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香julia合集bt种子:江苏省县域农业竞争力的聚类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16:15

江苏省县域农业竞争力的聚类分析

杜华章

 

摘  要:提升县域农业竞争力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并以此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的重要途径。阐明了县域农业竞争力的内涵及研究目的,选取反映江苏省县域农业竞争力现状的16个主要经济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把全省52个县(市)农业竞争力现状分为3个层次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县域农业竞争力,K-Means聚类分析;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县域经济是指建制县域及县级市域的经济,它以县(市)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市)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农业经济是以县城(县级城市)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具有显著的“三农”特征的农业经济。发展县域农业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切入点,是繁荣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1]。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业竞争力成为理论界研究的新热点。在对农业竞争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的理论探讨的基础上,侧重于探讨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定量测算,以省域农业竞争力的定量分析为主[2][3],陈恭军等(2007)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4]。自杜黎明(2003)提出县域农业核心竞争力概念[5]以来,对县域农业竞争力的内涵、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的研究报道均少见。总体来看,县域农业竞争力的内涵是:以县域农业生产条件为基础,以县域农业的比较优势为前提,以县域农业结构优化与农业市场化、现代化为途径,以县域农业产出效益为目标,形成具有县域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优势的水平和能力,它既包括农业自身创造财富的能力,也包括通过对农业和其它产业的嫁接和融合,提高农业综合实力的能力。县域农业竞争力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县域农业竞争力的评价分析,找出县域农业竞争力的总体变化规律和特点,制定提升县域农业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对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动县域现代农业发展,并以此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江苏既是我国的经济强省之一,又是农业大省,为提升江苏省县域农业竞争力,对该省县域农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找出各县(市)农业竞争存在的优劣势,为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实施相关农业调控政策,进一步促进县域农业发展提供了操作依据。

二、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与数据来源

关于县域农业竞争力的测定方法及指标体系的构建,学术界没有成熟的看法。本研究的评价对象是介于宏观农业发展与微观农业生产之间,处于承上启下地位的中观农业产业发展与结构优化的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因此其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应尽量选择有共性的、可量化的综合性指标。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6],为了对江苏县域农业竞争力做出准确的描述和科学的评价,所选择的指标必须能够体现出农业要素投入、产出、效率、结构、组织化和现代化等农业竞争力因素。在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本文选用6大类、16个指标来构建江苏省县域农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江苏省县域农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要素

指标名称

单位

代码

农业生产投入

有效灌溉面积

千hm2

C1

农用化肥施用量

万t

C2

农林牧渔从业人数

万人

C3

农业机械总动力

万kw

C4

农业产出

农林牧渔总产值

亿元

C5

一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

C6

农业现代化

农村用电量

亿kw.h

C7

各类专业人员

万人

C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C9

农业效率

人均经营耕地面积

hm2/万人

C10

粮食人均占有量

kg/人

C11

粮食单产

kg/hm2

C12

农业结构

水产品产量

万t

C13

林牧渔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C14

农业组织化

每万户村民村委会数

个/万户

C15

每万户村民专业合作社数

个/万户

C16

     江苏省县域农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16项指标(均为正指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区域农业竞争力的信息,但同时也给数据处理带来很大不便。为了解决原始数据中量纲不同的问题,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更好地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江苏统计年鉴-2009[7]和《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2009》中2008年江苏省县域农业竞争力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ZScore标准化方法,把数值标准化到Z分数,其公式是:

ZCij=(Cij-C()j)/Sj                      1

式中Sj为标准差,用变换后的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值构成县域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矩阵ZC52×16(表省略),由于变量指标多、数据量大,而且变量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影响的关联关系,从而产生信息重叠,很难直接用其进行综合分析判别[8]。为了避免直接采用简单或加权算术平均法合成指数算法简单化的不足,本研究选用SPSS Statistics 17.0(中文版)K-Means聚类法,以16项指标对江苏省52个县(市)农业竞争力水平进行测量和综合评价。

表2  最终聚类中心

 

聚类

 

1

2

3

C1

71.36

53.80

36.14

C2

6.77

4.07

1.59

C3

17.47

10.36

4.72

C4

70.3

43.1

27.4

C5

56.82

48.65

32.93

C6

19.3

8.6

1.8

C7

6.08

14.57

79.57

C8

2.37

3.44

10.52

C9

6199

8670

11838

C10

1134.74

1007.70

700.26

C11

921.43

669.29

411.06

C12

6552

6409

7025

C13

7.12

6.87

4.19

C14

44.79

45.92

49.82

C15

12.50

10.24

11.70

C16

6.56

5.27

2.21

三、K-Means聚类分析

K-Means聚类分析是一种已知聚类类别数的聚类方法。指定类别数为K,对样本集合进行聚类,聚类的结果由K 个聚类中心来表达,基于给定的聚类目标函数(或者聚类效果判别准则),采用迭代更新的方法,每一次迭代过程都是向目标函数值减小的方向进行,最终的聚类结果使目标函数值取得极小值,达到较优的聚类效果。本次K-Means聚类分析要求分成3类,初始中心由SPSS自行确定。经过20次迭代后,3类最终类中心的数据如表2。同时也给出了3个类的类成员情况(表3)。

