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人百度云资源:钟南山:肖传国的技术很不成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6:09:33
钟南山院士:肖传国的技术很不成熟5633 次点击110 个回复0 次转到微评 骑鹤下扬州 于 2010-10-17 13:49:21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http://tech.southcn.com/t/2010-10/09/content_16492614_2.htm
钟南山

  老中山医人是我做人从医的榜样

  一场SARS,让中国人记住了钟南山。这位74岁的权威院士,至今仍时时想起父亲晚年捂着一只眼睛伏案写书的情景,还有那声焦灼的鞭策“你今年几岁了?不年轻啦。”

  他出身于医学世家:父亲钟世藩是中山一院著名儿科专家,中山医学院“八大金刚”(8位一级教授)之一;母亲廖月琴是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文革中不惜自尽捍卫一生清白。

  “以父亲为代表的老中山医人,是我一生做人从医的榜样。”钟南山说,在他最艰难的2003年清明节,他站在父母墓前感慨万千,心中默念:“我没有辜负你们的教诲,不违背良知、不说假话!”

  父亲那一辈用药很简单但有效

  南方日报:父亲对你影响最深的是什么?

  钟南山:是他的严谨求实,处处为病人着想。小时候我家住在现在的中山大学校园里,父亲为了做脑炎病毒的研究,自费买小白鼠做试验。3楼全是老鼠,都是自己去喂,去观察。所以我们全家都是老鼠味。那时候有个笑话,说有病人问:“钟世藩家在什么地方?”邻居就会说:“你闻到什么地方老鼠味大,就是他家。”

  文革中,母亲自杀,父亲被勒令退休,在饭堂负责洗奶瓶,他内心非常苦闷。但当看到很多基层医院很难用上先进仪器、只能靠简单的症状体征来进行诊断时,他靠几近失明的眼睛,趴在桌子上写下了40多万字、凝聚了他40多年从医经验的《儿科诊断鉴别学》。我当时劝他别太累,他就说了一句“我不做点事,难道呆在家里等死?”这本书出版后很受欢迎,他拿到了1500元稿费,相当于现在的十万元左右,但他拿1000元去卖了这些书送给学生,500元送给替他抄书的温医生,自己分文不取。

  说起钱,他非常淡薄。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任广州中央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前身)院长,国民党中央卫生署的两个专员来到广州,命令他携带医院的巨额资金全家撤往台湾,但他毅然拒绝了命令,全家留在广州。在1950年,他将这13万美元全部上交,并辞掉院长,专心搞科研医疗,这是他最高兴的时候。

  南方日报:老一辈的中山一院人,有哪些传统值得学习?

  钟南山:父亲那一辈,用药很简单但有效,尤其对于抗生素,很慎用。不会像现在的很多医生一开就是十几个药,一个感冒发烧就滥开吊针。

  另外,中山一院的老专家,很重视研究运用便宜、实用的适合技术治病,造福百姓。像肾科创始人李士梅教授,在上世纪60年代就研究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这比现在通用的血液透析要便宜得多,更适合中国国情。又如心血管内科的郑振声教授,是中国体外反搏技术和装置的开拓者,用于冠心病的术后治疗,可以让部分患者避免做昂贵的介入、搭桥手术,在美国都上市了,在国内却因治疗收费太低、利润太少而被不少医院冷落。我一直帮他呼吁要推广这项技术。

  希望中山一院打好特色牌

  南方日报:这种朴实济世的医风学风,值得当下浮躁的中国学术界借鉴。

  钟南山:是啊,像最近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教授肖传国买凶袭击方舟子一案,就是学术界的耻辱,值得反思。现在回过头看,肖传国的所谓先进技术其实还很不成熟,但当初却被一些“权威人物”推举了上去,下不来了。他是科技腐败体制的产物,也是受害者。

  南方日报:作为中华医学会的老会长,您对中山一院的新百年有什么期望?

  钟南山:中山一院在文革后曾有过一段低谷,近些年又冲上来了。我希望他们要打好特色牌,进一步突出重点学科特色,夯实学术基础。

  在新医改中,大医院不应该整天想着看多少病人、赚多少钱,而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研究推广便宜、适用的技术和药物,二是扶持基层社区医院发展。我希望中山一院在这两方面可以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