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最好的电玩城:修炼秘法 呼吸之间 李谨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3:15:59

前言

昔日“竹林七贤”之一,晋代的嵇康曾撰写《养生论》,他提出:世间神仙之学,其主旨在于养生。姑且不论世间是否真有神仙,道家的“仙学”思想及其技术方法,对于古今中国人养生长寿方面的助益,屡屡见诸史书,这是我们无法否认的。

道家“仙学”的核心,就是“内丹之道”。修习内丹,对于我们的身心喜乐、健康长寿,极有功效。笔者曾与李谨伯老先生同登武夷山,只见年逾九旬的老先生健步如飞,气不喘脸不红;一帮年轻人落在后面气喘吁吁,不能不令人对内丹之道生起油然的信服、崇敬与敬仰。

李谨伯老先生生于1919年,出身于银行世家,拥有丰富而传奇的人世。1949年,李老因昔日忘我地工作而身患恶疾。李老为此寻师访道,先后获得道家多位高人的青睐,并得到他们秘传的修道真诀。李老至诚用功、潜心实践,真正掌握了道家内丹修炼中的上百种秘诀。退休后,李老不辞辛劳地为国内外的友人同好传授内丹之道,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做出了贡献。

千古以来,有关内丹之道的修习与证悟,多以私传秘诀口耳相授,丹经道书上又多“以象会意”,读起来难免云山雾罩不知其意。今李老能够打破私藏秘授的传统,将自己大半生实践研究的心得一一道来,对于我们这些讲求养生、希望健康长寿的人,不啻为甘霖雨露。

本书根据2008年2月9日至13日李老在山西讲授内丹修道之学的录音稿整理而成。正文两侧的注解,则是笔者广泛引用道家的经书典籍,与李老的讲授内容互为启发、互相佐证;同时,也可作为李老相关说法的延伸阅读的素材。如有题意不符的情况,实属笔者才疏学浅,敬请见谅。

    陈阳  2008年11月9日志于北京

□整理加的注解以◎标示。〔〕中文字为深圳版所无。 

目录

第一部分  从身体入手我们身体最不正的是什么 现在的人几乎都是鼻子冲前翘,弯腰伸颈,这个样子的身体外形,影响体内的生命能的流通,这就叫“气不通”。要想身体健康,第一步就需要做到全身的气脉通。

人的精气神从哪里来

单凭我们吃的这点水和饭来补充我们的精力,补充我们的营养够不够呢?其实远远不够。实际情况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地接天气,接地气,还接人气,通过天地人三宝补充能量,可不只是吃喝。 

关键要“开窍”

道家理论说“玄空造化场”里,会产生一种对生命界影响很大的能量,古人就叫“生气”。修道的人除了被动地接受“生气”,还必须“开窍”,开发人身上的窍门、窍点,这相当于安装了“信号放大器”。

现代人为什么不“开心”呢

夹脊窍和中丹田窍,这两个窍是接人气的。人与人交流,打开这两个窍,就叫“开心”。现代人天天防着别人,两窍紧闭,自然不接人气,活得不开心,痛苦也就没办法开解。 

问答

第二部分  体会一个“静”字

修道的方法

有为法在修道来讲叫“筑基法”,也就是打基础的方法,这时候“法无定法,因人而异”。所以,每个人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修道。方法不是教的,是闻得而后悟得的;悟也不是真得,要自己修得;修得也不是真得,证得才是真得。

修道的目的

“内虚灵”才是修行的正路。现在,不少信道信佛的人,越信越不灵活,越搞越愚蠢,就是不上正路导致的。我们一定要注意,修道不是为了变麻木,是为了开智。

如何理解“静”

静的对立面就是气动,动的对立面就是心静。人无时无刻不在动。所以修道练功,看着我表面不动,其实我里面气在动,血在动,动得还很厉害。所以要想真静,必须是动中之静。动的时候,应该心静,这才叫修炼。 

如何修这个“静”

动是绝对的,动中求静,才能真静。那么怎么练呢?修道用的方法就是“返”字。我们修道可以从返听、返嗅、返观、返舌、返思开始。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要返璞归真,用的都是返。 

少林寺的《洗髓经》

“动中之静为真静”,放松不是背越来越驼了,不是像面团了,是慢慢地像面包似的自动发开了——内空虚,外挺拔。这也就是少林寺的《洗髓经》,这就是洗髓,洗你的髓,髓就在你的脊椎骨里。

“正身”必“内省”

修道的古人认为,正身,就是调整姿势。调整姿势本身是个小道,是个技术;但是,古人同时认为它也是大道,就是要做人正派,堂堂正正地做人,这个是修炼的大道。小道是调整姿势,大道是凝神内省。 

要真正理解传统文化,必须修道

要真正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定要实修实证,不能只是依文解字地在那里“搞学问”,结果全都似是而非,振振有词,却离题万里。我们要想看懂经典,必须实修实练,然后再结合着去看,一看就懂,这样才能一通百通。 

回过来谈“盘腿”

我们了解了修道的几个要点,《洗髓经》里的方法,对于健身养神,对于治病防病都有一定效果,但是要长寿,那就达不到了。怎样才能长寿,并且开发人的潜能?那我们必须了解盘腿静坐的道理。 

问答

第三部分  修道的二十六个细节

“正身”的四大纲要

自古至今,所有修道习武的人,都要“正身”,其要点有二十六个,这二十六个要点一般分成四纲:其一是脚心;其二是头;其三是胳膊,古人叫肱;其四是颈。这四纲与我们修道所谓的盘腿打坐,是同样的历史悠久啊。

向雪山白猿学习

盘坐的方法传说是七千年以前由观察雪山白猿而得到的。在七千年以前,这个方法叫做“坦特罗”,现在我们管它叫“七支坐”,因为它有七个方面的要求,就是手、脚、肩、腰、颈、眼、口,所以叫“七支坐”。

详细谈谈“七支坐”

人体的气血往上走,往周身走比较困难,但当你盘腿以后,人体就形成了环路,就能够把气血运行到周身,这才能“通关展窍”,人体的气脉才容易练通。否则,气都不通,不管你修佛还是修道,都是“功夫不上身”,都不入流呢。 

如何打通中脉

到了“无为法”的高级阶段,就是开顶窍、阴窍、意窍,这三个窍开了以后,就叫“神意相会冲泥丸”。头一顶,一收颔,展慧中,“神意相会,真气归中”,气自然就归到了中脉。 

问答 

第四部分  呼吸的训练

要善养“浩然之气”

真气要“养”,要学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怎么养呢?去妄存真。那么,怎么才能最容易做到呢?打坐的时候卷舌塞喉,咬紧牙,息停脉住(入定),万念化一念,一念化无念,这窍门就在这里。 

呼吸的重要性

呼吸在修行里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呼吸和我们的思维息息相关——尤其是吸气,必然要影响中枢神经。其他五根——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皮肤,都要靠大脑的思维才能分辨思量。 

用“六字诀”治病

“六字诀”是陶仲景推广的,或者说是他发明的,跟我们的呼吸也有着特殊关系。他用六个字的发音来治疗各种不同的病症,很有效果,所以一直流传到今天。

学习炼内丹

修道是个“顺则成人逆成仙”的过程,我们刚开始练,不说“成仙”,首先至少要突破寿命的限制,求得长寿健康。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气脉通。气脉真正通畅的标志就是“止息”,所以我们呼吸的频率与我们的寿命是成正比的。 

问答 

第五部分  修炼金丹大道 

对“气”的理解

我们刚开始修道,练的这个气叫什么气呢?这个气叫卫气,中医叫浮阳气,又叫意念气。为什么叫卫气呢?因为它是保卫人体的。它也叫皮毛气,因为它走人体的表皮,所以可以表现在人的体表之外,科学界又叫它“身体辉光”。 

对生命的把握

生命中有一个可以把握的绝对,我们通过返先天,就可以把握住这个绝对,然后就可以实现绝对的自主,绝对的自由,达到所谓“逍遥游”的神圣境界。

金丹大道的基础

丹道的入门功夫就是“百日筑基”,就是男的要“马阴藏相”,女的要“斩赤龙”(断月经)。练不成“马阴藏相”,就谈不到健康长寿。练不到返先天,出不来“先天一气”,就谈不上开智。 

情性结合才成丹

“道用人情世岂知”,修道炼丹就要用这个人情啊。所以真正金丹大道,不是只用性,用到性荷尔蒙,用到精,而且还得用情,真正是情与性的结合。 

佛道修行,不谋而合

修佛修道,自然而然,是不谋而合的。不要死抱着个门户之见,来为个人设限;更不要稀里糊涂的,搞得迷信偏见盛行,乌烟瘴气。要有智慧,佛家叫“要有见地”,先做好人,再谈修道修佛。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睡眠最重要的就是“头”的维护。修道有一个原则:头要凉,脚心要热。头如果充血,脚就要缺血,脚就会凉——刚好跟修道反过来。我们呢,最好晚上九点就睡觉,古人都是这样养生的。 

人类整体的智慧能否提升

人类要居安思危,停止破坏性活动。修道能够提高人类的智慧和道德水平,深知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知晓要与自然界和平共处。否则,等到有一天地球破坏得太严重了,人类就无法生存了。〕 

问答

第一部分 从身体入手

我们身体最不正的是什么

大体而言,人是由躯壳和精神组成,看得见的身体和看不见的精神组合为人。先说我们看得见的部分。从身体来说,我们最不正的是什么呢?就是脊柱。你看,现在的人几乎都弯腰驼背,上身和头冲前。你看看,哪一位不是鼻子冲前?你再看看佛像,鼻子与肚脐眼在同一条垂直线上。佛像跟我们最大的不同,一看就知道,没有一尊佛像鼻子冲前,伸着个颈,跟呆头鹅似的。

◎古人修道,讲究三挺诀要。三挺诀要,指颈宜挺,脊柱宜挺,肋骨宜挺。这样有利于气贯全身,精气灌顶,五脏正位,气生神生,气活神活。

有一次,我去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有一个寺叫华严寺,有一位雕塑家,正在塑观世音的像。他用石膏在那儿塑,塑像真的非常美,他很自豪。他问我说:“你看我雕得怎么样?”我说:“作为一个美女,你塑得很好;但作为观世音,你塑的不是观世音。”他觉得很奇怪。古人塑的观世音是收颌的,收下巴的,鼻子微微回收的;而他塑的美女的鼻子是冲前,往前伸的,像是翘鼻子。

看看我们在座的,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鼻子冲前翘,弯腰伸颈,这个样子的身体外形,影响体内生命能的流通,这就叫“气不通”。要想身体健康,第一步就需要做到全身的气脉通。为什么?因为人的各种生命活动是由大脑来指挥的,通过脊柱,通过脊腔里的六十二根神经组织来指挥的。我们的任何行为都是靠大脑通过神经来支配的——就像现在,我说话也是,您听说话也是。所以“身正”才能“气通”,“气通”才能“意静”,“意静”才能“神活”!有人说我总是思想静不下来,就因为身不正。

如果弯腰驼背,脊柱里的神经就受到压迫。时间一长,还会造成各种病。比如有人老是不快乐,老是忧郁,说是得了忧郁症。心理学家说你是心理疾病,其实不是,是脊柱的问题。有个人很特别,他总是全身一会儿这痛,一会儿那痛,医院给点止痛药,还是不管用。我一看,说他的毛病的根是脊柱不正。他不大相信,我让他看他鞋跟的外侧,结果磨损得很厉害。他也感觉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这么费鞋。后来直起脊柱,这个怪毛病就渐渐没了。

我在背后看每个人走路,一肩高来一肩低——脊柱不正,总是歪着,久而久之,就会压迫脊柱里的神经,就要得病。我小时候念书,做功课都是往右边歪的,所以我的脊柱也是歪的,虽然现在看不出来。在座的,我敢说没有一个人的脊柱是正的,这非常影响健康。而你们看佛像,它们的腰就是挺直的。

腰一挺直,脊柱就正,所以气就通了。我们气不通的原因,是因为腰不直,所以身不正。因此,修道的第一步,就是要放松,挺腰,直背,正脊柱。方法非常简单,可是坚持非常难。修道,你得坚持,一天到晚要做得到,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淮南子》
这段话就强调修道的人,首先形体要正,要直,然后形、气、神三者相合,才能身心健康。如果形体“失位”,不正不直,则形、气、神“三者伤矣”。

《水浒传》里有一个人,叫神行太保戴宗,他能够日行几百里。他怎么做到的?窍门就是挺腰直背,鼻子微微回收,然后周身气脉通,走起来,就好像后头有人在推着他,结果他越走越轻,越走越快,越走越有精神。现在,我们老年人到外面散步,走个几里地还可以,但回来累啊,腿酸,腿疼,甚至回不来了。越回不来了,就越弯着腰、抬着头、伸着鼻子往回走,他就越是走不回来,走一步歇三歇。但是,如果你挺腰直背,鼻子微微回收,你就会越走越快,越走越轻。爬楼梯也一样,头冲前地走,就越走越累。你要是挺直了身体走就越走越快,越走越轻松,因为你脊柱直了。其实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但是要坚持很难。

我们这次来研讨,能够搞清楚怎样把脊柱挺直了,不枉我们五天相聚一场,算是没有白忙活。在过去,行家在公园里看人打太极拳,说那个人打得好,很有气势。这是什么道理呢?其实就是先看他的鼻子。如果这个人抬头翘鼻子或者低头哈腰,那就是老师没教好,因为他的鼻子不正,脊柱也不正。所以,有些在公园里头打太极拳的,表面上看着很好看,但鼻子前伸或者脊柱是歪的,不是抬头观天,就是低头哈腰。真正打好太极拳的,肯定鼻子微收,身体挺直,脊柱正,身体管道才通啊。坚持做到很难啊,而修道就是这样开始的。

其实,真正打太极拳的高手,一定是先练静坐的,因为真正的太极拳是炼“内丹”时自发动起来的架式,不是柔软的舞蹈动作。

人的精气神从哪里来

中医讲“望、闻、问、切”。先说望:一看他脸色黄,或者是惨白,没有血色,不是红润的脸色,这说明什么?我们要知道,脸色黄,是脾经、胃经有病;白而无华者是大肠经、肺经有病;青而无华者是肝经、胆经有病;黑而无华者是膀胱经、肾经有病。中医一望诊,就知道了你是哪个系统有病了。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很多人一天工作劳动,或者用脑,或者用体力,一天用去很多的脑力和体力,单凭我们吃的这点水和饭来补充我们的精力,补充我们的营养,够不够呢?远远不够。实际情况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地接天气,接地气,还接人气。要通过天地人三宝补充能量,可不只是吃喝。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也有三宝,精、气、神。我们修道的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也可以一天吃好几顿。所谓“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三丹田。——《道机经》

你看卫星,它是靠燃料,固体和液体燃料,挣脱地球的吸引力才成为卫星的。那么卫星为什么能在轨道上运转不掉下来呢?还不是星球产生的引力维持着它,不掉落,不上不下。可见星球的引力很大,能把几十吨重的卫星托在太空中,而且能运转,这是天有三宝日、月、星的力量。太阳对我们人类的影响很大,它哺育万物;月亮对我们的影响也相当大,它的引力能把海水吸起来。妇女的月经例假,与月亮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去中医院,如果是个比较传统的针灸大夫,他在月圆的时候不敢给你下补针;在月亏的时候,他不敢给你下泻针,就是因为月球引力对人的影响,等有空我专门讲讲这个。不止是地球,所有的物质间都有吸引力,这就是万有引力。这是物质界,生命界也是如此。我在吸引您,您也在吸引我。

人生病或者死亡,或者是遇险,飞机失事,汽车出祸,每月的初一、十五前后,总是多发期。所以,天有三宝日、月、星,修道的人就要了解天、地、星球对我们的影响。九大行星,从冥王星、天王星、海王星,一直到水星、木星、土星、火星、金星,它们对我们的引力有多大?我们一般不清楚,其实是非常大的,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们在运转着,运转的位置,对每一个出生的婴儿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决定他的能量场,影响他的遗传基因。我们的古人用一套办法来表达,这就叫生辰八字。生辰八字的道理在哪里?就是他在出生的时候,天上日、月、星的位置在什么地方,这时星体间产生的引力波互相作用,就产生了一种类似星系的旋涡能量场,这个能量场被古人叫“玄空造化场”。造化造化,它自然会在这个婴儿从先天到后天、从娘胎到世上的刹那,造化这个人,产生特定的作用,影响这个人的许多方面。在古人来讲,这就是所谓“天人感应”、“天人相应”、“天人合一”。

◎一些研究风水之学的道士,特意将山脉、光照、水流、地磁、地电、方位、气流等融为一体,运用“玄空造化场”的理论选择京师风水吉地,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老年人常说,夜里看到天上的星星,有一颗掉下来了,一定是有一个大人物死了。我们听说过吧?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星体间的引力能量场,受到了特殊的影响,可是我们后天并不能觉察;而修道的人可以“返先天”,慢慢地也就能感应到这个场了,也就了解了;了解了就会相信并且顺势而行,这就是所谓“顺其自然”。在凡人来讲,只好自我安慰,把“逆来顺受”说成是“顺其自然”,这当然曲解了圣人的本意。

这些东西,除了修道内证的人外,更多的人不练功夫,只好通过“术”来把握。在西方,人们叫星象学,占星术,讲星座,比如我是宝瓶座,你是处女座等等。什么意思呢?还是一样,你什么时候出生的,这个星座对你有主要影响,然后就说你对应这个星座了。东方,主要是生辰学,命理学,看生辰八字,或者更高级一点的是紫微斗数,能更明确地看出星体和人之间的关系。其实,都是建立在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之上,建立在“玄空造化场”的基础之上。

道家理论说“玄空造化场”里,会产生一种对生命界影响很大的能量,古人就叫“生气”。这个“生气”就是我们需要的能量,这股能量主要补充我们的“元气”,补充我们的“真元之气”。我们要是离开这个“生气”,就没有“元气”,光靠吃东西,那远远不够。所以古人讲,“上天有好生之德”,就是说我们人人不能脱离日、月、星。修道的人当然更不能脱离日、月、星,只是我们从被动的接受可以达到主动的修补,这又上了一个境界,生命的品质更高。

◎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故曰: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管子》
我国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气生化繁衍的结果,上至日月星辰,下至五谷百物,中至福寿祸夭,无一例外。万物得生气则生,无生气则死,故而特别主张子时(23点至凌晨1点钟之间)補“元气”。

可是很多现代人,他接受日、月、星的“生气”,补充他的“元气”的时候,接受得非常有限。这里面一个是时间问题,一个是方法问题。什么叫时间问题?因为古人无不是天一黑,不点灯就睡觉,夜里也许两三点就醒了,醒了就修行。这个时间当然高效接受“生气”补“元气”,因为天一黑到夜里的一点钟,是我们每个人生发气血的时候。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晚上看电视,聊天,喝酒,总要弄到11点、12点,甚至于一两点钟才睡,甚至于有三四点钟才睡的。所以就得不到“生气”的补充,日子长了自然亏了“元气”,气色不华,还美其名曰“亚健康”,不过就是全身的能量水平太低嘛。

你看小孩长个儿,肯定是天黑到夜里一点钟长得最快,妇产科的护士、大夫都有经验;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到稻田里头看农作物,夜里都能听到麦穗长个的声音,但准在一点以前结束,过了一点就静悄悄了,噼噼啪啪的声音就没有了。我们现在的人为什么脸色不好看呢?就因为睡得太晚了。一看电视就看到凌晨一点,已经错过了生发气血的时间了,也错过了“玄空造化场”以“生气”补“元气”的最佳时机了,“天与弗取,反受其咎”,天有好生之德,你不要,那有什么办法?只好遭殃。所以早睡非常重要。老年人千万别过晚上10点才睡,最好9点就睡。小孩子最好8点就让他睡,哪怕半夜醒了再做功课。人体缺乏气血,能量不够,制造出来的组织细胞就是半成品,结果健康细胞变成了癌细胞,真是没话可说。 

关键要“开窍”

修道的人远不止这么被动地接受“生气”,修道的人可以“开窍”。开发人身上的窍门、窍点,相当于安装了“信号放大器”,不但能接受到天的“生气”、地的“地气”,还能接受人的“人气”。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庄子·应帝王》

修道必定要学会“开窍”。全部修道不过就是修一个“静”字,心静意静。但修静的方法是什么?静修的方法就是开窍,就是学会开窍。但是“开窍”这件事,古人叫“千圣不传”。为什么不传呢?过去的说法是避免传给“非人”,“非人”当然不是指鬼神或者畜生,而是德行修养不好的人。所以要“慎传”,免得传给了心术不正的人。但以我这一生的经验来看,人有一个毛病,就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不搞得神秘一点,隆重一点,人就觉得“便宜没好货”,反而不当回事。另一方面,古人自称自己怎么怎么样,他们真的就那么境界高尚,所以才“自珍其宝”,门户森严?我现在觉得,这事也不一定。我年事已高,我是无所谓,只要大家肯学,我没什么可藏着、掖着的。

真要修道,必先开窍。开窍一定要“用诀”,这个“诀”是秘诀,一般人他是不传的,叫“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古人说“给我十两金,不传一口意”啊。诀是一种用“意”的方法,他为什么不传呢?因为他要传给有德者。那修道怎么办呢?要开窍,得懂得秘诀啊。其实诀大多只有几个字,非常简单。大道至简,非常容易,上手容易坚持难,秘诀本身一点都不秘。人身上有无数接受宇宙自然“生气”的地方,也有接受社会生灵“人气”的地方。比如,凡是骨头连接的地方,都能接受天的“生气”,也就是关节都能接天的“生气”。简单吧?简单——这就是一句秘诀。

我们身上的这些窍,不但有接受功能,而且还有发射功能,就是说还能发出“气”来。有个修行不错的姓杨的老太太,如果活着的话今年将近100岁了,她甚至可以用屁股发功,由脚心发功。这个功夫就深了,所谓人身无处不丹田了。但是,我们大家要特别注意,修道常用的窍位,它和经络学上的穴位是不一样的。如果一样的话,也就没有“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的说法了,大家根据书本练习不就得了?不行,看书修道是不会成功的。所以二者有相当大的差别,不要搞错了。

◎精候天道长生草,七窍已通不知老。——《黄庭经·下部经》

◎古人修道,有人讲要开“七窍”,有人讲要开“九窍”。主开九窍者比七窍多顶窍、夹脊二窍。

穴位是人体经络里面的小发电站,人身体的穴位相当于生物发电站,这些生物电在穴位里产生然后沿着经络运行,影响人体生化反应的方方面面。它有一定运行周期,大约每昼夜运行五十二圈。所以中医里用电的良导体——金属的针来针灸,道理就在这里。修道要开的窍,则多半与人体产生激素的腺体有关。大体上,我们修道常用的有九个窍,这九窍可不是穴位,它们大都跟人体里的激素,以及激素所在的腺体有关。比如,这里四个窍,集中在脑袋上,这主要是接天的“生气”的。这四个窍:一个是“顶窍”;然后是“意窍”,又叫“上丹田”;第三个叫“玉枕窍”,又叫“神窍”——注意啊,可不是玉枕穴;还有一个呢,叫总窍,是非常重要的窍,也叫“泥丸”。这个就是有些道书上说的“泥丸宫”,实际上是人的脑垂体,统管我们的内分泌,可以自动调整我们身体的各项功能。就人体激素分泌而言,它相当于中枢,它就像花生米这么大,但作用很大,所以这个又叫“总窍”。

◎泥丸百节皆有神。——《黄庭经·至道章》
古代修道之人认为统领全身之神的是泥丸中心之神,故此又称“一部之神”。他们认为脑内中央方圆一寸之处即为泥丸神所居之处,此神总管一身之神,至为重要。

  

这四个窍是接“天气”的,或者说接“生气”的。前面我们讲过,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接宇宙天体的“生气”,天人是合一的,天人是互相感应的。人类是离不开天体的“生气”的。你能不能进入修道的殿堂,要看你能不能大量高效地接受天上的“生气”。打开这些窍,你才能大量地接天上的生气。我们多数人,这四个窍,都相当闭塞,不是充分在起作用,所以必须要打开,开窍才能修道。开了窍,当然能够身体好,气力足,才能脑子好使,才能长寿,甚至于开发我们的潜能。

天地天地,有天必有地,然后我们还要能够接受“地气”。我们知道地下的磁场,是有脉络走向的。我们把房子盖在这个地脉上,磁场就好;盖到那个地脉上,这房子就不好。过去说阴宅、阳宅,看风水,找龙穴,就是找地磁场。所以古人认为风水对我们一生的命运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甚至于子孙后代,对三代子孙都会起很大的作用。地气和天上的“生气”有什么区别吗?其实一样,都可以补充我们的“元气”。但是,“地气”跟天上的“生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它不像天上的星体,高悬于太空之中,它在地表上,所以有个奇妙的特性。这个特性是什么呢?就是“遇风则散,遇水则聚”。喜欢水把它包围住,遇水则截住它了,就把它给留住了,遇到风它就散了,因此民间管它叫做风水,这是它的特点。其实它正式的学名不叫风水,它叫堪舆。堪是什么?是天道;舆就是地道。民间俗称为风水。

那么,修道的人怎么接地气呢?接地气要开三个窍。哪三个窍呢?人体背面的这一个是尾闾窍。这个尾闾,本来是分为上尾闾和下尾闾的,中医主要用下尾闾,也叫长强穴。那么下尾闾在哪儿呢?在尾骨的第三节;可是我们修道的人用的尾闾窍跟这个下尾闾不同,它是在命门下一寸。命门是和人体正面的肚脐相对的,尾闾窍就在命门下,和我们的“气海”相对。它实际上是个什么东西呢?是人的肾上腺素比较集中的地方。我们都知道,这个肾上腺素,它的作用非常强。这个肾上腺素主要起什么作用呢?比如说,有个强盗在追我,我平时走10里路都很困难,可是他追我的时候,我可以一口气跑10里、20里、30里,甚至翻高墙都可以,因为只要有一滴两滴的肾上腺素,我立刻就能把无穷的潜力发挥出来。大家都知道,在药房里可以买到这个肾上腺素,是专门用来抢救垂危病人的,或者是给重病病人用的。

◎尾闾,起于脊柱末端,是修道“三关”之一。三关,就是尾闾、夹脊、玉枕三处,修道要“冲三关”以打通气脉。

所以,尾闾窍里面充满着肾上腺素,它是我们生命机能保持旺盛的“气血”,所以非常重要。它相对的,人体正面的是“气海”,气海是储存人体“卫气”的窍位,也叫下丹田,这是正面背面相对的两个窍。第三个窍就是我们的肛门前口,叫做“玄牝之门”,或者叫做“牝门”,也叫“会阴窍”,注意不是二阴中间的“会阴穴”。会阴穴在两阴之间,而会阴窍是在肛门前口,所以也叫“阴窍”。

  

◎下丹田,又叫下田、气海、气穴、元海、沧海、生门、土釜、坤宜、北海、蓬壶、造化壶等。古人认为,此处位于脐下一寸三分,方圆一寸二分,内藏“先天真一之精”,是“结丹之所”。

凡是修道的人,都需要接“地气”,因此必须打开这三个窍:尾闾窍,下丹田窍,阴窍。下丹田大家可能听得比较多,因为这个地方是性激素的存储之地,所以叫“气海”。人体的性激素虽然在全身的血液里都有,但是主要存储地是下丹田。

所以,修道所说的窍,大体上与人的激素是分不开的,它的影响是全身的,穴位往往是影响一条经脉,它们的作用是不同的。

那么,头上四窍接“天气”,腰腹部三窍接“地气”,这是七窍。修道开九窍,还有两个窍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中丹田和我们背后的夹脊窍。夹脊窍在我们两胳膊的连接处,我们平常背后这两肩膀连接的夹脊窍是闭死的,修道的时候要打开它,打开以后和人体正面的中丹田来接“人气”。

夹脊窍的前面,相对的那个地方叫中丹田,又称为绛宫。这里与心脏是有关系的,是人体胸腺所在地,也是与激素有关系的,也是激素所在地。胸腺激素到年老以后,它的作用会慢慢减低,但是它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很重要,因为它是经络之气,它是走五脏,走血液,走组织液的。它又叫“经气”,也叫“荣气”,又叫“营气”。这种“气”其实是胸腺激素,走经络、血管,润泽五脏,是存储在中丹田里的。我们讲精、气、神,“气”指的就是这个。

◎绛宫,是修道时心肾二气相通之处,是“心下关窍”,与心脏关系较大。因为心五行属火,火为赤色,故中医又称绛宫为“赤帝宫”。

现代人为什么不“开心”呢

夹脊窍和中丹田窍,这两个窍是接人气的。人与人交流,打开这两个窍,就叫“开心”。这两个窍打开的方法极容易,打开就叫开心、舒心。我见到您,我很开心,你这个窍也就打开了。我见到您,愁眉苦脸,怕我跟你借钱,那你赶紧自我防卫,这个窍也就闭上了。你不会喜欢我,我也不会喜欢你,这两个窍不开,也就没“人气”。我一见你,我就眉开眼笑,我已经在接您的人气了,您也就比较喜欢我了,这时候就“有人气,有人脉,气场对”。

◎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禀中宫,戊己之功。——《周易参同契》
中丹田,又称中宫、规中、中黄、中田、土釜等,是修道至为重要的一窍。

现在我们知道了,现代人为什么不“开心”呢?大家天天防着别人,两窍紧闭,自然不接人气,活得不开心,痛苦也就没办法解开。如果这个人经常愁眉苦脸,还会“相由心生”,他就长出烦恼线来了,就是两眉中间靠两边的这种纹路;再愁眉苦脸,他就长出“悬针纹”来了,就在两眉的正中间这个位置,形状像竖立着的针。悬针纹是非常不好的纹路,老年必孤独啊。为什么呢?长期接不到人气,别人也接不到这个人的人气,两不相干各走一边,自然就只活自个儿,就孤独了。我从那个年代过来,人与人之间关系很紧张,也是不接人气,两眉中间就出现一条悬针纹,结果老年果然孤独,只好修道。大家在座的还都没有,多好啊,我很羡慕你们。

这个悬针纹,古人讲“上克父母,下克子女,老年孤独,必定暴亡”,连临终都是非正常死亡,真是很凶的一条线。但是只要你心态好,做了好事,这个悬针就拐弯了,一拐弯就是好线——万幸啊,我这条悬针纹拐弯了。人活着要为别人做好事,做好事活着才有意义。如果很烦恼接不到人气的人,能够勉强自己更多地为别人服务,他的悬针纹就会拐弯;这时候,这条线叫阴骘纹,也就是有阴德之纹。否则的话,克人克己,孤独,非正常死亡,很凶的。外国人往往长在下巴这儿,这也是悬针纹。从悬针纹到阴骘纹,其实就是从不接人气到接了人气,心胸前后两窍开了,心胸宽广,贵人帮助,自然逢凶化吉了——这也是修道啊,会修道当然会做人处事,就这么简单。所以人不能把自己的苦难和烦恼看那么重,整天在那里愁眉紧锁自我封闭,还得爱别人,帮别人。孔子说“唯仁者能爱人,能爱己”,也是这个道理。所以人和人之间交往,还需要有一种接受人气的交换,才能开心。人活着不能老为自己,总该为别人做些事,才有意义。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道德经》

还有两条阴骘纹,在下巴两旁,越深越长越好,因为只有你做尽善事好事,才能长得出来。此外,从鼻根两旁弯向下巴的叫法令纹——法令纹越深越长,越高贵,这个人的阴德就越高。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修道要开九窍。我们知道有三个丹田,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上丹田在两眉间。上丹田和玉枕窍相对,它们的中间,在人脑里面有什么东西呢?里面就是松果体,也叫泥丸。泥丸是总窍,它前面叫上丹田,最主要的是有一种“向性腺激素”。向性腺激素是什么意思呢?人体不单单有“性激素”,还有“向性腺激素”。性激素是产生性功能的,也是产生我们的精力的,让我们精强而力壮,这是性激素。人体产生性激素,这叫“性”。可我们人类还有“情”,产生“情”的生理基础是什么?就是向性腺激素。

如果单讲性激素,那畜生也有。所以人不同,还有“情”。有情,我看见一个小孩,我就想抱他,因为有向性腺激素。我看见一个老人摔跟头了,我赶紧去扶他,我跟他“有情”。情也是天生的,它有一种激素在人体上丹田这个位置产生,所以有一个盛装妇女在我面前走过,或者是一个帅哥在我面前走过,我都要回头看看。我为什么多看她两眼?并不是我有非分之想,我只是很单纯地想看看,喜欢看看。当时,我们就觉得有一种能量,一种气,所以我们就想多看两眼。为什么人都会这样呢?因为人人都有向性腺激素,所以人人都有情,佛家讲“有情世间”。

◎积功累德,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太上感应篇》
其安心安性则清虛澹泊,其接物导人则慈爱恺悌。——《丹阳真人语录》
古人认为修道之人,要积功累德,也要慈爱有情,并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麻木寡情之人可以修成功的。

上丹田也叫意窍。因为道家认为人的意念接受和发送是集中在这儿的,人的意念活动也通过这里往外传播,所以它也叫意窍。古人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出死入生”,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这个人老是意念、思维活动纷飞的话,他的“气”老通过意窍外放,损耗元气,人体能量水平下降,那就叫“出死”;入生呢,是讲修道的人经常修炼,修静,思维活动平缓,到了高级阶段甚至“息停脉住”,思维活动基本停止,用神思,那这个意窍就可以高效地吸收“生气”,这就叫“入生”。所以,《内经知要》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还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修道就要修静,不是用后天的功利心玩花样,瞎折腾,《内经知要》中说:“不根于虚静者即是邪术,不归于易简者即是旁门。”

◎若要真功者,须是澄心定意,打迭精神,无动无作,真清真静,抱元守一,存神固气,乃真功也。——《晋真人语录》

因此,修道要修“虚静”,要“敛神”。平常人活动讲话,气是通过意窍往外放,消耗能量,“出死”;可是我们修道不是,修道是接收,是敛神的。所以“出”,老外放就走向死亡;如果“入”,老接收就返老还童,这就是“返观”的作用。只有修静才是修道,只有返观才能长生。我们回头再讲怎么返观得长生。其实,所谓修道,修的就是一个静字,用的就是一个返字。《内经》中说:“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这就是我们修道的心胸气魄和追求目标,也是我们修道的方法。

问答

学生:李老,我平时习惯了弯腰驼背,现在开始纠正,是不是很难?

李老:你要是驼背很厉害了,就买一个背背佳,可以买大号的。上午戴两个小时,下午戴两个小时,不能整天戴。穿上背背佳把腰挺起来,这么放松坐着,慢慢地训练得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了,这样脊柱才能直。你背驼得厉害,这个一定要调整过来,不调整以后慢慢各种病就来了,这个很重要。平时坐的时候,要有坐相。这个坐相的特点,就是鼻子微微回收一点,安藏喉,收下巴,使玉枕窍开,任脉开通,气沉丹田,不要向前翘。你看跳芭蕾舞的,唱京剧的,那些演员一亮相,也是这样把下巴往回一收,也是这样的。可是我们平常人不是这样,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所以要把腰直起来,让这个脊柱直立,就像这幅脊柱的图(见图)。我们平常人的脊柱是S型的,应该把它撑直;身体要放松,特别是颈要放松,如果颈僵硬,气必不通。

   

◎要知任督二脉,体不端直,则气塞;体一端直,则气机无阴,百络通利,关系非细。——《琐言集》

学生:这个S型,实际上是不对的?

李老:这已经是弯曲的了,所以里面的神经都在受压迫。我们修道,讲究人身有各种触觉,佛家讲有六十四种触。这个触是什么呢?就是当你修道时候,你脊柱里的神经开始要恢复了,共有六十四种恢复的感觉。比如身上发麻,这是你的胃经要恢复了;身上有痒的感觉,想抓想挠,这是你的肺经恢复了。我们常见的触有八种,就是冷、热、酸、麻、胀、痛、痒、蚁走感(蚁走感是肾经在慢慢恢复时的触感),这是最常见的。还有很多不常见的。有多少呢?多到六十四种。比如说突然感觉飘起来了,突然感觉沉到地下了,突然感觉自己大得像个巨人,突然感觉自己像个小孩,这些都是修道的时候一种恢复反应。直起了腰,脊柱里的神经在解放的时候,它就有反应了——这在修炼里面就叫触。

学生:内视和返观是一回事吗?

李老:对。明朝的李时珍就说:“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所以经络在哪儿?不是建立在西方解剖死人的解剖学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修道的人返观内证的基础之上。修道返观久了,会内视到身体里的景象,经络啊,关窍啊,都可以在功态里感知到,西方的解剖是看不见的。

◎原本隐明,内照形躯。——《周易参同契》
内视,又叫内照、返观,指修道时收视返观,以元神照视体内。这个时候,“原本隐明”,即处于隐处、一切明了的“元神”,就可以“照察”形躯内的“内景隧道”了。

学生:李老,您是说,很多人修行,气一直不通,就是因为连下丹田的位置都没有找对?

李老:对。起初找不对下丹田的位置,将来就找不到“玄关一窍”的位置,炼精化气连起码的基础都没有,练也是盲修瞎练。腿痛是因为脊柱没拉直,脊柱不直,气就不通,多少修道修佛的人,都白费了那么多年的光阴。炼精化气真要及格了,就能做到闭关锁阳、马阴藏相。这里边有一套方法,像“生热安炉”啦,“降阴升阳”啦,“抽坎添离”啦,等等。女人修道,叫“女丹功”,另外有一套做法,我后面会给大家介绍。但是不论男女,修道都得“百日筑基”。处女、处男不需要炼百日筑基功,因为他们没有漏身,不破体;破体人要先补漏。筑基的时候有些辅助功法是一定要做的,男性的辅助功的名字叫“九九还阳术”。女丹里边,女性必须天天做的辅助功就是揉乳房,天天要早晚揉乳房,掐乳头——最初一刻钟不超过三百六十次。

  

学生:女人修道为什么要揉乳房呢?越揉越有欲望,不是自寻烦恼吗?

李老:揉乳房是女丹里边“斩赤龙”的辅助功,意守乳房沟和膻中窍(不是穴),可以斩赤龙(断月经)才算是女丹筑基功的完成。另外,揉乳房也是女性避免乳腺增生的重要办法,现代人里面,十个女的可能有七八个都得乳腺增生。乳腺增生就是乳房小叶增生,可能会癌变成恶性的,如果天天揉乳房,就可以防治这个病。(这种方法是“清修派”的练法,最早是孙不二总结的,“双修派”不是这样练法。)

◎继行按摩,则有阳发之机。虑或机郁燥生景象,必起提灌真阳之念,此纯阳汹聚之由。盖静则阴凝,不动则阳郁,初学必有此弊。不知推究发燥生烦之由,遽求得凉快一时,误矣。必须加工,用行通气机之法。气行则燥自释,不悟此而求效,适更增病。此又痰凝血淤之所由致也,故切戒之。法惟续事按摩者,正以杜斯淤凝之窭。——《泥丸李祖师女宗双修宝筏》
古人认为,女子以血为本,其性偏阴。阴性喜凉,不借揉乳房按摩,就难以产生“气机”,就容易陷入“纯阴”、“阴凝阳郁”,从而酿成“痰凝、血淤”等病,导致乳腺增生、妇科疾病等。因此要“续事按摩”,以“运通气机”,即使烦燥,“气行则燥自释”,修道才能入门。

我这次讲的方法主要是清修派(独修派)的练法,双修派不是这样的;即使是清修派,它整个修炼过程都是“以快意为纲”,又叫“自身夫妻自交媾”。有了性感而不想入非非,不胡思乱想,这不是坏事,能明心、清心而又“来药”,这是健康人的表现,精强则力壮。这时如果烦恼,才要炼精化气,而不思泄,我们就是要“交而不泄”。烦恼即菩提,菩提是“明白了”、“觉悟了”,烦恼也就不是问题了。

那么揉乳房为什么能够“斩赤龙”?因为女性的经血,是打乳房的血下来的。女性的乳房里面有很多毛细血管,乳房里的血每月都要排到子宫里面,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乳房里的血,孕期往外排,化而为奶;平时往下排,化为经血。排下去以后,如果卵子没有受精,子宫里面没有结胎,卵子就等于废了,就随着经血排出去了。修道的人返先天逆练,不是外排浪费,而是炼血化成气,这就是修道者极保密之处了。

还没有斩赤龙的女性,在例假期间要停止修炼,因为你要练的话,会排更多的血,所以这期间不要练功。所以等我们排完月经以后,血色就淡了,少了,这个时候加紧练功。这个揉乳房需要每天揉,至于揉起了性欲,那是因为没有持戒、“明心”,胡思乱想。那是意守得不对,女性最好守中丹田,这样一来,开中丹田和夹脊二窍,人也开心,见人眉开眼笑的,可以接人气,烦恼反而变少了。关于怎样炼女丹,我把方法全都公开给大家。

不论清修派,双修派,都可以按以下练法:

第一步叫“聚神烘关”。和男子周天功法“筑基炼己”不同,女子以炼血为主,叫“炼液化血”。炼功的人,一定要先做到:男子不排精,交而不泄;女子不排液,这个液也叫“泥液”。男子在高潮时,要排精。但多数女子,不知道什么是高潮,什么是排液,不等排液,男子早已泄精。所以女子心理得不到真正的宣泄而痛苦、烦恼,因而造成不和。

“泥液”是女子性高潮后,排出的一种似精非精的稠液,有时排出数量很多,类似津液的粘稠物,白色,有些透明,是由饮食所化成的。如果体内真气旺盛,泥液有“双关”二穴——在女子背后左面的叫“膏”,右面的叫“肓”,是泥液所聚之地。泥液会乘气入肺(膏、肓二穴在乳房根底),散布全身,滋润经络、脏腑。如果体内真气虚弱,经络脏腑得不到泥液的滋润,就会拥滞气道,排不出泥液,造成“双关”阻塞,酿成祸患。尤其是女子怀春,阴阳两气不交感,泥液堵塞脉道,就会生妇科病。“神注双关”的目的,就是让背后双关生暖,炼化泥液。这样可以达到一般药力不到、真气不到的膏、肓二穴。泥液因你意守膻中,自然溶化,可以设关护心,不使阻塞双关;阴血不足、脸色苍白的,还能化而为血,使它返回到原先阴血充盛的状态,所以“聚神烘关”是女丹功法的前功。

 
◎“双关”为内丹功法中的部位名称。按照清人闵一得的说法:“双关,位于脊前宫后,关内有二穴,人身泥液所居,左曰膏,右曰肓。药力不能到,真气不自至者。泥液踞祸一身,造化生人,乃为设关以护心,故名其处曰双关。”

下一步,就是“注溪揉房”。乳房左右中间叫溪谷,房为乳房。练功时意守乳沟、膻中,平时要揉搓乳房、乳头,收视返观,返听,动作由轻至重揉360次到404次,配合呼吸72次。女子左乳通肝,右乳通肺,乳溪通心、胃、脾,这样就可将血返回体内,达到健康长寿。

◎道书《女金丹》中称女子乳房为“女命”,认为男命在丹田,女命在乳房。并认为“丹田是生丹之真土,乳房是母气之木精”。

学生:李老,男人修道的“九九还阳术”是什么?

