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个女飞行员电影:三峡水库面临地灾新考验(《瞭望》 2009-4-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34:57

古滑坡体惊现险情 三峡水库面临地灾新考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3日11:57   《瞭望》

  云阳县故陵镇一处360万立方米的古滑坡体惊现险情,其背后是三峡水库高水位运行与库区复杂地质状况之间的矛盾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张桂林徐旭忠

  三峡水库今年首次迎来最大幅度水位消落。从2月初开始,三峡水库水位从试验性蓄水的最高峰172.3米缓慢回落,按照调度规划,到今年6月水库水位将降至145米。

  一切在预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受水位涨落和连日晴雨交错的影响,三峡库区云阳县故陵镇一处360万立方米的古滑坡体复活。这座名叫凉水井的滑坡体于去年11月蓄水期间发生变形,今年3月中旬以来,监测发现滑坡体变形加剧,随时可能滑入长江。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面对险情,三峡水库地质灾害应急机制立即启动。从中央到地方,国土、航道、海事等多个部门迅速实施应急监测、勘察及航道维护。由于滑坡体尚未解体,截至4月10日,凉水井滑坡体仍处于二级预警状态。

  凉水井滑坡险情显然不是独例。三峡水库首次冲击175米水位以来,库区已陆续出现数百起崩滑险情。175米试验性蓄水至退水期间,仅重庆库区14个沿江区县就发生地质险(灾)情166处。2008年11月23日,长江巫峡口发生一起滑坡,5万立方米的岩土从陡峭的江岸上瞬时滑落江中,激起巨大的涌浪,巫峡通航局部受阻近两天。

  对于已经持续建设18年的三峡工程来讲,这些险情并不全是坏事。它如同一次次严峻的检验:耗费巨资的地灾治理行动使蓄水后的三峡地质条件有所改善,但进入175米高水位运行后,三峡水库已然迎来了地灾新考验。

  凉水井滑坡险情

  4月3日,重庆高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院(下称高新院)突然接到重庆市国土局通知,三峡库区云阳县故陵镇凉水井滑坡体变形加剧,请立即前往勘察、监测。

  作为国土部门委托的专业地质勘察单位,高新院负责人立即带领多名技术人员携带器材、设备赶赴现场。技术员魏有勇已经是第二次来到凉水井,他发现与12月初相比,这个一座小山似的滑坡体已经明显变形,滑坡体周围的拉裂缝已经完全贯通,随时有可能下滑入江。

  体量庞大的滑坡体一旦突然滑入长江,后果不堪设想。这一重大险情迅速上报到国务院,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交通部、三峡总公司等部门人员相继赶到现场紧急勘察、会商。

  4月7日,重庆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专家组副组长、国家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殷跃平介绍,凉水井滑坡是此前国家调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至4月初出现重大险情,滑坡体长250至370米,宽200至370米,总体积约360万立方米。

  殷跃平表示,根据滑坡现场调查情况、应急勘查报告及监测数据,国家工作组和专家组研究讨论后一致认为:滑坡体出现拉张裂缝,处于变形阶段,目前不影响通航;鉴于滑坡体尚未解体,按地质灾害四级预警等级划分标准定为Ⅱ级(黄色)预警。

  4月8日,本刊记者深入凉水井滑坡体探访险情。滑坡位于故陵镇水让村,在云阳县城下游38公里。记者从云阳县城驱车1个多小时到达故陵镇,然后乘坐渡船航行半小时后抵达凉水井。在当地国土干部指引下,记者看到呈舌形的滑坡体依附在长江南岸的山体上,从江面抬头仰望,陡峭的山体上可见多处鼓丘,爬上山脊,滑坡体周围呈带状分布的大裂缝清晰可见。

  江岸边围起了警戒线,险区内零星分布的一些民房早已无人居住。正带领10余名民兵警戒巡逻的故陵镇副镇长卢术林介绍,由于凉水井滑坡体属于库区二期地灾群测群防监测点,险区内11户55位村民早在去年11月滑坡体变形后,就被政府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进行了临时安置。

  记者爬上陡峭的滑坡体,看到滑坡体后缘的裂缝已经完全贯通,左右邻江的山体少部分已经沉入水下。云阳县地质环境监测站的人员透露,地质专家勘察后认为,凉水井滑坡体一旦整体下滑入江,可能引发5至10米高的涌浪、波及3至5公里的水域。现场监测人员则表示,4月份以来滑坡体变形趋于细微,近期突然整体下滑入江的可能性不大,但三峡水库水位仍在继续下降,库区雨季也即将来临,滑坡险情目前仍很严峻。

