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泉湾温泉:[评论随笔]闲品花间词:清欢与忧伤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2:20:41
关于“梨花白”和《千里之外》、《东风破》
  
  温庭筠这首《菩萨蛮》中的“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常常让我想起费玉清和周杰伦唱的那首《千里之外》。我是很喜欢这首歌的,把它作为自己博客里的音乐曲子。
  《千里之外》的歌词很有韵味,在解读本词时,无意中发现歌词里的意境竟与这首菩萨蛮颇为契合:
  
  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我等燕归来。
  时间被安排,演一场意外,你悄然走开。
  故事在城外,浓雾散不开,看不清对白。
  你听不出来,风声不存在,是我在感慨。
  梦醒来,是谁在窗台,把结局打开。
  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
  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
  你无声黑白,沉默年代。
  或许不该,太遥远的相爱。
  天涯之外,你是否还在。
  琴声何来,生死难猜,用一生去等待。
  闻泪声入林,寻梨花白,只得一行,青苔。
  天在山之外,雨落花台。
  我两鬓斑白,我等你来,一身琉璃白,透明着尘埃,你无瑕的爱。
  你从雨中来,诗化了悲哀,我淋湿现在。
  芙蓉水面采,船行影犹在。
  你却不回来,被岁月覆盖。
  你说的花开,过去成空白,用一生去等待。
  
  这歌词语言虽然很现代,但是其中的意象和意韵却颇为古典,而且和花间词的基调相差无几。如开头一句“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我等燕归来”,引起的诗词联想就很多。有“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沉默年代。或许不该,太遥远的相爱。天涯之外,你是否还在。”这不就是前面温词里的“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吗?还有些柳词里的味道:“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闻泪声入林,寻梨花白,只得一行青苔。天在山之外,雨落花台。”这不就是“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吗?
  “芙蓉水面采,船行影犹在。你却不回来,被岁月覆盖。”这不就是欧阳修笔下的“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再看周杰伦的那首成名曲《东风破》: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
  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
  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
  荒烟蔓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
  荒烟蔓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
  荒烟蔓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一瞬间,这些语句和意象让我们会想起多少唐诗宋词里的风雅意韵!
  有段话讲得好:“《东风破》模仿着人在西湖走的江南妩媚,融入宋词元曲式的词牌,和有些类似‘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表达的是当代少年的恋情,出来的化学效果是很微妙和奇妙的。这里,《东风破》是一片发黄的纸页,捧着它仿佛听到了一个忧伤而美丽的故事,仿佛回到了童年的浪漫与纯情,捧着它仿佛也看到了岁月的流逝,看到了人生的某些点点遗憾。旧地重游、物是人非、淡淡的哀愁,‘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如今又有谁在弹奏那曲东风破,弹出的回忆和伤感又怎会驻足……因为似水年华已经从指尖汩汩流过,无法抓住,只有怀念。让我们轻描淡写过往的岁月, 然后把那百转千回的惆怅, 注入到东风破温柔婉转的旋律中。”
  其实,古人留下的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还有这一册馨香袅袅、余韵悠悠的花间词,何尝不是如此?当初它们可都是流行在那个时代的最打动人心的音乐歌词。上至深宫内院、王公贵族、书香门第,下至引车卖浆、担夫走卒,有井水处即有歌咏者。
  其实,它们或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或是一种对真我的唤醒,或是对内心深处柔软部分的触摸,都以自己的方式通往幽深的人性深处,让人们充满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完成一种圆满幸福的人生之旅。
  

作者:巴桥的夜 回复日期:2010-04-27 11:16:43 
回复 
  我埋头灌水,永不知疲惫,哪怕我会一灌不回,即使灌一次,灌两次,灌十次都不后悔……”

作者:瀛州佛地 回复日期:2010-04-27 11:17:24 
回复 
  《点绛唇 怀古》
  
  南山不老
  社会主义新天地
  扎根农村
  可怜丐帮子弟
  
  佞臣奸党
  贼窃国篡位
  品贡献
  流芳千古
  是咱劳动人民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4-27 11:35:47 
回复 
  作者:冬之叶子 回复日期:2010-04-27 09:38:25 
  ---------------------------------------------------
  谢过
  作者:巴桥的夜 回复日期:2010-04-27 11:16:43 
  ------------------------------------------------------
  呵呵
  作者:瀛州佛地 回复日期:2010-04-27 11:17:24 
  --------------------------------------------------------
  可否谈谈风月?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回复日期:2010-04-27 12:15:02 
回复 
  是的,人需要诗意的栖居。
  感谢红尘滚滚中,有兄台此幽雅闲静之所,让人解颐,让人思索,让人安心.

作者:绿柔萝 回复日期:2010-04-27 13:27:23 
回复 
  先mark,再慢慢看

作者:_248_ 回复日期:2010-04-27 15:04:42 
回复 
  "三人行"超级群26193366欢迎大家加入(未满22岁者谢绝加入).本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宗旨,打造一个工作,学习,生活的交流平台,聊天中增长知识。群员互通有无,交流知识,增长经验,达到提高个人能力的目的.
  600人MSN群(加好友即可):group201162@xiaoi.com

作者:追剧进行时 回复日期:2010-04-27 15:42:33 
回复 
  顶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4-27 16:09:56 
回复 
  
  
  问世间,情为何物?
  
  “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这里的“金雁”虽有是衣上绣雁和以筝柱设喻两种说法,但是笔者还是赞同是绣金雁一说。理由前面已经讲了,主要有两个:一是温庭筠的词向来有以女子服饰图案起兴和设喻的特点,在他最有名的十四首《菩萨蛮》中我们已经品读过了;二是后文讲到了“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可见女主人公身份是来自民间的女性。与弹筝相比,刺绣女红显然更民间化一些。
  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大雁向来是表达思念、寄托乡愁或表现凄凉心境的意象。古代有雁足传书的故事,加上雁有迁徙和群聚的习性,于是大雁成为传达情感的美丽飞禽。
  唐高适有《送李少府》一诗云:““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这巫峡猿啼和归雁传书都是非常惹人愁思的意象,故而诗意显得格外醇厚。王湾那首有名的《次北固山下》诗云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全诗清新畅达,整饰优美,最后以乡书归雁作结,显得意韵深长。欧阳修《答丁元珍》诗中云:“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夜闻雁啼,老病残身,意境苍凉。要说愁苦,数李颀的句子最为凄怆:“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古从军行》)、“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送魏万之京》)羁旅远人的乡愁心绪令人不忍卒读。
  但飞翔的雁阵在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诗中却显得格外清新高远:“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在李清照笔下则显得婉转多姿:“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 晚唐的温庭筠先生自己也有首《瑶瑟怨》写到了雁:“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依然是梦幻般的唯美风格,依然是飘飘渺渺的清欢与忧伤。
  
  不过,咏雁诗词中最有名、最震撼人心的却是这一首:
  
  “问世间,情是何物,只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首词是金末元初著名学者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这首词的来历也颇不平凡。原词有一小序:“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十六岁的元好问参加科举考试的途中来到太原,就在汾河岸边,一位张网捕雁的农夫告诉他,早上他捕捉到两只大雁,杀掉其中一只后,另一只撞网逃脱而去,逃脱的大雁在死雁上空悲鸣哀叫,久久不愿意离去,到后来甚至撞死在地面上徇情。听完后,元好问唏嘘不已,又想到了此前听说的一对相爱很深的男女,为情离家而去,最后在荷塘中发现,双手紧紧相握。而这一年的夏天,两人溺水的荷塘里,突然一夜之间开满了忧伤的并蒂莲。于是,他向农夫买下两只死雁,埋在汾河岸边,并称之为“雁丘”,还作了这首著名的《雁丘词》。
  与前面所有提到写雁的诗词不同,这首词是以爱情为主题的。雁在这里是爱情的象征。
  而现代的人们知道这首词,我想大多是因为金庸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及同名影视剧。这首词中“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旦由绝情谷的大魔头李莫愁在临死前的熊熊火焰中惨声吟唱,更是教人震撼。
  而李莫愁所经历的那种酷烈的情爱更是令人扼腕唏嘘。下面我们来看看李莫愁的情爱经历.
  

作者:一卷离骚一卷经 回复日期:2010-04-27 16:31:04 
回复 
  喜欢

作者:小松控 回复日期:2010-04-27 16:38:50 
回复 
  马克

作者:胡狼拜月o 回复日期:2010-04-27 18:15:59 
回复 
  :“《东风破》模仿着人在西湖走的江南妩媚,融入宋词元曲式的词牌,和有些类似‘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
  ==============
  确实很妙。。。。

作者:AMRAK 回复日期:2010-04-27 18:45:51 
回复 
  留爪

作者:寂寞文字 回复日期:2010-04-27 18:55:36 
回复 
  好文
  

作者:Apophis2009 回复日期:2010-04-27 20:21:38 
回复 
  慢慢欣赏!

