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冰河世纪豆瓣:“德孝”治县药方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4:53:32

“德孝”治县药方

2011-02-24 10:53:35 来源: 南都周刊 (广州) 跟贴 47 条 手机看新闻

“道德法庭的审判台就设在院子里的毛泽东雕塑下。”接待记者的赵国普,指着乡大院里一尊毛泽东雕塑,回忆起当时庭审时的盛况。“你们谁不说实话,毛主席一巴掌扇死你”,刘忠良对着调解的双方来了这样一句开场白,引来群众的哄笑声。


魏县东代固乡人大主任赵国普调解翟姓兄弟赡养老人纠纷案现场。


魏县北皋镇南坡头村举办孝贤媳妇晒被子评比活动。

上任伊始,河北魏县县委书记齐景海就对这个全国贫困县开出了药方:凡是德孝方面有问题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这个颇具古代“举孝廉”之风的吏治新政,被坊间解读为齐景海式治县哲学。

南都周刊记者_李继锋 河北魏县报道

面对记者们突如其来的围观,河北邯郸市魏县的官员们保持了沉默,甚至,连底下的东代固乡乡长王纪永也有点紧张,他拒绝带记者们去参观乡里的“道德法庭”。

东代固乡的“道德法庭”,是魏县“德孝工程”树立的一个典型。2010年年末,魏县县委书记齐景海的“德孝治县”施政理念,经媒体报道后,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热点。

这是一次迟到的关注。事实上,记者们围观的中心人物齐景海,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德孝治县”。而此时,正值2010年年终,齐景海携四套班子上省城、进京城举行老乡会,为此,他拒绝了记者们的采访。

在魏县宣传部门的安排下,2011年1月10日晚上6点,乡长王纪永最终接下了这个“政治任务”。

东代固乡距离县城东北部2.5公里,是魏县鸭梨的主产区。载着记者们的汽车,沿着魏县县城北环路向东疾驶,夜幕下,东代固乡政府大楼楼顶上,“梨城水乡”几个灯饰大字正熠熠闪光。

“你知道‘孔融让梨’的梨,是产自哪里的梨吗?经有关专家考证,是河北魏县鸭梨。”作为“德孝工程”的直接推手,齐景海喜欢用这样的开场白推销自己管治的这个全国贫困县。

2008年7月,齐景海上任县委书记两个月,魏县县委下发《关于在全县城乡开展“德孝工程”创建活动的安排意见》,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要求县委常委会成员要带头做孝敬老人的模范,提拔任用干部时把孝道列为重要标准,各单位建立“个人德孝行为”管理档案,把每一位干部的德孝情况作为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凡是德孝方面有问题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

在全县推行“德孝”的氛围下,46岁的东代固乡人大主任赵国普,也想出了一个法子:2010年2月,在一次东代固乡乡镇人大代表会议上,他倡议成立“道德法庭”,解决农村赡养父母纠纷问题。

“道德法庭的审判台就设在院子里的毛泽东雕塑下。”接待记者的赵国普,指着乡大院里一尊毛泽东雕塑,回忆起当时庭审时的盛况:

2010年5月9月,恰逢西方的“母亲节”,“道德法庭”第一次“开审”。

乡政府大院里,锣鼓喧天,墙上的黑板上写满了“常念父母之情,牢记孝德之本”的标语。东代固乡“德孝工程”宣传队的大妈们,穿着花哨的衣服,舞着绿绸扇,扭起了秧歌,引得村民纷纷进来看热闹。

上午9时,近200人聚拢在乡镇大院。审判台上,坐着“主审法官”和4位“陪审员”,对面则坐着来自七里八乡的群众代表。

接受“审判”的是翟小庄村民翟勇、翟强两位兄弟。因承包地和几棵梨树分配不均,兄弟俩反目成仇,最后连把赡养父母的事也一股脑儿地抛在了一边。为此,翟母闹到魏县信访局。

东代固乡政府给这次“道德法庭”取了个书面的称呼—“德孝工程”个案听证会。乡党委书记刘忠良亲自担任“道德法庭”庭长。

“你们谁不说实话,毛主席一巴掌扇死你”,刘忠良对着调解的双方来了这样一句开场白,引来群众的哄笑声。为渲染气氛,他还朗诵了一篇名为《儿子,谢谢你如此宠我爱我》的抒情散文,希望唤起兄弟俩对父母的感念之情。

说到激动处,刘忠良扔下文章,挥动着手臂,痛斥了翟家弟兄不孝造成的恶劣影响,并给他们指出了和解的路子:“你哥就是你的左膀,你弟就是你的右臂,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你弟俩也得和谐。”最后,这个主持人一脸严肃地给在场的群众阐述了“孝道”与“和谐”关系。

在主持人一番言语下,翟家两兄弟轮流发言,陈述各自理由,并展开激烈辩论;接着群众代表上来,痛陈翟家两兄弟不孝的劣行,并盛赞“道德法庭”的及时有效;最后是“陪审员”发言,主持人作总结。

