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isa tower:解表剂的应用多种感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24:09

解表剂

简答题

1.    何为外感风寒表实证,其代表方是?
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代表方是麻黄汤。
2.    何为外感风寒表虚证,其代表方是?
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代表方是桂枝汤。
3.    何为辛凉轻剂,其代表方是?
辛凉轻剂,适用于风温或风热犯肺轻证,证见咳嗽身热不甚,口不渴,或微渴,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者。方中药轻力薄,故称“辛凉轻剂”。代表方是桑菊饮。
4.    何为辛凉平剂,其代表方是?
辛凉平剂,适用于温病初起,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口渴、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药用辛散,并兼芳香辟秽,清热解毒。代表方是银翘散。
 
5.    九味羌活汤的配伍特色是?
①辛温升散与寒凉清热药配伍。“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峻;以寒凉之药而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
②药备六经,通治四时,权变活法。
6.    麻黄汤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区别是?
两者的区别:麻黄汤中用麻黄配桂枝辛温发汗解表,配杏仁宣肺平喘,主治风寒表闭之表寒实喘;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中用辛温之麻黄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辛凉宣泄,又配杏仁宣降肺气,主治风热壅肺之里热实喘。
7.    桑菊饮为何不宜久煎?
桑菊饮中所用药物(桑叶、菊花、桔梗、杏仁、连翘、芦根、甘草、薄荷)均属轻清宣透之品,故不宜久煎。
8.    银翘散中为何用辛温的荆芥、豆豉?
银翘散是治疗温病初起的辛凉解表剂,方中用大队辛凉解表药配以少量辛温解表的荆芥穗、淡豆豉,助君药开皮毛以助祛邪,使全方温而不燥,既利于透表散邪,又不悖辛凉之旨。
9.    加减葳蕤汤的配伍特点是?
①本方包括“滋阴、解表、清热”三部分,是治疗阴虚外感证制方的一般思路。
②疏表散邪不伤阴,滋阴清热不碍邪。
10.九味羌活汤的功效和主治证是?
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证: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症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苔白脉浮者。
11.败毒散的功效和主治证是?
功效:益气解表,散风祛湿。
主治证: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邪证。症见憎寒壮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濡,或浮数而重取无力。
12.小青龙汤的功效和主治证是?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蠲饮。
主治证: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13.解表剂除用于表证外还可用于什么疾病的初起兼有表证者?
解表剂除用于表证外还可用于痢疾初起兼有表证者,如败毒散,可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从表出而愈,称为“逆流挽舟法”。
14.解表剂的煎煮为什么要“多浸少煎”?
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故要“多浸少煎”。
15.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为何有汗、无汗都能用?
本方的病机为肺热壅盛。所主证候是由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肺中热盛,气逆津伤所致。肺合皮毛,肺热蒸腾,热迫津泄,故有汗而身热不解。若肺热壅遏,或邪有兼夹,卫气郁闭,则身热而无汗。方中用辛温之麻黄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辛凉宣泄,兼透热生津。
16.再造散的功效和主治证是?
功效:助阳益气,散寒解表。
主治证:阳气虚弱,感冒风寒证。头痛身热恶寒,寒重热轻,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言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
17.加减葳蕤汤的功效和主治证是?
功效:滋阴清热,发汗解表。
主治证: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赤脉数。
18.葱白七味饮的功效和主治证是?
功效:养血滋液,解表散邪。
主治证:病后阴血亏虚,调摄不慎,感受外邪。或失血(吐血、便血、咳血、衄血)之后,复感冒风寒,头痛身热,微寒无汗。
1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中麻黄和石膏的比例是多少?为什么?
麻黄与石膏的比例是1:2,意义:使宣通肺气而不助热,清泄肺热而不碍畅表,共成辛凉宣泄之功。
20.大青龙汤是由何方变化而来?其功效和主治证是?
大青龙汤是由麻黄汤变化而来。
功效: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证:外感风寒,内有里热证。发热恶寒,寒热俱重,脉浮紧,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
21.麻黄汤的用方要点是?
本方适用于风寒表实证,临床当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为依据。
22.桂枝汤的用方要点是?
办法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作用,临床不仅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还可用于病后、产后、体弱表现的营卫不和证。临床当以身热,汗出恶风,舌淡苔白,脉浮缓为使用依据。
23.九味羌活汤的用方要点是?
本方为四时感冒风寒湿邪的通用方剂,以对外感风寒湿,表实无汗而兼有里热者最宜。临证当以恶寒发热,寒多热少,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为用方依据。
24.小青龙汤的用方要点是?
本方是治疗外寒里饮的重要方剂,临证当以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而稀,胸满,口不渴,苔薄白,脉浮为用方依据。
25.败毒散汤的用方要点是?
本方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之证。临证用方当以憎寒壮热,头身重痛,无汗,脉浮重取乏力为要点。
 