作者:微风儿晕 回复日期:2010-04-27 21:19:32 
回复 
  书签

作者:天蝎并蒂莲 回复日期:2010-04-27 21:39:01 
回复 
  好贴!留个书签签

作者:_250_ 回复日期:2010-04-27 21:51:02 
回复 
  "三人行"超级群26193366欢迎大家加入(未满22岁者谢绝加入).本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宗旨,打造一个工作,学习,生活的交流平台,聊天中增长知识。群员互通有无,交流知识,增长经验,达到提高个人能力的目的.
  600人MSN群(加好友即可):group201162@xiaoi.com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4-27 23:15:42 
回复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回复日期:2010-04-27 12:15:02 
  是的,人需要诗意的栖居。感谢红尘滚滚中,有兄台此幽雅闲静之所,让人解颐,让人思索,让人安心.
  -------------------------------------------------------
  感谢酒兄的支持,能安心处即吾乡,古典诗词即为吾辈家园.
  
  作者:绿柔萝 回复日期:2010-04-27 13:27:23 
    先mark,再慢慢看
   -----------------------------------------------------
  很美很诗意的网名,欢迎!
  作者:追剧进行时 回复日期:2010-04-27 15:42:33 
    顶
  -------------------------------------------------------
  欢迎新朋友
  作者:一卷离骚一卷经 回复日期:2010-04-27 16:31:04 
    喜欢
   --------------------------------------------------------
  一卷离骚一卷经,书卷气扑面而来,欢迎
  
  作者:小松控 回复日期:2010-04-27 16:38:50 
    马克
  -----------------------------------------------
  欢迎
  
  作者:胡狼拜月o 回复日期:2010-04-27 18:15:59 
    :“《东风破》模仿着人在西湖走的江南妩媚,融入宋词元曲式的词牌,和有些类似‘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
    ==============
    确实很妙。。。。
  -----------------------------------------------------
  妙不可言 ,呵呵
  作者:AMRAK 回复日期:2010-04-27 18:45:51 
    留爪
   ---------------------------------------------------
  雪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欢迎
  
  作者:寂寞文字 回复日期:2010-04-27 18:55:36 
    好文
  ----------------------------------------------
  谢过寂寞  
  
  作者:Apophis2009 回复日期:2010-04-27 20:21:38 
    慢慢欣赏!
   ----------------------------------------------------
  欢迎,请慢用,呵呵
  作者:微风儿晕 回复日期:2010-04-27 21:19:32 
    书签
  -----------------------------------------------------
  欢迎新朋友,微风吹进了花间,呵呵
  作者:天蝎并蒂莲 回复日期:2010-04-27 21:39:01 
    好贴!留个书签签
   ------------------------------------------
  天蝎座的朋友吗?欢迎
  
  作者:_250_ 回复日期:2010-04-27 21:51:02 
  作者:_248_ 回复日期:2010-04-27 15:04:42 
  -----------------------------------------------------
  两位业界朋友就请便吧,
  

作者:南门太守 回复日期:2010-04-28 08:04:09 
回复 
  刮了一夜风,早晨来顶贴。
  
  拜望,拜读,问候!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4-28 10:22:38 
回复 
  作者:南门太守 回复日期:2010-04-28 08:04:09 
    刮了一夜风,早晨来顶贴。拜望,拜读,问候!
  ----------------------------------------------------
  太守辛苦

作者:莫弃咱努力ABC 回复日期:2010-04-28 10:26:37 
回复 
  NB,强人啊!佩服!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4-28 11:18:31 
回复 
  
  至今还记得少年时初读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时的情形,窗明几净,阳光初照,一个明媚的春日。厚厚一本金庸题写书名的《神雕侠侣》在手中,沉甸甸的,还有翻动纸页时的沙沙声,让人感觉到读书时那种心灵洋溢的快乐与甘怡。
  而书中开篇就是令人神往的、如锦绣一般的江南好风光。在那片美丽的吴山越水里,春岸堪折柳、西湖可采莲。衣裙飘扬的采莲少女一阵轻歌浅笑:“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这一阵歌声传入湖边一个道姑耳中。她在一排柳树下悄立已久,晚风拂动她杏黄色道袍的下摆,拂动她颈中所插拂尘的万缕柔丝,心头思潮起伏,当真亦是“芳心只共丝争乱”。
  只听得歌声渐渐远去,唱的是欧阳修另一首《蝶恋花》词,一阵风吹来,隐隐送来两句:“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歌声甫歇,便是一阵格格娇笑。
  却听岸边那杏黄色道袍翻飞的道姑一声长叹,喃喃自语:“那又有甚么好笑?小妮子只是瞎唱,浑不解词中相思之苦、惆怅之意。”
  这就是那位古墓派的赤练仙子李莫愁,在她如凝霜雪的皓臂上有一枚朱红的守宫砂。这是处子的象征。
  同为古墓派,她的师妹小龙女美得纯洁,美得超凡出尘,就象一张白纸。一出场总是白衣飘飘,秋波盈盈,恍若神仙中人。而李莫愁的容貌也是惊人的美丽,但她的美却那样酷烈的,爱得也酷烈。上天给了她惊世的美丽,却没给她美满的爱情。
  当李莫愁还是个情窦初开的妙龄少女时,偶遇翩翩少年陆展元。
  那是在美丽的江南嘉兴,草暖云昏,疏柳拂面。李莫愁与陆家庄年轻公子陆展元相遇了。陆展元,是名震江湖的嘉兴陆家庄少庄主,出身名门,江湖上势力强大,“家道殷实,一生席丰履厚”。本人长身玉立,神情潇洒,功夫是祖传的“江南陆家刀法”。只是这时的陆展元身受重伤,李莫愁不顾男女之嫌为他疗伤。不料最后竟然暗生情愫,愈陷愈深,终日对陆展元芳心可可,朝思暮想。她以一块红花绿叶锦帕相赠,以“绿”谐“陆”,自比红花愿与陆(绿)郎相偎相倚,一副初恋小女生痴情的天真模样。也许是陆展元的英俊和风度、也许是他的绵绵情话迷惑了初恋少女的眼睛和耳朵,李莫愁深深地堕入了情网。
  少女李莫愁为了心中的爱情,以极大勇气冲破了当初此生永不嫁人的师祖之训,公然背叛了古墓派师门,最终遭到师父的无情驱逐。那时,从古墓深处被逐出来的李莫愁却感到了一种人生的解脱和轻松,一种此生从未有过的自由和快乐。从此,她就可以自由地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和所爱的人长相厮守。那时,她迫不及待要将这个喜讯告诉陆展元。然而,所有的悲剧都在她到达陆家庄的那一刻上演了,她怔怔地站在那里,看着她的情郎和另一个女人拜天地。新娘子的鲜红衣冠刹时点燃了她心头嫉愤的火苗。而陆展元也不知所措地看着她,无言以对。也许所有的伤害都在这对视一刻产生。然后那个清秀美貌的姑娘问陆展元:相公,她是谁?而所有的怨恨也许就在这句话上产生,李莫愁痛不欲生:她竟成了一个爱情的局外人,一个被漠视的痴心人。女孩子大哭着跑开了。暗夜深处,她伤心地哭泣着,比她拜别师父的时候还要伤心:“陆郎呵陆郎,你可知道,我找你找得好辛苦,枉我为了你,被逐出师门,为了找你,我寻遍天涯海角,日夜以泪洗面!”
  孤独的心灵赖以取暖的爱情之火,竟被冰冷的现实劈头浇灭了,心中那片由爱情支撑的天空刹时塌陷!这种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感觉差点让她崩溃掉。她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伤心,从来没有过。
  就这样,没有任何的征兆,也没有任何事前解释,残酷的事实还是摆在了她的面前,他背叛了她,和另外一个女人成了亲。刚出古墓的纯情少女李莫愁岂能承受此番沉重的失恋打击?!曾经是家园一样的古墓已经回不去了,而这天地间如此之大,哪里又是她安身立足的家呢?这正是:“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作者:人力战车ABC 回复日期:2010-04-28 11:49:50 
回复 
  一怀念伟人,痛陈时弊的强贴,在结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4-28 13:06:44 
回复 
  
  动漫版的赤练仙子李莫愁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4-28 15:01:20 
回复 
  
