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爆游戏101:针灸动力学研究系列之三:盛可以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42:00
   

 

 

 

  针灸动力学研究系列之三:盛可以泻(2011-03-10 16:58:22)

   

第三章  盛可以泻

一、过犹不及

中国有个成语叫过犹不及。按中医学的理论,若破坏了人体内阴阳平衡的状态,便意味着生病,这里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阴阳太过,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二是阴阳不足,如“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所以不管是血、气、形、志的太过或太少,都足以构成病因,因此中医讲求阴阳平衡。阴阳也者,即指宇宙中既互相关联、作用,又互相制约、对立的事物或现象。阴阳平衡,意思是使人体内部的组成部分,既相互对立、制约,又相互联系、相互为用,彼此形成的一种均势。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庸的本质是“致中和”。《黄帝内经》要求人们“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必先岁气,无伐天和”,为后世医家把中庸思想楔入中医理论留下了内在契机与基础。既然各种疾病的产生都是邪正颠倒,阴阳相错,使人体失去了应有的中和平衡,就应当采用“中庸”之道,即“过犹不及,损余补缺”的方法治疗,达到“平调阴阳、以平为期”的目的,促使疾病痊愈。

二、手法技巧

泻法适用于各种实证。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提插时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进针快而出针要慢;针尖应迎着经脉循行方向,逆经而刺;患者呼气时出针,吸气时进针;出针时不必按闭针孔,还可以摇大针孔。这些操作手法对实证患者有着很好的疗效。

“盛可以泻”主要包括:泻热、泻浊、泻邪等几个方面。早在《伤寒论》中,就提出泻肝热,可刺期门。在临床上常用的泻热穴位有大椎、支沟、太冲、少商、商阳,耳垂放血等;泻浊的穴位,主要有丰隆、中极、金门等。下面逐一介绍之。

1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常按揉此穴有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的功用。盛夏,当出现头晕、口渴、恶心、心慌、胸闷等中暑症状时,患者自己或其家(路)人可用大拇指及时按压此穴,最好用指甲尖掐、压,要有一定力度,能够感到明显的发麻胀痛,坚持半分钟到1分钟,然后再按压另一只脚。有条件的可用牙签或针灸针等扎刺效果更好。或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按右太冲穴,3分钟后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按左太冲穴3分钟。反复2~3次,共10~15分钟。需要注意的是,凝血障碍者慎用,孕妇禁用。

2、中冲穴

中冲穴位于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常按揉此穴有醒神开窍、清心泻热的功用。当发生头晕、口渴、恶心、心悸等中暑症状时,患者自己或其家人可用大拇指按压此穴,最好用指甲尖掐、压,要有一定力度,能够感到发麻胀痛,坚持半分钟到1分钟,然后再按压另一只手。有条件的可用牙签或针灸针等扎刺效果更好。

3、关冲穴

关冲穴位于手无名指末节尺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常按压揉捏此穴有泻热开窍、清利喉舌、活血通络的功用。当发生头晕、头痛、头昏、口渴、恶心、欲呕等中暑症状时,患者自己或其家人可用大拇指按压揉捏此穴,最好用指甲尖掐、压,要有一定力度,能够感到发麻胀痛,坚持半分钟到1分钟,然后再按压另一只手。有条件的可用牙签或针灸针等扎刺效果更好。

4、少冲穴

少冲穴位于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处。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俯掌的姿势,因为此穴位于小指指甲下缘,靠无名指桡侧的边缘上。常按揉此穴有生发心气、清热熄风、醒神开窍的功用。炎热的夏季,当发生头晕、口渴、恶心、心里难受等中暑症状时,患者自己或其家人亦可用大拇指按压此穴,最好用指甲尖掐、压,要有一定力度,能够感到发麻胀痛,坚持半分钟到1分钟,然后再按压另一只手。有条件的可用牙签或针灸针等扎刺效果更好。或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左手小拇指指甲两侧的凹陷处,以垂直方式轻轻揉捏此穴位。值得注意的是,此穴位是脑部的反射区,要慢慢地揉捏,不要用蛮力,左右手可以互相揉捏。

以上四个穴位,通常合称为四冲穴。

5、大椎

【功用】清热解表、截虐止痫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头痛项强,肩背痛,腰脊强痛,风疹。

  【配穴举例】配腰俞治疟疾;配长强治癫痈、背脊强痛;配合谷、中冲治伤寒发热、头昏 (《腧穴学》)。

  配腰俞,有通督行气,清热截疟的作用,主治疟疾。

  配合谷、中冲,有解表泻热的作用,主治伤寒发热,头昏。

配长强,有通调督脉的作用,主治脊背强痛。

6、丰隆

位置: 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 内与条口相平,当外膝眼(犊鼻)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灵枢·经脉》:“去踝八寸”;《针灸甲乙经》:“在外踝上八寸, 下廉外廉陷者中”;《针方六集》:“条口外廉一寸陷者中,别走太阴者。”《循经考穴编》:“外踝向前,旁解溪上去八寸。又法:于膝骨尽处量至脚腕中,折断当中是。”

  功效: 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

  主治: 古代记述:气逆,喉痹卒暗,狂癫,足不收,胫枯,胸腹痛,呕吐,便秘,脚气,厥头痛,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身重,经久闭,忽大崩,妇人心痛,诸痰为病,头风喘嗽,大小便涩难。

  近人报道:癔病,支气管喘息,慢性气管炎,高血压,高脂血症。

7、中极

【功用】益肾兴阳、通经止带

  【主治病症】癃闭,带下,阳痿,痛经,产后恶露不下,阴挺,疝气偏坠;积聚疼痛,冷气时上冲心;水肿,尸厥恍惚;肾炎,膀胱炎,产后子宫神经痛。中极穴的主治疾病为:生殖器疾病、泌尿疾病、尿频、尿急、生理病、生理不顺、精力不济、冷感症等。

【刺灸法】直刺0.5~1寸,需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孕妇禁针;可灸

8、金门

〖功能作用〗补阳益气,疏导水湿。

  〖主治疾病〗 头痛,癫痫 ,小儿惊风 ,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归经〗 足太阳经郄穴

  〖配伍〗 配太阳穴合谷穴治头痛。配跗阳、委中、环跳等穴,可提高痛阈、麻醉止痛。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

 

附:出血性中风放血急救常识

当发现中老年人中风后,千万别慌,患者无论在什么地方,千万不可搬动他。因为,如果移动,会加速微血管的破裂。速取家锐器,如缝衣用的钢针,小尖刀等。就在患者的十个手指头尖儿(没有固定穴道,大约距离手指甲一分之处)刺上去,要刺出血来 (万一血不出来,可用手挤),等十个手指头都流出血来(每指一滴),大约几分钟之后,患者就会自然清醒。如果嘴也歪了,就拉他的耳朵,把耳朵拉红,在两耳的耳垂儿的部位,各刺两针,也各流两滴血,几分钟以后,嘴就恢复原状了。等患者一切恢复正常感觉没有异状时再送医,就一定可以转危为安,否则,若是急着抬上救护车送医,经一路的颠跛震动恐怕还没到医院,他脑部微血管,差不多已经都破裂了。此法,相传是住在新竹的中医师夏伯挺先生说的。且是经自己亲身实验。

     您好:欢迎您光临衔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