李老:男同志修道筑基的辅助功法,就叫“九九还阳术”,其实就是搓睾丸,跟女同志天天揉乳房一样,男同志得天天搓搂睾丸,这叫“九九还阳术”。怎么做呢?从会阴的位置,用手掌心扣住会阴,用手指头勾拉会阴,然后往上搓,道书上说搂九九八十一下。搂的同时,另一只手按着小肚子(下腹)转圈,按压的同时一搂一转,共九九八十一下;然后再左右换手,再来九九八十一下,这个是炼精化气的辅助功。男同志在睡觉前或者醒来,把睾丸的皮这么捏或者掐一下,忽然会有一种触电似的感觉,“嗖”一下这么过去了,这是为什么?因为所有的阴经都要经过睾丸。阴经,就是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什么的,阴的经脉。所以掐睾丸皮、搓睾丸的“九九还阳术”,是帮男同志防病、治病的好手段——尤其是上了年龄的男同志,更需要睡前醒后做,不但还阳,而且延寿。

我有一个好朋友,我们经常睡在一个屋里谈经盘道,他说他每天练的是扣会阴搓睾丸,叫“九九还阳术”,这是他演示给我的方法。我就告诉他光扣会阴搓睾丸还不行,还要同时按着小肚子转圈。他只坚持练“九九还阳术”,他那么弱的身体,都活到了98岁。

学生:李老,我想问一下,炼内丹必须要盘腿坐才可以吗,而且必须要双盘?

李老:盘腿的第一个作用就是防漏。精气要是化为精液漏掉了,连“药”也没法采了,还谈什么炼内丹啊!不过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要怕漏,修行中会漏多次,才能渐渐不漏。《洗髓经》的“四动”,那是得健康的,谈不上炼精化气、采药炼丹,没有防漏的问题,所以一定要盘腿。可如果是炼内丹、求长寿、治大病的话,那就非得盘腿不可。双盘盘得紧啊,它会自动地越盘越紧,防漏的效果也越好。但如果你是刚开始修道,不一定非双盘不可,你可以单盘,也可以散盘,慢慢做到双盘。我的一个老师现在应该也是98岁,在沈阳,当年他的老师要他练盘腿,当时他病到什么程度呢?他曾在41岁被定性成“历史反革命”,还得了肺结核,又有五更泻,天一亮就拉肚子,遗精不止。一个老中医就介绍他去修道,说吃药不灵了,你去找一个姓张的人,他当过道士,有一个针灸所。张道士就跟他说,要治你的病,先得盘腿才行,你有没有问题?他哪盘得了啊,单盘都不行。我这个老师一狠心,就拿绳子打个结,挎在脖子上硬盘,这么一来,他就不倒了。

张道士让他坐一个半小时,结果他一口气盘坐了四个半小时,疼得晕过去了,穿着的棉袄可以拧出汗水来。醒过来他展不开腿啊,他的道士老师一点点给他掰下来。他当时下地走的时候,觉得自己怎么这么轻啊?从诊所到家里有11里地,去的时候他骑自行车,回来下雪了,自行车不能骑,他就硬是这么走着回去的。第二天他就没有拉稀了,一个礼拜以后,他就不再遗精了。过了一个半月,肺痨已经钙化了,所以他就信了,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这是我的老师,现在沈阳市政府给他成立了一个内丹练功的医院,在辽宁喀左县,专治各种难治的怪病。

◎凡人未入定以前,且理会安排,采取药材,每日每夜,且习打坐,一定自然骨节开关,脉通自膀胱至夹脊,便如轮动,先天一气自然由三关朝泥丸、下重楼、入绛宮。——《碧虛子亲传直指》
碧虛子在这段话里指出,修道炼丹,一定要每日每夜盘腿打坐,这样才能让“先天一气”流布全身,达到治病祛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学生:李老,下丹田和丹书里的“玄关一窍”是什么关系?

李老:问得好,这个问题在丹书里完全找不到答案。但是丹书里有一句话:“不明玄关一窍,修道终是空。”玄关一窍并不是下丹田窍。玄关一窍很重要,在中脉上,相当于密宗的“生法宫”,是三脉七轮相连之处,平时不显,叫“机至则显,机去则隐”。机者天机也,机就是精气、肾气,有人把上丹田、眉心说成是玄关,把泥丸说成上玄关,其实不是一回事,上丹田如果是玄关,又何必保密呢!修道到一定程度以后,结丹、结胎,以至于沐浴,都得要用到玄关一窍。而玄关一窍在什么地方呢?过去是“修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凤角”,太难了。为什么呢?古人保密,没有一本丹书道书上明明白白写着玄关一窍在什么地方。“我唯守一”就是守玄关一窍。玄关一窍和下丹田窍是两码事,因为下丹田是初练的时候用的,玄关一窍是以后结丹结胎用的,以后是脱胎出胎,还要沐浴,要温养,都在这个玄关一窍,它在中脉上。那么这个秘密怎么能够告诉大伙呢?这历来都是最保密的道家秘诀,不传的。玄关一窍的具体位置和如何找到玄关一窍,暂时我也没法当众谈,只要你练到火候了,修道修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会单独告诉你。为什么呢?这玄关一窍跟每个人真实的修行程度息息相关,没法万人一面、千篇一律,不是每人都一样。并不是我也保守,这是阶段性保密。

◎玄关一窍,又称“元关一窍”,“一窍”、“元关窍”。清人刘一明在其《象言破译》中说:元关者,至元至妙之关口,又名“生死户”,“生杀室”,“天人界”,“刑德门”,“有无窍”,“神气穴”,“虚实地”,“十字路”,等异名,无非形容此一窍耳。元关即元牝之别名,因其阴阳在此,故谓元牝门,因其元妙不测,故谓元关窍,其实皆此一窍耳。愚人不知,或以心下肾上处为元关,或以脐心为元关,或以尾闻为元关,或以夹脊双关为元关,凡此皆非也。盖元关无定位,若有定位,即非元关。陈虛白以念头起处为元关,似是而亦实非也。念头起处已落于后天有形之物,如何称为元关?吾今与大众分明指出,在恍惚杳冥之间,有无相入之际。《悟真篇》曰:“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有无从此自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又《四百字》云:“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此指元关一窍而言也。

学生:李老,这么说来,玄关一窍是一回事,下丹田窍是一回事,然后海底轮又是一回事?

李老:对,它们三者有关系,但不是一回事。

学生:海底轮和会阴穴是不是一回事?

李老:海底轮实际上就是阴窍,在肛门的前口,但不是会阴穴。会阴穴在两阴中间。

学生:那就是说,阴窍就是海底轮,是吗?

李老:对,阴窍在佛家密宗那里就是海底轮。也叫牝门,会阴窍。修道有三个大秘密,一个叫“玄关一窍”,一个叫“饮刀圭”,一个叫“抽坎添离”,这是内丹家最保密、最保密的。一般的丹书道书上根本没有明确的说法,你也就找不到;但是,修道的人,你不知道这三个秘密,你还真就炼不出正果来。为什么要保密?因为修炼功法是有德者得之,怕所传“非人”,因为“非人”会利用它做坏事。武当山张三丰规定对十种人不传,传法授弟子非常严格,不经过严格考查是不收弟子的。

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另外,盘坐完成以后,20分钟到半个小时不能上卫生间,要不然精气外泄,功夫就白做了;可以喝水、吃东西、散步,少说话,怕风。

第二部分  体会一个“静”字

修道的方法

《六祖坛经》里面,六祖慧能说:我没有给你们讲过佛法,如果你们硬要说我给你们讲过佛法了,那我是在诓骗你们,那么我就是犯了妄语戒,因为我实在不是在给你们讲佛法,我能讲的只是义理。这是《六祖坛经》里讲的。六祖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他认为释迦牟尼佛祖讲的很多道理,是先让你明白义理,有为方法要教,无为方法不是教会的,是本能出现的,不能教。按照老师教的做,就落入了有为后天。因为无为的方法是你在静中本能悟得的,每人悟性、条件不一样,方法也因人而异;真正的佛法,并非是禅定的理论方法。为什么呢?因为真正的佛法无理可说,无法可讲,非语言文字可以解说,非常规思维可以思维。所以,六祖他老人家才说禅定并非真法,真佛法是“明心见性”。但是,因为我们是初练,所以还得要讲讲义理和方法。讲到方法,修道的方法,它是有阶段性的;如果顿悟,也可以没有次第。普通人修道,有初级、中级、高级,还有更高级等等;但顿悟是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并无次第。

◎宋人张伯端在他的《青华秘文·神为生论》中指出:“盖心者君之位也,以无为临之,其所以动者,神之性耳。以有为临之,其所以动者,欲念之心耳。有为者,日用之心;无为者,金丹之心也。以有为返乎无为,然后以无为莅正事,金丹之入门也。”

究竟的大道和真正的佛法并无差别,无二无别,也是不可说不可取的。法是随立随破的,说法者,实无法可说,是名说法。知法用法后,就要舍弃法,不用法,才是真法。

修道是有为法,其初级的方法,就叫筑基法。我们初步修道的功法,也叫“筑基”,要教会这种方法就叫“有为法”。有为法对于修炼而言,也就是《道德经》所言“有欲观其窍”,就是“我有欲,我有意有为地观我的窍”。这是一种有为有做的方法,是初级修道里面的情形。什么叫观其窍?也叫守一,观其窍也叫守玄关一窍。守是用思维的“火”和呼吸的“风”去催逼加热窍位,或玄关一窍,使其烧炼成“丹”。守窍的目的是为了守之、养之,使气血发热遍及全身,运化整体。

◎有为之道,即有欲观窍之功。观窍者,观阴阳造化之窍。借后天返先天,和四象,攒五行,采药运火,自还丹以至结胎,工程次序,皆在其内。——《象言破疑·火候说》

修道在初级阶段,按道理讲,应该由老师来教,否则,你不知道应该怎样去修道。这个阶段的有为法,在佛家来讲,叫“八万四千法门”,方法有八万四千种之多。什么意思呢?这么多方法,我们一生也学不完啊。我们能一辈子学会八万四千种修炼的方法吗?显然不能。道家的讲法是,道有三千六百门,七十二旁门,我们也不可能用这一生学会那么多,这是不可能的。实际上,那么多方法,并不是说每个人必须要全修炼一遍。其关键,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法无完法,因材施教其实不是教,而是悟,得自己修得、证得。这时的有为法在修道来讲叫“筑基法”,也就是打基础的方法,这时候“法无定法,因人而异”。所以,每个人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修道,并不是要全部地修过一遍,那是十辈子也完不成的。有没有“最好”的方法?没有。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所以,经典中就叫“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个话怎么讲呢?就是说你不是我,你有适合你的方法,我有适合我的方法。正所谓“道行天下,众生平等”,那么众生各个不同的方法也就“诸法平等”,没什么好攀高比低的。有为法都是一棵树上的枝枝叶叶,并无高下。方法不是教的,是闻得而后悟得的;悟也不是真得,要自己修得;修得也不是真得,证得才是真得。

这其实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我们都是从有为法开始的。这个有为法,是打基础的方法,就好比我们学书法练字,一开始的时候,每个人一定要选择一个和自己投缘的字体或者碑帖开练——有人喜欢颜体,有人喜欢欧体,有人喜欢柳体,总是这样。修道修佛也一样,比如西藏密宗,修行人选本尊,总是要由上师帮着选一个与自己投缘的本尊,而不是乱选一气,或者都选。所以,就像练书法一样,后来就是一人一体,我们修道也是如此。有为法都是一人一法,不应该是万人一法、千篇一律,那是练气功,而不是修道。就像写书法,最后实际每人一体,人人写出来都不一样,不然终生模仿,那是书匠了。修道或修佛,每一次修炼都好像是一次艺术品的创造过程,因时空的不同,每次做功的效果也不一样。这不是体育锻炼,是一种神圣的艺术品创造,没有师承不行;师先帮我,证法后才是真得。

◎若非真师口传心授,毫发之差,千里之失。愚人不知,在后天皮囊上摆气血,以为有为之道者,非也。夫金丹之道,先天之学,能以扭转阴阳,窃夺造化,逆回气机,颠倒乾坤,先天而天弗违之道,岂做后天一身有形有质之物所能成乎!——《象言破疑·火候说》
清人刘一明在这段话里指出,金丹之道其实是借后天返归先天,这才能“扭转阴阳,窃夺造化”。显然所谓“有为之道”,是在“真师口传心授”的基础上的由后天而先天的修道实践,并不是停留在“后天形质”上的“练习”。

学写字,一人一体,我们不能说你这个是高明的,他那个是低下的。有为法确实是“法法平等,并无高下”,好比一棵上的树叶,你不能说这片叶子,必须跟那片叶子相同;而且它们都是同根生,所以也不能说这片叶子比那片高等。“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叫有为法。

这个阶段,是需要老师讲法的,修道者闻得,而后悟得,最后证得,才算真得。即使是佛家的声闻法,最后也要悟得、证得。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理解,西藏密宗为什么那么重视老师,他们的老师叫上师,叫“古鲁贝”。一个真正的上师不容易,必须得道,必须“明心见性”,才够格传法,是金刚上师,也就是“阿阇梨”。〔当然现在在内地窜来窜去的喇嘛,很有一些人糊里糊涂的,或者自以为是个贵族老爷,倨傲得不得了,这哪里是什么“活佛”。〕

◎劝君早究生死处,访求名师指灵机。《悟真》《参同》为凭据,《大学》《中庸》言贯一。《玉皇》《心经)藏妙义,《金刚》宝典醒愚迷。三教圣经同一理,并非分门别有奇。吾把下手来泄论,仔细参详访圣师。——《金丹四百字解·指玄访道篇》 

修道的目的

通过有为法,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进入无为法。彻底进入无为法前有一个过渡阶段,这个过渡阶段,就叫“炼气化神”,初级的有为法阶段叫“炼精化气”。这个过渡就是半有为半无为。真正进入了无为法阶段,是没有老师可以教的。因为一教就进入后天了,有形有相了,不是无为法了。所以,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有为法,半有为半无为,最后达到无为法;还有更高的,就是要“退藏于密”,“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无为而无不为”。注意,并非我们认为有为法是低下的,《悟真篇》中说:“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为要妙,岂知有作是根基。”到了高的层次,无为法的时候,是把人的生命本能调动出来,它是“法法自生,法法自灭”。我们到那个时候,这个方法不是别人教的,是你自己潜能的发挥,它会一个阶段变化一下,一个阶段变化一下,这个时候就进入到无为法了。具体怎么进入这个无为法,我们以后再详细讲讲,这个是修道最为关键的。但有为法是根基,和无为法同等重要。

◎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莫从己(所欲)出也。——《淮南子·主术训》

◎人无为则活,有为则伤。无为而治者,载天地,为者不能有也;不能无为者,不能有为也。——《淮南子·说山训》

我们都希望通过有为法进入无为法,真正进入修大道的门。有为法是打基础的,但修道要练的是无为法。无为法是不能教的,但是要不要老师呢?要。干什么呢?给修道的人证法用的。就是说,自己在无为法阶段,从生命的本能出现一种境界,一种方法,出现景象了,那这个景象对不对?老师需要听一听,因为他是过来人。明眼老师就会印证,他会说你练的路数到底对不对,你已经进入到一个什么阶段了。无为法的阶段,一般叫做“炼神还虚”,进入虚静了;也叫“胎息还丹”,也叫“无为还虚”。这个我们后面还要专门细讲,今天我想先把义理说清楚。至于方法相当容易,方法简单极了,所谓大道“至简至易”。如果大道不简单的话,那就是旁门左道了,不是金丹大道了。

◎心安而虚便是清净,清净便是道。——《盤山云栖王真人语录》

凡是不简单、很复杂的,那就是旁门;凡是不“源于虚静”的,就是左道。大道、正道就两个字,一个叫虚,一个叫静。有人问,你能不能用一个字说说修道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就是静。但是不同的人,对于静字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怎么不一样呢?它反映了修炼不同的目的和需要。有人求个健康长寿,有人求个经世治国,有人求证悟大道,有的修炼来世,想法不同,自然理解各有不同。古人把身体放松、内心空无不叫放松,而叫“虚”。“虚”是身体一面放松,一面张开,像面包一样发开;“外挺拔,内虚灵”,不是松懈,不是僵硬,内心一面什么都没有想,又什么都清清楚楚,不是在空想,也不是枯睡、昏沉。所以古人不用“放松”,而用“虚”字。

这个很重要,“内虚灵”,才是修行的正路。现在,不少信道信佛的人,越信越不灵活,越搞越愚蠢,就是不上正路导致的。我们一定要注意,修道不是一味讲无思无虑、搞“无想定”,不是为了变麻木,是为了开智。

为什么要先讲这个呢?因为我们首先从义理上懂了,以后就容易了。如果理解不到位,方法也就不牢固。所以,我们首先需要理解“静”这个字。“静”这一个字代表修道,代表心静意静。“平衡曰静”,身体各个部位必须平衡,心态也必须平衡。静是全面的平衡,不是完全不动,是意静而气血内动。那么具体到修炼方法上,有初级、中级、高级。初级就是强身健体和防病治病,这有一套方法,原则一样,方法各人不同。中级才是延年益寿,返老还童,同时开发智慧,使脑子聪明、记忆力特别好,而且能够适应各种环境。

◎若要真功者,须是澄心定意,打迭情神,无动无作,真清真静,抱元守一,存神固气,乃真功也。——《晋真人语录》

比如今天中午有人吃饭的时候,就讲这个太冷、那个太热,我说修道的人,应该是八不怕。什么叫八不怕?冷的,热的,活的,死的,撑的,饿的,醒的,睡的,统统不怕——他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要了解,真上道了,功夫上身了,即不怕撑得慌,也不怕饿得慌。一次可以吃好多,也可以好几天不吃——气足不思食嘛。也不怕累,不怕睡,可以一口气睡两三天,也可以两三天不睡。

再一个,可以做到不怕死,也不怕活。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修道的人,和普通人不一样。比如,人衰老了,百病缠身,活着只不过是活受罪,谁不怕这样的“活着”?怕死,更不消说了,不修道的人,百分之百怕死,没有人例外,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修道的人,他可以预知自己的生死,也可以和上天商量通融一下,都是可以办到的。

比如,我可以预知将来五年内我不会死,五年后,如果我还想活,那么好好修行,再活五年。那个时候,整整100岁了,连和自己说个话、理解自己的人都没有了。因为修道的缘故,我把生与死的界限看得很轻;如果大限到了,再和上天商量,没完没了,那就说不过去了,到时候找个不麻烦别人的地方离开人世,这个叫“卓举”,叫“圆寂”,叫“升天”,也叫“羽化”,如此而已。

其实,现在我的生与死的界线,也已经不那么明显了。生也罢,死也罢,好像没有多大关系,生活只是修道、吃饭。什么时候活得不耐烦了,只要意守两个窍——“膏肓”,然后就“命入膏肓”走人,不陪大家玩了。过去真有功夫的修行人,不管哪一家的,都做得到,甚至高明的读书人也做得到,禅宗叫“坐脱立亡”,其实也没什么好稀奇的。这两窍的具体位置在哪儿?在这里,左边这个叫膏,右边这个叫肓。但你们知道了也没用,功夫不够,守窍也只是胡思乱想,想“坐脱立亡”也不容易。这个过去没有人乱讲,怕人们利用来自杀,所以修道的人,包括我在内,都不会详细告诉大家这两个窍的修炼方法,让我们还是好好活着吧。

我们去山东青岛的崂山和烟台,那些山里头的道人一个一个都是在山洞中原地“坐化”的。道门里的,佛门里的,有这本事的人,甚至可以提前告诉别人,说是你们明天到我这儿来;大家去一看,这人已经“坐化升天”了,众人佩服得不得了。道门中人就说是“羽化成仙登三清”了,佛门中人就说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他们用的方法,就是意想膏肓二窍。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另外,各人修道的目标不同。有人修炼的目标是修来世,上天堂啦,去极乐啦。我们是修今生,所以第一修健康,身体健康没有病,老人没病防病,青年身强力壮。第二修延年益寿,修道得长寿。修炼得长寿的方法和修炼得健康的方法不一样,到了“炼气化神”的中级阶段,我们自然修炼得出来延年益寿的功效;甚至包括我们的潜能,都能够得到开发,我们的智慧也会比以前更清明,有预感功能,超感觉功能。修行界常常说,什么叫“养生”?处世就是养生。会处世的人一定会养生,会养生的人一定会处世。处世就以要以诚心、爱心、善心、慈心待人,处世也是修养出来的。不会处世的人,道也修不好,所以处世跟养生是一对孪生的兄弟姐妹。到了“炼神还虚”的高级阶段是什么状态呢?高级阶段最重要的一条是什么?是避祸。大家要知道,当今世界上,今年比去年灾害多,牛年比鼠年灾害更多,一定会有很多人由于灾难、得病死去。修道的人,有预感功能与预知功能,他可以借此来躲避灾难,求得平安。到了修道的高级阶段,我们就会自动拥有超感觉能力,也就是原来说的特异功能,我们就能够趋吉避凶,也能帮别人。知道今天可以开汽车,明天不能开。也可以指导别人,说你今天别坐飞机,别去海南度假了,结果避开了一场灾祸。这个以后我详细给大家讲。所以说,高级阶段的功夫,最重要的是保平安,能够防祸,包括防重病,防各种各样的危险。其实这是一种本能,是我们早有的,遗失退化了,修道是恢复“先天本能”而已。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阴符经》

当然还有更高级阶段,更高级就是无所为而无所不为了,那是成仙成佛了,我们不去讲它,那叫“炼虚合道”,也叫“炼虚还无”,无是无界、法界。

 如何理解“静”

修炼的方法,实际上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达,就是“静”。可是这个静字,我们每个人对它的理解并不一样。先弄清楚什么叫静,当然,静中是求动,两者是统一、不可分的。这个我们先理解它,理解了以后,练起来非常容易。我们一般人对这个静字的想法,总是认为你别动,静坐着,别动,别想,这就是我们一般人的认识。老实说,作为一个生命,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动,即使我们表面不动,内在的气血却在动。我们睡着了,我们十二经脉的气血仍在运行,血管里的血液也在运行。我们的气血,差不多13到15分钟要运行一次,可是我们看不见;睡着了,13到15分钟气血照样一个循环。我们的十二经脉假如连结起来,大约有16丈长,一个循环是13到15分钟,即使在梦里,我们的头也一定会自动地动一动,所以我们睡觉也在动。

◎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经》

在生命界,动是绝对的,所谓静是动中之静。一个人要想练静的话,一定是在动中求静。而且我们这个世界,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呢?我们这个地球,跟仙佛所在的境界是大不一样的。佛家和道家所处的境界,叫做“法界”。佛经中又叫“真如法界”,也叫“无界”。实际上它是一个跟“世界”不同的时空区域,最大的不同就是法界不受时空局限,一切都是绝对的。也就是没有生,没有死,没有来,没有去,没有男,没有女,没有好,没有坏,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是绝对的。因此,佛又称“如来”,如来者,如来如去,其实是无来无去,好像来了又好像去了。也就是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因为如来如去,所以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叫如来。而我们这个宇宙时空是不同的,我们什么事情都是相对的。什么叫相对呢?我说这支笔短,其实是比较而得出的,和别的东西比较起来是短的。和另外的东西比较起来,这支笔又是长的。所以我们这个世界,一切都是相对的,有阴必有阳,有男必有女,有好必有坏,有增必有减。我们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相对中的绝对,是比较中的绝对,所以真理也是相对的。练功时,身体要放松,放松的对立面是张开,所以松中必有张,张中必有松;动中必有静,静中必有动;虚中必有实,实中必有虚;吸中必有斥,斥中必有吸;练中必有养,养中必有练。所有打坐修行做功夫,都跳不出这五个方面的对立统一,所以一定要辨证地修道做功夫。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道德经》

所谓对立统一,不叫矛盾统一,是因为对立面相互依存,无此即无彼,无彼亦无此。所以修道,要有和光同尘的心地。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道德经》
古人修道,认为人在相对的世界里应当“和光同尘”不走极端,中正平和;在实际的修道过程中,要“挫锐”、“解纷”。挫锐就是广泛地吸收有益的经验,保持冷静不迷信、不狂热、不盲从;解纷就是全面地看待问题,超凡脱俗不片面、不极端、不自赞毁他。

佛教里有一个说法——“佛法无边”,大部分人一听“无边”,立即往大里想象,岂不知这个想法已经落到有边里了,再怎么大,也有个边吧?这个“佛法无边”,其实并不是很大很能耐,佛法无边,不是“佛法万能”。释迦牟尼亲自说过我有四不能,像“定业不可改”,所以他无法拯救他的族人和祖国,最后被敌国灭族灭国了;“无缘不可度”,所以他就度不了城东老母。怎么能说佛法是万能的呢?佛法无边的意思,就是说佛法不着边际,不偏执一边,不左也不右。有时候人是知道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是左中右,好中坏,可是做起事情来,就着边——不是无产阶级,就是资产阶级;不是人民内部矛盾,就是敌我矛盾。而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都是绝对中的相对,相对中的绝对——这就是我们的世界。

因此,静的对立面就是气动,动的对立面就是心静,人无时无刻不在动。所以要想真静,必须是动中之静。动的时候,应该心静,这才叫修炼。

如何修这个“静”

我们要了解,在相对的“世界”里,任何时候都是有黑必有白,不过是哪个多一点,哪个少一点。所以我们中国大道的特点,它讲三,而不是二,不是合二为一,也不是一分为二,而是含三归一。《道德经》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经典中也说“独阴不生,独阳不长”;所谓三,就是除了阴和阳之外,还有含阴含阳。其实,根本上就没有纯粹的阴纯粹的阳,总是含的,所以是含三归一。“一”是什么?“一”就是产生阴产生阳的那个本体。宇宙万有,一切生命,无不从本体的功能中生化而来。也就是说,相对的世界是从绝对的法界而来,佛家叫“业风吹动法界觉性海,故成世界”,道家叫“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显然,二元对立统一的世界,无法含摄没有对立也没有统一的法界,而法界却可以含摄对立统一的世界。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清净经》

世间哲学立足于相对的世界,只讲二,不讲三,这样就永远落在形而下,不是唯心就是唯物;我们修道,要从义理上首先了解形而上的基本意思,你不能完全用世间哲学或者科学去看待它。否则,得个健康长寿没有问题,再往上走就理解不够了,佛家叫“见地不明”。

所以必须是三,含三归一,这一点是西方哲学所不能理解的。修道就叫返先天,返本还原。此话怎讲呢?根据所谓“自然规律”,人总是生、住、成、坏的,总是由幼年到中年,到老年,以至于衰亡,这是必然的,有生必有灭。但是,中国的文化却认为我们还有一种本领,可以返本还原,可以夺天地之造化,可以返璞归真,所谓“能如婴儿乎”,由老年变成童年,把我们儿童期蓬勃的生命能恢复过来。修道修炼什么呢?就是修炼返先天,返回我们的先天,由有为而变为无为,这是西方的哲学所不能理解的。所有我们中国文化的著作里,佛经也好,道家经典也好,《道德经》、《阴符经》、《黄庭经》、《龙虎经》、《周易参同契》,《大藏经》里面的各种经,它们跟西方所说的“自然规律”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就是高度不同,我们从形而上来看,含摄着这个形而下的生命,自然能够返得回去,可以顺,可以逆,所以非常不简单。

◎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我不视不听不知,神不出身,与道同久。吾与天地分一气而治,自守根本也。——《西升经·我命章》

《道德经》中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不是指“大道是可以说的,但它不是一般平常的道理”。这个白话翻译糟糕透顶,充分证明“功夫不到,强要说道,结果胡说八道”。我们要知道,《道德经》出自春秋战国时代,那时候“说”用的是“曰”这个字,而不是“道”;用“道”表达“说”的意思,那是唐宋以后的事情。老子在他的名著第一章中立了一个总纲,说的是“大道是可变之道,并非常住不变之道”,这才是“道可道,非常道”的圣人本意。我们要知道,道家思想出于《易经》,而《易经》在上古,曾经干脆就叫《变经》。“道可道,非常道”,是指在不同的时空中,因为条件地点的不同,表现千变万化,是可变之道。宇宙是无限的,我们只不过生存在其中小小的一个宇宙中,所以老子的第一句话就是他的空间观。第二句话“名可名,非常名”,是他的时间观。

因此,大道在变动不居当中,我们的生命当然可以顺,也可以逆,这才有道理。

对修道练功来讲,最好的时间,拿一天来讲,是子时和午时。子时是23点到凌晨1点,午时是上午11点到下午13点;但世界各地纬度不同,会有时差。为什么子时午时练好呢?因为正是阴阳交替的时候。所以一天来讲,练功最好的时间是午时和子时。作为一个月来讲,最好的练功时间,是节气的前后三天,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每个月有两个节气,每个节气的前后三天,每月就有六天是最好的练功时间,这也是阴阳交替的时候。一年来讲,最好的修炼的时间是二月和八月;但每年的夏至和冬至,这两天特别重要,是人类身体转变的时候,所以这两天要特别认真对待,加强、加长做功夫的时间,就会一年都舒畅,很有奇效。

这是时间,同时还有个空间。修行也就是打坐时要有方位的观念,我们现在先不研究它,等将来我们就会知道,这是因人而异的。人在修炼的时候,到底应该朝东,朝南,还是朝北?你到那个时候会自动选择的,现在先不去管它,现在管这个,就太复杂了。每个人自动顺应天地能量场的方位是不同的。

◎夫天有天子之子午卯酉,人身子午卯酉,刻刻皆有,《古经》云:“不必天边寻子午,身中自有一阳生。”盖以阳生即子,阴生即午,阳与阴和即卯,阴与阳和即酉,所谓“活子午卯酉”也,岂是天边死子午卯酉乎!——《象言破疑·火候说》

然后修道修的是“静”。大家已经知道了,严格讲,静不是不动,静是在动中求静,求平衡。那么怎么练呢?修道用的方法就是“返”字。刚才讲了,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我们按哪个方法来修炼呢?就算是一人一门吧,那它总得有个原则吧?有原则,就是虽然有八万四千法门,法法都离不开我们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利用我们六根中的一根来修炼,达到解脱,解脱了就能带动六根都得到清静。一根解脱清净,就会带动其他五根都进入清静——尤其是意根,一定要清净,清净了,就是“转识成智”、“烦恼即菩提”,这就叫“以智慧为究竟”。

◎万物春生夏长,秋敛冬藏,此常道也。即生长之。又敛藏之,是谓返根。返之于根,是谓复命。复命者,复其天命之生气也。生气即复,自根而又发,故以长存而不死矣。人能知万物长存之天机,而能返根复命,则亦常存而仙矣。但知常返本之道,其理幽深,其功细微,有药物之老嫩,由火候之缓急,有内药物,外药物,有内火候,有外火候,有文火候,有修命火候,有修性火候。这些层次,须要真师一一传授,方可行持。否则不知求询于人,以自己聪明识见臆度私猜,以为会悟,而便冒然下手,殊不知差之毫发,失之千里,妄作招凶,理有可决。——《悟真直指·言返本》
佛家学佛,道家修道,其根在“返”,其要在“师”。若无明师,一切免谈,所以必须慎之又慎。

佛经中有个故事,说观世音菩萨有一世是今天斯里兰卡一个小邦的太子,他还有个弟弟。那个时候,观世音菩萨是男的,叫宝尚,他弟弟叫宝志。他们兄弟俩被奸臣陷害,被流放到斯里兰卡外海的孤岛上,受罪受苦十二年。后来,一个小邦的国王,他叫法藏,就是后来的阿弥陀佛,救了这两兄弟。所以,法藏是阿弥陀佛,宝尚是观世音菩萨,宝志就是大势至菩萨,这三位就是今天西方极乐世界的三圣。当时,宝尚一天到晚都在想他的师父。他师父的名字,当时叫法藏,后来叫阿弥陀佛,也叫无量寿佛、无量光佛,名字很多。这些称呼原来的音是什么呢?就是嗡嘛呢呗咪吽。嗡嘛呢呗咪吽就是阿弥陀佛的圣名,后来又叫观世音心咒。现在的西藏人一天到晚拿着个转经筒,里面用一条绸布写上嗡嘛呢呗咪吽,嘴里也念个不停,这就是当年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

除了一天到晚想着师父,念师父的名号,宝尚当时也修行,是法藏教的。怎么练呢?方法很简单,就是听海潮音。这兄弟俩当时被流放的孤岛,名字叫普陀洛伽岛,在斯里兰卡的外海,现在还有。宝尚在这个岛上静坐的时候,自然按照他师父的教法,去听海潮潮起潮落。海潮的声音是从外部进入耳朵的,但是久而久之,他就返听了,听出这个声音不是来自外面的,是从耳朵里头来的——这就是观世音菩萨修道的一种法门,叫观音法门。

有人问了,既然观世音菩萨本是个太子,那就是个男的,到了中国以后怎么变成女的了?其实菩萨本无男女。东方女性苦难深重,为了传法救度她们,观音慢慢就变成女性了,其实菩萨没有男女之分。

我们修道可以从返听、返嗅、返观、返舌、返思开始,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要返璞归真。观世音菩萨的前身宝尚用的就是返听,结果他发现这个声音怎么是从里头来的呀?慢慢地他的思想就集中了,觉得这个声音是从心中来的,不是海潮澎湃,而是心潮澎湃了。心潮澎湃,归于寂灭,就妄念止息,不想了。如果你觉得这个方法好,你就用返听的方法,也可以和观世音菩萨一样开悟的。

◎人能收视,返听,希言,闭其要口,委志虛无,内念不发,外念不入,精气神三品大药凝结不散,九窍可以动,可以静,动之静之尽是天机,并无人机,更何有邪气不消灭哉!——《无根树解》

释伽牟尼佛是怎么得道的?他是用返观的方法得道的。他在菩提树下静坐,闭上眼睛返观,就看到了星星,看见了光明,因为戒能得乐,定能生慧(光明),无念得空,三者缺一不可。他是睹见明星而得道的,返观得道,自然眼根解脱;一根解脱,就带动其他五根随之解脱,这叫六根清静。释迦佛通过内观返视星星,感觉这星星不是眼睛看到的,而是身体里头出现的星光,经典中叫“金沙入吾内”,“金沙入吾内”以后,释迦佛开悟了,得道了。这就是释迦佛夜睹明星而证道,他用的是返观的方法。

〔当时释迦佛坐在菩提树下,屁股下面铺的是鹿粪,所以西藏人直到现在,出身高贵一些的老年人睡的地方,都是铺一层羊粪。羊粪在当地甚至用来洗碗,当然我们看着觉得脏,其实他们是很讲究的。当时释迦牟尼佛头顶上是菩提树,屁股下坐的是鹿粪,他发誓,若不证道,他就坐死在菩提树下终不起身。〕传说中,释迦佛坐在菩提树下四十多天,然后通过观星得道,就突然进入法界,修成正果了。得道以后,他说:“人人皆有佛性,人人都能修成正果。”所以他就起身找他原先的五个侍从去教化他们。

◎奇哉!奇哉!一切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颠倒妄想,不能证得。——佛陀 

少林寺的《洗髓经》

《洗髓经》怎么练?其实方法容易极了——不论坐到那儿,把身体坐直了,想你的脊柱——将脊椎骨拉直,想你的脊椎骨在动,闭上眼睛观想后面的脊椎在动,可以是摆动,也可以是前后蠕动;可以用身体微微地带动,但是一定不能用力,一定要慢,一定要连续,不能猛。修道不是体操,不能猛,它是非常柔和的,非常慢的;动的时候,要连续、不间断、不用力,左、右、前、后、上、下慢慢地动。

◎《易》曰:“一阴一阳谓之道。”《悟真》云:“阴阳得类归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若阴阳各偏,或阳感而阴不应,或阴求而阳不招,或阳过而阴不及,或阴盛而阳不足,皆是真灵之花有偏,不中不正,道不全成也。——《无根树解》

所以要轻,不要用力;要柔,不要僵硬;要慢,不要快;要圆,不要断,它是连续的,里面在动。那外表会不会动呢?外表也有一些动,但是基本上是你的脊柱在动,可以是摆动的,也可以是转动的,可以是蛹动,也可以是蠕动,这叫“四动”。修道的时候,闭上眼睛坐着,想你的脊柱,坐直了,放松了,它在动,它慢慢地连续地不用力地在动;动到一定程度,你就忘掉了,你就不动了,这就很容易入静了——这个方法是《洗髓经》里面来的,这个方法就是少林寺的“伐毛洗髓”,诀窍就是“返观”。

◎修道之初,先行“四动”,伐毛洗髓,如此方能“阳感阴应”。如果初机修道,上来即坐求峥“阴修”,往往心浮气躁或凝滞不通,劳而无功。

所以,《洗髓经》里面用的方法就是返观。观世音菩萨用的是返听。过去有人看香火,看面前一支香,然后也就返观了。或者是返舌,我等一会儿给大家讲怎么利用舌头“返舌”来修道。我还给大家介绍一下怎么“返息”,用反呼吸,逆呼吸的方法修道,一句话:“顺则成人逆成仙。”修炼就是要返要逆,就这么容易。由返,然后到忘了它,道自在其中。

动的时候脊柱一定要直;一定不要用力,要轻,不用力;要柔,要慢,越慢越好;要圆,圆是什么呢?不间断的,要连续。所以你看我现在坐着,我现在摇摆身体,你们看我在整体地摇,我整个身体在摇。但是我在想什么呢?想我的脊柱,意念集中在脊柱上,这样才能做到万念化一念,一念化无念。因为我们初步修道,马上就要做到无念,这是很难的。无念不是不动,是生生不已之动,由故意的到自发的到本能的动。你脑子不想,里头的气血都在动,意静而气动。但是修道的前提是要身正,放松,要讲姿势,不能驼着背,不然气断了,不能把气血展开;身正了,你可以靠着,可以躺着,可以站着,都可以修炼。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
这段经文讲的就是修道时首先万念止于一念(心、形、物)而后归于无念(心无其心,形无其形,物无其物)。

请注意看我现在做“四动”,我意想的是我的后背,慢慢地觉得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气血顺化全身都有麻麻的感觉,全身的气血都好像在走,方法其实就是这么容易。你们也可以这样观想,观想脊柱在转圈。人的脊柱,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加在一起是24节,尾椎骨有骶骨、尾骨两节,所以共是26节。26节的脊柱,假如我转圈,一圈儿,两圈儿,然后再让它转回来。你可以蠕动,可以转动,可以扭动,你爱怎么动就怎么动,你觉得怎么舒服,你就怎么动。但是,注意一定不要弯腰驼背,要放松,慢慢的,意念中你就会觉得你的背长宽了,人身长长了,张开了全身。