  那一夜,沅江边,那个独立寒秋的杏袍女子李莫愁,在孤独和悲苦中完成了人生的一次蜕变。她的目光渐渐变得比夜色里的沅江之水还要幽冷,纤手中的银丝拂尘猛然一扬,过处便是一地纷扬飘零的落花,落红片片似血。
  接近疯狂的她把一切怨恨都指向了陆展元夫妇,在陆展元婚礼上搅局不成,她便迁怒于无辜之人和沅江上的船行,在沅江之上一夜连毁六十三家货栈船行,手刃老拳师一家二十余口男女老幼,让那些老老少少都血溅当场!这一路倒海翻江,杀人无数,那个娇俏可人的少女李莫愁刹时成了人人惧怕的女魔头。当十年后得知陆展元夫妇已死时,她竟将二人的骨灰一个洒在华山之巅,一个倒入东海之底,让他们魂魄永隔天涯。然后,又在陆家庄雪白墙壁上留下了殷红的九个血掌印,让陆家上下顿时陷入一阵毛骨悚然的恐惶之中。好一个怨毒噬心、手段狠辣的赤练仙子!
  书中,随着武三娘的慢慢回忆,这个女子面目在陆家人的心目中渐渐清晰:李莫愁实在是个悲情女子,少小孤苦,被古墓派师傅收留,臂上被师傅点了朱红的守宫砂,守着绝情绝欲的门规,不相信天下任何男人,过着清教徒式的生活。她也曾经纯真得象个仙子,无奈痴心错付、因爱成伤,初涉江湖就遭受心灵的重创。从此她心冷意寒,行事乖张暴戾,那作为杀器的拂尘,一出手便飞扬起一派杀戮的江湖血雨!
  只是,她的容貌还是那么惊人的美丽,肌肤胜雪,花容月貌,却美得那么冷酷残忍。
  偶而,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也有柔情一露。她抢来尚在襁褓中的郭襄,本来目的是要用她来换取玉女心经,却不自觉的喜欢上了这个婴儿。这个婴儿让她找回了作为一个女人的温柔,让她有了一个做母亲的感觉。这个心冷如冰硬似铁的李莫愁,居然用那杀人无数的拂尘轻轻赶走蚊蝇,看着小郭襄在怀中安然酣睡,心中温情无限。你看,“李莫愁脸上充满温柔之色,口中低声哼着歌儿,以手轻拍,抱起婴儿……李莫愁做个手势,命他不可大声惊醒了孩子……”。她对郭襄的爱曾一度取代了她的仇恨。为了郭襄她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对小生命万般呵护。这是写李莫愁最具人性化的情节,立体地展现了李莫愁内心的复杂性。作为一个女人,她天生地具有母性的情感,她本来可以做一个好女人、好情人、好母亲。
  就是这样一个李莫愁,曾用舞剑弄刀的手绣一帕红花绿叶赠情郎。手帕是白缎的质地,四角上都绣着一朵红花。花是大理国的曼陀罗花,她比作自己,“绿”“陆”音同,绿叶是她心爱的陆郎了,红花绿叶,要相偎相倚,一生相守;
  就是这个李莫愁杀进陆家庄里时,陆郎已逝去,她的情怀却是依旧。她见那同出陆家宗门的陆立鼎出刀踢腿、转身劈掌的架子,宛然便是当年意中人陆展元的模样,心中不禁酸楚,盼多看得一刻是一刻。忆及昔日与陆郎种种情愫,这号称大魔头的李莫愁竟是一时踌躇万状,不忍下手。生怕若是举手间杀了他,在这世上便再也看不到“江南陆家刀法”了。昔日情郎陆展元的女儿陆无双被李莫愁抓住后,小妮子居然毫不畏惧,一脸倨傲地看着这个女魔头。而李莫愁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她那酷肖陆展元的脸上,心中翻江倒海,竟不知是喜是悲;
  她也曾经在吴山越水间听采莲女的情歌而怅叹,也曾闻悲曲而哀伤,尽显率真。书中第十五回有道:“李莫愁竟站著一动不动,只是侧耳倾听。原来她听到箫歌相和,想起了少年时与爱侣陆展元共奏乐曲的情景,一个吹笛,一个吹笙,这曲‘流波’便是当年常相吹奏的。这已是二十年前之事,此刻音韵依旧,却已是‘风月无情人暗换’,耳听得箫歌酬答,曲尽绸缪,蓦地里伤痛难禁,忍不住纵声大哭。李莫愁将两片锦帕扯成四截,说道:‘往事已矣,夫复何言?’双手一阵急扯,往空抛出,锦帕碎片有如梨花乱落。”
  痛哉!想想看,从那锦帕定情,两人相约到最终反目,前尘往事历历回首,当年痴心纯情的少女,今日变作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时光弹指,刹那芳华,终是应了那句“风月无情人暗换”。
  《神雕侠侣》第三十二回中对李莫愁死时的描写场面极其酷烈:
   李莫愁因中情花剧毒,胸腹奇痛,遥遥望见杨过和小龙女并肩而来,一个是英俊潇洒的美少年,一个是娇柔婀娜的俏姑娘。眼前一花,模模糊糊的竟看到的是自己刻骨相思的意中人陆展元,另一个却是他的妻子。
  她冲口而出,叫道:“展元,你好狠心,这时还有脸来见我?”心中一动情,毒发作得更厉害了,全身打颤,脸上肌肉抽动,众人见她模样可怖之极,都不尽得后退几步。
  ┅┅
  她痛得再也忍耐不住,突然间双臂一振,猛向武敦儒手中所持长剑撞去。
  武敦儒无日不想将她一剑刺死,好替亡母报仇。但忽见她向自己剑尖上撞来,出其不意,吃了一惊,自然而然的缩剑相避。李莫愁撞了个空,一个筋斗,骨碌碌的便从山坡上滚下直跌入烈火之中。众人齐声惊叫,从山坡上望下去,只见她霎时间衣衫着火,红焰火舌,飞舞身周,但她却站直了身子,竟是动也不动,众人无不骇然。
  小龙女想起师门之情,叫道:“师姐,快出来!”李莫愁挺立在熊熊烈火之中,竟是绝不理会。瞬息之间,火焰已将她全身裹住。突然间火中传出一阵凄厉的歌声:“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唱到这里,声若游丝,悄然而绝。
  小龙女拉着杨过的手臂,怔怔的留下泪来。
  
  “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世间多少痴情女子诉说相同的故事,莫愁湖上星星点点的渔船灯火,再也打捞不起往事几多愁……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健康的人性,阳光般的心灵,花朵般美丽的爱情,才是我们今天值得珍视和追求的。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4-28 16:09:47 
回复 
  
  陈红版的李莫愁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4-28 22:04:03 
回复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
  
  -------------说说“越溪”
  
  这第十首菩萨蛮词写的是家住越溪村附近的一位女子对远行故人的思念,其根据就是词的下片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这一句。越溪相传为越国美女西施浣纱之溪,名为若耶溪。这里的“曲”是指溪水的幽隐深处。若耶溪其实是一条浩荡的江水,发源于浙江绍兴茅秧岭,溪口在绍兴城南稽山桥,汇三十六溪水,集七十二支流而形成,全长23.5公里,集雨面积136.7平方公里。在历史上,若耶溪不是一条寻常的溪流,关于它有着众多的传说和历史掌故。故老相传,大禹曾在溪水边的山中得到了治理洪水的天书,欧冶子曾在这里铸造宝剑,美艳的西子也曾在这条溪水里浣纱。神秘而古老的若耶溪,两岸景色秀丽,富有诗情画意。历史上的诸多名人都曾泛舟若耶,留下精美诗篇。其中,描写若耶溪风光最为有名的诗是南朝齐梁间王籍的《入若耶溪》: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王籍自幼能文,学识渊博,喜爱山水风光。这首诗可以一个“幽”字以庇之,情景交融,亦诗亦画。“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两句,以声写静,以动衬静,体现了相当高明的艺术法则,当时即被誉为“文外独绝”,历来受人推崇。在诗中,诗人有感于自然山水的美丽宁静,加上多年在外奔波的疲乏,居然产生了归隐林泉的念头。
  而盛唐时代的李白一生游历天下名山大川,足迹也到过江南吴越之地。这位才情纵横、文思豪放的大诗人,“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台湾诗人余光中诗句)。李白漫游会稽若耶溪时写下了一首《采莲曲》:
  
