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区人才交易中心:唐朝由盛转衰始于何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2:11:15
唐朝由盛转衰始于何时?

2010/09/18 
 现在看来,唐王朝的危机至少从公元736年就开始了,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宰相张九龄的下台。

 张九龄下台的直接原因缘于太子的废立问题。

公元735年前后,玄宗宠妃武惠妃所生儿子寿王瑁已长大成人,“宠冠诸子”,太子逐渐边缘化。善于见风使舵的李林甫觉得这是个提高自己权势的好机会,便通过宦官告诉武惠妃,表示自己愿尽力保护寿王。这样,便激起了武惠妃要把自己儿子推上太子地位的强烈欲望。而太子瑛以及鄂王瑶、光王琚也都以母亲失宠而经常聚到一起发牢骚,武惠妃的女婿把他们的活动情况告诉了武惠妃,武惠妃抓到把柄后,向玄宗哭诉:“太子阴结党羽,将害妾母子。”玄宗听后大怒,与宰相商量要废太子。

请读者注意玄宗此时的表现。一个皇帝,只凭妃子的一次哭诉便要废立太子,要么是老糊涂了,要么是太独断了。而宰相的反应也颇耐人寻味。

张九龄反对废掉太子,而另一名宰相李林甫表面上不吭声,私底下却对宦官说:“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武惠妃也在宰相间活动,秘密派人对张九龄说:“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但却遭到了张九龄的拒绝。

其实,相同的情节,甚至相同的话在玄宗的爷爷高宗时就曾发生过。

想当初,高宗为了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曾偕武则天到宰相长孙无忌家求情,却遭到长孙无忌的拒绝。高宗无奈,只得寻求另外一些宰相的支持。当兼有功臣、武将和一般地主三重身份的宰相李勣进见时,高宗问他,我要立武昭仪为皇后,褚遂良反对,这件事难道就这样了结吗?李勣回答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这和李林甫的回答几乎一字不差)。最终,受长孙无忌支持的褚遂良被贬,王皇后、萧淑妃同时被废为庶人,武则天则被立为皇后。

张九龄虽然没象褚遂良那样被贬,但过了没多久就下台了。随着张九龄的下台,宰相制度遭到了彻底破坏。

唐王朝危机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太子的随意废立。

唐高祖李渊以李建成为太子,是遵循了立嫡以长的原则,但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起,这个原则就经常遭到破坏。或以功,或以宠,或以母,无一定之规,玄宗本人就是以诛韦后之功被立为太子的。开元时期政治安定,按理应该先立嫡长的。但玄宗的皇后王氏无子,长子琮因打猎时面部破相而没被立为太子。被立为太子的李瑛,是玄宗的第二子,开元三年被立为太子。李瑛的生母赵丽妃,本是伎人,善歌舞,是玄宗为潞州别驾(相当于今天山西长治军分区司令)时所纳,颇得玄宗宠幸。李瑛虽是二子,有长不能立而立其次的意思;但主要还是以母宠而得立。

公元736年农历四月,距张九龄下台还不到半年,太子瑛终于被废,鄂王瑶、光王琚也同时被废,三人并赐死于长安城东驿。

像太子瑛这样为维护自己的太子地位,而企图对受宠兄弟采取行动的事,在唐代不是第一次。想当初,唐太宗宠爱魏王泰,太子承乾为保全自己就曾谋杀魏王泰。太宗虽然也把承乾废为庶人,但他处理的原则,是要把他们保全下来。而玄宗一气之下,三人同时赐死。一日而杀三子,这在唐朝皇帝中是绝无仅有的。

三位皇子死后,本以为胜券在握的寿王瑁因母亲武惠妃不久因病去世而失去了被立为太子的可能。更倒霉的事还在后面,武惠妃死后还不到四年,玄宗就把自己的儿媳妇寿王瑁的妃子杨玉环纳入宫中,据为己有。可怜武惠妃当初处心积虑想把儿子扶上皇位,结果儿子不但皇位没捞着,儿媳妇还被玄宗这个当初十分钟情于自己的男人夺了去。玄宗的无情无义可见一斑。








实际上,无情无义的不只是唐玄宗。比较一下汉朝、唐朝、清朝三个曾出现过封建“盛世”的时代,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规律:三个盛世皇帝都长寿,三个人都曾废太子。汉朝的汉武帝曾以“谋反罪”杀掉太子,清朝的康熙皇帝也以“居心叵测”为由两度废掉太子。其缘由不过是皇储已成年,而老皇帝又不愿退位罢了。三人如出一辙。

而玄宗比其他二人更可恶的是,他把立储这样的国家大事完全看成个人的私事,且完全以母宠为前提。以此推断,假如杨贵妃有子成年,那么未来的太子很可能是贵妃的儿子。事实上,贵妃获宠后,贵妃的母亲和几个姐姐都被玄宗升了官,贵妃的哥哥杨国忠还被玄宗提拔为宰相。