论述题
1.    试比较银翘散与桑菊饮在组成、功用、主治上的异同点。
银翘散与桑菊饮均属辛凉解表剂。其同点是:二方组成均有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五药,功效上均具辛凉解表,疏风散热的作用,都治风热外袭的表证。不同点是:银翘散配辛温之荆芥、豆豉与清热解毒的金银花等药,加强了清热解毒透表散邪之功,为“辛凉平剂”,主治风热犯卫之风热表证;桑菊饮主以桑叶、菊花、杏仁等药,而不用荆芥、豆豉解表作用较弱,而肃肺止咳之功较强,为“辛凉轻剂”,主治风温咳嗽证。
2.    试述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的组成意义及主治。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用药四味,其中麻黄辛温,能宣肺平喘,且与石膏相伍又可发散郁热;石膏寒凉,且因其用量倍于麻黄,寒胜于温,清强于散,变辛温而为辛凉,二味配伍,宣、清结合,以清为主;杏仁苦降,化痰平喘,与麻黄并用,宣降结合,肃肺气而止咳喘;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四药组合,具内清外散之效,故用治风热犯肺,肺热壅盛之咳喘逆证。
3. 桂枝汤的配伍特点是什么?
①桂枝、白芍相配,一温一寒,一表一里,一散一收,一阴一阳,一刚一柔,则成表里兼顾,散收结合,刚柔相济,阴阳并调,寒温同行之剂。②生姜之辛,佐桂枝以解表;大枣之甘,助芍药以收敛,形成了辛甘发散和酸甘收敛合剂。③甘草配桂枝则辛甘化阳,配芍药则酸甘化阴,同样起调和阴阳之功。
4.试比较麻黄汤和桂枝汤在组成、功效、主治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组成中都有桂枝、甘草,功效都能发汗解表,主治外感风寒表证。症状都有恶寒发热,头痛。
不同点:麻黄汤中还有麻黄、杏仁,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桂枝汤中还有芍药、大枣、生姜,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5. “火郁发之”的含义是什么?举例说明。
《素问》:“木郁达之,火郁发之”。火郁,指热邪伏于体内;发,是因势利导,令其发散、发泄之意。麻杏石甘汤病机是热邪在肺,治当清肺热为主。但是由于邪自外来,亦需透邪于外,给邪以出路。肺主皮毛,肺热通过透散外出,故方中重用石膏以清肺热,又按一定比例配伍麻黄,麻黄之意不在发表而在于宣肺以泄邪热。所以方中麻黄之用,正体现了“火郁发之”之意。
6. 麻杏石甘汤与大青龙汤均有外解表邪、内清里热之功,二者有何不同?
二者均有麻黄、石膏、杏仁、炙甘草。不同点:①大青龙汤是麻黄汤倍麻黄、甘草,加石膏、姜、枣组成。症状表现是外寒重,内热轻,适用于风寒外束,郁热不宣而致的风寒表实无汗,兼里热烦躁。②麻杏石甘汤重在清泄肺热,兼达肌表。症状是肺热重而外邪轻,适用于外感风邪,身热不解喘咳证。
7.败毒散中为何用人参?
 ①扶正以驱邪外出。②生津液以资汗源,不致汗之无汗,有利于鼓邪外出。③散邪不致耗伤正气。人参寓解表药之中,使散中有补,真元不致耗散;补中有散,使邪气不能滞留。④调补正气,以防外邪复入。
8.什么叫“逆流挽舟”法?举例说明。
逆流挽舟法是挽船逆水流而上之意。以此比喻凡邪气由表入里,采用使邪由里出表的一种治法。代表方如人参败毒散。清代喻嘉言认为痢疾初起有表证,乃邪从表而陷里也,胃肠受损,清浊不分,症见赤白下利,腹痛里急,伴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等。用本方疏散表邪,使表气疏通,陷里之邪,从表而解,则里滞亦除,痢疾自愈。邪从外入者,仍从外出,使由里而出表,即称为“逆流挽舟”法。
9.小青龙汤中配伍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的意义是什么?
小青龙汤主治表寒内饮证。外有风寒,法当解表散寒,故用麻黄、桂枝之辈。内有水饮,法当温化饮邪,故取干姜、半夏温中化痰,祛里饮而平喘咳;细辛温肺化饮,既可助麻、桂以解表,又可协干姜、半夏以除饮;五味子酸敛肺气之逆,与干姜、细辛合用,敛中有散,散中有收,相反相成,更有利于平喘止咳。
10 葱白七味饮的制方原理是?
 本方主治血虚之人复感风寒者。外邪在表而无汗者,当发汗解表。然汗血同源,“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仲景亦有“亡血忌汗”之论。本证既有血虚,又有表证,不汗则邪不能解,汗之又恐无汗或汗出而重伤阴血,变生他证,所以当养血以滋汗源,发表以解外邪,二者并行,标本兼顾,方可药后汗出而表解,庶免“虚虚、实实”之弊。
 