  若耶溪旁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这首诗将吴越采莲女置于青翠欲滴的荷叶丛中来烘托渲染,新妆打扮的采莲少女们在阳光明媚的春日里快乐嬉戏,阵阵和风吹起她们的衣袂,岸上的游冶少年们对采莲少女则是心怀爱慕和流连,简直是一片旖旎风光。这种用骑马游冶的青年男子在溪边几度徘徊搔首来反衬少女们的娇美和魅力,让人想起乐府《陌上桑》那种对美女罗敷的传神写法。诗中表达的是春日里,少年男女之间微妙萌动的爱情,意韵颇为悠长、缱绻。
  他还写过五首《越女词》,其三是:“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写的是采莲女在若耶溪上采莲,莲歌飘散,突然发现在层层绿叶红莲中有客乘舟而来,赶紧调转船辑躲进密密麻麻的碧波之后,仿佛是因为怕羞而不敢见客一般。写得颇有情趣,体现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风。 《越女词》其五也颇有意味:“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新妆的若耶溪女子肌肤胜雪,乘舟荡漾于“新波”之上,波光人影相互辉映,景色极美,颇有“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感觉。
  正是在这条若耶溪边,在东周春秋时代走出了艳名满天下的西施姑娘。西施,名字叫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浙江诸暨苎萝山下有两个村子,分为东西两村。村中的人大多数姓施,施夷光住在西村,所以大家称其西施。西施经常与伙伴们在江边浣纱。
  西施进入历史与传说,与一个擅长“长啸”的男人有关,这个人就是范蠡。范蠡是越国最有才略的男子。他正驾驭着一辆五匹良驹所拉的战车,在越国的土地上奔走,替越王寻找美女的。在行至若耶溪边的时候,马车却自行停了下来。范蠡感到奇怪,往前远望时只见一道清溪从山脚下面回绕而来。沿溪望去,似觉柴门隐约,竹篱依稀。他下车踏上马背,策马循着山麓,沿溪前进。行约数百步,在落日的余晖中,发现一位美貌的少女正在若耶溪边浣纱。越大夫范蠡凝眸端详那一刻的惊艳简直无法形容。于是西施的命运在刹那间改变了。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她那美丽的身影开始为历史书写一抹绯红的传奇。吴王夫差见西施貌美动人,非常喜爱,专门为她在姑苏台建造春宵宫,在灵岩山上建造馆娃宫,还修筑大水池,以供西施嬉戏游玩。夫差对西施宠爱至极,沉迷于美色,荒废朝政,越王勾践则休养生息,养精蓄锐,一举消灭了吴国。然而,功成之后的西施却一直下落不明。有的说是被越王的夫人沉入了大海。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有的说她回到家乡,在一次浣纱时不慎落水而死。最理想的说法是吴国覆亡后,范蠡带着西施隐居在五湖之上,泛舟于浩渺烟波之间。
  也许,西施的身姿和笑容在春秋时代的那个古老瞬间,曾经栩栩如生,翩若惊鸿。但今天我们已经无从知晓她真实的命运如何。只有那些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古老传说,在诉说那些古代红颜曾经的美丽和浪漫传奇。
  

作者:南门太守 回复日期:2010-04-28 22:27:00 
回复 
  读贴,问候!
  
  春天来了祝一切欣欣向荣!
  

作者:嘎嘎来了也 回复日期:2010-04-28 23:26:50 
回复 
  正直的人说了正直的话。

作者:林素微 回复日期:2010-04-29 07:57:59 
回复 
  居然还有李莫愁!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4-29 10:46:43 
回复 
  
  
  作者:南门太守 回复日期:2010-04-28 22:27:00 
    读贴,问候!春天来了祝一切欣欣向荣!
  ----------------------------------------------------------
  谢谢太守光临  
  
  作者:嘎嘎来了也 回复日期:2010-04-28 23:26:50 
    正直的人说了正直的话。
   --------------------------------------------------------
  谢顶
  
  作者:林素微 回复日期:2010-04-29 07:57:59 
    居然还有李莫愁!
  --------------------------------------------------------
  说到了金雁就闲品一下,呵呵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4-29 11:18:09 
回复 
  
  十,江南雨季的风韵
  
  宝函钿雀金鸂鵣,沉香阁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温庭筠《菩萨蛮》之十
  
  华丽的香枕上装饰着漂亮的钿雀和金鸂鵣,
  在这个春天的早晨,女子已经起床梳妆一新。
  她来到了沉香楼阁上正看见远处隐隐的吴地青山,
  如丝的杨柳枝条又泛起青色,在春风中袅袅飘荡,
  而驿桥上已经开始飘起了丝丝蒙蒙的细雨
  
  在楼上看见那江南岸边春草萋萋,
  女子暗叹心中的那个人竟一去未归,音讯全无
  每天陪伴自己的只有手中的鸾镜和枝上的花朵
  但她那满腹的心事又有谁知道呢?
  
  这首 《菩萨蛮》充满了江南吴越之地的风情。一个官宦富贵之家的女子,住在陈设华丽的沉香楼阁里,但内心却空虚苦闷,她在楼上看见吴山翠碧,杨柳如丝,看见弥漫江南驿桥的蒙蒙春雨,顿时想起了往年春日和爱人在驿亭离别的情景,如今“春风又绿江南岸”,可是离家的爱人依然音讯杳然。将满腹闺怨尽付含蓄笔墨之中。
  首句“宝函钿雀金鸂鵣”托物起兴,所写之物为女子饰物,再现温词的一贯华丽风情。“宝函”是指华丽的香枕。钿雀、金鸂鵣,均为枕头上的图案装饰。“沉香阁上吴山碧”则将视角转到楼外之景,那女子梳妆完毕之后凭栏远眺,只见吴地群山隐隐约约。沉香阁代指官宦富家女子所居之楼。“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写景如画,清新湿润,句法宕开,与“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类似。“驿”是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和来往官员住宿换马之所,又称“驿站”。 “驿桥春雨”引起女子的思绪有如江南烟雨,绵绵不绝。同时,因为驿站来往多是传递公文的人或是来往官员,也说明女子相思对象可能是仕宦中人。杨柳如丝,驿桥隐隐,细雨纷纷,是一幅离愁别绪异常浓烈的画面场景。而“杨柳又如丝”的“又”更是传神之笔,将上次离别时的情形点出,同时也将相别之久、相忆之深的感叹付于笔墨之中,更增缠绵往复。清人陈廷焯评曰:只一“又”字,多少眼泪,音节凄缓(《云韶集》)。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意谓每日对鸾镜梳妆,头上插着花枝,此中情意又有谁知呢?也可解为由于心中对远游人的相思情无人理解,只有眼前的妆镜和花枝算是知音。“枝”与“知”是谐音双关。而“鸾镜”一词则出典于范泰《鸾鸟诗序》:“罽(jì计)宾王获彩鸾鸟,欲其鸣而不能致。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可悬镜以映之。’王从其言,鸾睹影悲鸣,哀响中宵,一奋而绝。”以后,人们就称镜子为“鸾镜”。 鸾见同类影像而悲鸣,哀响中宵,一奋而绝。也寓有绵绵相思之意。
  此篇虽然还是写闺情幽怨,但景物由闺室宝函扩展到了吴山、驿桥、江南岸,春色无边,春愁无尽,意境显得更加开阔、清新,也更有江南吴越地方风情特色,情致更为委婉深沉。今人唐圭璋先生评道:“晓来登高骋望,触目春山春水,又不能已于兴感。一‘又’字,传惊叹之神,且见相别之久,相忆之深。换头说明人去信断。末两句,自伤苦忆之情,无人得知。以美艳如花之人,而独处凄寂,其幽怨深矣。‘此情’句,千回百转,哀思洋溢。”
  细品全词字句,唐老先生一语中的,深得其神韵。
  

作者:偶来支持你 回复日期:2010-04-29 13:12:51 
回复 
  我也不说什么话了,先顶个吧!无语!!!!!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4-29 14:52:54 
回复 
  
