤心窍不能开朗,筋络发拘,百骸关节失灵。学者,宜果力精心求其神化,证悟其理,以得其道。

    法曰:

    乾卦三连金木之精,退居西北因其不生。物形为象神力无穷,象形于拳神力反弓。筋络舒畅关节灵通,神曲卷掷精气倍增。得其神化果力求精,证悟其道即见虚空(见图5)。

    第一节 象法开始

    (开始)无极,左足向前直进步,右足不动;左右两手,同时掌心半朝上,平心口,向前直伸,伸至与顶相齐,左掌顺鼻,右掌中指、食指、无名指,在左手腕下相靠;两肱屈伸,肩松开,胯坠,足蹬力,目顺左掌心前视(见图6)。

    第二节 象象伏身

    (化象)再将左足尖向外斜横进步,右足仍不动;左右两掌心,同时往里合劲,阴阳相合,向下捋,身子亦向下伏;右手肘捋至在左膝,左手捋至在右肘下,两掌心,半阴阳相对。

    身法:右肩、左膝,两股剪子拗势,臀后坐,头顶力,目向上视(见图7)。

    第三节 象象起身

    (化象)左足不动,右足向前直进步;两掌心相对,同足进时,一齐向上伸出,身子亦挺劲,右掌心半朝前,伸至左掌腕下;两肱屈伸,肩松开,两足蹬劲,两股屈弓,目顺掌前视。再向前演,两手阴阳向下捋劲,身子下伏劲,与二节二图同;再化象,三图同,左右互相化象,均同,数勿拘(见图8)。

    一二三图,要一气呵成,不可中间断意。

    第四节 象象左转回身

    (化象)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左转回身法)右足向回扣步,足尖与左足尖相对;左手同时向里拧劲,拧至手心朝上齐顶,右手向下合劲,合至左肘下,左足随同前进仍顺,两掌相对,亦同时拧劲向前伸出,伸至与顶相齐;两肱屈伸,身腰挺力,臀下坐劲,目向左手背前视。左右回身,手足身法意均同,收势归原地休息(见图9)。

    大象鼻子一卷,能把树枝卷断了,卷鼻一甩,树枝就给抛出去了。象象便是练屈伸抛掷之能。

    象象是摔法,变幻力量来摔,不以脚绊人。对手拳头迎面打来,我前手抬起,后手藏在前手手腕处,我的头胸都护住了。前手臂压住了敌臂,顺手一捋,抓住敌小臂带向我身,敌臂偏了,有力也无法作乱。

    前臂回拉的同时,我后手越过前臂,按住了敌上臂。鞋带交错着系,才能把鞋系牢,我双手形成了一个交错动作,敌臂就跑不了了。

    为防止敌人另一条胳膊作乱,或起脚踢我,我要蹲身将抓在手里的敌臂按下,敌人只得跟着一块蹲身,他无法起腿,另一条胳膊也够不到我了,等于用敌人的这条胳膊锁住了敌人全身。

    此时敌人的脑袋任我宰割,我以额头撞敌面门、抖肘击敌耳部均可。敌人如挣扎,必是向上向后,我就顺着敌人的动势,向上一抛,敌必跌出。

    抛时,腰部要挺力,身子要站起,作得好,能将敌像扔个篮球般扔得又高又远,极具震撼效果。

    抛人的巨力,是挺腰站起造成的。我的胳膊不是象鼻子,我的整个身子是象鼻子,蹲下是卷鼻子,站起是甩鼻子。顺势而为,才有巨力。

    还需要掌握一个力量的“度”,荡秋千的乐趣便是感受“度”,秋千荡到高度的极限,即将回落,此时有一个短暂的停顿,身体充分感受到上下两种力的对冲,所以感到过瘾。

    力量即将转化时,力量很大,但力量之间达到了中和状态,所以有一个短暂的停顿。这个停顿就是“度”,我把敌人按下,即将抛起前,也会有一个短暂停顿,要善待此停顿,因为这个停顿里有敌人的抗力,我要宽容这个抗力,就像在秋千回落之前,何妨让它荡得再高一点。

    道家的剑仙传言是“吐气伤人”,为肺上出的功夫。皮肤是肺的外现,大象生出铠甲般的厚皮,说明肺功特异。大象身沉体大,却动作轻灵,说明筋长得细密,筋的生长是肝的功能,所以练象象可保肝舒筋。

    中医除了十二经络,还有十二筋经,十二经络有图流传,十二筋经原有图,可惜在汉代失传了,幸好十二筋经的路线在《黄帝内经》一书中有文字记载。

    中医的针灸、用药都是作用在十二经络上,所以对十二经筋不重视,明明文字记载详细,绘图只是举手之劳,千年以来无人有重绘十二经筋图的兴致。

    但十二筋经却是习拳者的珍宝,形意拳的拳劲是筋力,有此知识,才能理解拳势的细微处。李老的医学,是唐维禄教的,唐师不太识字,但将穴位和药物的名字都背下来了。以为练武者是糙人,其实他们掌握的知识量极大。

