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种女狼3电影:文言文(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5:12:47

二、古诗词赏析。

1.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 “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艺术手法主要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在情感特质上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小伙子虽然非常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够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理的制约。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C.关雎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诗中的“君子”和“淑女”,为贵族“少爷”和“小姐”;诗中的“琴瑟”和“钟鼓”为贵族的专用品。
D.全诗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并以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于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蒹葭》选自《诗经  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4.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诗人用极其简洁的方式从总体上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给他们的斗争染上了悲壮的色调。
B.“黑云”两句就勾勒出这样的画景:城头弥漫着乌云,似乎淹没了一切,但偶尔大风吹过,云中透出日光,照在城头士兵的铁甲上,金光闪闪,显示了不可侵犯的气概。
C.“半卷”两句先以“半卷红旗”写趁夜奔袭之状,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感慨悲歌之地,再加上一个“鼓寒”的声音细节,悲壮的气氛就更浓了。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是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这里说的“报君”“为君死”,就是指封建时代臣子的“愚忠”。

5.对《雁门太守行》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6.对夏完淳《别云间》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A.这首诗作于作者在行军途中离开故乡时所作,诗风悲壮慷慨。
B.第二联深沉、强烈地表达了英雄失路之悲。
C.第三联“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两句表现了作者情感和心理上的矛盾:作者已抱定杀身成仁之心,对死无所畏惧,可同时对生养自己的故乡又难以割舍。
D.最后一联“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猛然振起,表达了不停止战斗的决心。
7.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原诗见11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与“夕”,“九重天”与“路八千”,让人深切感受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B.三、四两句进而表明自己的心迹。“圣明”而有“弊事”,相对成趣。
C.五、六两句即景抒情,情悲且壮。“马不前”流露出英雄失路之悲。“横”“拥”两字形容物态都很精当,且有气势。
D.结尾两句沉痛而从容。诗人向侄孙交待后事,语义紧扣第四句,进而吐露出积极向上的情怀。

8.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没有很大的差别。
B.蒹葭中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写到主人公隔水相望,苦苦追寻,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C.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静态写照,而歌者忽上忽下的寻求伊人,伊人忽隐忽现,欲即转离,这又都是动态的描摹,如此动静结合,使这幅画给人留下了更加生动、鲜明的印象。

9.赏析《诗经 关雎》并答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本诗围绕一个     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     ,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                    
10.赏析《诗经 蒹葭》作答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日希,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末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                    ,来表现主人公对爱的纯洁与执着。
全诗反复铺排描写,渲染扑朔迷离的寻爱历程,极富      美、      美、

      美、      美。

11.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⑴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加以分析。

                                                                         


三、课外文言文语段阅读:

(一) 武 王 克 殷

    武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具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者余胥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注释】①太公:即姜太公吕尚  奈……何:相当于“如……何”。③余胥:墙壁角落。刈厥敌:杀掉那些敌人。靡:无,没有。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武王              ②刈厥敌            

2.此文是成语         的出处。

3.与文中加点的“田”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B.其一坐于前。

C.小信未孚,神弗也。    D.寒暑易节,始一焉。

4.现代汉语常用“惟才是举”、“惟利是图”等,“惟……是……”等固定格式的词语,试把“惟仁是亲”译成白话文。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将奈具士众何?

                                              

②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

                                                        

6.对战俘的处置办法,武王问了三个人,太公认为                ,邵公认                         ,周公认为                    。武王听取周公的意见,体现了仁者爱人的思想。

(二)卖 蒜 叟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能以两肩粮船而起,旗丁数百,以篙刺之,篙所触处,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时。率其徒行教常州。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佝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众大骇,告杨。杨大怒,召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傲之曰:“叟能如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券,令杨养息三日。老人自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拳勇:拳术。  ②旗丁:指运粮船上的船工。  ③行教:教人习武。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能以两肩粮船而起(    )    (2)告杨    (    )

(3)陷入尺    (    )          (4)叟能如乎    (    )    -

(5)怒    (    )            (6)老人自于树    (    )

(7)见杨双膝跪地  (    )      (8)不肯告人姓氏  (    )

2.下列“以”字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    (    )

A.两肩负粮船而起      B.篙刺之

C.此名重一时            D.衾拥覆

3.翻译下列句子。

(1)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答:                               

(2)有卖蒜叟龙钟佝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

答:                               

4.文章着重刻画的人物是谁?写杨二相公的拳术有什么作用?

