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到蹲下是什么情况:2009年优质高产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4:32:15
青龙山分公司2009年优质高产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第一部分   技术规程
一、寒地水稻农时标准
1、大棚扣膜
3月5日~15日。
2、浸种催芽
第一批种子3月26~28日浸种,4月4~6日催芽;第二批4月5~7日浸种,4月13~15日催芽。
3、秧田播种
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棚内置床温度稳定通过12℃以上时开始播种,4月18日前结束。
4、泡田整地
4月上旬旱整地,4月15日开始放水泡田,4月20日开始水整地,5月4日前结束。
5、插秧
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2.5℃,泥温稳定通过15℃时为插秧始期,5月12日开始插秧,5月25日结束。水稻高产插秧期是5月15日~5月25日。
6、晾田
水稻进入有效分蘖临界叶位,11叶品种8叶,预计田间茎数达计划茎数80%时,在7叶期开始晾田控蘖,控制9叶的同伸分蘖发生。
7、防治稻瘟病
11叶品种水稻9.1~9.5叶期防治水稻叶瘟,孕穗末期~始穗前期(抽穗5%~20%左右)防治水稻穗颈瘟,水稻穗颈瘟防治做为常规措施有病无病此期必须防治,齐穗期后15~20天防治枝梗瘟、粒瘟。
8、齐穗期
7月25日齐穗,保证结实期活动积温850~900℃。
9、安全成熟期
水稻在9月11日前安全成熟,安全成熟的标志为水稻黄化完熟率95%以上。
10、收获期
水稻种子收获9月25~10月5日,商品粮收获10月15日前结束。
二、寒地水稻生产用种标准
1、种子标准
种子发芽率90%,发芽势85%、纯度大于98%、净度大于98%、水分小于14.5%。
2、种植比例
以11叶品种为主,搭配种植10叶品种。
3、主栽品种
主栽品种以空育131、三江一号为主,搭配种植龙粳20。
三、寒地水稻旱育壮苗技术标准
(一)、旱育壮苗量化标准
1、旱育中苗标准
秧苗叶龄3.1~3.5叶,秧龄35天,地上部分3、3、1、1、8,即中茎长3毫米,第一叶鞘高3厘米以内,第1叶叶耳与第2叶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第2叶叶耳与第3叶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第3叶叶长8厘米左右,株高13厘米左右;地下部分1、5、8、9,即种子根1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第一叶节根9条突破待发;百株地上部干重3克以上,须根多、根毛多、根尖多。
2、旱育大苗标准
秧苗叶龄4.1~4.5叶,秧龄35~40天,株高17厘米左右,百株地上干重4克以上,带1-2个分蘖;地上部中茎长3毫米以内,第1叶鞘高3厘米以内,第1叶叶耳与第2叶叶耳、第2叶叶耳与第3叶叶耳、第3叶叶耳与第4叶叶耳间距各1厘米左右,第一叶长2厘米、第二叶长5厘米、第三叶长8厘米、第四叶长11厘米左右;地下部根系23条,种子根1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第一叶节根9条,第二叶节根11条突破叶鞘待发,须根多、根毛多、根尖多。
(二)、水稻旱育壮苗外部形态五项标准
1、根旺而白
移栽时秧苗的老根移到本田后多半会慢慢死亡,只有那些新发的白色短根才会继续生长,生产上旱育壮苗根系不少于10条,所以,白根多是秧田返青的基础。
2、扁蒲粗壮
扁蒲粗壮的秧苗,腋芽发育粗壮,有利于早分蘖,粗壮秧苗茎内大维管束数量多,后期穗部一次枝梗多、穗大,同时扁蒲秧体内贮存的养分较多,移栽后这部分养分可以转移到根部,使秧苗发根快,分蘖早,快而壮。
3、苗挺叶绿
苗身硬朗有劲。秧苗叶态是挺挺弯弯,秧苗保持较多的绿叶,对于积累更多有机物,培育壮秧,促进早发有利。
4、秧龄适当
秧苗足龄不缺龄,适龄不超龄。看适龄秧既要看秧苗在秧田生长时间,更要看秧苗的叶龄,这才实际反应秧苗的年龄。
5、均匀整齐
秧苗高矮一致,粗细一致,没有楔子苗、病苗和徒长弱苗等。
四、寒地水稻培育旱育壮苗技术标准
(一)、寒地水稻旱育秧田标准
1、规范化秧田
规范化秧田或以户(井)为单位集中固定秧田,置床高度20~30厘米置床,置床宽度7~7.5米,棚间距13米,秧田布局合理,井(水源)、池(晒水池)、床(苗床)、路(道路)、沟(排水沟)、场(床土、有机肥堆放场)、林(防风林)综合配套。
2、二秋三常年
秧田秋整地、秋做床,常年备床土(2.5立方米/公顷)、有机肥(0.5立方米/公顷),常年培肥地力。推广本田取床土熟化隔年使用技术。
3、钢骨架大棚标准
钢骨架大棚高2.3~2.4米,宽6~6.5米,长60~63米。大棚开闭式育秧,实施肩部通风技术,以燕尾槽开闭式为主,示范拉链式、窗式通风技术,加强防风建设,培育壮苗。
4、扣棚
早扣棚、早化冻,保证种子播在暖床上,早生根、早发苗。
5、置床增温
积极推广稻壳、发泡塑料隔离置床保温增温层育秧技术。
6、秧棚增温
扩大三膜覆盖等综合增温面积。
7、保温浸种
以作业站为单位集中浸种。
(二)、寒地水稻种子处理技术标准
1、晒种标准
在盐水选种前5~7天晒种2~3天,然后,进行风筛选种。
2、盐水选种标准
盐水选种比重为1.13,即50公斤水加大粒盐12~12.5公斤,充分溶解,用新鲜鸡蛋测试,鸡蛋倾斜在水面上露出5分硬币大小,或用千分之一比重计测量盐水比重,为了保证盐水比重1.13,要经常检查、补充浓盐水。浸种、洗种时严防混杂。
3、清水洗种标准
盐水选后的种子用清水洗种二遍,以洗净种子表面附着的盐份,要做到每洗3~4次种子更换一次清水,以防止清水中盐份浓度过高,种子表面残留盐份过多影响种子质量,要彻底洗净种子表面附着的盐份。
4、种衣剂拌种标准
种子盐水选种洗种后淋去表层多余的水分,堆放在大棚或室内10~12小时后用种衣剂拌种。使用方法,以友缘牌护苗种衣剂为例,种衣剂用量为种子量的2%,即每一瓶(0.5公斤)种衣剂兑水0.6-0.8公斤拌一袋种子(25公斤),混拌均匀后灌袋或堆放在室内或大棚内36~48小时,待种衣剂阴干药膜固化后即可进行浸种,浸种时100公斤包衣种子加水100-120公斤,浸种时要求袋装浸种,以防种衣剂脱落。种衣剂拌种要确保均匀一致,用量准确。