    形意门前辈聊天,钩玄提要,重组常识,听者会感慨:“我们的文化怎么这样!”形意门不但有知识,还有系统,以形意拳穿针引线,可入琴棋书画、医药、兵法等诸艺,得知中华文化的大概。可惜习武者身份低,不为世人亲近。

    也正因为形意拳没有大行于世,所以保留了传统的血液。提倡武风,一可令民众自强,二可带动衰落的诸艺,以一拳打开全局。

    《黄庭经》记载的十二经筋,是世人视而不见的拳术秘籍,因为是《黄庭经》的第十三篇,李老甚至将其称为“十三经”。经,入圣之文。

    李老的一个本家弟弟考上了军校,李老祝贺他上学之喜,送的礼物是一本用药的医书。封面有李老签名,页面还有眉批,是不知看过多久的旧书,李老解释:“不印了,买不着啦。”

    弟弟礼貌收下,过了十数年,重逢时问:“二爷,你为什么送我本医书?”李老言:“提高修养,以防万一。”一会又说:“知药便知兵。”

    这位弟弟是在李老过世几年后,才和李老的家人联系上的,得知李老临终前在武术界成就了大名,感慨:“二爷应该。”

    他提到了李老送书的事,自叹生平,说李老是高人行事,早有预见,可惜年轻时他没细读此书。

    十二经络相当于人身上的电路,电路受阻,人体这台机器便坏了。十二经络是虚路,解剖人体后见不到,但针灸、药物都是作用在十二经络上来治病的,不能见虚,却能以实证虚。

    十二经络是虚的,无法把握,一些在练拳时意想十二经络的办法,多无效果,因为意想和经络都是虚的,以虚对虚,就虚幻了。

    十二经筋是实路,筋是实在的,锻炼筋,如用针用药,会对十二经络起作用。十二经筋的路线与十二经络大体相同,小有分歧,分歧也是虚路和实路的不同。

    十二经络入内脏,十二经筋不入内脏,但筋对经络起作用,等于也入了内脏。孙中山先生言:“知难行易。”行动是容易的,明理是难的。

    获得了十二经筋的知识,站桩行拳就有了分寸。以下节录《黄庭经》中的十二经筋走向,以慰读者。文中穴名较多,有兴致的读者可查阅医书,不耐烦查书,只看指趾起点,经过的关节骨位,也足够运用了。

    1、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踹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网,下结于颧;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颧。

    2、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乘肋季协,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颧;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

    3、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颧,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

    4、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络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洛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著于脊。

    5、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

    6、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

    7、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走太阳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目外眦。

    8、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结于肘,上绕臑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乘颔,结于角。

    9、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髃;其支者,绕肩胛,挟脊;直者,从肩髃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九页);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

    10、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臑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髃,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胁。

    11、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臂。

    12、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挟乳里,结于胸中,循臂,下系于脐。

 

7、狮象

    艮卦山象,艮止也。艮得乾之末阳,主静,其性属阳土,故居东北阳弱之方。取诸身内,则为胃阳之气,以胃气滋生各脏,故象发于外,而化身万象。取诸于物为猛狮,其象生威严,其性最勇猛,有抓食虎豹之力,有抖毛之威。象取于身心,蕴藏于内为意,意可蕴亦可发,意由心生,性由心生,性定神宁,则心藏于渊(谓之聚精会神)。

    气要绵绵,三田上下而往返,精气透泥丸(此节为禅功妙道),发于外而为狮象,以四体百骸,运而形其象,效其神意。威严猛烈,龙蹲虎坐,摇首怒目,晃身摆尾,而运尾闾,坐胯挺膝,而倒委窝。

    神发于目,威生于爪,气发丹田,劲起涌泉,头顶足蹬肩垂,两臂抱撑,神意(劲力)贯爪,丹田蓄气(吐气发声),鼓荡周身,吞吐惊抖,关节灵活,筋络伸缩(有缠绕缩放力)。

    动如神龙探爪,跳如猛虎出林(此法内含龙虎二气,故有是论),神意合一,光线茫茫,长伸(有攻击力)大扑(有擒拿力),短用(有反弓力)猛翻(有跳纵力)。

    神气逼人,身体催人,步要过人,足要踏人,手要抓人,大小关节,无处不有分争含蓄混元力,外柔内刚,外静内动,有丹田气足之妙,有中心虚空之灵。其象顺,诚于中发于外;其象逆,而神气亏,难入其境,学者深思格致,以得其神。

    法曰:狮象性体其灵最猛,抖毛之威虎豹心惊。取之于意心定神宁,尾闾中正精气贯顶。气生绵绵即是禅功,象形于拳神威爪锋。丹田蓄气吐气发声,鼓荡周身吞吐抖惊。关节灵敏中心虚空,得其妙理法象为宗(见图10)。

