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衡山路10号:经典精萃短文(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19:00




A.办公大楼法则
谢鹏程
帕金森的“办公大楼法则”是,某个组织的办公大楼设计得越完美,装饰得越豪华,该组织离解体的时间越近。
帕金森发现,许多生意兴隆的公司、影响巨大的组织都设在不起眼的地方,住在简陋的房屋里,一旦搬进豪华的大厦,便转入衰退的轨道。例如,国际联盟大厦、英国议会大厦、凡尔赛宫、布伦海姆宫、白金汉宫、英国殖民部办公大楼等政治组织的大楼,都是在落成典礼之后,该组织的权势发生大幅度的下降,甚至带来厄运。
如果帕金森了解中国的历史,可能会找到更多的例证。比如阿房宫、秦始皇陵等。为什么这些以豪华著称的建筑物,都成了该组织的“陵墓”呢?
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大概有两种可能:一是滥用民力,加重财政负担,引起各方的不满或者反抗,从而动摇权势的根基;二是风水不好,致其不旺。
帕金森则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如下推测:一个组织在兴旺发达之时,往往紧张而忙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设计和修建琼楼玉宇,当其所有的重要工作都已经完成,想到要修建与其成就相称的大楼时,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到表面功夫上。当某个组织的大楼设计和建造得趋向完美之际,它的存在就开始失去意义。完美的楼堂意味着定局,而定局意味着终结。
文化不同,对规律的认识自然不同。尽管解释有异,定律却是基本相同的。
B.不得贪胜
姜仲华
我很喜欢上网下围棋。这次上网,基础分1000分,我一心想打到1100分,可是越下越输,一直跌到800分。许多盘优势明显的棋,也莫名其妙地输了。我心浮气躁,急于求胜,可是输得更多了。
后来,渐渐想通了:取得优势的棋,只要我稳健一点,不多生事端,甚至吃点亏,不就稳赢吗?明白了这个道理,贸然出动的棋渐渐没有了,成绩渐渐地在稳定中增长。当然也输棋,那是对方水平比我高得太多,实在没有赢棋的可能,我已经充分发挥出了水平。
看来,不贪胜的心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忽然脑海中灵光一闪:“围棋十诀”的第一条,不就是“不得贪胜”吗?
围棋十诀是宋代围棋大师王积薪总结的,即: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就大、逢危须弃、慎勿轻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势孤取和。这“十诀,”至今还刻在中国棋院大厅的显要位置,被中外棋手奉为圭臬。
“十诀”我很早就看过,最喜欢的是后边几条,如“动须相应”、“势孤取和”等,都是围棋的技巧,而且富有哲理。而“不得贪胜”这一条平平无奇,我一直没有在意,还隐隐奇怪:其他九条都是技巧性的,唯独这一条不是,也没什么奇巧惊人之处,为什么作为首条呢?
现在想来,把一个与技术无关的话题摆在十诀之首,意义非同小可。它不是技巧,而是心法,具有统领各种技巧的地位。
悟出此理,我欣喜不已,遂不再下棋,细细思考——为什么是否贪胜的心态,能够导致相反的结局?急于求胜,往往没有准备好就出击,导致漏洞百出,被对手抓住弱点;有时已经取得了优势,总想赢得更漂亮,结果给了对手以可乘之机。
想起《吴清源传》记载的一个掌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吴清源在日本下棋前,总要通读一遍《道德经》。结果,吴清源打败了所有对手,登上了围棋的顶峰。他说:“我的对手全是日本棋坛的杰出之士,就棋艺而言,我与他们之间几乎没有差别,我之所以屡屡获胜全在于精神因素”。日本棋坛另一位顶尖高手坂田荣男曾坦率地说:“我不认为吴先生的棋多么高超。”可是,他总是败在吴清源的手下,弄不明白为什么。是《道德经》的“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的思想,使吴清源排除了贪胜之心带来的干扰,心境澄明,发挥了最高水平。
下棋要“不得贪胜”,人生也是如此。“不得贪胜”,其实是一种“训心”之术。一个人如果做不到“不得贪胜”,即使才智绝高,也无法承担重大使命。因为你要驾驭天下,首先要驾驭得了自己的心。
C.快乐的钥匙
作者:洋洋
专栏作家哈理斯和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那朋友礼貌的对报贩说了声“谢谢”但报贩却冷言冷脸,没发一言.
“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他们继续前行时,作家问道.“他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朋友说.