5、保温浸种标准
采用电器增温、地火龙增温、双膜增温等保温增温棚内浸种,浸种时水层要没过种子20厘米以上,温度11~12℃,浸种积温85~100℃,浸种时间7~8天,烘干种子应相对延长浸种时间2~3天,但不宜增加浸种温度,严防温度过高浸种过度,种子内含物外渗,影响浸种质量。以作业站为单位集中浸种时,要注意浸种箱内上下层、内外层种子温度保持一致,如果温度差较大时,每天要及时倒种2次以上。以作业站为单位统一浸种时要设专人负责浸种工作。
6、浸好种子标准
浸好种子的标志是种子颖壳表面颜色变深,种子呈半透明状态,透过颖壳可以看到腹白和种胚,剥去颖壳米粒易掐断,手捻成粉末,没有生芯。浸好种子捞出后直接催芽。
7、集中催芽标准
积极推广大型循环水催芽器催芽技术,催芽时保证种子内外、上下温度均匀一致,破胸温度为32℃,催芽温度为25~28℃,时间18~20小时左右,芽长一致,芽种标准为芽长2毫米以内,根芽呈双山型。要有设专人负责催芽工作。
8、催芽泵催芽标准
浸好的种子使用恒温催芽泵集中催芽,破胸温度32℃,催芽温度25~28℃,时间20~24小时,催芽标准芽长不超2毫米,根芽呈双山型。在机械催芽过程中,为了保证芽长一致,要经常检查催芽器内上中下层的温度变化,并且上下、内外倒种2~3次。注意使用护苗种衣剂拌种的种子在浸种槽内捞出后不要冲洗即可催芽,催芽时要使用蒸汽催芽器催芽,不能使用循环水催芽器催芽。
9、晾芽标准
催好芽的种子要在大棚或室内常温条件下晾芽,提高芽种的抗寒性,散去芽种表面多余水分,保证播种均匀一致。注意晾芽时不能在阳光直射条件下进行,温度不能过高,严防种芽过长,不能晾芽过度,严防芽干。
(三)、寒地水稻置床处理技术标准
1、做床标准
做置床时要求旱整地旱做床,秋季粗做床使床土平整细碎,床面平整,土质疏松,有利于部分根系通过盘孔,扎入置床吸收养分和水分;春季做床使床面达到平:每10平方米内高低差不超过0.5厘米;直:置床边缘整齐一致,每10延长米误差不超过1厘米;实:置床上实下松、松实适度一致。
2、常规调酸消毒施肥标准
摆盘前先测定置床PH值,然后每百平方米用77.2%固体硫酸1~2公斤,拌过筛细土后均匀撒施在置床表面,然后耙入土中0~5厘米,使置床PH值达4.5~5.5之间;与调酸同时每100平方米施尿素2公斤,磷酸二铵5公斤,硫酸钾2.5公斤,肥料粉碎均匀施在置床上并耙入土中0~5厘米;调酸施肥后再用3%育苗灵或3%育苗青15~20毫升/平方米,兑水5~10公斤/100平方米喷于置床上进行消毒。
3、壮秧剂调酸消毒施肥标准
为了操作方便,可以用壮秧剂调酸、消毒、施肥,每百平方米用壮秧剂30公斤均匀撒施在置床表面,耙入土中0~5厘米。如测定置床PH值达不到4.5~5.5之间,再用77.2%固体硫酸补调到标准PH值。
4、防治地下害虫
为防治地下害虫,在摆盘前每百平方米置床用2.5%敌杀死2毫升兑水6公斤喷洒,或5%锐劲特悬浮剂10~2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或5%锐劲特10~20毫升+水150毫升+稻糠4公斤均匀制成毒饵播种前均匀撒施在苗床上。
5、床土配制标准
将过筛的床土三份与一份腐熟有机肥(酵素有机肥、炭化稻壳等)混拌均匀,然后,用壮秧剂调酸、消毒、施肥。按照水稻壮秧剂使用说明将床土与壮秧剂充分混拌均匀后堆放待用,要堆好盖严,防止遭雨和挥发。其混拌方法是首先测算每百平方米置床可摆放的秧盘数量为600盘,每盘用混好的床土数量(标准盘长58.5厘米,宽27.5厘米,床土厚度2厘米,每盘3217.5立方厘米)为数量3公斤,每百平方米用床土数量为1800公斤。先将每百平方米壮秧剂用量与床土用量的1/4左右混拌均匀做成小样,再用小样与剩余床土充分混拌均匀。然后,测定床土PH值,如PH值未达到4.5~5.5之间,可再用77.2%固体硫酸调至规定标准。
6、摆盘标准
在播种前 3~5天进行摆盘,摆盘时将四周折好的子盘用模具整齐摆好,要求秧盘摆放横平竖直,子盘折起的四周与子盘底部垂直,盘与盘间衔接紧密,边盘用细土挤紧;边摆盘边装土,普通机插盘内装土厚度2厘米,高速插秧机盘内装土厚度2.5厘米,盘土厚薄一致,误差不超过1毫米。摆盘后浇水时要在秧盘上铺一层编织袋或草袋,严防浇水后盘内床土厚度不一致,水分渗干后等待播种。要一次浇透底水,标准是置床15厘米土层内无干土。
钵育苗摆盘时,在做好置床上浇足底水,趁湿摆盘,将多张钵盘摞在一起,用木板将钵盘钵体的2/3压入泥土中,再将多余钵盘取出,依次摆盘压平。种土混播时,亦可先播种,再将播种的钵盘整齐压摆在置床泥土中。也可以在置床上先铺一层2厘米厚经过调酸、消毒、施肥处理后的细土,再将钵体压入土中后装土播种。
7、覆土标准
摆好盘后,当气温达到秧苗生育低限温度指标(气温5℃,置床温度12℃)时即可播种,播种后先用调种器(木杆绑鹅毛翎)调种,然后,用压种磙(木磙)将种子压入土中(使种子三面着土),覆土厚度0.5~0.7厘米(以盖严的炒熟大豆粒为准),厚薄一致。钵育苗时,钵体装土3/4深度浇水后播种覆土。播种时要求播量准确,播种均匀,秧盘边缘无聚堆和压摞现象。
8、保温增温
水稻播种后采用三膜增温时先覆地膜,然后再扣小棚,或采用炭火炉、液化气炉等增温。4月15日前播种的秧田全部采用三膜增温技术。
(四)、寒地水稻播种技术标准
1、播期标准
采用三膜覆盖技术或具备增温措施的大棚4月8日开始播种,最佳播期为4月10日~18日。
2、播量标准
机插中苗播芽种4400粒/盘(种子发芽率90%,机插中苗田间成苗率90%。),每100平方厘米播种275粒;种子田机插中苗播芽种 4200粒/盘;八行插秧机机插中苗播芽种3100粒/盘,八行插秧机要比常规育苗增加20%育秧面积;钵育大苗播芽种3~5粒/穴。
3、播种方式
人工手动播种器播种为主,扩大工厂化机械播种面积。
(五)、寒地水稻秧田管理技术标准
1、管理工具
秧田管理必须必备温度计二只、秤、量杯、秧田管理指标卡二份。
2、温度计摆放标准
育秧大棚内应摆放二支温度计测量床温变化情况,温度计分别摆放在距棚头20米距中间步道30厘米处,用8#铁线做成支架,播种后放于床面上,秧苗出土后温度计始终放置于秧苗下1厘米处。
3、秧田管理四个关键时期技术标准
①第一个时期:种子根发育期
从播种到第一叶露尖,约需7~9天时间,此期以培育种子根为主,要求根系长的粗、长的长、须根多、根毛多。突出育苗先育根,育根先育种子根的原则。管理重点是控温,要求棚内温度不超过32℃,超过此温度时开始通风。此期一般不浇水,如湿度过大或局部过湿时撤膜散墒,晚上再复上地膜,露种处要适当复土。