做“四动”的时候一定要放松。松不是懈,不是像面团一样塌垮下去,而是像面包似的发起来。松是像面包似的发起来,所以修道“松中必有张,张中必有松”,千万别僵硬地用力,放松,柔和,柔软,慢,圆。

开始修道的时候,身体外部是动的,慢慢就变成里面动了。开始紧张不自然,慢慢就放松了,就柔和了,就越来越慢了,并且连续,圆转如意。“动中之静为真静”,放松不是背越来越驼了,不是像面团了,是慢慢像面包似的自动发开了——内空虚,外挺拔。这也就是少林寺的《洗髓经》,这就是洗髓,洗你的髓,髓就在你的脊椎骨里。

坐在那儿一点都别用力,但是要挺直,感觉你背部长宽了,你人长长了,一点一点长长,背部一点点长宽了。动你的脊柱,想象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由下到上,你的脊柱在转圈;在摆动,一节一节地摆动;在蠕动,前后蠕动,甚至于斜着蠕动;在蛹动,左转右转。试试看,放松,从头到脚都放松。眼皮不放松,全身不能放松,所以眼一定要垂帘放松,眼皮自然地耷拉下来,好像留着一条缝,不要想前面的光,而想后面的脊柱。现在,眼睛垂帘,眼部放松,脸部放松……会有眼泪,有泪花,朦朦胧胧,这说明你眼睛放松得很好。

现在,它自动在动,你怎么坐着舒服就怎么坐,就是不能弯腰驼背;要返观,要静观。静不是不动,静是平衡,你掌握着身上各种各样的平衡,你把握阴阳,就好像骑自行车似的,你不让它向左倒,也不让它向右倒,你要掌握左右平衡;就好像陀螺似的,你外面看它不动,其实它在动。所以动中之静,才是真静。

要慢,要连续,要柔。这个动最好是全身都有感觉,一直麻到脚心。返观内照,长生久视,你老返观你的后头,才能长生。你坐下来就想后头,或者想你的后腰,想你的命门;你不想动,就想你的命门,可是你不动的话,想想就容易开小差,就做不到化万念为一念了。

◎顺来流去烦恼路,逆来便是圣贤基。《象言破疑·破疑诗》

你动的话就不会开小差,就不会想别的了……要非常柔和的,不用力的,慢慢的,越慢越难,但是越慢效果越强。

先不要憋气,因为嘴巴不松开,身体就不会松开。最松的状态,不是闭嘴,是微微张开一点嘴。你的嘴,最自然的状态是微微张开一点。嘴不松,身体不会松。你躺着做也可以,躺在床上也可以做,就是背部受点压迫,有的时候通督脉就比较难一点。你也可以侧卧……放松,放松不是人缩小了,放松反而是人有点膨胀的感觉,像面包一样的发开了。张中必有松,松中必有张。古人不用放松,他要虚,要身体虚空。凡是修道的人,都要懂得“虚静”二字。虚就是放松,松中有张;静中是平衡,是全面的平衡,是把握阴阳。

人能反其道而行之,即可夺天地之造化。要逆取,也是返取;摇也好,摆也好,你爱怎么动就怎么动。要慢要柔,最好是一动起来,全身都麻了,一直麻到脚心,这时候你身体里面的气血都在动。所以,身正才能气动;身不正,气血淤塞走不动。气血动,才能意静——意念才能静下来,意静才能神活。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道德经》

“正身”必“内省”

所谓修道,实际上古人总结就是三件事:一个叫正身,一个叫内省(也叫凝神,凝神内省),一个叫止息。古人总结我们修道,就这三条——正身、内省、止息。其实是两条,什么意思呢?因为正身必内省,内省必正身——就是用意念去想你的身正,正身就是姿势要正,也叫调形,调整形体。正身调形要认真,也要配合意念的返视返听,自然而然地,就做到了凝神内省。止息我们后面讲,现在大家还触及不到。当我能屏息、止息时,效果会明显;但现在我们还不能急着练闭息止息,否则血压会升高,会胸闷头晕。

◎夫至道真旨,以凝性炼形长生为上。——《云笈七签》

前面,我们讲过修道九窍,分别对应天地人;正身内省也讲开窍,这个开窍的要点,有二十六个。除去今天,我们还有四天来细细了解这二十六个开窍的方法。

真要修道,必先开窍。谈起二十六个开窍的方法,我得到真传那是非常的不容易。〔1962年,山西发生了一件事,当时的省委书记、省委秘书长都受到了严重的处分。因为什么呢?1962年山西太原中医研究所的所长,是四川人,他帮着共产党策反了邓锡侯、潘文安这两个四川的军阀,让他们起义投诚了,他对我们党是有贡献的。解放后,因为他是医生,在军队当过旅长,于是国家就调他到山西太原中医研究所当所长。这位老先生不简单,他在峨眉山上曾经得到过一种古代真正修道的方法,叫峨眉十二桩,他也是在峨眉山上修炼的。他给彭真看过病,后来受到迫害,被判刑十五年,连带省委书记、省委秘书长都受了处分。我们今天能够看到这二十六个开窍的方法,就是他传授的。

这位老先生运气不好,结果死在监狱了,他的儿子现在在美国;当时还有机械厅的厅长,姓李,被判刑八年;还有一个保定的地委书记,甲等二级残废,当过白求恩医院的院长,姓王,被判刑两年。后来,山西省的省委书记、秘书长、副书记,有的开除党籍了,有的判刑了,有的撤职了——这在当时是全国出名的一件冤案。

因此〕这二十六个要点,过去是非常保密的,“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诀。”这些事,我们现在看起来是多么普通的事,可是当时没那么简单。我们刚一解放,说针灸是迷信,中医是迷信,北京中医界四大名医,施君墨等人,说他们统统不合法。名中医都是秘密地私底下给人看病,还有一些中医师失业,甚至没饭吃!到1956年以后,毛主席出面说“中医是中国的文化宝藏,要认真加以挖掘”,这才开始一点点好转。但直到今天,中医啊,传统文化啊,身为炎黄子孙,我们又真正了解多少呢?“无洋难以成文,有外始信其人。”这话是外国人讲的!我们相信了,这一定是真的。将来在中国文化史上,我们这几代可怜人哪,一定会被子孙后代狠狠地笑话。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又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夫理即道也,道即理也,阴阳之道即性命之道。此理此道,位天地而育万物,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最幽最深,至精至细,知之者成圣成仙成佛;迷之者为人为物为鬼。然不得师诀,千譬百喻,以有形无,以实形虚,或露枝条,或泄根底,甚难穷究。——《修真辨难·序一》

所以,我现在讲的这些东西,这二十六个要点,我都会给大家讲清楚;但这是拿命换来的秘诀,不要因为太平盛世,就不当回事。过去知道的人轻易不传,我现在也不具体讲,我们明天、后天再讲。

正身的要点有二十六个,各有秘诀。这个秘诀,在古代就是亲传弟子,也是在快死的时候才传,是那么保密。除了古人怕“所传非人”,也因为这是多少代人的总结,来之不易,是血汗换来的,所以郑重其事,以免被人轻视。

修道的古人认为,正身,就是调整姿势。调整姿势本身是个小道,是个技术;但是古人同时认为它也是大道,就是要做人正派,堂堂正正地做人,这个是修炼的大道。小道调整姿势,大道是凝神内省。孟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意思。后来的理学家,借鉴佛门《了凡四训》里袁了凡先生的做法,每天反省用的是黑白棋子或者黑豆白豆,起了一个恶念或者做了一件错事,就搁一个黑棋子或者黑豆;起了一个善念或者做了一件好事,就搁一个白棋子或者白豆。

所以,小道是调整姿势,大道是做人要堂堂正正;道是内省凝神,大道是“吾日三省吾身”,返观内视。那么,止息什么呢?小道是止息,大道是不和人争、和光同尘。因为修道必须要练呼吸,最后达到的水平是什么呢?就是不用口鼻呼吸,而是用全身呼吸,用毛孔呼吸。怎么练呢?以后我专门抽时间把我的经验和体会跟大家介绍一下。修道后来肯定是要止息的,“非息停脉住者,而言得定,无有是处。”真正入定,肯定是止息的——不管你佛家也好,道家也好,儒家也好,不得止息法门,那种修行充其量只能叫入静,安静安静,真正得定,还差得远。

◎常人之息以喉,由口鼻进出,不能入于祖窍以归根。真人之息行内呼吸,四个来往,不用口鼻呼吸,则息息归根矣。欲寻真人之息,须调后天呼吸之息,以寻真息归根。其气藏于祖窍,故息调则气和,息住气不散。——《性命法诀明指·安神祖窍》

大道正身,所以也正己,堂堂正正做人。能真得止息法门的人,就从此入了金丹大道的修炼,也就真正进入了佛门“六波罗蜜”中的禅波罗蜜,也就达到了儒家大宗师“仁者无敌”的境界。仁者无敌,从大道上来讲,是什么?我绝不跟你争斗,绝对没有争斗的心。所以,这个止息也是停止争斗的意思,没有争斗的心,当然是无敌的,心里没有敌人了嘛。心里没有敌人了,当然就不会恐惧了,远离恐怖,这才算得上是一个修大道的人。所以真修道的人,他的内心是非常平和的,非常有安全感,现代人天天求的“开心”,早就在其中了。

要真正理解传统文化,必须修道

古代的圣人还有一个特点,叫述而不作。什么意思呢?道家的圣人老子,原来什么都不想留的,他有个徒弟叫尹喜的,当时做看城门的小官,一天看见紫气东来,就知道必定有贵人过关。尹喜一看,有个老人骑着青牛要过关,一把拉住牛要求老子教导他,尹喜动用了自己的特权,说:你老人家想出关,可以,但得把你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留给后世,泽被后世高明的人。后来老子述说,尹喜记录,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罕言者,未尝不言,不过不轻言耳。盖命理幽深,其中有夺造化、转生死之机,言之起人惊疑。然《大学》《中庸》俱身心性命之学,其中有大露天机处,物人不自识耳!至于赞易十传,无非穷理尽性至命之学,后世不明大理,各争教门,彼此毁谤,彼乌知道义之门即众妙之门,亦即不二之门乎?——《修真辨难》

释迦佛生前也没有自己写过东西,那些经典是他圆寂以后,他的弟子们回忆老师所讲的东西结集而成的。《论语》实际上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夫子的言行编辑而成的;《易传》也不是他(孔子)一个人写的,他和他的弟子都写过《易传》,然后大家统一以他的名义发表。

那么,圣人为什么自己不写书?因为圣人教化,讲究个“顺天应民”,讲究个“缘起”;他们是顺应我们这些凡人的疑问,顺应我们的需要,随机说法,这样的随缘说法,就是“与道合真”。他说了,弟子记录下来,这就是述而不作。能力差一等的,只好“祖述文武”——三皇五帝、尧舜禹汤,一路扯古论今,套着圣人的语言“作书”。所以,“千古文章一大抄”,又抄又套又偷,不是你抄我,就是我抄你。所以清朝有个大臣,也是个才子,名字叫纪昀纪晓岚,乾隆皇帝让他主编过《四库全书》,从此他不敢写一本书,说千古文章一大偷。为什么?他说天下的理,被古人都说透了、说尽了,我们连理解、继承都还来不及,偏要抄古人的来为自己扬名,还有什么可说的?所以纪大学士只写过一本书,叫《阅微草堂笔记》,这只是他个人的人生感想。

可是,没这个觉悟的读书人不是,而是左一本,右一本,现代人更不得了——我们拿起一看,不是抄人家的,就是偷人家的。所以圣人叫述而不作。当然,这是人文,论到科学,我们还是应该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多写点,因为这方面我们确实太缺了。

◎经书之喻言,埋没古人之本意,或流而为闺丹,或误而为炉火,或执其色身,或着于空寂,邪说淫辞,流行宇内,即有一二志士,满眼针刺,满耳梆铃,陪明无施,主意不定,一入网中,终身难出。此予辨难之所由作也。辨何难?辨其似是而非、似真而假之难,辨其古人托言隱语、指象画形之难。——《修真辨难·序一》

还有一点,要真正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定要实修实证,不能只是依文解字地在那里“搞学问”,结果全都似是而非,振振有词却离题万里。我们要想真看懂《论语》、《孟子》、《道德经》、《南华经》,以及《黄帝内经》、《龙虎经》、《黄庭经》、《周易参同契》,甚至《大藏经》,首先要求我们自己修道,实修实练;然后再结合着去看,就能一看就懂,一通百通。因为圣人是知行合一的,理论和实践合一,认知和生命合一,上古甚至是儒道不分的。所以,真要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就得真修道。修道也罢,学儒家养气也罢,最低我们能够真正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正读懂中国的经典著作。

现在讲四书五经,大多数是就字论字、依文解字,这个样子讲继承传统文化都难,更谈不上发扬光大。我举一个例子,儒家经典《大学》里头有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止善。”这话是什么意思?你可以用政治学来解释它,但这只是认知科学;生命科学在哪里?这话也同时表达了生命科学。明德是什么?你修道,开上丹田窍的时候,自然会明白什么是明德;上丹田窍真开通了,当然就“明明德”了。往政治治国方面解释的,至少还没有离开圣人的本义;再等而下之的,那就满嘴胡扯了,把明德解释成“明白道德”。这样讲的人,根本没有哪怕尝试一下圣人之道啊,就一路考试考过来了,所以当年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释成是“学习以后时时复习,也很高兴啊”,整个儿一个应试教育;在古代,“学而习之”,是讲做人之道,可不是应试啊。

◎易有渐卦,道有渐门。人之修真达性,不能顿悟,必渐而进之,安而行之。——《天隐子·渐门》

什么叫亲民?亲民当然要打开中丹田和夹脊二窍,这叫开心。开心以后心胸宽广、海纳百川,自然有人气、有人脉,不是亲民是什么?能亲民,当然拥有影响力,能够教化周围的人,就能“亲民”。什么叫止于止善?古代儒道不分的时候,大家修道修到止息的时候,下丹田就开始“辟阖”,一起一伏内息绵绵,全身的毛孔都在呼吸,息停脉住天人合一,后天胡思乱想的妄念自然停止,当然“止于止善”了。

没这个学养的人怎么解释呢?解释成“一直伟大到最高的善,才停下来”。这个听着就很忽悠,难以自圆其说嘛。

通上四窍“明明德”,通中两窍“亲民”,通下三窍“止于止善”。窍通了,能止息了,一个人才能“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不都说得很清楚吗?知止而后能定,就能真正进入禅定。真正入定的人才能明白虚静的道理啊,这都是修道啊,所以古代的大儒都仙风道骨。〔现在北大的老师讲《大学》,没有实证,然后就不知所云,不知道讲到哪里去了。所以,我们只有修道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非常重要的。我说得也许不对,如果不对请大家批评。〕

现在,我们讲究个分门别类、条分缕析,而古人的很多思想,它是生命与认知合一的,所以传统文化的经典分内解(生命内证)、外解(认知实践)。内解讲人和人的关系,外解讲人和物的关系。同一句话,可以适用于人际关系,也适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而不是人与人的关系叫“历史唯物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叫“自然辩证法”,分成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是这样的。

大道研究的首先是人对自己的认识,二是人对人类的认识,三是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这三者是统一的,这才是大道。大道可以超越时空,是含三归一的。或者这么说,内解讲“修身齐家”,外解讲“治国平天下”;同一句话,你可以用于修身齐家,也可以用于治国平天下。可以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可以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国的经典,真的很了不起,〔所以不修道去解释中国的传统经典,根上不理解,自然振振有词却离题万里了。要传承和发扬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和经典,就要修道修炼。〕还有不少东西,连说都说不清楚,文字就更难表达了。

◎法道无为,治身则有益精神,治国则有益万民。——《老子河上公注》 

回过来谈“盘腿”

讲到现在,我们了解了修道的几个要点。《洗髓经》里的方法,对于健身养神,对于治病防病都有一定效果,但是要长寿,那就达不到了。怎样才能长寿,并且开发人的潜能?那我们必须了解盘腿坐的道理。修道、修佛为什么要盘坐,盘坐有什么好处?特别是双盘有什么好处?为什么道家的道士和佛家的和尚,他们都要打坐练功呢?他们为什么要盘腿?这种盘腿的姿式多达十二种。

◎深夜打坐,清净自然……夜来气清,息调神往。——《道窍谈》

盘腿,它的首要目的,就是防止漏精。精气想要不外泄,必须盘腿。盘腿一定得功夫?不一定,好多出家人老了一身病,因为姿势不正确照样出毛病。那么盘腿的关键在哪儿呢?不在腿,在腰,在颈。坐势不正确,坐得久了,屁股尖会疼,腿当然也疼。为什么?痛是不通,对吧?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盘腿痛,首先是哪儿不通呢?是腰和颈不通。这时候应该怎么坐呢?南怀瑾老先生提倡屁股底下垫高坐,屁股垫高自然腰直。以前的古人还用一种方法叫“晃海”,就是这样,上身转圈。平时盘坐腿痛,就要练这个。什么叫“晃海”?海呢,就是海底,具体说就是肛门的前口,就是阴窍——以它为中心,跟画冰激凌蛋卷似的。手要这样往后,手往后一背,就能打开中丹田窍接人气。

初步练盘腿坐,我们要练这个“晃海”。人的会阴窍是海底轮,要练这个晃海画圈;要越慢越好,越柔和越好,不要用力,要慢,要圆。先晃海热热身,然后盘坐的时候有个窍门——这个窍门就是我们坐的时候,把上半身的重心往前放,而不是端着个架子往后。我们多数人打坐是这样坐的,就是垂直90度,那么重心在哪儿呢?重心在屁股尖上,坐久了屁股尖当然疼。佛家道家真会打坐的,他们是先伸直了腰,往前伏一下,完了以后上半身起来,下半身不动;然后重心落在中间,而不是后边。这样一来,并不是90度,而是往前的,这才叫“莲花座”。上半身的重量主要靠两股承担,而不是屁股尖。

盘腿的目的,第一是防漏,防止漏精气;第二是温暖脚心。我们心脏的血液流通,每15分钟一个循环,靠心脏的泵压来完成;脚心是动脉和静脉交汇的地方,网状的,脚离心脏又最远,所以喝烈性酒喝多了,脚心就血脉不通。所以白酒少喝,有好处,一喝多脚就发凉了;而且年纪一大脚心就老是凉的、麻的、木的,因为血液循环不好。因此老年人天天要散步,千万别老蹲在家里不走,慢慢就不能走路了。

◎三关者,口为心关,足为地关,手为人关,谓之三关,三关调则五脏安,五脏安则举身无病。——《真诰·甄命授》
古人认为口不言则“心关”,手结印相叠则“人关”,足盘坐交迭则“地关”,这三关调和就可以“举身无病”。

医生跟我说过,像我这个年龄一天要走三个小时。我在苏州住的时候,一天出去走三公里,回来走三公里,在湖边练功一小时。散步跟盘坐一样,温暖脚心,保持腿脚的气血,是一个非常好的运动。但是散步腰要直,身体要挺直,不能弯腰走路。老年人天天要散步,因为人老先老腿,年岁大了,骨质钙化,越来越走不动了,一走就腿疼——尤其上台阶,上不动了。所以我们老年人一定要练走路,走路的时候要配合呼吸。

这是老年人,修道的人一定要盘坐。盘有十二种姿式,不是只有一种,就好像站桩,站桩有三十六种姿势。盘腿有十二种,这种叫散盘,也叫铜盘;这种叫单盘,也叫银盘;先以右脚压左股上,后以左脚压右股上,这样的双盘法,叫降魔坐;先以左脚压右股上,后以右脚压左股上,叫吉祥坐,所有的佛都这么盘坐,这是最高等的。那么盘坐法还有很多,比如这种坐法叫骑鹤坐,农村老太太都是这么坐的。

   

云冈石窟里面的壁画里也有许多盘腿的方法;也有跪着的,跪着的是脚跟压着屁股尖,日本人习惯于这种盘法。日本武士习惯拿着个小马扎似的工具,把腿这么放,坐在上面,这是日本的习惯。年轻一点的人,最好坐一个椅子的前半部分,坐直了别坐满。为什么呢?坐满会影响下肢,气就不通。这样半坐气才容易通;不过这有缺点,就是容易滑下来,年轻人可以这么坐,年老就不可以了。

◎尔时,尊者罗云即中道还到祗桓精舍,诣一树下,正身正意,结跏趺坐,专精一心,念色无常,念受想行识无常。——《增一阿含经·安般品第十七》

此外,我还要讲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脚平吸、接地气的问题。我们习惯于坐椅子上脚丫子不着地,或者翘着二郎腿只有一个脚着地。修道的人他这两个脚心,要像吸盘一样吸住地。为什么?因为我们身体里的病气都是从脚心排出的,其次是腋窝。我们的病气是从脚心排出的,所以我们坐的时候双脚要着地;不管这椅子是高是低,一定要脚吸住地,叫做“脚平吸”,因为脚平吸才帮助我们把病气排出去。不知大家听懂这意思没有?武术家练功,有一种叫摩擦步——他走路的时候,好像这个脚没离开地在摩擦似的。修道的人,走路的时候,坐的时候,都要脚好像张开似的,实际上脚丫子怎么能张开呢,只是意念上微微张开一点儿,就好像吸盘要吸住地,不要用力,这样的话你的病气就可以往下排。

今天我们讲正身,讲调整姿势。在修道里面有“正身四纲”,即四个要点,其一就是“脚平吸”,其二是肱要圆,其三是腰要直,其四是头要正。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问答

学生:李老,您说《道藏》里边也收录了佛家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将《心经》看成是道家的经典,这个让我很困惑,为什么佛家的经典又成了道家的经呢?

李老:一般人非常乐意划圈子,你的我的,你们家的我们家的,所以很在意佛家的、道家的、基督徒的、穆斯林的等等,这可以说是全人类的通病。划圈子、分家产,这种习性与真理无关,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不安全感有关——因为心里感觉不安全,所以才会在意外在的这些东西,给自己围起来,武装起来,然后觉得自己似乎安全一点,好过一点。真正的大佛大道是相通的,也不会把经典当财产来划分——这个道理其实也很简单,现象上分佛家道家,但真理只有一个,为什么经典就不能通用呢?

同时,《道藏》有意把《心经》列进去,那是有很深的用意的,道家的高人借用这么一部家喻户晓的佛家经典,非常好地说明了道家炼丹成仙得道的整个修行过程。这部佛家经典在道家那里,其实也成了一个很完备的系统,特别好,能够完整的说明道家金丹大道成就的理论、方法以及程序。我们想想,这部经,只有短短的260个字,却把佛家的、道家的真正核心和秘密说清楚了,还很完备,这是何等的伟大!道家为什么要囿于门户之见,不去借鉴这么好的东西呢?

◎儒也者,行道济时者也;佛也者,悟道觉人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者也。
三教圣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
牟尼、孔、老皆名曰道。——《张三丰全集》

道家炼内丹,用《心经》来说明,真是非常好,而且融会贯通。但这一次没法详细展开来给大家讲了,那可就太长了,我们时间也不够;等以后吧,趁我还健在,陆续把这些经典整理出来,再报告给大家吧。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

学生:李老,炼内丹为什么要打坐?一定要打坐才能炼成内丹吗?

李老:对,完全如此。打坐盘腿第一要防漏,“天机不可外泄”,防止精气外漏,这就要盘腿。采药、炼丹,无不要求盘腿打坐。如果你只是希望健康就可以了,那你端坐着练练气功也没问题,不一定要打坐盘腿;但你要求长寿,就要修炼丹道了,因为筑基功夫不合格,没有练成“马阴藏相”,是无法修得长寿的。所以,“马阴藏相”也叫“马阴长寿”。

学生:李老,我是练过太极拳的,您说内家拳是从丹道来的,我不是很理解。

李老:内家拳,就是要你练出内劲,要不叫什么内家?真正中华武术的根基是丹道,是需要盘腿打坐炼丹的。炼丹有成后就产生外动外相,外动是自发的,不是人为的;现在不是,现在是太极舞、太极操,这都不是内家拳的本来。真正的太极拳是通过炼丹自动出来的——也就是说,太极拳是炼内丹的外动、外架,是自发的,不是人为的。

真正会打太极拳的人,哪里用得着真跟人对打,你打我的时候,我根本不用接触你,“应手即扑”——真正高手不需用手打人,对方扑来,不等近身,已经被内气弹出丈外,所以叫应手即扑,扑就是扑倒在地。你还没接触到我,我的气就把你蹦出去了,所以“应手即扑”是弹出去,不是打出去,所以对方并不受伤,但是人照样倒,这种气就是所谓内力、内劲、内功。以前,我坐公共汽车,公共汽车上人很多,后面有人挤,有人就拿手推我的背,然后原地蹦一下,好像被电着了似的,他就发牢骚,说你怎么打我啊?我说我的背怎么打你啊?其实修道的人自然习武,他周身的气运行周转,一有外力接触,气就集中在那一点起作用,会弹人的;高手能用这个气把人推倒,不用挨着。

所以,两个内家高手较量,可能根本不需要交手就定了胜负。真正内家高手过招,是先看眼睛,我看你的眼睛,你看我的眼睛,然后各占一边走步转圈,如果其中一个眼睛一眨巴,气一散,那么就甭打了,输赢已定,不用交手了,这个就叫“听拳”。太极拳高手杨露蝉和八卦掌高手董海川较量,两个人在一起,走了三天的圈,互相听拳听了三天,但双方都浑然一体,了无破绽,最后两个人只好做罢,根本没交手,就算打了个平手——这个,拿现代人肌肉运动式的“技击”去套,完全没法理解。因为内家拳源于丹道,所以真要有真气,就可以通过两眼和外架表现出来,谁高谁低一看就知道。

太极拳的创始人张三丰在《太极十三势》中说:“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不老春,这就是标准的炼内丹的语言。

当年,河北省献县有一个人叫郭云深,他带出了一批徒弟,最小的徒弟就是王芗斋,创立了“意拳”。意拳其实也是源于山西的心意六合拳,还有形意拳,李洛能就是形意拳的高手。近现代中国内家拳里最重要的,一个是形意拳,一个是八卦掌,一个是太极拳,它们都是内家拳,是通过内丹练出来的。内丹怎么炼法?我明后天给大家介绍。真正练内家拳的人,应该先炼内丹。如何通过内丹达到太极拳法的原理和练法,我整理了一本教程,这本教程我还没有想好要发表,先内部用着吧,看机缘。通过这本教程,大家能实际验证炼内丹能自动出现内家功夫。

学生:李老,那内家拳的内力和我们肌肉的力有什么区别啊?

李老:自然是有区别的。孔子有一个说法,叫“中和之气”,这是在形容内力。什么叫做“中和之气”呢?中就是“引而未发谓之中”;和呢,就是“发而皆中谓之和”。就像一张弓,拉开来要射未射,这个时候才有力量。我引而未发,那对方肯定害怕,我箭一放出去就没有力了,所以你看太极拳没有走直线的,直着这么一伸拳,肌肉做功了,内气反而放不出去了。所以在修炼的人来讲,内力和肌肉发力是不一样的,因为肌肉发力只好走直线,出去就没有了。“力发于脊”,肌肉的力自脊柱出,其实就是后腰这么一拧,好像全身力量就集中于这一点;内力不是,是旋转的,发之于气海,一般人说内力自下丹田产生,其实是气海,这里也叫“力窍”,也叫“劲窍”,也叫“势窍”。势窍是什么意思?我将飞未飞,将跑未跑,这个叫“势”,势一展开,就会飞会冲,这也是孔子说的“中和之气”,引而未发的阶段。“发而皆中”,就是只要出手就不会落空,真有内力,会运用内力,那肯定是意到气到,不会落空;像那种搞呀搞,半天打不到点子上,那是肌肉的力,不是内力。两个内家拳高手对阵,往往同时击中对方,看着慢吞吞,声音却劈云裂帛,很不简单的。

学生:开夹脊窍我知道了,那夹脊对应身体前面的中丹田窍怎么开啊?

李老:打开这个窍的方法,就叫舒心,也叫开心,要笑脸常开,心胸开阔,那么有烦恼纹都会平的。如果愁眉苦脸,天天烦,烦恼纹就出来了。所以我们人要心怀坦荡,总是开心,心里很美,然后平时双手抱球,形如弓弦,两中指间好像有根弓弦,这样开肩又开心。

◎心下绛宮金阙,中丹田也。——《抱朴子内篇·地真》

学生:修道怕风,那怎么防呢?

李老:天热的时候,你可以什么都不穿,光屁股练功都可以,但膝盖一定要盖一层布,因为膝盖最怕受风,受风了也不容易好。修炼的时候咳嗽了,这时候最好有人在你的背后给你盖一块毛巾,盖到你脖子的这个地方,事先盖也可以,盖住了玉枕,就可以防风了。

学生:李老,您说我们牙齿平时要轻叩,这主要起什么作用啊?

李老:牙齿一叩,就能关住我们的肾气不外漏。要证明我的肾气足,我筋强气足,一定是牙齿一咬就有声音的;年轻人肾气足,早晨醒了以后,一咬牙就出声音了。修金丹大道的人,采药的时候,牙一定咬得非常紧,要多紧有多紧,别害怕。我们平常去小便,千万要咬紧牙小便,为什么?因为这样子防止肾气随着尿排走,这种咬牙也是固齿、健齿的。所以我们平时不练功,虽然不咬紧牙齿,但是要轻叩,起一个健肾的作用;到了修丹道的时候,刚开始咬牙以咬槽牙为主,因为你咬不住门牙,到了高级阶段是自动咬门牙。

学生:那我们平时就要牙齿叩住,舌头卷住,对吧?

李老:说得好,是这样。叩齿健肾,也能起思想集中的作用,为什么?因为牙一咬,人的输出神经就受到抑制了,思维比较不容易散乱。卷舌帮着咬牙,更能做到专心一致,舌为心之苗,它能帮人做到专心一致,这样做事情都比较专心。卷舌还能“搭鹊桥”,让任督二脉相通;卷舌还帮助我们产生大量的口水,口水里面有多种酶,道书上叫“长生酒”,也叫“金津玉液”,还叫“神水”。将来大家要是炼到了“玉液还丹”,那这个口水是从脑间滴下来,透明的,是甜的,像葡萄糖一样甜,这个对炼内丹有大用。现在这么一卷舌,口水帮助了我们的消化,我们吸收能力就强了。这个口水也叫“黄婆”,它是“真意”,所以我们要“饮刀圭”,然后它才能把情带到下面,和性相交,叫“龙虎交媾,阴阳交泰”,它是不可缺少的媒介,太重要了。

◎若问女子玉液还丹,便是赤龙化为白凤。充满下田,恍如胎孕,功满气化,神光圆足,透出顶门,练就阳神,玉液还丹。——《女功止法》

学生:我记得有句话,叫“鼻拉脐,降火气”,是这样吗?

李老:说的非常对。因为我们普通人的头往前伸,鼻子往外翘,常年躯干和头部不那么协调。我们修道以后,收颌,鼻子微收,和肚脐垂直,像是拉了一条竖线,这就把脉道打通了,脉通则气通,气就降下来了,不是浮着不下来。一收颌,你看:耳朵就对着肩,鼻子就对着脐了。假定我们很生气,要跟人吵架,跟我的妻子,或者我的丈夫吵架,跟我的孩子要生气,怎么办呢?只要这么一收颌,鼻拉脐,就好像鼻尖到肚脐有一根线,这么轻轻一拉,肝火立即下降,让你生不起气来,这叫“鼻拉脐,降火气”。

学生:李老,练内家拳站桩,脚的要求您说得很详细,那么腿的要求是什么?

李老:腿的要求叫“屈中有伸”——站桩明明是蹲的,但你要想你是站着的。随着功夫的加深,你的意想就起作用。站桩里的骑马蹲裆,一站一个时辰,不累吗?那个训练起初是大跨度的,但它不是傻练、死吃苦。内家站桩的窍门就是“屈中有伸”——你往下蹲,这是屈;但意念中是伸,是挺,日子长了,自然不一样。我们现在太平盛世,不需要练这个,但你要懂,要真懂中国文化的精华都是些什么。

修金丹大道也有站桩的,姿势大约有三十六种,最难的两种,一种叫“降龙伏虎式”,一种叫“童子拜观音”。邱处机邱长春有一个徒弟,叫郝大通,他炼丹站在海边练,“童子拜观音”,一只脚落地闭着眼睛站,能站九个小时。炼丹站桩,能修成金丹大道,其副产品就是内家拳,有武功了,就这么回事。不修丹道只练武功的人,也知道不能漏精,漏了也得从头再来,这不就说明内家拳的源流了吗?就是练外家的,比如拳击,他们在比赛以前,优秀的运动员也不敢有性生活,怕影响发挥。很多生理学家觉得可笑没道理,但运动员自己知道有没有道理。我们站的时候是“屈中有伸”,或者“曲中有挺”,但现在你站,最好不要让膝盖超过脚尖,就是别蹲太低。太极拳里有往技击实战过渡的一门,叫“太极推手”,推手的时候丁八步,膝盖不超出脚尖,过了就倒。当然,现在推手是表演,两人“顶牛”顶上了,因为没有内力只有肌肉力了。

◎闭绝命门保玉都,百年方酢寿有余。——《道枢·太极篇》
这里的“闭绝命门”,指的是断绝性生活,固守精气。

□《黄庭内景经》隐藏章第三十五

  隐藏华盖[1]看天舍,朝拜太阳[2]乐相呼,明神八威正辟邪[3],脾神还归[4]是胃家。耿养灵根不复枯[5],闭塞命门保玉都[6],万神方酢(方胙)寿有馀[7],是为脾建[8]在中宫。

学生:坐在椅子上练功,最理想的坐姿是什么样?

李老:要往前坐,坐在椅子前半部分,并且直腰拔背;如果这么坐的话,这一块气不容易通。我们的屁股尖上有个穴位叫承府穴,《西游原旨》里说把孙悟空压在了五指山下。这么坐正以后,就只压住了我的承府穴,就等于把孙悟空压在了五指山下,帮助我们减少胡思乱想,它的好处是这样的。

学生:李老,一直腰,肚子是鼓还是收啊?

李老:先收后放松——先吸气收腹,然后再轻轻地放松,腰往前一送,挺腰,这就对了。太极拳里管它叫“塌腰”。这么一“塌腰”,你看我一坐直,好像是掉进井里了,然后想出来,就得把身体拉长,往上拖;这么一拖,肚子非收进去不可。开始练的时候肚子可以鼓,可以收;将来程度高了,肚子是收的。“虚心实腹”,肚子里有气,气海充满,所以是实的,而肚子是内收的。你们看佛像,除了弥勒是大肚皮以外,其他佛都是收肚子的。那么你一收肚子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背就直了,并且三阴会自动提起;然后“松密处”,开海底的窍。

◎虛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道德经》
古人修道,尊奉老子虛心实腹,弱志强骨的生张,讲究“三顶”,即脑顶宜微向上项;舌尖宜往上顶;尾骶宜往上顶。做到三顶则三关易通,固气安神,物欲之志变弱;填精益髓,后天凡骨变强。从而弱志强骨,脱胎换骨。

学生:李老,那内家拳的这个内气,究竟是什么气?