当翟家两兄弟激烈争吵起来时,一个鼓手抡圆了胳膊,举起棒槌对着大鼓“咚咚咚”地一阵儿猛敲,将争吵打断。台下观众便开始哄笑,并鼓起了倒掌。最终,在干部们的轮番教育下,在围观的村民们奚落声中,翟家两兄弟停止了争吵。赵国普试图将两兄弟的手拉在一块,不过,兄弟俩都不大乐意,手最后也没拉成。

“坏事传千里,不孝顺父母,十里八乡的乡亲会戳透你脊梁骨!”“道德法庭”第一次审判后,赵国普认为成效显著,“后来又开了5次,都是不公开审理。一些不孝敬父母的村民主动找到我们说,‘你们别开了,我们改。’”

“道德法庭”很快作为县委宣传的典型试点,成为各个乡镇学习的范本。根据《魏县开展“品德行重孝道”系列创建活动促进文明素质提升》中的记录,一年多来“道德法庭”共调解各类纠纷和不孝道德案件560多起。

“这只是魏县开展‘德孝工程’的一部分。”魏县文明委主任孙冰波,一直负责推动“德孝工程”。

吏治模板

接下来,随着红头文件的下发,“德孝工程”在魏县拉开了大幕:

从2008年开始,魏县每年举办一次“十佳孝亲敬老媳妇评选”,2010年更是扩大范围。对获得“十佳”的人,县委书记齐景海亲自颁发奖匾,每家奖励一台洗衣机。

与此同时,魏县县委制定了《魏县全民教育大纲》和《魏县居民文明手册》,发放到群众手中,进行全民教育“三四一”活动。在县城居民中,重点开展以“感恩”、“回报”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活动,甚至细致到大家每周回家看望一次双方老人,每季度为老人安排一次体检,每半年给老人买一件新衣服,每年为老人安排一次旅游。

“德孝工程”推行之后,县委书记齐景海和县长殷立君在当地媒体上发表了《弘扬德孝精神提高干部素质》一文,该文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只有对父母有孝敬之心,思想和行动才能升华到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党的事业”。

2010年10月22日,在首届河北省老龄工作社会责任年会上,齐景海大谈魏县的德孝先进经验,更语出惊人:“提拔干部必须有父母(岳父母或公婆)的德孝意见证明,无德不孝者一律不予考虑。”

据公开的报道称,魏县已有11名干部因为德孝方面有瑕疵,被推迟或取消提拔任用。负责魏县干部考核的魏县组织部,以保护干部为由,拒绝向记者提供11名干部的名单以及这些干部的德孝证明材料。

为充分考察干部的“个人德孝行为”,魏县组织人事部门对全县干部在孝敬双亲、夫妻关系、教育子女等方面情况展开调查,并由其父母、岳父母、公婆、配偶等写出德孝方面证明材料,凡是德孝方面有问题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在各机关单位建立并完善“个人德孝行为”管理档案,把德孝情况作为晋级评先的重要依据,确定了不孝亲敬老的干部不提拔、不重用、不晋级。

魏县组织部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全县已建立“干部德孝行为”管理档案3600余份。

不过,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向有关部门提出看一下“干部德孝行为”管理档案,当地官员均称“乡里正在完善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甚至直言,他们单位并没有建立所谓“干部德孝行为”管理,“那只是书记的‘面子工程’。”

“举孝廉”的争议

就在邯郸媒体称,“魏县的‘德孝工程’得到了河北省、邯郸市领导的高度评价,‘魏县模式’将在邯郸市推广”。2010年12月28日,中新网一篇名为“河北魏县县委书记‘德孝治县’,建立干部德孝考核机制”的报道,不经意间在网络引起全国网友的激辩:考核官员的“德”,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和标准?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可见‘举孝廉’古来有之,以德孝治县乃至治国,都不是创新。”河北当地知名的文史专家、河北省政协《文史精华》杂志主编石玉新玉认为,“中国从汉代起就实施过所谓“举孝廉”的制度,和现在魏县的办法很类似。”

中国传统文化以孝治天下,“举孝廉”是汉代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一种方法。魏晋之后,“举孝廉”被科举制度而取代。如今,“举孝廉”又成为干部选拔模式的一种形式在各地出现。

事实上,早在2006年,甘肃省金昌市在干部提拔任用时,规定不孝敬父母不关爱妻儿者就要被“一票否决”;江苏省沭阳县乡科级“一把手”年中考核,首次将“忠于配偶”等个人品德情况列入其中。与魏县相邻的河北大名县从2003年开始就将孝敬父母、善待配偶、和睦乡邻等纳入考核范围。

在石玉新看来,这些吏治现象的抬头,从上到下,可以看出当代吏治的“惶惑”。“父母官的思维浓厚,家和国的概念混淆是最根本的原因,你在家不孝,你对我肯定不会忠。”