  烟雨杨柳中的美丽江南
  
  读温庭筠这首描写烟雨江南风景的菩萨蛮词,听着周杰伦温婉而深情款款的《青花瓷》,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一副笼罩于烟雨朦胧之下,有着小桥流水景象的画卷缓缓地在脑海中晕染开来并久久不能消散。
  曾经在记忆里风景如画的江南,像梦一般凄婉迷茫。而春天里的小雨是最适合想念的,心绪蔓延,思念如线,看着雨水沿着伞际留下,渐渐地湿润了双眼,一种幽怨春愁会油然而生。那些晚唐五代的词是轻灵要邈的.词人在沉吟之际,常取细雨轻云一类轻柔流动的物象。在晚唐五代的词中,或借雨之动态抒发个人的感慨,或描写唯美的人情物态,表现轻歌曼舞的上流社会生活,这使得词中那“雨”之意象更加丰润匀停。如细雨在李商隐笔下已幻化成神女的“萧萧发彩”(《细雨》),比起杜甫诗中“知时节”、润万物之博大的“雨”,题材渐窄而创意尖新。杜甫《大雨》诗中的“风雷飒万里,霈泽施蓬蒿”,和李商隐《微雨》诗中的“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在诗题与风格上,也有宏大与纤细的区别。晚唐诗风已经趋于幽细隐微。晚唐五代是战乱频仍、儒教衰落的时期,其政治气候恰似阴雨沉沉、连月不开。对于沉醉于歌台舞榭中的词人们来说,这是无可回避的。
  在写雨的词中,“雨”与“柳”的结合则使愁绪更细微幽曲。“柳”在古诗中本具有别离相思的感情色彩,一经被“雨”浸润,此种色彩更为浓厚。“雨”和“柳”的结合,在《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和唐人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等诗中已出现过,晚唐五代词则更为细腻、轻灵。如:韦庄《清平乐》:“绿杨春雨,金线飘千缕”,顾夐《酒泉子》:“杨柳舞风,轻惹春烟残雨。”又如孙鲂《杨柳枝》:“灵和风暖太昌春,舞线摇丝向昔人。何似晓来江雨后,一行如画隔遥津。”柳枝舞线,恍若怀人,何其有情!而其最动人处,乃在江雨初收,含情伫立,使人心醉神迷。再看齐已《杨柳枝》:“凤楼高映绿阴阴,凝碧多含雨露深。莫谓一枝柔软力,几曾牵破别离心。”
  杨柳被视为情深之物,还在其“凝碧”的色泽。而含露含雨,其色愈青,也愈加牵动人们的情思。花间词人温庭筠更善于将细柳与细雨两种意象融在一起,营造出缠绵纤细之境。还是看看这首《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菩萨蛮》之十)其中“杨柳”二句是一个创造。柳枝细长如丝,细雨绵绵不断,二者交融,纤细缠绵之极。在这两句之间又加入一“驿桥”的意象,把人物的活动、幽思也融入其间,透出依依别情。“杨柳”句是眼前之景,“驿桥”句是过去的别离之况。这不同时间的思绪被作者用雨丝和柳丝编织成缠绵幽曲的情网,浑然一体了。
  温庭筠又有《更漏子》一首: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雨丝和柳丝,虽为物不同,却都是纤细之体。二者交织在一起,意象密集,情致缠绵。深闺之人耳接雨声,脑海中便浮现出飘拂在细雨中的细柳。悠远绵长的点点滴漏,一时也仿佛从室外传来,和微微细雨、轻轻柳丝融为一体。这情景,是女主人公彼时心境的细腻表现。
  还以以温庭筠《杨柳枝》为例:“金线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栏干半入楼。”晴天中低垂的柳枝金线,已惹起人间的离愁别恨;而当暮雨飘然而下,那湿润飘拂的枝条愈发令人黯然销魂了。
  想想看,在江南的春天里,柳绵草长,细雨蒙蒙,田垄上的油菜花开得色彩鲜烈,在蒙胧雨雾里显出了一种凝重的冷艳。田埂上,纤细腰肢的女子撑一把透明小伞,踏一路细碎的雨丝,走进那幽朴的江南民居。斑驳的门窗,雕花的镂空,带着铜锈绿的门环,还有庭院里交缠的藤蔓和山石,发散着千百年沉积的朴拙幽情。若是在这里携一卷线装竖排的《花间集》,舒展身子躺在那竹藤椅上,听着天井里滴答而落的雨声,无意间你眼前会渐渐觉那潇潇春雨、袅袅柳丝和自己整个身与心几乎浑然一体,都化为一片令人怅惘眷恋的迷濛春烟。
  耳畔会悠悠飘来千百年前的琴声,那是千年前唐朝女子拨弄的丝弦,让你的心顿时变得轻盈而丰润。这也许就是江南,是你的,我的,梦中的烟雨江南.
  

作者:擢倚天之剑 回复日期:2010-04-29 16:00:20 
回复 
  文笔的确不错,令人爱读。只是似乎拉得太散了。花间派这么多的词人,虽然其中以温庭筠为翘楚,但韦庄、和凝、顾夐、牛峤等人的作品不可不论,这样写来,容量大极了。建议老孟先生组织精炼些。不知当否?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4-29 16:22:58 
回复 
  作者:偶来支持你 回复日期:2010-04-29 13:12:51 
    我也不说什么话了,先顶个吧!无语!!!!!
  ----------------------------------------------------
  ,为什么不说话?
  
  作者:擢倚天之剑 回复日期:2010-04-29 16:00:20 
    文笔的确不错,令人爱读。只是似乎拉得太散了。花间派这么多的词人,虽然其中以温庭筠为翘楚,但韦庄、和凝、顾夐、牛峤等人的作品不可不论,这样写来,容量大极了。建议老孟先生组织精炼些。不知当否
  ---------------------------------------------------------
  我目前只读温庭筠的词,主要是他有代表性的十四首菩萨蛮词,其他的再选择性地读读.谢谢垂顾

作者:上网易 回复日期:2010-04-29 16:29:51 
回复 
  记号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胡狼拜月o 回复日期:2010-04-29 22:04:39 
回复 
  陈红演过李莫愁?!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4-29 23:55:29 
回复 
  作者:上网易 回复日期:2010-04-29 16:29:51 
    记号
  --------------------------------------------
  谢过
  作者:胡狼拜月o 回复日期:2010-04-29 22:04:39 
    陈红演过李莫愁?!
  --------------------------------------------------------
  演过.98版神雕.人称最美艳的李莫愁,张纪中的零五版是孟广美演的,形象有点残.
  

作者:南门太守 回复日期:2010-04-30 07:59:40 
回复 
  清晨来拜贴,预祝五一节快乐!
  

作者:林素微 回复日期:2010-04-30 08:29:24 
回复 
  想想看,在江南的春天里,柳绵草长,细雨蒙蒙,田垄上的油菜花开得色彩鲜烈,在蒙胧雨雾里显出了一种凝重的冷艳。田埂上,纤细腰肢的女子撑一把透明小伞,踏一路细碎的雨丝,走进那幽朴的江南民居。斑驳的门窗,雕花的镂空,带着铜锈绿的门环,还有庭院里交缠的藤蔓和山石,发散着千百年沉积的朴拙幽情。若是在这里携一卷线装竖排的《花间集》,舒展身子躺在那竹藤椅上,听着天井里滴答而落的雨声,无意间你眼前会渐渐觉那潇潇春雨、袅袅柳丝和自己整个身与心几乎浑然一体,都化为一片令人怅惘眷恋的迷濛春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令人向往啊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4-30 09:52:35 
回复 
  作者:南门太守 回复日期:2010-04-30 07:59:40 
    清晨来拜贴,预祝五一节快乐!
    -----------------------------------------------
  也祝太守节日快乐
  
  作者:林素微 回复日期:2010-04-30 08:29:24 
  令人向往啊
  ----------------------------------------------------
  同感,那才是真正的诗意的栖居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回复日期:2010-04-30 10:36:49 
回复 
  花间一壶酒
  窗前半斜阳
  行吟且踟蹰
  其意不在觞
  微风解真味
  明月流素光
  趺坐款款道
  掀须吐豪肠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4-30 12:07:17 
回复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回复日期:2010-04-30 10:36:49 
  -------------------------------------------------------
  好诗,汉魏古体风格.如果不是第一句化用李白的,几乎就以为是前人的遗珠一枚!

作者:胡狼拜月o 回复日期:2010-04-30 12:35:57 
回复 
   作者:胡狼拜月o 回复日期:2010-04-29 22:04:39 
      陈红演过李莫愁?!
    --------------------------------------------------------
    演过.98版神雕.人称最美艳的李莫愁,张纪中的零五版是孟广美演的,形象有点残.
  ==============
  孟广美。。主要是扮相的问题吧。。。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4-30 14:08:28 
回复 
  作者:胡狼拜月o 回复日期:2010-04-30 12:35
  孟广美。。主要是扮相的问题吧。。。
  -----------------------------------------------
  感觉她不太适合古妆.据说新西游记要演蜘蛛精,看剧照倒有些几分妖气.呵呵
  

作者:木鱼之木 回复日期:2010-04-30 15:40:41 
回复 
  呵呵,花间,斜阳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4-30 16:33:32 
回复 
  
  鸾镜与花枝:谁的荷尔蒙在飞
  
  昔罽(音“计”)宾王结罝峻祁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致也。乃饰以金樊,飨以珍羞。对之逾戚,三年不鸣。夫人曰:‘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县镜以映之!’王从言。鸾覩影感契,慨焉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
     南朝 宋 范泰《鸾鸟诗》序
  