李老:武术界有个说法,叫力发于丹田,其实就是从腹部的“气海”发出来,这肯定是内力了。内气的对外作用就叫“内力”,内力的能量基础就是“内气”。内气周身流通,但主要储存于气海,所以气海又叫“行窍”,它的名称也很多。内气是武术家的叫法,中医认为它是经络的气,所以又叫“经气”;它又是“命气”,又是“荣气”,其实是一个东西,只是叫法不一样。荣气,就是荣养的,所以它不止走经络,也走血管,管人体的营养,润泽五脏六腑。

我们现在开始修道,炼的这个气,还不是宇宙本源的“先天一气”,这个叫“水谷精微”,半先天的。为什么?它源于我们吃东西、喝水,所以叫“卫气”,这个卫气不走血管走组织液,所以会在皮肤的真皮层流通,还走肌肉,所以它的名字也很多。我们开始练的气,我们说气通不通,就是指卫气。为什么叫卫气呢?因为它保卫我们,不让“外邪内干”,它在体表走真皮层,在体内走肌肉,肌肉在中医里叫“腠里之间”,是走肌肉的。卫气有一大特点,就是它能被人的意念指挥,能够“意到气到”,刚开始我们的“意”还只能是后天的思维用意,谈不上“神意”,所以练气理气的这个气,就只是卫气。

◎“卫气”虽说也为水谷精微之气所化,然而其气剽疾滑利,不受脉道约束而循行于脉道之外。对于卫气的作用,《灵枢·本脏篇》有着极为权威的记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又说:“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至密矣。”这说明,人体肌腠的温养,毛孔的开合,以及对于外邪的抵抗能力,莫不和卫气发挥的作用有关。

武术界所说的“混元气”,其实古人叫内气。这个比我们开始练的这个气要高级点,不是卫气,是荣气;它全身都有,但储存在气海。荣气和卫气都是半先天的,一半靠吃饭,一半靠父母给我们。最开始的内家拳的气,就是这么个内气,其实就是荣气,荣养全身,所以练武能身强体健。荣气走血管,所以往里走润泽脏腑,练武的人脏腑要比一般人强壮得多。荣气走经络,所以能外放表现为功用,表现为“内力”,这个就能够用于技击实战了。而我们刚开始练,意念只能引领卫气,卫气走肌肉,所以有外力;内力要从经络出,那是荣气,所以现在我们的程度,只有外力没有内力。

内力源于内气,其实就是荣气。那么金丹大道要得“真气”,不是得内气就可以了,真气要比内气高级。真气是先天的,不是后天的,也叫“真元之气”,也叫“先天一气”,是宇宙本体的那个动能。修道要修到“神意相会冲泥丸”,这就得了真气了;然后它会自动在中脉里汇合,这个地方就是“玄关一窍”了。然后丹成结胎,脱胎,沐浴,出神,全在这里了——这才算是丹道正宗,必定是以真气为基础。没出真气,没出“先天一气”,都是练气功,或者练武功,不算修大道。那么过去的古人还真就是这么修炼的,他们先练气功,有个健康的身体;然后练武功,强壮脏腑,可以保家卫国;最后修丹道,能够长生得道。因为我们人哪,生而能知的圣人少,学而或知的凡人多,所以先从后天思维的意念引领开始练。我们人在放松静守的时候,就可以引领并且强化这个卫气了,卫气居中外邪不侵,人的免疫功能大大加强,自然就健康起来了。现在的人也叫“生物电场”什么的,其实就是练气功。内家拳是“炼精化气”,已经练荣气了;荣气能走经络内脏,全身做功,也可以表现为外在的“内力”,这个力已经能够发挥宇宙本体动能的一点作用了。所以,真有内家功夫,往那一站,你用后天肌肉的力量是推不动的;但这些都只是修大道的“学前班”,金丹大道是要夺那个宇宙本体生生不已的动能之“机”,达到“同于造化”、与天地同根的程度,就要求我们有大气魄、大心胸。

◎真正灵药是何药?先天真一之气也,先天精气神三宝也。先天真一之气又名真种子,此气不落于色象,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真空妙有,统摄精气神三宝。三宝亦非有形之物,乃无形之真。玉蟾翁云:“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虽分三家,总归于先天一气。三家合而成一气,一气分而为三家,采药者即采此一气三宝,运真火煅炼成丹,点化一身万般阴气,归于纯阳清净、无垢无尘之原物。如人有病,用药医治而成好人矣。——《象言破疑·药物说》

修大道,不止为我们个人,也为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更要为全人类的生命进化实证一条明路。孟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像他一样思考生命,思考人生的意义,才不会局限在一人、一族、一国的眼界,才能扩大到全人类世世代代的福祉上,这才是大道之大的本意。

第三部分  修道的二十六个细节

“正身”的四大纲要

现在,我们把前面提到的二十六个修道秘诀详细说说,并且加以实践。这二十六个秘诀其实就是修道的二十六个细节,在过去,人们认为这就是秘诀,这也确实是修道开窍的秘诀。昨天我们讲过,修道要开人身九窍,不管你是佛门的、道门的,修行要得正果,都需要用这二十六个秘诀来开九窍,甚至练武术的人,也是一样。在公园里,有人在那里站桩.他站着干什么呢?实际上站桩在武学的真实目的,也不过是开九窍.但站桩如何开九窍,大多数老师是不会告诉你开窍的秘诀的。武术老师不会直说,就是叫你傻站着,说是看你能不能站出“东西”来——这个“东西”不过就是武术界所说的“内气”或“内功”。当然了。这样傻乎乎地站,偶尔也有人碰对了,站出点“东西”,这个相当于买彩票了,纯属巧合,瞎猫正好撞上死耗子了。过去的老师父一看你撞上了,站得有“东西”了,他才过来东比画一下,西比画一下,你才知道:哦,是这个架势才能产生效果,才会产生内气、内劲、内力、内功,才有内家功夫。

◎人之一身,三元四相具足,故谓之七宝林。——《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注》

◎古人修道,分外丹、内丹,内丹家认为人身本具道,自有秘诀可成道。因此,道由人修,修从身来,非常重视“炼形”,即身形架式的修炼。

至于现在,“武”只有“术”了,真正成了“武术”了,就是些花架子,跟小青年的街舞似的,看着好看,能演电影,但那个是“舞”不是“武”,更谈不上什么“以武入道”了。我相信现在绝大多数在公园里练站桩的,真的不是老师不告诉他,确实是因为老师自己都不知道。

我很早就学太极拳,是真正技击用的太极拳啊,不是公园里边的“太极舞”。中国的武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内家拳,一类叫外家拳。内家拳只产生于东方,尤其是中国;在国外、在西方是没有的。内家拳是什么呢?是道门里炼内丹炼出来的“副产品”,上古天下不大太平,儒道也不分家,高明的人会修道炼内丹,而后产生外在的功用,这个就是内家拳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内家拳里有形意、八卦、太极,这都是中国的宝贝,外国人很难理解。太极拳出在河南温县的陈家沟,形意拳跟八卦掌都出在山西。历史上武术界很多人,他们是真懂得秘诀的,但他们轻易不会传。我年轻的时候就学过这个,所以我知道秘诀,后来,中国武术协会就聘请我为中国武协的常委。今天大家有缘在一起,我把这些秘诀公布出来,告诉大家,不管你练武术还是不练,你起码能知道中华武术真正的秘诀是什么,怎么用,这样至少中国内家拳不至于完全退化成“中国外家舞”。

◎紫阳翁云::“咽精纳气是人行,有药方能造化生;鼎中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档。”噫!“金暇蟆,玉老鸦,认得真的是作家。”有为之道.岂易知哉!——《象言破疑》

◎清人刘一明的这段话表明,即使是“后天有为”的方法,没有名师真诀,也是“水火煮空档”,盲修瞎练而已。

中国内家拳都是从桩法开始,也就是要站桩。站桩相当于我们修道炼内丹的“正身”,也就是调整姿势。站桩不单纯是站的,有坐桩,有卧桩,还有躺着的,这些都是桩法。我们修道炼内丹的人呢,要盘腿打坐,要降阴升阳,要采药炼丹;内家拳要站桩练气,道理大体差不多。为什么呢?内家拳的基础是内丹,内丹的外用是内家拳,就这么简单。内家拳和内丹的奥妙都是相通的,这些秘诀不但可用在我们的武术上,也可用在修道炼内丹上,因为它们的本源是相同的。所以,修道必习武,以武可人道,因为二者是父子关系,息息相通。佛家有少林,道家有武当,小说家也是根据中国文化这一特点来的。

自古至今,所有修道习武的人,都要“正身”,其要点有二十六个,我教给大家,也让大家来体会,这都是很宝贵的,恐怕现在知道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方法很简单,大家也可能听说过,但不一定会用。这二十六个要点一般分成四纲,就是四个纲要。四个纲要;其一是脚心;其二是头;其三是胳膊,古人叫肱;其四是颈。这四纲与我们修道所谓的盘腿打坐,是同样的历史悠久啊。

◎有为岂是弄皮囊.做作千般总受伤。怎晓心传真妙诀,鬼神莫测扭阴阳。——《象言破疑》 

向雪山白猿学习

那么,盘腿是怎么来的呢?传说7000年前,在喜马拉雅山上居住生活着一个人数不多的部落民族。这么高的山,冬天非常寒冷,并且缺衣少食,所以每年过冬,总得死几个人,而部落里人本身就少。那怎么办呢?部落的领袖就去观察动物,印度的学者甚至考证说这位民族领袖的名字叫阿达锡瓦,他观察到雪山上的白猴子,就是一种白猿能在室外安然度过冬季;他还到山洞里观察狗熊,发现狗熊可以冬眠安然过冬。人是万物之灵,人为什么就不能度过冬天呢?阿达锡瓦发现狗熊吃上一秋天,吃得胖胖的,然后就躲在一个山洞里面开始冬眠,蛇也冬眠,但是人类学不了啊,睡久了还头痛。因此他就观察雪山上的白猿,看看这些不冬眠的动物是如何过冬的,结果他就发现雪山的白猿都是盘着腿过冬的。然后他就有样学样,但是学得不像,还是浑身发冷,因此他就仔细观察,发现了雪山白猿盘腿打坐的七个要点。

这七个要点就是脚怎么办、手怎么办、腰怎么办、颈怎么办、肩怎么办、眼怎么办、嘴怎么办,共七个要点。这个方法我们现在管它叫“七支坐”,因为它有七个方面的要求,就是手、脚、肩、腰、颈、眼、口,所以叫“七支坐”。这个方法从喜马拉雅山传到印度,所以印度各个宗教都用这个方法。

不过它当时的名字叫“坦特罗”,后来变成“坦达”,后来变成“达”,再后来就变成“Chen”,这就是禅的音。这个“达”是意译,“Chen”是音译,其实就是禅定,这就是禅定的来历。我们打坐,是打禅定来的,目的也是为了“定”。这个演变过程,是印度的学者考证出来的,不是我们考证的。禅定跟禅宗不是一回事,是两码事,它只是打坐修行的方法;禅定是所有修道人都要了解和掌握的技术,佛陀也承认禅定是“共法”,公共的法,谁家都得用,只要你修行。后来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有一位著名的僧人,还被聘请去印度传“七支坐”。

◎念诵一唵声,制气至极止,如其力所能,平等持不已,正定念声逝。——《禅定点奥义书》

◎《奥义书》为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典籍,远早于佛陀出世的时代。这段文字中已经明确地指出,因念诵禅定的方法.得定而后声自止,“正定念声逝”。

“七支坐”的七支,其实就是“七肢”,就是手一支,脚一支,肩一支,腰一支,颈一支,眼一支,口一支。后来这个方法发展了,发展到四纲二十六个要点,这就是通行于佛道儒各家的打坐修行的秘诀。这二十六个要点我在讲义里都印出来了,口诀都在上面。将来,你们打坐、禅定、修炼的时候可以慢慢地研究,慢慢地精通。 

详细谈谈“七支坐”

◎真正要想证道得定,最后还是要这个姿势,这叫毗卢遮那佛的七支坐法。——《南禅七日》

◎盘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身体什么气脉都容易打通.真正难通气脉的是双腿,由腰以下两个腿,那个气通了,才算通了。——《南禅七日》

现在,我们还是从“七支坐”开始吧。

先说“脚一支”。这个就是我们讲的盘腿了,7000年前阿达锡瓦发现雪山白猿能在冬天过冬,能适应寒冷的天气,就是因为它们盘腿。我以前在北京做过实验,按照正确的“七支坐”来盘腿,把人放进冰库里,零下二十多度,只穿短裤,光着身子,最长有一个人坐到了两小时4O分钟,这些人都是修行不久的人。所以,“七支坐”御寒的能力确实很强,修道的人可以起“暖”,还能保持身体的热量不散,确实不简单。像我们炼金丹大道的,“七支坐”还可以防漏,防止精气外漏,这很重要,不漏你才能生热安炉、降阴长阳,采药炼丹,漏掉的话,一切都是白扯。

除此以外,“七支坐”还有一个作用,什么作用?人体的气血往上走,往周身走比较困难,但当你盘腿以后,人体就形成了环路,就能够把气血运行到周身,这才能“通关展窍”,人体的气脉才容易练通。否则,气都不通,不管你修佛还是修道,都是“功夫不上身”,都不入流呢。所以“七支坐”盘腿的作用就像压力泵,让气血往我们全身运化。真要上了道,我们盘腿是越盘越紧.以后你们自己就会知道。盘腿你不用管它,它自己会越来越紧,自己就会通关展窍,打通全身的气脉.这是“七支坐”盘腿的第二个作用。

第三个作用,是我们盘腿的时候容易“入定”。入定以前要入静,入静的时候,我们已经需要有意地训练屏息。真入定以后,呼吸是“息停脉住”的,脑子不起什么后天的妄想,但会进入“色阴”、“受阴”的状态,那又是另一种境界,这在佛家的《楞严经》里边就有,道书里也有。最终,我们修金丹大道,要练到“灭息定”,佛门叫“灭尽定”。为什么一定要练到灭息定?跟佛门一样,修大道要证悟,也需要入“非想非非想处定”,佛门的“受想灭定”或者叫“灭尽定”,和道门的“灭息定”,名词不同,意思则一。

这个扯远了。以大家现在的基础,我们还是转回来先说说“入定”,佛家说“非息停脉住者,而言得定,无有是处”。真要入定。修道的人当然进入先天的呼吸了,口鼻肯定不呼吸了。先天的呼吸在哪里?你看胎儿,他们主要通过脐带来吸收物质营养,所以入定以后的呼吸从横隔膜以上的肺部,移到了横隔膜以下的腹部。这个是不是“灭息定”呢?这个还不是,只能算是“胎息”。什么意思?胎息胎息,还是有息——当然,能胎息,这修道就有点意思了。过去的人,专门练这个,鼻孔前粘个鸡毛,口鼻不呼吸鸡毛就不动,这个时候,人的下丹田窍会“辟阖’,全身的毛孔在呼吸。有人就说了,毛孔能呼吸吗?过去有人做过实验,他把会胎息的修道的人,身体涂上树胶一样的涂料,让毛孔不开.过了四个小时,这个人就死了。事实上,人体不单能靠口鼻呼吸,还能靠全身呼吸;所以我们要常洗澡,常常让毛孔开着。最初修道的人,最怕两件事,一是惊功,二是吹风。因为修道的人,他的毛孔是张开的,所以不能坐在风口练功。如果天热开窗,我们要避开通风口,这时候最怕的一个是风,另一个是惊。我们练着练着,窗户咣当一下,这叫“惊功”了,我们最怕这个。这怎么办呢?我给大家教掐诀,一惊的时候马上就醒;掐诀还能保护中枢神经系统,所以修行要掐诀。

◎元为阳,为刚,为动;牝为阴,为柔,为静。元牝之门乃阴阳之窍,刚柔之门,动静之关.无方无所,无形无象,仿佛曲肖,虚悬一窍,在五行不到之处,四大不着之境,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乃阴阳相合之中一窍。愚人不知,以口鼻为元牝者。非也。夫口鼻是呼吸出入之门,非阴阳出入之门,阴阳相合,生仙生佛,口鼻呼吸之气岂能生仙生佛乎!《悟真》云“元牝之门世罕知,莫将口鼻妄施为”者是也。——《象言破疑》

掐诀还能离幻辟邪。我们修炼的时候,有可能出现幻觉,这个跟内景有关,也跟神经系统有关,还跟神经病、精神病有关。什么叫出幻?练着练着看到美女、看到亭台楼阁,狐狸精都会出现,掐着诀.一下就没了,所以掐诀能够镇惊、离幻、辟邪。

胎息的入定,还是一种浅入定,但这个时候修道的人口鼻是屏息的。平时我们就有屏息的经验,比如说你穿针的时候,你怎么办呢?你屏息不呼吸,因为怕手抖;士兵射击的时候,也要屏息,因为怕手抖;再比如,你端着一碗热汤走过来,你肯定憋口气屏息。佛家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又说“定为百工共法”。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管你是干什么的,总要集中注意力,不能分神,这个时候你自然要“定”,要定可以,屏住呼吸。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毛主席游长扛。他不是自由泳蛙泳什么的,他就是躺在水面上,然后这样划拉两下,就这样在长江上游了两个小时,其间他也要屏息的。我们也可以在家里试,把澡盆里放满水,躺在澡盆里面,神仙似的;然后一憋气,口鼻不呼吸,身体就自动漂起来了。憋气省力啊,可以游好长时间。等将来我们修炼到胎息,你们就会明白,屏息是非常有用的,治病、入定、出功、益智,都得打这儿开始。

◎静定之际,先行闭息之道。闭息者,夫人之一息,一息未际,而一息续之。今则一息既出,而又抑后息,后息受抑,故继之缓缓焉,久而息定。抑息千万不可动心,动心则逐于息,心未止而心已动矣。——《玉清金笥清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

“反者,道之动也。”修道要返,金丹大道更要返息,佛家叫“观息法门”。修道要上道,要炼成金丹,当然要能够胎息,所以先得学会屏息。这当中有什么道理呢?因为人只要一吸气,中枢神经就必定活动,意念就不能停止,当然也不能真正“入定”。

呼呢,只是影响我们的自律神经活动,修道初期关系不大,但也有用处,如果你心里很烦,或者你现在睡不着觉,心里乱,这时候你想着脚心,然后吐气,一会儿心就定下来了,很快就解决了。

所以,口鼻呼吸不止,不能进入胎息,中枢神经活动就停不下来,妄念纷飞——不管你是佛家的,道家的,还是什么家的,修行都还在思维里转圈圈,连入门都谈不上。我们明天后天讲呼吸吐纳的方法,就是让大家明白如何“返息”。佛教里练呼吸叫“安般”,道家叫“吐纳”。练呼吸的方法非常多,在印度来讲,有一百三十六种,在我们中国有多少种呢?我没有统计过。总之,呼吸方面的修行方法,在印度不只佛教,印度有很多种宗教都在用,我们道家也用这个方法,这是不谋而合的,因为这个方法可以帮我们入定,而“定为共法”,是所有修行的人都要掌握的.

“七支坐”盘腿打坐的第四个好处,是入定以后修行的人不倒。如果我们就这么坐着练功,难以入定不说,万一入定了,人咕咚一声就倒了,这个很糟糕;所以,盘腿以后,修行人入定可以不倒。

第五个作用,就像葡萄的藤到了冬天需要卷起来埋土里,怕的是它的养分丢失.盘腿也是防止我们精气等人身精华的东西丢失。这是养生最好的方法,我们只要能盘腿坐着,有心脏病、脑病的人,很少会在盘腿的时候出问题。

盘腿打坐如此重要,因此,各个宗教里修道,都在用这个方法,佛教密宗里,尤其是一派叫“大手印”的,把盘腿称为“身印”,可见它的重要。

“七支坐,最关键的东西是腰这一“支”,腰要挺起来,而不是腿盘起来。眼睛也要放松,因为眼不松,嘴就不松,嘴不松,身体就不会松。嘴的要求是不要紧闭,抿着个嘴。我们炼内丹,除去“升阳”的时候需要嘴紧闭,其他任何时候修行,都要微张。为什么?因为嘴微张才能松。如何证明你练的时候嘴是松的?就是口水都要出来了,证明我们的嘴松下来了。所以我们修道,一般的时候不要把嘴闭死,你可以自己试,嘴微张好像傻子似的,口水都快出来了。嘴松了,身体才能松,古人总结了这个经验。

◎眼为神之门,耳为精之门,口为气之门。视之不息,则神从眼漏;听之不息,则精从耳漏;言之不息,则气从口漏。——《阴符经注疏》

嘴的要点,还有一个是牙齿,另一个是舌头。这两样该怎么办?牙齿联系到我们的肾经,中老年人牙齿松动,也就是性激素、荷尔蒙衰落下来了。可我们修道有一种本事,就是牙动摇到快要拔掉的时候,你只要咬紧牙,好好修,牙就能固住,把它恢复到不需要拔牙的强度。虽然我90岁了,我的牙只有四个是假的,其他的全是真的;但是我的牙磨短了,所以我不得不垫着个牙套吃东西。我修内丹,在“采药”的时候,需要咬住牙,常常一咬就是一个半小时。平时修炼的时候怎么办?平时牙碰牙别咬紧——只有“采药”的时候才咬紧,采药就是丹法中“性来了”以后“采药”,这个时候要咬紧牙,我们平时修炼的时候,牙齿轻轻挨着就行了。

牙的问题跟肾经有关,可以看你的肾水足不足。如果您是个青年人,您肾水足,牙齿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证明:你醒来的时候,你轻轻地咬牙,会发出吱吱的声音,这证明你肾水足,可是我们老年人多数做不到了。肾气足,表现在骨头和牙齿上,肾主固齿,固齿就是骨头和牙齿都好;所以肾亏的人,他走路骨松腿软。年岁大了,性荷尔蒙不足了,肾亏了,肾虚了,缺乏这个东西,牙齿就动摇了,腿就软,走楼梯的时候就好像爬不上去了。

我们修炼的时候,牙轻轻咬住,然后嘴要咧开,要眉开嘴笑——你看佛像,都是面带慈样、面带微笑,佛像的牙齿也是轻咬、轻叩的,嘴微张的,所以他们是笑口常开。

再一个就是舌头,舌头非常重要。有人常常说,我心乱,我修炼的时候就是静不下来,很多人常常说这个话。心里乱,就是心里不专一,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怎么办呢?其实办法非常简单。是什么呢?中医里讲了,舌为心之苗。我们中医认为,思维、思想为“火”,并且分为“相火”与“君火”,相火就是意念活动,君火就是神,元神;因此舌头跟心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跟人的思维活动有很大的关系。

◎舌抵上腭,道书上又称“闭塞风关”,目的是为了调息和缓引精气至泥丸。

佛教里说“心,分为心性、心意、心神等,心意相当于人的第六识,也就是大脑的思维活动;心神是第七识,就是思量判断的根本;心性是第八识,是这一切功能的本体。我的讲义里面都有分析,这个说法不是咱们道家发现的,这是人家佛家几千年的体会,很不简单的。

舌头跟心有这么大的关系,那么有没有证明?有,我们古代人犯了心脏病,是通过舌头来抢救的,功效卓著。我们现代人心脏病犯了,当然立即给他吃硝酸甘油,或者上氧气;古人没有硝酸甘油啊,也没有氧气来抢救,那古时候的人怎么抢救呢?古人就用筷子把病人的牙齿撬开,用手把病人的舌头拉出来,人的舌头底下,不是有两根青筋吗?这个青筋里头的血有讲究,道家认为可不是一般的血,叫做“金津玉液”,负责抢救的人拿一根三棱针,对着这两根青筋轻轻一刺,它就出血,一出血,就把人给抢救过来了。

佛门里有人专门刺舌血写佛经供佛,刺的也是舌下血,不是舌尖血。我自己这30年来,从来都是“返舌”的,也就是卷舌的;除了吃饭说话,其余时间我的舌头都是卷着的,连睡觉舌头都是卷着的。我的心脏病有多厉害啊,30年前,我三根主动脉有两根是打结的,只能用一根,医生都很奇怪,照片子看得清楚极了,医生说你怎么靠一根主动脉就活下来了?我说我的方法就是卷舌头,这个方法道书上叫“卷舌塞喉”,在《道藏》里面可以找到这个方法。我这个身体条件,我都能修道,都健健康康活到了9O岁,走路年轻人都得跑着跟,你们比我年轻,身体条件也好,更没有问题了。我卷着舌头,就让心脏没犯事,你说“舌为心之苗”有没有道理?等我炼内丹、“采药”的时候,我能把我的舌头伸到我的小舌的位置,这儿叫“悬膺”,又叫“十二重楼”,这个时候自然“息停脉住”,入了定了。舌头就这么重要,佛家也好,道家也罢,舌头伸不到“十二重楼”,不“搭上鹊桥”,修行人就没办法止息入定。

◎喉气和取,出息时便闭气,令外不入,内不出。是拥塞喉关(卷舌塞喉)也。——《真气还原铭》

所以我们修炼的时候,舌头要卷着。最初,你们把舌头顶到上牙根这个位置,相当于拿舌尖舔上牙根,这叫上龈交。然后慢慢地,随着功夫的加深,舌头会自动往里舔。修道真对路的话,舌头都自动往里卷,而且不同的阶段,舌头卷的位置是不同的。卷舌上顶,这个在丹道里称“搭上鹊桥”。为什么叫“搭上鹊桥”呢?因为人体有任督二脉,督脉管着所有的阳经,任脉管着所有的阴经,那么人生下来以后,舌头平伸,任督二脉的连接就断了,所以修道返先天,就要搭上鹊桥,把任督二脉给联系上,所以要卷舌。

后面讲内丹“采药”的时候,也需要用这个卷舌。功夫深了以后,人的脖子和两腮这么动一下,舌头就能碰到小舌上,这个时候,修道的人全身都会产生震动,这就叫“六根震动”。“六根震动”是什么呢?是“丹田如火烧,两肾如汤煎”——两肾就好像热水烫着似的,肚子如火烧,眼睛冒金星,两耳灌风——左耳龙吟,右耳虎啸(左耳出现“吟吟”的声音,右耳出现“呼呼”的声音),脑后椎鸣——出现“咄咄”声,身体产生“轰轰”的感觉,这个就叫六根震动。

◎丹书上也有“六候”的说法: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生风,脑后鹫鸣,身涌鼻搐。这六种景象即表明修道已到“产大药”的时候了。

那么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出现所谓的神通,神通是禅定的副产品,真入定以后,出现神通还是有可能的,所以舌头在修道当中有这么重要的功用。不修道的人,卷舌舔上颚也有很多好处啊,最大的好处就是专心。你试试看,比如你做事情,舌头卷着,你会专心,看书专心,做事专心,也能改善睡眠;很多人修行入静,说我入静不了,就因为没有卷舌。

我30年前有心绞痛,这个疼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是剧疼,从背后往前疼。怎么办?咬紧牙,嘬舌头,轻轻地吸气,不超过五分钟就不疼了。

再一个,因为我经常卷舌、嘬舌,我就不爱喝水,只是勉强喝点,我平时一天咽下的口水不少于半茶杯。卷舌就有口水,这个口水在道书里就叫“长生酒”,它不但帮助消化,还能治胃病。你们别看我现在9O岁了还能健步如飞,我身体条件并不好,可以说修道的基础比绝大多数人都要差。我17岁就有胃病,胃溃疡、胃下垂,因为我老卷舌,嘬舌头,结果比平常人咽的口水多,因此,我的胃病就好了。现在,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凉的热的都一样,吃冰块也行,吃热的也行,根本不像90岁的胃口和适应能力。唾沫里有多种酶,有蛋白酶、脂肪酶这些好东西,它们是碱性的,可以中和胃酸,可以让食物很快地在胃里消化。消化好,营养好,面色也就会好。

◎《道法会元》上说,舌头主动,象征心,卷舌、嘬舌、舌抵上颚,能调肾水上升,灌溉泥丸,贯通全身关窍,象“金桥引神”、“鹊桥引情”一样,使情归性.阴复阳,益处极大。

还有一点,舌头还可以治疗男人的早泄,一对男女做爱,做爱时女的嘬紧男人的舌头,他就不会很快漏精,奥妙就在这儿。在丹道中,卷舌也是防止精气外漏的一种方法。

有时候,有的人因为有病,舌头肿了——舌肿,下身也一定肿,有些搞临床的大夫就有这个经验。舌头为心之苗,在丹道中还认为它与人体的生殖器官息息相关。所以卷舌可以防止漏精泄精,可见舌头在修行中是如此地重要。这个方法,在道家叫“卷舌塞喉”,实际上也是金丹大道三大秘诀之一。

以前我们讲过,金丹大道三大秘诀,一是“玄关一窍”,二是“抽坎添离”,三是“饮刀圭”。这个卷舌塞喉的方法,就叫“饮刀圭”,是修道三大秘诀之一。什么叫“刀圭”?圭就是过去大臣上朝见皇帝的时候手里拿的东西,这个叫圭;古代的兵器里有像这个圭的,叫刀圭,我们的舌头就像

这个刀圭。但大数人看到的书上解释是,“刀圭’是两个土字,这两个土在河图洛书里面就是戊己土,戊土和己土,戊土就是“情”,“性”叫己土,我们把口水咽下去以后,就是让戊土和己土“和合”。这时候,口水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把情跟性和合,所以丹书里把它叫“黄婆”,就是做媒的,它起个媒介作用,令我们的情与性结合。内丹修炼,必须要用“黄婆”,我们一咽口水才能把中丹田窍的“戊土”情带下去,和下丹田窍的“己土”性结合,“黄婆”的任务在丹书里非常保密,这种方法就叫“饮刀圭”。戊己二土以黄婆为媒,才能“还精补脑”,单纯的性(性激素)或者单纯的情(向性腺激素),都没法直接用来“还精补脑”,所以要用口水来媒介一下。有些人胡说八道,说“还精补脑”就是“用精液来补脑”,这个就太离谱了。精气化为精液的话,基本上跟修道没什么关系了,还能补脑?这种说法真是不可思议。

◎真汞原非尘世汞,真铅不是出山铅。一情一性先天药,锻炼归根了大还。——《象言破疑·破疑诗》

◎咽液服气为饮刀圭。——《元始天薄说得道发身经》

所以口水用处非常多,平时可以治胃病、心脏病,能使人心思专一;炼丹能当媒介,带领情跟性的结合,所以我们平时舌头尽量要卷着。

那么修道的时候“饮刀圭”,怎么知道戊土和己土已经结合了呢?我们修道的时候,二土结合有特定反应,就是我们的肚子里会出现声音,“咕噜咕噜”的,这不是胃蠕动或者肠蠕动的声音,而是二土结合以后,就会产生一个个小水泡泛起似的声音,而且你洱朵能听得见,如果你听到有五六声,那你这个功就算练成了——这个在丹书里边叫“交罢”,也叫“水火既济”,完成了.你出定醒来以后,全身非常轻松,舒服极了。

以上,我们算是把“七支坐”嘴的要求讲完了。

除去嘴以外,还有眼。谁都知道,眼是心灵的窗口,这个眼的要求,在“七支坐”里边叫“垂帘’——垂帘就是眼皮自然耷拉着,不要闭紧。任何修行的人,眼睛都不要闭死,自然地耷拉下来,就有一线白光在眼前;如果你闭眼的话,就把心火憋在里面了,就会充血,两个眼角甚至会出血。我的眼角也是出过血的,后来才眼皮一垂,垂帘以后就好了。另外,眼睛不能因为垂帘就俯视,要正视。正视就是不要往上往下往左往右看,平视,然后要想内里,就是返视敛神。到了高级阶段,修行的人会出现一种“白玉观音相”,就是眼珠子上翻,是观顶的。修行到了高级阶段的时候,人的眼珠自动就这样了;如果能这样顶视似地返观,再意守膏肓二穴,想走就走,生死自由。生死自在了没有?不见得,“坐脱立亡即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禅宗大德这话的意思是,虽然有这个本事,但是“先师意”——了生脱死、生死自在的能耐,梦都没有梦见呢,因为这个只是功夫,而不是正果;但即使是功夫,你们想用这个办法离开人世,还差得远。

◎临目,目欲闭而不闭,欲开而不开,令幽显相关,存注审谛。——《云笈七签》

也有人好表现,急着要“白玉观音”,就把眼睛愣翻上去,这也叫“白玉观音”,有高血压的“观音”——功夫不到,勉强做血压一下就上来了,受不了了,所以修道还是要道法自然。

“七支坐”里面,眼睛一垂帘、二平视、三返观、四敛神。返观,功夫深了,自然观得长久,道书中说“久视才能长生”。返观什么意思?我们想背后、观内在,神光内敛,这就叫返观敛神,这就是得长寿的不二法门。

《金刚经五十二家解》中有一句话:“自古千佛万佛无不是顶天立地,鼻拉直,眼拉横,两眼看两眼。”大家可以来体会一下:鼻拉直,就是下巴微收,鼻子不前翘,呈一条竖的线;眼拉横,就是眼睛平视,呈一条横的线,这个就是面部“十字架”。所以你看,基督教也好、佛教也好,都有这个,有个十字架,一进教堂就有十字架,所以哄鼻拉直,眼拉横。要轻柔地展开,不能太用力。

这好懂。那么修行界多年来争论的是什么呢?就最后一句“两眼看两眼”。能看的“两眼”是一双眼睛,这个好懂;但是眼睛看的“两眼”是什么?就有人出来忽悠了,说是肚脐眼啦、腰眼啦,这不对——相当于妈妈告诉孩子说“你是从我胳肢窝里边生出来的”。诸佛的眼睛看什么眼?这一点始终是保密的。真懂密宗的人就知道,诸佛看住的这两个眼,其实就是密处的两个,是“无漏”的;诸佛内视,返观内照,就是这么两眼看两眼的。

当然,大家听了哈哈大笑,觉得这怎么可能。大家笑,不过就是觉得上面两眼尊贵,下面两眼下贱。这谁规定的?这是自然本原吗?不过就是人的观念。人的这观念哪,最靠不住,佛家叫妄念,如果没有下面这两眼排泄,哪个人活得下去?

《道德经》开篇是“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后来又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他什么意思呢?上等根器的人闻道,他就很认真地去学、去练;中等根器的人闻道,半信半疑、若存若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下等根器的人闻道,一听就哈哈大笑。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层次的人不笑的话,那就不是“道”了。庄子讲“道在屎溺”,庄子是最了解老子的,这是庄子说的。

所以人们为什么一听(下面两眼)就要“大笑之”呢?当然,佛菩萨要看下面两眼,这能不“大笑之”吗?如果不笑了,这倒不是真道了,所以老子就点明这个。不过一定有人会站出来大骂我在胡说,侮蔑佛祖,罪过!罪过!

◎问曰:“道成之后,寿与天齐,何以颜子三十二岁即死乎?”答曰:“道成以后,身外有身,是云真身,又云阳神。阳神乃金刚不坏之真身。道至阳神出现,回视幻身如一堆粪土,何足恋之!圣贤暂存幻身者,不过为修真身耳。真身即成,幻身无用,不弃何为。”——《修真辨难》

在《庄子》里,还有这样一段记载;“它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这段是说,孔夫子一听他的徒弟颜回做到“坐忘”的程度了,这个不简单啊,似乎得道了啊,于是“蹴然”。古人都是跪着坐的,屁股落在脚跟上,这个时候孔子赶紧直起上半身问:“何谓坐忘?”坐忘就是打坐达到了“忘我的程度”。颜回用这个词形容自己的感受,孔子是过来人,一听这个有意思啊,赶紧问;颜回就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孔子一听,真得道了啊,于是给颜回印证说:“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当老师的说:颜回啊,你“同于大通”了,天人合一了,无是非善恶的对立了,很清楚地了解造化的变化无常了,果真如此圣贤啊!颜回啊,这一回你是真得道了,我也只好跟在你的后面向你学习了。

这是庄子讲的孔子和颜回师徒俩修道的对话,庄子是得道的,老子是得道的,人家孔子和颜回也是得道的。所以,真要了解儒家,就得好好修道,因为古人是儒道不分的,真要把握儒家的“仁”悟通才行。“仁”不单是仁爱的意思,也是果仁的仁;仁是核心,人事的核心是什么,请大家悟。那么,颜回这个时候请教老师,事实上他已经在修“无为法”了,这个时候只能报告自己的心得,由老师来印证,没法抓着个具体的方法修了,所以孔子也只能给他印证,没办法具体教他了。真实身体力行实证修道的人,才有可能真正明白这些圣贤的真意啊,只是看看书本就能真懂?我看不是。内行就知道,看《道德经》之前最好先看《庄子》;看《论语》、《易传》之前,最好先看《孟子》。为什么呢7我们悟还不够啊,只好先从容易一点的地方下手。庄子这一段既说道也论儒,我们现在知道“坐忘”,就是我们修道的时候,要“堕肢体”,身体要松,要虚,真正炼精化气合格了,几乎没有身体的感觉。这是身体的,要放松,精神上要“黜聪明”,就是放逐那点小聪明,别在妄想里面打转,这样才能“离形去知”,而后“同于大通”,就能够跟宇宙大通合一,“同于大通”了,也就是得道了——这里的“大通”就是宇宙天地间能动的那个本体啊。

◎坐忘者,长生之基也。故招真以炼形,形清则合于气。含道以炼气,气清则合于神。——《道枢·坐忘篇下》

“黜聪明”,“离形去知”,讲得多精彩啊,不愧是“贤哉回也”,连老师孔圣人都很佩服。这说明,修道跟我们求学问不一样,求学问的人是“为学日益”,知道得越广博越好;而修道呢,“为道日损”,并且“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是老子《道德经》里讲的。你要“坐忘”,修道的人得舍得把自我的东西一点点丢掉;甚至修功夫,功夫的高低也看你舍掉了多少,所以“为道日损”,它跟求学问是不一样的。这个人学问大,不等于得道了,这是两码事。修道是要讲功夫的,不是嘴巴讲讲,玩虚的,所以要真正“黜聪明”。我们常常自以为聪明,黜就是黜弃,我们那点小聪明还是靠边站吧,别以为自个儿很聪明。修道的人就要去掉聪明劲,要“离形去知”,把你的那些“知识”,让你那些自以为是的东西靠边站,别老记着自己了不起。你懂得多,那连功夫都练不成,更不用说得道。你是大官也好,将军也好,一介平民也好,只有“离形去知”,你才能修到与宇宙大地间的大道相同——“同于大通”。这是孔子给颜回印证“坐忘”。在《庄子》的《大宗师》里面,后世的儒家养气,修道修到“大宗师”的大儒,就能达到这个程度。

◎夫欲修道,先能舍事,外事都绝,无以忤心。然后安坐,内观心起,若觉一气起,即须除灭,勿令安静。虽非贪着,浮游乱想,亦尽灭除。唯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凝空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行而久之,自然得道。——《洞玄灵宝定观经》

因为“为道日损”,要“离形去知”,所以修道的人要恬淡虚无,诸葛亮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修道的人要淡泊宁静,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更要舍掉自我的聪明啊,功利啊。自我的执著舍弃得越多的时候,也就是修道的功夫越高的时候,“损之又损,以至之无为”,那就是真正修大道了。

好,我们回过来继续讲“七支坐’。我们要学习“自古千佛万佛”,要“鼻拉直”,下巴这么微收,鼻子好像和肚脐有一根线,把它轻轻拉直。修道,鼻子有大用处,鼻子的鼻尖在修道的时候叫“鼻准”。这是什么意思呢?修道的时候,这是一个保险装置,鼻尖是一个保险器。为什么?因为我们一开始修道,许多人总是喜欢守上丹田,尤其是不少出家的和尚。和尚是一开始修行就练“性功”,也教人家守上丹田,甚至有人胡说这是什么“上玄关”。功夫不到,一守上丹田,血压就升高,除非你是低血压,否则这么修行要头晕胸闷的,会心烦练不下去。

那么正确的修法,是先从“海底”开始,当我们功夫已经到了“精满气足”、阴窍颤动的时候,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会产生“先天一气”,这时候才能补脑。这时候,才需要我们改守上丹田;但守上丹田之前,先守鼻准。为什么呢?你意守鼻准,鼻梁会自动产生一线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自动帮助我们用意,不需要我们有意。这么修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防止高血压,防止脑充血,这时候鼻子是一个保护装置,叫“鼻准”,也是诸佛“鼻拉直”的目的。所以现在出家的师父要注意,这个时代高血压、心脑血管方面的毛病这么多,要传法指导众生,自己一定要用心修行,见地要高明,懂得人体的道理,才好传法度生。

谈到鼻子,密宗里还有一种方法,叫做“九节佛风法”,也是通过鼻子来练呼吸。人的两只鼻孔是不一样的,男的是右边鼻孔构造精细,所以“九节佛风法”里用它来吸气;女的是左鼻孔精致,所以用左鼻吸气,右鼻吐气,这是密宗用的方法。

那么“七支坐”里,“手一支”手部的要求是什么呢?我们只知道“合十”,这是佛教显宗的手势。我们看有人合十是这样,这是不对的;要这么合十,肩松开,背圆了,正好通夹脊窍——所以你看,佛道两门的修行都是相通的。为什么?因为都是要人来修,人体都是一样。


    佛教密宗里叫“结印”,这个最常用的手印,叫弥陀印,就是阿弥陀佛的手印。阿弥陀佛的手印有九品,我们练着练着就会自动变化。它最初用的手印就是这样,右手的中指对着左手的掌心,然后两大拇指形成一个圆,可以挨着,也可以分开,这个一看就知道,是弥陀印。电影里那个一休和尚,他结的就是弥陀印。第二品就是阿弥陀佛的定印了。当他入定的时候,他的手就变成一个方块样的,是这样的姿势,仍然是中指要对着掌心,然后这样。
 

观世音菩萨的手印有三品,一品是这样,右手在外面,形成花篮的形状,这个右指压着左指合起来,右小指再压,然后一个一个的这样形成一个花篮。这个叫“九品莲花印”,右手大拇指压住左手的大拇指,形成九个瓣,下面合住,这是观世音菩萨的第二个手印。

 

密宗里不同的佛菩萨,对应不同的修行状况,而手印则相当于他们的另一个名字,所以在佛教密宗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手印。修行人要接他们的信息,就要先选定“本尊”,然后结相应的印,念相应的名号或者咒语。我们修道的人,把结手印叫“掐诀”,一般掐的诀叫“太极阴阳手”。为什么要这么掐诀呢?这样一来人是虚腋的,两肩撑开;不能这么放,这么放会影响呼吸。掐好“太极阴阳手”的诀,然后放在腿上开始修炼。

 

我们到白云观去看,那些得道的“真人”——供的真人像,比如三清——太清、上清、玉清,他们掐的诀都是“子午诀”。为什么叫“子午诀”?因为左手无名指的指根这个地方,叫子;中指尖这个是午,所以真人们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掐住左手的子位,然后左手拇指掐右手中指尖,然后翻过来放在腿上,这个叫“子午诀”,道家真人“手一支”都是这个掐法。

◎左手大指(拇指),捏定(右手)中指。右手大指,进入左手内。右手在外,为阴抱阳,此名子午八卦连环诀。捏定后将手置于下丹田处。《经》云:手脚和合扣连环,四门紧闭守正中。等心气适和后,含眼光,凝耳韵,舌抵上颖,调鼻息。——《捏子诀》

“子午诀”的作用是什么呢?它的作用是“镇惊辟邪”。一旦修行人受惊,手就自动地掐紧了,这一掐紧,就能够保护我们人的中枢神经,所以这是一个保护装置。

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制幻”,掐住这个诀幻觉不容易出现。我们修道的时候,美女来了,亭台楼阁来了,什么狐狸精啊都来了,掐住这个地方能镇惊辟邪,幻觉就没那么容易出现了。修道是容易受惊受邪的,比如你在修炼,风一吹,楼上的马桶掉下来了,这叫“惊功”。这时候怎么办?你就用手指头梳头,拼命地梳头,同时呼气;如果惊吓得太厉害,单靠梳头还不解决问题,这个相当于小孩子“惊风”了,怎么办呢?洗热水澡,出一身汗——打开热水,慢慢洗,出一身大汗,这个可以缓解,这是防惊。

那么修炼的时候最好就掐诀,先不用掐紧,一受惊.它会自动掐紧;另外修炼的时候,屋里最好不要有猫呀狗呀的。你一打坐,猫狗都往你身上蹿,有时候也挺吓人,所以修炼的屋里头,不要放狗、放猫。要是住平房,等你打完坐一睁眼,你就会发现,玻璃窗外,或者屋顶上,准有猫在那儿趴着——这些动物都是有灵性的,因为它们感觉到你在这儿有好东西,气场好,结果都来了,比人还有诚意。但万一猫“哇”一声大叫,也很吓人,所以“手一支”的要求就是要掐诀或者结印。

那么,肘部的要求是什么呢?首先要“沉肩坠肘”。怎么坠肘?像修行中要“两手抱球”,但不能这么抱,要坠肘,这就有气场了。抱的这个球直径最好别超过三拳,不能这么抱,这么抱气就断了,要在三拳之内才好;要松肩,做抱球的姿势,先往下沉一下。沉肩坠肘两手抱球。

你们看钳工,他拿板锉锉一块方铁的时候,他左腿弓,右腿绷,得这么锉;锻工抡大锤打铁的时候,是坠肘的,不能这样,一这样气就断了,他肯定干不了几下,就得大喘气。所以,肘要坠,肩要沉。其次,腕要提。手部的手腕是提劲儿的,这个叫“坐腕”,坐腕指要扣,指根要塌,手心要空,虎口要圆。大家看过颐和园的狮子没有?颐和园门口的铜狮子,公狮子用爪子玩一个绣球,它要一用力,这个绣球就破了,它不用力,这个绣球就滚了;母狮子按着一个小狮子,它一用力,这个小狮子就受伤了,它不用力,这个小狮子就溜了。这个就是修道中所说的坐腕——就是指尖扣,指根塌,手心空,虎口圆。这都是秘诀,这是对“手一支”的要求。

那么“脚一支”、“腿一支”的要求是什么?修道要排病气,这时候对脚的要求是这样的:首先,要脚掌内扣。脚掌这么一内扣,自然会敛臀、提气裹档、臀胯自圆,同时会有一股气包围。所以脚要跟肩一样宽,然后脚内扣,这个很重要。脚内扣要有空的感觉,脚的中心空,人的病气才能不断地排出去。人体排病气有两个地方:一个是脚心,一个是腋窝。感觉脚入地三尺,病气就下沉了。另外,我们平常都站成八字,力量压在外侧,内侧通不过去,肾经走内侧,因而肾气不通。所以修道不能站八字,要平直站,与肩同宽;走路也不能往外撇着脚走,修道人走路要直走,别走八字,平时如看到有人走路八字脚,此人老年必孤独。

其次,是脚趾分开。这么一站,好像每一个脚趾是张开的,其实你穿着鞋怎么能完全张得开?但是感觉是张开的。站桩就这样站,最好盘坐时也一样,好像自己坐在高凳上,让膝盖与脚尖垂直,不能膝盖超过脚尖。还要想象有块白布,把你的档都包起来了,就是我刚才讲的,提气裹档。站的时候,微微前倾一点,提一下脚腕,脚腕就提起来了。这样久而久之,站出功夫以后,别人踢也踢不动,这就有些意思了。所以腿支的要求有四点:一、档要圆;二、坐不实,就要想着要站起来的样子;三、脚心内扣;四、脚平吸。

◎坎离莫向北南求,火性飞腾水下流。二物如能颠倒过,水升火降结丹头。——《象言破疑·破疑诗》

站着练的时候,如果老意想下面,会拉稀,这叫“肾水太过”,就是肾水下沉了;如果站得牙疼,或者长疮上火,眼睛有问题了,这叫“心火上头”,这是意守的位置太高了,所以修道要把握平衡,平衡最难.