 
分析题
1. 朱××,男,20岁。咳嗽1个半月。患者1个半月前,因受凉而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全身酸痛。自购康泰克等服用,2天后上症减轻,但见咳嗽,咯白色痰,先后使用头孢氨苄、红霉素以及蛇胆川贝等无效。胸透未见异常。现症:咳嗽,晨起或见风后加重,干咳或有少量白痰。舌淡,苔白滑,脉滑细。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诊断(证型)、治法及方药。
辩证:咳嗽(风寒犯肺)
治则:宣肺散寒,降气止咳
选方:麻黄汤加减。
处方: 炙麻黄、桂枝、杏仁、葶苈子各10克,甘草5克,枇杷叶12克,白果15克,橘红4克。
2. 杜某,男,35岁。咳嗽、气喘5年,加重3天。 5年前,每到冬季咳喘复发,屡治效果不佳。10月13日起又因感冒而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不通,喘咳加重,及至伏坐,喘不得卧,纳差,大便微干,小便清长。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诊断(证型)、治法及方药。
辩证:气喘(外寒内饮)。
治则:解表散寒,宣肺平喘。
选方:小青龙汤加味。
处方:麻黄12克、白芍12克、桂枝12克、干姜9克、半夏9克、细辛3克、五味子12克、杏仁12克、桔梗9克、甘草6克,3剂。
3. 刘某某,女,40岁。鼻塞、流涕4天,发热、头痛2天。前日上班时因天气突变而衣着单薄感寒,自感恶寒,鼻塞流清涕,稍咳,喷嚏,头稍痛,因工作繁忙未介意。昨起发热汗出,微恶寒,头胀痛,鼻塞流浊涕,口渴喜饮咽喉疼痛,咳嗽咯黄稠痰,小便黄。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诊断(证型)、治法及方药。
辩证:感冒(风热)。
治则:辛凉解表,清宣肺热。
选方:银翘散加减。
处方: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竹叶10克、牛蒡子10克、薄荷6克、瓜蒌12克、贝母10克、条芩10克、板蓝根30克、射干10克、桔梗10克、芦根10克、甘草6克。3剂,水煎服。
4. 王某,男,5岁。发热、咳嗽5天。5天前出现咳嗽、发热,体温38.5℃。青霉素、鱼腥草肌肉注射无效。症见发热无汗,干咳鼻塞,面色潮红,脉浮,舌尖红,苔薄白。查双侧扁桃体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诊断(证型)、治法及方药。
辨证:风热外感。
治则:疏风清热,温肺散寒,宣肺止咳。
选方:桑菊饮加减。
处方:桑叶、菊花、连翘、薄荷、牛蒡子各10克,麻黄、干姜、桔梗、杏仁各6克,甘草3克,鲜芦根20克。
5. 王某,男,24岁,学生。咳嗽、气喘1月,加剧并伴胸痛1周。去年入冬以来经常感冒,1996年12月8日以来断续咳喘,今年元旦以来咳嗽、气喘加剧并出现胸痛、口渴、咽干,虽经用止咳祛痰、退热等药无效,遂来门诊。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诊断(证型)、治法及方药。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诊断(证型)、治法及方药。
辩证:气喘(风热袭肺,寒郁化热)。
治则:清热、宣肺、平喘。
选方: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50克、甘草6克、银花20克、连翘20克、黄芩10克、桑白皮10克、炙枇杷叶12克、沙参30克、芦根30克。
6. 杨某,男,19岁,学生。畏寒、发热、头痛3天。4月14日冷水淋浴后,开始鼻塞流清涕,头身疼痛。今起病情加重,恶寒发热,无汗,头身酸痛,咳嗽痰多清稀,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小便清,大便尚可。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诊断(证型)、治法及方药。
辩证:感冒(风寒)。
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选方:荆防败毒散加减。
处方:荆芥12克、防风10克、云苓12克、川芎6克、白芷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柴胡10克、前胡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2剂,水煎服。
7. 张某某,男,26岁,学生。头痛、身热、汗出2天。7月伏天,从家骑车返校,晚上即觉头痛、头重,周身酸痛,恶风,自服APC2片,汗出,热稍减,既而口干,胸闷,恶心,身热,小便黄。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诊断(证型)、治法及方药。
辩证:感冒(暑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