书记其人

舆论的质疑声,将魏县推到了风口浪尖。2010年年末,媒体接踵而至,“魏县”这个不为人所知的地名频现报端。然而,最近魏县官员却不愿再接受媒体的采访,“网上争议很大,领导也有压力,希望媒体不要再炒作了”。

在孙冰波看来,魏县推行“德孝工程”并非借鉴他人,也应该没有争议。“该决议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没有任何的反对声音。”。

孙冰波并不否认,齐景海是“德孝工程”灵魂人物。“最初齐书记是在县委常委会上率先提出‘县委常委会成员带头做孝敬老人的模范’。齐书记是远近闻名的孝子,魏县此举应该跟他自身的人生感悟有一定的关系。”孙说。

在2008年5月上任后的全县第一次领导干部大会上,新官上任的齐景海,给干部们提出要求:“一个连亲生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能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决不能让不孝敬父母的人得到提拔重用!”

无论是在魏县本地的媒体报道中,还是当地官员的口中,齐景海,这位来自河北鸡泽农村的县委书记,显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孝子。

2011年1月的《魏州时报》刊登了齐景海于2010年12月26日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的一则短消息,齐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对于“孝”,齐景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说,“我判断一个人是否可交,有一个重要标准:那就是这个人是否孝,百行孝为先。”

当地的一位熟悉齐景海背景的官员告诉本刊记者,今年52岁的齐景海,弟兄五人,父母均是与魏县相邻的鸡泽县农民。“他排行老大,18岁即到鸡泽县水利局打井队做一名职工,为父母分担重任”。

根据魏县官网上资料显示,1958年出生的齐景海,做过鸡泽县水利局打井队职工,在曲周师范学校教过书,从1987年的老家鸡泽县纪委一名普通科员到2003年5月调任魏县县长,他在仕途上拼搏了16年。

“齐景海个子不高,但外表精干,是个全身每个细胞都充满活力的中年人。”初次跟他打交道的记者如是描述眼中的齐。县政府大院里的同事印象中的齐景海,则是“敢干、实干,多次受到省里和市里的表扬”。

在拥有90万人口的河北第一人口大县,齐景海显然是一个不能忽略的角色。

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地官员看来,魏县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一把手才能“震得住”。魏县社情复杂,处于河北河南交界处,人口近90万,是河北第一大人口县,也是全国的重点扶贫开发县,曾发生过震惊全国的假药案和“11·26邵村事件”。1998年11月26日,邵村发生警民冲突,酿成村民1死5伤悲剧。

治县哲学

事实上,“德孝工程”只是齐景海在魏县轰轰烈烈开展两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

2008年,偏居于邯郸市东南隅约50公里的魏县,开始推动“两项工程”的建设:一是“硬实力”建设,即响应河北省提出的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的号召,在造城运动中狂飙突进;二是当地称之为“软实力”的建设,即在全县推动“德孝工程”。

这一年5月,魏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原县长齐景海任县委书记,恰逢河北省作出了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战略决策。齐任书记后主持召开的第一个县四套班子会议,讨论的主题就是“全省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怎么看、怎么干”。

据当地官员回忆,当时的大多数干部比较犹豫,“工作上动作大了,不可避免地会触及矛盾,引发不稳定,弄不好要影响政治前途”。针对这些情况,齐景海亲任总指挥,组织各级干部专程赴石家庄观摩城市拆迁建设。

2009年《邯郸日报》称魏县投资28.6亿建造“梨乡水城”的成功实践,走出了一条“贫困县也能搞大城建”的科学发展之路。今年7月,该县城区内一块3.3亩的国有土地,通过挂牌出让,拍出了县级470万元的天价。

“短短两年时间,魏县城区框架拉大了,城区面积从原来的13.8平方公里,扩大到了38平方公里,扩大了将近3倍。”河北省领导曾视察魏县,“盛赞县委、县政府在城市建设上有远见、有魄力”。

齐景海的“力腕”,在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看来,齐书记工作上讲究大局观。而之前去的媒体记者,也领教了当地官员的“大局观”,无论是去县直机关还是去乡政府,“书记不在家,没人敢说话”。一名当地官员称,这已在机关里形成了风气。

“神龟驮城”文化公园矗立在进出县城西大门处,主城门呈上部开口的“n”拱门字形,柱高16.9米,两尊高大的石门横跨双向的邯郸到大名的公路上。资料显示,该公园占地2万平方米,耗资1800余万元。这是齐景海2008年主政修建的第一大工程。巍峨的大理石修葺的迎宾墙上,北面镌刻着《梨乡水城铭记》,落款是齐景海等县四大班子成员。

“山西人盖房,山东人囤粮,安徽人起牌坊,直隶棒棒讲排场。”石玉新声言自己就是土生土长的河北人,并未隐讳对河北一些政府好大喜功爱树碑立传缺点的批判。在他看来,“魏县现象也很难是个例外”。

(本文来源:南都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