我们讲“七支坐”,已经讲完了眼一支、口一支、手一支、脚一支、腰一支,大家现在知道了,腰要挺直起来,任何时候腰要保持正直,身正为养生第一法。现在比较难的,就是颈与肩,颈一支、肩一支最难。

有一年,我到加拿大给人讲课,我就告诉他们“七支坐”的做法,现场有好多中国的师父也都来了。在加拿大温哥华,有很多“中国师父”,他们是靠教我们的传统文化,教功夫吃饭的。我讲“七支坐”,两个半小时连讲带示范就完了。我一出会场,他们拉我过去说:李老啊,你知道吗?我们在加拿大讲“七支坐”,要讲两年半啊!你讲了两个半小时秘诀就全抖出来了,我们还有饭吃吗?我当时非常后悔啊,所以我以后到国外,就不敢讲了——别砸了人家的饭碗啊。

还有一年,我到瑞士讲课,讲到肩一支、颈一支的时候,当时在座的全是外国人,都是西方人,他们说我们听过。我问谁给你们讲过?说是有一个澳大利亚的歌剧演员讲的。这位歌剧演员怎么修起道来了呢?原来这位歌剧演员名字叫亚历山大,1899年他32岁,有一天唱歌的时候他忽然唱不出声来了,他很痛苦,这是他的职业啊!

他唱不了了,于是回家对着镜子研究,他发现:每当他收颈,藏喉、头一顶,就唱出来了,他很惊奇。此后,他就不唱歌剧了,就用这方法给人治疑难病。他在欧洲、美洲行医达4O年之久,他一般见病人讲三句话:第一句话就是你脖子要放松。比如病人来了,有一种病,尿床,亚历山大自己也尿床,三十多岁了还尿床。病人来了以后,躺着或者坐着、站着都可以,亚历山大第一句话就是,你脖子一定要放松,不能绷着。这不行,因为一绷紧了,气就不通了,所以脖子要放松。第二句话是下巴内收,头轻轻地向上顶,向前一点一点地顶,别使劲,不要让脖子僵。“脖子不能僵”这一点非常重要,脖子要松,要能够转动,头向上、向前轻轻顶,一点一点地顶,这是第二句话。第三句话是感觉你的背慢慢地长宽了,腰和头要拉直,就像是一个十字架,身长高了,背长宽了,就这么三句话。

他就用这三句话,用这套办法治好了无数疑难杂病。他的影响还不小,欧洲人很多人都知道他,知道脖子要松,下巴要内收,头要顶。为什么下巴要内收呢?为什么脖子要松?因为下巴一内收,我们脑后的玉枕窍就开了。玉枕窍是我们的上丹田窍相对的地方,在脑后叫玉枕窍,它实际上是人的延髓所在地,它平时是关着的。玉枕窍是特别窄的,所以又称之为“关”。那么开它的方法是什么?就是让它平展。我们平常人颈一紧、头一仰,脑后玉枕就关闭了,现在我们一收下巴,头轻顶,脑后就平展了,这个叫“开玉枕”。玉枕窍又叫“神窍”,它是“出神”的地方,所以在夜里,你要这么一开玉枕,有眼通的人就能看见你放光了。庙里头、教堂里头我们看佛像、神像,它们的脑后有个光圈,基督教叫“圣光”,佛教叫“觉明”。开玉枕窍要收下巴,可是你一收下巴,脖子紧了,这不行,脖子还不许紧,这就是“颈一支”的难处。

另外,我们人体有任督二脉。前面的脉就是任脉,“任”就是生孩子的“妊”的意思,督脉就是总督阳脉,任脉是总任所有阴脉,这是两条非常重要的气脉。相比较而言,督脉不好打通,任脉好打通,尤其是女人容易打通。那么通的方法是什么?就是收颔藏额,而且脖子不能僵,轻轻地、一点一点地动,好像夹着一个乒乓球在脖子下;有这个动作以后,你就有一种似尿非尿的感觉,这就是任脉打通了。

◎人身任督二脉.为精气之源。督脉起于小腹,贯脊而上行,又络脑自脊而下。脑为髓海,命门为精海,实皆督脉司之。——《庄子集释》

  
    脑后这个位置叫玉枕,是最难通的关。修道的人知道.人背后有三关:尾闾、夹脊、玉枕。尾闾是最好通的,所以形容它为鹿车,跑得快;形容夹脊为羊车,比较慢,比鹿车慢一点;最难通过的就是玉枕关,就是这个地方,这里面是延髓,非常狭窄,不容易通过,于是古人就叫它“牛车”,意思是最慢、最难、最负重。《六祖坛经》里面,六祖说“常驭白牛车”,什么叫“常驭白牛车”呢?因为玉枕窍不容易通过,所以修道人在没有通过督脉,过不去的时候,就想象有一条带子绷在脑门上,拉着一辆牛车爬坡,这一爬坡,玉枕窍就通了,这就是窍门。为什么叫白牛车,黑牛车不行吗?白指的是西方庚辛金,在正统道家来看,人体的背后就叫西方,五行属金.人体正面五行属木,所以通玉枕是从后面用带子拉着牛车爬坡,所以修到这里的人,往前一感觉,往前一拉,牛车就上去了,所以叫“常驭白牛车”,这是通关通玉枕的,这也是窍门。而后修道的人就出现“神光”了,外国人叫“人体辉光”,它的奥妙是你打开了玉枕窍,所以要收颔藏额,后脑平了,玉枕也就开通了。四面放光的感觉,很妙。

◎玉枕者,玉者贵重也,枕者枕骨也。仰卧着枕,脑后之骨要保重,甚于执玉,故名玉枕。——《甲乙经》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而修道的人应当读《西游原旨》,这是王重阳“全真七子”中的邱长春邱真人写的。里面讲到,观世音菩萨给了唐三藏三个紧箍咒。那么菩萨为什么给他紧箍咒呢?是怕孙悟空捣乱。孙悟空是什么?孙悟空是“心猿”,就是佛家讲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里边的“意”,就是人的胡思乱想,所以孙悟空一个跟头就到西天了,我们一想纽约就到纽约了,一想月球就登月了。人的第六识没有修成正果的时候,就是胡思乱想。人胡思乱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大部分时间不过是个“性”,性欲的性。所以“心猿”孙悟空手里拿着个金箍棒,金箍棒是什么?原先叫“定海神针”。这枚针平时藏于海底,定住“东海”,一旦被孙悟空拿走,那就要它大就大,要它硬就硬,要它软就软,这都什么意思啊?男人的男根,平时缩在下阴(下阴也叫“海底”啊,佛教密宗叫“海底轮”,这是海的“底”,前后联系,其实就是“东海的底”),这“神针”在东海的底定住东海,可不就是“定海神针”吗!为什么定住“东海”而不是“西海”?因为太阳东升,东方主生气,生生不已,所以此“东海”又叫“气海”,储存“生气”的海嘛,就这么简单。然后孙悟空来了,人开始胡思乱想了,一想就想到性,于是“神针”就成“如意金箍棒”了;“如意”是大小软硬变化多端,“金箍”不过就是一圈包皮箍着。那么孙悟空不用它的时候怎么办?道书《西游原旨》说是“藏在耳朵里”了,肾开窍于耳,不过就是放到肾窍里。

◎《西游记》者,元初龙门教祖长春邱真君之所著也。其书阐三教一家之理,传性命双修之道,俗语常言中暗藏天机,戏谏笑谈处显露心法。古人所不敢道者,真君道之;古人所不敢泄者,真君泄之。一章一篇,皆从身体力行处写来;一辞一意,俱在真履实践中发出。其造化枢纽、修养窍妙无不详明且备,可谓拔天根而钻鬼窟,开生门户而闭死门户,实还元返本之源流,归根复命之阶梯。悟之者,在偏即可成圣,在释即可成佛.在道即可成仙,不待走十万八千之路而三藏真经可取,不必遭八十一难之苦而一斤斗云可过,不必用降妖除怪之法而一金箍棒可毕。——《西游原旨·刘一明序》

我们现在明白了,长春真人邱处机写的《西游原旨》其实全是写怎么修道的,但没有人给你们讲明白,你们只好当神怪小说看;即使讲明了,你们又“哈哈哈”——“下士闻道,大笑之”。学心理学的人知道,有个叫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类的潜意识、无意识总是离不开“性”,他一说就“科学”得不行了,其实我们的古人早知道人性是这样。

那么人的意识,心猿孙悟空总往“性欲”这里跑,总要玩耍金箍棒,怎么办呢?观世音菩萨通过唐僧给他戴了一个紧箍咒。这什么意思呢?就是这条箍子在头上这么一紧,人是不是有头皮一张、两眉展开的感觉?如果这条紧箍咒越来越紧,人的头皮越来越张开,就能克服修道人的胡思乱想,这个就是修道的一个秘诀,就叫“展慧中”——慧中一展,胡思乱想就停住了,这就是奥妙,这就是降伏胡思乱想的办法。修道的时候胡思乱想怎么办?不要紧,抬头皮把头皮张开,别使劲,微微的,然后眉开嘴笑,展开“慧中”,一展开慧中,你的胡思乱想就断了。

前面我们讲过收颔藏颔开玉枕窍,也就是开神窍。这个办法是开上丹田窍,也叫开意窍,也叫“展慧中”,也就是展眉开颜,一展慧中,就把上丹田窍打开了;“展慧中”,眉开了,嘴自然是笑口常开。佛像是面带慈样的,如果佛像闭紧了嘴可就不是面带慈样了,所以修行人嘴不能紧闭,嘴要微张——除非你在“升阳火采药”的时候,要紧闭。嘴微张,牙轻扣,舌要卷,听耳韵;耳朵叫“听耳韵”,实际上就是返听,好像在听耳内的韵律。

在长春真人邱处机写的《西游原旨》里,观世音菩萨当时送给唐三藏三个紧箍咒,不是一个,但是《西游记》为了简化它,就只剩一个紧箍咒了。那么修道的人,这三个紧箍咒的用处在哪儿?第一个是“展慧中”,第二个是“展肩膀”,第三个紧箍咒用在胯上。

所以修炼的时候,修道人的身体就形成这样一个形状,背张开来像弓,这是弦;我们平时的脊背中间有条沟,这么一戴紧箍咒,这么一合手,背是平的,夹脊窍也就开了。肩戴紧箍咒,展开夹脊窍,感觉自己的背宽了,背圆了,背张开了。修炼的时候,一颔首,玉枕接通;夹脊也要通啊,气才能通过,否则它过不去啊。

这是肩一支。实际上还有胯一支,也得戴紧箍咒,这叫“敛臀”。这是第三个紧箍咒,带胯、上敛臀、挽胯,以后我细讲的时候告诉大家怎么修。 

如何打通中脉

我们再研究一下顶窍怎么开。张三丰讲过,开顶窍叫“全身轻利顶头悬”,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虚灵顶劲”。其实做起来容易极了,就是收下巴,头轻轻往上顶,一顶以后,气沉丹田,气就下来了;气下来以后,你的手都麻,全身舒服极了,所以叫“全身轻利顶头悬”,就那么简单。太极拳里讲“虚灵顶劲”,打太极拳头要顶起来,可不能用力,不能僵硬,这么一顶,你的顶窍(阳窍)就开了。功夫高了以后,大家将来顶窍是出神的(出神就是出现身外身)。佛教叫“现法身”,道家叫出“身外身”,它是从哪儿出?从顶窍出。

◎九载功圆,则无为之性自圆,无形之神自妙。神妙则变化无穷,隐显莫测。性圆则慧照十方,灵通无破。故能分身百亿,应显十方,而其至真之体,处于至静之域,阗然而未尝有作者。此其神性形命,俱与道合真矣。——《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

那么顶窍在哪儿呢?很多人都说就是百会穴。百会穴是两耳间,耳尖向上头上中间的一点,但顶窍并不是百会穴。它是哪儿呢?它是百会穴前那一点,再往前就是囟门,就是小孩子软塌塌的囟门,顶窍在两者的中间。练功的人,他这个顶窍(阳窍、灵窍)是软的,因为它可以出灵的,摸上去是软的,只有修道开了顶窍的人才会有,是这么一个道理。

在西藏,上师会先让徒弟练功,等过一个月两个月,会摸摸你的顶,看“熟没熟”,“熟”就是”顶开了”,这里是软的了;然后上师用的方法,叫灌顶。佛教密宗里,当老师的每传一个法都要摸顶、灌顶,不过以后要开顶。为了早出功能,用开顶的方法,他们开顶,真的是拿钻头打一个小孔,然后用吉祥草(吉祥草是一种软中带硬的草),从这儿扎进去,避开左右脑(这个得有技术,有本事才行,因为不能扎在脑组织上),探到脑垂体,刺激那个垂体,然后这根草放里面十七天。弟子在黑屋子里要坐十七天,出来以后拔掉这根草以后,能开发他的眼通等神通,这就是密宗的奥妙。

那么阴窍怎么开啊?简单,“松密处”——放松你的二阴;其实你腰一直,自然就“松密处”了。

我们道家修炼,在“无为法”阶段之前,“开三丹通三关”,开上、中、下三个丹田窍,然后“打通三关”——就是通玉枕、夹脊和尾闾三个窍。到了“无为法”的高级阶段,就是开顶窍、阴窍、意窍和总窍。阴窍在肛门前口,它有很多名字,也叫虚窍,也叫会阴窍,也叫“牝门”。然后开顶窍,也叫灵窍;然后开意窍,就是通过展慧中开的两眼两眉间的窍——这三个窍开了以后,就叫“神意相会冲泥丸”。总窍在间脑那儿,相当于松果体,也叫泥丸宫,会有一种神意出现,这就叫“真气”。真气是这么出现的,一般人看武侠小说,以为任督二脉一通,然后真气就怎么怎么着,其实小说家不知道真气怎么来的。

《悟真》云:“竹破须半竹补宜,抱鸡当用卵为之。万般非类徒劳力,争似真铅合圣机。”真铅即先天真一之气也。观此一切,认凡药为仙药者可以悟矣!——《象言破疑》

那么在“神意相会冲泥丸”之后,得真气了,然后是“真气归中”——这里边有个“玄关一窍”的奥妙。就是开这三个窍,头一顶,一收颔,展慧中,“神意相会,真气归中”(归到中脉),这时候,你就不要管它,在无为的状态里让它自动运行。那么人的中脉,前有任脉,后有督脉,中脉也有九个窍,这九个窍在无为的状态里,它自己会把真气停在某个位置上,这个位置就是“玄关一窍”。

◎不识阳精及主宾,知他那个是疏亲。房中空闭尾闾穴,误钉阎浮多少人。
缘督子曰:“一点阳精,秘在形山,不在心肾,而在乎玄关一窍。”所谓阳精者,以其至阳至精,而无一毫阴浊之气也。即本来刚健中正纯粹之精,藏之则为真空,发之则为妙有,所谓秉彝之良心,又谓道心,非后天至阴至浊之精可比。夫阳精在人身中,主宰造化,却除诸邪,古人名之曰真一之精,又曰真一之气,其实皆道心阳精之一物耳。阳精者,先天地所生,为主;阴精者,后天地所生,为宾。主者与我相亲,宾者与我相疏。错认阴精为阳精,行房中御女之术,闭尾闾,勒阴精,妄想结丹,焉能成之!阳精虽是房中得之,而非房屋之房,乃是一身之房,如仙翁所谓“家家有”、“家园种”同一寓意,岂得认为房屋之房乎?——《悟真直指》

中脉上有九个窍,一般的道书上都不告诉你。这九个窍就是最上边有顶窍(灵窍),人的间脑里面有“泥丸”(总窍),泥丸下面有悬膺,下面是十兰重楼,然后是绛宫,然后是黄庭,黄庭下面是炁穴,下面是玄关,最下面是阴窍,也就是海底。阴窍和炁穴之间往往是“玄关”,炁穴跟任脉的气海相对;玄关的位置是自动出现的,你不要管它,等它自己来,你就知道了。这条线,上为顶窍,下为海底,是道家的中脉,道书丹书上一般叫“冲脉”;佛教密宗里讲三脉七轮,七轮也在中脉上。

真气出现的奥妙,就是开阴窍,开顶窍,开意窍,然后“神意相会,真气归中”。有些人的真气会自动走到炁穴,也有的就停在玄关。玄关,每个修道的人位置各有不同,玄关一窍怎么找?怎么知道你的玄关一窍在哪里?几乎所有的丹书都不会告诉你玄关一窍的奥妙。

怎么找到玄关一窍呢?你要先用“定海神针”意守海底,先守肛门前口的阴窍,守在这儿,这儿肌肉就跳;跳了以后,大约三个月,这个气就往上走,到了中脉的这个位置,它就不走了。这个位置大体上离肛门半尺以上,相当于关元穴的后位,每个人不太一样,有的高有的低,这里就是玄关一窍了。它极其重要,以后采药结丹了,结胎、脱胎、沐浴、得药、炼丹全在这里。

历史上,不少人倾家荡产到处访道,询问玄关一窍在哪儿。修金丹大道的人如果不知道玄关一窍,采药以后就没法修炼了。我们要知道,人身有大的经脉二十四条,二十四条脉通了,你身体什么病都没了。这二十四条脉是,十二正经再加上奇经八脉,这就二十条了;然后是人体中间的中脉,道书上叫“冲脉”,还有左右二脉(佛教密宗里讲中脉的粗细相当于中指,两边的左右二脉的粗细相当于小指),这二脉起于左鼻孔、右鼻孔,然后跟中脉的下面会合,这个会合之地密宗称之为“生法官”,也就是我们修道的人说的“玄关一窍”。那么这总共是二十三条。还有一条昵?密宗里边就叫“海螺脉”。

玄关一窍找到了,是最快乐的时候,也是最快意的地方——这个就是真气的奥妙,有的人练了一辈子,也没有出现真气。方法非常简便:展慧中、松密处、收颔、头轻顶,然后意气神气冲击泥丸,真气出现,然后真气归中,也就是进入中脉,这都是自动的,不要管它,这就是到了无为法阶段了。

◎元关一窍少人知,恍惚杳冥含两仪。顺去流归烦恼路,逆来便是圣贤基。——《象言破疑·破疑诗》

现在我已经把修道里面三个最秘密的“诀”告诉大家了,一个叫做“玄关一窍”,包括如何找法;一个叫“饮刀圭”;还有一个“抽坎添离”,我不能在这儿讲,只能个别的人练到一定程度我来告诉你。这是修炼里最保密的三个,因为提早说了,会心生追求,必须保密,到时候我会单独告诉你。没有一本书这么明确地告诉大家,丹书上只是这么说:玄关一窍就是玄牝之门。什么叫玄牝之门呢?就是机去则隐,机至则现。什么叫机呢?又说天机不可泄漏。什么叫天机不可泄漏?天机者,肾气也,肾气就是性气,不可泄漏。这一圈下来,再聪明的人都晕了。现在的人只知道个“天机不可泄漏”了。

现在你们知道了,不要哈哈笑,也不要骂!要真正修道,修大道,不是我保密不漏天机给你们啊。

◎须要不先不后,不将不迎,不可太过,不可不及,坎来则离受之,彼到而我待之,阳复以阴接之,大要不失其时,不错其机。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食其时者,趁时而吞服先天之气也,动其机者,随机而扭转生杀之柄也。食时则后天之气化,百孩皆理,可以全形;动机则先天之气复,万化俱安,可以延年。时也,机也,难言也。要知此时即天时,此机即天机,苟非深明造化、洞达阴阳者,乌能知之。噫!八月十五玩蟾辉,正是金精壮盛时。若到一阳才起处.便宜进火莫延迟。——《阴符经注》 

何答

学生:“展慧中,就开心”,李老,这个我没有听太懂。

李老:这个是要你打开意窍的方法,就是展慧中。什么叫展慧中?比如我们高兴的时候,就眉开眼笑;如果你一天到晚眉开眼笑,就长不出烦恼纹——就是这样,如果你经常心情开朗,眉心就展开了,你的这个窍就开了,这叫展慧中,就是展开意窍的意思。为了让你更进一步理解,邱处机在《西游原旨》里形容观音菩萨给了唐三藏一个紧箍咒,唐僧于是就给孙悟空戴在头上,他一调皮呢,就念咒,这紧箍咒就会收紧,就能降伏杂念,孙悟空就不敢胡思乱想了。你想,这个紧箍咒这么一收紧,是不是眉头就不由自主地展开了?立刻把那些胡思乱想镇住了,这就是展慧中。嘴呢,你就笑,要笑口常开,你才能开心,对不对?面上要和善,你老愁眉苦脸的,你就烦恼多多,缠在里面就不容易开这个窍了,人会变得阴冷、死板、固执,一点都不可亲,还觉得自己楚楚可怜,但不是我见犹怜,而是人见人烦,这个就不好了。

◎凡人轮回生死不停,只为有心。得山云: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若一气不生,则脱生死。——《水云集》
这里的心即是种种杂念妄想,若能降伏胡思乱想,则成道可期。

展慧中,就是展开眉头。气开了,眉展了,舒心了,嘴笑了,开心了,这就是开这个意窍的秘诀。这个意窍,对我们在群体中活动,尤其重要。这个窍呢,叫出死入生——注意,不是出生入死,人的意念,是从这里出入,也就是说发射和接受的;人的情感也是从这里发出的,人的七情六欲等,就是从这里进进出出,所以你才能“通感”,很直接地感受到别人的情绪,也能让别人感受得到你的情绪。所以,我们在群体中,要进出开心的、快乐的信息,大家也欢迎你,你也就开心了;如果不是这样,不是展慧中,而是皱眉头,这个样子的自哀自怜,虽然看上去美得像林黛玉,其实是相当愚蠢,因为谁都怕这么一个提也提不起来的人,真正无可救药,也就没人理这个人了。所以为什么叫慧中,就是智慧的中庸之道,要让情绪“引而不发谓之和,发而皆中谓之节”,要“和”、要“节”,就是要恰恰好,符合中庸之道,这才是聪明人;相反自我可怜得没完没了,不仅不美,还丑得要死,似乎智商都有问题了,没有智慧。所以古人将此精确地称为“展慧中”。

◎出生入死,生之徒(途)有三,死之徒(途)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有三。——《道德经》
老子这段话说明人类的生命非常有限,并且时常处于危险的状态。

学生:老师,身体放松还有其他的诀窍吗?

李老:可以吐气放松。轻轻地缓慢地吐气,但不要长时间地吐气,吐久了会很累的;吐的时候可以有声音,也可以没声音。

还有一种方法是观想全身像蓬松的软面包,又有点像喝醉酒,又有点好像傻掉的感觉,如醉如痴——注意千万别拿劲,别弄得身上绷得紧紧的,绷着劲的身体不会放松。但也不要落入困的状态,否则就会很想睡觉;保持放松,但也要保持一颗清明的心,不要变成昏昏沉沉的,有所定,也有所觉。

好,大家试一下。身体放松,嘴巴放松,舌头不碰到牙齿,上牙床和下牙床分开,开始吸气……不要紧张,自然地吸气……不要想着吸,也不要想着呼。宁肯少呼,宁肯慢呼,不要太用力,身体松弛,呼得自然一点;呼的时候,身体可能会发胀,脚心有感觉,脚心中央的穴位好像有气串来串去,有的时候好像脚心在“嘬”气。

累了可以停一停,不呼不吸,可以张嘴放松,口水太多就整个咽下去;鼻子有病的人,会流鼻涕;有的人会打哈欠,不用理会这些情况。老年人坐不住的,可以垫个垫子靠着墙练,可以靠着直背的椅子练,但是背一定要直,不能躺着练。

学生:在打坐过程中鼻子痒,可以挠挠吗?如何守下丹田?

李老:打坐当中会出现很多种情况,比如腿疼啦,鼻子痒啦,腰痛啦……一句话,再难受都要忍!第一次坐下来,要忍,以后才能坐下来;腰要挺直,弯了马上要挺直,背痛要扛过去;流鼻涕,不能擦鼻子,擦了以后,手会痛;腿盘久了也会疼,麻胀、酸痛,一定要忍过去;身上痒、流眼泪,都不要用手去碰。

守下丹田的方法是:降阴后,手护着下丹田位置,前后、左右、上下斜着转,用心念守这一动;要慢,不要用力,孩子似的轻轻呼气,如果死死地抱住守的念头反而守不住。从背后守效果比较好,如果不从背后守,从前面守,有些人需要用儿天时间来慢慢把握。守你的腹腔,小肚子里头,好像气在转,甚至于带动全身都转。

◎所谓“降阴”,丹书中也叫“降阴符”,方法采用象坐的姿势(见P135图),张口呼气,重呼不重吸,意守脚心(血压高者)或中丹田(血压正常或低者),“呼呼呼吸”,即为降阴。

学生:老师,我们现在可以开始打坐了吗?

李老:好,现在第一步,盘腿。腿收进去,能盘到什么程度尽量盘。

第二步,两只手掐“子午诀”放在腿上,右手的食指和大拇指掐左手的无名指,左手的大拇指掐右手的中指。

第三步,手臂轻轻放在腿根上,胳膊不要贴着胸部,贴着胸部内侧会导致呼吸困难。

第四步叫搭桥。搭桥就是舌头要卷,用力来嘬舌头,牙齿要咬紧,头要直,不要低头,这样子才不会胡思乱想,才不会昏沉。咬紧牙,嘬紧舌,不能张口,轻轻地吸气,别管呼——吸长,吸短,腰直,这样才能“三阴内收”。如果阳举,吸几口气就倒了,一会儿就会出汗的。嘬舌头——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嘬舌头能起到治病的作用。咬紧牙嘬舌头,吸气,别考虑呼,同时意守丹田,把手放在大腿根部;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掐左手无名指指根,子午诀的好处是防漏精,防止出现幻觉.

◎《道法会元》中将搭桥之法称为“山泽通气”,讲炼丹静坐时,卷舌顶腭,慢慢调息,做到外无所入,内无所出。

然后吸,稍微一忍,别想着呼,不能吸长,就吸短,吸两下也行,停一下,接着又吸;千万别松牙,别松舌,如果松了都要从头来,口水多了才咽。痒痒,难受,忍一忍,刚开始练打坐,是有困难的,不好受;吸,忍一忍,别考虑呼,吸……这个吸,有点像吸痰似的,可以不出声,也可以出声,自动呼气。

吸的时候,有一个全身都在收缩的感觉,你不要管它,这是自然出现的;腰要坐直,痛要忍一忍,累了也要忍一忍,会出汗。第一次难受,弯腰是气不通,气不通身体肯定痛;忍一忍。吸,停一下……吸,收一下,慢慢地就不吃力了,自然了。用力嘬舌,始终不能松,这样思想才集中,才能采药。有些学员因为从来没有盘腿打过坐,就觉得难受,腰疼,背疼,腿疼,要忍一忍。人体本身能治病的,腿要尽可能盘紧,效果才好;坐直,一定要坐直,不直气就不通了,效果就差了。

别考虑痛,咬紧牙,嘬紧舌头。是不是很难受啊?是难受,这儿疼,那儿疼,这儿痒,那儿痒,尽量别动,千万别拿手去抓痒,流鼻涕随它流,流眼泪随它流。咬紧牙嘬紧舌头,咽吐沫的时候也不能松开;不能把嘴松开,你要松开就得从头来了。我们初炼丹不容易啊。

◎元代陈致虚在他的《金丹大道》中说,所谓内丹之道.就是在于逆万物顺行之道,忍尽辛苦,诚信向道,专一精修,竭力使万象万念合而为三(精、气、神),三复化为二(气、神),二复归一(神)。一归于道。并认为这是“夺尽天地冲和之运,阴阳化机之妙”,最终重返本源,常住永生。

咬紧牙,嘬紧舌,吸气,这也是采药的功夫,也是升阳的功夫,这也是升气的功夫。刚才我们降阴,降了20分钟;现在升阳,升阳应该是40分钟。慢慢地吸,如果累了,吸不动了,停一停,不吸不呼,放松;一会儿又想吸了,接着又吸,身上的气好像收缩了,人的身体好像也在缩小,全身都有麻胀感;你也可以观想后头,最好观想后头,想后腰,想脊柱,它微微在动。吸气这个过程让它养成习惯,不理它,自然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好……现在开始观想你身体好像在抽紧,你就不想呼吸了,身体好像收缩了,就已经吸了;身体一抽,你就想着后头,想肛门,从后头想肛门。

不要意守吸气,意守吸气血压就上来了,头晕。让这种呼吸方式形成条件反射,可以观想全身在抽紧——吸的时候,你全身都抽紧了,你就不至于只想口鼻了(全身包括背、肩、肚子全都缩小了,然后再松开)。想着全身都在收缩,轻轻吸,一收缩,它就吸了,不要故意去想口鼻;放松……放松的时候,有一点点抽紧。放松……抽紧……好像全身都抽紧了,这时全身都麻了,有快乐了。

肛门窍(会阴窍)性感来了,好像要尿了,有时候全身都会颤动、麻,有时候还阳举,有时候就阳倒了。全身麻,全身缩,自然一点,不要猛,不要快,要柔和,非常好……现在大家腰要直,咽吐沫时,随着吸,咕咚一下子就咽下去,一直咽到胃里;如果咽的很多,一口咽下去,胃里面会出现咕噜咕噜的响声,不是胃发酵,是小肚子里会有响声,这个就叫坎离交,就是情与性的相交混合,这时候心理上会产生非常开心的感觉,有一种感动,有一种慈悲心,有一种爱心。温热温热的,咽下去的时候,就把这个情带下去了,当你咽口水的声音,就把这个清带下去了;情通过口水,咽下去以后,与性棍合,就叫抽坎添离、离卦变乾卦。

◎名者以定情,字者缘性言,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周易参同契》
魏伯阳这句话指明了只有情来归性才是还丹。

◎托黄婆,媒媲女,轻轻地,默默举。——《入药镜》
崔希范这句话说明,想要“情来归性”、“抽坎添离”,需要柔和地咽下口水这个“黄婆”,并将“情”轻轻带下去,“性”默默举,自然情性混合,大功告成。

好,全身在收缩,缩到哪儿呢?缩到丹田,缩到后背;后背再缩,咬紧牙,嘬紧舌……再抽紧,这一抽紧就自然吸气了。这个吸不是用鼻孔吸,用鼻膜、鼻根吸,好像擤痰似的,但是不要用力;放松……再吸,身体抽紧了……收缩,就吸了,这也是全身的呼吸,全身在收缩,放松。全身难受,别动,因为一动,气就散了。

好了,现在时间到了,先把舌头和牙齿打开;第二步把手打开,放在膝盖上。如果牙咬太紧打不开,你哼哼两下就打开了。把两手放在膝盖上,把腿打开,摆成“象坐”的姿势。有些学员的腿打不开,旁边的人可以一点点帮助他打开;如果很疼,可以用两个手捧着大腿,摇——向下摇,也可以这样慢慢地伸一伸,脚腕子也可以转一转。

现在不怎么疼了,脚跟挨着放。两个手扶着小肚子也可以,男的左手在下,女的右手在下,摁住肚脐眼下面,摁住气海的位置。轻轻摁住以后,轻轻地哼气,观想气回丹田,好像全身的气都回到丹田了。我们刚做的一系列动作叫“还原”,叫“引气归海”,也叫“温阳”,或叫“沐浴’。它的目的就是把散在全身的气都收回来,收回来以后,我们的精神、气力才好:如果不做还原,打坐做完了会感到累、身体疲劳。所以我们必须要做还原,想着全身的气,回到气海,鼻子用“哼”的方法,与吸的方法相反。哼气,不要费力,轻轻地用鼻子出气,用鼻子哼气——还原这套动作,短的可以做七分钟,长的十二至十五分钟都可以。“还原”过程的特点是出的汗会收进去,原来身上带着汗,都被收进去了。

◎《西山群仙会真记·修法入道》中点明:居静正坐,闭目冥心,定息住气,手兜外肾(睾丸),搓脐下,举二足等方法,而道无所不包,无所不通,不泥于伎艺之能,治疾病之功。
这里的搓脐下的方法,即是用于“引气归海”的“沐浴”之功。搓脐下,兜外肾(睾丸)二者一起做,便是“九九还阳术”,是道家祛病健体很重要的方法。

用鼻子哼气的时候,舌不能碰牙,牙不能碰牙;腰要坐直,慢慢地哼气;嘴不要闭,因为一闭嘴就紧张了,身体就紧张了。用鼻子轻轻地哼气,不用力,不能想嘴巴,想着哪儿呢?想着丹田,想着哼气。这样子把全身的气储存在气海,然后你做完了功,就非常有精神了,后面的四五个小时之内,非常舒服,如果不收功,不做还原,就会疲劳。

摁住肚脐眼下面,摁着气海的位置的两只手,可以轻轻地转,不转也可以,刚开始时是有意地转,到后来的手是自动转的。注意一点:男的是右手在外,左手在内;女的是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双手重叠按着肚子,轻轻地……小螺旋转……慢慢转,这样子可以加快还原;男性应该向逆时针转,女性应该是顺时针转。现在不要求那么复杂,你搁在那儿就可以了,或者你爱怎么转,就怎么转,将来它自动会转的,可不要瞎揉一气,这不是按摩啊。对……就搁在上头,慢慢地轻轻地揉,这样就把全身的气储存在气海了。

这时候呢,如果腿还不舒服.还可以再抱着腿摇一摇。摇一摇,可以缓解腿的疼痛。然后慢慢站起来,别使劲踏地,慢慢扶着站起来……也别用手用力摁地,用手摁地手要疼的。站起来后散散步,慢慢走,看着脚散步,也可以同时搓搓脸,揉揉头,做一些辅助动作。

一定要散步,不要让腿带着疼,如果疼,下次就更疼了,散步散到腿很舒服了,不疼了才行(血压高的,看着脚散步)。在庙里,和尚都是排着队,沿着大雄宝殿散步,他们一般都要散步20分钟。咱们不需要那么长时间。但是刚坐完,不能去大小便,起码要过半小时以后才能上卫生间,因为打坐后半小时内身体在吸收精华,这时候去大小便会把精华排出去的。别喝凉水,可以吃东西,但别吹风,因为这时候毛孔都开着呢。活动到脚很舒服了、不再疼了为止;疼也治病,因为我们的关节,气不通,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个疼在开始是有一个规律的:它这个规律就是现在疼,明天也许比现在还疼,后天还疼,然后大后天就缓解下来了。疼——更疼——疼——不疼。打坐时疼也有规律的:开始不疼,到2O分钟疼,然后不疼了,40分钟又疼,它们都是有规律的,像波浪一样起伏。

学生:李老,为什么我是大腿根疼,别人是脚疼?