“那你为什么还是对他那么客气?”作家问他.
朋友答道:“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
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
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钥匙交在孩子手中.
男人说:“上司不赏识我,所以我情绪低落。”这把快乐钥匙又被塞在老板手里.
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真命苦!”
年轻人从文具店里走来说:“那位老板服务态度恶劣,把我气炸了!”
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来控制他的心情.
D.垃圾车法则
关  月
生活有10%是靠你创造的,而有90%是看你如何去对待。
一天,我跳进一辆出租车,出发去机场。
出租车正在它该行驶的车道上前行,突然,一辆黑色的小汽车从我们前方的一个停车位上冲了出来。只见出租车司机猛地踩下刹车,车子侧滑,和另一辆车擦身而过。可那辆黑色小汽车的司机却立马扭头,冲我们大喊大叫。我的出租车司机只是笑了笑,向那个家伙挥了挥手——我是说,他真得非常友好。
我有些不解地问他:“你刚才为什么会那样做呢?那个家伙差点儿撞坏你的车,把我们送进医院!”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租车司机叫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我现在称之为“垃圾车法则”。
他解释说,许多人就像垃圾车一样,他们装载着垃圾——挫折感、愤怒与失望四处奔跑。当他们的垃圾堆积到一定程度后,他们需要一个地方倾卸。有时候,他们会把垃圾倾泻到你身上。这时,不要把他们接过来,笑一笑,挥挥手,祝他们好运,然后继续前行。别接受他们的垃圾,然后散布给你的同事、家人或是路人。
简单地说,成功之人不会让垃圾车主导他们的生活。生命太短暂,不容你早上带着遗憾醒来,所以“爱善待你的人,为没有善待你的人祈祷”。
E.埋藏了两千年的真理
作者:刘燕敏
埃及的迪拉玛,被称为魔鬼城,它处在帝王谷的入口处。从比东法老到兰塞法老的600年间,凡是走进小城的外地人,没有不上当受骗的。
史书记载,第一个来到这里的外地人是位阿拉伯商人,他想贩些银器回国,结果被一个带路的小孩骗走了脚上正穿着的一双皮靴。还有一个来自大马士革城的旅行者,他想到帝王谷去探宝,进城不到一刻钟,就被一个吉卜赛人连钱带行李骗了个精光。据传,印度一位道行最高的巫师漫游至此,也没逃出被骗的厄运,身上惟一的一件东西–铜蛇管,被一个哑巴骗走。
对于魔鬼城之谜,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说,迪拉玛是狮子、水牛、天狼3个星座在地球上的重心投射点,地理位置特殊,外地人走进这里头脑都要失灵;也有的说,是埃及法老图特安哈门的咒语在起作用,他说“凡扰乱法老安宁的人必死”,在这个入口处,他在用“让你破财”的方式,仁慈地提醒你不要走进帝王谷。
然而,自从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来到这里,这些说法就被动摇了。因为他作为外地人,在城里住了一年,不仅头脑和原来一样清晰,而且随身携带的东西一件都没丢。有位罗马商人得知此事后很是兴奋。他想,一个能清白地走出迪拉玛的人,一定是破解了法老咒语的人。因为他知道,迪拉玛这座小城是图特安哈门法老有意安排的。据罗马的羊皮书记载:图特安哈门法老的陵墓修好后,为防止盗墓贼入侵,曾把关押在监牢里的3000名骗子秘密流放到这里,法老相信,一类人的智慧能制约另一类人的智慧。
罗马商人决定去拜访哪位希腊哲学家。他随自己的商队来到希腊,可惜那位哲学家已经去世5年了。希腊人告诉他,哲学家临终前在摩西神庙的石壁上留下过一句话,那句话是他从迪拉玛漫游归来后写上去的。于是,商人来到神庙,凝视着石壁上哲学家留下的话,他禁不住喃喃自语:说得多好啊!说得多好啊!然后匍匐在地,表达对哲学家的敬意。
2300年后的一天,一位考古学家在迦勒底山脚下挖出7个巨大的石碑,其中的一块刻着这么一行字:当你对自己诚实时,天下就没人能够欺骗你。这句话,正是那位哲学家留下的。不久,希腊政府宣布:摩西神庙遗址被发现。
F.器小
马德
器小的人,眼光浅近,肚量最小,境界促狭。
从心灵的格调来看,大气的人像一颗巨树,长在旷野里,苍劲、宏阔,气势雄浑磅礴;而器小的人,像一株植物,一头扎进了小瓶子里,无论怎么长,也别别扭扭的,屈曲,萎缩,难见气象。