当秧田出苗80%时,在早晨8时前或晚上5时后揭去地膜,严防中午高温时揭膜,阳光灼伤秧苗。
②第二个时期:第一完全叶伸长期
从出苗到第一完全叶展开共需5~7天时间,管理重点是地上部控制第一叶鞘高度不超过3厘米,地下部促发与第一叶同伸的鞘叶节5条根系。此期用PH4的酸水普浇一次,棚温控制在22~25℃,最高不超过28℃,及时通风练苗,水分管理除苗床过干处补水外,一般少浇或不浇水,使苗床保持旱育状态。
③第三个时期:离乳期
从第二叶露尖到第三叶展开,约需10~14天时间,管理重点是地下部促发不完全叶节8条根系健壮生长,地上部控制好第一叶与第二叶、第二叶与第三叶的叶耳间距各1厘米,防止茎叶徒长。重点是控制温度和水分,棚温控制在20~22℃之间,最高不超过25℃。此期要大通风练苗,棚内湿度大时下雨天也要通风练苗。水分管理做到三看浇水,一看土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情况,二看早晚叶尖是否吐水,三看午间新叶是否卷曲,如床土发白、根系发育良好、早晚新叶叶尖不吐水或午间新叶卷曲,则在早晨八时左右浇水,一次浇透。
⑴防病灭草
离乳期(秧苗2.5叶期)应注意防治水稻立枯病,发现中心病株及时防治,如遇低温冷害秧苗叶片受冻害,应在早晨8时前通风,缓解叶片冻害;在秧苗1.5叶期,稗草2~3叶期喷施除草剂灭草。
⑵秧田追肥
为了保证秧苗健壮生长,在秧苗生长期间分别在秧苗1.5叶期、2.5叶期各追肥一次,每次追纯氮1克/盘,即硫酸铵5克/盘,将硫酸铵与适量过筛细土混拌均匀后撒施在秧田上,施肥后要立即喷一遍清水洗苗,以防化肥烧苗,追肥前不能浇水,以免床土含水太多,肥水渗不进去,追肥一定要撒施均匀。同时,在秧苗2.5叶期茎叶追施0.015%天然芸苔素1—2克/棚、酿造米醋100—150毫升/棚,兑水15—20升/棚喷雾。
⑶防止早穗
在秧苗的2.5叶期,棚温不超过25℃,即“双二五”标准,也是水稻早熟品种防止早穗的主要措施。
④第四个时期:移栽前准备期
从3.1~3.5叶,时间2~3天,管理重点是控水蹲苗壮根,使秧苗处于饥渴状态,以利于移栽后发根好、返青快。同时,做好插前三带工作,移栽前一天带磷: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25~150克,少量喷水使肥料粘在苗床上;带药:40%乐果15毫升/平方米或70%艾美乐6~8克/百平方米或25%阿克泰6~8克/百平方米,兑少量水喷洒防治潜叶蝇;带生物肥:天然芸苔素1克/棚、生物肥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五、寒地水稻田间作业技术标准
(一)、寒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标准
1、育秧机械化
以作业站为单位集中浸种,积极推广大型循环水催芽器催芽技术和新型精密秧田播种器播种技术。
2、插秧机械化
以机械插秧为主,示范推广钵育机械摆栽技术,第一生态区、第二生态区以四行、六行插秧机机插为主,第三生态区以八行插秧机插秧为主。
3、整地机械化
水田整地以搅浆整地为主,手扶拖拉机找平为辅,搅浆整地1~2遍后用手扶拖拉机找平。
4、收获机械化
水稻收获霜前以机械割晒、机割机拾、半喂入式收获为主,枯霜后以机械直收为主、充分发挥半喂入式收获机的作用。种子田全部以半喂入式收获机收获。扩大格田面积,提倡横插竖割,扩大机械割晒拾禾面积。
5、植保机械
在充分发挥飞机航化作业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机动喷雾器(弥雾机)的作用,每户(井)一台弥雾机,本田防病防虫要坚决淘汰喷雾效果差、防效差的人工背负式喷雾器。本田除草积极推广弥雾机施药技术。
6、种子加工机械化
种子收获后进行烘干、清选、除芒、除糙、包装等项机械作业后入库保管,统一进行室内检验。
(二)、寒地水稻耕作技术标准
1、本田规划标准
实行单排单灌,灌水渠地上渠,排水渠地下渠,条田宽50米,格田面积5~10亩。实现田、池、路、渠、林综合配套。加速老稻田改造,裁弯取直、去高添洼、消肥补瘦,增大晒水池面积、扩大格田面积。
2、耕作制度
稻田耕作采用翻地、旋耕和深松相结合的耕作体制,以翻地为主,旋耕为辅。质量标准,翻地深度18~20厘米,旋耕深度20~25厘米,做到扣垡严密、深浅一致、不重不露、不留生格。
3、秸秆还田
结合翻地耕作,实行秸秆还田,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或高茬收割还田,秸秆还田量以秸秆总量的60%左右为宜。秸杆还田做到抛撒均匀,严防积堆。为加速秸秆腐烂速度,减少秸秆腐烂过程中对氮素的固定,秸秆还田的地号翻地时增施尿素2公斤,或在春整地时增施碳酸氢铵8~10公斤/亩,有条件时增施石灰20公斤/亩。
4、泡田标准
本田实行花达水泡田、花达水整地,即泡田水深为垡片高的2/3。
5、整地标准
为了提高水田整地质量,在水田放水泡田之前先进行旱整地(旋耕或平地),放水泡田3~5天垡片泡透后即可进行水整地,水整地要求达到早、平、净、大、齐、深、匀,即早:适时抢早,保证有足够的沉淀时间;平:格田内高低差不大于3厘米,做到灌水棵棵到,放水处处干;净:捞净格田植株残渣,集中销毁;大:扩大格田面积,格田面积5~10亩;齐:格田四周平整一致,池埂横平竖直;深:水整地深浅一致,搅浆整地深度12~15厘米;匀:全田整地均匀一致,尤其是格田四周四角。整地结束后,常规整地沉淀7~10天,搅浆整地沉淀15~20 天以上,保持水层5~7厘米,不能落干。
6、沉淀标准
水整地沉淀后,田面指划成沟慢慢恢复是最佳沉淀状态,此期正是插秧适期;指划不成沟,说明沉淀不好;指划成沟,但不恢复,说明沉淀过渡,二者都保证不了插秧质量。八行插秧机一定要在最佳沉淀状态下插秧,严防边行推苗,影响插秧质量。
(三)、寒地水稻插秧技术标准
1、秧苗类型
机械插秧旱育中苗3.1~3.5叶,决不插3.6~4.0叶超龄秧。钵育摆栽旱育大苗4.1~4.5叶超龄,不摆4.6~5.0叶超龄秧苗。
2、插秧密度
①插秧原则
插秧密度总的原则是地力条件好、秧苗素质好的地号插秧密度宜稀植,地力条件差,秧苗素质差的地号宜适当密植;积温条件好的农场宜稀插,积温条件差的农场宜密插。
②插秧密度
机械插秧规格为30×10厘米、23.8×12厘米,30~35穴/平方米,4~5株/穴,基本苗数130~150株/平方米。