答:                               

5.文章先写卖蒜叟龙钟佝偻,咳嗽不绝声,后写卖蒜叟的神奇威力,这样的写法叫                  

6.本文刻画卖蒜叟这一人物形象时,采用了         描写和        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三)曹  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地,尽复予鲁。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以勇力鲁庄公            桓公乃尽归鲁之侵地           

③欲其约           )    ④曹沫三战所地(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勇力事鲁庄公               B.  桓公与庄公既盟坛上

夫贪小利自快                   ②贤材人远矣

C.  ①君图之                     D.  ①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

②安陵君许寡人                    ②鸣之不能通其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翻译:                                                           

4.根据要求填空。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描写和动作描写。从而表现了唐雎和曹沫       

                  的精神。

5.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对。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答:                                                                          

②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答:                                                                          

       (四)弈  喻
      ①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②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令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1.“弈喻”的意思是                     。“弈”,就是                

2.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①一客(    )败           ②予颇之(       )

     ③予(    )甚               ④局数之。(      )

3.翻译句子:

①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

                                                              

②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

                                                              

4.第①段画线句子表现“我”怎样的心理?

                                                              

5.予对局败后,心理、态度又怎样?将原句抄写下来。

                                                              

                                                              

6.文中分别与“一客数败,嗤其失算”,“对局,予颇易之”对应的句子是什么?

              对应“一客数败,嗤其失算”; 

              对应“对局,予颇易之”。

7.读了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五)少 君 却 妆

鲍宣,汉渤海人。娶妻桓氏,字少君。宣尝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守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既奉承君子,惟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

    妻乃归侍御服饰,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注释】①当:承当,接受。  ②守约:甘守简约清贫的生活。  ③侍执巾栉;拿着毛巾梳子侍奉。栉zhì,梳、篦的总称。  ④侍御:仆人和车马。  ⑤鹿车:古代的一种小车。 

⑥汲jí;从井里打水。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
①宣尝少君父学           ②既奉承君子,惟命是从        

③妻乃归侍御服饰           ④著短布裳        

2.文中“宣不悦”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3.对丈夫的要求,少君是“            ”,其表现为                                  

              。(用原文回答)
4.翻译:

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

                            
5.
短文通过鲍宣与桓少君的婚嫁故事,表现了他们的怎样的美德?

                                                                  

(六)鞠 咏 为 进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注解]王化基:北宋人,官拜参知政事。②擢第:被提拔。③释褐为大理评事:被朝廷提封为大理评事。④课:考察督促。⑤专修吏干:专心治理县事。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     )               ②以谢平昔奖进(        )

③于是不复其相知(     )     ④问其故(       )

2.下面句子中“以”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

  A.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B.谢平昔奖进

  C.得文字相乐之意            D.成其德耳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

                                                                                                                

4.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

(七)曾 参 全 节

    曾子衣敝衣而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饰衣。”曾子不受,使者,复往,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乃君赐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注释】①曾子:即曾参(shēn),孔子的学生。  ②邑:县;此指一块封地。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曾子衣敝衣而耕(   )(    )②使者(   )

不受 (    )               ④予人者人(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先生非求于人,乃君赐之,奚为不受?