    第一节 猛狮左滚球

    (开始)无极,右足不动,左足向左进步;左右两手,掌心半朝前,同足进时,平胸猛向前,一齐扑出,与心口相平,两大指相对,掌有摧搓抓按劲力;两肱抱撑屈伸,肩窝吐气,力贯指心,身腰挺起,两股弓屈,足趾抓地,头顶,目怒,尾摇,坐臀,精气摧人,目顺两大指中间前视(见图11)。

    第二节 猛狮回首抱球

    (化象)右足向后退进步,左足随向右转身大进步,进至右足前;左右两手不拳回,掌心朝下,同足进时,用横劲挺力,往右画半弧形,俟右手顺右胯时,向回拢劲合抱,抱至肘顺心口,掌心半朝上,左拳亦抱劲,合力至右腕傍平肩,相离七八寸,两掌半相抱,似抱球之意。身腰拧劲,两股相扣合拗,目顺右肩前视(见图12)。

    第三节 猛狮右滚球

    (化象)左足不动,右足向前进半步,左右两手同足进时,身腰挺劲,一齐向前,猛烈右拧,摧搓扑出,两肱屈伸,大指相对,指掌有摧搓抓按力;臀后坐劲,两股屈弓,足趾抓地,头顶,怒目,摇首,摆尾,鼓荡周身,神气逼人,目向两大指中间前视(见图13)。

    第四节 猛狮翻身扑球

    (化象)左足(在后之足)向回后退进步,右足随转身斜横,向左足前大进步;两肱不拳回,掌心朝下,同足进时,一齐向左摇肩晃肱。手往上起,俟至顶斜横向前扑出,扑至两掌在心口下,与左膝相顺,左手前伸,右手在左手腕后;两肱曲弓,身腰有拧缩伏力,两股弓屈相拗,头顶、怒目,顺左手背前视(见图14)。

    第五节 猛狮搓球

    (化象)右足不动,左足向前进步,左右两手同足进时,身腰挺劲,极力一齐,猛向前平胸扑出;两掌半朝前,有摧搓抓按劲力;两肱屈伸抱撑,肩窝吐气,神意贯指;头欲冲人,足欲踏人,气欲摧人,摇首,摆尾,坐跨,挺膝,怒目前视(见图15)。

    第六节 猛狮摇首扑球

    (化象)左足不动,右足向右进步;左右两手阴阳相合,向左捋劲不停,同足进时,向右极力极力猛烈扑出(见图16)。

    以上六节,谓之左开始,化象,再演,右化象,六节,为右一图之开始,二、三、四、五图手足、身法、劲力、神意均与左化象同,收势,归于猛狮左扑球,休息。

    狮象的狮子不是常见的非洲狮,是在唐朝之后绝种的西域狮,宫廷官府门口的石头狮子就是以西域狮为原型的,虽作为装饰物有夸张成份,仍可以看出西域狮身材短粗,爪子厚重,头部鬃毛不像非洲狮长长垂散着,而是像黑人毛发般旋成小缕,一卷卷团在头上,不太长。

    西域狮的身体紧凑结实,总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古人用西域狮比喻“团神聚气”。

    看马戏团表演,发现狮子老虎都很懒散,没有“狮子玩球”的节目,可见非洲狮对球没兴趣。只有小猫爱玩球,猫长大了也兴趣不大。“狮子滚绣球”是个典故,绘画雕塑里的西域狮都要按着个球,成年西域狮也跟小猫似的,对球兴致勃勃,可见生命力之旺盛,元气十足。

    西域狮的元气是舌头保住的,看古代留存下的石狮子,很少像狗似的吐着舌头,多是舌头舔上腭,这在丹法里叫“搭鹊桥”,接通前后身的任脉督脉,上腭会降下甜水,将之咽下,全身便得到了滋养。

    练拳练得气势汹汹,生出英雄气概,并不是好现象,因为阳极必散,会耗神伤气,需要以咽唾液的办法,将气顺入丹田,收住外泄之阳。

    不要小看舌头的这一个小动作,古人因此将西域狮视为灵兽,薛颠赞它有丹田气足之妙,有中心虚空之灵。

    有的小动作能改变人的一生,一位朋友戒烟了,因为看电视里的瑜伽讲座,教按住一个鼻孔、用另一个鼻孔呼吸,他照此一作,发现自己右鼻孔竟然呼不出也吸不进,登时慌了,从此戒了烟。

    阳,就是生命力。人死而复生,叫做“还阳”,阳回来了,人也就活过来了。阳难得,也易得,吟诗作画时忽然而来的一股得意劲,打牌下棋时突然有的一种“太过瘾了”的感觉,写文章时骤然有的神来之笔……这些都是阳。

    狮象生阳,还要收住阳,如同狮子滚绣球,要玩出花样,也要不失手,让球跑了。狮象主要是扑、抱、搓。

    搓法是正面应敌的巧劲,敌人胳膊打来,我胳膊迎上去,却不是硬架,而要像狮子搓球一样,搓着敌臂,我的手就越过敌臂了。

    搓劲不好练,手比胳膊敏感,先用手练搓,手心出来搓劲后,再延伸到小臂。凭空练不够,需用上器械——大杆子。让一个师兄弟用大杆子对着你,你以掌根或小臂搓着杆子进步,师兄弟持杆不断给与抗力,后来略抖杆子,你的胳膊不被杆子甩开,便有了初步的搓劲。