种子田机械插秧密度30×10~12厘米,25~27穴/平方米,4~5株/穴,基本苗数100~120株/平方米。
八行插秧机往复结合线应加大到35—40厘米。
③钵育摆栽密度
钵摆时间5月15日~25日。
机械摆栽为30×12厘米,人工摆栽为9×3寸,28穴/平方米,基本苗数100~110株/平方米。
④移栽质量标准
机械插秧标准为早、密、浅、正、直、满、扶,插后同步补苗。保证做到适时抢早,合理密植,保证田间基本苗数,插秧深度2厘米以内,插深小于1厘米,穗虽多而穗小,不抗倒伏,插深大于2厘米,穗少而不能高产,秧苗栽的正,插行要直,格田四周插满插严,插后立即上护苗水扶苗,插秧同步补苗。
摆栽标准为适、平、扶。保证做到适时摆栽、钵面与泥面平、摆后及时放水扶苗,防止晒干。
(四)、寒地水稻施肥技术标准
1、肥效反应线
水稻肥效反应线是指水稻在N叶期施肥,肥效反应在N+1叶较少,N+2叶较多的现象。按照水稻生育叶龄进程,根据肥效反应线的原理科学施肥,确保水稻生长发育。例如在水稻返青后3.5叶施蘖肥,4.5叶得到肥效较少,5.5叶期得到肥效较多,而5.5叶正是11叶品种水稻盛蘖叶位期,此期发挥肥效对促进水稻早分蘖、快分蘖十分有利。
2、施肥量
施肥总的原则是因地因土施肥,土地肥沃、地力条件好的地号少施,尤其是氮肥,地号瘠薄、肥力较差的多施,推广测土施肥。如计划产量在550~600公斤/亩时,建议施用化肥商品量25~30公斤/亩,其中,旱改水5年以内的稻田施肥氮磷钾总量在25公斤,6~10年稻田施肥量为27~28公斤,11年以上的稻田施肥量为30公斤。
亩施肥25公斤时,尿素(46%N)9公斤,磷酸二铵(18%N、46%P2O5)6公斤,硫酸钾(33%K2SO4或50%K2SO4)10公斤,此时N:P:K比例为2:1:1.2或2:1:1.7,硅肥20~30公斤/亩。
如果计划产量在650公斤/亩以上或高产攻关时,施肥量30~35公斤, 加大钾肥用量,使N:P:K 比为2:1:1.5~1.8,钾肥最高比例可以提高到2,施硅肥20~30公斤。
种子田施肥N:P:K=2:1:1.8,施硅肥20~30公斤,扩大硼肥、硒肥使用面积。
八行机插施肥量25公斤/亩(商品量),其中,氮肥(46%尿素)8公斤、磷肥(18%N46%P2O5磷酸二铵)5公斤、钾肥(33%硫酸钾)12公斤,N:P:K=2:1:1.7,硅肥施用20~30公斤/亩。
3、注意事项
进行秸秆还田的地号,在现有氮肥施肥水平的基础上不能降低氮肥用量,因为,在秸秆腐烂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氮素,所以,秸秆还田的地号增施碳酸氢铵8~10公斤/亩,示范增施20公斤/亩石灰技术,加速秸秆腐烂。八行机插由于水稻插秧规格变小,田间基本苗数增加,前期控制个体、群体不要生长过旺,以减少无效分蘖,防止封行过早,生产上注意增施磷钾,增施硅肥,以提高水稻抗逆性,尤其是抗病、抗倒伏性能。水稻生育后期视田间水稻长势长相,按照水稻叶龄进程做到三看施穗肥,哪黄施哪,哪弱施哪。切忌中后期氮肥用量过大,田间水稻长势过旺,加重水稻病害、倒伏现象的发生。
4、施肥比例
常规施肥N:P:K=2:1:1.2~1.5,高产地号施肥2:1:1.5~1.8,超高产地号N:P:K=2:1:2。
5、肥料种类
水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硅肥为主,严禁使用复合肥、复混肥等,微肥、生物肥和调节剂按照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意见使用。
①基肥
氮肥总量的30%,磷肥100%,钾肥40%,硅肥100%,最后一遍水整地前全田施入或与搅浆整地同时用施肥器施入,随整地耙入土中8~10厘米。注意磷肥不能表施,以免引起表层磷肥富集诱发水绵发生。示范硅肥秋施技术。
②蘖肥
氮肥总量的30%,在水稻返青后(4叶期)立即施入,分二次使用,第一次蘖肥总量的80%全田施入,余20%在11叶品种6叶期看田找施,哪黄哪弱施哪。
③调节肥(接力肥)
氮肥总量10%,水稻倒4叶前后,11叶品种8叶前后,水稻抽穗前30天左右,功能叶明显褪淡2/3时,哪黄施哪。如不使用调节肥时,则将10%调节肥用于蘖肥,即蘖肥由30%调整为40%。高产攻关的地号必须施用调节肥。
④穗肥
在水稻倒二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田间观察飘长叶出现后一个叶片就是倒二叶,10叶品种在9叶、11叶品种在10叶、12叶品种在11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施用,氮肥总量的30%,钾肥总量的60%,施肥时观察田间是否出现拔节黄,底叶有无枯萎,有无稻瘟病害,如未出现拔节黄褪淡时则晚施;底叶有枯萎、干尖现象先放水壮根,后复水施肥;有稻瘟病发生应晚施,先晒田壮根或先防病后施肥。
穗肥中氮肥的施用在群体适宜,叶色正常时,群体在有效分蘖临界期(N-n+1)(11叶品种8叶期)按时够茎数,N-n+1叶龄期后叶色按时褪淡(落黄),达到预期要求,则可按照原定的穗肥总量施肥,常规田在倒2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施保花肥,高产攻关田则在倒4叶、倒2叶期分施促花肥和保花肥;群体适宜或较小,叶色褪淡(落黄)出现较早时,在N-n+1叶龄期落黄或该期不够茎数,穗肥应提早施用,在倒5叶期施用调节肥,倒2叶期、倒4叶期施用穗肥,以保花肥为主;群体适宜,叶色过深时,N-n+1叶龄期以后叶色不褪淡,穗肥一定要等到群体叶色落黄时才能在倒2叶期施用保花肥;群体过大,叶色正常时,N-n+1叶龄期茎数过多,只要在N-n+2叶龄期能够正常落黄的,常规生产田应按原计划在倒2叶期施用保花肥,高产攻关田则在倒4叶、倒2叶期施用促花肥和保花肥。
⑤粒肥
常规生产田叶面追肥代替粒肥,高产攻关田依据田间叶龄诊断,在抽穗后如田间出现落黄现象时,可以亩施总氮量10%(约合尿素1公斤)做穗肥,在水稻抽穗后8天以内施完。
6、叶面追肥
水稻全生育期结合防病叶面追肥2~3次,充分发挥飞机航化作业优势,扩大航化作业面积,提高防病及追肥效果。水稻营养生长期(7月10日前)叶面肥以酿造米醋氨基酸类微肥为主,水稻生殖生长期(7月10日后)应以酿造米醋、磷酸二氢钾等促早熟微肥为主,严禁使用含氮量大的微肥。同时,积极推广镁肥。
(五)、寒地水稻灌溉技术标准
1、灌溉定额