                                                          

    ②不我骄也。

                                                          

③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八)钱 金 玉 官 松 江 千 总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尼之曰:军事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止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 。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其近卒泣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希望)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停)。
 
注释】①松江:指松江府,今属上海市。② 千总:官名。③尚:崇尚。 ④ 道光壬寅:指公元1842年。道光,清宣宗年号。⑤衅(xìn):战祸。 ⑥尼:阻止。 ⑦趣(cù):同“促”,催促。 ⑧何急急为:为什么这样急着去呢。 ⑨吴淞:今上海市宝山区境内,是长江口要塞。 ⑩ 勖(xù):勉励。

1.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军事急(         )             ②曾不少(         )

③其近卒泣公有老母在(         )  ④笑(         )
 2.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其在句中含义。

①钱金玉官松江千总                            

②钱方假归省亲                                
 3.文中开头说钱金玉“性刚果,尚廉节”,请在选文中找出相照应的两句话。
   性刚果:                                                   
   尚廉节:                                                

 4. 翻译句子,并分析这句话表现了钱金玉怎样的精神。
    
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九)棘

    燕王好微巧,卫人曰: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可见也。

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 

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 

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何以理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

――节选自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微巧:指小巧玲珑的玩物。棘刺:酸枣树上的刺。母猴:即沐猴,又称猕猴,猴的一种。五乘之奉:以五乘之地的税收作为俸禄。乘:方圆六里为一乘。不入宫:不入后宫,指过独居生活。霁():雨停云散。晏阴:即阴阳,半阴半暗。晏:阳。台下:郑国的地名。冶者:冶工,铁匠。为削者:做刻刀的人。理:指刻削。之舍:到住处去。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燕王            ②而棘刺之母猴可见也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请以棘刺端为母猴。(          

以五乘奉。            )(           

人主欲观                

臣请舍取               )(           

3.翻译下列语句:

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                                

臣请之舍取之。                                

4.这篇寓言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用自己的话作答)

答:                                                                          

(十)为        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注解]①资:天资,天分。②乎:相当于“于” ③屏弃:摒 弃。屏,通“摒”。④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孔子曾说过:“参也鲁。”(《论语·先进》)卒,终于。鲁,反应迟钝,不聪明。相传曾参曾把孔子的学说传给子思,子思又传给了孟子。⑤鄙:边境 ⑥顾:反而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人也(    )       ②久而不(    )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         ④子何而往(    )
2.翻译划线句子:

①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②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3.对“富者曰:‘子何恃而往?’”一句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富和尚对贫和尚要去南海一事非常关心,所以进行追问。
B.富和尚对贫和尚要去南海一事非常惊讶,所以进行盘问。
C.富和尚对贫和尚要去南海一事非常怀疑,所以进行询问。
D.富和尚对贫和尚要去南海一事非常愤怒,所以进行责问。

4.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请你再举一个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

(十一)诫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曹汝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⑥,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群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

郡将下车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注释】①并:都,皆通轻侠客:结交轻浮的侠客。②交趾:指今五岭山脉以南,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中部一带。  ③汝曹:你们。曹:辈。  ④妄是非正法:胡乱地评论正常的法度。  ⑤施衿(jīn)结缡(lí):古代女子出嫁,母亲替女儿穿上衣服,结好佩巾,象征父母的训诫。  ⑥龙伯高:名述,时为山郡长;口无择言,指不喜欢讥议。 

⑦杜季良:名保,时为越骑校尉;清浊无所失:指不论品行好坏都结交。  ⑧效:学习 ⑨陷:堕落。  ⑩郡将下车辄切齿:指郡将到任的时候都对他咬牙切齿的样子;州郡以为言:州郡的人把这件事说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还书之  (      )        (2) 汝曹知吾之甚矣 (      )

  (3) 所以复言者。  (      )    (4) 数郡至    (      )

  (5) 下车切齿 (      )         (6) 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      )

2.用“/”给文中加线的句子断句。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3.译句。

  (1)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

  答:                             

  (2)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答:                             

 4.马援写信的起因是什么?

