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雪豹与狼大战:特供常态化是中国之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8 16:38:21
珠海老周

  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地撩拨着公众本已脆弱的神经,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再到地沟油,公众小小的餐桌四面楚歌,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也已危若累卵。

  原来一直纳闷儿,按说食品安全,并不仅仅是老百姓的事儿,咱们的政府官员们,各个职能部门、执法部门的大小公务员们,都得吃饭喝奶,这个事儿办不好,倒霉的可不光是老百姓,他们自己也是受害者啊?后来我明白了,原来并不是。他们也是凡夫俗子,并非身体好也非境界高,之所以对食品安全事件毫无痛感,是因为他们有“特供”。这就有现成的例子,新华网报道:据反映,浙江一些权力部门在生态环境优越的山区开辟农产品“特供渠道”,让当地一些绿色农产品基地高标准保障其部门和单位内部供应。一些部门通过基层政府或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农产品基地实现变相“补偿”,从而得到低价优质农产品的长期供应。

  在这个特供基地里,不仅海拔高,空气好,环境好,就连猪该怎么养,鸡该怎么放,菜该怎么种,都有明确的操作规范,村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保证猪和鸡不吃不喂合成饲料、不用激素和添加剂,村民们也因此得到了别的村的村民得不到的补贴,获得了别的村的村民所没有的经济利益。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保障特供的品质,保证让那些吃特供的人吃得放心吃得舒服。真可谓是不惜重金,费尽心思,明目张胆,堂而皇之。

  看来,某些政府的权力部门,并非不操心菜篮子,相反他们是相当操心,操心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然而,他们操心的却只是自己的菜篮子,并不操心老百姓的菜篮子,他们只关心自己的餐桌,并不关心百姓们的餐桌。他们知道由于他们的懒政渎职,市场的食品安全几近崩溃,他们对自己监管的市场完全失去了信心,他们懒得花力气去监管市场整顿秩序,他们花着纳税人的钱,拿着纳税人赋予的权,极尽全力去保护着他们自己的菜篮子和他们自己的饭桌!

  翻遍政策法规,找不到哪一条写明官员有享受食品特供的权利,反倒有不少关于禁止官员搞特殊化的条例。可以说,“特供”就是一种赤裸裸的腐败,只不过在公众长时间的“沉默”中,特供渐渐从非常态演化为常态,从小圈子扩展到大范围,从鸡鸭鱼肉的寻常物件儿扩展到拉菲茅台大中华等奢侈品,胃口越来越大越来越好,吃相也越来越难看越来越肆无忌惮,以至于公众都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善良的人们,我们还要继续“沉默”下去吗?

  随着食品安全焦虑在全社会的不断蔓延,特供,已经延至市县乡,纷纷在自己的势力范围,找一块自顾自的自留地,在公共财政支出不公开不透明的当下,不惜代价地保证权力小圈子里的“特供”,就连财大气粗的垄断国企,也跑马圈地搞起自己的“特供”来。常态化并且愈演愈烈的大规模的集体腐败,让我们不禁忧心忡忡:本该为民充当保护者的权力部门,面对食品安全的重重危机,竟然纷纷选择了放弃职守只求自保,躲进“特供”的围城里自得其乐颐养天年去了。作为普通百姓,当我们知道面对食品危机,只能是一个人战斗的时候,我们情何以堪?我们该如何重拾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我们该怎样重拾对政府监管部门的信心?当官员们身处“特供”的围城之中,让他们失去了对民生疾苦的痛觉,他们觉得一切都好,没什么大不了。他们自觉地放弃了自己的职责,甚至对那些给他们带来政绩GDP的不法商家,大有同情庇护之意,因为“特供”的保障,需要这些不法企业贡献的税金,哪怕这些钱是肮脏可耻的,但为了“特供”围城里的逍遥日子,管他呢?刚刚被查处的山东那个用地沟油制造食用油的所谓生化企业,不正是当地的科技扶持企业吗?

  “特供”不除,食品安全永远只可能是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