    没有师兄弟配合,就自己持杆,以杆头在一棵树身上搓,或在墙边上搓,以杆子搓出来手臂的劲。

    演练狮象的步径路线呈“V”字型,正像是张开的两臂。狮象的功夫也在张开的两臂上,步法路线把狮象的杀手泄密了。

    狮象可破形意拳的虎扑。虎扑攻胸膛,打中央,敌以虎扑来犯,我两臂大开,放敌进来,围剿之。放敌入境,而无害,要凭两臂的功夫了。

    如有条件,可以找一个石球来抱,两手上压下托地转动石球,如此练出的臂力可相互照应。

    敌拳击来,一入你两臂的范围,就像入了埋伏,碰在哪条胳膊上,都会遭到一个整体的攻势,另一臂同时反击或夹击,招架和打击合一了。

    抱球也是摔法,两臂间如有一个无形的大球在滚着,与敌臂一相接,先让再夺。比如,我以左臂兜住敌人打来的胳膊,向外拐,敌人必反抗,作力回拉,我不再外拐,任敌人回拉——这是先让。

    但同时,我的右臂产生了感应,抓住敌肩向外一拔,或者干脆在敌人肩膀上敲一下,敌一惊之下,周身的劲力失调,便会跌出——这是后夺。

    两臂形成感应,临敌时就变招无限了。

    “猛狮回首抱球”的抱球要求是“拢劲合抱”,这是透心凉,对着一个敌人,一个士兵从前面刺,一个士兵从后面刺,把敌人扎了个前后穿心。

    我闪身到敌人侧面,一拳打敌人后背,一拳打敌人前胸,两拳对打,合击之下,敌人难逃重伤。

    如果敌人身法灵活,当我闪到敌人侧面时,敌人迅速调整过来,还以正面对我,我要勇敢地贴上去,撩开敌臂,将敌人抱在怀里,然后两拳同时击敌两肋,又形成了合击。

    如果敌人快速矮身抱向我,我的两臂就钻过敌人两臂,绕到敌后背,放他跌向我怀中,然后两手合力下砸在他后腰上。

    狮象的扑法不稀奇,会了虎扑,也就会了狮扑,两者没有太大区别。狮象中需要有这一扑,因为搓、抱是粘柔之暗劲,万一没掌握好分寸,搓抱不成,让敌人脱手而出,就要给出一个刚劲,追击或防身。

    狮扑是应急之法,乱扑几下,比武的节奏又归我控制了。

    招法讲多了,不好。在战场上拼杀,是不管自己是否受伤,是否令人敌人一刀毙命,此时不管不顾,只挥刀就好了,一切看运气,好运就活,厄运就死,都很甘心——此种状态名为“拼命”,而不是拼招。

    练习狮象,也是拼命,不要有太多顾忌,小聪小慧都不要了,随着狮象去生死,你自然有你的运气。

 

8、熊象

    巽下断,巽卦风向,巽入也。巽得坤初明,主潜进,其性属阳木,故居东南阳盛之方。其于物也为熊,熊之为物,其性最钝笨,而刚直不曲,象最威严,有竖颈之力。其象外阴而内阳,属之人身为肝,能使心中虚灵下归丹田,真精化气,补还于脑(古仙按:欲得不老,还精补脑,正是此象之要义)

    法象于拳,以心意效其能,有晃海(下丹田之腰身)移山(两膀)之力,有拔山之能,斗虎之勇,抖擞之猛。其象顺,则真精化气,穿关、透顶、入泥宫,永无头痛肝目之症。其象不顺,则真劲不能贯彻四体、流通百脉,反为阴火所侵,心窍不能虚空,而生头眩目晕之疾。学者,于此法象,当至诚无息以求其真意,而得之于心。

    法曰:熊之为物其象威严,外阴内阳身中心肝。灵性下降水火往返,意效其象晃海移山。抖擞斗狠精神勇敢,真精化气上升泥丸。流通百脉灌溉三田,得其妙道体健身安(见图17)。

    第一节 老熊出洞左推山

    (开始)无极,左足向左进步;左手同时向左顺膝前伸,掌心半朝上,上起推出(似推物之意),肱半屈伸,肘暗含劲,指掌平肩,右肱肘,向里合扭力,扭至右掌心朝下,向后在胯;两股势屈,头顶,晃肩,摇身,挺腰,沉气,坐臀,目顺左掌大指稍前视(见图18)。

    第二节 老熊化象右推山

    (化象)左足不动,左掌向里合劲,合至手心朝下,顺膝下捋至左胯,手指向外拧;右足提起,俟靠左足胫骨不停,随向右进步,右手亦同时向里合劲,合至掌心朝上,顺膝向右推出,平肩,肱半屈伸,肘暗含劲;摇肩,晃身,头顶,尾摆,目向左掌上视(见图19)。