李老:每个人不一样,有的人屁股疼,有人腿疼,有的人脚腕疼,那疼本身也是好事儿,要忍一忍。练功的时候,手不要乱动,别一会儿抓痒痒,一会儿擦眼泪,千万不要,因为你这个时候神经非常集中,你做这些动作,一会儿手就要疼了,或者发木;收功后,如果脸上发皱,头上难受,就搓手,干洗脸。今天咱们能做到这程度,这是不容易的,很多人都做不了,你们能坚持下来,很好,回去要坚持,要努力。

第四部分呼吸的训练 

要善养“浩然之气”

儒家的孟子讲养气——“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实就是讲修道。“养”是什么意思?就是去妄存真。去妄,去除胡思乱想,然后才能“其性存焉”;去妄,然后才有真,这个真后来就叫“真气”。到今天,我们一共了解了修道要涉及的三种能量,古代叫“气”,但并不是“空气”的气。这三种气,大不一样,我们练功、练气功什么的,只能练“卫气”,它能强健身体,并不能算内力内功;练武功,练内家拳,我们发力“自丹田出”,调气发力,只能调“经气”也叫荣气;只有修大道最后才能修出“真气”来。

◎老子云,得其一,万事毕。所谓一者,先天真一之气,即所谓天地之精,亘藏于阴阳之宅也。何以守之?亦曰:慎内、闭外而已。——《南华真经·副墨》
这里的“先天真一之气”即真气。

真气不是自下丹田出,而是自气海出,“意”和“神”会合来刺激泥丸,这个时候就来真气了,叫“神意相会冲泥丸”,然后修道的人才正式修冲脉(中脉),这叫“真气归中”。真气出现了,就会自动进入中脉,这时候修道的人才算进入无为法,算是“起修大道”了。这就是它的奥妙,这也就是秘诀。

一般人不了解的是,修道每一步有每一步的练法,有每一步的验证,有每一步的理论,绝对是很严格的,也很难讨巧逾越。把道家的“无为”理解成“不作为”,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只能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像是两个人辩论,水平太低的那个人必须把高的那个人的水平拉下来,低到跟他一样的程度,然后能跟对方说几句。真正无为是得道高人所为,我们只好“无为”啊,“顺其自然”啊,自我开解一下。

◎智者不以(地)位为事,勇者不以位为暴,仁者不议位为患,可谓无为矣。——《淮南子·诠言训》

◎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为者,因物之所为。一一《淮南子·原道训》

◎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莫从己出也。——《淮南子·主术训》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开两个窍——意窍上丹田和神窍玉枕了。“展慧中”开两眼两眉间的上丹田窍;收颔“全身清利顶头悬”、“驭白牛”过关开玉枕窍。然后,我们舌?小舌头;“息停脉住”的时候,我们就返先天了,在完全“入定”的那个“虚静”里,阴极阳生,神意相会——“意气”和“神气”自动地并合一处冲击总窍泥丸,也就是正式地开泥丸窍了。冲击后会产生一种东西,这个东西你要是有意地去感觉它,倒没有了;你不感觉它,就好像有个东西——这就是《道德经》里边讲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其中有精”就是这个东西了,后来叫“真气”,叫“真精”,站在宇宙本体造化的功能上又叫它“先天一气”。这东西“恍恍惚惚,窈窈冥冥”,你想它,它就没了;不想它,它就出来了。它会自动地进入中脉,在中脉里走。

这就是出真气的方法和秘诀。那么修道修到出“真气”以后怎么办?要无为,要不想,一想就没有了,一动后天意念就又没有了,所以真气要“养”,要学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怎么养呢?去妄存真。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呢?打坐的时候卷舌塞喉,咬紧牙,息停脉住(入定),万念化一念,一念化无念,窍门就在这里。

呼吸的重要性

开窍我先跟大家讲到这里。那么我们修炼,不管你是佛门的、道门的、儒门的,都要掌握“止息法门”;息特指修道人的呼吸往来,我们现在还谈不上息。我们的呼吸主要跟空气里的氧气打交道,一呼一吸到达肺里,横膈膜以上而已,庄子说:“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这个在佛学里叫“风”。所以我们现在也要练呼吸,以便“由风入息”,最后达到“息停脉住”真正入定。进入无为法的修炼,也就进了金丹大道的门了。

◎初打坐,学参禅,这个消息在玄关。秘秘绵绵调呼吸,一阿一阿鼎内剪。——《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打坐歌》

现在,我们练的时候,不要平均呼吸。什么叫平均呼吸?吸三下,吐三下;一二三吸,一二三吐,不要这样练,这样练不出功夫来。我们练的时候要练“差额呼吸”,这种“差额呼吸法”,在佛教里面就叫“安般法门”。我们现在练差额呼吸,就是呼长吸短,意念管呼不管吸;或者反过来,吸长呼短,意念管吸不管呼。这两种方法,我们现在就要学会,吸长呼短,古人修道叫做“升阳法”;呼长吸短,古人修道叫做“降阴法”,都很关键。

具体修炼的时候,开始吸三下,慢慢地吸四下,再慢慢地吸五下,但是要自然,别憋气。我们现在还谈不上“练息”,现在算是“练风”,总之就是不要像平时那样平静呼吸,要差额呼吸,古代把练习呼吸的修道人叫“练气士”,就是这个原因。差额呼吸很重要,如果我们呼三下,吸三下,基本没有什么治病的效果,就是练气功效果也不好。那么凡是阳性病,太阳病、少阳病,比如发烧、脸红,一号脉是阳性的病,就用呼长吸短的办法来修炼治病;凡是阴性病,比如少阴病、厥阴病,脸色苍白,身上怕冷,那我们就用吸长呼短的办法修炼治病。所以,我们要是有高血压病,就以呼为主;低血压,就以吸为主——修炼内丹更要注意呼吸。

◎静定之际,先行闭息之道。闭息者,夫人之一息,一息未际,而一息续之。今则一息既生,而抑后息,后息受抑,故续之缓缓焉,久而息定。抑息千万不可动心,动心则逐于息,息未止而心已动矣。——《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

现在公园里也有些人练吸呼,叫“吸吸呼”,我在地坛、天坛公园都看到有人在练。这个方法就是延长吸,然后要停。这样练,相当于做人体内部的“有氧运动”,做着做着会体内生热,而癌细胞怕热,癌细胞在特定的温度是不能存活的;而且我们知道“卫气”可以运用意念引领,卫气卫气,能护卫我们的身体,那么我们延长吸来呼吸,再意守相应的病患部位,就能让身体的某个局部温度升高。原来我曾开过一家防癌治癌的医院,前后开了七年,我当时兼任医院院长,防癌治癌就用这种方法,呼吸法门运用得当,是有效果的,比如吸吸呼呼停,然后脚跟着动。1957年有一部革命爱情电影,曾经风靡一时,叫《柳堡的故事》,这是女演员陶玉玲的成名之作,她演那个女主角二妹子,结果陶玉玲成了五六十年代我国观众的“红色恋人”。陶玉玲成名了,但后来她还年轻时就得了口腔癌和乳腺癌,她就练这个——“吸吸呼呼停”;现在,她可能七十多了吧,还在电视里介绍这个“吸吸呼”昵!她是个聪明人,实实在在修行,结果把握住了生命。

明天我们正式教“采药炼丹”。“采药”的时候,我们就是用这个,这种延长吸的方法。练呼吸,就是练习控制呼吸,呼吸要匀细深长,要练呼长吸短,或者吸短呼长。

我们修道,先这么练,练“风”;最后你能够达到“止息”的程度,这就是训练“止息”的方法。一开始练功打坐,我是一分钟呼吸两次,后来就是八九分钟一息了。所以毛主席在长江里游泳,他不是漂着的吗?他用的就是这个方法,他抢一口气,憋着,然后人就浮在水面上了。原先在昆明湖,就是颐和园里边那个湖,燕京大学有儿个外国教授,能躺在水面上看报、抽烟,就是憋气、抢一口气而已——从这个方法开始,渐渐地“止息’。我们练呼吸的目的,最后是“止息”,也就是靠毛孔来呼吸,配合意念,可以达到“息停脉住”,这时候才算是真正得定了。

◎张三丰在他的《大道指要·道言浅近说》中指出: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因此练习“屏息”、“止息”最重要的是顺应自然,任息自调,修道之人只要致虚守静即可,真息一出,凡息自停,自然“息停脉住”心静息调。

我们修道,必定要训练呼吸,所以先要憋气,憋气在修道里面叫“屏息”。屏息,就是你拿一根线往针眼里穿的时候,你屏住呼吸不喘气,这就叫“屏息”;但是屏息只能算“入静”,不能算“入定”,只有息停脉住,达到毛孔呼吸,才能算真正入定。

现在大家当一回“练气士”,具体修炼一下吐纳,就是呼吸的方法,佛教叫它安般法门,也就是“安那般那”;道家呢,就叫吐纳法。在我们初步修炼吐纳的时候,我们需要“正身”,就是调整姿势。正身我们之前讲过,正身要达到什么目的呢?达到不用正身了,不用调整姿势了。这样一来,你长期都堂堂正正的,姿势都是调整正确的,不讲正身了,这就到位了。说实话,正身真正到位了,你会觉得任何椅背都是多余的,也不喜欢腿抬高、跷二郎腿了,因为气脉通了。我们开始练,就非得讲正身,讲调整姿势,因为我们身不正,管道不通,气脉不通,所以调整姿势的目的是为了让气脉通。

现在我们复习一下“七支坐”,以及里边的二十六个要点。从做人的道理来讲,正身既是养生,也是做人,会养生就一定会处世。为什么?人在意诚身正的情况下,他虽然达不到“入定”,但至少是“入静”了;宁静以致远,在这种心情非常平静的情况下,人是非常理智的,待人接物,决策决定,协调用人,都是在脑子清醒的情况下做出的。所以,我们入世修道有一条做人的原则,就是凡是在激动的情况下,你不要作任何决定——比如,要跟人家签协议,要投资或者不投资,去不去这个地方,一定要心平静了再定。静能生定,定能生慧,所以我们说会养生必会做人,必会处世;会处世的人必会养生,就是这个意思。

◎于一念妄生之际,思平日心不得静者,此为梗耳,急舍之。久久纯熟。夫妄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则不怒,喜中知抑则平喜,种种皆然,久而自静。——《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

释迦佛讲法讲了四十九年,到最后,他跟他的弟子说:我老实告诉你们,我这一辈子给你们说法,其实我什么都没有说。(见《金刚经》:“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这话,当时有的弟子明白了,有的弟子不明白。他的弟子阿难,后来就问了:“你老人家讲了四十九年了,还说什么也没讲,那你走了以后怎么办呢?我们向谁去求教?”释迦佛说了一句:“以觉者为师。”就是以觉悟的人为老师。后来,我们把这个“以觉者为师”就改成了“以戒为师”了,这个很麻烦。戒怎么能为师呢?那只是规范制度,它怎么做导师?岂不荒谬。你不吃肉了不说谎了,那不过是准备学费去找真正的导师学习,佛教密宗叫“修资粮”,资粮够了,才能够找到真正的“觉者”为师。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觉得自己持了几条戒就很了不起,一脸佛相,满嘴佛话,看谁都不顺眼,逮谁就说谁,自命清高,神经兮兮,这哪里是修佛啊,明明是胡来嘛!真正修佛,就要“去妄念空”,不要妄想,念头要空掉,如果我们能让自己的胡思乱想靠边站,让自己的心猿孙悟空靠边,我们自然就修佛了,就这么简单。

呼吸在修行里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呼吸和我们的思维息息相关——尤其是吸气,必然要影响中枢神经;其他五根(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皮肤)都要靠大脑的思维才能分辨思量,都需要通过意根(也就是大脑)来作用,所以,意根靠边站了,其他五根也就靠边站了,就能去妄念空,其性存焉。要想去妄念,口鼻就不能呼吸,口鼻里牙、舌、鼻窦等都是大神经,一呼吸必然刺激大脑思维,妄念纷飞,所以要止息。止息的最高的状态就是灭息,罗汉能达到灭尽定、灭受想定,这个才是修佛的正果。修道的人讲究拿根鸡毛粘在鼻子上,鸡毛不动这才能叫“入定”,鼻子一喘气就人不了定,因为中枢神经活动了,后天的妄念又开始纷飞了。

◎气息既和,自然于上、中、下不出不入,无来无去,是为胎息,是为神息,是为真橐龠、真鼎炉,是为归根复命,是为玄牝之门、天地之根。气到此时,如花方蕊,如胎方胞,自然真气熏蒸营卫,由尾闾穿夹脊,升上泥丸。下鹊桥,过重楼,至绛宫而落于中丹田。是为河车初动。——《张三丰大道指要·玄机直讲》

这个止息,说句实话,也不过是修小道。真正的大道是什么呢?就是金丹大道,得修炼内丹。明天给大家具体讲修炼内丹的方法,其实修炼内丹和修佛太一致了。张伯端张紫阳真人是道家全真教龙门派的南五祖,他就说过:佛家的修炼方法和道家的修炼方法太一致了,越高级越一致,只不过,在初练的时候,道家讲得更细致具体,而佛家就讲得笼统一

些。比如,道家逐级讲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对这四个阶段的前两个阶段讲得特别具体;而佛家就讲得很笼统,就讲暖、顶、忍、世,太笼统了。但是,到后面的高级阶段,佛家讲得更具体,而道家则讲得笼统。并不是它们不同,而是用的话语体系、修炼的方法略有区别而已。《金刚经》中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所谓“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像佛道两家,初级阶段都是以行善为主,都是在“修资粮”。就中国的广大群众来说,真正修佛修道的,实际上是非常一致的,不谋而合的;很多不同,有的确实是印度和中国的话语体系或者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的,但另外有很多不同,不客气地说,是人为的,是后人人为加上去的,所谓“门户之见,宗派之争”,这个跟真理就没什么关系了。

◎北宋张伯端,为道家内丹修炼“南派”创始人。他所著《悟真篇》与东汉魏伯阳所著《周易参同契》同为“丹经之王”,享有崇高的声誉。他在《悟真篇》中指明:道、佛、儒“虽三分,道乃归一”。他说:“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主张融合三教,以明大丹妙旨,反对三家“各自专门,互相非是”,“迷没邪歧,不能混一而同归”。

所以我们不要去争论,修大道的人不跟人争,那些“我修炼的是佛家的,你修炼的是道家的,我就比你高”的说法,都是违背法教的。所谓“法法平等”,不要去争,认真修行,不要去争是非短长,时间长了,自然就能证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这个也是修道当中涉及的做人道理。 

用“六字诀”治病

呼吸的方法,不仅对我们修道很重要,就算只是求个健康的生活,也非常重要,我们的讲义里有详细的说明。现在国家体委和卫生部推行四种古代的功法,分别叫“六字诀”、“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但是很可惜,现在国家推行的这四种功法,都不是修道自发出现的,而成了体操——其实这四种功法,都是古代佛道两家的修行人,炼内丹时产生的外动的功夫。所以后来他们组织了一个很大的团到法国推广,法国不欢迎,因为徒有其相而无其实。

这四种功法,跟我们的呼吸有特殊关系的,就是“六字诀”;“六字诀”是陶仲景推广的,或者说是他发明的,他用六个字的发音来治疗各种不同的病症,很有效果,所以一直流传到今天。

“六字诀”里第一个“呵”字,吐气开声,是治心血管病的;如果肝经有病,肝经就是所谓肝的系统,按我们的说法,也包括人的内分泌系统这一类的病,用的是“嘘”这个字;治脾胃的病,用的是“呼”,可出声,可不出声;肺经有病的,呼吸道系统有病的,用的是“嘶”,用来治肺病咳嗽一类的病;肾经有病,肾虚的,用的是“吹”。人身体里有上中下三焦,上焦是属于呼吸系统的,中焦是属于脾胃和肝系统的,下焦是属于泌尿和生殖系统的,如果三焦都有病,用的是“吸”,这个很有效。

◎凡行气以鼻内(纳)气,以口吐气。徽而引之,名曰长息。内气有一,吐气有六。内气一者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吸)、呵、嘘、嘶,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无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对应肾水)可吹,温(对应脾土)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吸)以去烦(对应三焦),呵以下气(对应心火),嘘以散气(对应肝木),嘶以解极(对应肺金)。——《云笈七签》

“六字诀”对我们平常人修道很有好处,如果累,你甚至可以不出声念。有的时候,我在修炼的时候,我也用“六字诀”,刺激“总窍”里边的脑垂体,带颤音地念“呼”,可以刺激脑垂体,效果会更好一点;肺不好的念“嘶”,肾不好的念“吹”,三焦都有病的念“吸”。很简单,大家平时没事可以用这个方法,但练的时间不能长,时间过长会伤气,不要超过半小时,这个在古代很有名,供大家参考。

学习炼内丹

现在咱们具体来炼炼内丹,现在就可以实验,就可以做一做。开始练的时候,如果在床上,我们用的是“象坐”。为什么?因为直接盘腿打坐很累啊,那你就坐象坐,因为大象坐起来就是这个姿势——当然,刚开始炼内丹,我们大家也最好像南怀瑾先生说的那样,把屁股底下垫高,这样直腰就容易了。

  

有一年我们去欧洲、美国,他们的电脑椅跟咱们的不一样,咱们是活动的转椅,它们有一种不是,它那个椅子,前下方是夹板似的两块板,人坐上去脚不挨地,是跪靠在那两块斜板上的,然后人重心靠前挺腰直背,这种椅子好贵的,大体都是300欧元以上。

咱们现在就开始试着炼内丹,如果有皮带的,松开皮带,不要束紧腰腹。等我们具体炼内丹的时候,带松紧带的短裤最好不要穿,如果没有系带子的短裤,就把带松紧带的短裤直接脱掉;不要让腹部有任何的带子来束缚它,要宽衣解带。为什么?因为这儿有带子勒着,气不容易通。

◎炼丹时呼吸不离鼻口,却不能意想鼻口,这一秘诀在《坤元经》中表述如下:“静养胎中生息(指由凡息而达到胎息),主在默运身中呼吸,不在鼻口,未离鼻口。虽有呼吸之名,实无呼吸之相。要用先天脐轮之呼吸,不用后天鼻口之呼吸。”由此可知,由凡息到胎息,需要由鼻口而“脐轮”,所以不能意想鼻口;匀细深长的呼吸自可慢慢达到胎息的效果。

我们现在炼丹,关键不许意想鼻口,难就难在这儿,因为炼内丹的关键是掌握呼吸法门。好,大家坐直,腰要直,吸,慢慢……慢慢肚子鼓起来,别猛,慢慢地,肚子一点点鼓起来;停一停,忍一忍,然后就放松,别管呼气,慢慢……慢慢肚皮缩回去了一一这个方法叫正呼吸,也叫调息,咱们试一试。

想着小肚子,吸,慢慢腹部胀起来了,你不吸怎么胀呢?肚子慢慢胀起来了,胀起来的时候,全身都麻了;然后,慢慢让它自然地下去,腰要直,要慢,要均匀,呼吸要匀细深长,那个气好像可以渗透到五脏六腑。

吸,慢慢地肚子鼓起来了,稍停一停,忍一忍,别太猛;然后慢慢松下来,肚子就瘪进去了;想着你的下丹田窍,吸进去了,吸的时候绵绵的,憋一会儿,然后放松,腰拔直,肚子就缩进去了。

吸.肚子鼓,甚至于周围的腰都鼓起来了。一鼓起来,一直麻到脚,一直麻到全身,这样治病的效果就好;又慢慢地松下来了,不要想鼻口(想鼻口,血压就上去了),你要觉得是你的小肚子在吸气、在呼气。想后腰呼吸也可以,想你的后腰张开了,腹部慢慢地缩下来,小肚子就贴背了;忍一下,再来吸,这个忍的时间,慢慢你就越忍越长。

这个呼吸的方法,治病效果非常好,可以打通微循环,将来要渗入骨膜,就是治风湿病,治各种骨关节的病,治老年腿疼。呼吸要均匀,吸也好,呼也好,要均匀。

很好!慢,别着急;匀,均匀,柔和,匀细深长。如果我们在家,躺在床上也可以练,但别超过半小时,因为超过半小时就太累了,忍一忍,但千万不要忍得胸部发闷、头发晕,这就不对了。放松,身体放松,背部张开,好像气在背部里走,想我们的丹田、气海。

呼吸、意念一定要结合,“意气相随,心息相依”,这跟日常的呼吸是不一样的,不能想外,只能想内,也可以想后(后背、后腰)。吸,如果呼吸觉得困难、别扭,可以把胳膊张开一点,不要压着腋——因为胳膊压着腋,喘气就费劲,就好像抱球似的。让胳肢窝有一点虚空,这样呼吸就舒畅了;你要是压着它,你呼吸会难受。

对了,这样你们就呼吸舒畅了。如果躺在床上呼吸,枕头要比平时稍微高一点,以便“鼻拉脐”,好,先练到这里。

那么修道是个“顺则成人逆成仙”的过程,我们刚开始练,不说“成仙”,首先至少要突破寿命的限制,求得长寿健康,死的时候好死,痛痛快快抬脚走人,谁也不麻烦,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气脉通。气脉真正通畅的标志就是“止息”,所以我们呼吸的频率与我们的寿命是成正比的。

◎道家内丹西派,其清修丹法的总诀是“心息相依,大定真空”。近代道家学者陈撄宁先生也认为陈抟陈希夷内道之道的要旨在“守中抱一,心息相依”八个字。张三丰在其《道言浅近说》中云:“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工夫,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西派始祖李涵虚在《道窍谈》中指出,神与息,即意与气“相随相始”贯彻修道的始终;“调息之法自调心始,凝神之法自调息始。此圣贤仙佛之梯航,吾人入德之路也。”西派高杰玄静居士徐海印(颂尧)在《天乐集》中也讲:“昔以因缘.得遇汪师(体真山人汪东亭),指示心息相依法门,方知玄宗确有其传。”因此,西派丹功总诀名曰“心息相依”。心息相依,就是将调心和调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心调息,以息摄心,心息相依交抱,性命自能相融矣。元代李道纯在其《中和集》中说:“气神和合生灵质,心息相依结圣胎。透得里头消息子,三关九窍一齐开。”

你们看讲义,鸡一分钟呼吸30次,它的寿命只有12年;鸭子一分钟呼吸28次,它的寿命只有16年;那么狗呢?它一分钟呼吸24次,所以它活20年。狗很有意思,你养狗,它临死的时候不死在家里,跑出去找地方去死,很奇怪的。那么牛呢?它一分钟呼吸20次,所以它的寿命有32年;那么大象呢?大象是每分钟呼吸18次,它的寿命是6O年。一般说来,人的呼吸是16次,如果你每分钟呼吸16次,就可以活到72岁;换句话说你每分钟呼吸18次,你就只能活到60岁。乌龟能做到一分钟呼吸8次,有一种龟,它一分钟只有两次呼吸,所以它的寿命能达到200年,甚至500年。所以呼吸对人的长寿是有决定意义的,是人的寿命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人的寿命还有别的影响因素,饮食、运动、情绪,有什么病,等等。我们有空的时候,就可以在家里看自己的表:你要是能做到一分钟呼吸16次,就会有72岁寿命;如果能做到14次,可能能达到80岁;你要是做到跟我一样平时呼吸12次,你就可以超过80岁。

我们修道炼内丹,呼吸要能做到一分钟两次。呼吸要越来越深,匀细深长,自然的,绵绵的,细细的;呼为绵绵,吸为细细。炼内丹我们要渐渐地做到一分钟两次或者四次呼吸,你们看庙里前面有两个护法神,叫“哼哈二将”,这就是训练呼吸的法门。呼吸法门有多少种?按印度人的统计,能达到136种,我们中国的呼吸方法有多少?我们很难统计,我估计起码一百种。但是,我们现在只需要练三种,或者最多练六种呼吸方法就够了。这些呼吸方法跟我们平时的正常呼吸不一样。

那么一开始怎么练昵?姿势要保持好,不要弯腰驼背,要放松坐直,躺着练,站着练,盘腿练都可以。人体里有横膈膜,有盆腔膈膜,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大,两膈膜就真“隔膜”了,气就不通了.所以我们呼吸只是到这里有感觉。我们开始修炼的时候,要打通横膈膜,打通两层膈膜人体气脉才通。那么打通要用什么方法?要用腹式呼吸。所以我们前面提到,要让肚子鼓或者扁,呼吸要用到肚子,不能单单只靠胸腔;妇女多半懂得腹呼吸,除非受孕了,她只能用胸呼吸。我们开始练功,那非用腹呼吸不可。为什么?这个力量大,它能产生力量,打通横膈膜。

◎关于腹式呼吸,《女丹十册》中说:若女功运炼,亦只用中宫内运呼吸,随着口鼻之呼吸而行,出入自由,无碍无滞,久久行之,自然息息归根,打通上下。
橐龠者,即往来之呼吸,古人喻之为巽风。——《金丹证论·炼丹第一》

开始修道练呼吸的时候,我们要鼓肚子瘪肚子,这也叫调息。《道德经》中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所以腹式呼吸古代在书上也叫“橐龠”(风箱的意思)。意思就是说,修道人的肚子好像皮囊风箱,肚子鼓起来,皮囊进气;然后慢慢放松,皮囊出气。呼吸要匀细深长。练习腹式呼吸的时候不能意想口鼻,因为你一想口鼻血压就上升,一会儿就会头晕胸闷。要想下丹田,得想小腹,难就难在这里。

这个呼吸要越慢越好,越匀越好,越深长越好;吸的时候好像在闻花香,吐的时候好像大雁平沙落地,不用力。修道练呼吸,必须要和意念结合,叫“心息相依、意气相随”,一定要做到这一点。它跟我们日常呼吸不一样,我们日常呼吸可以同时想外面的事;修道不行,你必须想你的腹腔里头,让呼吸跟意念结合,呼吸就是息,心就是意念,心息相依就是意念跟呼吸结合。开始我们修道离不开意,将来用的是神,现在没有达到“识神退位本神出”的程度,所以只能用意,也就是“识神”。所以呼吸,也是返息,就是返观、返听、返思呼吸,慢慢就练成了。

◎思虑精灵号识神,轮回种子带根尘。愚迷俱把游魂弄,到底谁能见主人。——《象言破疑·破疑诗》
古人认为,我们人类的生命,被思虑之“识神”所导游,因而本体智慧不明,轮回不已。然而不借助“识神”又无法修道、成道,这一看法,佛道两家惊人的类同。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逆腹式呼吸(这个是我们吸气的时候肚子是扁的,吐气的时候肚子是鼓起来的)。这种方法比正呼吸(腹式呼吸)打通横膈膜的力量还要大,我们将来采药炼内丹的时候,几乎都要用到这种呼吸方法——当然,一开始你们做逆腹式呼吸有点困难,就用腹式呼吸好了。

◎心静则息自调,静久则心自定。死心以养气,思机以纯心。精、气、神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游,外三宝不透中而扰。呼吸绵绵,深入丹田。使呼吸为夫妇,神气为子母。子母、夫妇聚而不离,故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外游,精不妄动,常熏蒸于四肢。——《张三丰大道指要·道言浅近说》

练过腹式呼吸以后,再练逆腹式呼吸,呼吸的力量更大。将来我们要练到什么程度呢?感觉肚子瘪得几乎贴背。所以,不管你是正呼吸还是逆腹式呼吸,都要和意念配合,都要有中心。现在这是腹式呼吸,进一步用的就叫“腰周呼吸”。什么意思?我们已经不只是肚子的鼓、瘪了,我们一吸一呼腰都胀落,力量就更大了。那么再进一步是什么呢?再进一步就是体呼吸,体呼吸也叫毛孔呼吸。到将来,我们修内丹的时候口鼻是不呼吸的,拿鸡毛粘鼻子上都不动,是用身体的毛孔呼吸的。所以古人叫“怒发冲冠”,毛发如棘、如钩,毛孔张开,毛发都是立起来的。为什么?因为一用口鼻呼吸就会影响中枢神经活动,特别是吸,中枢神经一活动,妄念就停不下来,所以用体呼吸才能“息停脉住”——入定。

平常,我们的身体都需要有点汗,像手脚要略微湿润,太干了并不好。汗流太多也不好。多了怎么办?古人就用蚂蟥粉,放在一个布袋里头,唱京戏的,一练功、一唱戏就出汗,所以他们都用蚂蟥粉扑扑,防止出汗。正常的健康人手是微微湿润的,毛孔通畅,太干了不好,太湿了也不好。

佛门里面也有呼吸方面的训练法门,他们这个念经要唱,就是“观息法门”的一种。佛门里面有一种专门的音韵学,我们的普通话平常是四声,加轻声是五声。他们不是,他们是十六声,又名“华严音韵学”,这里边就有呼吸的奥妙。比如法师告诉徒弟,说你今天念经,念《阿弥陀经》三百遍,那个和尚要像平时一样出声念,不念哑了嗓子才怪。

他们不是,庙里念经的特点是嘴不许动,舌动,就像唱歌似的;同时,他们念的时候是有回声的,念的时候呼中想吸,吸中想呼,好比说我呼,想的是我在吸,所以又是一种平衡。咱们现在不能学,学了就乱套了,但是将来你要明白,他们的功夫就是“呼中有吸,吸中有呼”,这么念,其实是唱,不累也不伤气,奥妙就在他会回声。什么叫回声?吐气的时候又回来了。咱们不是,“南无阿弥陀佛”,都是吐气的,念久了伤气。

在佛教里头,念咒念经的时候,呼吸方法是分类的——治病的、驱邪的,是大声的;敬神的、敬佛的是中声的,中等声音的,你能听得见;“南无阿弥陀佛”是增福增寿的,是小声念;消灾的是默念,不出声的,所以它们是有区别的。比如念《大悲咒》,这里面有观世音菩萨的八十四个圣名,是治病驱邪的,要大声念,专治那种神经病。

有些体力行业里的高手,甚至有一种“打呼噜”的呼吸法门,为什么要故意打呼噜呼吸呢?这个可以刺激脑垂体,快速消除疲劳。“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们这帮领导干部都是“黑帮”,要在大太阳下面干重体力活,铲石灰,铲煤渣,劳动一个上午,中间只给五分钟时间休息。大太阳底下晒得浑身是汗,满地灰泥,只给五分钟休息,怎么办呢?那时候我就用这招,我躲在墙角下,就练这个,叫“假打鼾”,用打呼噜的办法深呼吸一阵,五分钟休息,我就来神了,大多数人都累趴下了。 

问答

学生:李老,再给我们讲讲别的呼吸法门。

李老:好!也有呼吸法门,真是响如惊雷。比如,你沿着陇海线,离西安七十多里地有一个村子,这个地方有名,农民画画特出彩。当地有一个小亭子,当年这里曾经有一万多名道士,率领他们修丹道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王重阳。现在,只剩一个小亭子,里头有碑,碑上面写的是当年道士们练功的一种方法:他们用一块黑布,往腰间这么上下一缠,只留肚子鼓出来,炼丹的时候,他们呼吸的声音在两米以外都听得见。当年在西安,我还遇到这样练的人,两米之外,甚至再远,我都可以听到他的呼吸声,真是响如惊雷,咱们现在做不到。这种炼丹法,真是猛呼吸法门啊,这当然有秘诀,需要缠腰。这个窍门很有用,比如我们要去爬山,旅游的时候要爬山,爬山很累,怎么办?就找一条带子,这带子过去叫“腰里硬”;用这“腰里硬”缠着肚子,这么在上头一缠,然后在下头一缠,两头就堵起来,中间存着这么一口气,这时候去爬山,你不累,干重活也是一样的,所以武术家都是用“腰里硬”缠腰的。有功夫的人把肚子露出来,走起路来是飘着的,不累;而且练硬气功的人,你拿刀剁他的肚子,也没事。

◎王重阳,道家内丹北派实际的开创者,姓王名中孚,字允卿,又名德威。宋末金初咸阳人(今陕西威阳)。七岁诵经,二十岁贯通百家诸经。及长,允文允武,尤擅弓马,曾应武举试,中甲科。后弃家修道,遇钟离权、吕洞宾二仙点化。
王重阳一生致力于道教及内丹修炼的发展,首创道教全真派,广招门徒,著名者有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世称“全真七子”,在道教史上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这种呼吸法门适合大运动量的时候,但我们炼内丹的时候可不行,连带松紧带的短裤什么的都要把它拿下来,因为一有束缚,气就会受影响,就可能不通。

学生:最后练到可以毛发呼吸以后,是不是口和鼻子就没有用了?

李老:对,至少呼吸方面是没有用了,因为炼丹最后要做到止息。有这么个说法,古人过去练功可以夹住鼻子练习,这个我没有实验过。当然,已经学会用毛发呼吸的人,上吊找死就不容易了,吊不死的,他不靠口鼻呼吸,所以也能够人水不溺。

学生:调息还有哪些用处呢?

李老:呼吸法门还可以防治乳腺癌。一开始练的时候,就是吸吸呼停,或者吸吸停呼,慢慢地,就能吸吸吸停停呼,这个得一点点来,这个方法是防治癌症的。有一次我在菲律宾讲课,讲完了以后来了一个医生,他说你讲的怎么跟我治病的方法一样,我这一生治病都是用呼吸法门的。他写了很多书,要送给我,我说不用,这是中国老祖宗的东西,我那里都有;他说他是自己发现的,一辈子看病都用呼吸法门,这个也很了不起啊,就那么无师自通了,真是不简单。

学生:这说明调息的作用很大。

李老:当然很大了!但是第一步你得打通你的横膈膜,不然你的气脉不通。气脉通的表现就是我轻轻一吸,我的脚跟都动了,这就是庄子在他的《大宗师》中提到的:“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我这个呼吸到达脚跟了,才能通达全身。看看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张三丰认为: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调息为调度阴窍之息(“性”),与自己心中的气(“情”)相会于气穴(气海)中。心止于脐下叫凝神,气归于脐下叫调息。

学生:调息的时候,停止呼吸的时间长了,对其他的器官没有什么坏处吧?

李老:不会,不会出毛病!但方法不当,会头晕胸闷,而不会憋出病来。所以,调息的时候,你的思维需要配合,意想下面,别想上面,想上面血压会升高,就会头晕胸闷的。

学生:李老,止息之前,是呼气之后止好,还是吸气之后止好?

李老:刚开始炼丹的时候,要求我们最好是呼完气以后,然后止息(停)。如果是要防治癌症什么的,就是吸完停,“吸吸停呼”这样来。你得慢慢来,别着急。我吸口气憋住,止息了,后来我根本就不吐气,我没有吐,但是你们不行,慢慢来。按照南怀瑾老先生的主张,你们现在先得呼气,呼出去止一阵儿,我觉得这个说法是真正对大家负责任的。为什么呢?现代的人贪心比较大,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要得,而环境污染又那么厉害,平时也不懂养生,体内积累了那么多垃圾和毒素,先不舍出去,练什么都是白搭。一上来先拼命吸,说是要把所有的好东西都吸进来,这个听上去很聪明,很占便宜,但是也不想想,体内不好的那些东西怎么办?那些东西堵在里面,恐怕外面的好东西被挡了道也进不来。

那么先练呼出去这个方法就比较好。气脉通,刚开始打通的是肌肉的脉络,慢慢打通骨膜,再慢慢打通骨髓。要善用呼吸,因为它能帮助能量渗入到骨髓——开始是渗入肌肉表皮,然后是骨膜脏器,最后是深入骨髓。一般人脸色不好看,因为脸部微循环的气血供应不足,所以会利用呼吸的人,首先会改善气色。真能够让呼吸能量渗透骨髓,那什么骨质病都会变好的——我认识一个从小得小儿麻痹的,通过呼吸方法,三年以后她能够走路了,但走得远一点,就会有点吃力了,但是毕竟她能走路了。我这辈子,通过教呼吸法门,很多人的骨质病都大有改善,有风湿性的,类风湿的,也有骨癌的,就是用呼吸,用这个呼吸来防病治病的效果是很好的。

学生:李老,我家里有个病人,是我的公公,他是前列腺癌,现在做了手术,天天吃药,刚才听你讲那个“吸吸吸停”,像他这样做了手术的练练也没有什么不好吧?

李老:当然会有一定的帮助。像你公公的情况,现在主要是要控制住,不要再扩散,练呼吸法门会有帮助。但老实说,大部分的癌症病人,都是疼死的、饿死的、吓死的,我以前兼任癌症医院的院长,当了七年,我见过的癌症病人晚期是很痛苦的,临死的时候疼得要命,打杜冷丁都不管事,活活饿死了(不想吃东西了,丧失了生存的意志),自己把自己吓死了。

所以首先要解除这个害怕的问题。大部分癌症病人觉得“我是被判死刑”了,其实癌症是可以治的,完全有治的可能性;但他本人一害怕,完全放弃了,那就是华佗再世,也成了白搭。先在思想上解除负担,然后得有人指导他练呼吸,慢慢地,通过呼吸把能量渗透进去,人的免疫系统就恢复了,然后人体自身就能够对付癌症了。

学生:呼吸法门,讲义中一共列了七种。响们这两天讲的好像没有这么多。

李老:呼吸法门,在金丹大道中,共有一百多种,讲义中的七种,原本打算让大家都练的,但现在实在没有时间了。明天我们就讲炼内丹了,炼内丹共涉及三种呼吸方法,我们将来会学习更多的呼吸方法,现在就先学会这三种,这三种都不难。其他的,有些也很重要。呼吸法门有很多种类,但以这三种为基本,为总纲;其他一百多种,有很多是针对特定的人,比如特定的体质,特定的病痛,特定的性格等,往后大家有基础了,就会慢慢深化和掌握。

◎张三丰在其《大道指要·玄机直讲》中指出: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平,平字最妙。因此,他认为:修道者每日不可上座即“炼丹”,先须静一个时辰(两小时),待身心都安定了,气息平和,再行炼丹,则很快万念俱泯,一灵独存,此谓正念。

学生:李老,我的血压高,那么炼内丹的时候,是不是得先降血压,就跟“降阴符”一样操作?

李老:炼内丹以前确实要考虑到血压,我们的讲义里列了一张表,大家量量血压对照那张表,就会知道自己炼内丹需要什么样的步骤程序,这也是道门正宗丹法和社会上所谓的“练气功”不一样的地方,而且要严谨和详细得多。如果你有高血压,那就要降血压,血压降了,达到表里列的这个标准,才能正式进入炼内丹的程序;至于说降血压跟降阴符一样,这个不是这样的,方法是不一样的。降血压怎么降?待会儿我给你们几个单独说一说,你们注意几个关键就可以了。

学生:这两天我觉得有点便秘,可能跟炼丹有关系吧?

李老:炼丹,最初往往会出现便秘或者拉稀,拉稀有的时候是排毒反应。便秘是你老意想上头,气就上行,下面干结,就会便秘;得把气引下来,可引得猛了,老意想下头,你就可能拉稀。那么,人到中年,血压往往偏高,所以最好是意想下面,脚平吸,气才沉得下去——脚站在这儿的时候,要把它吸在地上,脚趾要有个抓地的意思,你这个气就下去了,大便就好了。

学生:李老,我们炼丹要守窍,这和守穴位到底有什么区别啊?

李老:窍跟穴位是不一样的,这个你知道吗?穴位是指人体经络的结穴处,而窍更与人体激素有关系;那么这两者各在哪里?功夫深了,可以返观,就能内视得见。现在我们功夫太差,闭起眼睛一团黑,真是“无明”,能返观的人,这个功夫就有点意思了。当然也有一些人急功好名,好显摆,动不动神叨叨的,说“开天眼”了,看见这个了那个了,基本上都是妄想幻觉;真正能返观的人,就能看到经络,就是所谓“人体隧道”。

守窍有一个方法,不是“严防死守”——它要求我们守窍呢,要若有若无、似守非守,这很难。如果你守得太执著了,会有弊病:窍位会守出一个疙瘩来,能量盘结,不是好事;但一说不要死守,大家又干脆守不住,拼命开小差,实际上又守不住,一会儿就跑了。所以现代人炼丹,我主张不用守窍,我们用呼吸法门。守窍是意想,我们现在妄念纷飞的,守不住啊,古人主张似守非守、若有若无,这更难,还是呼吸法门方便和容易一点。

◎张三丰认为:用意守窍,要在勿忘勿助。守其清静自然叫勿忘;顺其清净自然叫勿助。勿助勿忘,以默以柔,息活泼而心自在,即用钻字诀,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气融会,不觉恍然阳生,如痴如醉。此可谓真消息,实乃玄关发现。

学生:《黄帝内经》里面也应该有炼丹的窍吧?