井灌区灌溉定额400立方米/亩,自流灌区灌溉定额500立方米/亩。做到早春截留桃花水、充分利用天降水、科学利用循环水、合理开发地下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井水综合增温
晒水池面积2%以上,利用散水槽、长渠道、隔墙式晒水池、叠水板、渠道复膜、回水灌溉等综合增温措施,保证6月份水稻分蘖期井水入田水温15℃以上,7月份水稻长穗期入田水温17℃以上,减数分裂期入田水温18℃以上,8月份水稻结实期入田水温20℃以上。
3、灌溉技术
①浅湿灌溉
返青期灌溉:水稻在花达水插秧(插秧水深1厘米左右)后及时放水扶苗,水深苗高2/3(约5~7厘米),以不淹没秧苗心叶为准,以水护苗,以水增温,促进水稻早返青。
分蘖期灌溉:水稻返青后,进行浅水灌溉,保持水层3~5厘米,以浅水增温促蘖,早生快发。水稻至有效分蘖临界叶位(N-n+1叶龄期)(10叶品种7叶、11叶品种8叶、12叶品种9叶),田间茎数达到计划茎数80%时,在N-n叶期,撤水晾田3~5天,标准是地表呈湿润状态或地表发白呈火柴秆微裂,以控制N-n+2叶龄期(11叶品种9叶期)的无效分蘖发生。
长穗期灌溉:水稻进行晾田后进入间歇灌溉,灌3-5厘米水层后停灌,让其自然渗干,直到地表无水,脚窝尚有浅水时,再灌3~5厘米水层,如此反复。如无低温冷害至出穗前3~4天再晾田1~2天,目的是不断向土壤中通气,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做到以水换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保产。
结实期灌溉:水稻进入抽穗期保持水层3~5厘米,齐穗后由浅水层转入间歇灌溉。
停灌期:水稻抽穗后30天以上,进入腊熟末期再停灌,到黄熟期再排干。要严防深水淹灌,对于部分低洼地要强行排水,增加晾田的次数,增强根系活力,提高其抗倒伏性、抗病性(尤其是稻瘟病)。八行机插的稻田晾田时间应比常规晾田时间提早3~5日左右,并增加晾田次数。
结实期浅湿灌溉的水稻产量、加工品质(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外观品质(高透明度、低垩白率和垩白度)及食味品质明显高于其它灌溉措施,增产的原因是提高了根系活力,提高了结实率和千粒重。
②晾田控蘖
水稻在N叶抽出时晾田,对N-2叶的分蘖芽的生长影响最大,其次为N-1叶分蘖芽,对N-3叶的分蘖芽无显著影响。因此,要控制有效分蘖叶龄期(N-n+1)后一叶(N-n+2)产生的无效分蘖,最适的晾田期为N-n叶龄期。如11叶品种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8叶期,晾田控制无效分蘖的最适时期为7叶期,预计有效分蘖临界叶位田间茎数达到计划茎数80%时,及时晾田,对控制 9叶龄期无效分蘖效果最好,而8叶期的分蘖可以正常生长,成为有效分蘖。
③田间出现气泡时灌溉
进入7、8月份以后气温逐步升高,有些田块(特别是秸秆还田地号)出现冒泡现象时,要及时撤水晾田,进行气体交换,排出田间硫化氢、氨气、甲烷等有毒气体,增加土壤氧气含量,促进根系发育,做到通氧壮根,养根保叶,确保后四片绿叶面积,特别是高效叶面积,提高光合生产能力。
④预防水稻障碍型冷害
当水稻剑叶叶耳间距处于下叶叶耳±5厘米期间(10叶品种9叶、11叶品种10叶、12叶品种11叶)是水稻减数分裂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对17℃以下低温特别敏感,为了防御水稻障碍型冷害的发生,根据天气预报,如有17℃以下低温时,应灌温度18℃以上的水17~20厘米,预防水稻障碍型冷害的发生。在低温来临前,即抽穗前15日逐步加深水层,当低温来临时再加深水层到17~20厘米。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灌溉水温达不到18℃时,则不要灌冷水,以免造成人为冷害。
⑤垫好出水口
水稻插秧后及时垫好出水口,出水口高度5厘米,以防止插秧后降雨格田内积水过深淹没水稻秧苗心叶造成药害。
⑥更换进水口
水稻生育期进行田间灌溉时,要经常更换进水口,做到每7~10天更换一次进水口,以免长期使用一个进水口,进水口处水温长期较低,水稻贪青晚熟,降低水稻产量和品质。
(六)、化除技术标准
1、寒地水稻旱育秧田杂草防治技术
①封闭灭草
水稻秧田播种覆土后,选用50%禾草丹(杀草丹)乳油300~400毫升/亩或60%新马歇特乳油100~130毫升/亩,兑水15升/亩进行土壤处理。钵育摆栽的秧田严禁使用封闭除草。
②茎叶灭草
水稻1.5~2.5叶期,稗草2~3叶期,10%氰氟草酯(千金)乳油60毫升/亩与48%灭草松(排草丹)水剂160~180毫升/亩混配,兑水15升/亩茎叶处理,防治稗草和阔叶杂草。如秧田阔叶杂草较少时,则只选择千斤等杀稗剂防除稗草。
2、寒地水稻移栽田杂草防治技术
①分期施药技术
插秧前5~7天30%莎稗磷(阿罗津)乳油50~60毫升/亩,或50%丙草胺(瑞飞特)50~60毫升/亩,或60%马歇特乳油100~130毫升/亩,插秧后15~20天30%莎稗磷(阿罗津)乳油50~60毫升/亩,或50%丙草胺(瑞飞特)50~60毫升/亩,或60%马歇特乳油100~130毫升/亩与10%苄嘧磺隆(农得时)10~15克/亩或15%乙氧磺隆(太阳星)水分散粒剂混配,兑水15公斤/亩甩施。严禁水整地后立即施药,以防二次用药间隔时间过长,二次用药时杂草已经出土,灭草效果不佳。
水稻插前5~7天清水状态 80%稻思达可湿性粉剂6克/亩,用弥雾机兑水2公斤喷施,可有效防治泽泻、慈姑、雨久花等阔叶杂草。插后按照常规施药。
②防除大龄杂草
移栽田个别地方灭草效果不好时,采用30%阿罗津50毫升/亩+50%二氯喹磷酸30~50克/亩,于稗草4~7叶期,株高10-30厘米,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喷液量7~10升,或50%二氯喹啉酸(快杀稗)33~35克,兑水10~15公斤/亩茎叶处理,防治大龄稗草或10%千金(氰氟草酯)80~120毫升/亩与48%排草丹180~200毫升/亩混配,防治大龄稗草和阔叶杂草。
③稻田难治杂草防除
⑴稻稗