  答:                             

 5.作者在信中列举尤伯高、杜季良的表现的用意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                             

 6.作者在信中说:“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得言

也。”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简要阐述。   

  答:                             

 7.读了这封信,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你把它写在下面。

  答:                             

(十二)强

    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某。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卷闲步,即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注释】①强记:记得住,记忆力好。  ②某:我③性:天资④务期:一定要达到。  ⑤笥:读sī,竹箱。⑥泛滥,这里指多而杂乱。⑦影响:指印象。⑧枵腹:空腹,毫无学问,枵,读xiāo。⑨约:简要,精练。

1.解释带点字。

  (1)某性甚    (       )  (2)录朗诵十余遍  (        )

  (3)卷闲步    (       )   (4)即壁间观所粘录(        )

2.之壁间”的加点字读         ,是      词,它的另一个读音是     

3.翻译句子。

   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

                                        

4.与“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的“乃”字用法相同的是 (    )

A.当立者公子扶苏       B.不知有汉

C.家祭无忘告翁            D.记之而去

E.凡三往,乃见

5.本文作者批评了另一种读书法。

请摘录出相关的句子。

                                        

(十三)

郑燮,号板桥,乾隆元年进士。知范县,爱民如子。苞苴,无留牍。公余辄与文士觞咏有忘其为长吏者。调潍县,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贷,阻之,燮曰:此何时?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发谷若干石,令民具领券借给,万余人。上宪其能。秋又歉,捐廉代输,去之日,取券焚之。潍人戴德,为立祠。燮有奇才,性旷达,不拘小节;于民事则纤悉必周。尝夜出,闻书声出茅屋,询知韩生梦周,贫家子也,给薪水助之。韩成进士,有知己之感焉。官东省先后十二载,无留牍,亦无冤民。乞休归,囊橐萧然,卖书画以自给。文宏博雄丽,词尤工妙。以余事写兰竹,随意挥洒,笔趣横生。著《板桥诗钞》诸书。                      (选自《郑板桥集·附录》)
 注:苞苴(jū):本为裹鱼肉的草包,后为送礼行贿的代称。孑遗:遗留,此指死光了。廉:清代于官吏正俸之外按职务等级另给银钱,称养廉(使官吏不贪污)银;输:赋税。④囊橐:口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苞苴              阻之                  辗转申报        

万余人            上宪其能              取券焚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公余辄与文士觞咏。

                                                             

②    询知韩生梦周,贫家子也,给薪水助之。

                                                            

3.上文 “案‘无留牍’”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         )

①    处理公事迅速

②    几桌上没有来往公文

③    不处理政事

④    公务由下级官吏处理

⑤    桌上不放私人诗稿

4.上文“有忘其为长吏者”是用来形容郑板桥                             

 

(十四)田单列传(节选)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王时,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破齐,齐王出奔,已而保莒城。燕师长驱平齐,而田单安平,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wéi)折车败,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náo)齿既杀湣王于莒,固坚守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

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走至河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菑而听政。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    (《田单列传》节选)

【注释】①疏属:远房亲族。②市掾:管理市政的官属。③傅:附着,即裹住。铁笼,即铁箍。④,车轮的轴头。⑤淖齿:战园时楚人,仕齐为相,后来杀了湣王。⑥骑劫:燕将。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师长驱平齐,而田单安平    走:步行

B.立以为将军,以即墨燕        距:同“拒”,抵挡

C.惠王立,与乐毅有            隙:有裂痕,引申为仇恨、矛盾、隔阂

D.实欲连兵南面而齐            王:称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折车败                 B.  淖齿既杀涫王

唯田单宗人铁笼故得脱          管弦呕哑,多市人之言语

 C. 折车败,燕所虏       D.   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傅铁笼

公输盘我为云梯                聚室谋曰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②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4.根据文意填空(用文中的语句或自己的概括皆可):在即墨(地名), 田单因       

          (填原句)而被众人推举为将军。与燕交战,田单又运用               (计策)赶走了燕国名将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