想当初,中宗即位后想把老丈人提拔为宰相,遭到宰相裴炎的反对,武则天还以此为由将中宗废掉。而现在玄宗的思路和中宗如出一辙,他把国家权力当成私有财产赠给了杨国忠兄妹,唐王朝岂有不败之理,而贵妃兄妹命断马嵬坡也就不是偶然。

玄宗晚年的最大的错误是误入歧途,迷信鬼神(这个错误在汉武帝晚年也犯过)。







 公元738年,玄宗把第三子忠王立为太子,经过七、八年的岁月煎熬,太子终于羽翼丰满,但此时玄宗又不准备传位或让太子参与政事。于是玄宗和太子的关系再度紧张起来。

公元747年,唐王朝的两名重臣韦坚和王忠嗣一个被赐死,一个被贬,这两人的共同特点是和太子关系亲密:韦坚是太子妃兄,王忠嗣是太子的幼时玩伴。这两人的罪名也差不多一样:韦坚当时担任陕郡太守,水陆转运使;王忠嗣担任河西、陇右节度使兼朔方河东节度使;二人一个被指控与外臣结谋,“欲共立太子”,一个被怀疑“欲拥兵以尊奉太子”,总之都犯下了“莫须有”的罪名。太子被迫与韦妃离婚,还不到四十,鬓发就已经斑白了。

既然不想让太子接班,玄宗就必须保证自己身体健康,于是玄宗开始探讨使自己永葆青春的秘方。此时玄宗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频频召见各路道士,询问神仙方药之事,另一个措施是于公元740年即55岁时将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纳入宫中。为了让杨玉环和自己有共同的爱好,玄宗还把杨玉环度为女道士,并取名号为太真。

公元745年,玄宗终于闯过了六十岁大关。此时的他,不仅在位的时间超过了有唐以来任何一个皇帝,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昌盛也超过了有唐以来任何一个时期,且六十岁的寿命也让玄宗自我陶醉。此前唐高祖李渊活了七十岁,太宗五十二岁,高宗五十六岁,睿宗五十五岁,除高祖外,没有一个超过六十岁。鉴于此,玄宗踌躇满志,他不仅希望繁荣昌盛的局面能长期延续,更希望自己的生命能长期延续下去。他派人到嵩山炼药,又在宫中建坛。正月初六,玄宗亲自在黄素上书写了向上天祈福的文字,放在案桌上。突然黄素被风吹起,望着直上云霄的黄素,玄宗浮想联翩,似乎听到了空中有“圣寿延长”的声音。这本来是一种幻觉,而玄宗却作为特大喜讯告诉了宰相。太子、诸王和宰相听说后,也都上表称贺。这一方面说明玄宗已深深陷入道教的宗教迷信中,同时也表明唐朝上层统治的集体性“荒诞”,而安禄山正是从这种“荒诞”中渐渐坚定了叛乱的决心。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贵妃受宠,他的两个哥哥、三个姐姐都身居高位,堂兄杨国忠更是被提拔为宰相。一时间,杨家势倾天下。





贵妃出行图




唐玄宗在晚年犯的第四个错误举国皆知,那就是过分的宠幸杨贵妃,并为此荒废政事。

不仅如此,玄宗还违反即位之初对宰相姚崇的允诺——“禁止外戚干政”,大力提携杨氏家族。杨家一夜之间权倾朝野。杨贵妃的两个哥哥,一个被封为殿中少监,另一个则娶了武惠妃的女儿太华公主,成为驸马都尉;3个姐姐,又都以“皆有才色”,被玄宗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使其“出入宫掖,并承恩泽,势倾天下。”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更是一步登天,从一个新都尉的小官一直被玄宗提拔成宰相。

当时,杨氏兄妹的门口像市场一样热闹,因为有太多的人希望攀上他们的关系。杨家仗着皇帝的宠爱,成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暴发户,常常横行于市,老百姓经常敢怒而不敢言。

玄宗晚年,不仅色令智昏,而且老眼昏花,用人不当。自从耿直的张九龄下台后,在内,玄宗先后任用奸诈无能的李林甫、杨国忠为相;对外,重用安禄山等胡人。最终导致政局荒废,危机爆发。这是玄宗晚年犯的第五个错误。

储君地位不稳,皇帝迷信教道、宦官参政、外戚专权、土地兼并、上层奢侈、相权缺失、边将拥兵自重,中国历史上所有可能招致亡国的因素在玄宗晚年都出现了,唐朝再强大再繁荣也抵御不住如此多毒素的侵蚀。终于,“安史之乱”爆发了。这一年,唐玄宗70岁,杨贵妃36岁,唐王朝13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