    再化象,进左足出左手,进右足出右手,左右互相化象,手足身法神意,皆与一二图相同,数勿拘。

    第三节 老熊左转身望日

    (化象)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左转回身法)左足后退进步,右足随转身,向左足傍前进,扣步与左足成大斜八字势;左手原势,仍在左胯,右手随转身,向里合劲,合至掌心朝上齐鼻,肱半屈伸,肘暗含劲顺右膝,目向左斜上视(见图20)。

    再化象,右掌下落,左掌上起推出,仍归原象。左右回身法依此,收势原地休息。

    八象里有许多动作都类似于形意拳的三体式,比如降龙桩、猛虎出林、马象吸机、狮子扑球、老熊出洞。姿势上区别不大,但立意不同。

    郭云深初作金禄的袍衣人时,金禄对郭云深的功夫佩服得五体投地。金禄给郭云深谋了一个官职,但郭云深主要忙金禄府内的事。

    一次郭云深押送金禄的私货经过某县,知道此地有个姓阎的武者,功夫高,也霸道,镖师过此县,都要投帖子拜望,才能过此县。可能郭云深觉得自己不是押镖,是运本家府里的私货,所以没去拜望。没想到快出境了,来了近一百人,持着刀枪,把车队给拦下来了。打起来就是血战,郭云深只好让他们把车队劫走,自己跟着回了县,写了帖子去拜访,可能觉得自己补上这个礼,仗着金禄官大,阎姓武者不敢惹,就会放货了。谁知阎姓武者表明了不放货,除非郭云深跟自己比武。他是自信郭云深不如自己,要把郭云深的名誉毁在这。

    比武的见证人都请好了,有三四位,都是本地的武林人士。他们本来只作见证者,郭云深为避免比武,就说他们不能光看,得作立下文字的见证——这是婉转地表示,不写“打死无论”的生死文书,他是不会比武的。

    一般人不愿作生死文书的公证人,免担责任,郭云深可能想把事闹大了,阎姓武者自己就免去了比武。不料阎姓武者对自己有信心,请来的朋友也对他有信心,很快弄好了生死文书。郭云深没退路了,只好比武。比武没过程,两人一交手,郭云深一个崩拳把阎姓武者打倒了。阎姓武者不服,起身要再打。

    郭云深说不放货不打,阎姓武者就下令放货,郭云深让自己的人押车先走。车刚走,阎姓武者说,我歇够了。再动手,郭云深又是一记崩拳结束战斗。

    郭云深告辞往外走,阎姓武者急了,说咱们不是比武,胜负不管用,签了生死文书,就得一个人死在这,事情才能结束。郭云深被激得起了杀心,第三次动手,一个崩拳出手,阎姓武者这回没倒地,站着不动了。郭云深撤手,阎姓武者倒地。郭云深扭身就往外跑,周围的人上前一看,阎姓武者给打死了。

    郭云深逃出了此地,又给金禄送回来了。金禄说,你是我府里的人,你逃,丢我面子,你得伏法。县官知趣,没把郭云深关牢房,用个独门小院把他养起来了,算是坐牢。

    官府不承认武林的生死文书,这种契约不合法,无效。生死文书对门派有意义,签了生死文书,两人身后的门派只能承认这是个人行为,两个门派不能火拼。生死文书对死者的家人来说模棱两可,家人认了,不报仇。不认,报仇。阎家不认,所以才有请高手杀郭云深的事。仇人在眼皮底下享清福,阎家想认也不能认了,县官讨好金禄害了郭云深。形意门规矩不许徒弟入官场,入官场难免有官威,官威是个脏东西,早晚弄脏了自己。

    名誉没毁在比武上,毁在官场上了,对不起一身功夫——唐维禄对李老如此教诲。

    此典故,李老是在景山公园讲的。李老白天在山上的亭子里睡觉,笔者到了,李老从山上下来了,在山脚下假山里讲的。李老说郭云深三个崩拳,阎姓武者死活挡不住,因为三拳立意不同,外貌是崩拳,立意是别的,劲力发生了隐秘变化,敌人就难办了。

    李老当时示范,先做了个燕形的撩踢,然后作了一个崩拳的半步崩——前脚迈出,后脚随后跟半步,说跟上来的半步,等于燕形的撩踢。然后又做了一个崩拳,拳定住后,说:“你知道我这拳里是什么东西么?”李老的拳伸展,慢慢变出一个蛇形。笔者似懂非懂地“啊”了一声,李老听出来笔者叫声是惊讶,不是恍然大悟,笑了一下,继续作蛇形,当把两条胳膊都展开了,假山里进来游人了,李老快速收势,拉着笔者出了假山。

    狗熊走路总是左摇右摆,横力很大。李老说拳术就两个姿势,骆驼走和马走。骆驼顺步,左侧两腿一致,右侧两腿一致。马是拗步,四腿交错着走,左前腿和右后腿一致,右前腿和左后腿一致。