  这里说的是古代一位叫罽宾王的人,在峻祁山结网捕获一只鸾鸟,特别喜爱它,但就是不能让它鸣叫。于是用金樊笼装饰,用美食喂养,三年后还是不叫。他的夫人听说鸟见了同类肯定会叫的,于是在笼前挂一片大镜子。果然鸾鸟见到镜子中的影像,慨然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
  此后镜子便与鸾鸟结了缘,又称作“鸾镜”。但这个典故听来却多少有些悲剧色彩,读后感到那笼中的鸾鸟遭际颇令人同情。是看到了自己的形孤影单而悲伤?是以为来了同类而亢奋激动?或是被那人类所制造的奇光幻影所惊悚?总之鸾鸟那种“慨然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的姿态,让人感到了一丝悲壮。
  在另一个故事则大异其趣。南朝刘敬叔写的志怪小说《异苑》记载:“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无由。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相传山鸡很欣赏自己的毛羽,每每看到水中的影子则蹁蹁起舞。魏武帝得了一只漂亮的山鸡,想让它跳舞却没有办法,还是那聪明的小苍舒(曹冲)有办法,让人将一面大镜子放在山鸡面前,那山鸡看见了自己的影子,便跳舞跳个没完。故而这里的山鸡形象是颇为欣然自得的。后人便又常以“山鸡舞镜”来比喻顾影自怜,自我欣赏。如南朝徐陵《鸳鸯赋》诗云:“山鸡映水那自得,孤鸾照镜不成双。”唐崔护诗《山鸡舞石镜》云:“ 庐峰开石镜,人说舞山鸡。物象纤无隐,禽情祇自迷。”今人金庸《三十三剑客图》则有云:“得意紫鸾休舞镜,断踪青鸟罢衔笺。”
  在这首温词中的“鸾镜与花枝,心事竟谁知”,显然是借用了“鸾镜”一词中鸾鸟见孤影而哀鸣的寓意,形容那闺楼中的女子孤独寂寞的心境。同时,鸾镜与花枝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是一种很精妙的感觉。花枝是美丽香艳的装饰物,鸾镜是雕饰精美的闺中用品,故而那女子的心事自有一番格高质洁、清艳幽馨的情调。
  从词开篇的“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到最后的“鸾镜与花枝,心事竟谁知”,无不流溢发散着尊贵华美的气息。这让我们会想到张爱玲的那些精致篇什中,总会出现一些流行时尚的漂亮衣饰,一些华美精致的钻玉首饰,一些雅致的戏谑,一些风韵的眼风,还有那男人的优雅与风度,女人的时尚、敏感与高雅,以及他和她那种若即若离、似有还无的悠悠情愫。那些飘拂的流苏,那些美丽的旗袍,那些沪港派的审美趣味与格调,构成了张爱玲小说中浓厚的中上层社会女性文化气息。
  而我们从温庭筠的词作里嗅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气息。从开篇那女子床上华丽精美的宝函枕头,那上面钿雀和金鸂鶒的图饰,仿佛可以感觉到一种丝滑柔腻的质感,可以闻到上面散发的阵阵馨香,可以感到某种若梦若幻的气息。那是一种仿佛来自红楼梦大观园里的那种华贵绮丽的气息。
  然后是那女子在沉香阁上看风景,吴地一带青黛色的山影连绵起伏。要知道,沉香阁可是由名贵沉香木所制作的。在唐玄宗的深宫后院就有个沉香亭,那里种植着簇簇牡丹花。太平天子李隆基就曾和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李白的三首清平乐就是在那里吟成的。这里虽仅是借用沉香阁的名字来指代女子的闺阁,但那种精致华贵、风流绮艳的格调却隐约可见。而连绵起伏的吴山点明了地点,是江南的吴越之地,正是所谓红尘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在如丝如雾的烟雨春愁中,我们还感到了那女子不凡的身世,她所思念的对象也肯定不是凡夫俗子,而隐隐有仕宦人家的影子。画楼、芳草、江岸,是一组由近及远的清旷画面,依然是美而不野、美而不俗的风致。
  最后的“鸾镜与花枝,心事竟谁知”,透露了那女子神情气质中最动人的那一点气息,那种美丽的哀愁,那种闲适的寂寞,甚至那闺中女子的梦幻般心绪,温庭筠都那样妥帖细致而又朦胧飘忽地表达出来。
  世间竟然有这样温情脉脉的男子,有这样含蓄深长的笔致,书写了一种优美、温情、浪漫和伤感的女性气质与风韵。令遥隔千年的我们今天读来,心头依然会氤氲了一种挥之不去的缱绻和缠绵,一种充满人性的温情与思念。
  温庭筠的笔是飘忽不定的,是梦幻般的文字组合,我们所能把握的只能是这个晚唐男人内心深处的旖旎风光,是他理想中美丽女性的温情幻影,是他对笔下那些可爱女性的欣赏、赞叹,甚至是暗自的爱慕与神往。
  这位晚唐时代的卡西莫多,面对心中的美神爱斯美拉达,也许只有以无比冷静而又无比深情细致地描述那心中美神的一行一止,一笑一颦,一声一息,才能平抑心头不时澎湃而起的情感潮汐。
  所以,我们想追问一句,在精致华美、温情脉脉的花间词背后,是否还飞扬着一丝荷尔蒙的伟大力量呢?那些美丽的词句,是否就是一封封没有具体对象、却是写给所有美丽红颜的雅致情书?
  嗯,也许,有可能。是的,也许有那么一点点可能。女人,特别是漂亮女人们应当读一读花间词,读一读温飞卿的词,那实际上是写给你们的。那都是一个个才情卓具的中古东方男人对理想女性的一种精致素描,是用方块文字绘就的东方版蒙娜丽莎.
  
  (注:卡西莫多是雨果《巴黎圣母院》中貌丑的敲钟人,爱斯美拉达是美貌而善良的波希米亚少女。我们的温飞卿不敢接受女弟子鱼玄机的爱,也许就是这卡西莫多情结在作怪。)
  

作者:hzsc 回复日期:2010-04-30 16:33:55 
回复 
  花间虽好,但读多了有窒息的感觉。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4-30 17:28:54 
回复 
  作者:木鱼之木 回复日期:2010-04-30 15:40:41 
    呵呵,花间,斜阳
  -----------------------------------------------
  握手,呵呵  
  作者:hzsc 回复日期:2010-04-30 16:33:55 
    花间虽好,但读多了有窒息的感觉。
  -------------------------------------------------
  这要怪我.呵呵.不过,任何东西读多了都会有这种审美上的疲劳.
  

作者:巨形瓢虫 回复日期:2010-04-30 18:06:59 
回复 
  MARK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4-30 19:27:12 
回复 
  
  春风鸾镜愁中影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4-30 20:40:33 
回复 
  
  江南古镇


作者:南门太守 回复日期:2010-04-30 22:11:47 
回复 
  欢乐世博会,幸福五一节,前来拜望!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01 09:51:12 
回复 
  作者:巨形瓢虫 回复日期:2010-04-30 18:06:59 
    MARK
  -----------------------------------------------------
  谢过
  
  作者:南门太守 回复日期:2010-04-30 22:11:47 
    欢乐世博会,幸福五一节,前来拜望!
  -------------------------------------------------------
  昨天看了开幕式,今日五一是晴天,谢谢太守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01 16:48:36 
回复 
  
  烟雨江南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01 18:05:00 
回复 
  
  十一,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
  
  -----------------温庭筠《菩萨蛮词》之十一
  
  南园里满地都轻堆着飘落的柳絮
  却听得一阵清明时节的急雨骤然而来
  雨后的夕阳又悬挂在西边的天际
  一树杏花却在急雨过后显得稀疏飘零
  
  被那雨声惊醒的女子默然无语,
  容颜却显出几分匀和秀美
  女子起身将那枕后的屏山轻掩
  望望窗外已是日暮苍茫的黄昏时分,
  靠在门楣上望着那黄昏风景
  心境一时有些茫然无际
  