李老:《黄帝内经》没有这个。《黄帝内经》是讲中医用的穴位的,而我们炼内丹是讲窍,这个窍往往与人体激素密切相关,比如:这个地方是人体的性腺所在地,这里是向性腺激素所在地,这个是延髓,这个是肾上腺……所以窍和这些地方大有关系,并且激素往往影响全身,而穴呢往往影响一条经络。

第五部分修炼金丹大道

对“气”时理解

我们刚开始修道,练的这个“气”叫什么气呢?这个气叫卫气,中医叫浮阳气。它又叫意念气,因为我们后天的意念可以指挥它,这个是我们现在可以练的气。为什么叫卫气呢?因为它是保卫人体的;它也叫皮毛气,因为它走人体的表皮,所以可以表现在人的体表之外,科学界又叫它“身体辉光”。现在香港、台湾地区和日本、美国都能买到专照人体辉光的机器,假如你周围有点淡蓝色,慢慢地进入深蓝色了,表明你在逐渐入静了;如果是粉红色,表明你在恋爱了。这种光有多少种呢?资料里说有六十四种,想杀人的人、很生气的人都会有不同的颜色。这种气是半先天的,一部分自饮食得来,一部分靠父母遗传而来,它也是我们劳动出力的那个“力气”的来源。

这个气,我们现在可以练。这个气也叫“水谷精微”,半先天的。为什么?因为它源于我们吃东西、喝水,也源于父母的遗传。这个卫气不走血管走组织液,所以会在皮肤的真皮层流通,还走肌肉,所以它是我们普通劳动花的力气的来源。卫气在体表走真皮层,在体内走肌肉,肌肉在中医里叫“腠理之间”,是走肌肉的。卫气有一大特点,就是它能被人的意念指挥,能够“意到气到”——刚开始我们的“意”还只能是后天的思维用意,谈不上是什么“神意”,所以初步练气的这个“气”,就只是卫气。

我们修道到中级阶段,练的这个气叫“荣气”,又叫“经气”,也叫“营气”,是走经络的气,在经络里流通。荣气又叫“命气”,它存于下丹田,它是走经络的,也走血管,所以又是管我们营养的,能够润泽我们的五脏六腑。荣气一天一夜在人身的经络里大约流通行走五十二圈,不是你能用后天的意念引导和指挥的。有人说我能够给你的经络“止气”,我能给你打通经气,我能让你经络里面的气让它走哪儿就走哪儿,这个不大可能。荣气是天然在经络里流通的,因此荣气不能练,只能调,古人修道叫“调经顺气”,所以说,经气不能练,只能调。

◎“营气”循行于脉道之中,有着内而化生血液,营养五脏六腑,外而滋润皮毛筋骨作用的一种“精专”之气。关于营气的生成过程,《灵枢·营气篇》认为:“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灵枢·邪客篇》则概括营气的作用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

怎么调呢?比如双手捧起对着天灵盖这么灌一下,这个就是调经顺气了。很多动态修炼的姿势只是为了调荣气的,不是练卫气的。比如说我感冒了以后,影响了我的大肠经,影响了我的肺经,那么我这两条经络上的穴位的电场一定失衡,这时候,我就打坐修炼.或者针灸按摩,这也是调整经络里荣气的流通,以求得平衡。现代医学已经可以通过测量我们经络上特定穴位的电量,来了解人体电场是否平衡,从而诊断人是否健康,所以荣气不能练,只可以调。

修道到了高级阶段,“神意相会冲泥丸”,就产生真气了。修道的“真元之气”或者“先天一气”,这个能练吗?当然不能练,你一动思维意念真气就“杳杳乎不知所踪”了。真气不能练,能调吗?也无所谓调不调,因为这个气并非指你我身体里面一圈一圈流通着的“气”,而是指宇宙造化万物的那个本体的功能。这个“气”按孔子在《易经·系辞·乾卦》里的讲法,“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能够“统天”、“御天”,当然是“先天一气”了,在天之先嘛!能够“万物资始”、“品物流形”、造化万物,当然是“生生不已”的,所以孔子说:“大哉乾元。”“乾”者动也,指本体造化的那个动能;“元”者,一切之始也。

既然为“元”,是“先天一气”,自然就是《道德经》里讲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里的那个“无名”了;我们的古人很勉强说它是“一”,这个“一”并不是道的本身,也就是说它不是宇宙本体本身,而是道的功能,是本体的功能,因此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先天一气在鸿蒙,无象无形不落空。认得生初真面目,方知我有主人公。——《象言破疑·破疑诗》

修道的人真正明白并且掌握它了,那就得道了,也就明白《易经》的精神究竟是什么了,所以孔子在《易传》里又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这样的得道高人,自然就像庄子说的,可以“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不用“待”,不靠任何外在的条件了,潇洒地逍遥游去了。

可是麻烦在于,真气这东西不能“练”,也不能“调”,只能“出”,只能“养”,只有修道的人“息停脉住”入了真正的定,一念不起的时候,它才“神意相会冲泥丸”——“出”现了。然后如果你还在入定当中,它才会“真气归中”,归的那个地方就叫“玄关一窍”。然后如果你继续入定的话,它才能够在那个“一窍”里“养”着,然后你神意用功夫(不是用意念啊,是神意),它才会结丹、结胎、脱胎、沐浴、出神。

不过这个才只是真正的金丹大道的入门功夫。为什么?因为还只是了解和运用那个“一”,不是那个“道”;只是本体的功能,不是本体本身。

道呢,只能悟,不能“出”,也不能“养”。老实说,道跟我们“出”的“养”的“真气”也没什么关系,这跟佛家讲“禅定并非佛法”是一个道理。道不是修炼而得的,它一直在那里,只是需要你悟到它。怎么悟呢?首先得通过禅定、通过“真气”来了解和掌握它的功能;如果连它的功用你都没有见过、体验过,那个道,你当然就“对面不识”了。

所以,仅仅是为了“出真气”,就需要我们“止息去妄”一念不生,何况那些我呀、你呀、爱呀,恨呀的东西?所以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真得道的人表面上跟我们一个样,但他的内在跟我们不一样,他不会“自己”啊,“功劳”啊,“名利”啊,天天想这些;更不会有“真气”了,成天打打杀杀,那是小说家的事情。修大道的人不要说得道,如果真能修到“息停脉住”得定,那性情也是恬淡、平和得多。

◎所谓药物者,譬象也。后世学者见丹经药物之说.误认为有形有质之物,而遂采取山中草药,配合服饵,妄冀长生,或采取五金八石,煅炼丹药服饵,妄想飞升。殊不知有形之药仅能治有形之病,而不能治无形之病,若欲治无形之病,非采先天真一之气,余无他术矣!《参同》云:“同类易施工兮,非种难为巧。”——《象言破疑》
清人刘一明的这段总结.说明“非采先天真一之气,余无他术矣!”人若想要证道得道,又必须通过了解“真气”才行得通——“同类易施工,非种难为巧。” 

对生命的把握

这个就扯远了,大家也基本上在听故事,暂时还靠不上边;先这么讲一讲,我们先在理论上有个系统、有个认识,再来修道就知道大体上是怎么一回事。那么修到“真气归中”了,道门里就正式炼内丹了,一步一步的,在无为法里往上走——胎息还丹、炼丹返虚、炼虚合道,这个比较笼统。佛家的就精密一些,色界四定,无色界四定,四禅八定,再往上又是练禅、熏禅、世出世间上上禅等,最后也是得道成佛。

要出真气,需要后天返先天,那么人后天的意念如何才能靠边站呢?只有它靠边站了,“识神退位元神出”,才能返先天。所谓识神,就是我们大脑的思维功能;而元神,则指我们的本能功能,比如心跳、呼吸、内分泌、消化等,这些完全是由我们的本能来支配的。不是说你的大脑想到了,然后心脏才开始心跳——那样的话,是要死人的,这个部分的管理与支配,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你想想,我们的身体那么多器官,生化活动等,那么精密的组织和活动,全部都是在自动化地进行,那么管理和支配这一庞大系统的体系,真可谓是“神”了,就是超出想象,不可思议。而“元”是指原始、开始,我们人一生下来,就有这些本能的活动了,所以是“元”,而不是后天的认识学习,得来的那个“识”。

◎但神有元神,有识神,识神能以败道,元神能以成道。盖识神带有历劫根尘,借元神之灵而生妄,不至丧去性命而不止。修行大法,须要以元神而制识神,识神不起则邪火灭,邪为灭而真火生,真火生而和气絪缊,生机不息,大道可望。愚人不知,误认昭昭灵灵之识神以为元神者,非也。夫元神者,不神之神,灵而最真,真而最灵,昭昭灵灵之神,乃神而神者。虽灵有假,假中之灵为轮回之种子。古仙云:“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生死本即识神之谓也。——《象言破疑》

◎问曰:“元神识神之来因如何?”答曰:“元神乃二五之精,生于混沌鸿蒙之中,非色非空,无形无象,乃天地阴阳之气结聚而成者。即人受生之始,父精母血交合杳冥之中,有一点造化氤氲之气入乎胞胎,始而无形生形,无象生象,五官百骸,四肢五脏,不期然而然,虽父母亦莫知其所以然,胎中即具先天灵气,元神已藏于中。此元神之来因也。识神者,即后天之阴神,此神历万劫而不坏,在轮回而不息,当婴儿出胞时方入其窍,与元神相合,混而为一。此识神之来因也。——《修真辨难》

当我们能够后天返先天、“识神退位元神出”的时候,我们便可以自主地认识并且掌握自己的本能了。你像练瑜伽的,功夫深的,可以控制自己的心跳、呼吸、体温、血压,可以控制自己的消化与内分泌系统,而且左眼往左转,右眼往右转,所以这是生命界的一次飞跃。人可以操控自己的本能,是对生命的认识与把握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我们修道炼丹,肯定要在生命的本能这个层面上做功夫,那就“要健康得健康,要长寿得长寿”,“我命由我不由天”,就是“逆练成仙”。

现在我们知道了,道家正宗,道门正脉,并不是说让我们认命顺天不作为,天让我们怎样我们就怎样。生命中有一个可以把握的绝对,我们通过返先天,就可以把握住这个绝对,那么就可以实现绝对的自主,绝对的自由,达到所谓“逍遥游”的神圣境界。

大道就这么简单,也这么神奇,可以化人体这个终归要烂掉的腐朽为神奇,这也是道家的真正秘密、真正核心!当然,道家的术数我们觉得更亲切,更实用,可我们要知道,术数并不是要你顺着你那个所谓的命运无所作为,不去发挥人在生命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而抱持宿命论、虚无主义,这是对真正道家的误会,这个要了解。

佛家呢,有所谓“八识”的说法。对应道家的讲法,佛家所说的“意识”,就相当于“识神”了,就是大脑的思维活动,是人的意念活动,这个被佛家称做第六识。前五识是什么呢?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第一识指眼睛的功能,识在这里当“功能”讲,眼睛的功能就叫“眼识”,不是指眼睛本身。眼睛本身,当器官来讲的时候,佛家叫“眼根”;相对于眼识这一功能,它对应的对象,佛家叫“眼尘”,又有人管它叫“色”。

其他四种,都差不多这样: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是功能;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这是器官;声、香、味、触,这是功能对应的对象。

那么前五识——作为器官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发挥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的功能,对外界的色、声、香,味、触,去看、听、嗅,尝、受,最后这些信息要靠第六识(就是意识)来分别审量,进行分门别类,辨别区分,从而感知和思维。

但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包括大脑思维的功能,叫意根的,并不是由大脑来支配和管理的,所以你不是脑袋想一下,你才看到东西,而是一睁眼就看见,这些功能是由第七识(佛家叫末那识的第七识)来进行的。

所以有人的鼻子功能还在,但是大脑受伤了,伤损到某个特定区域,这个人就嗅不着味道了,并不是这个人鼻子的功能丧失了,医生一查,还好好的,这时候,是大脑受损,无法辨别区分了,所以嗅不着了。现代有人就认为,这些感官的功能完全是由大脑支配和管理的,这个不对,不是这样的。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他曾作过一个比喻。他说,人就是一座城池,开着五个城门,分别是眼、耳、鼻、舌、身;城里面坐了一个看城门的主管,这个主管就叫意识,就是人的第六识,总是忙着分别审量,总是分别、分析、辨别和选择,这个就是现在所讲的“理性”。

但是完全的理性、完全的理性人生是不存在的。人总是有些本能性的东西,没什么道理,就是这样,包括感性、情绪、情感,还有心理学里说的潜意识,当这些出现的时候,理性就不怎么管用了。而且真相是,人的理性往往受下意识的支配和领导,所以人这座城池里还有个管城门主管的,在这个主管之上,还坐着个皇帝一一这个皇帝呢,就是第七识末那识。

这个在佛家唯识学中叫末那识,在禅宗中叫“心地”,所以它是管前六识的老板。那么我们炼丹呢,首先要返先天,所以要闭目塞听,让前六识的功能暂时关闭,认识一下这个老板。认识这个老板,然后把握这个老板,这个时候,我们的生命活动啊,情绪情感啊,下意识活动等,我们都会有个认识和把握,而不是完全听凭摆布,摆脱一般人所谓的“造化之傀儡”的命运,实现“我命由我不由天”,“同与造化”的成道境界,达到生命界的最高存在和最高成就。

南怀瑾老先生就说过,人其实就是个被设定程序的机器人,还以为他自己很自主——佛家叫这个为“轮回”。

这个认识和把握,是离不开我们这个城池里的这块地面的,这个心地呢,六祖慧能叫“心性”,它就像大地,是所有一切的基础,一切无不从它起,一切最后都归于它;这个心地,在佛家唯识学里,就叫第八识,阿赖耶识。我们所有的一切,都会记录和保存在这个第八识里,人死了,什么都没带,就带着这些记录。所以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和把握这个第八识,生命就太无奈了,太痛苦了,完全不由自主地到处流转,无法把握自己,这个太可怕了。所以,自古以来,就有高人苦苦追求、把握它的方法,能够成功的,道门里叫“成道”,佛门里叫“成佛”,儒家叫“成圣”。

那么方法呢,就是“无不心地用功夫”。从后天的六识返回到第七识,“识神退位元神出”,这个元神,在佛家就是这个心地。它管什么呢?比如说你感觉冷了、热了,你长指甲了、长头发了,你血压高了、低了,这都是有一个电子计算机,在给你支配和管理的,不是你的大脑在支配的。这个是第七识,要进入这个心地里面,达到“无不心地用功夫”,就需要让意识活动这个干扰源、噪声源关闭,所以各家都有打坐、禅定等相似的办法,目的无非是进入它,认识它、把握它。

等这一步成功了,停下来不前进,只是“用功夫”的,佛祖当年就叫“外道”,道家正宗就叫“旁门左道”。所以我们要知道真正的“外道”是很不简单的,戒守得比佛门更多,非常注意练功夫。

六祖说得很清楚:“无不心地用功夫。”不管你什么门什么宗,不修功夫就不用妄谈成佛成道的,连功夫都是在心地下的,不是在大脑和嘴巴上下的。所以不能“后天返先天”,不能“识神退位元神出”,都是口头禅。

那么继续前进的,就会有朝一日明见这个第八识阿赖耶识,亲身体认到这个“心性”,即所谓“见性成佛”,这个才是“成佛得道”的正途.

今天,我们参考和比较了佛、道两门修行的方法,就是为了说清楚为什么返先天这么重要;结合前面我们讲过的具体练法,大家现在应该对真实成道的方法有个系统的认识了。 

金丹大道的基础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具体练一回,我们今天下午回到金丹大道的具体修行上来。我们大家都没有基础,而丹道的入门功夫就是“百日筑基”,就是男的要“马阴藏相”,女的要“斩赤龙”断月经。

有人问了,我万一练成“马阴藏相”,可以“交而不泄不排精”了,那我想要孩子,我该怎么办呢?我想继续排精,可以做到吗?要恢复排精,其实是很容易的,因为这个排精不排精,关键是看你“安炉生热”了没有。如果你生热了,就是你屁股底下热,精囊里头就不生产精子了。睾丸怕热,一热它就会垂下来,以利生产(生产精子)。这个意思明白了没有?所以不会因为有人练得“马阴藏相”了,就一辈子不能生孩子了,不是;妇女也是,妇女把月经斩断以后,她如果还想来月经,一样会来,不会是一辈子不来月经的。

所以,“马阴藏相”是靠不断的练功来保持的,如果不练功,就恢复了本来的功能,自然就会排精,就能有孩子;如果每天都练功,每天都让睾丸发热,它自然就不产精排精了。如果是你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长期不练功,它又垂下来凉了,就能产精排精了。

◎近代陈撄宁先生指出:“女子修行与男子有别。男子阳从下泄,女子阳从上升。男子体刚,女子体柔。男子当保守丹田之阳梢,不使外溢,积之既久,用身体中真火锻炼,则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化为虚,而道成矣。女子乃阴体,须用乳房灵脂,交化气质,久久运炼,自然赤返为白,血化为气。血既化为气,仍用火符进退,亦能气返纯阳,了道归真。故女子初功,先炼形质,后炼本元。不似男子之功,先炼本元,后炼形质也。”而真正要“筑基成功”,则男人必须“马阴藏相”,女人“斩赤龙”。男人“马阴藏相”后功行日久,更上层楼自然可以做到滴点不漏,精满而不欲,永不起阳,这才算丹基成。这叫做握固即不漏。握固后,一方面,精门长死了;另一方面,会阴温度高,精一到此就化为气,所以说,“精满不思淫”,而可达到“见景不欲”、“见景不泄”的境界。

但金丹大道的基础是“马阴藏相”,练不成“马阴藏相”,谈不上健康长寿;练不到返先天,出不来“先天一气”,就谈不上开智。为什么呢?精气和性气结合产生的先天一气,才能补脑,然后才能脑子特别聪明,记忆力特别强。精气和性气不能直接补脑,补不了的。

“马阴藏相”以后就叫“闭关锁阳”,有的丹书上用“握固”两个字形容它。握固是什么意思?我们快到性高潮的时候,将要排精的时候,把手搁在这里攒紧了,咬牙,这个时候不射精,这就叫握固。达到了“马阴藏相”,才能叫“筑基”,这就是说你才打了基础。

女性修道练的是“斩赤龙”。女性乳房的乳头后面有两个窍,这两个窍就叫“膏肓”,左边是膏,右边是肓,也有丹书叫乳根穴的;这里分泌一种液体,叫“泥液”。这个泥液可以保护心脏,每个女人都有这个,从后面乳根穴里分泌出保护心脏的泥液;泥液在男女性生活的时候,就会往下排,排的时候就会通畅,并且保护心脏。如果它长时间不排,就堵塞住脉道了,这个女人就会老是病歪歪的。但是非常可惜,自宋以后,我们的文化出了问题,直到现在我们多数的中国妇女不懂这个。

◎《泥丸李祖师女宗双修宝筏》中说,女子修道,“必先息心,心息定而神清,心斯凉矣。”然后按摩乳房,觉得有暖气烘烤双关(“膏肓”二处),“得有烟焰,势逼透关。满关泥液,分沛乳溪,一如泉涌。”一会儿便可以真意导入气海,寂而守之。

性生活品质不好,或者长时间没有,不排液,女人就会心里烦躁,因为堵塞了气脉。正常的性生活,应该是男排精,女排液。但男人跟女人不同,男性高潮来得快,走得也快,女性是来得慢,走得也慢,所以没等女性达到性高潮排液,男人已经呼呼大睡了,这女的心里烦透了,久而久之,女性就会得病。

所以古代房中术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男女同时排,达到双赢。我们炼内丹,又要求男女都不能排。那么要采取一种什么方法呢?就要守乳根,守胸中的这条线。过去叫守膻中,那么她守的位置,应该是这儿,可是书上胡说八道,告诉你守这儿,结果守了半年、一年,她什么也没觉得——因为她守的是膻中穴,我们说要守膻中窍,这是两码事。

男性要做到“马阴藏相”。过去讲百日筑基,是一百天就可以做到的;但是现在是不可能的,他没法专心练,得上班啊,得工作,所以有的人两年,有的人三年才能做到“马阴藏相”。可是妇女比男的快,妇女做到“斩赤龙”,几乎一半时间就够了,比如说男的要三年,女的要一年半;男的要一年,女的要半年;男的三个月,女的一个半月就行了。那么女性怎么练呢?女同志练的时候,用两个指缝夹着乳头慢慢地揉,每揉一下,就呼一下,一次最多夹三百六十下,每呼吸一下,夹一下,一会儿就来快意了;有的人来得很快,有的人来得慢——这就是斩赤龙的方法。想哪儿呢?想乳沟,想这块。即使你不炼丹,平时也要揉。为什么呢?因为女性常常揉乳房的话,就可以抑制和防止乳腺癌。

◎把意念集中注在乳溪(膻中窍)部位,同时用手在乳溪部位作旋转性按摩。按康的次数不加规定,以自我感觉到乳溪气机洋溢为度。之后又用两手分别旋转按摩左右乳房,一直按摩到气机洋溢,絪缊围绕,一股暖气直透双关心前脊后.把满关泥液烘得释然融化,涌满乳溪。随即又用真意引导泥液,入于南洋(乳溪入里1.3寸处),加以意守。意守的时间,控制在36次呼吸左右。意守放松之后,自感南洋泥液油然下降,分注两腰,并且左右盘旋。这种注溪摩房,周天升降功法带来的个中滋味,以及接下来的“内顾”境界,李泥丸描述为:“此中滋味甘香,气神充和,三田一贯。已而玄况四塞,急须内顾,顺将万缘放下,旋觉身虚若谷,大地亦无,隐隐凉气袭人,絪缊四塞。忽复雾散云收,下现性海,碧波澄如。我总一念不动,忘境忘情。忽现金光万道,细雨如珠,随光下注,左旋右转,化成皓月,浮沉晶海,蘧然如梦醒。”

女性平时阴道潮湿,甚至流水,这个不是她的液,它只是一种润滑液,丹道家管这种水叫做“初潮水”。初潮水如果流下来,就算已经漏了;如果不流下来,可以湿润内部环境。所以女性的阴道应该老是湿润的。

女性往往在月经将要来的时候(比如说前三天),这个时候她就腰酸腿软,甚至肚子疼,不思饮食,这是月经将要来之前的信号,这个信号,就叫“月信”,这个时候女性要加紧练功。斩赤龙的关键时刻正是这三天,就是月经未来之前、月信来的时候;随后,女性的月经出现了,这几天不能练功,因为你一练功以后,血就会更多;等到月经将尽,这个时候血已经淡了,黄了,快停了,这个时候又重新练功。月经来的时候不要练,练了伤身体,这个要说清楚。

◎《采金歌》曰:“三十时辰二日半,采取只在一时辰。”此指月经后二日半为采取之时机。女性练功自采亦在此时,如《道藏辑要·女丹合编》中《女功练己还丹图说》于女功自采其气谓“凡女功所五者,气机也。但其中有壬癸之分,如壬水初来癸未来,此即信到也。信到彼自知之,或头昏或腰疼,信至而潮犹未至,此正宜回光返照,默守乳房血海,用采取之法,以补脑筑基,则所采者壬水,非癸水也。如癸水一到.自应停功,必至三十时辰两日半,癸尽之时仍用采取之法。”又《古本周易参同契集注》:“吕祖《三字诀》云:滓质物,自继绍。二者余,方绝妙。滓质物,言癸水初降;二者余,谓癸尽铅生”。又《采金歌》云:“三十时辰两日半,采取只在一时辰。临炉火候直吐心传矣。”原文小注:“癸水初净,又有淡黄涓滴,过此便当急休,所谓二者余,此与白虎首经二点初净者异。”

过了更年期的人,要想让月经来,也是这个方法,揉乳房三百六十下,一会儿快意就来了,然后呢,月经慢慢会恢复。女性年老以后.她的阴道非常干,而且完全张开,只要她做这个揉乳房,就会重新封闭起来,还会总是湿润的,但不流,这个时候,她就会健康长寿。

那么男同志怎么办呢?女同志可以揉乳房,男同志就要搓睾丸,因为老年以后,你的睾丸越来越小。男性阳举,是阴茎里的海绵体里充血了,这个血来自哪儿呢?来自两肾。所以他要是性生活过分了,就会腰酸腰懒,甚至于腰疼,因为两肾供血太多了。你看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脸上发黑,脚发飘,他一定是手淫过度——这都很可惜,因为人的精血精华不能轻易给排出去,要利用它长生长寿。

现在有人说,阴茎里的血怎么会是两肾流过来的,明明是静脉血管流过来的嘛,所以就诋毁古人不懂科学,这个就叫“学问不精,妄加断言。”

这一点,在各宗教里都有精确的观察和体悟,这里就不详说了。

再说一下,道门正宗里的金丹大道,所要炼的“精”,并不是男女做爱或者手淫后强忍着不排的那种“精”,这种精叫“浊精”,是不能用的;当时不排,不过是改道进了膀胧,早晚还得排出来。而且这种忍精不排,自以为金枪不倒,自夸其能,不过是增加了前列腺的负担,并且让血液里混进去一大堆没用的垃圾,实在也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内丹要用的“精”,是无欲而举,单纯的性感产生的精,才是真正金丹大道要用的原材料,才叫“外药”、“内药”、“大药”,这种精不能排,反而应该吸收进我们的身体里,变成长生药、不死丹。

◎所谓“先天之精”,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禀受于先天的生命起源物质。《灵枢·本神篇》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修道之人所炼之精是先于后天之精,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精液”,学者不可不察。另,唐代大医学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中对“以不射精为要务”的片面观点,指出”不可抑忍,久而不泄,至生痈疽”。

我们前面讲过,不排精,就需要盘腿。盘腿种类很多,现在很多人盘不了,盘腿的关键不在腿,关键在腰——所以要伸直脊柱,逐渐逐渐你气通了,盘腿就很容易了。盘腿防漏,可以通关斩窍,达到气通、气脉通达的效果。

盘腿让你身体的养分、你的精华,不外泄,就像葡萄的藤,都是卷起来埋在土里,到了冬天要截,让它短一点。怕什么呢?怕养分外散,所以我们人也一样,要盘起来。

情性结合才成丹

现在,我们感觉气血鼓荡,这才能推动气血在周身运化。再来,已经有一点要射精的感觉(这时候有射精的感觉,还没有达到非射不可);这个时候已经有汗了,但是这个汗还不是太多。这时候我们仍然想会阴窍,跟刚才一样,想会阴窍。现在,有些想射的感觉,丹法里管这个阶段叫“调药”。调药是什么?是使我们这种性感更加兴奋,更有射精的感觉。接下来怎么办?用一个秘诀,叫做“吸提嘬闭”,这就是金丹大道里“采药”的秘诀。

采的这个药有三种,一种叫外药。外药是什么昵?我们前头不是讲,全身要有气感,这种气感就叫外药。有了气感再加上性感,这个是第二种,叫内药。单有性感不行,不能叫内药,所以性感必须和气感结合,这个叫内药,但仍属小药,还不是最大的兴奋,所以不是大药。特别兴奋的时候,将要射精了,怎么办呢?要用这个“升阳法”,配合呼吸,然后“吸提嘬闭”,采到的这个药是第三种,才算是大药。

◎所谓“升阳法”,丹书中也叫“升阳火”,其法采用盘坐,紧咬牙齿,卷舌塞喉,意想会阴窍(肛门前口),吸吸呼,呼吸重点在吸气,此即“升阳”。

采药的秘诀中,“吸提嘬闭”是金丹大道里最重要的部分。怎么做呢?就是舌头要嘬紧,牙齿要用力咬,别害怕,有多大劲,就咬多大劲,然后只考虑吸,别考虑呼。这个时间有多长呢?这个时间,如果你降阴是20分钟,这个就得40分钟;你降阴是半小时,这就得一小时。这时候不能松牙,不能松舌,为什么呢?你一松就漏了。所以一定是咬紧牙,嘬紧舌头,往里吸,这个舌头已经不是舌舔上颚了,是舔软颚了。

呼吸要只管吸,不考虑呼。这个时候,有的人两三口气,就阳倒了;但是有的人不是,他更兴奋了,但是五六口气、十来口气的时候,就好了,迟早要阳倒的,这是“吸”。那么“提”是什么呢?你腰一挺,三阴提起,就是三阴都闭了,肛门也闭了,阴茎也闭了,会阴提起。“嘬”是什么呢?嘬紧舌头。你越嘬紧舌头,思想越集中,越能控制,嘬舌头可以防止射精,防漏。“闭”是什么呢?是五门紧闭——特别是呼吸紧闭,不喘气,比如说我吸完一口气,要忍,要闭气;眼睛也闭,鼻子也闭,口也闭,五门紧闭。所以这就叫“吸提嘬闭”。

慢慢的,你会阴窍就会发热、发烫,丹田就会热,两肾就发烫,所以修丹道的时候,要用被子捂住一点,保持温度,效果会更好。炼内丹,要降阴符,一直呼一直呼,这样一来就会产生“抽扁血管”的现象(这个时候血管抽扁了,人体就“欠氧债”了);随后,再来一个“升阳法”,比如你吸了十下……停……憋气……自动呼……然后吸,接着停。

在升阳的过程中,卷紧舌头,你口里就会有大量的口水出来,嘴里存满的时候,不能松开牙齿,咽口水的时候不能松齿。升阳法要求始终卷紧舌头,咬紧牙,那么到将来,你的舌头比同龄人长。因为我们老了以后,我们的舌头越来越短,味觉渐渐退化,吃东西不香;而我们修道炼丹的人不是,我们老了以后吃什么都香。

◎西晋魏夫人所传《黄庭内景经》中将口中津液称为“玄泉”。她说:“玄泉幽阙高崔巍。”

升阳憋气,不喘气,这时是闭息的。闭息几秒钟,或者一两分钟,我的师父最长的时候,能够闭息九分钟,我能闭三分钟不呼吸。然后接着又吸,这个时候就会出汗,就有了口水。怎么办呢?有口水就咕嘟嘴,像吞一个枣子似的,咽下去,这一咽,就把我们的“情”带下去了。

这个时候,照道书上的说法,我们下面是“坎水”,上面是“离火”;也有丹书形容下面是“虎”,上面是“龙”;还有个说法,是说下面是“坎男”,上面是“姹女”——坎男与姹女相交,不能只是性,还必须要有情,这个情,就是人类的情意。

六祖慧能,有个水平很高的弟子叫怀让,怀让有一个徒弟叫龙牙禅师,他说“人情浓厚道情微”,人情是很浓厚的.爱啊恨啊,要死要活的;修道之人呢,他这个情感好像是见了女人都要躲开的。但接下来,龙牙禅师说:

人情浓厚道情徽,道用人情世岂知!

人情不为道所用,人情能留几多时?

“道用人情世岂知”,修道炼丹就要用这个人情啊。所以真正金丹大道,不是只用性,用到性荷尔蒙,用到精,而且还得用情,真正是情与性的结合。

◎或有问于潜虚子曰:丹经之言先天一气,必于同类求之,为说者何?曰:予闻之师:金丹之道,必资阴阳相合而成。阴阳者,一男一女也……故夫男女阴阳之道,顺之而生人,逆之而成丹,其理一焉者也。——《金丹就正篇》

现在,我们真正知道所谓“双修,是什么了,毋庸讳言,道门里有双修派;佛家也有,密宗把这个部分叫“无上瑜伽”。这个部分很难很难,绝对不是普通修行人有福分可以去修的:首先,这个修道者,如果是个男的,他得练到“马阴藏相”,要打下修道的基础才行;其次,他的双修伴侣得完成“斩赤龙”,也得打下修道的基础——这个部分是关于“性”的要求;这两个人还要情投意合、情真意切,这个是“情”的要求。

◎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

现在我们想想,这得多难哪?那么我们一般人修道呢,还是清修比较行得通。

修道炼丹是要用情的。情的内容很广泛,我们对于人类,甚至于坏人,我们都愿意帮助他,愿意爱他,更不用说对于一个女人。喜欢,但是没有其他想法,这个就是“道用人情”了,佛家叫“慈悲心”。

道用人情,就是我喜欢你,可是我没有非分之想,就是那么单纯地祝福你,希望你好,没有利用,没有占有,没有控制,这个时候人情就升华成道情了。

老实说,我们这些凡人哪里做得到啊?一喜欢就想拿回家占为己有;不拿回去?那我也不理你了,也没什么喜欢了,所以并不那么容易真正做到。宗教里为什么要戒啊戒的,就是防止你有非分之想。所以要明心,明白自己这个爱人的心;然后还要见性,就是性来了,无欲而起性感了,这叫“活子时”,不要急着想女人,这样就太可惜了,全都往下流掉了。浪费精华不知痛惜,真叫“愚痴众生”;性来了把握住,修炼活子时,健康长寿成道,这才是聪明人的追求和作为。

实际上修炼内丹,就是这样情与性的交合。刚才我们讲的“明心见性”,是修行功夫的另一种说法,当然不是六祖慧能指的“见性成佛”。佛经在这方面比较隐讳。佛教认为,情是性发展而来的,如果单有性,就是畜生了;而人是有情的,人是“有情众生”,这个情不是坏事,性也不是坏事,修炼就是情与性的棍合交融——这个交融用什么做媒介呢?就用口水,丹书上叫“黄婆”。

◎人之真情如金,真知如铅,二物属刚;灵性如木,灵知如汞,二物属柔。真情真知刚而易沉,灵性灵知柔而易浮。若以性求情,情来归性,以真制灵,灵归于真,刚柔相应,阴阳和合,化为一气,生机长存而不息矣。如情不归性,灵不归真,是谓金隔木,汞隔铅,孤阴寡阳各一边,焉能返本还元,结成真灵之丹哉?——《无根树解》

丹书上把性叫坎男,用坎卦表示,坎卦正中是阳爻;把情叫姹女,用离卦表示,离卦正中是阴爻。把坎卦的阳爻抽出来,添进离卦正中的阴爻里,离卦阴爻变阳爻,就成了乾卦;三爻都是阳爻,所谓纯阳之体,就是这么来的。这一抽一添,就是丹书中所谓的“抽坎添离”,其实就是性与情的交融混合。

混合在哪里呢?混合在黄庭。黄庭严格讲不是胃部,也不是什么太阳神经丛,就是胃后面这两根神经。古人把这个看得很严重,说是“成仙之要”,我看故弄玄虚、穷开心的成分挺大。但这两根神经确实很重要,不懂这个“性情结合”,修丹道也就成了瞎扯,这个倒是真的。

这个过程呢,也许在下面交,也许在上面交,就是丹书所说的“也许是龙去就虎,也许是虎去就龙”,这个时候我们咽口水,就把我们的真意带下去了,这个就叫黄婆,就是性与情交合的媒婆。

真意下去以后,就会听到我们小肚子里头,不是胃,是在胃下面,“咕噜咕噜”的声音。这就是你用你的黄婆,把你的情和你的性混合了,这个就叫阴阳交、龙虎交、坎离交;交完以后出现的这种响声,丹书上就叫“交罢”,就是交完了。交完了产生什么呢?对,就是内药,也许好一点,是大药,这才能补脑,它自动会去补脑的,你甭管它。

◎魏伯阳说:“赡理脑,定升玄,子处中,得安存。”清人刘一明认为:赡理脑者,赡养也,理即性。脑在人身之上处,头之后,系耳目视听不及之处。此言养性,至静之境,方为极功。(赡理脑,即还精补脑)。由此可见,那种“精液补脑”的说法,要么是望文生义的牵强附会,要么是别有用心的胡说八道。

如果性与情不混合,性是冲动猛烈的,丹书形容说像老虎;情可能是假慈悲,假情假意装好人。所以丹书形容情的“气”内凉外热,就像很多人,外表看起来似乎有情有义,不过就是廉价的同情,丹书说是像龙,居高临下,很有优越感地施舍点“同情”出来。

◎道家正宗认为,人有“性”故而有力量,敢于承担,人有“情”故而有慈悲心,拥有智慧;故而性情结合才算有智慧,有力量“积功累德”“济世度人”。《抱朴子内篇·对俗》说:“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者千二百善,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则尽失前善,乃复更起善数耳。”又说:“积善事未满,虽服仙药,亦无益也。”

所以单纯的情没有能量,飘在天上,对人对己洒点毛毛雨开溜,不肯真正承担——你看很多女人,对情感的需要很强,结果没什么力量行动,就是不敢爱别人,也不敢接受别人的爱,稍微试一下,又逃得远远的,就是因为她的性没有参与,所以就没什么能量可言。

单纯的性则没有智慧,就是那么个强烈的冲动,不能扩大和升华,方向单一,行为粗野,就是要占有和控制,把这股冲动发泄了了事——就像很多男人,活了大半辈子,对人生的理解不会比他的下半身升华多少,天天追逐色欲,忙得不亦乐乎,但是空虚得要命,就是他的情被压抑,没有开发出来,没什么智慧和品质可言。

那么修道炼丹不一样,让性与情混合以后,就是道书里说的“抽坎添离颠倒颠”,这一颠倒啊,我们既有智慧又有力量,多好!《易经》里形容说“阴阳合其德”,这才是几千年以来,真正聪明的人追求的,人高明就高明在这个地方。

性情结合,“抽坎添离颠倒颠”,由后天变先天。进入先天以后,所有的功法都是自动的,不用管,都是自发的——丹法的修炼,过程就是这样。

交罢了,就会“咕噜咕噜”响,丹书中就叫“水火既济”。这时候你会发现你小腿都会出汗;所以,一个完整的炼内丹的流程,就是降阴、升阳、交合,最后要还原。还原什么呢?因为气还分散,还原才能将气导归气海,而不是漏出去。所以这个还原也叫“引气归海”,归到气海去了,存起来。

还原的时候按老法子来做:人不动,用鼻子哼气。还原的时候,牙不碰牙,舌头自动摆在那儿,加快我们的回流。做多长时间呢?一般能做十分钟就够了,有人做八分钟就够了。还原完成的特点是什么昵?汗自动会干——还原的时候呢,身上出的汗,一点一点都收回去了。古时候,这个还原,又称为“温阳”或“沐浴”,因为这个时候,你就感觉你像洗温水澡一样,身上是温热的。

◎魏伯阳在《悟真篇》中指出:“一阳才动作丹时,铅鼎温温照幌帏。受气(引气归海)之初容易识,抽添运火却防危。”他在这段话里讲解了“沐浴”的景象(感受)乃正确做法;尤其指出“沐浴”时“抽添运火却防危”,《金丹四百字注》中也说:“不增火,不减火,为沐浴。”

我们一般还原,十分钟就够了,汗收下去就够了。但是古人不是,他温阳的时候太舒服了,他根本就不愿意下座,他们温阳的时间达到四个小时。我们太忙,只要坐十分钟,汗收下去,气收回来就可以了。想什么呢?想引气归原,加快这个回收,用螺旋转的办法来加快。螺旋转,男同志先向右转,逆时针;女同志先向左转,顺时针。按古人的讲法,这个逆时针转是三十六下,是9的倍数;顺时针转是6的倍数,四六二十四,六六三十六。到将来你根本不需要自己转,它完全是自动转的,你也别管了,它会自动地慢慢转,这都是人的本性。完成以后,因为做了一个小时的升阳盘腿,腿有点僵痛,先不要急于下座,先抱着腿,摇一摇。


    当然,你们也可以在还原之前做这个动作,因为腿麻、腿疼,所以就先做这个。也可以升阳完了再做,做十来下,七八下以后,好一点,这才下座。在庙里,和尚做完了以后,列队排成两行、四行,沿着大雄宝殿转二十分钟,这一遍功才算练完。练完以后,特别要注意,这时候脸发红,最怕摸凉水、吹冷风,就像自己是一个“坐月子”的人,因为这个时候,骨头是软的,就像孕妇,所以你看孕妇生完孩子以后,戴帽子怕吹风,因为毛孔是张开的。

所以你下功以后,你自我感觉好像孕妇生过孩子,不能摸凉水,不能洗衣服,可以看书,可以吃,可以喝。在半个小时之内,不能尿尿拉屎,甚至一个小时之内,都不能干这个。为什么呢?因为你练出来的精华,你的身体正在吸收呢,这半个小时正在吸收,你要尿尿拉屎,把好东西都尿出去了,可惜了。所以做完以后,最好休息半小时,一定要见风的,头、身上都要包住才行。

◎药已归炉,必要封固,不令外驰也。……封固者,温养也。——《玄妙境》

整个过程就是这样,等到我们大家“炼精化气”筑基了,“马阴藏相”了,下一步练什么?就是“炼气化神”。炼气化神的时候,需要“闭关”。闭关的时候要找到一间房子,有一点亮光,或者背后有一盏小灯都可以。开始往往先闭三天,不要猛地来;三天完了一个礼拜,慢慢十天,慢慢四十天,慢慢七七四十九天。闭关的时候可以不吃东西只喝水——那时候一定要有人守关,有人在外面守着,修道的人这个时候会出神,出阳神,所以一定要有人守关。 

佛道修行,不谋而合 

这几天大家都不容易,练得很用心、很认真,一个个脸色也转过来了,这就是金丹大道的神奇之处。那么道家门里在台湾有一位萧天石老师,在修行界很有名,当年在川康一带,他曾经和南怀瑾先生结伴游历,遍访名僧高道,整理和写作了不少丹道以及养生方面的著作,我手上拿着的这本《道海玄微》,这就是他整理并且补充写作出来的。此外,市面上也有很多关于丹道养生的书,但是说句实话一般人都看不懂,因为真正的秘诀很多都是保密的,书上并没有。

但是,如果你像这样修炼过一遍内丹,你再去看这些资料就会非常容易懂,像南怀瑾的书、佛道两家的书,以及最近出版的丹书,你看看就明白了,起码能明白个八九分。如果你没有具体跟上学过内丹修炼之法,只是“自学成才”,坐在那里看书或看资料然后跟着比画,那个太难了,你基本上看不懂,所以修证更是无从谈起。

堪叹世间学修行,不明性理说道经。

先天三宝拆散了,金木水火不相生。

闭目枯坐假装像,不知采取乱胡行。

自己盲修自昧自,将错传人问自心。

那里是你生死窍,谁个才是本来真?

冬至一阳在何地,夏至一阴怎么生?

离明二字怎么讲,返本还原怎样行?

拆坎补离怎下手,清浊二气何处分?

爻珠老嫩甚物件,织女牛郎怎相亲?

修行不明此中理,切莫人前谈坎离?

守死血心默景意,现出幻景当宝贝。

大限来时无常取,凭何本领避吉凶?

