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岛青龙外观:::从地缘视角看东北振兴:历史曾辉煌 现今有优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10:51
从地缘视角看东北振兴:历史曾辉煌 现今有优势
新华网 (2003-10-23 11:20:41)来源:世界知识 2003年 第19期
历史上曾经辉煌,现如今仍有优势
赵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认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意义,有必要简略地回顾一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历史,并对其现状做扼要分析。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始自20世纪初。当时沙俄、日本出于侵略中国的需要,在东北地区搞了一些工业。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为巩固其在东北地区的统治,也搞了一些工业(其中军事工业占了很大成分)。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1949年以前,东北地区的工业就具有与江浙沿海地区不同的产业结构,偏向于重工业与采掘工业。东北地区铁路、矿山、钢铁工业是当时全国最发达的。在1949年以前,在帝国主义的强制性安排下,东北工业分别被纳入了沙俄(后为苏联)、日本在东亚的工业分工体系。在军阀、帝国主义统治之下,东北工业发展的过程充满了鲜血与屈辱。在开放条件下,由于自身条件、禀赋和地缘位置等方面的特点,东北地区具有成为东亚重工业制造中心的必然性。
1949年以后,新中国政府开始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项重大工业项目中,有52项摆在东北。除了当时“背靠沙发”的战略防卫考虑之外,东北地区的天然禀赋和已有的重工业发展基础也是导致这种安排的重要原因。自建国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我国的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工业的许多“第一”都源自东北。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发源地,第一汽车厂的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现在遍布于全国汽车工业企业。这里也是我国机电工业的主要基地,以沈阳、哈尔滨为中心的机床、电机生产企业为我国工业企业提供了许多重大成套装备。抚顺、阜新、大庆等是我国能源、矿产的重要基地。东北地区还有国内高水平的军事工业。尽管由于种种原因,改革开放后,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我国工业中的地位逐步下降,但其某些优势依然存在。
我国已经加入了WTO,正在积极与东盟国家建设自由贸易区。相对东南亚来说,东北亚的经济一体化与贸易自由化发展缓慢。当然,这中间有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尽管如此,从中长期来看,从历史与开放的角度看,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周边国家存在着较强的经济互补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是提高中国在东北亚核心地区的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与工业能力;发挥中国在东北亚核心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主动性,进而推动东北亚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同时也把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置于东北亚工业发展、经济一体化的网络中,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重建。
从地缘经济角度看,东南沿海开放之初,主要是来自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华侨华人的资本。这些资本具有经营灵活、善于市场运作等特点,带有浓重的商业、金融色彩,但在重工业方面是弱点。与东南沿海的开放不同,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开放、引进外资,面对的是韩国、俄罗斯、日本等具有重工业优势的国家。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将促进我国重工业的振兴,将促进中国的低廉劳动力与东北亚重工业技术、资本的融合,提高我国的重工业国际竞争力,改变东北亚地区的产业分工体系。
“家底”不薄,但要注意几个问题
东北地区尽管面临种种困难,但仍具有许多加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首先,东北地区资源相对丰富。全国已探明的主要矿藏储量中,东北地区的石油储量占45%,原煤储量占10%,金矿、钼矿、镍矿和铝土矿都居全国前列;东北地区的森林面积8.67亿亩,约占全国森林面积总和的一半。
就人力资源而言,东北地区具有水平很高的大量产业工人、技术人才,但劳动力的成本却较低,可谓“物美价廉”。正因为技术人才成本低廉,东北地区发展起了若干大型软件企业。东北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和科技力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该地区人口总数的4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10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有高等院校142所,占全国高等院校总数的11.6%,每万人在校的高等院校学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0%。东北地区共有自然科学研究机构700多个(包括中国科学院的具有国内最高水平的研究所),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215.18万人,占全国的9.9%。
其次,东北地区重工业体系相对完整,配套能力强。石油开采、石油化工、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重型机械制造、发电设备制造、造船、机车、汽车和飞机制造、机床制造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工业在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在沈阳、长春、哈尔滨分别形成了机床、成套设备、汽车、电机的产业积聚优势。
再其次,东北地区具有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铁路营业里程占全国的18.3%,铁路的密度是全国平均密度的2.17倍,大连港和营口港的货物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吞吐能力的8.8%。
最后,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接受中央给予的一定帮助后,经济发展逐步加速。2001年与1991年相比,全国GDP平均每年增长9.92%,同期辽、吉、黑三省的GDP分别增长10.34%、13.4%和9.4%;2001年全国的人均GDP为7500元,而辽、吉、黑三省分别为12000元、7550元和9344元。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目前也存在着若干重大问题:
首先是产业结构刚性化。由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偏于重工业,因而调整起来非常困难。与沿海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第三产业不发达。
其次是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所占比重过大,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比重小。由于第三产业发展不够,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所占比重小,既导致了企业经营机制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也导致了企业重组、资源优化配置的困难。同时,大量下岗人员也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不稳定。
再其次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观念仍然比较严重地存在于东北地区的企业管理者、政府官员之中,过于强调中央政府给予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自身的发展的新思路与新做法不多。
还有就是社会保障体系仍然有待健全。如果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企业机制,难以得到调整与改善。
最后是老工业基地长期超负荷运转,未能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企业资产相对老化,自身造血能力差。
与西部开发相比,不在一个层面上
尽管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面临着种种挑战和问题,但与西部开发相比,仍然是处于不同层次上的问题。
第一,西部地区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业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处于不同阶段。前者是完成工业化第一阶段的问题,后者是在工业化第二阶段进一步发展、提高的问题。西部地区的开发是我国工业化的进一步扩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则是我国工业化的又一次飞跃。
第二,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任务繁重,而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相当完备的基础设施。西部地区的文化教育发展程度也远不能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相比。
第三,西部地区的振兴是在空间上扩大了我国工业的规模与市场,对我国经济而言主要体现为量的扩大。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则是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提高我国工业的水平与素质,对我国经济而言体现为质的变化。
第四,就自身的经济发展“原动力”而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自我改造、发展能力远远超过了西部地区。
第五,就地区开发的地缘经济意义而言,西部地区开发所面对的多数国家在经济实力与规模上与我国有相对差距;东北老工业基地面对的则是多数国家工业水平与能力高于我国。
第六,就地区开发的地缘政治意义而言,西部地区开发对于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则对国内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朝鲜半岛风云变幻,国内稳定也就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做好了准备。
东北地区的扩大开放,也进一步促进了东北亚的经济融合。通过东北亚国家的共同发展,也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了对抗与危机的出现,为危机的解决提供了某些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