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人的影片内容:还有多少父母将为孩子的学费自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7:10:31

 

紧张的高考终于结束了,太谷一中理科考生陈力估出600分。几天后的一个晚上,陈力的父亲——榆社县西马乡新村43岁的陈东生服毒自杀。记者采访时,陈东生的亲人和乡邻都认为,他是不堪承受儿子读大学的经济重负才走上绝路的。(6月24日新华网)

孩子考出了高分,这是父母的最大心愿。然而,面对高昂的学费,无助的父亲选择了自杀。临死前,父亲反复唠叨的一句话便是“自己对不起儿子,不配做一个父亲。”那比泰山还重的父爱,却无力负荷学费的重压。笔者的泪无声地流淌着,为老人无奈的选择而悲怆和痛苦。

点击网上,呈现眼前的网页更让人揪心地痛:2002年,福建的丁炜收到了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然其父却惭愧于无力替儿凑齐7000元学费从七楼跳下;2003年,陕西榆林市景艳梅考上东北师范大学后,其父因无力缴纳学费绝望自杀;6月2日,河南大城县王香屯村村民邵某因儿子今年高考,考虑到孩子的高额学费和家庭的难处走上了绝路……

无须再一一例举了。可以说,每一次的高考过后,在考生喜悦的背后,往往都会上演因学费杀人的悲剧。尽管这有老人性格内向、思维偏执的因素,但那动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学费,对年纯收入不过一两千元的贫困家庭来说,显然是横亘面前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32年的收入才能供孩子读完大学,老人除了绝望,还能选择什么? 

贫穷不是父母的错,然贫穷所带来的苦果却要由父母以生命来承担,这种伤心和痛苦,无疑过于冷酷和无情。在因教致贫、因病致贫大行其道时,我们不得不反思社会制度的公正、公平与有序,富者一掷千金、穷奢极欲、扎堆摆阔,而穷者却在为孩子的学费一筹莫展、走投无路,这种两极分化,分明在撕裂着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美国学者萨托利在其《民主新论》中说,每一代人都应有平等的起点,也就是“为了平等地利用机会,从一开始就应具备平等的物质条件”,社会应该使“每个人从一开始就有足够的物质条件以便得到相同的能力而与所有其他人并驾齐驱”。

公平的社会生存环境是萨氏论的核心。而老人为孩子的学费自杀,再一次为社会的种种不公敲响了警钟。可以说,不从制度上真正地消除贫富差距,营造公平的起点,陈东生的自杀或许不会是最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