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和平会展中心规模:追寻名师成长的轨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02:22
作者:赵桂霞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264    更新时间:2008-6-4
(2008年第5期月末版)
山东省潍坊市广文中学    赵桂霞
名师是怎样走向成功的?有没有一般的规律可循?我们能否从名师成长的轨迹中得到一些借鉴?带着这个想法,我查阅了许多名师的发展资料,如于永正、杨瑞清、金莹、刘永宽等,我惊讶地发现,名师在成长的发展阶段、关键要素、个性特征上有着很大的一致性。
一、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关键书籍促成了名师
名师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都在最初的教师适应期(也就是毕业后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几年时间内),经历过“关键事件”,也就是对他的后续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的“第一次”事件。因为这次事件,激发了他努力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因为这次事件,对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他不断进取。归纳名师发展的关键事件,一般包括两类:一是参加课堂大赛获奖,一是参加教育科研取得了丰硕成果。如,程翔,北大附中副校长、全国优秀教师。1988年(25岁)参加山东省“中青年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综合一等奖和讲课单项第一名,执教《荷塘月色》的录音带在当时被抢购一空。从那以后,听他课的人多了,他外出讲课的机会也有了,这些变化促使他深钻语文教学;赵磊,山东潍坊广文中学,全国优秀语文教师。2003年4月参加“红杉树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获一等奖。2004年5月获山东省语文优质课一等奖。从此致力于语文主题学习的研究与教学,带动一批老师成长……
追寻名师成长的轨迹,我们还发现,在名师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两类人在引领或帮助着老师的成长。一类是中外教育家或者教育教学专家,如苏霍姆林斯基、杜威、陶行知、叶圣陶、李希贵、魏书生、朱永新等,他们的影响更多的是对名师思想上的启迪和引领。当遇到困惑时,当有问题需要破解时,他们总是从大师这里寻求答案。大部分老师通过阅读上述中外教育家或者教育教学专家的书籍获得影响,曾经有调查显示,80%的名师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另一类是对自己的成长给予具体帮助和支持的人,比如校长、当地教研员,名师无一例外地得到过校长的支持。
还有一个比较集中的外在影响就是书籍。影响名师成长的书籍,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专业书籍。大凡名师,他们往往专注于专业书籍,从中吸纳、借鉴,加之以自己的实践,逐步探索学科教学的一般规律,因而对课堂教学调控自如。另一类是教育类书籍,名师大量阅读教育类书籍,像中外教育家、教育教学专家的著作,他们大都读过,不少老师还读过《论语》、《教育诗》,这是和一般老师最明显的不同。
二、理想追求、个性品质成就了名师
从个人因素分析,名师刚踏上工作岗位,都无一例外地以“做一名优秀教师、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们从当老师的第一天起,就立志要做一名孩子喜欢的老师。他们普遍热爱孩子,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爱心。得到孩子喜欢和同行的认可后,他们逐步明晰了学科教学的个人发展目标。
100%的名师都善于学习,有良好的读书习惯。他们都是坚持读书的典范,都把书当作自己的精神食粮。于永正老师“四个习惯”中排在首位的就是读书习惯;广东深圳宝安建安小学的黎娘献校长,因为愿意学习,愿意读书,被人们称为“年轻的老古董”。名师还注重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向专家学习。
追求卓越是他们的共有特征。名师都不满足于现在,都没有在现有状态下停滞不前,而是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追求更优质、更卓越的教学,探索更多的研究成果回报教育。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述,“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这应该是名师人生的真实写照。
知道了名师成长路径的特点,那我们如何培养教师,让每个教师都走上名师之路呢?
一、对适应期教师,着力于创造关键事件,创设关键人物,配备关键书籍。
对刚从大学毕业来校教书的“适应期教师”,校长要搭建他们快速成长的平台,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帮助,因为校长是他们成长的关键人物。
比如,身为校长,我在教育实践中,在学校半月一期的校报上,专设“名师推介”栏目,每期推介一名广文名师;每年都要举行“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对学生选出的“我最喜爱的老师”通过校内宣传栏、校报等方式广为宣传;举办青年教师汇报课、优秀教师示范课、课堂改革展示课、课堂教学大赛等活动锻练他们;鼓励教师做教育科研,在课题研究中发展自己。同时,定期主办“周四沙龙”,围绕青年教师成长、怎样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话题,与青年教师共同讨论;支持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主动约请教研员来校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通过各种途径,支持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另外,学校为每名教师逐步配齐20本教育类书籍,包括《给教师的建议》、《民主主义与教育》、《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等。开展读书对话交流动,引导教师热爱读书。
二、对成熟期教师,重在引领反思自身教学,从而确立研究方向,明晰发展目标。
举办反思案例周评比制度,引领教师走向自主反思;有针对性地跟踪成熟期教师,帮助其确定进一步发展的目标;要求成熟期教师人人必须做科研,靠科研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举办骨干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引导他们继续关注课堂教学;推行骨干教师带徒制,在指导青年教师中发现自身问题。
三、对倦怠期教师,注重引导他们重学教育理论,回顾教学特色,形成自己的教学理论。
帮助倦怠期教师走出倦怠,唯一的途径是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自身价值的实现不能再依赖于一节课的展示,因为他们的课堂已经成熟。只有引导他们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理论,对他人的教学有所帮助,才能使他们有自我价值的实现感。
总结经验,这就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引导他们重新学习教育理论,用理论反思教学,从经验实践走向科学实践,从而总结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以自己的教学个性类型为条件,系统反思整合,再生成自己的理论,这应该是走出倦怠的唯一途径。
(摘自《基础教育》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