稻稗发生的高峰期在5月末至6月初,水稻插秧期在5月中下旬,插前水整地后就施药,插后15~20天第二次施药,施药间隔时间过长,有的稻稗已长到2~3叶期,防效不好。药剂防治插前30%阿罗津插前封闭(插秧前5~7天)50~60毫升/亩、插后15~20天50~60毫升/亩+阔叶除草剂(如10%草克星10克/亩等)混配,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插后在稻稗2~3叶期10%千金80毫升/亩、稻稗3~4叶期100毫升/亩、稻稗 4~5叶期120毫升/亩,兑水喷雾。
⑵泽泻、慈菇
插前5~7天10%太阳星20克/亩或吡嘧磺隆20~30克/亩+杀稗剂(如30%阿罗津50~60毫升等),甩喷法施药,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插后15~20天磺酰脲类除稗剂+有机磷类混用(例如太阳星+阿罗津或马歇特)20克/亩+60毫升(100毫升)/亩,泽泻、慈姑基数下降50%。苗期可使用48%排草丹200毫升/亩,喷雾法施药。禁止使用对泽泻、慈姑防效差的苄嘧磺隆类(如农得时等)除草剂,施药时田面一定要平,保持水层7天。
⑶雨久花
施药时期插前5~7天,施药方法甩喷法,杀稗剂如阿罗津(50毫升/亩)或马歇特(100毫升/亩),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插后15~20天,磺酰脲类除稗剂+有机磷类混用(例如太阳星+阿罗津或马歇特) 15克/亩+60毫升(100毫升)/亩,雨久花基数下降50%。
⑷葡茎剪股颖(爬蔓草)
10%千金70~80毫升/亩+喷液量0.5%的植物油型喷雾助剂,茎叶处理,或30%阿罗津(莎稗磷)60毫升/亩+50%扑草净50克/亩+10%太阳星20克/亩,毒土法施药,施药时要求水层5-7厘米,以保证药液分散均匀,待水层自然落干后再补水。
⑸芦苇
15%精稳杀得10倍液涂抹或10.8%高效盖草能10倍液涂抹。
⑹扁秆藨草、三江藨草(日本藨草)、藨草
10%草克星(吡嘧磺隆)30克/亩,水稻移栽前毒土法施药,或水稻移栽前3~5天10%草克星(吡嘧磺隆)20~25克/亩,移栽后15~20天10%草克星(吡嘧磺隆)10~15克/亩,毒土施药,或水稻移栽前3~5天30%威农(苄嘧磺隆)10~15克/亩,移栽后15~20天30%威农(苄嘧磺隆)10~15克/亩,毒土施药,或48%排草丹(灭草松)200毫升/亩,喷雾法施药,或15%太阳星10克/亩,喷雾法施药。
3、施药方法
采用毒土法、甩喷法(喷雾器须摘掉喷片)、弥雾机喷雾法(每箱药液可喷6亩地)施药均可,但不能采用毒肥法、原药瓶甩法施药。
4、池埂化除技术
74.7%农民乐(草甘膦)100~150毫升/亩,或41%农达(草甘膦)200~300毫升/亩,兑水喷雾。
5、防除水绵技术
10%草克星(吡嘧磺隆)10~15克/亩或15%太阳星15克/亩或10%金秋16~17克/亩,毒土法施药。在水绵发生初期,因风吹集中池边时捞出集中处理掉;采取深耕深翻、磷肥深施等措施及减少越冬水绵数量,清除沟渠中水绵等。
6、寒地水稻化学除草注意事项
①除草剂选择原则安全、高效、广谱、低毒、环保。农业部药检所推荐的除草剂品种。
②本田除草剂安全性较好的有阿罗津(莎稗磷)、瑞飞特(丙草胺)、本塞草胺、马歇特、农思它、草克星(吡嘧磺隆)、农得时(苄嘧磺隆)、威农、快杀稗(二氯喹啉酸)、排草丹(灭草松)、太阳星等;安全性差的除草剂有丁草胺等,特别警告的是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稻乐思)、甲草胺、田毛(甲草胺+苯塞草胺+苄嘧磺隆)、乙·苄(稻草畏、乙草胺+苄嘧磺隆)、甲磺隆、乙·苄·甲(稻草一次净、乙草胺+苄嘧磺隆+甲磺隆)、农利来(稻乐思+苄嘧磺隆)等除草剂均不适合于黑龙江省使用,如若使用可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产。
③秧田安全性好的除草剂有50%杀草丹、60%新马歇特、10%千金等;安全性差的除草剂有丁草胺、快杀稗(二氯喹啉酸)、丁·扑、丁·西混剂等。
④整地要平,做到寸水不露泥,严防产生药害和除草效果不良。
⑤施药时要均匀一致、雾化良好。
⑥本田采用毒土法、甩喷法、弥雾机喷雾法施药,严防瓶甩原药的做法。
⑦药量准确,按格田分布图施药。
⑧池埂化除时,喷头必须带遮盖罩,在早晚无风条件下施药,严防农药漂移造成药害。
⑨插前封闭除草不能在水整地后立即施药,而应在插前5-7天再用药,以防插前、插后用药间隔时间过长,降低除草效果和产生药害。
(七)、寒地水稻防病技术标准
1、寒地水稻旱育秧田病害防治技术
①水稻立枯病
在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数量及置床、床土调酸、消毒的基础上,秧田发现中心病株时,药剂防病水稻1.5~2.5叶期,30%恶·甲(瑞苗青)水剂1~1.5ml/㎡,兑水5升喷雾。严格做到边喷药边喷水洗苗,严防烧苗现象发生。
②水稻恶苗病
在选种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的基础上,进行药剂浸种,25%咪鲜胺(施保克、使百克)乳油25毫升+0.15%天然芸苔素乳油20毫升,兑水100~120公斤,浸种100公斤水稻种子。或1公斤种衣剂,兑水0.6~0.8公斤,包衣50公斤水稻种子,阴干36~48小时,常规浸种催芽。
2、寒地水稻移栽田病害防治技术
①水稻稻瘟病
⑴农业措施防病
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
培育壮苗,全面提高秧苗素质,提高其抗逆性能。
合理施肥,氮、磷、钾合理搭配,增施钾肥、硅肥,严防氮肥施用量过大或施肥时期过晚,提高水稻抗逆性。
清除田间病株残体、消灭池埂及四周杂草,减少病菌来源。
加强田间水层管理,严防深水淹灌,采取井水综合增温措施,保证温水入田。
晾田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增强水稻抗逆行和抗病性。
合理密植,严防生育后期田间郁蔽和湿度过大,以降低病原菌浸染机率,提高水稻抗病性。
⑵苗瘟防治
化学药剂防治在水稻移栽前5~7天秧田发现中心病株或叶片上有急性病斑时,2%加收米100毫升/亩或20%三环唑110毫升/亩或40%稻瘟灵100毫升/亩,兑水5升弥雾机茎叶喷雾。
⑶叶瘟发生趋势的预报