——《金丹四百字解·指玄访道篇》
清人刘一明再三告诫,修道一事,精微奥妙,非过来人指点不能为之。他在《悟真直指》中又郑重指出:万物芸芸各返根,返根复命即常存。知常返本人难会,妄作招凶往往闻。
因此,不遇明师,不知真诀的“自学成才”者,断无可能成功,反而招害,学人不可不察。

现在,你们还认为内丹就是道家的修炼方法吗?不是的。不管你是修佛,还是修道,都是人在修嘛,所以修佛修道,自然而然,是不谋而合的。从利益众生的角度来看,大家不要死抱着个门户之见,来为个人设限,“闭关锁国”。老实讲,搞这种门里门外的把戏,只是为了获得心理学所谓的“安全感”——我是门里的,你们是门外的,享受不到门里的好处,所以我就比你们高;我高人一等,有优越感啊,于是昂然立于众人之上,自我感觉良好,就觉得安全了。大家想想,这种境界,做人都欠缺起码的自信和谦卑,何况成仙成佛?另外一方面,大家也不要让宗教的外形外相给吓住了,宗教需要开门立户,所以有门有户,这是个组织经营的问题。既然如此,那么这必然是个相对的道理,大家大可不必将它看得那么严重。一旦看得太严重了,后果就很严重。比如基督教说“你要爱你的敌人”,爱敌人都可以,境界多高啊;但一到异教徒就不行了,比如爱一下佛教徒行不行?这个就不行了,异教徒不信主,所以主就不喜,就得下地狱。这么一来,我们就可以理解在西方历史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宗教战争。征伐异教徒,是替主行道;抢劫有钱人,是替天行道——不管在西方,还是在我们东方,各有各的文化优势,也各有各的文化弊端。对于这些基本的问题,我们要深思之,明辨之,而后才能笃行之,不要稀里糊涂的,搞得迷信偏见盛行,乌烟瘴气。总之,要有智慧,佛家叫“要有见地”,先做好人,再谈修道修佛。

◎北宋张伯端说:“性命本不相离,道释本无二致。彼释迦生于西土,亦得金丹之道,性命兼修,是为最上乘法。”“老氏以性命学开方便门,教人修积以逃生死。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如有习漏未尽,则尚拘于有生。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枢要,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解;《魯语》有毋意、必、固、我之说,此又仲尼极臻于性命之奥也。”

佛家修行,也有“采药炼丹”,不过佛家不叫“采药”,叫“采牟尼”。

释迦牟尼佛讲:一候在彼,二候在我,三候四候采牟尼。什么意思呢?一候在彼,就是在彼处,就是在修佛人的“密处”,也就是道家讲产药的地方。二候在我,到了第二步,就要调药,要盘腿升阳,所以在“我”吗!“三候四候采牟尼”,什么意思呢?二候在我,调药升阳,在将射未射时,吸提嘬闭采药啊,采牟尼。就是佛家的采药——你看,这和道家内丹修行的方法很一致啊。而且,三候采牟尼是讲给初练者的,四候采牟尼,是讲给老修行的。道家的讲法,是初练金丹大道,宁可趁着“药嫩”(还不到将射未射的时候)采了再说,因为初练者把握不好火候,不小心就会射了,漏了,这个就叫“炉崩火灭”;那么成了老修行了,时机火候把握得比较好的时候,就可以在将射未射的时候,药完全调好的时候,再采,这也叫“四候采牟尼”。

◎张伯端在其《悟真篇》中说:“安炉立鼎法乾坤,锻炼精华制魄魂。”就是说以会阴窍为炉,以下丹田窍为鼎,采药炼丹,引情归性。炉鼎之说,由此大行于道家内丹各派。

当然,我们刚开始练的时候,肯定会漏,会“炉崩火灭”,不要紧,重来,经过多次实践以后,我们就可以在将射未射,药已调好,在“四候”的时候采到药,采到牟尼。

那么本师释迦佛接着讲:五候练神功,六候神功毕。五候练什么神功呢?也就是抽坎添离(情性结合);再然后,六候神功毕,就是温养、沐浴、收功了。一候呢,是2O分钟,六候是120分钟,整两个小时,相当于古代的一个时辰,所以你看,佛家跟道家太相像了。

我们刚开始练习,能每天坚持练一个小时或者一个半小时就很了不起了;慢慢地能坚持练两个小时,刚好和古人练功相同,正好是一个时辰。

现在,跟大家讲一个历史上的修炼内丹的典故。在此告诉大家,希望你们能思考一下,或者当做一个传说也可以。

这天底下,最难当的就是老师了。教育别人,谈何容易啊——当老师,面对一大堆学生,各种各样的脾气秉性,深不得浅不得,重不得轻不得,最后往往吃力不落好。凡人如

此,神仙也难逃啊!《金华太乙宗旨》是吕洞宾吕真人著的,吕真人是神仙,不假吧?他的《金华太乙宗旨》写出来以后,吕老师的一位徒弟就开始非议这部经了,当时吕洞宾就很生气,说了一段狠话:“畜生好度人难度,我宁度畜生不度人。”所以后来,他对世人宣称:我没有徒弟,根本没收过徒弟——当然刘海蟾说自己的师父是吕真人,这是徒弟认师父,另当别论了。佛家认为生命界有六道,有六种生命形式与生命依存的时空——老实说,鬼并不可怕,因为鬼都怕人,这是真的;人才是最可怕的,不但鬼怕,连神仙也怕,所以才说“宁度畜生不度人”。

一般说来,弟子跟师父修行,总会有人回头诽谤师父,放眼各门各家,历来如此。学生学了几天以后,就会瞧不起师父,“徒弟骂师父”,大概是修行界的规律,导致所有的师父最担心、最苦恼的事情,就是如何找到一个真正的徒弟,比如达摩祖师花了九年才找到他的徒弟。达摩为什么要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呢?就是为了等一个真正的接班人,真正的徒弟。说近一点,将形意拳改为意拳,大名鼎鼎的王芗斋,也是被徒弟给气死的。无论古今,大约人性总是攀高附贵的,所以做弟子的总有人担心,一谈“我师某某某”,大家都找师父去了,没人理我了,所以干脆自称“自学成才”或者“虚空传承”,甚至是“得自天授”,这虽然都是鬼话,不过还算好点的,总好过回头诽谤师父。

◎盖以明师教人,千磨百错,明察暗试,以验真假。果是真诚之士,如真金不怕火炼,愈炼愈明,自为高人鉴赏,决定提接。若非志士,始勤终怠,或阳奉阴违,自己身边事,未能行得过去,而欲妄想他人宝物,所谓:嗔不除,态不改,堕入生死轮回海,堆金积玉满山川,神仙冷笑应不睬。道且不得闻,而况成道乎?夫闻道者小圣人,成道者大圣人。圣人之事,岂是玄虚不实之辈所能得者哉?——《金丹四百宇解·学人二十四要》

那么,怎么办呢?吕洞宾一生气,就说他没有徒弟,其实刘海蟾的确是吕洞宾的徒弟;而道家名人陈抟陈希夷,则是刘海蟾的徒弟。现代,净空老法师就说“我没有徒弟,我不收徒弟,我们只是互相学习”。原先,南怀瑾先生还不大有名的时候,他没说自己有徒弟,也没有人称他为师父;这几年有名气了,结果冒出一大堆自称是他的徒弟、再传徒弟的。

◎用功不力难深造,抱道而亡方见真。
以上二十四要,乃学人紧要之关口,必须真展实践,条条打通,行得过去,方能遇得真师,闻得大道。若有一条不能行过,即遇真师,闻道犹在两可。——《金丹四百字解·学人二十四要》

可见,古代严谨而神圣的师承制度,在现代只不过是个商业性的包装手段,有利则徒弟、徒孙,无利则师父、师祖,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倒也算得上是“自由自在”了。达摩祖师等了九年,才有一个人拿着一把刀,砍断了自己的手臂来表示求法的诚心,感动了达摩,才正式收他为徒弟,这个人就是禅宗二祖慧可。

山西人侯耀真,修行的功夫很深,北京市聘请他担任针灸医院的副院长。他是怎么学到一身功夫的呢?他的师父曾经收过很多徒弟,但当师父快死的时候,徒弟全跑了,没有人在他身边管他,结果当师父的临死前想喝一杯酒,那个时候很穷,想喝却喝不上。这时侯耀真来了,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棉袄当了,买回了一碗酒给师父喝,师父这才告诉他,下丹田具体在什么位置,侯先生得了真传,自然功夫就好。

我个人觉得道理得分两面讲,古人讲:父不慈,子不孝,不可救药。当老子的“不慈”,很混账,一味强调儿女要去孝顺,也是于事无补,难道老子让杀人就去“孝顺”杀人?为人师的也要有师德,做弟子的要有感恩之心,这样才能发扬光大我们文化中优秀的一面。中国传统文化中,也不见得全都是好的,全都是精华,比如打劫有钱人被看成“替天行道”,我看这种强盗哲学反映了一种十分阴暗的心理,并不高明。我愿意把我知道的都教给大家,就在这里教,有心来学的人都可以向我学习,尽管学,我不藏私,因为这套东西本来就是度人的,我没有吕纯阳真人那么高明,畜生的丹田在哪里我不知道,我只懂这套度人的方法,所以度不了畜生,只能度人。我没兴趣管师父徒弟这些,只要你想学,我本人都愿意教给大家,所以我不收徒弟,也从来没有徒弟。

我手上现在拿的这本书,就是吕洞宾吕真人著的《太乙金华宗旨》,这本书来之不易,里面有一个曲折的历史故事。

《太乙金华宗旨》在中国已经失传,是日本人在欧洲发现失传的版本,然后由英文,德文、法文翻译成日文,在日本流传。中国某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在日文书中找到了这部经典,再由日文翻译成中文,才使得这部经典得以在中华大地重见天日,现在,大家在大一点的书店都可以找到。我们现在学习的金丹大道,哪怕大家只学了几个小时,现在拿起《太乙金华宗旨》一看,你不会跟以前一样云里雾里的,而你们也就会越来越知道内丹体系是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啊。

以前,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在东北成立过一家专门用内丹之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医院,那里的医生其实都是修行有成的老中医、老修行,他们给病人开的药方就是炼内丹,很多不治之症就是这样被治好的。当然,大家这几天学的还是金丹大道的初级阶段,是筑基的功夫。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基础没有打好,怎么可能达到高级呢?筑基功夫非常重要,请你们千万千万不要把它当成一般的东西,或者当成一个学习班式的节目轻视它——这是中国的国宝,方法简单极了,最重要的是坚持,半途而废的话,又得从头再来,前面的功夫不起作用了。我这五十年间,天天坚持练,每天两个小时,没落下一次,所以才有今天的一点心得,来跟大家报告。

回到具体的功夫修炼上。在修炼金丹大道的过程中,有两个特别方法请大家记住:第一就是“鼻拉脐”——微收下巴,鼻子跟脐部垂成一条直线;第二就是“中指意对”——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在意念当中,让两根中指间拉有一根意念之线。仅此而已吗?毫不夸张地说,我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才悟出“中指意对”的妙处。当年师父告诉我:“你不要忘记,时时要中指意对。”可我真正理解是在20年后,“意对”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意念当中,两根中指间有一根线相对相连,总有这么一根意念之线把它们连着,然后,把这根线轻轻地“拉开”,这么一拉开,你的背就张开了,心也就开了。

开心,是修佛修道,乃至一切法门修行有成的基础。不管是成仙,还是成佛,都必须建立在你现在当下身心充满喜悦的基础之上。即使成佛,也不能违背你当下的身心喜悦,这在道家就叫“以快意为纲”,佛家就叫“法喜充满,禅悦为食”。

◎李泥丸说:“盖女以血为本者,血旺则精盈,心凉则生血。古云液血之炼,血精之化,还仗神清。血无液化,液泥成痰,流注脾胃,蒸升著肺,散流经络,百病猥生,五脏被炎,六腑遭厄,故古丹诀曰,必先息心,心息定而神清,心斯凉矣。”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女丹修法,要在心息神清。心要息,自然烦恼要少,开心豁达。其实,这同样适用于修道的男人。

什么叫神仙啊?简单,无烦无恼即成仙。我们这些俗世中人,也得想法让自己开心啊,一个不开心的人,必然自闭,必然沉浸在自己的烦恼里面,觉得这些烦恼最重要,对于外界就谈不上有什么灵性与悟性,智慧也就封闭起来了,会变得比较没有智慧,当然生活中也会有更多的障碍与痛苦。

尤其是女同志要注意啊,十几、二十几岁的时候,愁眉苦脸会占到便宜,因为那叫“我见犹怜”;过了二十五岁,就越来越占不到便宜了,因为这时候叫“抑郁症”,需要去找心理医生了。

不管是做人,还是成仙,都得开心。所以,“中指意对”的作用非常大,两根指头这么一拉,好像紧锁的心门都拉开了,拉开了以后背部的气脉就展开来了。修行要注意背部,背部不能僵,一僵,气就过不去。所以,在任何时候,中指都要意对,忘了其他不要紧,记住这一点就行,慢慢你就会发现里面的奥妙了。

现在,我完完全全把我的体会与大家分享,都告诉大家,不做隐瞒。虽然各人情况不同,方法因人而异,但是在这里我要奉劝在座的各位:不经过这些悟道的过程,是不可能理解古代宝贵的东西的。比如,张三丰说过“头顶青天”,怎么理解和领悟?其实就是头轻轻地一顶,就这么一下,气就顶丹田了,贯通虚空,说起来多容易啊,但张三丰这句话是总结了古人多少代的经验啊!

现在我们言归正传,再炼一次内丹。有人问:炼内丹最佳的时机是什么时候?是活子时,或者活午时,就是古人称的“机”,也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边的“时”,其实就是无欲而阳举的时候,这是活的“时”,活的“机”。另外,古人炼内丹,讲究个“四正时”,四正时就是子、午、卯、酉四个时辰。四正时是很好的炼内丹的时间——子时,是半夜11点到凌晨1点;午时,是上午11点到下午l点钟;卯时,是清晨5点到7点;酉时,是下午5点到7点。在四正时炼内丹,会事半功倍——当然,最好的时机,是活子时或者活午时。

◎《金丹四百字》云:“火候不须时,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法,卯酉亦虚比。”《悟真篇》云:“总识朱砂与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大都全藉修持力,毫发差殊不结丹。”曰“冬至不在子”,曰“卯酉亦虚比”,曰“毫发差殊不结丹”,可知非天边子午卯酉矣!如云是天边子午卯酉,是十二时,只有四时修持,所余八时弃之不用,岂能毫发无差乎?《入药镜》云:“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可见年月日时,刻刻用功修持,防危虑险,毫发不容有差。——《象言破疑·火候说》
从清人刘一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真正结丹,必须是“活子时”、“活午时”,即“意所到”的“真火候”。但如何识别运用,却又“毫发差殊不结丹”,也因此而更凸显明师真诀的重要性和无可替代性。

现在,大家练习当中要注意几个关键的问题,我再重复一下:升阳,就是阳举了,这时候身体发热了,也发汗了,特别是屁股底下发热了;降阴,一般就是为了“息阳”,阳举而后降阴可以转化能量,这个过程叫“调药”。“调药”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开始阳举,还不是很兴奋,性快感还不强烈的时候就要调药,调药不是靠想入非非来加强性兴奋,而是靠呼吸——随着我的呼吸,随着我的发热,随着我出汗,尤其是屁股底下出汗了,这个性兴奋度就越来越强,就在这个时候要“调药”。调药的功夫叫“一二三”,按古人的说法,这“一”呢就太嫩了,这个“三”呢又太老了。什么叫太老了?就是马上要射精了,一个没忍住,漏了点,就叫太老了;这个嫩的呢?就是想射,离真正射其实还早,还不到时候,所以古人就在“二”的时候采药。但是这个火候非常难把握,稍有不慎就会失败,所以古人的经验是趁嫩的时候就采药。我们宁肯少采点,但是也比采老了强,所以我们宁肯在“一”的时候采。降阴以后,就产生了药,刚开始修道,就趁早先采药,以后要在“二”的时候采药。药是什么?我讲过了,外带着气,内里有性感、先天精华,这个就叫“来药”了。

药分内外,外药是什么呢?是全身有气感。全身有气感,再加上有性兴奋,就叫内药。但是刚开始阳举还很嫩,还不够,因此就要调药,调到将要射精而未射精的时候,或者有一点点水液出来,这时候就是“二”了,应该马上盘腿,马上卷舌升阳。有同学问升阳本身就是采药,这话对吗?对,是这样子的,我们没有先人的水平,所以我们宁肯早一点采,千万不要漏了。我个人的经验,一个人在修炼的过程中,其实会经历多次的漏丹,其实就是多次的失败。如果我们漏丹了,我们这次漏了,别害怕,也别难受,这个漏叫“炉崩火灭”,不过没关系,重来;也别去后悔,去难受,因为没有什么意义——“曲则成”,人要做成一件事,总是曲折的,总有无数的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嘛!慢慢地,失败多次以后,就会有所体会,就容易掌握这个火候,这个火候就是将射未射的“二”的时候,这个时候开始采药,刚刚好。

升阳的时候如何采药?方法就是“吸提嘬闭”。这个时候我们就通过“黄婆”,通过咽唾沫,把“情”带下去和“性”结合,这个过程叫“交”——丹经里面的阴阳交,男女交,龙虎交,坎离交,都指这个。“交”是混合,需要媒介.这个媒介就是“饮刀圭”(咽唾沫),最后就“交罢”了,“交罢”,就叫“水火既济’。

◎《本草纲目》中说:“人舌下有四窍,二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由此可见,舌下所出的唾沫,被古人称为“神水”,足见重视。至于其功用,白玉蟾甚至说:“神水沃灭三尺火,慧剑扫除六贼兵。”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好,大家炼过一遍丹了,现在好好温阳沐浴一下。

在座的女道友要好好感谢孙不二孙真人啊,没有这位女性的前辈,我们的女同志修道就太难了,因为大部分丹经都在讲男人修道。邱处机邱真人,很有名的一位道士,没有他,元朝统治者只怕会杀更多的人吧。邱真人有一个徒弟叫马丹阳,非常有钱,是山东青州人,马丹阳的妻子,就是孙不二,这是一对有名的夫妻。孙不二是女丹的创始人,写了一本《元君坤元经》,是一本专门讲述修炼女丹的经典。她的爱人马丹阳善行医道,他一生用的针灸之法跟十二个穴位有关,叫“马丹阳十二穴”;在十二个穴位中,凡是胃不好的,他都是找足三里。

◎元初成吉思汗南下中原,杀戮甚重,于是全真道士邱处机不远万里,赴大雪山(今阿富汗境内)见成吉思汗,劝其慈俭爱民,毋行杀戮,成吉思汗听取了他的建议。后邱真人又在燕京(今北京)创立十方丛林,收容战乱时无家可归之人,活人数万,京城百姓齐呼其“邱神仙”。——详见《玄风庆会录》

我们脸上长疙瘩,往往跟胃经有关系(消化不好,脸上就容易长一些疙瘩)。长疙瘩其中一个原因是内分泌旺盛,另一个就是消化不良。现代人营养过剩,但是消化不良,就是吃东西的时候没有细嚼慢咽。古代讲究“食不语”,就是吃饭就不说话了,思想要集中;在西方,外国人吃饭以前祈祷,感谢上帝给予这么好的美食,应该很认真地享受食物,这是同样的道理。现在不是了,大家一面跟人聊天谈事.脑子动得飞快,一面就这么吃下去,结果往往不大消化。

吃饭的时候,一定要细嚼慢咽,干、湿分吃。你想喝汤,先喝汤,或者吃完了以后再喝汤喝水——千万不要一口饭菜、一口水,这样子就冲淡了胃液,胃酸就会“咬”胃;而且胃病往往引发其他的病;吃不好,就睡不好,就精神焦虑等。日本人生活保健有个好习惯,就是天天要掐“足三里”,或者揪“足三里”。因为“足三里”是管胃的,通胃经,这就借鉴了”马丹阳十二穴”。

    

“足三里”在身体什么位置?足三里穴位于膝眼下10厘米,你可以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头处便是此穴,足三里穴是胃经的要穴。胃是人体的一个“给养仓库”,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时地消化、分解、吸收,人体的其他脏器才可以得到充足的养分,人才能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况的好坏,对身体的保养极为重要,而足三里穴则能保养胃,帮助胃担此重任。

◎足三里穴出自《灵枢·本输》,又名下陵,鬼邪,下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为常用的强壮穴之一,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根据实际应用分析,本穴其有补脾益气、和胃调中、疏通经络、调理气血、镇静醒神、强精健脑、温中升阳、理气止痛之功。按现代医学分析,具有调理胃肠功能、解除平滑肌痉孪,调节神经系统、增强机体应激能力,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对消化、神经、循环、呼吸、泌尿等系统均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我们也可以经常用艾灸足三里穴,不但能补脾健胃,促使饮食尽快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还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精神焕发。最好每月用艾灸此穴10次,每天一次,每次20分钟;也可以用指关节代替,按压足三里穴,亦可达到同等效果。

保护胃,也就是保护健康,如果喝水,千万别牛饮。茶道里有一个程序叫“漱饮”,喝茶以前要闻一闻,闻那个茶香,慢慢地,一点点地,这就对了;千万别牛饮,牛饮不消化,伤脾胃。而且不要一会儿喝一点,一会儿喝一点,因为这个样子饮水,胃就要不断地劳动,不断地消化,所以要给胃一点休息时间。比如跟别人谈话,谈四个小时,如果头一个小时喝水,起码中间隔三个小时再喝水,不要这四个小时都喝水,会伤胃。

谈完了吃饭,我们说说睡觉。现代人睡觉是个大麻烦,因为失眠的人太多了,要去花钱买觉睡(需要催眠才睡得着)。如何缓解失眠呢?失眠分两种:一种是根本睡不着,躺着也睡不着;另一种能睡着,但是睡不深沉,很快就醒了,睡的时候老做梦,脑子半醒半睡。为什么现代人睡觉尽做梦呢?有各种原因,多数的原因是看电视看得太晚。

贪看电视,一直看很晚,血老涌到头上,就容易失眠,所以睡眠最重要的就是“头”的维护。修道有一个原则:头要凉,脚心要热。头如果充血,脚就要缺血,脚就会凉——刚好跟修道反过来。我们呢,最好晚上九点就睡觉,古人都是这样养生的。可是我们恰恰相反,晚上看书啦、看电视啦,或者聊天啦、喝茶啦,睡得都很晚,脑部充血了,当然睡不好觉。还有一种是吃那个夜宵,还没等过三小时、四小时,就睡了,这都会影响睡眠。

另外,枕头的作用很关键,如果不用枕头,血液往头上流,是睡不好觉的。我们需要学习古人,枕头用硬的,为什么要硬的呢?因为我们睡觉的时候,这个“头”的穴位本能自发地寻找硬物,帮助按摩恢复元气;不要睡棉花、鹅毛的软枕头,哪怕你用一个荞麦壳子做的枕头也好啊。古人都是用比较硬的枕头,瓷的、石头的……在家里你可以试试,用两条毛巾铺在一本厚字典上睡,开始不习惯,慢慢习惯以后没有它还真睡不好;出门在外住旅馆,可以用一本书垫在枕头下解决这个问题。年岁大的人,枕头要高一些,要比年轻人稍微人高一些。

南方人喜欢在睡前用热水洗脚,为什么要拿热水洗脚呢?为了让脚部充血、活血。睡眠的重要原则,跟修道一样,就是脑部少血,脚部充血;但是南方人洗得太浅,大多数人用小盆。洗脚应该用桶,水一定要热,不管10分钟也好,20分钟也好,水要达到膝下,洗到小腿侧出汗才算起作用;中途水凉了,要重新换热水;也可以淋浴,洗温水澡,洗完后搓脚心,揉脚活血。睡觉前散步也是一个解决失眠、有助于睡眠的好方法,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所以要经常运动。

总之,修道也要休息好。进入睡眠状态,一定要做到脑部少血,脚部充血。但是早晨就不是了,早晨是头部要多血。我每天起床后,用凉水冲头,本来缺氧的脑部血管受到刺激,充血了,人就精神。有些女同志头发长,洗头麻烦,可以戴帽子,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我们修炼金丹大道的人,有卧式炼丹法和平式炼丹法。平式炼丹法就是平躺在床上炼丹;不是平躺,而是侧卧,这个炼丹的方法叫卧式炼丹法,也称狮子王卧法。为什么叫狮子王卧法?你们看,这样睡在枕头上,手肘在这里边,一条腿伸长,一条腿曲起来,从鼻尖到脚尖,好像有一根弦。意想什么呢?想着把它拉长,一点点长长,背后也一样,这个卧法,就是狮子睡觉的姿势,好处是不压迫睾丸,所以称为狮子王卧法。

 
    修炼金丹大道的人,练到一定程度,有一个特点:不会做梦;还有一个特点:面部红润,精神好,不疲劳。如何做到不疲劳?古人讲,就叫“寤寐一如”——就是一个人在那儿打坐,像睡着了,又像醒着,所以叫“寤寐一如”——这是在修炼的过程中自然达到的境界。打着坐,像醒着,又像睡着,将睡不睡,俗称“不倒单”。曹云风,原佛教协会的秘书长,他的住处是没有床的,很多有道行的和尚也没有床,他们都是“不倒单”的状态。但是我们刚开始炼丹,还不行,还是需要睡眠的。

◎凡人睡卧,神入阴窟,气散四肢,梦寐颠倒,罟获陷阱无不投之。日所积者,不如夜所耗。故必打炼睡魔,使心神居室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庶得行道无阻也。古仙云:睡了一时,死了一时;睡了一日,死了一日;日日有功无睡,千日便了事也。又云:一年不睡下丹结,二年不睡中丹结,三年不睡上丹结。此为的言。若虚室生白,神明常照,虽寐(睡着)犹寤(睡醒),不妨去睡。——《修真辨难》

问答

学生:我们讲义中讲的“抽扁血管,欠氧债”,我还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李老:“抽扁血管”的目的是为下阶段做准备,否则你下一阶段炼丹的时候就很难了。那么什么是抽扁血管呢?你想咱们“降阴符”的时候,不断地呼气吐气,一呼就呼个二十分钟半个小时,你的一部分血管就已经被抽扁了,因为呼长吸短,我们就人为地造成了体内的“负压现象”,部分血管就会扁,这叫“抽扁血管”。这个时候,我们一方面一部分的血管是扁的,另一方面血液里缺氧,所以就“欠氧债”了。到了炼丹的下一个阶段,我们主要要注意吸气,而且一直以吸气为主;但是,如果你不“欠氧债”,你这种吸气,很难吸长,也很难屏息,甚至止息。但如果你“欠氧债”,体内就急需供氧,所以你急需要吸气,这时候你长吸并且停息,血管就恢复了,这就是欲升先降、欲得先舍。所以先搞明白呼气,再来吸气,明白这个意思吗?

一般人所谓练气功,先吸气吸得很忙乎,说是要吸取这些精华,那些好东西,贪心很大,愚不可及,先不舍怎能得?先不呼得“欠氧债”了,怎么吸收精华?

学生:李老,您说“修道始终以快慈为纲”,又说这个快意和胡思乱想、男女色欲没关系,那么打坐过程当中如何意想这个“快意”呢?

李老:你们可以意想小腹;如果这样什么感觉也没有,可以意想肛门前口的部位。意想这个位置,有利于我们将血压降下来——当然,也有人低血压,那就意想中丹田窍。我们给大家发的讲义中,有一张血压对照表,大家根据那张表,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该降血压还是升血压。

炼丹,尤其不要急着升阳。假如说我们现在开始打坐炼内丹,那么先做降阴,呼气,进行10分钟;而后升阳,升阳需要2O分钟。一般情况下,升阳需要的时间是降阴的一倍,降阴半小时,升阳一小时;中间交换的时候歇一会儿,歇的时候最好憋气,既不吸气,也不吐气。如果意想小腹,或意想脊柱,什么变化也没有,就意想肛门前口,这样一意想,一般人的肛门前口都会一跳一跳的,这一来,快意就来了,性感就产生了。

这时候有的人会发热,甚至于有汗。在家里练,披着被子,很快屁股底下就热了;在家里练的时候,披着被子,屋子要暖一点,比冷好,这样效果快。

所以,观想肛门前口的时候,这个部位自己会跳动,会缩,这个时候就会有快意了;时间一长,身上就发热,屁股底下也发热,一会儿甚至出现阳举了,性来了。

那么打坐的时候,如果全身放松,眼睛松下来,有时会有眼泪流下来;如果你见到光,见到各种颜色的光,或者有黑色的光,你不要理会这个现象。你开始观想你背后,或者你观想你的丹田在轻轻动,慢慢的,柔和的,不要停顿,你感觉有一股能量在微微动,慢慢动;要观想能量动态中有一股静态,这是我们要抓住的真正静态。如果老是想着动态,死守它,一会儿就开小差了,思想就跑东跑西的,所以自然的,随着动的流淌,反而能守住它。这个自然的动的流淌可以是整体的动,可以转圈,可以是前后转,可以正转,可以反转,可以螺旋转——重要的是要“慢”,“慢”才能体验到“气”,身上放松,不要紧张。

◎清静派言炼己,主在排除杂念,坚定意志;道家正宗双修派言炼己,主在对景忘情,临机之时不兴淫念,对女方要“敬之如母,畏之如虎”,不能动情。否则炉毁丹飞,本为接命,反致伤命,所谓“接命之时即伤命之候”,故当戒慎。非炼己纯熟,不得行还丹之功。《古本周易参同契集注》谓:“故推月候之消息,虽大用现前,而临炉交接,必须对景忘情,一空坎离(此指男女)色相,方能以我之真无,而制彼妙有。
另外,修炼丹道的女性,一旦阴气发动,情欲找上门来之时,可即刻行后升前降,战退群阴之法,一直行到阴气消尽,情欲寂灭为止。其法:阴气至,情欲动时,即用真意目力神光,往后移运,仍由赤道上升,入头顶,至明堂不交尽,分左右两路,从耳后降至胸前。交个尽.不绕两乳,即从两乳中间,一直送入丹田。略停一停,仍往后转移。要细心速行,一连三五次,直运至阴气消尽,情欲寂灭方止。

学生:李老,这个过程中的“性来了”,是明心见性中的“见性”吗?

李老:我们现在讲的这个“性来了”,还是一种生理心理现象,是修道修佛的基础。而禅宗六祖慧能讲的“明心见性”,那是个修行的成果,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嘛,显然,这两者不一样。禅宗讲的见性,如果用佛家唯识学的理论,就好解释了。见的这个“性”,是人的本性,也就是一切生命所本有的佛性,那个如来佛性,这个“性”,相当于唯识学里面讲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亲见阿赖耶识的体、性、相,亲见第八识的运作,那这个人修行当真了不起,见性成佛了,最起码是真正开悟了。所以,我们现在讲的“性来了”,性是指快意;“明心见性”的性,是佛性。但是,此性亦彼性,彼性亦此性,二者本无别,这又是根本的道理。只是,我们现在没有证悟到那一步,还都是凡夫,所以“口头禅”可以这样讲,好让我们看看地图;讲真实修道,我们就不能“未悟言悟,未证言证”,假装自己已经按图走到那儿了——这个问题,现在很严重,修行界里充满了打坐三天,就自称自己“开悟”的傻瓜,这个是“开误”,不是“开悟”,误人误己的“误”。

◎三界亦空,三世亦空。知三世空,我身亦空。知我身空,诸法亦空。以法空故,故名海空。——《太上一乘海空智效经》
从这段经文中,我们可以知道,无论佛家道家,真正开悟,恰恰“知我身空”,绝非夸夸其谈、自吹自擂之辈。

学生:自己在家练的时候,怎么掌握时间呢?比扣,您讲降阴需要多少时间,升阳需要多少时间,这个时间怎么把握?

李老: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修炼金丹大道,怎么掌握时间,怎么提醒自己昵?比如说,怎么知道降阴已经进行了20分钟了,然后再换升阳40分钟?这个问题在初练阶段比较重要。我的观点是,顺其自然,你往往会发现,你的感觉很准:降阴刚好20分钟,升阳刚好40分钟——当然,差个几分钟也很正常!那么,到了后来,你一圈功夫做下来,时间刚刚好,这也是人体生物钟的妙处。所以,其实我们不需要时不时去看钟表的,不需要去看时间,顺其自然地炼丹就可以了;何况,一个人老是惦记着看表,那心思也基本上不在炼内丹了,只是机械完成时间,练功夫反而成了形式。

学生:李老,您能跟我们说说拍手功对养生有什么帮助,以及如何练习吗?

李老:拍手功是一个很简易的养生方法。早上去公园,可以看到一些个人、团体在自发练习拍手,有双手拍的,也有拍身上各部位的。拍手为什么能起到养生保健、祛病的作用呢?因为我们的手上有很多个穴位,这些穴位是跟五脏六腑相连的,拍手时可以振荡气脉,带动经络和气血的循环,把身上阴湿和污寒之气由皮肤毛孔排出去。大部分的疾病都是气血失调造成的,气血主要靠气来引导,因此气是健康的关键;而气的顺畅与否,会影响生理机能、内外分泌、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拍手既然可以促进和改善气血的通畅,所以拍手对于改善身体状况是有相当的效果的。

拍手有几种方法:

第一种是实心法。十指张开,两手手掌对手掌,手指对手指用力拍。这种方法打击面最大,刺激穴位的力度也最大。尽最大的力气来拍,不要怕痛,这样的效果最好。

第二种是空心掌。将手掌弓起,手指依然张开,拍下去时,只拍到手指尖及手掌的边缘部分,这个第二、第三指节和手掌心接触不到。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减少击打产生的噪音,但力道会减弱,要想达到效果,只能拍久一点。

第三种是局部拍手。即右手拍左手,然后左手拍右手。拍手心,拍手背,不断地重复。

拍手可以随时随地练习,可以坐着拍,可以站着拍;也可以一面走一面拍,原地踏步拍,根据不同的情况自己进行选择。练习拍手功最好选择在僻静、空气清新的山林之中。一边拍手,一边散步,对健康帮助最大。现代人工作比较繁忙,在家里、在办公室……只要是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都可以进行练习。

练习的时候,第一要注意不宜吃饱饭的时候拍,会妨碍消化,饭后过半个小时拍。第二是拍手的时候选择无人或空旷的地方,避免噪音影响他人;或是选择用空心掌拍法,尽量降低声音。

学生:我有多年的胃病,经常胃泛酸、难受,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李老:我从18岁起就有胃病,我的胃病闹得很厉害。开始的时候是胃下垂,引起这个症状的原因往往是东西吃得太快,或者是一边喝水,一边吃东西。如果一个人的脸发黄,没有光泽,中医师就知道,那一定是脾胃不良,因为人的上眼皮主胃,下眼皮主脾,脾和胃是表里关系。脾胃是一对姐妹,一个在表,一个在里;一个在腑,一个在脏,五脏六腑嘛!上眼皮有眼泡是胃虚,下眼皮有眼泡是脾虚,所以中医的望诊是望面部五官,望上下眼皮就知道脾胃有什么问题。

胃的前口叫贲门,末端口叫幽门。胃分泌胃酸,一接触贲门,条件反射,贲门就收缩,这一收缩人体就会产生饥饿感。胃酸是腐蚀性特别强的液体,弄一块肉用线捆着,吞下去,一会儿拉出来,肉块都是烂的。胃酸太多,人体的反应是想喝水,冲淡胃酸;但水本身走水液代谢,并不能被人体消化。要中和胃酸,最起作用的应该是人的唾液,唾液是碱性的,含有多种酶,淀粉酶、脂肪酶……很多都是助消化的物质,道家称唾液为“长生酒”。为什么胃会得胃溃疡?是因为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往往狼吞虎咽,三口两口就把食物吃下去,没有足够的唾液中和胃酸。食物留在胃里面的时间很长,实际上是消化不良,久而久之.胃酸越来越多,逐渐腐蚀胃的表里,就造成胃溃疡。

◎医书《难经》中说:四十四难曰:七冲门何在?然。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前口)为贲门,太仓(胃)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屁眼),故曰七冲门也。
这段话表明,人身健康与否,与胃前口贲门、末端口幽门有很大的关系。

当年我患的是十二指肠溃疡,便血,很痛,很严重。当我得知这个方法后,就改变了我的饮食习惯.比方说我现在吃一个烧饼,我吃一块到嘴里,这一小块烧饼,我要在嘴里嚼一百下;现在大家想想,你们吃一个烧饼咬一口要嚼多少下?嚼五六下就咽下去了。文革的时候,我住牛棚,一天的伙食是一个窝窝头,其他的人饿极了,窝窝头一到手,两三口就吞下去,结果大便拉出来的还是窝头;我不是的,咬一口,含在嘴里嚼一百下,这样慢慢地嚼,混着足够多的唾液,咽下去中和胃酸,我拉出的大便量很少,只有很少的灰粉,十二指肠溃疡也没事了。

所以,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尤其是有胃病的人,一定要干、湿分吃:你要是想喝汤,想喝水,先喝,喝完了以后再慢慢吃干的;吃干的食物的时候,一定不要拿水或汤送。平时的时候,舌头卷着,饮“长生酒”——坚持以上的方法,就可以把胃病慢慢地养好。

◎上颔是天池穴,因其上通脑髓,恐其往下泄气,用舌顶住天池穴,引真气由玄膺穴下降丹田,生有甘璐,顺归气,过十二重楼。——《性命法诀明指·安神祖窍》

回来讲喝水的问题。人有一个穴位在肚脐上一寸(两横指以上),有些按摩师把这个位置叫“阑门”,我们一般称做“水门”。“水门”按中医的说法,是管水的“消化”,如果喝太多水,就会造成消化不良;有经验的按摩师,行家里手,给你按摩之前,他不管别的,必定先按“水门”,帮助你消化堵在胃里的水。

该怎么正确喝水呢?古人喝水跟我们不一样:古人喝一口水,隔很久才咽下去;好比茶道,先要闻一闻,一点点地抿到嘴里,再慢慢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下去。现代人不是这样的哦,牛饮,咕咚咕咚下去了,伤胃啊。

还有一种人,他不喜欢喝白开水,爱喝茶。如果喝了白开水,他会吐出一些白色透明的液体,这种液体叫做“引”——有这种症状的人脾虚,脾是虚弱的。

所以日常生活中,喝水要慢慢喝,不要牛饮,吃饭要慢慢嚼,不要狼吞虎咽。我举一个例子,有两个老农民,每天早晨起来两人都要干活,每人各给二两面粉,其中一个用二两面粉做一大碗糊糊;另外一个呢,就烤一个烧饼,烤出一个饼带着下地了,这两个老农民哪个会先饿呀?

对!吃烧饼会先饿。因为喝糊糊饱肚啊,胃慢慢地吸收,慢慢地消化;吃烧饼只能干嚼,吸收快,消化快,所以很快就饿了。吃白薯,口里为什么会冒酸水?因为白薯一到嘴里就化了,接着就吞下去,没有机会嚼很多次,唾液中和不够,当然口里会冒酸水——记住!吃东西的时候,有胃病的人要细嚼慢咽,千万不要就一口汤(或一口水),下一口饭。

学生:李老,听说家具的摆设对人体也有一定的影响,对不时?

李老:对,特别是电器的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很大,尽量不要用太多电器,不用的时候把插头拔下来.床不要对着反光的物件,像电视机,镜子、灯具或玻璃品等不要对着睡床。现代人很喜欢在卧室里放一台电视机,躺着看电视,觉得很舒服,其实这样不好,很容易患咽喉炎——实在不行,就用一块布盖上去。还有在卧室里不要放置人形的艺术品。什么叫人形的艺术品?像布娃娃啦、寿星老人、佛像啦等,千万不要放。

学生。李老,练功的时候我很容易口干舌燥,是不是上火了?有什么办法吗?

李老:对。我们说口干,主要是由于阴亏而引起的,唾沫少就是阴亏;阴亏是什么,就是肾亏。一个人要是忍不住尿,就会忍不住精。怎么办啊?咬紧牙尿尿,这样能固精强肾。今天我只是给大家讲讲健康的方法,其实每个人对于健康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知识;我讲的也许是废话,但我想对于咱们的这次学习也许有一些好处,希望我们能继续交流讨论,你们也是我的老师。

◎凡人体气散,心气耗,真气不应,须用集之,所以叩齿(咬牙)以击动天门(鼻孔),而神气应。——《天皇至道玉册》

附录

推荐序

胡因梦(台湾身心灵导师)

我是在二十出头的时候开始练习静坐的,当年台北有位祖籍徐州、三代为草药大夫的唐师父在某个美商机构里带静坐班,我听人说他有灌顶发功的能力,于是怀着高度的好奇加入了这个小团体。

第一天打坐没多久,唐师夫便开始一一为学员们灌顶发功,我是在座十几个人当中第一个有气动现象的。孰不知这种令我暗地自豪的外气启动现象,后来竟然演变成了严重的困扰。

外气启动但汇不进中脉,其实是气走岔了路,或者可以说是气进入了旁支而非主流。这层认识是半年后从某位印度瑜伽大师那儿得知的。这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活跃于欧美的Swami很坦诚地对我说,气必须汇入中脉才不会无法自主地晃动,但可惜他并没有能力帮助我,所以我只好静待造化的安排了。

忍耐了一阵子无法自主的外气晃动与上火,久违的师姐孙春华某日突然打了一通电话给我,说是要到家里来为我做一件重要的事。在无预警的情况下,她竟然主动送上门来解决了我那段时期最严重的困扰。她把我的外气汇进了中脉。而这便是李老在本书第四部分所提到的“真气归中”经验。

与李老见面是在2007年。在这之前的一段漫长的“真气归中“历程里,我经验到了无法言喻的“气脉探险之旅”。我有过天人般的至乐与禅悦,也遭遇过剖腹产后从天上掉入地狱的“暗夜”考验。由于春华姐多年来一直在内地了她的菩萨大愿,因此我所有的气脉变化都只能靠自己摸索。在见到谦冲、真诚、诲人不倦的李老,真有一种“气脉探索之旅”终于靠了岸的感觉。他就像是一部人体精微系统的百科全书,身心灵任何一方面的疑难杂症或潜能发展,你都能从他那里得到精辟的解析。举个例子,西方能量医学惯用的“基因形态发生场”这个词汇,李老就用了“玄空造化场”这个更传神的名词来替代。“基因形态发生场”指的是有形界最精微的元素显化的场域,换言之,再推演下去势必会进入对无形界的探索。立品出版的《改变,从心开始》也提到灵魂从无形界转成有形的人身,必须藉助中脉七轮这个能量转化系统,才能将灵魂携带的软件记录,转成身心的硬件构造,但这样的解说仍然忽略了小宇宙与大宇宙之间的能量互动关系。

李老所谓的“玄空造化场”则更贴切地说明了宇宙行星射线的引力作用,是跟人类在有形界显化出因果业力息息相关的。此外,我多年来一直在经验以及教导的“拙火自律运动”,也从李老这里获得非常清晰的印证。李老称这种自律动功为“晃海”,顾名思义我们立即能明白这指的就是晃动海底轮。事实上,真气归中之后出现的第一个现象,就是从海底轮产生一股涡旋状的能量波,这时身体如果不紧绷,能够从人格的核心放松下来,这股能量波便自然会往上攀升,带动身体形成8字状的律动。这种律动看似简单无奇,其实是一种颇为强烈的内脏运动,因为它的方向是从里往外的。

多年来我的修练方式就是李老所谓的“晃海”。由于这是一种动功,所以我始终没经历过李老在本书里描述的练功方法。就因为不是一步步按部就班走过来的,所以剖腹产后想再恢复经络原先的通畅状况,就不是一时半时能达成的了,原因很简单——我没有一张足以依循的能量系统指南地图。

如今读者们有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在李老这样的国宝级大师指引之下,详详细细地理解从小宇宙回返大宇宙的整个历程,真是令人羡慕及欣慰。但愿读者们不必像我一样走了那么多的“气脉岔路”,而能珍惜李老提供给大家的真诚指导。


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呼吸之间》为丹道高人李谨伯老先生数十年修道方法的真传,指导人们如何具体修道,以达到健康长寿,开发潜在功能,生发智慧,最终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李谨伯老先生年届九旬依然鹤发童颜,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健步如飞,可见其修道体悟真实不虚。若能按照李老的指导如实去修,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作者简介

李谨伯,生于一九二○年。银行世家出身,西南联大毕业,年轻时参加革命,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屡屡出生入死。新中国成立后,曾于中共天津市委统战部、天津市财政经济委员会、第一机械工业部等部门任职。因早年忘我工作,李老于二十七岁时身惠重病,幸获民问奇人用传统医术一导引布气法一救治得愈,从此开始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后四处参访明师,屡有奇遇。李老至诚学习,精心实践,得以精通道家丹道养生绝学,对佛教、密宗等亦有特别研究。曾二十多次出国讲学,在我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及英、法、德等国政界、商界、学术界拥有众多追随者。

编辑推荐

《呼吸之间》根据2008年2月9日至13日李老在山西讲授内丹修道之学的录音稿整理而成。正文两侧的注解,则是作者广泛引用道家的经书典籍,与李老的讲授内容互为启发、互相佐证;同时,也可作为李老相关说法的延伸阅读的素材。李谨伯老先生生于1920年,出身于银行世家,拥有丰富而传奇的人世。1947年,李老因昔日忘我地工作而身患恶疾。李老为此寻师访道,先后获得道家多位高人的青睐,并得到他们秘传的修道真诀。李老至诚用功、潜心实践,真正掌握了道家内丹修炼中的上百种秘诀。退休后,李老不辞辛劳地为国内外的友人同好传授内丹之道,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作出了贡献。