  本词所写为一独处闺中的女子春昼睡起后的生活情态。
  明代词评家沈际飞对本篇评价颇高,认为其“隽逸之致”,可“追步太白”(《草堂诗馀正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则谓本篇中有“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二句,秦少游“雨馀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画堂春》)之句,显然是"自此脱胎"(《人间词话•附录》)。
  而更奇的是,今人毛润芝词作《菩萨蛮*大柏地》也化用了此词中的这两句:“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让我们再来品一品这首清新隽逸之词吧。
  上片是一幅清新而略带伤感的暮春风景画:南园里杨柳飞絮落满地,一团团轻盈的落絮成堆,如雪如雾。柳絮飞于春暮时。“轻絮”前用一“堆”字形容花絮落积之厚,在杨柳树多的地方即有这种景象。轻絮堆满地是春光将尽的季节。这时“愁闻”那清明时节的急雨乍落。谁“愁闻”?无疑是词中的那位春睡的女子。无“我”之景中引了有“我”之情。于是画面就带上了主观色彩。急雨来得快去得也快,雨后,很快就有那夕阳悬在天际,将大地照得一片橙红,景象清新如画。这园子里的那些杏花却显得七零八落,稀疏飘零。雨余气清,斜阳照射,落花犹香,一切作用于人的各种感官,总的给人以清丽凄艳的感觉。
  那女子是床榻之上,在睡梦中被雨声惊醒的,听到了雨声不免生了些愁绪。无言是一种醒后愁绪的神态,“匀睡脸”即轻匀睡脸,薄施粉黛,是一种慵懒寂寥的容色举止。午睡初醒时的一瞬,绣枕与屏山掩映。“掩”可解作女子起床后轻掩屏山,也可解作女子从起身后的屏枕所感受到的寂寞氛围和心情,也是产生“无言”句那种表情的环境气氛。这样的幽闲处境中,人自然感到慵懒空虚。“屏山”原本是床畔的掩蔽物,即屏风。这里只提“枕是屏山掩”,因起身后枕上空虚,屏山虚掩,关乎女子闲静幽寂的心情。而紧随其后的“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则推出一幕斜阳晚照,美人倚门的画面。那种日暮黄昏时迷茫苍凉的心绪与百无聊赖的人生空虚感,可谓笔墨入木三分。
  对于一个敏感于四季轮回、时光流转的孤独之人,黄昏时分最是难堪。这一天又行将结束,倦鸟投林人回家,唯有那远行的游子不见归影。这女子眼中的黄昏景象就别有一番苍凉与落寞。李白作的《菩萨蛮》中有“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的黄昏景象,有“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的伤感,有“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落寞,有“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怅惘。这恰恰是在外羁旅之人的心绪,正可对照。
  当然,这一切均是笔者的强作解人。词中没有明言这女子到底在黄昏倚门时想些什么。温庭筠也许只是描绘了这女子某种特定情境里的心绪与感受而已。但从这种斯景斯境的独特生活感受中,我们还是领略到了人生的某些无奈与存在的荒谬感。某种被生活被环境压抑的人的理想、情感与渴望无法得到满足的孤独感无助感,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被遮蔽被虚化的那种隐隐焦虑与精神上的虚无感,一种身心无托、无所寄寓的无根浮萍式的命运感。
  一种庄子式对天地大美,自然山川物象的沉醉与迷恋?一种佛陀式的色空之悟?一种叔本华式的悲怆情怀?一种海德格尔式的关于"在"的困惑与迷思?
  或有之一二,或兼而有之,或者竟都不是,但是有此词的文字在,人人皆可自悟自得,此即诗词之大道矣!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01 21:14:05 
回复 
  
  杏花春雨


作者:胡狼拜月o 回复日期:2010-05-01 22:33:10 
回复 
  一种庄子式对天地大美,自然山川物象的沉醉与迷恋?一种佛陀式的色空之悟?一种叔本华式的悲怆情怀?一种海德格尔式的关于"在"的困惑与迷思?
  ===========
  这段有意思。。。。

作者:南门太守 回复日期:2010-05-01 23:24:48 
回复 
  向节日里仍工作在天涯的朋友们问好!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02 10:00:57 
回复 
  作者:胡狼拜月o 回复日期:2010-05-01 22:33:10 
    ===========
    这段有意思。。。。
   -----------------------------------------------
  是吗?呵呵
  
  作者:南门太守 回复日期:2010-05-01 23:24:48 
    向节日里仍工作在天涯的朋友们问好!
  ---------------------------------------------------------
  问好,太守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02 11:25:54 
回复 
  
  "斜阳"诗话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雨余气清,斜阳照射,落花犹香,这首菩萨蛮中最鲜明亮眼的两句词,其实是有着很深厚的审美感受经验积淀的。那种清新中的绚烂,那种美景的伤感,那种悠长的韵味实令人回味不尽。而且也给后世的文人们以启发和思悟。
  北宋词人秦观就以这两句为本进行了翻写:“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这两句出自秦观的《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全词是: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宝篆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词一开始“东风”二句,为春睡渲染气氛,写东风吹拂柳条,春日渐长,雨后斜阳映照芳草,正是人困春睡时光。接着“杏花”两句,枝头的杏花零落入泥,燕子衔沾花的泥土筑巢,犹自散发着微微的香气。由景而人,美人面对花落春去之景,青春难再,自然无心红妆,不得不陷于春困矣。对于这样的翻写,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附录》说:“温飞卿《菩萨蛮》‘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少游之‘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虽自此脱胎,而实有出蓝之妙。”
  笔者倒不认为秦少游翻写的两句词一定就胜过了飞卿的原句。仔细品味一下,秦少游的“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意象更多更密,多了芳草和燕泥香,脂粉气渐浓,情感愈加纤柔细致,语句隐有雕饰之感。而温飞卿的“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则清新朴素,简明精炼,更加自然天成。
  其实,后世的一位特殊词作者毛润芝先生对飞卿这两句词的翻写却更有生气,更见创意。毛润芝为近现代著名军政人物,戎马之余亦兼善诗词,风格悲慨苍凉,风骨俱在。他在一首《菩萨蛮•大柏地》中写道: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此词“雨后复斜阳”虽然化自温词,接下来的“关山阵阵苍”顿使境界大别。一个写零落的花香,一个写苍茫的群山,自是沉雄一路。而这首词的起笔造势也出手不凡,色彩斑斓,想象奇异,赋予彩虹以生命和灵性,下阕写战场旧址和感受。战争留下的弹洞陈迹,流血铺洒过的战场旧迹在词人的内心化作一种崇高之美感,江山都变得更加明媚动人了。
  花间词人遇到了铁血中杀出来的强悍男子,虽在美学境界上不分轩轾,但在气度格调上自有分别。在这里我注意到,对于日暮斜阳这一千古意象,那些胸襟开阔、笔力雄健的词人总有特殊的偏好。
  看看北宋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斜阳景象:“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山映斜阳,天水相接,芳草一直蔓延到斜阳所照的视野之外,在视野上更加开阔,在意境上更浑厚深沉。而范仲淹在另一首《渔家傲》的落日则将苍凉雄浑的风格推向新的高度:“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仿佛一幅群山边城落日的图画,境象阔大,苍茫无际,自是为卿相、为将帅者手笔。在写斜阳日暮景象的诗词中,我最喜欢的却是辛弃疾的《摸鱼儿》中那两句:“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暮色苍茫中的景象,在词的结尾处深有韵味。有的评家认为旨在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我以为是抒发了辛稼轩自己某种深沉抱负与家国情怀。
  如果非要评出写日暮景象最为雄浑大气、境界开阔的词作,当属前面提到的毛润芝一阙《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此词篇幅虽短,但“份量”吃重。这是真正的一流词作,置诸唐宋名篇中亦毫不逊色。“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一句有如天外飞来之笔,充满深沉广袤的宇宙意识和慷慨昂奋的生命意志,是为大丈夫手笔。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02 12:51:01 
回复 
  
  落日苍茫


作者:木鱼之木 回复日期:2010-05-02 13:18:30 
回复 
  呵呵,更新,
  
  美文,美图
  
  

作者:梅香相伴 回复日期:2010-05-02 13:46:59 
回复 
  mark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02 17:20:29 
回复 
  作者:木鱼之木 回复日期:2010-05-02 13:18:30 
    呵呵,更新,美文,美图
  ----------------------------------------------------
  谢谢木鱼,呵呵
  
  作者:梅香相伴 回复日期:2010-05-02 13:46:59 
    mark
  ----------------------------------------------------
  谢谢梅香
  

作者:胡狼拜月o 回复日期:2010-05-02 21:18:16 
回复 
  这篇更多了一份厚重沧桑,呵呵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02 22:44:39 
回复 
  作者:胡狼拜月o 回复日期:2010-05-02 21:18:16 
    这篇更多了一份厚重沧桑,呵呵
  --------------------------------------------------
  胡狼今天还上来看看?呵呵,节日快乐

作者:16岁的哥 回复日期:2010-05-02 23:01:26 
回复 
  激活

作者:18减1 回复日期:2010-05-02 23:03:01 
回复 
  M

作者:九九回真 回复日期:2010-05-02 23:11:26 
回复 
  激活

作者:无缘春花 回复日期:2010-05-02 23:28:04 
回复 
  留痕

作者:青龙抬头 回复日期:2010-05-02 23:31:02 
回复 
  爪印

作者:锅盖哥 回复日期:2010-05-03 01:51:20 
回复 
  锅墨

作者:拈花兰指 回复日期:2010-05-03 09:02:39 
回复 
  点印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回复日期:2010-05-03 09:07:15 
回复 
  品读,咀嚼,反刍。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03 10:16:17 
回复 
  