器小的人,举手也能摇曳生姿,投足也会潋滟动人。也就是说,在平常的环节上,器小之势是显露不出来的。只是在决断大事之际,运筹帷幄之时,器小之拙,器小之弊,器小之害,才会呈现。其情势,不过是满胸的狭隘之气,塞了心,走了眼,坏事,毁了人,误了前程。
元末,狼烟四起,群雄割据,朱元璋在评价对手张士诚 时,说,这个人,器小,不足畏。张士诚果败。
大气行天地,器小难容人,故此,大气易成丈夫之英武,器小常养小人之叵测。与器小的人交往,是有风险的,因为这样的心,最难忖度。一转眼,就可能生隙;一转身,就可能积怨。刚才还与你欢声笑语,突然间,就会翻脸不认人。
我亲眼见一个人,被器小的捉弄。那一刻,尽管他满腔愤怒,却像一只秋虫,被踩住了脖子。因为,他发现,面对器小的人,即使有万语千言,一切,都不值得说了。
豁达、包容、大度,是这个世界最让人欣赏的仰望的气质,器小处其中,像贾环站立在贾府一大群脂粉英雄之中,举止荒疏,形容卑琐,像个小丑。器小的人难以赢得真朋友。因为,没有谁愿意给自己找别扭,一段路走着走着,突然陷入到一截死胡同当中去,堵死自己。即便是器小的人彼此之间,也是很难融合的,针尖对麦芒,谁也看不上谁。
器小的人,居高位,是天下贤才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当然了,若不能从这种心性中走出来,也最终是器小的人本身的悲剧。
其实,胸襟再通达一些,眼界再高阔一些,得失心再淡泊一些,器小之局限就会有很大的改观。但,恰恰这些,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得到。器小,虽说病在境界上,其实根源在自私上。是的,自私,毁了人世间许多美好的东西。
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私,是人类永远的毒药。
G.取与舍
刘墉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
舍之前,总要先取,才有得舍;取多了之后,常得舍弃,才能再取,所以“取”、“舍”虽是反义,却也是一物的两面。
人初生时,只知取。除了取得生命,更要取得食物,以求成长;取知识,以求内涵。
既然长大,则要有取有舍,或取熊掌而舍鱼,或取利禄而舍悠闲;或取权位,而舍性命。
至于老来,则愈要懂得舍,仿佛登山履危,行舟遇险时,先得将不必要的行李抛弃;仍然嫌重时,次要的东西便得舍出;再有险境,则除了自身之外,一物也留不得。所以人到此时,绝对是舍多于取。不知舍、不服老的人,常不得不最先落水坠崖,把老本也赔了进去。
如此说来,人生是愈取愈少,愈舍愈多,怎么办呢?
答案是:
少年时取其丰;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
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
H.一分钟
著名教育家班杰明曾经接到一个青年的求教电话,并与那个向往成功、渴望指点的青年人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待那个青年人如约而至,班杰明的房门大敞开着,眼前的景象却令青年人颇感意外—-班杰明的房间里乱七八糟、狼藉一片。
没等青年人开口,班杰明就招呼道:“你看我这房间,太不整洁了,请你在门外等候一分钟,我收拾一下,你再进来吧。”他一边说着一边轻轻地关上了房门。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班杰明又打开了房门,并热情地把青年人让进客厅。这时,青年人的眼前展现出另一番景象—–房间内的一切已变得井然有序,而且有两杯刚倒好的红酒,在淡淡的香水气息里还漾着微波。
可是,没等青年人把满腹的有关人生和事业的疑难问题向班杰明讲出来,班杰明就非常客气地说道:“干杯,你可以走了。”
青年人手持酒杯一下子愣住了,既尴尬又非常遗憾地说:“可是,我……我还没向您请教呢……”
“这些……难道还不够 吗?”班杰明一边微微笑着一边扫视着自己的房间,轻言细语地说:“你进来又有一分钟了。”
“一分钟……一分钟……”青年人若有所思地说:“我看懂了,您让我明白了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许多事情,可以改变许多事情的深刻道理。
班杰明舒心地笑了。青年人把杯里的红酒一饮而尽,向班杰明连连道谢后,开心地走了。
其实,只要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钟,也就把握了理想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