    在拳术上,左手左腿同进退、右手右腿共进退的是骆驼步,左右手脚交错进退的是马步。形意拳的基本拳法为劈拳、崩拳,劈拳是骆驼步,崩拳是马步。有的老前辈一辈子只打劈崩二法,也够了,因为一切姿势不出骆驼步、马步

    熊象等于是横打的劈拳,劈拳是顺步向前,势如推山。熊象名为“老熊出洞推山”,动物出洞,没有直冲着出来的,它怕受伏击,都是斜着出洞,先向洞左探一下身子,再向右窜出。

    熊象虽然是向前的推山之势,但它是左探右窜的斜行步法。步法与劲力互为表里,步法斜行,劲力横撑。

    左探右窜,形成三角,熊象是最小的三角步。三角步一般以数步走出三角的一条边,熊象是一步就是一条边,甚至一步走出两条边。

    左脚向左行,然后右脚跟上,但不是向前行,而是跟到了左脚旁,就拐了向,向右方而去。右脚一步走出两个方向,等于走出了一个角。

    熊象一步转向之法,可在进攻时绕到敌人侧面。练功时,肘部含劲,与牛象一样,都是以肘来增加横向意识,肘意与步法暗中配合,完成横力。

    形意拳的桩功三体式为顺步,把三体式活动起来,就是劈拳,劈拳也为顺步。一侧的臂腿一块行动,便于发力。走三角步,将劲力复杂化,像是扎枪时抖了枪头。

    书法的一横,前有入锋后有收锋,在写法上等于画一个圆。楷书横平竖直,但每一划写完,笔意不断,悬在纸上绕着,再写下一笔。直竖都是圆成的。

    落在纸上的笔划,为明劲,悬空的运笔为暗劲。熊象的推掌为明,行三角步为暗,熊象以步法练暗劲,步法要走到掌上。

    李老说:“中国的东西都在书法里,见不到好书法了,民间还有好拳。”

 

9、猿象

    坤六断,坤卦地象,顺阴之性也,其性属阴土,以象体言,谓之地,其于物也为猿,性最机警而灵巧,有纵跳之神,伸缩之法,化身变象不测之妙。

    取之于身内为心,心为一身之主宰,心定则神宁,心动则变化万象。猿性好动而无定,人心好动,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取名心猿,正此义也。道经有言,锁住心猿为修性,栓住意马为立命,比喻至为显著。象形于拳,其功用有封候挂印之精,有偷桃上树坠枝之性,有返身旋转,三闪六躲之灵。法象顺,则心内虚空,而神气圆满,身轻体健,动转灵活;法象逆,则心窍不开,灵光不生,骨节失灵,四体失和,无学成之日焉。学者倘虚心诚意,仿之效之,积久而神意逼真,其象成。

    法曰:猿之为物其象最灵,三闪六躲天生奇能。法象于拳纵跳身轻,取诸人身心无定形。心若大定即得禅功,至诚无息法象神通(见图21)。

    第一节 老猿挂印

    (开始)无极,左足不动,右足向前进步;左右两手,同足进时,掌心朝下,一齐上起,向前极力出伸,右手伸至过顶,左手伸在右手腕后;肩松开,肱屈伸,五指张开抓力,两股势曲,足趾蹬力,臀坐、尾摆、摇肩、晃身、头顶、目瞪,眼顺右手背前视(见图22)。

    第二节 老猿转身回首望月

    (化象)(左转身)左足向后退进步,右足尖斜横向左转身,进步着地,两股相拗,左右两手亦同时往回捋劲,俟右足着地不停,顺左膝向前直伸,手心朝下,右手心朝下伸至在左肘,身腰向下伏劲,头向后扭,目向后上视(见图23)。

    第三节 老猿坠枝摘果

    (化象)左足稍动,右足回退,向前进步;左右两手阴阳相合捋劲,俟右足前进着地时,一齐向前伸开不停,再向右扭,扭至左手心进上齐鼻,右手扭至掌心朝外齐眉;两肱皆半圆弓,两股弓屈,相拗。法象,左肩,右膝,身腰拧力,目顺左掌上视(见图24)。

    第四节 老猿抖身

    (化象)右足不动,左足直向前进步;左右两手,阴阳下合,一齐向左拧,至右肘顺左膝,掌心朝上齐鼻,左肘拧至平肩,掌朝外齐眉。此两手法不停,左手下合,顺右肱向前直伸过顶,手心朝下,右手里合,手心朝下,回拉至左腕后肘前,两肱直伸,指爪有抓力;摇肩、晃身,目顺左手背上视(见图25)。

    以上四节谓之右开始,再演化左化象,四节为左一图之开始,二、三、四图,手法、身法、神意均与右化象同,收势归于右开始一图,休息。

    猿象的步法为九宫步,九宫是在一个方块里用“井”字型分出了九块区域,分别是:

    西北 东北

    西

    西南 东南

    以一种神秘的次序让九宫运转起来,在阵法上为“迷魂阵”,令闯阵之敌易进难出。以这一次序行军,有军力翻倍之效,弱旅变劲旅。诸葛亮善用九宫阵,屡屡以少胜多。

    薛颠画出的猿象步径图露了九宫步的底牌,行九宫的路线是一个横“8”字。猿象以四个动作完成此“8”字,将敌人引入中央一点,再八方围打之。

    正面交锋,敌人只一面受攻,我走九宫步,敌人八面受攻,当然强弱逆转。猿象的灵活,不是乱来,有理法,才能灵活。

    猿是仙兽,活在高山树顶,轻如飞鸟。形意拳的猴形有跳跃、提膝的动作,极尽纵横张力。象形术的猿象取消了腿膝的张扬,两脚不离地。猴形中有远、中、近三种攻击距离,猿象是贴身近战,没有跳跃提膝的余地。

    猿象为最紧凑的九宫步,敌人攻来,我要贴着敌人转身,每一步都要扣住敌人的脚。九宫步法本玄妙,不必再搞别的花样了。

    猿象第一式叫“老猿挂印”,古代自行辞官要挂印,把大印往高处一挂,就走了,关羽离别曹操,便是挂印而去。

    敌人拳头打来,我像挂印般,向高处一迎,先挂再抓,捋着敌人的胳膊,后退一步,蹲身转体,敌人便被抛出去了。此势名为“老猿转身回望首”。

    我的胳膊不使劲,抛敌的效果,是蹲身、转体造成的,用上全身动势,便轻松了。此式有个转头动作,转头不是为了表现猿的灵动神态,那成表演了,转头就是杀招。

    脖子乱动,周身力散。不管是练拳还是比武,脖子都像铁铸,不动摇,此为常规。一旦脖子动了,就是杀招。

    脖子与腰力关系密切,练脖子就是在练腰力。脖子向后仰,会牵动腰肌。多数时候,脖子要端正,微微向后顶。不要小看这几毫米的后顶,有了这点意思,腰肌就有了感应,日久生暗劲。

    熊象有“竖项之能”,熊象练颈。三角步是由脖子引领出来的,脖根为中军帅营。上下皆有三角,身成整势。

    猿象转脖子,为发腰力。我擒住敌臂,用蹲身转体之法,要将敌摔出,但敌人身法灵敏,贴着我转动,令我失去了摔他的杠杆。我就变摔为打,手不再拽敌臂,反而钻到敌臂下,摸到敌人肋骨,以掌根作实发力。

    打时要扭腕,反转掌根,形成旋力。掌反转,掌根在上,指尖朝下,名为反掌。出掌时脖子向后扭,令脑袋离敌人远,是应有的防范。

    扭脖子主要为了发腰力,脖子向后扭,手掌反转,像拧毛巾一样,两头反向一旋,就把中央的水挤出来了。

    头和手的中央是腰,扭头、反掌,可爆发腰力。头手两头拧,运力如横“8”,在劲上走了一个九宫步。

    八象的步法,都暗喻劲法。步法的运行轨迹和劲的运行轨迹一致。

    功夫日深,必由厚重走向轻灵。猿是仙兽,有长生之法,越老越轻灵,猿象里是“老猿挂印”、“老猿摘枝”……每一招名字都加上“老”字,是强调轻灵。

    猿象以腕子练轻灵,猿爪是一伸就缩,腕子一展立刻回钩。“老猿挂印”以小臂上迎敌手,尤其要轻灵,一用力,就成了和敌人磕胳膊了。

    敌人拳打来,我以整条小臂上迎,迎接的面积大,接住的概率就大。接住之后,我手顺着敌臂一回钩,自然抓住了敌腕。直接抓敌人腕子,不好找。以臂找腕,是猿象妙法。

    “老猿坠枝摘果”,果子在高处,猿往下拽树枝,就降低了高度,能摘果子了。猿摘果是点睛之笔,伤敌眼目。

    我接住敌臂后,先小退半步,引敌向我,敌必挣扎,要后撤,我就此机会,大步迈向敌人,一下和敌人贴了身,另一只手也抵住了敌臂。

    退半步后再进一大步,好像跳舞,优美地和敌人贴了身。所谓“欲进先退、欲左先右”,敌人反应失误,我便行动自如了。

    贴身近战最险恶,也最安全,关键在于站位。我贴身后,抓住了敌人的哪只胳膊,就站在这只胳膊外侧,敌人的这条胳膊成了我的堡垒,我的身子躲在这条胳膊后面,他的其他手脚就用不上了。

    我一手钩住敌腕,一手的小臂抵住敌臂,我在敌人这条胳膊上有两个力点,形成了缸杆,就控制住了敌臂。敌人欲动,我像猿捋枝一般,将手中的敌臂往我外侧捋,敌人身体被迫外转,他另一侧的手脚就打不过来了。