  斜阳夕照的美学境界是神秘、幽远、迷离朦胧的。
  在诸多古典诗词意象中,斜阳夕照和日暮景象无疑是最令人动情、牵惹人的无限情思和愁绪的意象。不需要任何说明,不需要任何多余的夸张,仅仅只要那样一种日薄西山、沉沉欲坠的景象出现,就立时让我们进入一种深沉辽远、无限苍茫的境界之中。唐宋诗词中时时出现的暝色起愁、日暮途远的嗟叹以及荒烟落日、羁旅晚归等美学意境无不涂抹着这一抹斜阳的余晖。
  在唐宋诗词中, 斜阳晚照是时光流逝, 生命悲凉的感叹; 是人世沧桑, 经历坎坷的见证;斜阳暮霭是诗人们脱离尘俗独守着的一方宁静的天空;是自得其乐的隐逸情怀; 是渔舟唱晚, 日暮人归;更是人类精神的家园。斜阳落照的美学结构与艺术心灵的生命体验交融为一体, 以其独特的审美意蕴为唐宋诗词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马穿山径菊初黄, 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
  
  宋代王禹偁的这首《村行》是我读来最有感觉的一篇,常常在不经意间打动人的心弦。山野之间,诗人信马由缰地游玩,路边野菊花开,星星点点,山谷间鸟声啁啾、溪声潺潺之声,听来皆是难得的天籁。而几座山峰沉默无语地笔立在夕阳之下,显出几分孤寂和苍茫。棠梨叶落红如胭脂,荞麦花开色白如雪,最后发现眼前村庄里的小桥和原野上的树木,看来眼熟,原来是与家乡景致很相似,心底平添了几分思乡的愁绪。这里的夕阳日暮景色美好可爱,“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阳”,诗人把自然拟人化了,万壑、晚籁、山峰、斜阳和人一样仿佛也有了生命。其间有“声”有“色”,情景交融,人与自然达到神形相契, 物我两忘的境界。
  再看唐朝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夕阳斜照在乌衣巷口, 朱雀桥边的野花独自开放, 旧时堂前的燕子也已经飞入了寻常百姓的家。凄清冷寂的氛围中, 当年那些乌衣诸郞今安在?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往日的繁华早已烟消云散。物是人非, 空留余恨, 只有一抹夕阳还在辉映着久别的历史。这乌衣巷口的一抹夕阳令人无限感慨,仿佛已成为历史的见证, 来感叹人世的沧桑。
  古代那些学识渊博又敏感多情的文人士大夫常常在出世与入世之间转寰,大隐于红尘和朝堂,又时常将目光投向自然, 寻求精神的家园,求得心灵永远的宁静。唐代诗人王维晚年把自己的情趣寄托于山水。如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一诗就把自己的闲适心境与夕阳中的自然美景融为一体, 具有一种禅宗的心境, 显示出分外悠闲的隐逸情怀:
  
  “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
  复植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
  
  诗人为寒山、秋水、柴门、渡头、墟里, 五柳等意象营造了“落日余晖”这一更为广阔的背景。夕阳渐落, 寒山转翠, 秋水潺潺, 富有浓郁的山林生活气息, 意境悠远奇妙, 格调高远。山林之美, 隐逸之趣, 晚年落日, 相互映衬, 别具情调, 情感真实坦诚。"倚杖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这一联勾起笔者的很多美好记忆,晚风中的蝉声,斜阳下的诗人,山野间的那些萧瑟草木,曾经的青春豪情只剩得一襟晚照,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晚年归隐山林, 脱离尘俗, 独守一份宁静的天空, 自得其乐的隐逸情怀。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是白居易《暮江吟》中的句子。一道残阳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这是何等清新而绮丽的画面。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是明代杨慎《临江仙》一词中的名句,充满了对历史对人生的哲思。世事浮沉变幻,功名转瞬即逝,只有高高的山峰,永恒地耸立在夕阳的映照下。被清初毛宗岗在删改《三国演义》一书时用作开篇词。 而台湾女作家琼瑶又将自己的一部长篇小说命名为《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在,象是对英雄伟业的映证与肯定,又象是对其进行超越,面对那似血的残阳,历史和岁月仿佛也凝固了。“依旧”和“几度”都是具有时间意味的虚词,或许世界真的就是如此,充满着变与不变。宇宙永恒;英雄功业,恰如夕阳虽然美好,却极短暂。“色”中有“空”, “空”中有“悟”,景与情、情与理浑然交融,寄托深沉,情思藐远。
  与这“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意境相似的,还有香港黄沾先生为电视剧《笑傲江湖》所作的主题曲《笑傲江湖曲》:
  
  沧海一声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
  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
  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事几多骄
  清风笑
  竟惹寂寥
  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沧海一声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
  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
  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事几多骄
  苍生笑
  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想想吧,两三个两鬓花白的老人,坐在湖水边,浅饮低酌,弹琴合奏,过去的江湖岁月仿佛成了不真实的回忆,反而是无限美好的夕阳晚照让人留恋深眷。这里的“一襟晚照”就是一怀夕阳余辉的意思,表现了一种迟暮中的洒脱与豪情。
  
  “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英雄老去,豪情还在,那一襟晚照仿佛述说着昔日的往事和荣光,那是生命在最后时刻还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对荣誉的崇尚。
  

作者:木鱼之木 回复日期:2010-05-03 10:24:13 
回复 
  呵呵,来到花间
  

作者:荒原11 回复日期:2010-05-03 11:18:00 
回复 
  马克

作者:寂寞文字 回复日期:2010-05-03 11:23:21 
回复 
  花间流连下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03 15:35:26 
回复 
  
  作者:16岁的哥 回复日期:2010-05-02 23:01:26 
  作者:18减1 回复日期:2010-05-02 23:03:01 
  九九回真 回复日期:2010-05-02 23:11:26 
  作者:无缘春花 回复日期:2010-05-02 23:28:04 
    留痕
  作者:青龙抬头 回复日期:2010-05-02 23:31:02 
    爪印
  作者:锅盖哥 回复日期:2010-05-03 01:51:20 
    锅墨
  作者:拈花兰指 回复日期:2010-05-03 09:02:39 
    点印
  -----------------------------------------------------
  欢迎各位新朋友!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03 15:37:17 
回复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回复日期:2010-05-03 09:07:15 
    品读,咀嚼,反刍。
  -----------------------------------------------------
  谢谢酒兄垂顾
   作者:木鱼之木 回复日期:2010-05-03 10:24:13 
    呵呵,来到花间
  ------------------------------------------------------
  木鱼兄驾到,欢迎,呵呵  
  作者:荒原11 回复日期:2010-05-03 11:18:00 
    马克
  ---------------------------------------------------
  谢谢!
  作者:寂寞文字 回复日期:2010-05-03 11:23:21 
    花间流连下
  --------------------------------------------------------
  寂寞兄节日可过得好?
  

作者:胡狼拜月o 回复日期:2010-05-03 16:56:47 
回复 
  黄沾。。。鬼才啊。。。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03 18:31:47 
回复 
  作者:胡狼拜月o 回复日期:2010-05-03 16:56:47 
    黄沾。。。鬼才啊。。。
  ------------------------------------------------------
  他是现代的柳永,现代的词人.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03 20:27:59 
回复 
  
  斜阳夕照


作者:冷风暖香 回复日期:2010-05-03 20:33:26 
回复 
  马克之。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流尘ABC 回复日期:2010-05-03 20:38:17 
回复 
  顶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03 21:25:48 
回复 
  
  清风笑,竟惹寂寥,
  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0-05-03 21:33:55 
回复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作者:南门太守 回复日期:2010-05-03 22:24:30 
回复 
  小长假结束,再来拜望、读贴!
  

作者:林素微 回复日期:2010-05-04 06:46:18 
回复 
  在诸多古典诗词意象中,斜阳夕照和日暮景象无疑是最令人动情、牵惹人的无限情思和愁绪的意象。不需要任何说明,不需要任何多余的夸张,仅仅只要那样一种日薄西山、沉沉欲坠的景象出现,就立时让我们进入一种深沉辽远、无限苍茫的境界之中。唐宋诗词中时时出现的暝色起愁、日暮途远的嗟叹以及荒烟落日、羁旅晚归等美学意境无不涂抹着这一抹斜阳的余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得好
  见字如画

作者:木鱼之木 回复日期:2010-05-04 09:08:41 
回复 
  呵呵,来了,看看美景
  
  • 复制给朋友
  • 分享到外站 腾讯微博 嘀咕 新浪微博 豆瓣 搜狐微博 开心网 QQ书签 人人网 百度搜藏 白社会 雅虎收藏 MSN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