由表2可见,第1类中,有11个指标为最优,4个指标最差;而第3类中,有10个指标最差,5个指标最优;第2类中,除C12C15最差外,其余指标均居于中等。这是由于16个指标中存在着互为负相关的指标导致的。

由表3可见,第1类中有30个成员,苏北有22个县(市),苏中8个县(市),除了反映农业现代化的3个指标和1个反映农业结构的指标最差个,其余12个指标为最优,可见这一类县(市)的农业基础竞争力、效率竞争力和组织化竞争力较强,而反映农业现代化竞争力的农村用电量、科技人员数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最差。第216个县(市),其中苏南8个(南京和镇江的全部加上无锡的宜兴市)、苏中6个和苏北2个(东台市、大丰市),除了粮食单产C12和每万户村民村委会数C15最差外,其余14个指标均为中等。第36个成员,为苏州的5个市和无锡的江阴市,它们是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最高和经济最发达的县级市,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农业结构比较优化,农业生产水平较高,但农业基础竞争力不足,特别是土地等要素投入严重不足,是制约这类地区农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表3  江苏省县域农业竞争力K-Means聚类分析结果

成员数

成员名称

最优指标

最差指标

一类

30

丰县、沛县、铜山县、睢宁县、新沂市、邳州市、如东县、如皋市、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涟水县、洪泽县、盱眙县、金湖县、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射阳县、建湖县、宝应县、仪征市、高邮市、兴化市、泰兴市、姜堰市、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

C1C2C3C4C5C6C10C11C13C15C16

C7C8C9C14

二类

16

溧水县、高淳县、宜兴市、溧阳市、金坛市、海安县、启东市、通州市、海门市、东台市、大丰市、江都市、丹阳市、扬中市、句容市、靖江市

 

C12C15

三类

6

江阴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吴江市、太仓市

C7C8C9C12C14

C1C2C3C4C5C6C10C11C13C16

四、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对江苏省县域农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提升江苏县域农业竞争力,首先要考虑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差异,并分析其建设起点、背景,然后才能归纳三大区域特点,采用不同的发展战略[9]  

对经济发达、资源缺乏型的苏南地区而言,要在保证当地农村居民粮食基本自给的基础上,严格保护耕地,走资本密集型、资源节约型的道路,苏南地区的经济基础和区位条件有利于“外向型”农业的发展,要重点发展蔬菜、花卉、名特优水产品等农产品,建成规模化、高标准的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发挥其资本充足、农产品消费市场高档化的区位优势,实施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三高”农业发展方向,用现代工业武装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积极推行设施种植业、设施畜牧业和设施水产业,发展安全、绿色、有机农业,把农业转向现代高新技术农业、工厂化农业的发展道路;要突出农业的生态、旅游休闲、出口创汇、农业科普教育和辐射示范功能,推动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工厂化的设施农业发展;要发挥名特优稀农产品资源丰富和接近消费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优势,积极推动农业“特色化”战略。

对资源多样,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高的苏中地区而言,要发挥区域多样性资源优势,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和外向化水平,做大做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优质粮食产业基地、特色牧业基地和特色园艺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形成一批规模大、水平高、带动力强的高效农业基地,建成高效农业生产区与沪、宁、杭三都市圈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区。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和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行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稳步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流通业,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主导产业,推进优势主导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形成高效农业产业带、产业链和产业群,建成高效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对农业资源丰富、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苏北地区而言,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策略。积极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推动科学管理和技术升级,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生产标准化,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大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基层科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为发展现代规模经营和农业专业化生产培养合格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人才。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将第一产业及种植业中过剩的人口及时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使农业人口和非农人口的比例进一步合理化,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

 

参考文献

[1] 姜新旺,贺正楚. 可拓法评价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的可行性研究[J]. 经济学家,2005(5):105-110.

[2] 游士兵,肖加元. 农业竞争力的测度方法与实证分析[J]. 中州学刊,20045):54-56.

[3] 刘飞翔,潘国亮,占纪文,.省域农业竞争力测度模型构建与综合评价[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43-47.

[4] 陈恭军,袁亮,刘莹. 江苏省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因子分析研究[J]. 当代经济,2007(18)94-95.

[5] 杜黎明. 论县域农业核心竞争力[J]. 农村经济, 2003(9): 45-47.

[6] 刘飞翔,潘国亮,占纪文,. 福建农业竞争力的指标评价与动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494-499.

[7]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8] 李应建. 我国31个省(市、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实证评估[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900-3902.

[9] 刘爱军, 张臻, 丁振强. 试论江苏现代农业发展战略[J]. 江西农业学报,2008(6):191-121.

 

Clustering analysis on Agriculture Competitiveness of County Area in Jiangsu Province

DU Huazhang

(Agricultural Committee of Jiangyan City, Jiangyan, Jiangsu 225500China)

AbstractPromoting agriculture competitiveness of county area is the important way to change agricultural growth pattern,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agriculture, and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ies. The intension and purpose of the study of agriculture competitiveness of county area is expounded in this paper. The 16 key economic indicators fo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e competitiveness of county area in Jiangsu Province is choosed, applying clustering analysis to divide 52 counties/citie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Jiangsu Province into 3 levels to evaluate, an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griculture competitiveness of county area;K-Means clustering analysisJiangsu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