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环大厦 丝足:刘效仁:把国家地震博物馆建在阳光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0:56:39

刘效仁:把国家地震博物馆建在阳光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9日08:48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刘效仁

  初步预算总投资为23亿元左右,备受关注的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整体设计方案已经出炉。对此,网上怨声一片,纷纷认为23亿不如拿来灾区重建,有的宣称“很受伤”,不再捐款了。(3月27日新华网)

  显然,23亿元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用到灾区安置房建设,我想公众会打心眼里赞成。可要建设一个地震遗址博物馆,想让人不误解都难。特别是在一些官员热衷于以大策划、大场面、大投入等大建特建“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的背景下,公众的种种疑虑乃至不满,正折射出对公共财政巨额支出仍然缺乏科学论证和民主听证等公开化操作的担忧。

  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必须建设,这毫无异议。通过对北川中学、唐家山堰塞湖等灾害现场的还原和保护,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无情和诡异,更是为了展示人类面对自然灾害的艰难和抗争,展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力以及空前的团结和博大的慈爱。在地震灾害现场修建纪念场所在世界上也不乏先例。1995年,日本政府在阪神大地震后即指定其为国家天然纪念物,并在此基础上修建了纪念公园,原样保留了阪神大地震遗迹。

  问题在于,号称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既然是23亿的巨额投资,既然用的是纳税人的钱或公民的捐款,就必须通过科学论证和民主听证,尤其是要将其决策过程全程公开、阳光操作,以利于公众参与表达和监督,也必须由公众参与监督。既然有关方面称,整体设计方案已原则通过,建设资金一经划拨,将即时开建。可公众却对整体设计方案甚为不解,以至于产生误解,恰恰说明信息不对称,公民知情权未能得到应有的保障和满足。

  笔者以为,要让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真正成为“国家级”的“博物馆”,而不是地方开发旅游的一个景点;要保障其名副其实,发挥其抗震纪念、体验、防灾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综合功能;要确保23亿元的巨大投资不被无谓的耗费,物有所值,更不至于沦为地方上的政绩工程,必须从该项目的整体设计一开始,就纳入民主监督阳光操作的运作机制。比如,在全国范围内公开设计内容,包括资金安排、建设规划和流程,以广泛征求意见;并全程进行专项审计,防止建设中出现偏差和资金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