  现场监测人员介绍,目前已经对凉水井滑坡实施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滑坡体上设有24个裂缝观测点,还架设了一台由中国科学院提供的自动化地表位移监测器。为方便监测、确保安全,4月9日,当地政府还连夜在江对岸山坡上搭建起一座简易板房供监测人员24小时值班,气象部门也派出专人对险区的天气状况进行监控、报送。魏有勇告诉记者,在加强监测的同时,他们还将对滑坡体进行补充勘察,相关的数据将为国土部门最终制定滑坡体处置方案提供关键性的参考。

  为确保滑坡附近水域航行安全,长江海事、航道部门及时发布航行警告、划定航运避让区,海事巡逻艇在险区水域频繁游弋,航道部门在险区水域设置了警示航标。截至4月10日,滑坡体附近水域船舶通行如常。

  地灾呈现新动向

  对凉水井滑坡体进行勘查后,地质专家们坦承,险情的发生与三峡水库175米试验性蓄水及退水有直接的关系。库区干部则透露,去年三峡水库175米试验性蓄水蓄至172.3米时被紧急叫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库高水位运行后,库区陆续出现一批新的地质灾害险情,威胁到水库安全运行。

  库区的地质专家们表示,长江三峡地区拥有高山、峡谷的特殊地理形态,库区两岸山势陡峭、岩石破碎,历史上就是地质灾害多发区。调查显示,三峡库区20个区县中,绝大部分属于滑坡等地质灾害高危地带。国内外已建水库的统计规律也表明,水库蓄水至高水位1到3年内,会有老崩滑体的复活和新生型(次生)滑坡的产生,其中新生型滑坡约占三分之一。尤其是当三峡水库蓄水至175米时,水位最高将比蓄水前提升100多米,对库区地质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加上三峡水库每年都要经历反季节的175米至145米间水位涨落,初期将引发新生型滑坡、塌岸和部分老滑体的复活以及新老滑坡入江的涌浪等灾害。

  重庆库区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3月18日,受试验性蓄水及退水影响,重庆库区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开县、万州等14区县发生166处地质灾害灾(险)情。崩滑体总体积约6024万立方米,塌岸长度约14520米,影响人数11535人,影响房屋面积28.98万平方米,已造成土地损失约2380亩。值得注意的是,166处灾(险)情点中,新生突发性灾(险)情点达到121处。

  巫山县巫峡镇龙江村李家坡,在试验性蓄水期间发生山体滑坡,滑坡体横宽800多米,纵长为350米,面积为达到0.35平方公里。险情危及龙江村64户221名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受损房屋面积19000多平方米,滑坡体上的建筑大部分已成危房,受损耕地面积达520亩。巫山县委、县政府紧急将滑坡影响区的居民撤离疏散,才避免了人员伤亡的情况。

  万州国土局负责人介绍,175米试验性蓄水期间,万州江岸共发生塌岸、古滑坡体复活之类的险情16起。今年2月份开始退水后,又发生5处塌岸险情影响到15户居民64人的安全。云阳县从去年蓄水到今年退水以来,库区范围内发现大的崩滑险情14处,涉及362户共1293人。

  云阳县城的双江街道滨江北路外侧库岸,一处编号为182号的滑坡体,在今年三峡水库退水期间发生严重变形。记者看到这个滑坡点沿着库岸100多米,面积达五六千平方米,库岸上厚实的水泥路面已经大量塌陷、裂缝,最大的裂缝可塞进人的拳头,一些裂缝距离连片的居民楼不足1米。云阳地灾防治中心主任张保民介绍,这个地灾点涉及居民440多人,由于没有纳入国家三峡地灾治理项目,无法开展治理,只能进行监测。

  亟待建立长效机制

  为保证三峡工程安全运行,2001年以来,中央已投入120多亿元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对涉及13个县级以上城市和100多个乡镇集镇的滑坡进行了监测、搬迁避让、库岸防护,并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175米试验性蓄水后,库区已经实施的治理项目运行基本正常。

  但三峡库区地灾防治干部和专家普遍认为,三峡水库高水位运行以后,库岸再造仍需要5到10年的时间,根据三峡办后三峡工作规划,国家目前已经启动对蓄水后新发现地灾情况的全面排查,目前重庆库区地质灾害点初步普查达到9324处,其中蓄水期间新形成的地质灾害的隐患点有3812处,要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必须建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的长效机制。