稻瘟病菌的分生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叶片最适宜温度为25~28℃,空气湿度饱,而且叶面必须有水滴的情况下,才能完成侵入过程。在水稻分蘖盛期叶色浓绿,叶片结露时间长,11叶品种9.1~9.5叶期阴雨连绵,月降雨日数10~15天以上,每日日照时数不足6小时,气温较常年低1~2度,湿度达96%以上,预计水稻叶瘟病将大面积发生,7~9天全田即可发病,10~20天发病可达盛期,应及时进行全面防治。另外,在7月下旬~8月上旬水稻抽穗灌浆期,夜间温度低,稻株表面长时间有水滴,阴雨连续一周以上,这种环境条件使水稻生长在不利的状态下,抗病力降低,对病原菌侵入、蔓延有利,穗颈瘟可能大发生。
⑷叶瘟防治
药剂选择8%好米得在水稻7.1~7.5叶龄时用药量1.5~2.5公斤/亩,毒土撒施,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
11叶品种水稻在9.1~9.5叶期,水稻倒二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25%施保克75~100毫升/亩或2%加收米80~100毫升/亩,兑水5 升迷雾机茎叶喷雾。
⑸穗颈瘟防治
水稻孕穗末期~齐穗期(水稻抽穗5%~20%为最佳时期),2%加收米80~100毫升/亩,或25%施保克75~100毫升/亩,或25%施保克60毫升/亩(50%多菌灵80克/亩)+2%加收米80毫升/亩,或在水稻抽穗前2~7天75%稻艳25克/亩(对水稻穗颈瘟防治效果好),兑水5升迷雾机茎叶喷雾。
⑹粒瘟、枝梗瘟防治
在水稻抽穗后15~20天防治粒瘟、枝梗瘟,防治方法同上。
②水稻鞘腐病
鞘腐病病原菌可以从水稻、稗草等染病病株上借风、雨传播,病原菌从水稻自然孔口、伤口侵染。病原菌在抽穗前后侵入,经过一段时间的潜育期才能看出病害症状,潜育期受温度影响,在25~30℃发病最快。7月中旬水稻孕穗期病害开始发生,8月上旬为病害发生盛期,田间大量病叶鞘、病穗出现。防病期很短,扩展迅速,穗部发病主要由抽穗时叶鞘内病原菌侵染引起的,抽穗快的品种病轻,抽穗期降雨则病害重。水稻田间菌源已大量存在,易发病,应及时防治。
在水稻孕穗期、抽穗期、齐穗期25%施保克80~100毫升/亩或2%加收米80~100毫升/亩或2%加收米80毫升+50%多菌灵80克/亩或70%甲基托布津100克/亩或50%扑海因(异菌脲)悬浮剂70~100毫升/,兑水5升迷雾机茎叶喷雾。
③细菌性褐斑病
此病主要侵染叶片、叶鞘、穗部,11叶品种水稻在9.1~9.5叶期、孕穗期、齐穗期2%加收米80~100毫升/亩,或2%加收米80毫升+50%多菌灵80毫升/亩,或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170~340克/亩,或14%胶胺铜水剂125~170毫升/亩,或10%氯霉素可湿性粉剂60~70克/亩,或25%噻枯唑100~150克/亩,或72%农用链霉素,15-30克/亩,兑水5升迷雾机茎叶喷雾。
④水稻褐变穗病
消灭池埂及四周禾本科杂草,减少病原菌来源。在水稻孕穗末期、齐穗期施药防治,1.5%多抗霉素150毫升/亩或1.5%多抗霉素130毫升/亩 + 50%扑海因75毫升/亩。防治由鞘腐病、细菌性褐斑病、褐鞘病、紫杆病等引起的“褐变穗”,在水稻孕穗期、出穗期、齐穗期2%加收米80毫升+25%施保克60毫升/亩,或2%加收米80毫升+50%多菌灵80毫升/亩,兑水5升迷雾机茎叶喷雾。
⑤水稻纹枯病
此病属于土传病害,近年来,病害的危害程度在逐年加重,多发生于老稻田,全生育期各部位(尤以基部叶鞘为重)都可以发病,但主要发生在叶鞘和叶片上,对产量影响很大。在消灭病株残体和病稻草的基础上,于剑叶露尖10.1叶、孕穗期、齐穗期30%爱苗15~20毫升/亩,兑水5升迷雾机茎叶喷雾。另外,30%爱苗具有调节剂的作用,可以抗倒伏、攻大穗、提高结实率。
⑥水稻胡麻斑病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稻草等寄主上越冬,待温度适宜时,病稻草产生孢子可借气流传播,田间病叶产生的孢子可以反复侵染。在水稻孕穗期、齐穗期20%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亩,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亩,或50%扑海因(异菌脲)悬浮剂70~100毫升/亩,兑水5升迷雾机喷雾。防治稻瘟病的药剂均能防治水稻胡麻斑病。遇到环境条件适宜病原菌生长繁殖的年份,病害发生较早,在水稻6叶期预防病害发生,其他防治时期同稻瘟病。
⑦多病兼防
水稻孕穗期、抽穗期、齐穗期2%加收米80毫升+25%施保克60毫升/亩,或2%加收米80毫升+50%多菌灵80毫升/亩,兑水5升迷雾机茎叶喷雾。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鞘腐病、胡麻斑病等病害。
3、寒地水稻病害防治注意事项
①施药条件
早晚无风天气用药,风速小于4米/秒,气温不超过27℃,相对湿度大于65%。一般条件下,晴天在早3:00~10:00,下午16:00~20:00防病作业,要躲过中午高温天气条件下作业,以免药液挥发,影响药效。
②药械
在充分发挥飞机航化作业优势的同时,充分发挥机动喷雾器(弥雾机)在本田防病灭虫中的作用,淘汰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发病作业。
③施药量
飞机喷雾喷液量1.7~2升/亩;弥雾机喷雾喷液量5升/亩。
④药剂选择
选择农业部药检所登记的新型杀菌剂,淘汰未登记、防效差的杀菌剂。
⑤施药时期
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突出一个“早”字,尤其是稻瘟病的防治按照水稻田间叶龄进程适时防病2~3次。
⑥预测预报
充分发挥生物预警的作用,各测报点要严格检测病原菌发生和消涨动态,结合气候条件、水稻田间病害检测点检测数据,及时指导病害防治。
(八)、寒地水稻防虫技术标准
1、水稻潜叶蝇
①培育壮苗、带蘖移栽
本田保持浅水灌溉,保持叶片直立,可减轻潜叶蝇危害。
②药剂防治
水稻移栽一周左右做好田间调查,发现虫情在幼虫初发期40%乐果100毫升/亩或70%艾美乐6~8克/亩+2.5%敌杀死20-30毫升/亩或25%阿克泰6~8克/亩+2.5%敌杀死20-30毫升/亩,兑水3~4公斤迷雾机喷雾防治。
2、水稻负泥虫
①人工防治
在田间点片发生的情况下,田间大部分虫卵已孵化后,每天清晨用扫帚将潜伏在水稻叶片上的幼虫扫落水中,连续3~4天就可取得很好效果。