    猿把树枝拽下来,是为了摘树上的果子,敌臂之上的果子是眼睛。一捋之下,敌人的手脚远了,而脑袋近了,我抵在敌臂上的前手擦着敌臂上行,随手一挥,抽敌眼。

    手指放松,腕子用力,等于把手指当作鞭子,一鞭子抽在敌人眼部。

    一挥之下,敌人就丧失了战斗力,轻巧败敌。越小巧的,越危险,抖腕易造成伤残,可改为抖身,作大了,便是慈悲了,猿象的最后一式为老猿抖身。

    我两手擒住敌臂,将敌向我旁侧捋,敌失控,脑袋凑进,我放过了近在咫尺的敌眼,向前一迈步,和敌人的来势对冲,两臂上扬,全身一抖,将敌人像个篮球一样抛出去。

    篮球投篮,要向上抛,才能进篮。我向上抖,才能把敌人扔出去。

    猿在高山树顶生活,它要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都是由高处向低处跳,找好了目标后,没有直接奔着目标跳的,是先向高处跳,腾空欲飞,然后落在目标上。

    猿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像投篮的球一样,高高抛起,猿把自身当成了篮球。猿的这一特点,提示我们,要想把敌人像篮球一样抛出去,首先得把自己当一个篮球来抛。

    猿象的两脚不离地,但身上的劲走出了一个抛物线,此为抖身。浑身的肉乱颤,不叫抖身,把跳出十米的动作压缩成几厘米的动势,才叫抖身。棍怕点,枪怕抖——害怕使棍的人用棍头扎,更害怕扎枪的人抖枪杆,一碰之下,兵器会脱手。老猿抖身是抖枪杆。

    《说唐》中写比武,与《水浒》、《三国》最大的不同,是“一碰之下,胜负立判”,秦琼双锏一碰,令多少英雄虎口崩裂,但他一碰宇文成都,立刻眼黑嘴咸欲吐血。隋唐英雄比拼的是抖力,抖力最强的是李元霸。

    李元霸与宇文成都比武,别人都说李元霸是天神投胎,天生神力,但宇文成都是隋军第一勇士,井市传闻瞒不住大行家,他被李元霸碰出去后,立刻明白了,叫:“你是练的。”

    李元霸的确有人教,他小时候在王府后花园玩耍,一个道士潜入,不说缘由地非要教他。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中,道士邱处机潜入金国王府的后花园教童年杨康习武的情节,可能借鉴了李元霸的典故。

    慈悲总有好报,不下伤人的毒手,练大不练小,得到了抖力,反而成就了大功夫。

    《说唐》中程咬金的三板斧是梦授的,梦见一个人教自己。李老说一个修象形术的人,梦到自己的胳膊变成了一条猩猩胳膊,惊醒后说:“啊,原来劈拳是这样打的!”

    练武之人,梦授太多了,多在早晨将醒时,此时一比划拳,往往有灵感,心领神会地知道了一些功法或特别提示。梦授,还是悟,说梦见人教,其实是自己教自己。清晨时刻,灵感多,本是练武的黄金时段。

    象形术的交手法,已举例颇多,读者当看出不是凭一技之长、凭一时之勇、逞一拳之力,练拳时有整体规划,交手时有整体攻防。

    拳术同于文章,曹雪芹的朋友说他写《红楼梦》有“吞吐虚实掩映”之妙,在刚落笔时就直射结尾,全书写来有一种整体感,所以伏线千里,字字照应。知文也就知拳了。

    象形术以练肺的飞法开始,以修心的猿象结束。猿象抖身,进而可抖气,心气一体,是以修心。心象玄虚,不好深究。

    补充一点桩法中的练肺要领。桩法的第一个要点,是开肺,分为卧桩、行桩。 卧桩的要点在于手,手是打开肺的钥匙。躺在床上,两手虚抱在胸前,无所作为,静待感觉发生。手没感觉,就让手松下来,腕子以上没有手似的——这不是意念,而是力度的控制。

    也许五分钟,也许十分钟,手部率先产生酥痒感,随后这种感觉延续到小臂,奇妙的是,酥痒感不会延续到肩、脖子,而是直接通到肺部。手和肺直接感应。

    晚清之际,形意门出了八大高手,刘奇兰、车毅斋、宋世荣、郭云深、白西园、张树德、刘晓兰、李镜斋,令此拳闻名于世。

    他们的师父叫李洛能。晚清山西地区对尊者,用“老”字置换其名字的一个字,以示敬意,形意门的这位宗师被称为“李老能”,这是尊称,不是本名。“老”字替换的是什么字?八大弟子没有口传下来,此事蹊跷。

    晚清特务监视反清义士的动向,给清廷写密报时,不能写义士的尊称,按照惯例会把“老”字写成山西口音同音的“洛”字,形意门开山宗师的名字竟是特务起的。

    象形术是形意拳的一脉别传,传自五台山的推枕和尚,他有道号名皂蟾子。蟾,柔和的金色,是人的心光,如月之明。皂是黑色,遮蔽心光。

    皂蟾子与李洛能的真名真事,失不可考,好在艺存世间。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