  他们建议,对于水库运行期间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长期监测预警、应急抢险和持续防范。在三峡库区前几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国家先后投入上百亿元资金,这种集中防控库区地质灾害措施十分必要。但库区175米蓄水后,水库运行期间新生型滑坡和老滑坡的复活,在个体上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大规模治理可能是事倍功半。因此,只有建立起长效机制,才能在水库正常运行后,对库区地灾进行全程监控、应急处置和长期防范。

  其次,要尽快建立前期已治理项目的管理维护机制。张保民说,目前库区地灾治理项目只有两年保修期,保修期过后治理单位撤走,项目后期的管理、维护责任主体和经费都没有明确。一些护坡工程,长时间无人维护、修缮容易被冲蚀,导致工程失效,甚至加快滑坡体失稳;已经实施的库区地灾防治和监测预警工程没有后期维护费和监测运行费,同样需要长效机制来维持。

  此外,目前三峡库区地灾防治所采用的责任在地方、审批在中央的工作机制和体制,难以适应应急抢险、防灾减灾的需要,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瞭望》文章:三峡库区地灾的防治

  何谓地质灾害?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时,便称为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

  三峡库区处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东缘,是典型的峡谷地理形态,其自然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暴雨洪水频繁,历来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三峡库区发生地质灾害的情况早在宋朝就有记载。从1982年到三峡水库修建之前,也发生过崩塌、滑坡等70多起。1999年三峡工程开工后,有关技术部门对三峡库区历史上发生的1302个滑坡进行了研究,对蓄水后不稳定、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采取了措施。2000年左右,国土资源部对库区涉及到的每个县都进行了地质调查。

  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是三峡库区的主要外动力地质现象,也是库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推进,目前整个库区已发现的崩塌、滑坡达4000多处。为保证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2001年以来,我国政府已投入了120多亿元进行地质灾害治理。截至目前,三峡库区共防治500多处滑坡,搬迁600多处,监测、预警3113处,库岸防护250多公里,涉及13个县级以上城市和100多个乡镇集镇,对所发现的不稳定滑坡地段全部进行了防护。

  此外,三峡库区还形成了一张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网络。地质灾害治理部门在长江干流、支流两岸设置了上百个监测点,重点对新县城、移民新场镇、交通干线及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居民集中点进行监测。

  国土资源部等相关单位着力研究地质灾害的监测手段,引进了一批先进技术,在重点地区建立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沉降GPS监测网。库区各地镇、村同时组织了群众协助监测。近年来,这一预警系统已经成功预报了地质灾害数百起,成为一张及时、可靠的“安全网”。

  地灾防治工作的有序推进,确保了三峡水库安全运行。国务院三峡办有关统计显示,2007年至今,由于防治、救援等工作组织得当,三峡库区已经连续两年多实现库区内无一人因地质灾害死亡。根据实地调查,三峡水库蓄水也没有造成危害重大的地质灾害。□(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http://news.sina.com.cn/c/sd/2009-04-13/115717599429.shtmlhttp://news.qq.com/a/20090413/000792.htm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4/13/content_11176867.htmhttp://news.163.com/09/0413/11/56PDE9FR00011SM9.html 

(图文互动)探访三峡库区云阳故陵滑坡险情

2009-04-09 16:51:00 来源: 新华网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新华社照片,重庆,2009年4月9日

  探访三峡库区云阳故陵滑坡险情

  凉水井一处滑坡裂缝(4月8日摄)。

  三峡库区云阳县故陵镇凉水井滑坡险情发生后,重庆市和国土资源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进行紧急处置。记者走访了凉水井滑坡体,看到来自重庆市的地质勘察人员正在对滑坡变形情况进行密切监测,险区内11户居民已经搬迁至安全区域;为确保附近水域航行安全,海事、航道部门及时发布了航行警告、设置了警示航标,库区上下行船舶通行正常。

  新华社记者周衡义摄
http://news.163.com/09/0409/16/56FLLPDI00011259.html  三峡试验性蓄水致滑坡加剧 专业队伍驻守防事故(瞭望东方周刊 2009-2-10)  09-02-11 陈江:“175米”考验三峡工程(南方周末 2008-11-27)  08-12-01  韩磊:关于三峡的一场“御前辩论”(炎黄春秋 2008年第10期)  08-11-11  三峡库区生态承载严重超负荷(瞭望新闻周刊 2008-11-4)  08-11-04 邓海:三峡蓄水迫使消落带治理工程停工(《财经网》 2008-11-4)  08-11-04 邓海:三峡工程蓄水带来系列难题渐显(《财经网》 2008-10-16)  08-10-17 黄肖路:纪念父亲黄万里去世七周年(2008-8-29)  08-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