②农业防治
五月末或六月初人工清除田间四周及池埂上的杂草,消灭越冬虫源。
③化学防治
在幼虫米粒大小时,2.5%敌杀死15~30毫升/亩或2.5%功夫30毫升/亩,兑水10升喷雾。
3、防虫注意事项
①药剂选择
选择农业部药检所登记的长残效杀虫剂。
②喷药质量
及时用药、药量准确、喷洒良好。
③合理灌溉
浅水灌溉,保持叶片直立。
④消灭虫源
及时清除池埂及四周杂草,消灭虫源。
(九)、寒地水稻收获技术标准
1、种子收获、贮存
半喂入水稻收获机收获减少糙米率,种子收获后及时清理、烘干、除芒、除糙、加工、包装、贮存,种子水分14.5%以下时,一般条件库存,含水量大于14.5%时,暖库贮存。
2、商品粮收获
①收获时期
水稻抽穗后40天以上,活动积温850℃以上,多数穗颖壳变黄,小穗轴及护颖变黄,水稻黄化完熟率95%以上为收获适期。
②机械割晒
横插竖割,割茬12~15厘米,直接捆捆后码人字码或晒铺3~5天,稻谷水分降至16%左右时及时拾禾或人工捆捆码垛,严防干后遇雨,干湿交替,增加水稻惊纹粒,降低稻谷品质。
③机割机拾
横插竖割,割茬15~20厘米,水稻割后晾晒3~4天,稻谷水分降到16%左右时康拜因拾禾。
④人工收获
人工收割要捆小捆,直径20厘米左右,码人子码,翻晒干燥,稻谷水分降至16%时及时上小垛码在池埂上,防止因雨雪使稻谷反复干湿交替,增加惊纹粒,降低稻谷品质。
⑤半喂入式收获
水稻霜前充分发挥半喂入式收获机收获作用,霜后积极扩大半喂入式收获机收获面积。
⑥机械直收
枯霜后稻谷水分降至16%左右时进行直收,严防稻谷捂堆现象发生,及时倒堆,降低水分,严防温度过高产生着色米而影响稻谷品质。水稻直收综合损失率3%以内,谷外糙米不超过2%。
第二部分     品种简介
1、空育131
①品种简介
原代号垦鉴90-31,生育日数127天,需活动积温2320℃,株高80厘米,穗长14厘米,每穗粒数80粒,千粒重26.5克,主茎叶片数11片,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糙米率83.8%,精米率75.5%,整粳米率74.5%,垩白大小7.9%,垩白米率6.2%,外观米质优,食味好。
②栽培技术要点
旱育稀植插秧栽培,插秧规格30×10~12厘米,人工插秧8×3~4寸,每穴4~5株,分蘖力较强,耐肥力较强,苗期需氮肥较多,应适当增加氮肥用量,杆强抗倒伏,注意防治稻瘟病、叶鞘腐败、褐变穗、纹枯病等水稻病害。适合第一、二生态区种植,第三生态区搭配种植。
2、三江一号
①品种简介
原代号北垦优97-9,株高75厘米,主茎叶片数10片,生育日数123天,需活动积温2285℃,稀有芒,分蘖力强,活杆成熟,穗长15厘米,每穗粒数63粒,千粒重27克。糙米率83.5%,粳米率75.1%,整粳米率67.5%,长宽比1.7,垩白大小5.5%,垩白米率3.5%,垩白度0.19%。
②栽培技术要点
旱育稀植插秧栽培,插秧规格30×10~12厘米,人工插秧8×3~4寸,4~5株/穴,分蘖能力较强,生育期较早,及时晒田控孽,注意防治稻瘟病、叶鞘腐败、褐变穗、纹枯病等水稻病害。适合第三生态区大面积种植,第二生态区搭配种植。
3、垦稻九号
①品种简介
原代号垦94-227,生育日数126天,活动积温2293℃,株高86.5厘米,穗长16.1厘米,每穗粒数95粒左右,千粒重28.1克,糙米率82.9%,精米率74.6%,整粳米率71.1%,长宽比1.7,垩白大小10.8%,垩白米率8.0%。
②栽培技术要点
旱育稀植机插栽培,插秧规格30×10~12厘米,人工插秧8×3~4寸,每穴4~5株,分蘖力中等,耐肥力较强,适宜中等以上肥力条件下栽培,适当增加密度,注意防治稻瘟病、鞘腐病、褐变穗等水稻病害,适合第三生态区插秧栽培。
4、垦稻十二号
①品种简介
原代号99-34,2003年农垦总局审定为垦鉴稻7号,株高90厘米,主茎叶片数12片,生育日数130~132天,需活动积温2350℃~2400℃,穗长18厘米左右,半弯型散穗,细长粒型,每穗粒数85粒,千粒重27克,前期叶色较淡,叶片长,较披垂,后期叶片上举,株型收敛,分蘖力较强,抗倒性中等,中抗稻瘟病,对障碍性冷害耐性较强,对温度反应不敏感,低温年份延迟抽穗较少。出米率高,透明度好,外观米质优良,食味好,米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糙米率82.8%,精米率74.5%,整精米率71.9%,粒长5.6mm,长宽比1.9,垩白米率5.3%,垩白大小6.1%,垩白度0.3%,食味值83。
②栽培技术要点
旱育稀植机插栽培,播量100克/盘芽种,插秧规格30×10~12厘米,每穴4~5株,25~28穴/平方米,基本苗数100~120株/平方米,宜中等肥力条件栽培,应避免高肥条件栽培。适时晾田控蘖,注意防御低温冷害和稻瘟病、鞘腐病、褐变穗、纹枯病等水稻病害。适合第一生态区搭配种植。
5、龙粳20号
①品种介绍
原代号:龙育03-1126,品种审定编号:黑审稻2007004。该品种主茎11片叶,株高90厘米,穗长17厘米,每穗粒数90粒,千粒重27克。出糙率81.4~82.9%,整精米率67.9~72.2%,垩白米率0~1.5%,垩白度0~0.1%,食味品质72~86分。接种鉴定结果叶瘟3~4级,穗颈瘟1~3级;自然感病叶位3~4级,穗颈瘟1~3级。耐冷性鉴定结果处理空壳率17.1~25.3%,自然空壳率7.7%。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8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320℃左右。
②栽培技术要点
播种期4月10~18日,插秧期5月10~20日,机械插秧规格30×10~12厘米,每穴3~5株,每平方米30穴,基本苗数120~140株。该品种对高温比较敏感,应控制育苗期温度不能过高或育苗时间不能过长,注意秧苗2.5叶期苗床温度绝不能超过25℃,育苗时间35天以内,否则,易出现早穗现象。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栽培,实施花达水插秧,浅湿灌溉,分蘖期浅水灌溉,6月末若水稻长势过旺,晾田3-5天,孕穗期防治低温冷害,灌浆期间歇灌溉,9月上旬成熟。适合于第一、第二生态区种植,第三生态区搭配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